正论 与 邪论

摘自 《入菩萨行论》

按《瑜伽师地论》中的观点,

正论分三种:

邪论有六种:


《佛学常见辞汇》戏论:含有游戏性和不切实际的言论。

《藏传佛教辞典》戏论:指的是妄想分别,或现境上一切非有实之相。

《佛学大辞典》八迷戏论(杂语)同于八迷。戏论云者,谓违背正理之虚妄见解也。

《法相辞典》邪戏论:瑜伽九十五卷十七页云:邪戏论者:复有六种。谓颠倒戏论,唐捐戏论,诤竞戏论,于他分别胜劣戏论,分别工巧养命戏论,耽染世间财食戏论。

《法相辞典》一切遍行戏论粗重: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一切遍行戏论粗重者:谓执眼等诸法习气,无始时来,依附阿赖耶识,相续不断。即此名为戏论习气。从此习气,眼等诸法及名言执,数数生起。

《三藏法数(明.一如)》无戏论觉:以言嘲谑名为戏论。谓人欲得涅槃寂静之乐,必须清净口业,舍诸戏论,一循正语,是名无戏论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法相辞典》三求皆名乐著戏论:瑜伽十九卷十页云:谓有众生,悕乐胜欲,欲求所摄。又有众生,悕乐胜身,有求所摄。又有众生,悕乐沙门及婆罗门所有解脱梵行求摄。此中欲求有求摄者,谓我因少分布施,少分持戒,当得往生善趣天上乐世界中,以妙五欲而自赏纳、欢娱、游戏。彼既修习如是愿已;得最胜欲,及最胜身。譬如众鸟,翱翔虚空;遍虚空中,无安足处。如是众生,于其所得无常诸欲,及身分中,都无安住;当知亦尔。若乐沙门及婆罗门所有解脱梵行求摄,复有二种。或依善说法,或依恶说法。依恶说法诸外道辈,并无沙门。依善说法邪梵行求所摄受者,亦无沙门。正梵行求所摄受者,得有沙门。又此一切三门所摄,或欲求门,或有求门,或梵行求门。如是皆名乐著戏论。当知如来弃舍一切所有悕求,故无戏论。即以此义,类知如来诸弟子众,正梵行求所摄受者,亦无戏论。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