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  201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三百一十八面,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看起,从「祕藏记曰」,从这看起:

「至于后位,则如《祕藏记》曰,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是顶义也」。这解释「灌顶」两个字,解释得非常之好。初地到等觉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前面我们看到过四种成佛,十信修满可以示现成佛,解满、行满、证满,此地是讲的行证。初地到十地,这是行满;等觉跟妙觉是证满,这是最高的位次。所以诸佛都以大悲水灌顶。大悲水是比喻,比喻诸佛如来称性圆满的慈悲心,就是加持。灌的意思就是加持,诸佛如来都加持这一尊刚刚成佛的,他立刻就得到究竟圆满,慈悲心就现前了,这叫灌顶。自行圆满,得证佛果。诸佛如来自行化他,自行圆满之后才能化他,自己没有证得圆满,没有能力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像信满、解满成佛,都要靠诸佛加持。净宗,特别是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这才能够让听的人信解行证。顶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意思。

《祕藏记》第七卷,这个解释非常重要,解释得很清楚。灌是什么意思?「大悲护念义」。没有形式的,这正是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实质。诸佛如来以大慈悲心护念你,这就叫灌。顶是什么意思?「佛果最顶义」。如来所证得的,佛果里头究竟无上的义理。这是什么?在一切经里面,究竟圆满的经是《华严》《法华》、本经《无量寿经》《华严》《法华》到最后也导归极乐,那极乐是世尊一代时教的顶尖,这就是顶法,《无量寿经》是顶法。诸佛如来加持我们,这是灌的意思,我们真的发心念佛往生净土,这就是佛果最顶义。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每天将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就是弥陀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你自己不知道,真的给你灌顶一次,你没得到受用。如果这部经一天念十遍,就灌顶十次,弥陀跟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十次。「诸佛护念」,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诸佛没有不护念念佛人的,念佛功德无与伦比,没法子比!你为什么不念?不知道功德,不知道好处,不知道利益,不认识它,疏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勇猛精进,为什么?我要求得无上菩提。「令至佛顶住」,这个经真的帮助你到佛的顶住,往生不退,速登正觉,没有比这个更快的。「皆名灌顶也」,这都叫灌顶,这是灌顶的真实义,我们要懂得。

上师拿着一瓶水,在你头上灌一点,你开悟了没有?没开悟,还是迷惑颠倒。所以那个灌顶是结缘灌顶,表示意思一下,你自己真的没有开悟,你没有得到佛的慈悲加持。为什么?你没有那个真诚心,你对这个世间还贪恋,还舍不得放下,诸佛怎么加持都没用处,你也有能力抗拒不接受。如果你以真诚心,真信、真愿、真念阿弥陀佛,佛的加持你就真得到了。怎么知道得到?心清净了,不像以前那么杂乱,没有那么多妄想,纯一了,这好现象。觉悟了,无论见色闻声比从前聪明,从前见色闻声迷惑,现在见色闻声明白了,这都是好现象;以前烦恼多、杂念多,现在智慧多,心地清净的时候多,这就不一样了,所以你真正得到利益。真得到利益的,心态都变了。心把世缘放下了,不再重视,绝对不把世间的东西放在心上;态度,宁静、专注,就是专一,一心一意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念佛求生净土,不一样了。要多久成功?各人善根不相同,有的人很快,几个月就成功;有的人根性很钝,得好几年才成功,但是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不会到第二生的。这个功德不得了!这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所以这个灌顶的意思我们要懂得,那你就完全明白肯定净土跟密宗是一不是二,需不需要再去学密宗?没有必要了。密宗修行的方法比这个难,这太容易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看多简单。密宗念的咒语比这个长,难念,一句阿弥陀佛好念,效果绝对不在密咒之下。说实在话,在一切法门之上,它是无量法门里头的总纲领,无量法门的尖端,这一句佛号什么都包括在其中。

「今经」,现在这部经,经文里头说,「升灌顶阶,对与会大士而言,乃指后位。若指教导众生,则受灌者是初位。」与会的这些大菩萨,当然不是初学的。初学,你看受持三皈,这是初位,结缘灌顶也是初位,这是结缘灌顶。结缘灌顶最重要的,是要把《祕藏记》第七卷这段经文讲清楚、讲明白,什么叫灌,什么叫顶。初学的时候就给他讲清楚,灌就是佛菩萨加持,顶是无上至高的修行方法,这顶尖,方法里面的顶尖。这顶尖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不但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顶尖,它实实在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众生的顶尖。

可是我们一般人为什么不行?把这一句阿弥陀佛看轻了,没有在意,认为这句佛号跟其他经教不能比,经教至上。认错了,疏忽了,不重视它。到什么时候才重视?到他自己慢慢去修、慢慢去证,证得地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他才重视。那个时候真正生起忏悔心,真正佩服老太婆、老阿公,真了不起,自己跟他比相形见绌,差太远了。自以为高、了不起,老太婆这一招比他高一万倍也不止。人家到西方极乐世界老早就作佛了,你还在当菩萨,慢慢往上爬。然后回过头来想想,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老太婆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到极乐世界作佛,凭什么?凭《观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她念阿弥陀佛是心去作佛,你再搞别的东西,你是心还不是作佛。你要搞《华严经》五十一个阶级,那是菩萨,不是作佛,人家比你高。世出世法里头搞什么都不如念阿弥陀佛,谁知道?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没听懂。祖师大德,你看看注解里头说的那些话,能听得懂的人、能照做的人太少太少了!

底下一句,「授菩提记」,这是《唐译》的。授是付与的意思,给他。「记者,记识之义」,这个不念识,念至,也是记的意思,就是预先告诉你,你现在还没达到这个位置。底下讲,「亦即悬记之记」,预先告诉你,你将来在什么时候成佛,在什么地方成佛,佛的名号是什么,都可以告诉你。「佛对发大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定作佛之记」,就是预先告诉你,这叫授记。「憬兴云:圣说当果」,当是当来,你将来的果,果就是成佛。「令识因利」,这个识是认识,让你认识你现在在修因的利益。「因地之利」,这讲念佛的利益,发心的利益。发心念佛,你成佛就在眼前,成佛就在今生,往生就是成佛。你看弥陀四十八愿,第二十愿里头说,生到净土的人,无论什么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话也是授记,这是佛菩萨普遍为一切念佛众生所授之记,你只真信、真愿,老实念佛,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菩萨?三种不退转的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三种不退转的菩萨是谁?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你看你就到这种地位,这个地位太高了。在实报庄严土,最后决定证得妙觉果位,这个时候实报土不见了,常寂光现前,回归自性。这经上时时刻刻都给我们授记。

下面这几句话是念老的,念老告诉我们,「盖言佛为预说当来成佛之果,令行人」,就是修行人,认识,当下就是现前,现前我们自己在修因。我们信,修这个真信、真愿,老实念佛,这是因,因中的利益,就是将来的果报。「令知现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故云授记。经中授菩提记表与会大士均蒙授记,定当作佛。复指是诸大士广为众生授记作佛。」我们现在在此地念这段经文,是不是普遍接受如来的授记?是,一点都没错。现场的大众,不在现场,在网络、在电视机面前的同修,只要收看这个频道,听到这个经文,你就都得授记了。还有很多很多的听众,大家在一起学习的同参道友,不同维次空间的同修,多!人数不知其数。我们在此时此处,都得到《无量寿经》诸佛菩萨给我们授记作佛。这一会很殊胜!这一会跟其他的不一样,我们自己一定要直下承当,不要客气,不要推托,要直下承当。下面一段「示教」

【为教菩萨。作阿闍黎。】

『阿闍黎』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亲教师,跟我们现在大学里面所说的指导教授意思相同。中小学里头,学校很大,学生众多,老师也多,班级不同,我在这个班级直接教我的这个老师,印度人称「阿闍黎」。别的班级的老师,他不是教我,但是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他没有教过我,阿闍黎是教过我的,不同的地方在此地,特别亲密。「阿闍黎译为教授」,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教授。「又译轨范师」,他的行持可以做我们的模范,轨是轨道,范就是模范,是我们做人修学的模范。「乃轨范正行」,让我们的思想言行都不越轨,这个轨就是正,正法、正道。不正,那就是邪。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自性,与性德相应的是正,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邪。这个邪正的标准很多,初学有初学的标准,像我们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层次标准不一样。同一个阶层里面还分,譬如十信里头,从初信、二信、三信到十信,每一个阶位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标准有浅深、有广狭不相同。我们是在哪一个阶段,必须遵守哪一个标准,你才真正能得利益,真正能帮助自己提升,不能躐等,躐等一定造成严重过失。

「为僧师范者之尊称」。阿闍黎,僧是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样称呼。在家人他在讲解佛经、教人学佛,这个在家人也是阿闍黎,也称为和尚。所以和尚、阿闍黎并不专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称,这个一定要懂得。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孔德成送给他的题辞,落款是「雪庐大和尚」,称他为大和尚。所以有的人看到奇怪,他在家人怎么称和尚?和尚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和尚比阿闍黎地位还要高一等。阿闍黎是亲教师,和尚也是亲教师,但是和尚是校长,他主持统筹这个教育的,教员是执行他的政策。教育成功失败与教员没有关系,校长有关系,他掌握教学政策,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关系校长。国家奖励是奖励这个校长,惩罚也惩罚校长,不会找教员,教员是属于执行的人。所以和尚地位最高,在一个寺院里头只有一个和尚,阿闍黎可以有好多个,和尚只有一个。住持、方丈、丛林主席,具备校长身分的这种人称和尚,只有一个。现在对这些称呼的意义都很模糊,都不清楚,看到剃了光头就称和尚,哪有这种称呼?和尚太恭敬,恭敬过了头。我们一般称法师,法师就譬如说是先生,学校有老师很多,没有教过我书的,没有指导过我的,都称法师。指导我的称闍黎、称和尚。所以和尚、闍黎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这种关系不能称。这在现在社会上没有人讲,很多人不知道。

「今经承升灌顶阶而言」,现在这部经上承前面的经文升灌顶阶,「乃专指真言阿闍黎」。因为升灌顶阶这是密宗的,所以这个意思可以说是专指密宗的阿闍黎。「又称金刚阿闍黎」,这是密宗称呼。「乃绍承金刚萨埵祖位」,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密宗是金刚萨埵。「作传法灌顶者之称号。」为你灌顶,为你授记,这个人就是你的阿闍黎,是你的亲教师。『为教菩萨』,「菩萨」也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觉有情,玄奘大师以后都这个翻法。他是有情众生,但是他觉悟,他不迷惑,所以叫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底下一小科,「相应」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念老注解里头说,『相应』者,「契合之义。如三密相应与境智相应等」。相应是契合,譬如密宗它讲三密相应,口念咒,手结印,心观想,这叫三密相应。口念咒,手结印,心里想别的东西,就不相应。实在讲,一心专注就是相应。与境智相应,这是显教里头的,显教讲境智相应。境是外面境界,智是自己般若智慧,智慧对境界,对于境界的真相完全了解,这就相应。我们一般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相应,为什么?全都看错了、听错了,所以才出了麻烦,因为不晓得外面事实真相。佛告诉我们,我们也学过,但是学了怎么样?用不上,全用不上。《般若经》里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怎么样?凡所有相样样当真,谁把相看成虚妄?这就完全不相应。佛经学了,学了不管用。不是佛法不管用,是你自己不肯用;你自己肯用的话,你就成佛、成菩萨了。你学了不用,还用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改过来。这经文里头,甚至于自己也讲得津津有味、讲得天花乱坠,可是就是做不到。所以,总不如那些阿公阿婆。

李老师当年在世的时候常跟我说,他说他一生总想学愚,学这些阿公阿婆,但就是学不像。所以不容易!真正要学得像,那就了不起,那什么?大智若愚。从哪里看?你看诸佛菩萨、看祖师大德,那个相就是大智若愚。近代的一个,你看印光大师,一天到晚拿着念珠老实念佛,你问他什么,他都说我不知道,我只会念佛,我什么能力都没有,每天只会吃饭、只会念佛。真的是大智若愚!他一切都放下,心里头没有杂念,你说他有智慧,他不以为然;你说他有戒定,他不承认。他的示现、他的形象、他的言语都有很深的意思在里头,我们会不会看、能不能体会,关键在此地。要不是真修、真干,体会不到。像现在一般人心浮气躁,怎么能看出来?他们用功丝毫隐密都没有,完全表现在形象上,表现在言语上,你得会听、得会看。宗门大德常常提醒警策学生,「你会幺?」这个话意思很深。会幺,浅的意思,你会看吗?你会听吗?深的意思,你体会到了吗?

「密宗以三密相应之旨为主」。修学密宗这个不能不知道,三密相应。可是我们看修密的人,有几个人真的三密相应?中国藏密最普通的一个咒语,就是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在密宗里面普遍,真的就像显宗里头人念阿弥陀佛一样,念得最多的「唵嘛呢叭咪吽」,这念的人很多。你到西藏到处看到,都是「唵嘛呢叭咪吽」。念的人多,相不相应?口念这句咒,心里要观想。观想,不懂得这个咒的意思,你怎么想法?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是传这个咒语给我,教给我,他念是西藏的音,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什么意思?唵是身,嘛呢是莲花,我们经上有,嘛呢也是莲花的意思,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一个字一个字分开来,身、莲花、保持、意,这是印度的文法,西藏文是从印度变化出来的。中国的文法就不会这样,中国人一定是保持身意像莲花一样,就这个意思。所以你念这个咒心里要想,我的身心要像莲花一样。莲花是什么?出污泥而不染,清净。污泥代表六道轮回,不染六道;污泥上面是清水,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上面,染净都不染,表这个意思,真清净。六凡四圣用净土来讲,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四圣,凡圣同居土是秽土,方便有余土是净土,谁住?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住那里。这二边都不染,他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莲花开在一真法界。念这个咒子要观想这个,再手结印,那叫三密相应。那不相应不行,你念就白念了,相应真得利益。

「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这一句六字大明咒也把这个讲清楚了,立刻就能契入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称相应宗」。讲求的就是三密相应。「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闍黎,故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这说明念佛跟密宗的关系是一不是二,但是在修行的方法,净土宗容易,密宗难。净宗的效果,实在讲超过密宗,因为它那个一心称念里头,这方法全包括了。一心能不相应吗?一心跟一切法全相应,因为一切法不出一心。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身,不杀、不盗、不邪行;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三业之善就是十善业。「固不可拔」,固是坚固,决定不动摇。不但身不犯,念头都不犯,念念之中没有十恶,行行之中没有十恶,言语行为远离十恶,这叫善。固不可拔,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无量无边无尽的善法都是从这十个善根生的,而这个善里面是以不贪、不瞋、不痴为三善根。只要意地里头断了贪瞋痴,身口没有不善的;意里头不清净,身口才有不善的行为。下面一段说「佛护」,这是当下的利益,你真修行,一切诸佛都护念你。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十方三世一切菩萨都『护念』。我们希不希望得到?希望你就得真干。所以修行,这一部经足够了,这一部经圆满了,这一部经总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义都在这一部经里头。这部经里头有大乘有小乘、有显教有密教、有宗门有教下,乃至于世间一切善法,世间一切宗教,全都包括在其中,你学这一样全学到了,而这一样修学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真的是无与伦比,没得比!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护念者,保护忆念也」。这一个修行人、真干的人,十方诸佛保护你,你不会遇到灾难;你烦恼深、业障重,因为佛菩萨保佑你,你的冤亲债主不敢惹你。

倓虚老法师晚年住在香港,他在佛七当中有一篇开示,「念佛论」,我们从这篇开示把它写成文字,印成一个小册子,里面告诉我们一桩事实,算是他的师兄弟,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倓老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也是传法的学生,叫法子。他讲一个参禅的师兄弟,讲一个念佛的师兄弟,因为都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参禅的人也很难得,没有出家的时候他有家眷,就是他结过婚,有一个女儿,以后坚持出家,他太太反对。他出家了,他太太自杀了,投河自尽,被水淹死了。他出家之后修行很用功,他参禅,修行功夫很不错,在禅堂里面是个清众,慢慢的被和尚(就是寺庙的方丈住持)提升到首座。这地位可就高了,首座像大学的教务长,从学生当中一直提升起来,提升到首座的地位。这在现在人讲的,这个道场的二把手,地位很高。地位一高,拥护称赞的人一多,有权、有势力,人往往就开始堕落了,他也没有例外,傲慢心生起来了。皈依的人多了,供养多了,他的麻烦就来了。怎么不正常?首座和尚,这位地很高,难得。有一天,因为他那个金山寺,金山寺在长江里面是个小岛,四面都是水,他去跳江去了,自杀了,被人救起来。过了没多久,他又跳江,搞了三次。这个寺庙的老和尚说不行,首座和尚寻死,投水自杀,这对佛法影响很大,你叫人怎么能相信?你不是普通和尚,修行真不错,怎么老是想寻死?所以老和尚就通知谛闲法师,因为他是谛闲法师的徒弟,请谛闲法师把他带回去,离开镇江金山寺。

谛闲老法师住在观宗寺,在浙江宁波那边,就把他带回去。带回去不错,一路上相安无事,他们也是坐船,从长江,然后从东海,完全走水陆到浙江宁波,相安无事,很正常。在观宗寺,因为他做过首座和尚,这在佛门是有地位、有身分的,所以他不住在大众的寮房,特别给一间寮房给他。这对他尊重,他有一间寮房。也过时间不长,发现什么?早晨吃饭的时候他没来,老和尚奇怪了,怎么这个时候还没起床?叫人去看看,房门关着的,叫也叫不应,大概出了事情,叫人去把这个门拨开,推进去之后,里头没有人,窗户开着。报告老和尚,老和尚想不对,大概从窗户上跑出去了,可能又去寻死去了。赶快到寺庙外面,有条小河,小河也有小船,去找。结果大家出去找,真找到了,他已经死了。走了一里多路,看到尸首漂到河边上,带回来了。老和尚说这怎么回事情?好吧,就给他念念经做个佛事,把他安葬了。正在这个时候,他那个女儿,唯一的一个女儿来了,哭哭啼啼来找老和尚。老和尚说:妳来得正好,什么事情?她说:昨天晚上梦到她爸爸妈妈,告诉她,他今天要上任。老和尚说,上什么任?她说:爸爸做土地公,妈妈是土地婆婆。老和尚马上就想到,这么多年来,就是他的太太,他太太跳水死的,所以就老是要他跳水,真的他最后也是跳水死的,你看这因缘果报。为什么以前他很正常?以前他很用功,有护法神保护,这个灵鬼没有办法靠近。等他做了首座和尚,傲慢的习气现前,护法神离开了,他死去的太太就贴到他身上,有时候他就不正常。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

老和尚一想,他那个庙正好旁边盖了一个新的土地庙,大概就是这个土地庙,好,我们的佛事就到土地庙去做。土地公、土地婆就是他们两个人。老和尚做佛事的时候说:要是真的是你,你就显一点灵给我们看,告诉我们是真的,土地公、土地婆真的是你们两个人。确实就有个奇怪的现象发生,做佛事的供桌前面忽然有个旋风,这旋风很久就在那里转。老和尚点点头,我知道了。这旋风就没有了。不是假的,倓虚老法师不会说假话,把这段故事告诉我们,说明什么?参禅功夫很得力,到了自己地位高了,名誉出去了,有了名誉,有了供养,有很多人尊敬你,道心就没有了,你的冤亲债主就很容易找到你身上来。你看出家修行修了一辈子,当土地公去了。鬼神里面的小神,不是大神,好像我们现在的村长、里长,城隍是县市长,在鬼里面这么个小的地位。

另外一个念佛的同学,就是锅漏匠。你看那个念佛的人,什么都不懂,成就比他殊胜,不能比!那个念佛的真是个老实人,预知时至,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给他办后事。这两个人一比,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结果悬殊就太大了,念佛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个参禅的搞了一辈子去当土地公。老法师常常用这两个人做比喻,劝人死心塌地去念佛,真有好处。所以真正念佛人,有十方诸佛护念你,保护你、忆念你,忆念是心里常常挂念着你。可能吗?可能。为什么可能?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信息就像《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起就周遍法界,他怎么会不知道?当然知道。所以他真的护念,不是假的护念。我们的心不相应,不如法,堕落了,他也知道,叹息而已。

昨天我听几个同修告诉我,在他们家乡有些小朋友,四、五岁的,还有天眼,他们常常看到空中有佛菩萨。他们认识观音菩萨,别的佛菩萨不认识,看到佛菩萨常常流眼泪。这不是骗人的。七、八岁以上的小朋友就看不见了,四、五岁的小朋友心地清净,还没有什么妄念,他能看见。诸佛菩萨在流眼泪不是好事,是不是应验这个世间的灾难,严重灾难?二0一二这是灾难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就在眼前了。我们如何应对?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灾难就是现前也不要害怕。灾难,我们找个没有灾难的地方去躲避,找不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安全的是极乐世界。要真发心,要真干,不能当儿戏,好好抓紧这一年。现在刚刚好是一年的时间,一定要把这个佛念好,决定可以往生净土,我们的心就安了、就定了。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理论方法,《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那么多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一点都不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看到念佛人往生,看到念佛人所得的感应,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假的,要真信、真愿、真干。真的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一点都不假。

《会疏》曰:护谓覆护,念谓记念」。覆护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保佑,他保佑你,他记念你,我们念他,他也念我们。《净影疏》曰:护使离恶,念令增善。故知此两句综赞会中诸大士,遵修普贤之德」,这句话尤其要记牢,在本经列在第二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是遵修普贤之德,也就是认真落实十大愿王,我们要做到,努力去做到。十大愿王第一个就是修真诚恭敬,真诚恭敬心对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对人要恭敬,对畜生要恭敬,对树木花草要恭敬,对山河大地要恭敬,对鬼神也要恭敬,因为他也是众生。唯一真诚恭敬心对待一切,这第一愿落实了。第二愿称赞如来,无论什么众生,他做了一点点善事,我们都应当称赞,他造的恶事绝不提它,绝口不提,也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我这个心要积善,要累积善根,一切人的善可以放在心上,一切人的不善绝不放心上,隐恶扬善。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教初学就是这个方法。所以称赞用如来,如来是显的性德,这个人心行与孝悌忠信相应就要赞叹,与礼义廉耻相应,我们要赞叹,与仁爱和平相应,与三皈十善相应,与五戒、沙弥律仪相应,这值得赞叹,相违背的不提,这叫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法供养,要会修!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切经里面,这一部经是代表,代表释迦佛究竟圆满的大法,这个经重要!这个经我们多印、多送、多结缘,法布施;印经要花钱,财布施;让这些有缘的人读到经本,他觉悟了,他明白了,他知道应对这个灾难的道理跟方法,这叫无畏布施。你看,一样,三种布施统统具足。所以我们希望印这个经典,分量愈多愈好。中国有十三亿人,我们能不能印十三亿套,每个人都拿到一套。我们做光盘,还可以做随身听。我前几天看到一个同修,拿了一个随身听给我看,只有声音没有摄像,内容是什么?上一次讲的《净土大经解演义》,一千二百个小时浓缩在小小的一个小机器上,可以装在口袋里头,一千二百个小时,圆满的,真难得!这个东西好,听经。印出来的经本是人家去看,这个东西让人家听,好事情,愈多愈好。尽量利用现在科学的工具,帮助大家读经,帮助大家听经,帮助大家念佛,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利益不可思议。

《净影疏》曰:护使离恶,念令增善」,这两句好!菩萨保佑我们,我们离开一切不善,冤亲债主不会来找你,有护法神保佑,我们现在是有诸佛保佑。佛常常念我们,增长我们的善根,增长我们的福慧,让我们认真去学习普贤菩萨十愿,落实普贤十愿,这是极乐世界大家都共修的,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使余菩萨无边善根皆得成熟,故无量诸佛悉皆护念。」我们要帮助别人,帮助他种善根,帮助他的善根成长,我们才能够获得诸佛护念。

再看下面第二段,「文殊智德」,这里头分两科,第一「示相无得」,又分三小科,第一段「示」

【诸佛剎中。皆能示现。】

「上一段文,续演转法轮之第七相。本品名为德遵普贤,正表经中普贤位列上首之义」。故复当标显文殊。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实行,我们讲真干,普贤是代表真干。文殊菩萨代表是真的明白,明白之后得真干。「盖本经为圆教,从果起因,故先普贤,而次文殊。普贤表行,文殊表智。无智则不能起行」,所以这个地方标显文殊。「如《无量寿经起信论》曰」,这彭际清居士作的,「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这些话都非常重要。为什么普贤十愿在佛门没有一个人不念,为什么?它列入朝暮课诵里面去了,所以人人都念、都很熟,问起来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怎么样?没有人去做,念是念,没有人能行。这什么原因?没有文殊的智慧,所以普贤行就不能落实,道理在此地。

我们接下去看,「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这就是指文殊智慧。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落实普贤的十愿?因为我们不能了知自心。真的,我们迷了自心,自心一念顿圆,我们的自心是一念迷惑,不是顿圆,一念迷惑,平等正性失掉了,哪来的平等正性?我总比别人高些,别人总不如我,这是傲慢。傲慢这个念头、这个烦恼与生俱来,世出世间圣人都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人都有傲慢。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就更清楚,为什么?经上讲得太清楚了。傲慢从哪来的?末那识里头的。末那组成就是四大烦恼,组合成为末那识。末那识是什么?末那识就是我们一般讲灵魂。灵是恭维它,实际上它不灵,应该叫它迷魂,那完全正确。它出不了六道轮回,它的活动范围就是六道之内,出不去。它要觉悟,它就出去了,出去之后活动的范围就大,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它还是没有彻底觉悟,所以它出不了十法界。真正彻底觉悟,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转八识成四智,他就成佛了,他住到一真法界,住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不一样,平等性就现前了。

你看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平等正性是四智菩提里的一种,它从因上转。确实先从末那转,这个一转就无我了,我执就破了,不再有我的这个念头。我的念头没有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个念头连根都拔掉了。转识成智从哪里转?从第七转起,第七转了转第六。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着。这里头有四大烦恼,头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是我爱,我爱是贪;第三个是我慢,我慢就是瞋恚;第四个是我痴,就是愚痴。你看看,我,跟着我来的,贪瞋痴,我爱是贪,这四大烦恼。根就是我见,以为有个我。要知道,菩萨没有我,我没有了,人也没有了,《金刚经》上讲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四相破了,真的菩萨,不是假的。什么地位?告诉诸位同学,十信位里的初信位菩萨,四相就破了。四相刚刚开始破,是初信位的菩萨,到第七信也是破四相,破四相的功夫深,深浅不一样,他证阿罗汉果。一直到第十信,到第十信连妄想都断掉了。阿罗汉虽然我执断了,习气没断,七信位,八信位断习气,九信位就开始转第六意识,不分别,但是他有分别的习气。分别习气没有了,他又上升了,他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这个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称他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为什么?他还是阿赖耶没转过来,所以就不是真的。阿赖耶是妄心,他还是用的妄心。必须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就彻底转八识成四智,真的成佛了。真成佛不住在十法界,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是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到哪里去?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去了,那叫真佛,天台大师称为分证即佛,是真佛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他有无始无明习气,习气断掉了,他就称妙觉。妙觉,实报土也不见了,真的,《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有相,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实报土也没有了,相没有了。什么境界出现?常寂光出现,常寂光就是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叫妙觉如来。这是佛法学习、修行终极的目标。

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惠能大师见性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自性清净,不生不灭,如如不动,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万法所生所现,这是佛家的大圆满,我们学佛最后就是要得这个境界。哪一个法门直通这个境界?给诸位说,就是西方净土直通这个境界,你到极乐世界就等于跟常寂光相应,虽然没有证得,在它隔壁,无始无明习气断尽,障碍就没有了,你就契入了,就证得常寂光。好!非常非常好,真难得!我们这一生有这么一个缘分、机缘,无比殊胜的缘分,不能错过。

所以说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这个一定要相信,佛有的我们都有。一际无差,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承认。现在是「以不了故」,现在我们不明了,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所有愿行悉不具足」。我们所有的愿、愿望,所有的行为不具足性德,为什么?迷失了。不具足性德,反而跟性德相违背,那就是灾难现前。性德是什么?讲得最浅的,讲得最白的,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往上提升,六度十愿,这是性德。那我们这些东西都做不到,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相违背,跟三皈相违背。三皈,觉而不迷,我们是迷而不觉;三皈是正而不邪,我们今天是邪而不正;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我们今天是染而不净,所以与三皈完全相违背。与五戒相违背,不杀没有做到,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还是杀,有意无意的,不杀没有做到;不盗也没有做到,心里头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占便宜的心,有占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不邪行、不妄语都做不到。这就是所有愿行悉不具足,菩萨的六度、普贤的十愿都没有做到。「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我们今天就与这两句相应,我们是心外起修,所以全是有漏。有漏就是什么?带着烦恼,带着习气。无漏是没有烦恼,没有习气,这叫无漏。

「以无边功德,不外自心。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我们没有办法随顺。真如是什么?就是真心,真如就是实相,诸法实相。真如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跟它不相应,跟它相违背,经文念得是很熟,生活上用不上,还是造罪业。起心动念有意无意,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完全不知道。所以这几句话很重要。无边功德,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功德不外自心,我们自己心里头全具足,只要能随顺真如。随顺真如现在人讲真理,什么是真理?讲的人都很模糊,大乘经上讲得清楚,就是清净心。再明白一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就是随顺真如,修一切法。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心想,我们口念身行总不离开阿弥陀佛,这才叫一心专念。妨不妨碍我们工作?不妨碍,一点都不妨碍,工作是事,念佛也是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一样做,做得更好。为什么?你大公无私,你怎么会做不好!做不好是你有私心。你没有私心,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阿弥陀佛加持你,样样事情做得好,而且对你工作的时候,那就是修行。所以放得下,提得起,工作是你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是平等的,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原来提起就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提起,你不要把它分成两段,分成两段你就错了,是一不是二,这真功夫。所以具足无边功德。

是故从『诸佛剎中,皆能示现』以下,「标显文殊智德。例如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等等这些经文,「俱表从文殊妙智,圆满普贤胜行。」普贤行、文殊智是一不是二。智就是什么?不着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是普贤,无作是文殊。智行是一桩事情,有智才有行,有行才显出智,没有行,智显不出来。智就是不着相,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虽不可得,要非常认真去做,为什么?引导初学,引导那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帮助他们觉悟。所以做得很逼真,他真能帮助人觉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