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六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一十八页第六行,科题「叹成佛处」,这分两段。「闻名不退」,请看经文: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无边殊胜者,极乐国土,超胜微妙,无有边际、无有量数,不可称说」,故云『无边殊胜刹』。极乐世界确实是无边殊胜,它没有边际、没有数量,如果说数量就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菩萨无量,一切都是无量的。这是我们从这个经一直读到这个地方,这很清楚、很明了为什么极乐世界这样殊胜。极乐世界的体是法性,是阿弥陀佛五劫修行、本愿功德之所成就,跟十方刹土不一样。自性是无量的,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用在这个地方非常恰当,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确确实实可以形容自性,性德的圆满流露。注解上说,无有边际、无有量数,不可称说,就是说不出。不但说不出,也无法想象,故云无边殊胜刹。「彼之刹土,超逾十方」,就是超过,超过十方,「正由阿弥陀佛殊胜本愿之力」,所以接着讲,『其佛本愿力』。
无量,确实很难想象。我们居住的地球有量,太阳系也有量,银河系还是有量,银河系之外,像我们这个银河系不知道有多少,真的是无量无数,宇宙没有边际。现代的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探测宇宙,宇宙没有边际,只探测到一些现象,好像到达宇宙的边缘就消失了。这是一些研究宏观宇宙的科学家,他们的报告。先进仪器探测,他说实际上只能探测到全宇宙的百分之十,那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这是一个谜,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知道。所以他们就想,是不是有个隐形的宇宙我们无法探测?他讲的隐形,我们听了也不无道理。在佛法里面讲,那些不见了的宇宙,回归到常寂光去了。科学家也有一个说法,回归到零点能量点。零点什么都没有,它归零;数字再大,最后归零,归零就什么都没有。这个说法,跟佛经上所讲的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很相似;是不是还不敢讲,确实相似。
真正了解了极乐世界,你就真想往生,真想去。「十方众生,因弥陀第十七」,这第十七愿,四十八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得闻名号」。我们怎么知道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这一愿,这一愿就是,诸佛如来都替他宣传、都替他介绍,劝导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又因彼佛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这些都是闻名得到真实利益的大愿,以这些大愿加被十方众生,「必皆信愿持名,得生极乐,证不退转」,这个利益太殊胜了。讲得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清楚的,无过于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往生论》完全根据「净土三经」,特别是《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佛经》,加上天亲菩萨自己修净土的心得,做出总结的报告,用二十九种庄严成就,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非常正确的认知,这个太难得了。你认识它,你明了它,你就会发心,发心求生极乐世界,也是这经上教给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得生极乐,证不退转,这就是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所有修学大乘的同学们大家共同的愿望,都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不退转。
「故云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正如第十八愿所云,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十念必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他的四十八愿威神加持往生的人,他就得阿惟越致三种不退,没有修到这个境界的人也得到。修到这个境界的是生实报土,没有修到这个境界生同居土、生方便土,但是同居、方便是得佛力的加持,佛的愿力加持,居然就跟实报土的菩萨平等,就是等同实报土菩萨,这个非常不容易。明心见性的菩萨,他们的智慧、道力、神通超过二乘(声闻、缘觉),超过三贤菩萨(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特别是凡夫往生,一品烦恼没有断,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如果造极重罪业的人,《观经》说下品往生,也能得到弥陀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真正不可思议。我们知道这个信息,能信,不怀疑,能生欢喜心,这都证明自己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净宗的善根福德,你听了之后不会有感觉,不会生欢喜心;能生欢喜心,就是有善根、有福德。善根福德,如果遇到好的缘,很快把它加强,你就会真信真愿,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下面这一段,「愿生成佛」:
【菩萨兴至愿。】
『兴』,就是发的意思。『至愿』,愿达到了极处了,这叫至。念老的注解,「菩萨兴至愿以下,表已得往生之诸菩萨」,这一句说得好,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已经往生在极乐世界,他们亲眼看到,不是在经上听到的,在极乐世界亲眼看到的,见到阿弥陀佛。
【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念老说,已经往生在极乐世界的这些人,「感佛深恩,誓师弥陀」,发誓以阿弥陀佛为老师,一切都向阿弥陀佛学习。我们在前面讲过,用中国传统修学的理念方法来讲,古圣先贤教我们从格物下手,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往上去,成佛度众生,都要向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确实无比殊胜,所以都「发大愿」,大愿就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发了,弟子们跟进,也真正发如同弥陀一样的大愿,这「兴至愿」。「《会疏》云:至愿者,弥陀尊摄土」,是国土,「摄生」是众生,「摄身」是法身,「本是至极难思,菩萨愿同于此」。每个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自自然然就发这个心,不需要别人劝勉,自然的,为什么?你见到了。没有去之前听说,听说这么好的地方,不敢相信,就是半信半疑。到极乐世界亲自看到了,疑惑断掉了,所以才真正跟阿弥陀佛相同。摄土,摄受西方极乐世界,摄受十方一切求生极乐世界这些大众,后面是摄法身,本是至极难思,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本来是阿弥陀佛做到的,我们看到阿弥陀佛了,菩萨愿同于此,都想向阿弥陀佛看齐,希望修成之后跟阿弥陀佛一样。
「故亦愿摄如极乐之佛刹」,没有一个菩萨不是这样想法,成就的道场,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的地方是极乐世界,就是极乐的佛刹。「度无边之众生」,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同生净土,迳登不退,证佛法身」。这在西方极乐世界,普遍你都看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景观不停的在那个地方播演,所以你的印象比什么都深刻。这就是什么?长时薰修。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因为极乐世界,每一天新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看,往生一看到这个景观,他就有这些念头自然产生。所以这个景观在菩萨面前表演,永远没有中断,好像天天都在反覆、重复的表演。薰修的力量大,薰修的时间长,都是无量的,成就自然不可思议。这个景观在十方诸佛刹土没有,只有在极乐世界你才能看见。
「是为菩萨之利他行」,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就是利他,自他不二,故亦『愿己国无异』。菩萨成佛了,在哪个世界成佛?哪个地方有缘,就到那里去。我们知道,无论在哪一个国土,没有离开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的量是无量的,诸佛刹土的量是有量的,无量必定包有量,所以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净影疏》曰:愿己得土」,这往生的菩萨们,愿自己将来成佛所摄受的国土,「同阿弥陀,名国无异」,这个讲得更清楚,名是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菩萨将来成佛,他的国土都叫极乐世界。好像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是总公司,一切诸佛成佛之后,他的国土都是极乐世界,象是分公司、连锁店,所以他们所摄受的国土很像极乐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名同,国也同。
『普念』,「平等大悲也。愿普度一切众生」,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就是心量太小,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我们的愿不普。我们愿意度哪些人?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就暂时放在一边。不像极乐世界的菩萨,极乐世界菩萨心是平等的,没有偏见、没有偏好、没有成见、没有邪念、没有恶念,清净平等觉,所以是平等的大慈,同体大悲,普愿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各各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定要知道「厌舍轮回业身」,这是真实智慧。我们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会造业,为什么会造业?因为心不平等。顺境,顺你的爱好就起贪心,就起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如果跟你的意思相违背,你就讨厌他,你就怨恨他,所以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就在那里制造轮回,不清净是见思烦恼,不平等是尘沙烦恼,这两种烦恼所感的就是六道轮回,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不念佛,就在造轮回业。轮回很苦,一定要晓得。我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著了,这就是舍轮回业,此地讲的厌舍轮回业身。
「同登极乐彼岸」,我要往生到极乐世界,我希望所有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不但跟我们是同样的人身,希望他们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回头、都能够往生,乃至一切动物,乃至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山神、土地、水神,没有一样不是平等对待,都是像弥陀一样念念不舍,摄受一切众生,同登彼岸。
底下一段「自他不二」,请看经文:
【奉事万亿佛。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看注解,「如是辗转度脱,而得往生之无量无边菩萨,安住极乐,复能普供十方如来闻法受教」。这是第一句里头所含的,上面奉事诸佛如来,下面度化众生,上求下化。『万亿佛』意思很深,「万」是数量,这个万不是数字,要是数字,万亿不大,很小的数字;万亿是表法,表无量。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常讲的三世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三世十方。未来佛,尤其要想到,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他觉悟了,他对极乐世界认识、对阿弥陀佛认识了,肯定发心求生净土。所以这个礼敬要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一切众生全是佛,要这样看待,你的礼敬才圆满;如其不然,你的礼敬有欠缺,缺了一大块。
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如是辗转度脱,我们辗转度脱是自行化他,这就是佛法的承传,一代接着一代。我们全心全力要把佛法传给别人,这是大事,这是菩萨的事业。特别像现前,为什么他不能够接受?不能接受的原因,是对佛法不认识,是对佛法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个严重误会是我们出家人自己造成的,不能怪别人。出家学佛不懂得经教,在家学佛也不懂经教,所以给社会造成严重的错觉,认为佛法是消极的,佛法是厌世的,佛法是逃避责任的,有许许多多的误会,对它造成了严重障碍。所以佛法要走出门去,要跟广大群众去接触,不要回避,把佛法的真诚做出来,把佛法的慈悲做出来,把佛法的三福、六和、六度做出来,你看人欢不欢喜?你看他要不要接受?他就会来找你了,你不用去找他,他会来找你。
学佛,头一个学什么?学真正爱别人,爱一切众生,真正关怀一切众生,真正有心想成就一切众生。成就别人比成就自己还重要,我希望别人先我成就,我在他后成就都可以,他成就了,他来度我。古德说得好,自己没有成就,想成就别人,这就是菩萨心肠。真正成就、真实成就、圆满的成就,无过于引导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念佛求往生,这是利益当中无比殊胜的利益。
到了极乐世界,安住在极乐,复能普供十方如来闻法受教。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教诲,同时他有能力。到极乐世界不是这个身体,往生在莲花里面就转变了,这个身体变成了法性身,体是法性。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本体是法性,可是它还附带了一个东西,附带什么?附带着阿赖耶,阿赖耶不善;本性本善,里头夹杂着不善。往生到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头转识成智,把阿赖耶那一分完全转变成智慧。相宗常说的,「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识没有了,全是智慧,所以一法句里头说得好,「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这个身体有能力,本身在极乐世界的讲堂(阿弥陀佛讲堂),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同时能分身,分无量无边身,能到无量无边诸佛国土去参拜诸佛、供养诸佛,听一切诸佛讲经说法,真得受用。这你才晓得,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十方世界没得比的,到那个地方成就之快速是无法想象的。你的老师是佛陀,阿弥陀佛是第一个老师,这带头的。你有能力参访十方世界,换句话说,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全是你的老师,你的老师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老师,老师教给你无量无边的佛法,不止一套《大藏经》,我们这个《大藏经》跟极乐世界来比,小巫见大巫,太小了!而且你在很短的时间全学会了,这还得了!
所以他们来去自由,『飞化』,飞是飞行,化是变化、游化,『遍诸刹』,一个都不漏。就像阿弥陀佛当年当比丘的时候,法藏比丘,那是得世间自在王佛威神的加持,让他有能力去参访一切诸佛刹土,时间长,那不是自由的,不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得佛力加持的。五劫的时间,总结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说什么?一切诸佛刹土的优点;他采取的,他所选择的,也就是他所建立的极乐世界,这四十八种优点统统具足。所以,极乐世界超过一切诸佛世界,这么来的;阿弥陀佛超过一切诸佛,也是这么来的,他是这样成就的。阿弥陀佛一点都不吝啬、一点都不嫉妒,你看,他是这么成就的,他还教你,你也这样学法。不是单单听他一个人讲,天天劝你到十方刹土去看、去参学。你看这个心量多大,完全是成就众生的心,没有丝毫自私自利,没有丝毫名闻利养。他怎么成就的,他把他成就的这个经验,理念、经验、方法全告诉你。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个肉身不能分身、不能变化,见一尊佛都很困难。到极乐世界,法性身,这个问题全部解决了,可以同时、同一念遍一切诸佛刹土;不像法藏比丘当年,一个一个参访,要花那么长的时间。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利益太大了,你可以一时一念参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化指神妙难思之变化」,化身。
『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参学回来,回到极乐世界,「安养国」就是极乐世界。「此偈表极乐国中,十方往生之正士」,这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等于说常住在极乐世界的人,「及辗转度脱之菩萨」,辗转度脱,是十方世界菩萨到极乐世界来参学的,不是常住的。「周遍十方,遍事诸佛」,就是两种人,一种十方常住的菩萨,一种是来参学的菩萨,都有能力周遍十方,遍事诸佛。「恭敬礼觐」,这是行礼,「欢喜听法;恭敬欢喜,复还极乐」,参学的事结束了,回到极乐世界。礼供听法,我们就学到此地。下面第二十七品「歌叹佛德」: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念老有一个品题的简介,「上品是十方正士」,到极乐国土礼佛、供养、听法。「本品乃极乐菩萨遍至十方」,礼佛、供佛,「随即还归本土听闻妙法。品末兼表诸天供奉彼佛,及其胜因」。这是题解。前面一品偏重在十方世界菩萨到极乐世界去参学的,这一品里面偏重在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经常不断到十方刹土一切诸佛那里参学,互相往来,丝毫障碍都没有,显示出佛心量之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在这两品经里头,最重要就是学这一句。中国人常说「量大福大」,一切众生的福报不能跟佛比,什么原因?佛的量大,我们的量比不上他,道理在此地。请看经文,「兴供叹佛」。这第一小段,「承威遍供」: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于一食顷。】
这是一餐饭的时间,说明时间很短。
【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
佛告诉阿难,经上凡是有这样一个字样出现,意思是下面的经文很重要,提醒我们注意,『佛语阿难,彼国菩萨』,彼国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直到上辈上生,全都包括在其中。『承佛威神』,就是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承受弥陀威神之加被。如本经云: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这些话都是加持的话。下文,『于一食顷』,复往,复往就是我们今天讲来回,往是去,复是回来,『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这就是弥陀第十一愿,「遍供诸佛愿」的成就。
供佛是修福,福慧双修。佛是人间天上第一福田。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到一些富贵人大富大贵,他的福从哪里修的?都是在过去生中佛门里面修的,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而且有很多不是一世,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悟达国师,十世高僧。这是个出家人,修得好,生生世世都得人身。你看一世一世,十世都没有失人身,修得好。第十世的时候,这修的功行深了,福报大了,皇上的老师,国师。所以一个人做到国师,在我们想象当中,他决定不能少过五世的修行,才能到这个地位。同样一个道理,世间大富大贵,享有亿万财富的,人间的些帝王、公侯、将相,应该都是五世以上,他积这个德,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中国古人非常相信。史书里面记载的,孔子他的外公,就是他母亲的父亲,观察孔家,五代都是行善积德,五代没有中断,就认定他们家里一定会出大人物,大福报的人物,把女儿嫁给他,嫁给孔家,生孔子。孔子的外公年岁很大了,他的母亲很年轻,应该是小女儿,很年轻,孔子的父亲比他妈妈大很多岁。知道他家里要出圣人,从哪里看?从积德。
善不能不修,德不能不积。修善积德,不着修善积德的相,那就变成功德。功德能帮助你超越三界,能帮助你了生死脱轮回,福德不行。着相就是福德,着相在六道里头,人天两道享大富贵,这消福。这个地方我们要认知,这就是佛告诉我们,世间再大的福报都不是究竟的,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享大福报的人,如果享过了头,过分了,还会堕三途。古代中国、外国做帝王的,死了以后堕地狱的很多,这些事情我们知道。真正明了之后,我们修善积德,要在功德上下手,不要求福德。
再看下面这一段,「供具随心」。去拜佛,要供养,供养总得带一点礼物,带什么礼物好?礼物从哪里来?供具随心,你心里想什么,就能变现出什么。看经文:
【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
这个太自在了!真的吗?是真的。今天科学家都知道,理都明了,事上还做不到。这个东西就是科学家所说的,能(能量)跟物质的互相转变。科学家今天有能力把物质转变成能量,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发明的。但是如何从能量再转变成物质,科学家做不到。理论上讲是决定可能的,那能量是遍虚空遍法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有本领把能量变成物质,就是经上所说的,你想要什么,就变成什么,不想要了,就把它化解了、就没有了,能与质的互相转变。
『供养之具,应念即至』。「即第卅七愿,种种供养,随意即至之成就也」。佛发这个愿,这都是在他访问十方佛刹所看到的,有人想供佛,找不到好东西供养就生烦恼,总是希望用最好的东西来供佛,到哪里去找?所以佛就发了这个愿,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众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是第三十七愿的加持,你去供佛,你想要什么样的供品,这供品自然在你手中。所以四十八大愿全都是有感而发,不是凭空想象的。再看下面经文:
【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这就是所变现的供物、供品,珍奇、微妙、殊胜,很特别,不是世间所有的,「表诸供物,微妙殊胜,超世希有」。这个供佛表自己的敬意,微妙到什么程度?我们两个人同样去供佛,可以一样的供品,供品微妙不一样。那是什么原因?真诚恭敬心的度数不相同。佛力是加持你,但是『珍妙殊特』,是你的真诚心在里头,你愈真诚就愈殊妙,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而且这个道理,实在讲就在现前。我端一杯茶供养你,这个茶是好茶,会品尝的人他知道。但是这个茶里头,有你的那种恭敬心在里头,你有十分恭敬心,这个茶的味道就十分美味;你有五分恭敬心在里头,这茶只有五分的美味,不一样。
谁不希望自己把真诚心发足?没那么容易,为什么?你有烦恼、有习气,没有把这个东西断尽,就不会尽善尽美,你还有妄念在里头。你看看,法身大士到顶了,供具那最好了,还是不一样,为什么?无明习气没断干净,从初住到等觉个个不一样。换句话说,愈是往高层,他的那个供品就愈精美,不是人工造的,不是到哪里买的,不是的,是你心里头变出来的。你没有到那个层次,程度就够不到他,他变的东西就比你好,就这么道理。到妙觉如来,那才叫究竟圆满,妙觉如来所变现的供品是一样的,等级完全相同,圆满的殊胜。
这些理、事我们明了之后,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用上。我们怎样待人接物?我们天天看人是缺点,人家的优点没看到,全看缺点,喜欢批评人,这都是损德,这不是积德,是损德。人要学厚道,人要学慈悲,要学原谅别人,不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德行就衰了;不原谅自己,德行提升,原谅别人。我们这样做法,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别人看到、听到了,会有感动;一时没有感动,长时之后就会感动。二年、三年还没有感动,十年、八年感动了;十年、八年没有感动,二十年、三十年感动了。只要是真诚,决定有感化那一天。他还没有回头,我们的功夫不够、不到家,继续努力,不要灰心。换句话说,这些人也都是我们自己的老师,没有这些人,我怎么会勇猛精进,我怎么会知道自己功夫不够、德行不够。没有把别人转过来就是不够,不够怎样办?修自己,修自己最终会感化别人。老祖宗的一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佛能够感化九法界众生,没有别的,就是他自己做到究竟圆满,做到没有丝毫缺陷。但是还有不能感化的,那是什么原因?缘分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在世,遇到有一个人,佛教他,他不相信,他不听,不能接受,对释迦牟尼佛不喜欢,看到,脸就转过去了。佛知道没有缘,叫舍利弗去。舍利弗把他度化了,为什么?有缘。所以佛门才有这么一句话,「佛不度无缘之人」,不是佛没有德行,是没有缘分,他不喜欢。这些事理我们都要懂得,懂得之后还得要学,提升自己德行,还要跟人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实际上,恶缘、善缘都算是有缘,但是结恶缘很辛苦,不如结善缘好。结善缘,别忘记四摄法。佛给我们讲的四摄法,那就是结缘的方法。第一个「布施」,布施是什么?多送礼、多请客,这个现在在大陆上很普遍,四摄法头一个;但是后头,第二个「爱语」就没有了,「利行、同事」,这就没有了。这四种相辅相成,单用一种不行的,四种统统都要用,这才是圆满的摄受一切众生。底下两句:
【以奉诸佛。及菩萨众。】
这是以「珍妙殊特,非世所有」的供具(就是供品),供佛、供菩萨众,供养佛菩萨。下面举个例子:
【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
这非常美的你看这种供具。他的供品,「供物之中,特以妙花为例」,举这一个例子。所散的花,他有这个能力,都让这个花向下,花都向下,抬头你才能看到。都能够让这些花散在空中,花都向下,在空中合成一花,成为一个大的。用花把它聚集起来,『合为一华』,「表无边功德,悉入一句洪名」,表法表这个意思。无量无边的法门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花盖,那个花盖就是净土法门,在一般讲,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往生论》上讲无量无边功德,你看它讲二十九种功德成就,最后二十九种功德成就归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一朵花代表一个功德,无数的花,无量的功德;合成一花,表悉入一句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众生,同归弥陀一乘愿海」,表这个意思。
「极乐依正一切庄严,全体是一法句也」。我们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极乐世界说不尽的庄严,他略举二十九种。二十九种,略说,简单的讲。依报十七种,极乐世界,讲极乐世界十七种;阿弥陀佛八种,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四种,总共二十九种。二十九种都悉入一法句,这一法句是清净句。什么叫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正不可思议。真实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外头来的,见性的人智慧就现前。大乘佛法所求的就是真实智慧,它什么都不求,只求真实智慧,从真实智慧里面现无为法身,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真实智慧,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相就是无为法身,智慧就是所说的真实智慧,终极的目标是求这个。整个极乐世界依正无量庄严成就,它的根源就是一法句,所以一法句是总纲,无量智慧是它的细目,现出来的是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是诸菩萨无比殊胜的果德。
这里讲的『华盖』,「以华为饰之伞盖。《法华玄赞》曰:西域暑热,人多持盖,皆以花饰之。故名华盖」。这是说西域的夏天很热,那个地方是高原,沙漠地带,所以人出门,像现在讲带一把伞遮太阳。古时候,他们这个伞盖多半用花装饰上的,现在还有这个风气,我们到新疆还看到。「极乐华盖,万德所成。故一盖中,广含无边德相,微妙难思」,这是自然成就的,不是人画出图样去编造的,不是的,完全是自然。自然是有秩序的,自然是不紊乱的、是有规则的,所以自然是最健康的。人为的想象,与自然相应,这是真美;与自然相违背,那里面就会有问题。违背自然是违背性德,果报一定是反面的,这些道理都要懂。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顺自然,就是要随顺性德。
随顺性德,我们每个人都想,都希望能随顺性德,随顺性德是佛菩萨。性德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空无。这经上常说,自性清净寂灭,这是说见性。世间法?佛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是真的。你要懂这个道理,你才知道随顺。菩萨最重要的,随顺性德。随顺性德怎么样?他不着相,就是随顺。我们的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就是随顺。于一切法不执著,就是清净,随顺清净;不分别,随顺平等;不迷惑,随顺觉悟。从这些我们慢慢就能体会到。所以随顺好,不但是功德,对我们有很大的成就,我们烦恼、习气、业障在随顺里面都可以淘汰掉,全都化解掉了。随顺可以帮助我们断烦恼、消业障,利益很多。一定要懂得,随顺是智慧,不随顺是烦恼,所以佛菩萨随顺,我们不随顺。不随顺,就随顺贪瞋痴慢疑,那是烦恼,随顺自私自利,随顺名闻利养,这是完全相违背,这就错了。要随顺,随顺是智慧。底下这一句,「香光普薰」。
【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
注解里头说「如经所云」,经上这三句。「一盖」,花盖,花盖就具足「百千种光,百千种色」,讲光色,「百千种香,既香气普薰,故知光色亦必遍照」。它薰照的范围多大?下面经文上就说:
【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供养的花盖大小不一样,这个大小随着人的心量转。「盖之大小,随人心量」,这一句话说得好。从这一句话里头我们能体会到,我们每个同学,你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讲堂外面七宝莲池里头的莲花,一定有我们的一朵花在里头。为什么?我们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愿意往生净土,这个念头一发,七宝池里头莲花就生出来了,这个花有你的名字,不会错的。你用的功夫愈勤,心量愈大,花就愈大。用功勤,花的色好,花的香好,这个是将来到极乐世界,是你居住的地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好好经营这一朵莲花,我们往生的时候,佛拿着这个花来接引我们。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要非常认真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的花才大,我们的花光色才好,花才香。香,普薰『三千大千世界』,这还不够,应该像阿弥陀佛一样,我们的光遍照法界,法界虚空界,香普薰法界,不止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就对了。
小心量,心量太小了,怕到时候往生都没有把握,这是真的。心量一定大,什么都能包容。随顺,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好。确确实实,我们要生活在六和敬当中,我们只求自己,不求别人。求别人跟我和敬,难;求我跟他和,这个容易。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我跟诸佛菩萨和,我跟极乐世界和,我跟天地鬼神和,当然跟一切众生我都和。净宗,我们早年选的这五门功课,已经将近三十年了。三十年过程当中,我们深深感觉,这五个科目正确,不用变更,坚持下去。五个科目,第一个三福,第二个六和,第三个三学,第四个六度,第五个普贤十愿。三十多年我们的修学很得受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需要改变,一直坚持下去。下面一段,跟我们讲「花供常新」。经文:
【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
这是极乐世界空中之美,讲空中的庄严。地面上庄严,空中庄严。自然,空中是花盖。我们今天空中不庄严,乌云,落雨乌云,白云还可以,今天是乌云。极乐世界是花盖,花盖,功德之所成就。我们的云彩是业力所成就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雨水、风全都是业力所成就的。『随其前后,以次化没』。先,这些菩萨供养的花,花盖现在空中;如果第二批人来了,他也用花盖,前面花就落下来了,后面花盖就成了。落下来就没有了,不会把地上染污,自然就没有了。这个就是能与质互相转变,在极乐世界个个都是大科学家,他能做得到;我们现在科学家做不到,他可以做得到。所以我在美国那一段时期,美国学科学的多,我就劝大家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科学。阿弥陀佛是最好的科学老师,就是能跟质的转变,他这么自在,根本不用起心动念,他就有这么殊胜的成就。
「后至者散新花,前供之花化去」,没有了,「明诸妙供,化现随心」。如果后面没有人以新花来供养,前面散的花『终不复落』,这个空中的花盖不会失去,这个多美。这个花里头,不但花好看、有香气,它放光,有各色不同的光,它放光。所以各种香气,美不胜收,你永远看不厌。花供常新。你看举出这一种,供具无量无边,供品无量无边,用这个花做一个比喻。幡幢宝盖,还有许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到极乐世界全都看到了、都听到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