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一集)  2012/3/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九页,第五行当中看起:

「又《会疏》曰:观之字」,观这个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这是天台宗所说的,智者大师建立的,这个概念对大乘修行非常有帮助。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大乘,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放下。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年二十六岁,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第一次跟出家人,是朋友介绍的。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佛教的殊胜,经典、学问的高深,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了。我说佛教里头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很快的就契入境界?我提出这么个问题。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等他老人家回答。没有想到,我们这一看看了半个多钟点,他不说话,一直看着我。这种教学的方式从来没接触过。半个多钟点之后,人好像慢慢入定了,他说了一句话,有。我们马上精神就振作起来,他又不说话了。大概等了六、七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其实就是此地讲的三止三观,但是讲三止三观我不会懂,这个佛学名词我不懂。他用这种变通的方法,这个就是智慧,要让我能听得懂的,看得破,放得下。

我好像是懂了,其实这个里头意思太深了。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放下,是真实的功夫。我为什么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人家都要,我为什么要放下?很难!所以首先要看破,然后才能够放下,你知道为什么要放下,就懂得了。释迦牟尼佛在教学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在已经有二十年基础的人才跟他讲。我这是初学,完全没有进入状况。初学,但是我提出这么一个,这是很深很深的问题,大问题,怎样能够很快的契入?老师讲得一点都不错。以后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真正体悟到老师教学的善巧方便,一开头就把最重要的纲领告诉你。实际上大乘,从初发心一直到最高的地位,佛陀的地位,无非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再看破,再看破帮助你再放下,这相辅相成。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定功,真功夫!

今天我们晓得,这世界上的哲学家、科学家为什么不能跟佛相比?就是佛放下了,科学家跟哲学家没放下。如果他一放下,他就成佛了,佛教讲,他就成佛了。尤其是现在,像研究宏观宇宙,我看到他们的报告,根据他们精密仪器去观察,只能看到全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这是他们的报告。这个报告我们看得懂,那个百分之九十宇宙到哪里去了我们知道,他不知道。在净土里面讲,回归常寂光了,一般大乘讲回归自性。自性,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再精密的仪器都没用处,都看不到它。它在,不是不在,这妙极了!微观世界讲量子力学,是小而无内,他看到的跟佛法相比还差一大段。佛在经典告诉我们,契入境界之后他说没有大小,大小是假的,不是真的;也就是说,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相对的、是对立。大跟小是一对,长跟短是一对,远跟近是一对,它都是相对的。在自性里头没有相对的,相对的这个现象,这种幻相没有了。这个境界我们无法想象,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所以佛讲唯证方知,这个证就是定功,放下就是得定,把你的烦恼放下、习气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这统统放下了,你就回归到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师见性时候所说的,第四句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它不动。我们有动,念头在动,前念灭后念就生,永远在动,不可能不动。不动就成佛了,不动就是大定。所以晓得,自性本来不动,这叫自性本定。修定,修定跟本定相应了,这就成功了。所以这是定中境界。定中境界没大小,极小的现象里头有整个宇宙。这个事情我们也很不好懂,但是今天我们看到芯片,你看你们用电脑,芯片只有指甲这么大,里面装多少东西,一部《大藏经》就装在这个小芯片里头。一部《四库全书》,他们送那个光盘给我只有十二片,这么小小片十二片,一部《四库全书》。怎么会装那么多!你要看了佛经就不奇怪,佛经里面讲一粒微尘,比这个小多了,一粒微尘,肉眼还看不见,整个宇宙的信息都装在里头。不但宇宙的信息,宇宙的现象也装在里头。这个话佛经上有,但是没人懂。我们看到今天科学的成就,想到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不能想象的东西,大乘经里面很多,但我们现在肯定它,全是事实真相。是我们的境界功夫不够,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完全就明白了。所以放下就有必要。这都是讲的真谛,完全放下了,宇宙真相你就完全看到了。

六祖惠能他的本事很厉害,你看半夜三更老和尚召见,在方丈室里头。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惠能不认识字,当然不需要用经典,这是给他讲《金刚经》的大意。大概讲到四分之一,《金刚经》不长,大概只有五千多字,讲到四分之一,他就一下开悟了。他怎么开悟?他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一放下就完全明白了。向老和尚报告,就说了这五句话。老和尚一听,衣钵就给他,立他为第六代祖,真开悟了。悟了之后怎么样?悟了之后没有一样不通,这是本能。任何经典,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不但是佛经,道教的、儒教的,不管什么东西,你念给他听,他就能讲给你听,讲得一点都不错。全通了,世出世间典籍全通了。

所以中国人求学跟西洋人不一样,中国人求学是希望你开悟,悟了之后,所谓一部经通一切都通,中国人求这个。外国人不是的,外国人求知识,让你看得多、读得多、记得多,他靠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儒家都不赞成,孔子所说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光记得多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开悟。悟了之后生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不行。所以我们在这些年来,在过去这十几年当中,参加十多次国际和平会议,联合国召开的。我们在这里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是每个国家的精英,讨论世界和平问题,化解冲突问题,找不到方法。这是什么?知识。智慧就有办法。

我这是被澳洲两个大学,校长来找我,邀请我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这个会议。我们提出的方法他们听了很惊讶,闻所未闻,没听说过。但是听完之后他怀疑,所以散会,我们在一块交流,在一起吃饭,就有很多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但是这个做不到。我也就因为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汤池办实验,因为跟他们讲讲不通,不相信,做出实验来,他相信了。我们在联合国做报告,实验成功,我们的声音就大了,真做成功,不是假的。中国传统这些东西,古圣先贤的东西,现在还管用。为什么管用?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无论在什么地方做都管用,无论在什么时候做都管用。这叫真理,这个不是知识。

剑桥大学有一位教授,麦大维教授,是现代的汉学家,他到汤池去住了四天。回国的时候,我在香港讲经,他到香港来,看我两次,他在香港住了两天。我们两次深谈,一次都是三个小时,两次六个小时。他非常诚恳,邀请我到伦敦去办学。我很感激他,承蒙他的好意,剑桥大学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名称都给我想好了,叫「大乘佛学书院」。英国的学制,大学是学院制、书院制,像剑桥跟牛津差不多都超过五十个学院。我回他话,我说我很感谢你,承蒙你瞧得起,但是我不能去。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们学校我去过两次,你们学校的制度,那个框架加给我,我教不了学生。他说你用什么方法教?我说我没有方法,我们老祖宗有方法。他听了很有兴趣,老祖宗什么方法?我就问他,《三字经》念过没有?他会背,四书都会背,真厉害!我就告诉他,《三字经》前面的八句话,是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学最高指导原则。你看他都没有体会到,他愣住了。

我说前面两句话是办教育的人一定要有这个理念,「人之初,性本善」,你搞圣贤教育,首先肯定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圆满的,一切都圆满,没有丝毫欠缺,智慧、德行统统是圆满的,你要肯定这一点。教育的目标,是从我们的习性,习性不善,从习性回归到本性,这教育就成功了。佛也是这样教人,你看佛教大乘,首先给你说第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学佛,首先要肯定这句话,我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他本来是佛,你才成得了佛。你要说我不是佛,那你学什么?你别学了,你永远也成不了佛。头一个就是把这个重要理念告诉你,我们有本性,本性是纯净纯善,那就叫佛性。可是第二句讲「性相近,习相远」,从性上来讲大家都一样,都是本善。从理上来讲大家都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平等的。可是现在不是佛,现在不善了,不善是习性,就是习惯。习惯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跟哪些人在一起,就去传染来他的习气。所以性相近,习相远,这个习性跟你的自性、本性愈来愈远。所以要教育。「苟不教,性乃迁」,你要是不教他,那个习性跟本性愈来愈远,那麻烦就大了。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我就告诉他,老祖宗教我们,教是贵以专,学只能学一样,不能学两样,一门专攻。

我说,你们剑桥学校能不能让我这样做?让我这样做,我愿意去,我也去做实验,把中国老祖宗这种指导原则,学生只学一门课。他说那你怎么教法?我说我是教学,我不讲给他听的,学生的条件不一定要大学毕业。愈讲他就愈愣住了,他说那你要什么样的条件?我说我的条件是德行,没有德行的人不行;第二个要诚敬,真正想学,用真诚恭敬心来学,这是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是文言文。你能够有这三个条件,我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学历都不重要,只要有这三个条件。根,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你能够做到,变成你自己日常生活,那你是圣贤的基础;有诚敬,你就有能力吸收、摄受经典里头的精华;有文言文,我教你的方法你就能做得到。

我举例子说,譬如《论语》这个科目,这本书,我们从《四库全书》里头,《四库全书》是宝!中国几千年来这些圣贤,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修养、他们的方法、他们的经验,统统在这个里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善巧方便。因为中国古人知道,语文是会变的,语跟文字要能够合成一致的话,就会产生这个问题。现在写的这些文章,过个二、三百年,人家就不知道你讲什么东西,语言变了。所以欧洲的拉丁文,它就是语跟文是一致的,你看现在没人懂。考古专家看这个拉丁文,每一篇都不能看完全的,都在那里猜,你说多困难!中国老祖宗知道,所以把语言跟文言分开,语言不管你怎么变法,我这个文言绝对不变,这个很厉害!这个东西不变,你只要学会文言文,你看孔子的东西就跟孔子当面说话一样,没改变,原汁原味。这个发明在全世界是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人知道。

文言文好不好学?好学,外国人学文言文,两年就学会了。这是我到伦敦去的时候,我问他们这些学生,都是外国人。你们怎么学的,学了多久?两年,不到三年。还是中国老方法,背书,先学拼音,然后背书。你说我们过去,如果诸位能够看到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你就会感到很惊讶。小学生十一、二岁写的作文,现在大学文学院都写不出来,它不难!小朋友学的话,小朋友记忆力好,背一百篇古文,他一年就能做到。一百篇古文背下去,不但能看,而且能写了,哪里有困难!不教就难,不学就难;你真去教、真去学,不难!

所以文言文在伦敦不成问题,因为这三个学校,其他的我没有看,我只看三个学校,这三个学校汉学系的学生都有能力读文言文,对它没有障碍。我在《四库》里头选择古圣先贤的这些注解、参考资料,告诉学生你自己去看,每天上课你讲给我听。一个小时上课,你讲五十分钟,最后我十分钟讲评,是这样教法。他说你这一部书大概三、四个月就学完了。我说没错。学完了怎么办?学第二遍,第二遍给他不同的参考资料;第二遍学完,学第三遍。一年学三遍,十年学三十遍,三十遍学下去之后,他就是现代的孔子。这部《论语》通了,其他的东西虽然没有学过,他一接触就懂了。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他智慧开了。学一样东西,他脑子只想一个问题,他不乱。你说现在这种交叉排课,把学生头脑都搞成浆糊。从小,第一个钟点学语文,第二个钟点学数学,第三个钟点学英文,东西还没有吸收,新东西来了,这是把人,人才糟蹋掉了。中国的东西、印度的东西它不是这样的,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戒律,就是持戒、守规矩,你就搞一门,你的心是定的,定久了就开智慧。这个方法妙极了!

我跟李老师学经教、学讲经,李老师用的方法是我们中国私塾教学法,一个人一个人教。因为什么?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智慧不一样,记忆的能力有差别,所以他选的教材不相同,有浅深、长短差别,教你开悟。一部经没有学完,决定不可以同时学第二种经。我小时候在私塾里面没学到东西,太小了,三十岁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这补习,就是一部经,成绩真可观。我记忆力很强,老师给我讲一遍,我复讲,在一个星期之内,我复讲可以能达到九成半。就是老师给我讲一个小时,我把他的话重复讲出来,我能够讲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我有悟性,所以好教!我在他的会下,那时候学小部经,初学都是学比较浅显的,分量不大的,平均一个月学一部。真有成就感,真欢喜!

我学这一部,我到佛学院去教,教一个学期。我在台中住了十五个月,学了十三部经。我一出家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一年才教两部,学生三年毕业,我才用了六部,还有七部没用上。所以佛学院很糟糕,那怎么能成就人?我在台中,十五个月学十三部,他们三年毕业出来,一部都不会讲,这怎么行?教学的方法太重要了!所以现在教学方法把学生都害了,这都有罪。每个学生都有天赋,都能够教得出来,方法错了。学生的书包一大堆,背在身上累死了。真正学的就一本书,装在口袋就可以了,哪有那么麻烦!真能学到东西,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门门都通了,这叫智慧开了。

我告诉他,东方的东西求开智慧,不是知识,你们学校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所以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我在联合国看到的,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都是博士学位,都是大学教授的身分,知识有,智慧没有。我这样分析他才了解。我说希望你回去跟学校报告,如果学校同意,我招收学生不受学历限制,我教学的方法你不干涉我,我教成功的时候你来考试,考试及格你发文凭,我说我就答应你去。这个他们不敢实验,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东方的教学法、古老的教学方法,真好!

我有一次在澳洲,陆克文做总理的时候,我跟他谈过这个问题。他希望我做一个实验学校,用中国传统教学法,依旧把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完,就是课程不是交叉排。譬如小学,有四门主要功课,我一年教一样,语文是基础,最重要的,可以用三年的时间专教语文,数学教一年,外国文教一年。一年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教,肯定效果不一样,学生学得快乐、欢喜,他脑子里只一样东西,书就一本。我今年学习的书就一本,没有第二本,他多快乐,一点压力都没有。成绩一定好,身体一定好,一定很欢喜。他就要我做实验,他说这个实验如果做成功,他带国会议员来参观,国会议员通过,就可以搞这个教育改革。那得要办个学校,要办个小学来做实验。我自己也是年龄关系,自己不能操这个心了,还得聘请老师。这真正是个好事情!最理想的是如果有教育单位有这个意思,可以在学校里用一个班级做实验,只要一个班级就行了,实验三年,效果就完全出来了。学校里所要求的课程统统把它上完,就是课程是一门一门教,不可以同时教两门,只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就行。

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是贵以专。我在李老师那里学佛教经典的时候,是一门一门学的,进度非常快!我们的学习,老师的指导,学生上台做报告,就是学讲经,老师坐到最后一排,为什么?他还要听到,你的声音他听不见不行,你声音太小了。不像现在可以用扩音器,那个时候没有这些设备。老师坐最后一排,要他听得见,这音声的标准。有一套教学的方法。所以这个,确实东方有东方非常优越的东西,外国人不知道,虽然来学,像这些他都没学到。我们自己知道要珍惜,要把这个传下去。这个都得机缘,得等缘分,我们相信会有机缘。

去年我们找到这两种书,《群书治要》《国学治要》《国学治要》我原本不知道,我只知道唐太宗有这么一部书,但是没有见过。常常心里想着,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没想到有有心的同学,他们替我找到了,寄来给我。我看到这个如获至宝!唐太宗这套书,是唐朝盛世就靠这部书成就的。唐太宗做皇帝二十八岁,年轻,治国没有经验。他想出一个主意,下命令给魏征,召集几个大臣,文学修养好的。让他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前面近代,二千五百年当中,这些典籍里头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些话,把它抄出来,节录出来给他看,这就是《群书治要》。从一万八千多种书里头精挑细选,最后选出六十五种。六十五种里头再去摘这些句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这些句子,节录出来成这本书,大概五十万字。这部书编成之后,唐太宗也就是真是宝贝,一天到晚手不释卷。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都是手写的,大概写了十几部,分给这些大臣。完全遵照古人这些经验来治国家,所以造成贞观之治,大唐盛世,他说靠这部书。他也非常感谢帮他做这书的几个大臣,他说唐朝这个盛世的功劳是你们的。

这部书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年,唐朝时候,日本、韩国、越南到中国来留学的学生非常多,这个书被日本人带回国去,在中国失传了。所以《唐书.艺文志》里头没有说,没有提到这名字,宋元明清都没有。书重新再看到是嘉庆做皇帝,乾隆禅让,乾隆做六十年皇帝,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他自己做太上皇。嘉庆登基的时候,日本来道贺,也就是讲进贡,对皇帝送一份礼物,礼物里头有这套书,中国人才看到。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用的版子,就是用日本原文的版子印的,真难得!这套书,我一看到了非常欢喜,我说国家有救,祖宗之德,还留给我们。从日本传到中国来,我看序文上写的,不到十套,就是很少,很少人看过这个东西。我就交给世界书局,台湾世界书局,印一万套,分送给全世界,这书将来不会失传了,这就保存下来了。

《国学治要》是我想了好多年,因为早年我在台湾买了一套《四库全书》。这从哪里读起?怎么读法?我就想着,我让我弟弟,他住在上海,他在复旦教书。我说你能不能找复旦的退休的教授,教文史的,让他们有时间,退休了有时间,我还送点钱给他们,供养他们。到《四库》里面去看,跟唐太宗是一个念头,对于我们学习汉学,就是学习《四库全书》,这些文字把它抄下来。他们做了,花了三年,拿来给我看,不能用。这是什么?程度问题,对于古籍认知这个程度不够。没有想到古人早就想到了,为我们编了一套《国学治要》《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治国,《国学治要》那个治是治学,就是做学问的,这是经史子集非常完整。他们也大概有不少人,用了八年的时间完成这部书,又四年之后才印出。我得到这一部已经破旧,损坏很多了,还好字没有伤害,书是一部很破烂的书,字没有伤到。我也赶快印了一万套。这是什么?这是《四库全书》的钥匙。懂文言文,有这把钥匙,你就有能力知道用什么方法去看《四库》《四库》是宝藏,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经验、方法都在里头,你能够吸取,这还得了!所以这两套书是宝。

《四库》我们也怕失传,第一次商务印书馆翻印的时候,我问他总共印多少套?印了三百套,没人买,价钱太高,分量太大,我跟他买的那套是最后一套。前年,他们筹备纪念辛亥一百周年,再版。他们的总经理来找我,我说好事,我非常欢喜,我就订了一百套。世界书局要再版《四库荟要》《四库荟要》我买了七十多套,前面是五十多套,后面他剩下的我全买了,他总共只印了两百套。这次再版来找我,我说,好,我给你订两百套。这两部书,《荟要》两百套,《全书》一百套,一千万美金,让中国传统文化永远保存下去,不要再丢掉了,这是好事情!

怎么读?这两套书出来了,好了,《群书治要》《国学治要》,钥匙拿到了。祖宗之德,众生有福,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出中国的国运。这个世界上灾难多,很多人问我,哪个地方灾难少?我说你看祖宗,哪个地区祖宗有德,那个地方就好。在全世界,祖宗积德的只有中国,我们要相信。你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了,这么好的东西,世界上再找不到。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将来是国际通用的文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求智慧,要求智慧,一定要到《四库》去找。这真正是宝藏,比什么黄金、珠宝那不能比,那些东西不能治国安天下,这套东西可以,真实智慧。所以这个东西属于什么?属于俗谛。

真谛叫我们放下自私自利,俗谛叫我们提起,帮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帮助大家离苦得乐。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乐从哪来?乐从觉悟来的,你样样都明白、都清楚了,你就自在了。用什么手段?教育,教育是手段,教育的目的是破迷开悟。教育也有几个层次,第一个阶段,目标是断疑生信,你有能力认识这个宝藏,识货。你认识它,你喜欢它,爱好它,你才真正发心想学它,你对它有信心。这头一个,对于古圣先贤有信心,对于古来留下来的东西,传统,有信心。

现代量子力学家报告里头提到,世界上还有少数的土著民族,没有开化的。但是他们的老祖宗留下来一些东西,像马雅族,这古老的民族,留下来这个二0一二的预言。为什么他们在几百年前,他就知道有这么回事情?所以科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能,决定不能够轻视。我们现在本能失掉了,用科学来探讨,科学探讨有的时候还有错误,本能不会有错。其实他们说的本能,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定功。印度人,不但是宗教,所有的学派都修禅定。在中国过去,儒修禅定,道也修禅定,这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儒跟道采纳了这种方式。另外就是三学,戒定慧,修学的顺序也被儒道采纳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理念,儒采纳,道也采纳,这是佛家的东西,它真有道理。真的,人人都是佛菩萨,人人都是圣贤,就是没有好好教,教的时候理念错误,方法错误,方向、目标统统错误了,所以才搞成这个样子,这真正值得我们反省。

所以,了解万法皆空,我们要建立现前这个秩序,社会的秩序,让我们有秩序的生存,才能够得到安乐。这两个制度的比较,现在的小家庭,中国过去的大家庭,我赞成大家庭,大家庭的好处多过小家庭。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谁负责?家庭负责。不是国家,国家只是开科考试,选拔人才,人才都是自己家教来的。私塾是家学,就是家庭子弟学校。中国大家庭是不分家的,五代同堂、六代同堂,这一家人口,少也有二、三百人;普通一个家庭,大概是五百人左右;旺族,人丁非常兴旺的,七、八百人。这样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看中国现在,在乡下,你还看到这是王村,那是李庄,那是什么?他就是一家人,那一个庄就是一家人。我小时候住在现在叫顺港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姓宛的,宛家围子,一家人,十个兄弟没分家。所以我还见过大家庭。

大家庭,小孩读书不成问题,父母没有能力照顾,家族照顾,家族来教育子弟,这个你不担忧。第二个,老,老了不要担忧,为什么?家养老。你看,家这两桩事情就不得了,一个育幼,一个养老。育幼,家庭的私塾比学校好,学校老师未必对小孩教学尽责,私塾不一样。私塾,请老师,谁代表家族去请?大概都是曾祖父,祖父、曾祖父,老人,他们有经验,都是选拔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教学的方法,这样的老师。那个请都是行大礼,对老师都是三跪九叩首。求这个老师答应到我这来教书,把我底下的小孩,我们的晚辈这些小孩,个个都教成圣人、教成贤人,他有使命感。现在学校老师没有。所以,老师在一个家族里头,没有一个人不恭敬,不恭敬老师还得了!那就跟不孝父母同样罪。老师待遇虽然不高,也许他是个穷秀才,但是他受人尊敬。所以他教认真,他不认真对不起这个家族,人家对你这么尊重。学生不敢不好好学,看到什么?我们的长辈,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于高祖父母,对老师都那么恭敬,小孩敢不听话吗?所以那个学校里面气氛,现在讲磁场,不一样,真是圣贤的磁场,真是有书香门第的味道在。现在学校看不到。老人在家里养老,退休养老,家族供养。而且老人,只要他身体还不错,他会教小孩,跟小孩玩在一起,把他自己一生经验、智慧自自然然就传给底下一代了,传宗接代。

那是个真正团结的,那是一家人,一家人团结,和睦相处,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乱了,就是家规。《弟子规》是共同家规,每个人家都要学的。除这个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之外,每一家有自己的家规,那再加进去,你看看家谱就知道了。每个家族有祠堂、有家谱,你看看家谱,这些规矩都列在里头。有家业,家庭所经营的事业,那是经济来源。小孩生下来,父母就告诉他,你要为家庭尽孝道,不是单单父母。你爱父母,你要爱这个家族,家族是一体,跟你是一体的。无论你在这一生遇到什么样艰难困苦,家是你的支持者,永远支持你。无论在什么地方,事业成就之后,年老了,落叶归根,为什么?回家才能养老,才有天伦之乐。你是一个大家族,晚辈,儿孙辈、侄孙辈总有六十人以上,这些小朋友围到身边,你说多快乐,这天伦之乐!现在老人可怜,哪里能够享到这种乐趣?实在讲他没见过,也没听说过,都是自己这一家人团聚。所以老了,落叶归根干什么?去享福,这才真正有味道。这是现在家庭永远没有了,可怜!

因为大家庭,大家庭规矩比较多,严格,不是那么样管,家就乱了。不像现在小家庭,夫妻两个带两个小孩,那可以随便,但是什么成就都没有。小孩自己教非常困难,教不好麻烦,将来老了之后去住老人院,到那个时候你就想到,现在的小家庭不如中国大家庭。而且中国大家庭,造成中国国家社会长治久安,它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所以家齐,国就治了,家治好的时候,国家就太平了。在从前,我常说,中国人讲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最舒服?做官的。所以每个人要把书念好,参加考试,将来做官。做官怎么?地位很高,待遇也不错,没事情干。一个月有三、五个案件就不得了,怎么会案件这么多?因为什么?每个人都被家里教好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没有犯科作奸的,这太平盛世。真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是假的,没有人欺骗人的。

我去年在日本讲经,讲经的小道场在乡下。这个乡下还是,真的,人家出去的时候,没有人把门锁起来的,没有。出去一、二个星期,大门不锁的。我还看到一个小市场,卖菜的,没有人看着的。每一个菜里面他都标着价钱,旁边有个小盒子,你去拿的时候钱自己丢到盒子里头,没人看着你。卖菜的清早把它送来,摆上去,晚上天黑的时候去收。这种风气到现在还保留住,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传统古老的风俗在日本可以看到,在乡下,都市里头看不到,乡下看到。日本人很保守,让我们看到非常感动!所以俗谛,知道世俗事情,把世俗事情整理得有条不紊,这就是太平盛世的出现。

第三个,讲中谛,「中即中正,统一切法」。中谛是菩萨,为什么?他不偏空,他也不偏有,二边不着,不执着。不执着空,所以他全心全力为人服务。在家里头,为家庭服务;在社会,为社会服务;在国家,为国家服务,全心全力,他不着空。不着有,虽然做服务,他不要名闻利养,这个难得!不跟人争名,不跟人夺利,我只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有多大能力尽多大能力来做。换句话说,决定不需要报酬,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这种事情在哪里看到?在教育上看到。这些老师,所以佛菩萨绝大多数的都是从事于教学工作,他不要名不要利,他的生活很简单,只要能够过得去,他就很自在、很快乐。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很满足,非常快乐。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快乐,看到自己学生成就。所以这在我们中国,你仔细去观察,从事于教学的非常清高!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己的才跟德传给底下一代人。现身说法,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学生才相信。

释迦牟尼就是最好的榜样,他的身分,要用现代的话说,他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如果从哲学、科学上来说,他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也是思想家。他的身分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一生教学,不收人学费,义务教学,教了一辈子,三十岁开始教学,七十九岁过世,整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供养,他不要,他托钵、他乞食,每天带着学生出去乞食。乞食,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确把六和做到了。每个人出去托钵,接受在家信徒的供养,就是饭菜。每个人托的饭菜不一样,有人这个饭菜不错,很好,有的人比较差。是不是托了就吃?不是的。托到之后回去,回去之后大家在一起,把饭统统倒出来混合在一起,然后吃多少再从里头拿,这叫真正共产。不是我托到我一个人吃,我托到的归公,然后再从公里头挑出来,这叫一钵千家饭。你看他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都去托钵,所以每个人那一钵都是一千多家人的供养,是这种。不是每个人托的每个人吃,不是的,他有规矩的、有礼节的。这些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敬。

他一无所求,你给他什么他都不要,生活太简单了,晚上树底下打坐就好了。中夜休息,佛跟弟子们真正休息的时间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四个小时,他们的睡眠休息的时间四个小时。两点钟就得起来,就做功课了。白天多半是听佛讲经教学,他们的功夫多半是在入定。还担负什么?担负一些在家的信徒去求教的。学生们解决不了的,这佛来解决;学生们能解决的,都是学生接待就可以了,所以同学们也是教学相长。有能力教学,佛都派去,派到四方,各地方去教学。每年夏安居回来,接受再教育,我们今天讲进修教育,提升自己,每年三个月。九个月去教别人,三个月再接受老师的再教育。这个制度非常之好,现在的教育比不上,这古老的方法。你看到佛陀一生的行谊,你看到孔子、孟子,你再看到历代,这是儒家的,一生从事于教学的,不做官,他也不经商,没有其他的行业,就搞教学。

教学很辛苦,为什么?不能收学费,收学费那你是买卖,你把它当作商业来做了。中国从前两种人不收费用的,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学的。医生也不能收人费用的,都是什么?病治好之后,家里有钱的人多送一点,没有钱的人少送一点,真正很贫穷的就没有东西送,就感谢了。所以都是救人的。医生是救命的、救人的,怎么可以要钱?教学的人这是传圣贤之道的,圣贤之道不能当买卖来卖,不可以的。所以孔子教学收束脩,就是收一点供养,没有限制的,没有说一定要收多少,没有。最少的供养,这是礼,对老师一定要有礼,束脩。束脩是什么?干肉一片,也不过就是四两半斤,这是礼里头最薄的。所以一般教学的人在物质生活都很清苦,但是社会地位非常高,没有人不尊敬。虽然物质条件差一点,生活能过得去,你想想看那么多尊敬的人,会让你饿着吗?不会的。大家都会照顾你,所以不会的,生活都可以能过得去,不会富有。所以这是中谛,难!中谛能够看到的就是看到在教学跟医疗,医生。中国从前学医的都是感到救人重要,真正发心救人,而不是靠这个发财的。这两种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大家尊敬。现在不一样,完全颠倒了。

前面说的是三谛,都要用在生活上。所以我深深有感触,佛的经典要重编,像《群书治要》这样编法。你想要学哪些东西,经典里有关这方面资料全都在这一本书里头,把它分门别类来编。像现在的学科,分成政治、经济、生活,看学校去分科,把经典里有关这个科目的抄在一起,这样编大家就很有兴趣了。应当要这样做法,对于现前社会非常有用处。你说我想修身的,关于修身的,想治家的、想经商的,任何行业佛经里头都讲到。这大众化,每个人拿去就管用,就可以用这个教材来开课。最高的,所谓向上一着,这是什么?提升境界,那就是高等的科学跟哲学。你真正想到,想知道宇宙的起源,真正想到我从哪里来的,这都属于高等的,这不是中下课程,这是高等课程。有,最高的课程都有,从最低到最高的统统有。知道佛教学四十九年,当时他把层次,像我们现在讲的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办研究所。他十二年阿含是小学,八年方等是中学,二十二年般若是大学,最后八年法华是研究所,他也分得很清楚。但是每个大单元所讨论、所讲的、所学习的东西都很杂,几乎什么科目都有。我们可以在里头把它分开,把它分开重新编一个教材,像《群书治要》一样,每一段注明出处,这是哪部经典的原典,把它注解上。这个样子出版之后,一定非常受现在人欢迎。我也希望将来佛学院来做这个工作。

三谛之后有三观,「诸家说三观,以天台之三观为最普通」。天台家智者大师所说的,空观、假观、中观。「空观,观诸法之空谛」,实在这是观诸法的,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本体是空的,但是这个空不是无,这空很难懂。这个空里头什么都有,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真的,但是它没有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叫它做空,是这个意思。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这是佛法里头很深的一个意思。它遇到缘,能生万法,一切法都从它生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在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一切法不能离开它。我们在讲经,因为我们用电视用得多,用网络,现在用电脑来收看。我把屏幕,电视的屏幕、计算机的屏幕比喻作空观,这个屏幕上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要是按到我们这个频道,画面就出现了,画面出现就是能生万法。我不喜欢这个频道,再换个频道,这个画面消失,另外一个画面呈现出来,就这个意思。所以屏幕上虽然现相,屏幕上还是没有,它一点染污都没有。你把这个频道关掉,它就没有了。关着没有,打开,屏幕上还是没有,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不要认为它真有,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了。画面有,屏幕上没有,屏幕上没有是空观,画面上有是假观,这个比喻就比较好懂多了。

「假观,观诸法之假谛」,就是观一切法的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叫做假的?它不是永恒的,它剎那剎那在变,分分秒秒都不一样。你说我们这个身体,进入这个摄影棚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我这个身体是不是两小时前进来的我?不是的。进来那个我跟现在的我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要知道这个。那这个我是什么?这个我是前面那个我相似相续相,不是完全相续的,是相似的。就跟看电影,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电影银幕上画面速度很慢,你知道,我们现实这个速度很快,你没发觉。这是我的道具,这是从前电影里面的底片,幻灯片。这个大家都很知道,放在放映机里面,打在银幕上,一秒钟多少张?二十四张。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玩这个玩意,我自己有一套机器。二十四张,换句话说,它每一张在银幕上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是连续的,叫动画,连续的,我们以为是真的。

我们现前的也是动画,跟这个很相似,但是速度比它快。我们现在这个动画,一秒钟多少次?譬如说一秒钟多少张?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我们在这里待了两个小时,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身体了,哪个身体是我?没有我。你要是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肯定、认清楚了,你再也不执着我,人我空你就证到了;证到人我空,圣人,不是凡夫了,这叫假观。真假是一不是二,真跟假分不开,为什么?你看,画面跟屏幕分不开,没有屏幕,相不能现前;没有显相,屏幕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它一即是二,二即是一。但是它是两回事情,你不能不把它搞清楚。两回事情都搞清楚,就统一了,中观就是统一了,这个才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看法。

正确思想、正确看法,你心是清净的,你能够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接触得清楚,样样都明了,心里头怎么样?心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境界叫佛境界。这个境界高!生智慧,不生烦恼,烦恼永远没有了,灭掉了。你说说看,一秒钟,这身体这个相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次,哪一次是你?像我们刚才这个底片一样,这底片哪一张是你?那说的是,张张都是你,张张不是你,你去体会到这个味道。这是佛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真的是深,真难懂!所以我们非常感谢现在的量子力学家,他证明了佛讲的这个完全正确,一点都没错误。我们对于佛经不怀疑了,以前总还是有点怀疑,只有佛这样讲,找不到第二个证明。现在量子学家给我们做证明,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些科学家跟哲学家来学佛容易。

方东美先生是个哲学家,没人教他佛法,他也找不到人问。找到的,还没有他自己读得多,所以他也很苦恼,找不到谈话的对象。把东西传给我,晚年,我们常常在一起,大概也有二十多年。他讲给我听,我有的时候也有一点悟处,提出来向他请教。很少找到对象能讨论这些问题的。我在台中学了十年,离开台中,老师说,你到台北去会感觉得很孤单,为什么?没有谈话的对象。章嘉大师往生了,谈话对象就是方老师。人要是一个对象找不到,确实很寂寞。方老师非常喜欢《华严》,告诉我《华严》是佛经的哲学概论,这部书编得好,世界第一。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详尽的方法,最后还带表演,这个就太难得了!他说世界上哲学书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后面善财五十三参是表演,就是什么?做给你看。这种教科书到哪去找!

所以我学佛之后,看朱熹编的四书,我就想到,朱熹编四书的灵感肯定从《华严经》来的,要不然怎么会那么像?他确确实实是学佛,在佛门参学很长的时间。因为四书就是根据这个,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跟《华严》相同。《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也就是说,《中庸》《大学》,孔子怎么做到的?孟子是怎么做到的?孔子代表圣人,孟子代表贤人,你看圣贤如何把《中庸》的理、《大学》的方法来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妙不可言!所以我说,他恐怕是从《华严经》上学到的灵感,把这四样东西凑在一起,现成的中国儒家的《华严》,真编得好!

中观,中观有两种,你看,「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假」,这叫中。这个中叫「双非」,二边都离开了,这是中道。另外一种,「观诸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为双照之观」。一个是双非的中观,一个是双照的中观,两个都是的。但是双照比双非好,双非是定,双照是智慧,有双非才能有双照。「又就性德之理而谓为三谛」,三谛是从性德的道理上去讲的,有这三条。「就修德之智」,这就是三观,三观是讲修,三谛是讲理。理,我们今天讲真理,真理永恒不变。修德,修是修行。修行两个字它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绝对不是每天去磕头,每天诵经,每天去拜佛,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完全搞错了。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行为有三大类,第一类,身体造作,我们身体做错事情,要把它修正过来;第二种是言语,话说错了,要修正过来;第三个是念头,我想错了、我看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学佛要搞清楚,不能搞迷信。

修行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经跟戒律。我们身体造作、口里言语,譬如说《弟子规》那就是个标准,符合的是对的,违背的是错的,错的把它修正过来,有个标准在。《感应篇》是个标准,佛家《十善业》是个标准,它有标准的。那个思想,就是经论,譬如这里讲的三谛三观,这都是算于理念上的。我们的想法、看法跟这个原则违背,这是错的,你把它修正过来。从理上你看到三谛,你正确;从修行上你知道三观,与三观相应,正确的。所以它是标准。佛法的标准很多,无论用哪一种都行。净土宗最简单,也容易记。

净宗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提出来,在中国没有成立,因为战乱的关系,没有成立。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他把这桩事情付托给我,希望我在外国建立净宗学会。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讲经,我就鼓励那边同学建一个净宗学会。现在净宗学会大概也有二、三百个,可能还多一点。净宗学会实际上就是中国古老的莲社、念佛堂,就是这个。净宗学会没有组织,就是各个都是独立的,有联系,没有管辖,没有这个统辖的。没有哪个高,哪个在下,没有,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同样修学净土法门,都用念佛的方法,是这么来的。我觉得夏老他很能够适合现代化,莲社、念佛堂,人家听到都说什么?都说这是宗教,会产生这个。改个名称,这是学会,净宗学会。如果学天台的,天台学会,华严学会,这就让人耳目一新,是好。学习的场所就叫学院,大家在一块念佛的这叫学会。我接受了,所以在外国就建立了。第一个会是在温哥华,加拿大净宗学会;第二个会是在圣荷西,旧金山东面一个城市,美国净宗学会,现在都还在;第三个好像洛杉矶净宗学会。在美国跟加拿大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最多的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大概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念佛的人特别多。

我们就给净宗同学提出五个修行的科目。第一个是净业三福,这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修行,真的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无论你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就八万四千门法,只要是佛教,一定要遵守,指导原则。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好人,做人要先做个好人。好人不能不孝顺父母,不能不尊敬老师,所以把孝亲尊师摆在第一条,这经文上的。佛教到中国来,它能够发扬光大,什么原因?中国就讲孝亲尊师,它的根就立在孝亲尊师上,所以它一来,成长就很快。为什么传到别的国家去有的一、二百年没有了,三、四百年没有了,像阿富汗大概是七、八百年没有了,印尼也是的,为什么在中国真的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是因为中国人提倡孝道,中国人有孝道、有师道,非常适合佛教生存的环境,它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定先要做好人,要做圣贤,先做好人。要做好人,孝亲尊师是根,没有这个根,那什么都谈不上。

从这第一个,第一条,再提升到第二条,第二条就学佛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佛教的小乘。三皈是什么?三皈是佛一进门先把佛教整个修行的总目标告诉你,就是儒家讲的人性本善,他就告诉你这个,你的性本善。在佛法里面就是三皈依,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觉、正、净。佛教修行修什么?要觉悟,要正知正见,心地要清净不染,这是三个纲领,学佛就学这个,这叫三宝。在过去用佛法僧代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一定要晓得,佛法僧是自己,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法是什么?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清净,全是自己,不是外头。我这一皈依,皈依外面,找个和尚皈依,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佛没有叫你皈依释迦牟尼佛,没有,叫你皈依自性,自性觉就是佛,自性正就是法,自性清净就是僧。外面这个三宝叫住持三宝,管不管用?管用。管什么用?它提醒我。我们为什么供佛像?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看到一个出家人就想到我自性清净。它天天提醒我,怕我忘掉,用这个方法。

所以学佛的人在家里至少供佛菩萨形像,佛就是提醒你自性觉的;菩萨是僧,提醒你自性清净;经书,不管是什么书本,只要看到书本就要提醒自性正,我要正知正见,全是教学。烧一炷香,点个蜡烛,都是教学,有深意。点一支蜡烛什么意思?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我们在这个世间要做出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取这个意思,要不然点它干什么?点这一支香,香代表信香。信德是五德的基础,你看仁、义、礼、智、信,最后是信,信要是没有,前头全没有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所以香代表信,我们跟佛信心交流,用这个香气。香不要点多,一支,它表法的。你点得很多,现在都是房子很矮,公寓房子,乌烟瘴气,这个对健康就不好。一支清香,好香一支。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不明白这些道理,全变成迷信。所学的统统要应用在生活,要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你就真的学会了。如果所学的全用不上,全都是迷信,错了,错到底了。所以,佛在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一定要找懂得的人向他请教、向他去咨询,不要迷信,迷信错了。

外面现在在这个时候,谣言太多了,特别是灾难的谣言,很多人来问我。我说灾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你要没有智慧辨别,你上当了,你被人骗了。不管它是真的、是假的,我们自己心正,这就对了。心正、行为正,你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能平安度过。就是不管它是真是假,少听最好,不要跟这些接近。好好读佛经,读儒家的经典,这个好!真能给我们化解问题。所以佛法给你讲理、给你讲事、给你讲因、给你讲果,你要完全通达,你就会非常自在、非常快乐。这就是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告诉我,我观察他,他真的如是,我们就相信了,一点都不怀疑。他非常认真学习,也非常认真去读经。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