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五集)  2012/7/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八十八页,倒数第五行,从头看起:

「自然二字,亦贯全段。乃因适得其中而自然如是」。前面我们学到此地。自然就是随顺自性、随顺性德,违背自然就是违背性德。在现前这个社会,违背自然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异常,不是没有原因的。最明显的例子在我们自己身体上,父母生我们这个身体完全是自然的,没有任何意念造作在其中,自然是最健康的、是最圆满的。今天首先破坏身体自然,现在很多,美容院全是破坏自然生态。现在还挺盛行的,到处都看到美容院。这些经过人工破坏自然生态之后,大概十年苦报就现前了,这就是破坏自然的感应。破坏我们居住环境的自然生态,就会感来天灾,水灾、旱灾这些灾变。

所以古人懂得,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教学,没有一样不是教我们随顺自然的。五伦是自然,绝不是人造作的,父子有亲,这自然的;夫妇有别,也是自然的;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没有一样不是自然的。随顺自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国泰民安。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汉朝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开元,一直到前清,有康干盛世。那个时候的国力都是居世界之冠,人民幸福,国泰民安,没有别的,懂得随顺自然。今天科学技术发达了,科技是破坏自然的,提倡人定胜天,人的科学技术创造超过自然,能改变自然。做到了,虽然做到,带来的结果不是幸福,不是安稳,不是和平,而是暴戾,而是灾难。科学家告诉我们,在我们历史之前五、六万年的时候,地球上的科技文明比现在还进步。西方人盛传的亚特兰提斯,最后这块大地整个沉没到海里面,就是现在的大西洋。有不少人潜水到海底去调查,确实发现一些遗迹,亚特兰提斯留下来的。科学发展到尖端,世界会毁灭。

于是我们就想到,东方这些圣哲他们完全了解,不走科技这个道路,他走的道路是精神文明。果报完全不一样,精神文明给人类带来真的是幸福圆满的享受。真正幸福圆满,于地位高下不相干,于人的富贵贫贱不相干,这个道理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快乐人生。真正快乐,那是要舍弃一切的欲望,欲望给我们带来的是烦恼、是造业。造业的果报非常可怕,造作的时候你没想到,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唐太宗附体那个光盘虽然不长,把这桩事情表演得非常透彻,他在教人决定不能造作罪业,造作罪业,帝王也要堕地狱。他治国治得不错,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当中,可以说没有不知道唐太宗这个人,提起他,没有不尊敬他的人,还是堕地狱。人家问他,你为什么堕地狱?杀人太多。为了争夺这个位子,他杀了他的兄弟,夺取政权。隋朝末年的衰败,群雄起义,他也是其中之一,平定群雄杀多少人!位子是得到了,真的是个好皇帝,有爱心,常常想到人民的疾苦,依旧不免堕地狱。这就是谚语所常讲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附体这桩事情到底有没有?我们亲身经历。去年三月,我记得很清楚,二十五号,《群书治要》样本寄到澳洲。我在澳洲,我们有十几个人,把这部书展开,大家来欣赏,很满意,做得不错。那天在场有悟忍法师跟她的妹妹,突然之间,唐太宗附在忍师妹妹身上,突然跪到地下,说「我是李世民」。我们正在看这本书,他来感恩,告诉我们,因为这部书出版,他离开地狱,告诉我们这部书将来能救全世界。跟我们说的时间不长,大概五分钟,他就离开了,透这么个信息。有些通灵的人说,他并没有离开澳洲,他在我们念佛堂念佛。应该是我离开澳洲的时候,他也离开了。我在澳洲只住了一个多星期,发生这么一桩事情。我们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绝对不是悟忍法师妹妹会编造谣言编出来的,绝对不是她编的。

那就是说他有功有过,过,堕阿鼻地狱,编这部书有功。这部书又能出现,我们又这么重视,把它印了这么多,分送给全世界,他告诉我们,这能救全世界。我立刻就想起来,西方人盛传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都害怕。对中国的崛起他们不断在提升警觉,在准备应付中国,大概是怕中国报仇。过去欺负中国,中国起来了,怕中国报复他们。现在我明白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是《群书治要》的世纪,这是中国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外国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不是中国武力,不是中国政治,也不是中国的经贸、科学技术,统统不是。是什么?是中国文化,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群书治要》。这个大家尽可以放心,二十一世纪应该是太平盛世。全世界的人都觉悟了,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共同创造幸福、和谐、美满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所以说是中国文化,不是其他的,大家尽管放心。

这部书首先翻成英文,然后再翻成其他国家文字。我们用的标准,采取联合国六种文字,在世界上流通的,这六种是英语、中国语文、西班牙语文、伊斯兰的语文、俄罗斯的语文,总共有六种。也就是使用人数最多的,用这六种语文翻成,流通全世界。首先我们用英文翻译,翻成之后先送给联合国,以后希望联合国来发行。我还想出一个方法,将来我们搞一个卫星电视的频道,二十四小时不断的来播讲《群书治要》,面对全世界,用各种不同的语文,让全世界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安定和平,我相信一年时间就可以做到,这个传播的力量非常大,不可思议。有一个频道是正法,我们相信学习的人会很多。全世界人都学习,这就是六和敬里头头一条「见和同解」,我们大家对于问题的想法、看法趣向一致,这是安定和平的基础。

中国典籍里头有,外国找不到。要不是唐太宗搞这部书,现在这个社会怎么救法?真的,像过去李老师所说的,佛菩萨来救不了,神仙来也救不了,人心坏了。谁能救?还是人能救,人数不要多,二、三百人就够了。这二、三百个人,老师,专攻《群书治要》,把《群书治要》学透了,就能讲清楚、讲明白。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用这个工具,一天二十四小时播讲,全世界都能够收听。一年的时间大家就觉悟了,人是教得好的,就是没人教。

现前我们讲的这段经文,三十二到三十七,我们选它为晚课读诵的经文。这段经文讲什么?讲五戒十善,持戒念佛。这一段是行经,是要做的,学了之后要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弥陀弟子。学了做不到等于零,没用处,真正要做到。

『自然无为』,自然这两个字,也贯穿全段这一大段经文。这个意思是说,这一大段经文全讲的是性德,自性本有的,不是人为的,所以称为自然。怎么能做到?前面说了,因适得其中,而自然如是。前面跟我们讲适得其中,中是中道。孔孟学说是中道,孔孟学说我们简单提出四个字,仁义忠恕,这是中道,要好好的修学,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仁,爱人,仁者爱人,真如本性的核心就是爱。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以这个核心为教育的宗旨、为教育的目标,这是本性,本性本善。爱是自爱,爱人。自他本来是一体,所以自爱决定爱人,爱人才是真正的自爱,不知道爱别人的人,这个人决定不知道爱自己。所以中国「仁」这个字,在六书里头它是会意。你看这个字体会它的意思,它是个立人边,这边是二,二就是想到自己立刻就想到别人,仁民爱物。孔子一生,他的精神就显这个仁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特别标榜这个义,义是什么?仁的落实。仁怎么落实法?义是仁的落实,落实在合情、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就叫义。

下面两个字存心,存心是忠,此地讲的适得其中,得到中。中是什么?心正、心善、心良,就是良心,心里面没有偏、没有邪、没有恶、没有自私,这个心叫忠。对人,对人要恕。恕是别人有过失要原谅他,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连《无量寿经》佛都说了,教我们行恕道,经上讲得很明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现在人真是,这几句话我想释迦牟尼佛就是对我们现代人说的,古时候人不是,古人懂得。最近这两百年来,我们把古人东西丢掉了,认为古人比不上今人,古人东西可以全部推翻,这么个观念建立了。一直到现代,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学家提出新的看法。像马雅预言,量子力学家很重视,他说决定不能轻看古人,他说古人可能有一种本能,他对于宇宙万法的奥秘他知道,我们这种能力失掉了。他说关于这世界上这些土著,留下他们祖宗这些说法,我们不能够疏忽,要认真去研究。这最近才发现。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研究古老的这些学说,有助于科学的提升。佛经上所说,你看,「相由心生」「色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些话在过去我们非常难懂,不能理解。今天被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物质现象确确实实是从意念里面产生的。《心经》上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这句话,几千年来没有办法解释,我们的解释非常粗浅。到现在,科学家把物质现象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质到底是怎么来的?佛在经上只说了一句话,物质是空的。佛用分析的方法,一粒微尘把它分析,从牛毛尘,分成七分之一,牛毛尘的七分之一,羊毛尘;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兔毛尘;兔毛尘七分之一,水尘;水尘七分之一,金尘。这样分,愈分愈小、愈分愈小,分到最后,不能再分了,称为什么?极微之微。这物质不能分,一分就没有了。所以皆空,物质现象是假的。

科学家确实也用这个方法把物质分,分到最后,最后这个小的东西给它起个名字叫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原子里头的电子,一百亿个微中子。也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个不能分,再分没有了。科学家就试验着再分,果然没有了。没有了看到是什么东西?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所以这才恍然大悟,物质从哪来?念头生的,没有念头,决定没有物质。科学这个发现,是科学界里头一个大的革命动作,把从前科学的依据推翻了。

以前科学依据这个理念是二分法,宇宙之间两样东西,一个是物质现象,一个精神现象。所以他把它分为物理学、心理学,分成两个。他说这是错误的,决定错误,误导了科学的走向,造成今天物理产生这些问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真的,物理不能解决,什么能解决?心理能解决。为什么?物质是心理变现出来的,所以心可以控物质。今天提出来新的概念「以心控物」,用我们意念来控制物质环境。现在科学家全心全力在搜集证据,支持他的理论。将来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整个科学要改变研究方向,不能以物理为中心,要转过来以心理为中心。

他们今天找这个证据是找疗愈,就是疾病的治疗,专门去搜集这些重病症,重大的,癌症这一类,医院已经宣布放弃,不能治疗了,他们去找这些人。这些人当中,有不经过治疗的,居然完全好了,很多。绝大多数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去找他们。他们经过几个月,再去检查,癌症没有了。问他怎么治的?这些人大概一致都有这么一个倾向,医生宣布存活的时间只有一、二个月,他就抓紧这一、二个月去祈祷,把念头完全集中。因为知道自己寿命没有多久了,一心一意求神、求上帝带他到天国。他只有这么一个念头,身体不想了,病好不好也不想了,都放下了,一心一意去想上帝、想神、想天国。这样想了一、二个月,身体愈来愈好,再去检查没有了。这是念头。所以不能想病,愈想病愈严重,准死无疑。也不要想病好,也不要想病不好,根本不要去理会它就没事。念佛人,在这个期间当中,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的寿命要没有到的话,就好了,检查就没事了;寿命真的到了,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决定不要去想病,决定不要想身体,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决定没事情。科学现在不断搜集这个证据,来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所以我常常也想一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科学这个举止会引起很大的阻力,这个阻力是什么?医生跟医院。这个方法一成立,医生要失业了,医院要关门了,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疗愈。医院将来搞什么?跌打损伤,这些它还管用,这些重病不需要它了。不但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能够治疗居住地球的灾难,人心一转好了,灾难就没有了。地球是物质现象,完全听人念头在转变,一念善,地球就恢复健康;一念不善,就带来灾难。所以,未来科学的走向,是心理摆在主要地位,物理改为辅助了。

所以这个地方「适得其中」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明了,要懂得用中。中国老祖宗讲的中庸之道,这是道理,道理要明了,然后把这个理落实在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落实在工作,是最有智慧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道德的模范。在中国,我们很佩服宋朝的朱熹先生,他为我们后人编了一部书,四书。编四书这个智慧,我想他是从《华严经》得来的,为什么?它非常像《华严经》《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第一部的报告,将他开悟的境界完全说出来。这个里头有理论,《中庸》是理论;有方法,方法是《大学》《大学》是方法;有表演,表演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看作是大乘的佛经哲学概论,他是这个看法。这个里头有究竟圆满的理论,有精奇善巧的方法,或者我们说精纯善巧的方法,又带表演,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他说这种哲学教科书,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他一生学这个东西,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把这部书介绍给我,我也非常欢喜。

你看四书,中国老祖宗智慧的结晶,这是讲理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应用在哪些地方?《大学》里头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不能离开《中庸》。中庸之道太大了,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中道第一义谛,诸佛与法身菩萨之所履,他们的立足地,自行化他,无不圆满。大乘佛法全在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统统都具足。讲到这八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我们这部经上统统具足。这部经用在出世间法,帮助我们一生成佛;用在世间法,它能指导你治国、平天下。这部经典的分量跟现代人讲是恰到好处,不很长,也不很短,内容这么丰富。所以我把它看作什么?看作《群书治要》,唐太宗《群书治要》是中国的精华,这部书是整个佛经的《群书治要》。我们这一生有幸,这些东西都被我们碰到了。我们好好的学习,在这个世间就成圣人、成贤人,出世间,你就成佛、成菩萨。这真正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没有比这更高了。这两种书能不学吗?佛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关于这方面,黄念祖老居士提出了最大的贡献,给我们搜集一百九十三种资料,来注释这部经的经文,所以这个注解是集注。将来我们再印要把集字放上去,黄念祖老居士集注。说明注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用佛经来注的,佛的意思,祖师大德的注疏,这些祖师大德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是凡人。

所以,而自然如是,生活,自然如是;工作,自然如是;待人接物,自然如是。这什么?诸佛菩萨的生活。「自然无为者,不因造作」,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造作,分别执著是造作。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智慧,法尔自然;不起心不动念,法尔自然,这就是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所不知,没有起心动念,如如不动,这是什么?自性本定,自性真知,都现前了。这个境界就是佛境界,这个人就叫成佛了。

凡人跟佛菩萨不一样,凡人眼见色起心动念,耳闻声起心动念,不但起心动念,还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迷,分别执著是造业。业有染净,染有善恶,愈陷愈严重。最高明的是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没有一样不知道,心如如不动,叫定慧等运。定慧是同时,没有先后的。自性本无动摇,六祖惠能大师第四句讲的,自性本定。末后一句,「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般若无知是自性本定,无所不知是自性本定的起作用,这个起作用是法尔自然。无所不知决定不是学来的,学来的是有为法,学的再多还是有所不知。佛家不重视学,中国老祖宗接受了佛法,里面一些原理、原则的概念,认为很好采取了,于是也着重在开悟;道也着重在开悟。悟了,那是从自性里生出的智慧,这个智慧能通一切法。我们在《坛经》、在禅宗的语录,明显的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没有学过的,为什么一看就懂、一听就懂,而且是正确没有错误,这是性德流露,这是自然。

所以,「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无为法中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无为。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觉悟的。这五个字就是相宗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转识成智是法身大士。转末那识为清净,末那是染污,转过来之后就是清净,惠能大师第一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个,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就是平等,没有分别了,没有分别就平等。第七是执著,是染污。一切不执著了,清净心现前;一切不分别了,平等心现前。最后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就是后头觉,觉是大彻大悟,转阿赖耶为大圆镜,佛证得的。清净,阿罗汉证得的;平等,菩萨证得的;觉,佛证得的。你看,都在经题上。

经题末后是讲修行,修行的宗旨、修行的纲要说出来了。什么叫修行?八万四千种,那是方法。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每个方法都是修清净平等觉。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还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叫一念相应一念佛。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叫真念佛,这修因。修这个因,什么果报?上半段讲果报。你看果报第一个,「大乘」,大乘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华严》讲得清楚,六祖没有这么明白说,六祖只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没说。就是具足智慧、德、相,这个经题上有了,「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你看看,有因有果,修清净平等觉就得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无量寿庄严统统在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无不是圆满的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极乐世界无法形容,我们遇到能不去吗?一定要觉悟,不能再干傻事了。

要去,从放下下手,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我们从深入经藏,经藏这一部就够了,因为这部经它附带的有一百九十三种经论跟古大德的注疏,太丰富了!从这一部深入,你就看破了。看破什么意思?了解事实真相,知道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你把这个东西统统搞清楚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邪恶的因全放下,邪恶的果报就没有了。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因、缘我们明白了,我们要认真努力,天天来学习,才能有把握往生。

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往生必须要具备的缘,就是真信、真愿、真肯念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要努力去做。做不到的不要去做了,把它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它要断烦恼,它要消业障,这两样东西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所以我们找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要消业障,不要断烦恼,叫带业往生。我们老老实实,一心一意就修这个法门。别的法门好,我们赞叹、我们尊敬。赞叹、尊敬为什么不学?我能力不够,有人能学我佩服、我赞叹,我自己量自己的力,不行,没把握。这个法门我们有把握,我们决定得生。所以我们安住,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这个无为法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个方法,这叫「真无为」。为是造作,不造作了,什么都放下了。「若因造作,则是有为矣」。造作,起心动念是意业在造作,分别执著是严重的造作,杀盗淫妄是极端的造作。造作有轻重不一样,果报也不相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

「虚空者,指心如太空,开广无际,离垢无染,不受一尘」。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把心量拓开。没学佛之前,我们心量很狭小,所谓自私自利,容不得人,这是决定错误。容不得人,对别人有没有伤害?没有,对自己的伤害太大太大了。就以中国古谚语一句话来做例子,古人所说「量大福大」,我们量很小,就是福很小,你看,这亏吃多大。量愈大的人福报愈大,为什么不把心量拓开?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贤首国师告诉我们的,我们本来的心量有多大?周遍法界。我们的念头,自己不知道,不管什么念头,念头才动,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收到,都接收到了。千万不要以为我这个念头没有人知道,那是自己骗自己,骗不了别人。

美国修.蓝博士到香港来访问我,来过我的这个摄影棚。他告诉我们大家,我们起心动念,这墙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桌椅板凳,样样都知道。这个话我们今天懂了,为什么?只要是物质现象,都有见闻觉知,都有受想行识。迷了的时候叫受想行识,觉悟了叫见闻觉知。遍法界虚空界,这真的,这事实真相。修.蓝博士用意念替人治病,全世界有名。他看了我一些东西,大概光盘、一些书籍,特地来看我,我们也一见如故。他今年七十三岁,很难得,念力他完全用上了。我问他,你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应用这个念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他告诉我,清净心。他说,我们必须把心里头的记忆,善的记忆、恶的记忆统统清除掉。这个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也不容易。也就是清除,我们讲放下,他是好像仓库把它清理干净,统统清出去,是用这个意思。这个对的,你善的念头感三善道,恶的念头感三恶道,你都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不善是染污,善也是染污,善与不善统统要把它清除掉。断恶修善的事要不要干?要干,干完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就对了,那就是功德。干完之后还老想着它,错了,你的心被染污了。心被染污,你在六道轮回要受果报。干了、没干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清净,这叫净业,没有六道的果报。这是他治疗疾病真正的基础。所以他的心清净,我们讲纯净纯善,他能将带着病毒的细胞让它恢复原状、恢复健康。

这些理论佛经上全有,他讲的我们完全懂,完全能接受,只是他真做,而且做出效果出来。他能做出效果,他说了,人人都能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他告诉我们,宇宙的中心就是一个爱,让我们这个爱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天地万物。我们门口的小柏树,你看,他走到那边,双手抱着,拥抱,爱这棵树。树有没有感觉?有,你爱它,它也爱你。我们对畜生,我们爱它,它爱我们,用真诚心。我们可以住在一起相安无事,互不侵犯,我们以真诚心照顾它、关怀它。蚂蚁到房间来找什么?找吃的东西。我们知道,每天把吃的东西放在院子里面,它就不进来了,它就能跟我们配合。小动物可以不干扰我们。蚊虫这些小飞虫,我们爱它。我们刚刚搬进去住的时候很多,总是会咬成几个包。我们看到它来咬我们,也不必赶它走,布施供养,它要来吃一顿,喂它。可是我们就会告诉它,你咬了,不要让我痛,不要让我痒。真的,看到红点子,不痛不痒,二、三个小时就不见了。现在我们居住环境蚊虫很少很少,一天难得看一、二个。一定要用爱心,真诚的爱心跟它相处。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片爱心。对人亦如是,不善的人久久也被感化了。

每天读经,每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每天八个小时工作,四个小时读经,四个小时来做报告,快乐无比。所以,我非常感激老师,要不是老师教导我,我这一生的生活肯定很苦,哪有这么自在,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一生喜欢读自己喜欢的书,喜欢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桩事情,这世界上七十亿人口几个人能做到?太少太少了。这是真正的福报,这个福报是从真诚信心里头生出来的,绝不受外界干扰,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如如不动,境界不断向上提升。这是不因造作,非有为法,就是我们不要用妄想、分别、执著,不用这个东西。遇到事,有人来问,随口就应付了。有没有通过思考?没有,这就是非有为法。这个应对是真心应对,是自心的应对。自然里头有智慧,自然里面有方法,自然的解决了、化解了,解决得非常完美,经上讲非常善巧、非常方便。人怎么会不自在?

虚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知道,无论是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它都是波动的现象。这个波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的频率是一千六百兆。台湾有个刘医生,虔诚的佛教徒,是个大孝子。他在前个月,在网路上看到一个信息,下载送给我看。近代的科学家,量子力学家,用精密的仪器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捕捉到了。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一千兆分之一秒,他看见了。科技的进步很惊人,我们相信将来一、二十年,阿赖耶的三细相他们会看得清清楚楚。这也就是佛经上讲的,肉眼、第六意识能够观察到的一个极限,就是阿赖耶的相分。自性没有办法观察,为什么?自性没有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自性,什么样的仪器都观察不到,要靠什么?靠定功,很深的禅定。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八地以上才真正见到。这个我们讲宇宙人生的奥秘,八地以上的菩萨把它揭穿了。大乘经是根据这个所说的,诸法实相,这里头没有一丝毫虚妄,全都是真实。清净心要像太空一样,开广无际,离垢无染,不受一尘。尘是染污,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

「无立者,指一法不立」。这一点很重要,一法不立就是一念不生。你起一个念头,起心动念,你就立了,你就建立了一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立?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建立佛法,教化众生。有一乘法、有二乘法、有三乘法、有五乘法,这是建立。这叫做什么?清净心中一法不舍,一法不舍就是完全建立。但是一定要晓得,在另一边是一法不立,释迦牟尼佛心清净,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有建立?众生有感,自性自然的它应,应众生之所感,他就建立一切法。然后把它融会到中道,就体相用具足了,体是一法不立,相是五乘佛法,用是普度众生,这是中道。佛心清净,没有动摇,这是我们要学的。你看事上都圆满,心上一法不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心是什么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你就对了。清净平等觉是佛心,清净平等觉是自己的真心,清净平等觉是自己的本性,中国古人所说的本性本善。什么是善?清净平等觉是善。

这样子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叫大乘佛法。真管用,不是迷信,带给我们的好处利益太多了,说之不尽。你不学它,排斥它,不要它,这是什么?这是愚痴。佛菩萨不怪你,佛菩萨怜悯你,你对它一无所知,又不肯去学它,当面错过。真正有知识的人,他不知道他也去学学。你说是,我去学学,你说不是,我也去学学,我学了之后,到底是还是不是我才清楚。不经过自己亲自去尝试,轻听别人的言论,我们会上当,我们会把很好的机会丧失掉。所以,都必须要亲身经历,看他到底讲的是什么。他讲的是人性,一切众生都是一个性,本性本善。所以这门学问,对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他全能接受,没有反对的。我们这十几年来,接触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总以为有些辩论、有些争论。结果呢?结果完全没遇到,提出来都能接受。这个我们佛门弟子,这是三宝加持,对他们那些宗教来说,这是神的力量,上帝在加持,让我们一见如故。我的经历当中,只有基督教徒比较困难,三年才完全融入,疑虑化解了,三年。化解之后,真正一家人,亲兄弟姊妹一样。像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很容易,再就是印度教,非常容易融入。

我们要把这个教诲、这个理念用在生活上,用在生活上,懂得一法不立,我们的心多自在。懂得一法不舍,我们在事相上会做得非常圆满,为什么?没有私心、没有妄想。也就是一般讲的,我们对于一切法没有占有、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你说你多自在!这些占有、支配、控制都是世间人他的事情,我没有,那是你们的。于他们不妨碍,你要能学我们这样能放下,你得更自在;你不放下,行,你们做你们的。我们清楚干这些事情,断恶修善,断三恶道、修三善道,我们清楚,是好事不是坏事,可以做。当你再有高度的觉悟,不想住六道,六道不是真正安稳,求生天堂,天堂也没有离开六道。在佛法里求得一点智慧,把事实真相搞明白,才知道佛法说的是真的。用现在的人来说,真正的哲学,真实的科学,登峰造极,登峰造极是方东美先生的话,真正能帮助我们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求生净土,是换一个环境来学习,这个环境因为寿命太短,我们学习的时间不够,那个环境是无量寿,真的是无量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我们这个世界,生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大概寿命长的一百多岁,报得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寿命多长?三个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但是三个阿僧祇劫,他决定成佛了,一成佛就是真的无量寿,那就不是三个阿僧祇劫,就没有时间的了。所以,它从有量跟无量挂钩,那我们就可以说真的是无量寿。这是第一个,寿命长,足够的时间。

第二个,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有能力像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一样去普度众生。别的世界要等自己修,修得差不多了才行,这不必,到那里,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道力加持你。你就跟阿弥陀佛差不多,立刻就能到十方世界,哪个世界众生跟我有缘,我就能现身去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的三十二应。这种利益是十方世界没有的,这是极乐世界不能不去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到极乐世界去,保证你一生成佛,绝不要第二生。就这三条,非去不可,什么样的障碍都障碍不了,我决定要去。在这个世界所有一切障碍我往生的障缘统统放下,决定不能放在心上。

『淡安』,这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生活的形象,极乐世界得到是真实的,我们得到相似的。「淡者,淡泊。安者,宁静。又淡安为水流平满之貌」。我们决定明白这个道理。淡泊,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处处能忍让,我们的身心都做到淡安。《文选宋玉赋》里头有这句话,「溃淡淡而并入」。这是形容流水,「水波相继,相似相续,此喻心离断常。平满喻平等圆满」。日常生活当中用的什么心?这个心好,淡泊。特别是名闻利养,完全不放在心上,你的心这个淡安的境界就现前,淡泊、宁静现前。心确实像水波一样,念念不停止,前念灭了后念接着生。这个念很微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它是相似相续,为什么?它不是完全相同的,相似,相似相续相。比喻这个心离断常。这是把所有一切知见分为这两大类,一类,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就没有了,这叫断,断见。还有一种人见解是什么?人死来生还是人,狗死了,来生还是狗,这叫常见。这两种都是邪见,都是错误的。菩萨这两种错误见解都断了,菩萨对于一切法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相有性空,事有理空。

没有觉悟,没有离开六道轮回,就有善恶果报。脱离六道轮回了,转识成智,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生实报庄严土。这些果报有没有?果报没有了。虽然没有了,遇到缘还会起现行,虽起现行,不昧因果。由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决定不能有违背性德的,这就是百丈大师所说的「大修行人,不昧因果」,对于因果报应很清楚、很明白。现前,恶报现前接受,善的果报现前也接受,不放在心上,为什么?它不是真的。虽有受,没有苦乐,善的果报现前没有乐的感受,恶的苦报现前没有苦的感受,为什么?他不放在心上,平平淡淡处理掉了。

平满,比喻平等圆满。『无欲』,欲是欲望。在中国古圣先贤也把它放在第一个,《大学》八目里头,格物,物是什么?物欲,跟这个地方欲是同一个意思,欲就是物欲。《大乘义章》曰:染爱尘境,名之为欲」。尘境是物,你在这些物里头起什么?起贪瞋痴慢,这就是欲,你贪爱它是欲,你瞋恨它也是欲。这些欲要舍掉,为什么?它是烦恼。「又曰:于缘欲受,称欲」。遇到缘,遇到缘起什么?受想行识。受是感受,有乐受、有苦受,这是身体,身的感受。心里面有忧的感受、有喜的感受,喜怒哀乐。这都是欲受,一定要把它看破,欲是个幻相,不是真实。「又《俱舍论》云:欲,谓希求所作事业」。也是欲望,我想做些什么。

佛教我们离欲,儒教我们格物,格是什么?格是格斗,就是打仗。跟谁打仗?跟欲望打仗。如果打胜了,我这一关通过了,把欲望真正放下,不受它干扰了,这叫格物。因为物欲障碍性德,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就是受它的障碍。我能把它克服,这个障碍没有了,障碍没有了,智慧就现前。所以,格物而后致知,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了,这个智慧不是从外来的,是自己本有的。智慧现前意才诚,意诚之后心才正,它有连带关系,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传统文化里面的,佛经上都有解释,而且比它解释得还透彻,讲得还清楚。格物千万不能当做研究讲,中国有人用这个来解释,这个解释错了。司马光是个佛教徒,司马光的解释就是格除物欲,跟佛经是一个意思,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学法门,烦恼不断不能学法门,烦恼断了,学法门,智慧就开了。这个东西要从这里学起。所做事业能不能做?能。大乘,不着空、不着有,做事,不着空,但是做了之后不放在心上,不着有。这就高明,这就是中道,二边不立,二边又不离,你看,多圆融。不立是自利,不舍是利他,自利利他统统都顾到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