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七集)  2012/7/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八十九页,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起:

『礼义都合』,从这里看起。「礼义者,仁义礼智信,世间道德也。但此二字不但代表当时古印度之社会道德」,实实在在「泛指后世种种社会各个时代之社会道德与规律」。这个五德,中国古人讲道德,道是大自然的规律,称之为道;随顺大自然的规律,这叫德。五伦是道,父子不是人创造的,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父子有亲这是道,夫妇有别是道,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大道,伦理的大道。五常是德,合起来是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五常,完全随顺于道。父子有亲里面,这个亲就是仁义礼智信,一样都不缺;夫妇有别,别里头也是仁义礼智信;君臣有义,义里头也是仁义礼智信;长幼有序都不离开仁义礼智信,朋友有信亦复如是。所以这个道,五伦的道完全落实在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这个道德是性德,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哪个人建立的,不是的。所以孔老夫子他相信,他不怀疑,老人一生求学、为人的心态就是守住这个道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以后这二千五百年,所有读书的人,今天讲知识分子,乃至于国王大臣,都遵守这个道德的传统。所以世世代代社会安定和谐,太平盛世。

现在我们学西方的科技文明,把老祖宗东西抛弃了,社会乱了,人民苦了,地球灾变不断的提高频率。这是什么?违背了自然的生态,违背了性德。道德没有了,道没有了,五伦没有了;德没有了,仁义礼智信没有了。现在我们尝到这个苦果,应不应该回头?如果不回头,连科学家都说,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也就是人类要从地球上绝灭,地球不会灭,地球上的人要绝灭,科学家提出来的。科学家根据什么?根据现前事实真相,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我们看最近几十年,十年一个阶段、十年一个阶段往前面看。抗战胜利的时候距离现在六十年,那个时候的社会,比今天讲起来算是安定和平,虽然有战争。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有一点道德的观念,大家还都乐意遵守。五十年前就不如六十年,四十年前就不如五十年,一年一年往下滑,不是提升;换句话说,一年不如一年。什么原因?总的一句话来说,人心坏了,一年比一年坏,坏到你无法想象,那要再过个三十年、五十年,报应现前。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五十年后那个时候到了,那就一切总报。

地球在过去有过这样的大灾难,几乎所有动物绝灭了,留下来很少很少,那叫做种子,慢慢再繁衍,经过几万年,成了现前的社会。科学家还告诉我们,应该每一次地球绝灭与科学都有关系。科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不相信伦理、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报应,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神,为所欲为,自私自利膨胀到极处,造成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绝灭。我们今天冷静观察,现在的人,我们看人,回过头来再看自己,我们有没有仁?仁者爱人,仁民及物,我爱一切人,包括一切人所爱之物,我也都爱护。爱人,他家里养的小狗、小猫,他所爱的,我们也要爱它。他所生活的方式,所居住的家园,他爱,我们都要爱它,爱它就不能破坏它,爱它就一定要保护它。现在在这个世界上,这种人能不能找到?不能说没有,太稀有了。

义者循理,义是什么?思想、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情,合人情。人情的核心就是爱,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慈悲,人情的核心。一个人,爱自己的人决定爱人;不爱人的人,决定他不知道自爱,他不爱自己,他尽情纵欲,求一时的快乐,不顾后果。就从饮食起居上你细心去观察,好吃是不是爱自己?不爱自己。为什么?过分的饮食伤自己的五脏六腑,不知道爱惜。佛法里面提倡日中一食,提倡过午不食,什么原因?爱护自己的五脏六腑,帮助它节省它的能源。我们过量饮食要靠它们消化,它的负担很重,让它的负担减轻,寿命就增长,就健康长寿,是这么个道理。古大德要求人吃七分饱就够了,不要太过分,为什么?自爱,不是为别的。饮酒不要过三杯,为什么?不伤五脏六腑,少量的,帮助血液循环,好事情。喝醉了伤身体,五脏六腑统统受到伤害,那怎么是自爱?就不自爱。

佛门里面提倡素食,自爱,素食健康长寿,减少疾病。我学佛选择素食,因为在没有学佛之前,我有一段的时间跟伊斯兰教接触比较近,朋友是回教徒。我看到他们一些资料,对于饮食方面他们比一般人重视,有爱心。你说一般的肉他们不吃,他们吃肉一定是阿訇宰杀的。为什么?阿訇有慈悲心,宰杀畜生的时候一定是一刀毙命,减少它痛苦。在杀它之前给它念咒,给它念经回向,这都是什么?有礼节加于它。虽然杀它,不是瞋恨心,是爱心,杀的时候尽量减少痛苦,以真诚的爱心来对它,这他们所讲求的。动物他有选择,有很多动物性情不好的,他们不吃,为什么?影响自己身体。所以我们懂得了,伊斯兰教讲究卫生,还讲究卫性,保护自己良好的性情。

到我们接触佛教,觉得佛教的饮食比它还高,不但懂得卫生、卫性,这卫性从哪里看?他不吃五辛,葱、蒜、荞头、韭菜、洋葱这个五种东西他不吃。这什么原因?性情不好,这五样东西,生吃会引起肝火,就是发脾气;熟吃它产生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生吃、熟吃都不好,所以把它戒掉。我们要懂得佛制戒律的原因,要明了为什么这个不能吃,这也不是肉。这是什么?植物里头也有选择,它性质好与不好。但是这个开缘很广,这五种东西也跟喝酒一样,过了量才起作用,如果不过量不起作用。你大蒜吃个一瓣两瓣不会起作用,如果像山东人一样,吃大蒜像吃花生米一样,那就真有问题。但是那个吃我们吃不下去,太辣了,他们吃习惯了。那个会起作用,为什么?他量太多了,一餐大蒜头可以吃二、三个。我们吃两瓣就不得了,三瓣就咽不下去了。所以这个量跟酒一样,这五样东西都是量。所以佛准许菜里面做香料、做佐料没有事情;酒也是如此,做料酒,酒放在菜里面,取它的味道,这个不起作用。

所以佛讲一切合情合理合法,佛很可爱,一点都不呆板,通情达理,很好相处。都给你讲的道理,怎样保护自己身体,保护自己的性情,佛更高一着,保护你的慈悲心。所以他讲三个,素食是保护慈悲心,不杀生,不跟众生做冤仇。你看卫生、卫性、卫心,这在饮食里头是最完美的。素食,为什么要素食?你把它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就懂了。有道理,我们应该选择,对身体决定有好处,没有副作用。肉食的人多病,奇奇怪怪的病常常有;素食,我素食六十一年了,没生过病,证明它真的是有好处,健康状况比一般人都好。

我这个一生很少检查身体,十年前到澳洲,办澳洲入籍的手续必须要身体检查,那年我七十五岁。医生是个印度人,印度教,见到我很欢喜,他对佛教很佩服。给我检查只十分钟,聊天聊了五十分钟。十分钟检查过去他告诉我,验血,他说我的血液是三十岁的人,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不必来检查。问我,素食,心清净。佛教导我们两句话,我们做到了,身体一定会好,「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就清心寡欲,就健康长寿。生活有规律,一点都不乱,规律是什么?每天读经、拜佛、念佛、讲经,规律的生活。什么境缘都不妨碍,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相干,对我的工作、对我的学习一点干扰都没有,统统放下了。

所以「礼义都合」,真的,确实是后世,释迦牟尼佛以后,这二千五百多年,我们通过实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就本着这个礼义都合,与这些人相处都能够和睦,都能够彼此尊重、彼此关怀、彼此照顾、彼此合作,非常融洽,没有遇到过对立的。这十几年来周游列国,管用,非常管用。而且用这个,我们用仁义礼智信,他对我也用仁义礼智信,我们当中没有怀疑,我们当中真诚合作,这个社会多美好!所以确实种种社会各个时代的社会道德规律。

中国人从这个基础上再向上提升,有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四维,管子说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是礼义廉耻,廉是廉洁,耻是羞耻。管仲讲的,这四个字如果没有了,社会上人没有礼、没有义、没有廉、没有耻,这国家决定灭亡。八德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我们就用中国这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四科,四科总结,结合起来它里头有重复的,只有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做到了,身心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不难记,就这十二个字,要真正做到。这是中国人古圣先贤、老祖宗给我们立下的中国人的标准,要做一个中国人,必须这十二个字要做到。本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讲五戒十善、业因果报,讲得非常清楚。善恶的根本确实就在仁义这两个字,仁义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不仁不义是一切罪孽祸害的根本。这两个字不能不讲究,讲是讲清楚、讲明白,究是追根究柢,彻底把它搞透,然后应用在生活上。

这后头说,「所发之愿」,无论我们发的什么愿,学佛的人,有一部分人发的是学佛,是成佛、成菩萨的愿,要与礼义相合;求升官发财的愿,行,也要与礼义都合。世出世间你在一生想成就什么,先要跟礼义相应,你会得到圆满的成就。违背了礼义的成就,不是没有,也有,他为什么会有?过去生中积的大善,他命里头有,有大富大贵。现在的心行不善,他大富大贵还是可以得到,但是富贵享尽了,他造的罪业果报就现前。这就是所谓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总报」。我们看看中国、外国的历史,如果细心去观察,这种果报都在眼前。只要能够把中国人讲的这十二个字,仁义礼智信扩充了,「始能为当时社会之所容」。我们当时是现代,我们做了这个实验,最近这十几年来周游列国,无论到哪个地方,我们都得到很好的礼遇、很好的接待,我们的交流都非常融洽。我们的观点他能包容,他们的理念我们能接受,所以社会和谐。世界宗教是一家,是可以做到的,这个不是理想,当前就有人在做了。真正做出来,我们不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是人性,性德的流露,法尔自然。

「方能宏扬教义,普利众生也」,中国儒释道都是立足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儒释道是一家。现在我们好像看不到它是一家,那是什么?他没有真的学儒释道,真的学就是一家;他是表面上的,没有真正学。真正学,不但儒释道是一家,世界宗教是一家,世界文化是一家。走这条路子,这个社会才有安定,世界才会有和平,每个人民都能享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古圣先贤对于这方面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以及做成的效果,都非常殊胜,记载在典籍里面,中国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头讲什么?要为别人介绍,最简单的一句话,里面所记载的是幸福人生、快乐人生的理念、智慧、方法、经验,你要不要?如果你是要,喜欢,你就来学习。学习首先要把文字学会,文字是基础,中国的文字很特殊,中国的文字是大学问、是大智慧。它不是用拼音的,它是用独立的方块字,每个字里头都有智慧,都有讲究的。学这个不难,我们看到许多外国人,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没这个基础,学了三年,他有能力读中国古书,研究中国古典的学术,他有能力。我见到的不止一个人,几十个人。

所以我常常想,中国人来要学文言文顶多两年,而且成就肯定比他们还高,中国人有基础、有底蕴。问题就是现在大家不学,看到它就害怕,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这是什么?这心理不正常。外国人知道中国《四库》里头有宝,文言文是一把钥匙,这个钥匙拿到了,宝藏就属于他的,所以他肯拼命学。而且不是从幼年学起,都是从接近中年。澳洲前总理陆克文,他十七岁开始学。我曾经送他一把扇子,扇子上写的字,《老子》里头的一段,他拿到手上从头到尾念给我听,学得不错!所以我们今天要提倡,要鼓励人念文言文。昨天国内有个同学寄了一包书给我,我收到了,我打开来一看,相当丰富,出乎我意料之外,都是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真的,不是假的。因为每篇作文上说,这是哪个学校,几年级的学生,下头是名字,这就不是假的,这些人的年龄大概都十二、三岁。我会把它整理起来重新翻印,印出来的时候,让我们学文言文的同学来看看。你看看民国初年,大概八岁、九岁小朋友写的文章,写得很像样子,十二、三岁就相当成熟了。

我们今年印出来的《国学治要》,诸位都看了。《国学治要》当初编订的,是以什么样的程度为标准?高中学生。高中学生他们就可以做自己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自修的读本,他就有这个程度。所以我们小时候,抗战期间在福建念小学,我们学校校长,好像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当时做我们小学的校长够资格了。他能够读《国学治要》,那还有什么问题!所以,从前小学里头的老师,大概初中毕业就很多,而且教得很不错,这年轻的老师。这是宏扬教义,普利众生。

『苞罗表里』,这个草头的苞跟没有草头的包是一个意思,古时候常常通用。「罗者,《嘉祥疏》曰:罗之言摄」,罗是包括的意思,统摄的意思。「故知苞罗即包容含摄之义,表指事相,里指理体」《华严经》讲体相用,体是自性、是真如,表就是相跟作用。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体是自性,大乘教里头也常说法性,法性跟自性是一个性,这是体,自性能生能现一切法。事相的起用与性德相应,这叫「苞罗表里」,就是「事理双圆」,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无碍,理事相辅相成。「真俗并照」,体是真,永恒不变,俗是假的,有生有灭,生灭跟不生灭在一起,体不生不灭。所以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你在这一桩事情,任何一桩事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今天常常用电视做比喻,为什么?现在电视很普遍,家家都有,没有人不看电视。我们正在看屏幕的时候,屏幕里头有体、有事、有相。体是什么?体是屏幕,它不生不灭;相,我们按了频道,这个频道的相就现前;你看这个相里头起什么作用,这些表演都是作用。所以在电视屏幕上看体相用,看不生灭里头有生灭,屏幕是不生不灭,里头的相跟作用有生有灭,交织在一体,你全看到了。不生不灭的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假的。我们如何来应对?我们跟社会一切大众和光同尘,这是事、这是相,这是有生有灭;我们的心如如不动,跟万法的理体一如,不生不灭。生灭跟不生灭无碍,这叫理事无碍;正在生灭当中也不生灭,那就叫事事无碍。怎样与性德相应?不放在心上就相应,放在心上就不相应,道理、事实的真相就如是。我们现一切相、一切行为决定不放在心上,为什么?知道相是假的。不要执著这个相,不要去分别这个相,这跟菩萨没有两样。菩萨高明,叫妙用,就妙在这个地方,不着相。不着相、不动心,他在业用上全是智慧,所以样样做得圆满、样样做得如理如法。

这一句「苞罗表里」,我们把它念下去,「即事理双圆」,事圆满,理也圆满了。「真俗并照」,就像我们看电视,真是屏幕,俗是里头的画面,同时看见。「众妙齐收,万类普摄」,这是讲我们自性的性德,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漏。「上智下愚,悉得度脱。世出世间,融通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一切人事物全是自性变化出来的,上智是自性,诸佛如来;下愚也是自性,也是诸佛如来,没两样。上智是觉悟了,下愚是迷而不觉,虽是迷而不觉他有自性,不能说他没有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没有差别。差别是我们从迷惑当中起的妄念,以为有差别,实际上毫无差别。只要我们能够记得,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你就能体会到为什么无差别。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统统在这个频率上出现,也在这个频率上消失。这么短的一念当中它有四相,这个四相就是生住异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有四相,有生起、有住、有变异、有消失。这么短的时间里头再分成四段,生住异灭四段,不可思议!所以《般若经》的总结,真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真平等,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生住异灭平等相,八地以上的菩萨看到了。

『过度』,下面讲,「过度者,《吴译》经题为《过度人道经》,过度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义」,叫过度。自己看破事实真相,放下分别执著,生死就没有了。生死从哪里来的?轮回从哪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我于一切法不执著,清净心现前,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我于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这两个一转,阿赖耶马上跟着转,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立刻转成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成就菩萨自度度生的事业。转八识成四智,这一转过来,六道十法界这个身体没有了,这个肉身没有了。六道十法界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六道十法界众生自己以为那是心的,是自己的心,其实是阿赖耶的见分。现在一转,见相两分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的身就是法性身,这个时候居住的国土是法性土。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极乐世界所说的我们就能够了解,就不会怀疑。极乐世界四土都是法性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统统是法性身。换句话,像如果用相宗的话来说,到极乐世界就转八识成四智。不是你修行功夫上转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阿弥陀佛帮助你转过来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的恩惠,真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父母、师长不能比,即使是诸佛如来做我们的老师,都不能跟极乐世界比。在这个世间,老师教我们自己转识成智;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讲,他以行动,神通、道力,就自自然然帮助我们转识成智,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恩惠不可思议。

下面说『解脱』,「解惑业之缚,脱三业之苦」。解是解除,今天讲解放,这是真的解放,把我们的迷惑解放,把我们过去今生所造的业解放了,善恶业统统都没有了。这个解除,「解脱」也就是放下的意思,放下一切的业因,叫解,放下果报,那个叫苦,三业之苦。三业是身口意,身口意造不善的业,造贪婪,果报是饿鬼道,鬼很苦;瞋恨是地狱道,地狱道更苦;愚痴是畜生道,畜生道不容易摆脱畜生身,为什么?它愚痴,它觉悟它才会离开畜生身,很难觉悟。解惑业,就是帮助我们解开贪瞋痴这个系缚,脱离三恶道的苦果。《唯识述记》《唯识述记》是慈恩大师作的,这里头解释这个名词,「解谓离缚」,缚是烦恼,烦恼的代名词,烦恼像绳索把我们捆住,我们动弹不得,用这个做比喻。今天绳索解开了,脱离系缚,这叫解;脱,脱是自在,离开苦果。

「又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体是自性,自性是圆满,清净寂灭。「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这就是系缚,特别是六道众生。人为什么会有六道?是烦恼,烦恼造业,业牵果报。恒处生死,永远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如果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你就没有不造业的。你这一生所造的业,跟许许多多人结的缘,这个缘里头善缘少,恶缘多。为什么?一个人起心动念,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损人利己。你就可以想到,这一生的时间虽然不长,短短的数十寒暑,跟多少人结了冤仇,只要结上,将来决定有报复。我对人有好处,他将来会报恩,我对他有坏处,将来他会报仇,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一分一毫都不会差错。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报复的时候往往报复过头,过头怎么样?过头又结上新的怨。这桩事情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叫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有休止,止不住。而且愈报愈残酷,愈报愈凶,两方面都苦。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愚痴,就是怨恨放不下,非报不可。这一生报完了,来生他又来报你,这叫冤冤相报!

《安士全书》,印光大师非常赞叹,认为是这个世纪里头最好的一部书。前面差不多一大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注解,这一篇文,性质跟《感应篇》差不多。文昌帝君自己说他过去生中十七世为士大夫,士是读书人,十七世是个读书人,大夫是做官。跟众生结的怨很深,也是迷惑颠倒,冤冤相报其惨无比。以后遇到佛菩萨,听闻经法才觉悟、才回头,做了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他的上司中国人讲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他的上司。如果用一个政府来说,玉皇大帝是皇上,文昌帝君是干什么的?教育部长,他管教育的,就是教育部长,管教化众生。对因果报应说得太清楚,那因果报应说他自己过去生中事情,提出来警戒大众,希望大家觉悟,冤冤相报到这一生为止,不再干傻事。这一生当中有人陷害我、有人毁谤我、有人羞辱我,都受了,过去世是我这么对他,今天他这样对我,一报还一报,一笔勾消了。这个念头好,到此为止。

如果不服,我一定要报这个仇,那麻烦大了,你念佛不能往生。因为往生没有办法报仇,你只好再搞轮回,来生遇到的时候你再报他。错了,不能这样干法,这样干法,我错了,也连累到别人。所以觉悟的人就一笔勾消,一笑了之,统统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多自在!世间事情决定不能有丝毫贪爱,这个经典后面还会有细讲,讲什么?讲情爱。情爱里头最重要是夫妻,这个情执要不断的话,他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障碍你修行、障碍你往生、障碍你证果,甚至障碍你开悟,最大的一个原因。世间人都执著,都不肯放下,这是什么?这是愚痴,没智慧。有智慧的人觉悟了,他肯定放下,为什么?无始劫来在六道轮回就是吃这个亏,这是所有障碍你成就的第一个因素。还不放下,这一生又不能成就,白修了。要知道恩爱是假的,死了之后不会在一起,各随各的业力走了,永远不再相见,再相见也不认识。如果要认识的话就不会相报,上一生我对不起你,这一生就算了吧!不知道,都是迷惑颠倒。

「又曰」,这也是《唯识述记》里头说的,窥基大师讲的,「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这是什么?证果了,证到圆寂,证到圆寂就是明心见性。这个时候三种烦恼都放下了,见思放下,尘沙放下,无明也放下,这叫证圆寂。圆满的清净寂灭,这是真解脱,这个位次讲得高。「盖谓圣众大愿」,总上面经论、祖师大德注疏所说的,这一段的大意是说,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的大愿,「能令自出生死」。到极乐世界,把六道十法界里头,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了了,都出离了。「并摄一切有情,出离生死」,他们有这个能力,往生到极乐世界立刻就获得了这个能力,智慧、神通、道力都跟法身菩萨平等。这是阿弥陀佛愿力、无量劫修行功德加持给你,你成了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法身菩萨,得弥陀加持的管用,跟法身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平等。所以十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与自己有缘的众生决定起感应道交,你自自然然会去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应该跟他说什么法自然说什么法,不需要思惟、不需要想象,甚至于根本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自然。帮助这些人「永得解脱」,这是经上所讲的「过度解脱」,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底下一段,「显性妙用」,分两科,第一段「显性自然」。请看经文: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经文上总共有八个自然,就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法尔如是」。法是一切法,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佛教导我们,你真正了解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就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著,完全随顺自然。随顺自然就是自己决定没有一点造作夹在里头,它的原汁原味,这是什么人?这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是圆圆满满的把普贤行愿兑现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加一点点意思在里头,这是凡夫,这不是圣人。圣人确实是『自然中自然相』,这是佛法里头最高的佛法。我们今天最困难的,就是见色闻声总得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头,我怎么个想法、我怎么看法,这就不自然了。诸佛如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能够随顺自然,外面的境界一点都不干扰他,所谓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丝毫没有干扰、丝毫没有妨碍。《华严》所说的四无碍的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境界,这是净土境界。

我们看第一句,注解里头,『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自然保守,即宗门所称之保任」,宗是禅宗,禅宗里头有个名词,常常讲的保任,你要好好的保任。像我们世间人互相道别,你要珍重,要好好保重,是这个意思。但是那个任的意思更精、更深、更广,「任者任运,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没有起心动念。「保者念念不异」,保住什么?保住真心。真心,真心没有起心动念,是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念念不异难,我们今天是念念不一样,我们今天要把这句话说念念不一,不一样。佛菩萨,佛菩萨是念念不异,是一样的。什么样子?空的,他什么都没有,念念都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那是什么?那是真如。念念是真如,念念是本心,这个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天台大师称他为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真真洁白」。洁白是没有染污的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能保守得住,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保守得住是定功,我们没定功。但是你不这样做又不行,念念不一样这个决定搞轮回,无量劫来搞轮回,现在还搞轮回,将来还是要走。我们今天确实非常幸运,遇到了净土法门,不遇到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不可能有成就。遇到这个法门,我们念念保持阿弥陀佛,希望用这个方法,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杂一个念头,不夹杂一个妄想。

「自然即任运之义,故任运保守即是保任」,一定要任运,不任运你就有意思,有意思就不一样。没有意思、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我就是一个阿弥陀佛一念,除这一念之外什么念头也没有,就保住这一个。别人有事情请教你怎么办?不需要想的,自然就回答,这就妙用。那是什么?我清净心回答你的,我没有起心动念回答你。起心动念回答你是我的意思,我没有起心动念回答你,是自性的性德,这不一样。真,这再给我们解释,「真者,即一真法界,真如本性」《楞严经》上讲的「妙明真心」,本经所说的「真实之际中之真字」。经上讲真真洁白,表这个真不是真妄之真,真妄之真是相对的,那就不是真的。

「盖为绝待之真」,就是绝对的真。这个地方要用心去体会,为什么?绝对,对面是相对,总是对待,能够离开吗?离不开。这桩事情,在起步的时候佛就叫我们要放下,这是什么东西?叫边见,二边。一个念头起来一定有二边,你看有念、无念,不就二边了吗?真念、妄念,不就二边吗?绝待、相待,不又是二边吗?总是二边。所以佛到最后告诉你,「二边不立」,二边不立就是中道,中道跟二边不又对立吗?中道也没有,叫你回归自性,你可不能执著。佛所有一切言说,你执著错了,变成你自己的凡夫知见;一切都不着,你见到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什么意义也没有,但是起作用的时候什么义都有,能生无量义,为什么?这性德,自性法尔如是。这样你才真正知道见性之可贵,见性才能解决问题,不见性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看五祖忍和尚,神秀再聪明,衣钵不传给他。神秀也了不起,能言善道,通宗通教,大善知识。为什么?没有离开二边。二边就像现在科学家讲的相对论,一切法都是相对的。佛告诉我们,一切法里头没有相对,一切法里头没有相对,你就见性了,你要是有相对,你走进科学。所以佛法是科学,是顶尖的科学,是圆满的科学,不是相对的科学,相对永远不能见到真相。相对舍掉,真相见到了,真相在哪里?就在现前。确实它起作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说这个真是绝对之真,真中之真,这些言语都是方便的,要体会当中的意思,这才是真的。通过起心动念就不是真的,加上分别,那就更假,再加上执著,假中之假、假中之假。一念不生,真就现前,真在哪里?就在现前,非过去、非未来,非此界、非他方。

「洁者,无垢」,就是清净的意思,「白者,无染」,无垢无染。「即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亦即百丈禅语:心性无染,本自圆成」。圆是圆满,成是成就,它不在外面。它本来就是圆满成就的,本来没有染污,而且本来没有生灭,惠能大师五句话都是讲这桩事情。「所保任者,正是此无染本净之绝待真心」。保任什么?就保任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在哪里保任?眼见色,不为色所动,清净本然;耳闻声,不为音声所动;鼻嗅香,不为香臭所动;舌尝味,不为酸甜苦辣咸所动;身对触,不为冷热细滑所动;乃至于意对知,意根对知,不为境缘所动,这是真正修禅定。禅堂在哪里?无处不是禅堂,无时不是禅堂。六根接触这些境界里头,你能保任如如不动,这叫真的禅。唯有戒定慧才能够契入菩提大道,戒定慧是大道场,在哪里?在一切时、在一切处,在你自己能不能保任。你能保任,这是大道场。不能保任,再豪华的宫殿,所谓清净庄严,对你也不起作用,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不动心多重要!

我们今天修净土,我们把无染本净的绝待真心,这个难,实在是难,把它换成南无阿弥陀佛,这容易多了。本净绝待的真心在哪里?找不到,虚无缥缈。阿弥陀佛真有,所以这个法门叫指方立相,它不是走空门,它是走有门。指方,指定西方极乐世界,立相,建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让我们一心系念。系,像个绳子一样把它拴住,决定不放手,一心系念,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方法容易。经论、古大德都说易行而难信,很多人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所以,古德才把那个相信的人,称之为大善根、大福德。这善根福德从哪里来?过去生中修的。过去生中没有大善根、大福德,你遇到了你怎么会相信?我这一生遇到,虽然搞了差不多十几、二十几年才相信,还是大善根福德,没有大善根福德,一辈子也不相信。

有相信的人不肯修,早年新加坡我有个好朋友,演培法师。我初学佛的时候听他讲经,我总是坐头一排,总是面对着他,他那时候年轻,他大我十岁,我三十岁,他四十岁,善导寺住持。以后我出家也讲经,走一条路,也志同道合,非常有缘。但是我修净土法门,阿弥陀佛,他也是修净土,修弥勒净土,跟我不一样。他的归宿是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他要到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都是净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修行不一样。弥勒净土要修唯心识定,你才能够生到那个地方去,唯心识定修不成你去不了,弥勒菩萨是法相宗的专家。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问阿赖耶的三细相,不问别人,问他,他是最清楚的人。不容易修,很难成就!虚云老和尚修唯心识定的,他修成了,所以虚老和尚往生兜率天。弥陀净土容易修,容易成就,成就之后比他高。往生兜率内院,没有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没有,跟极乐世界的果报相比差太远了。大概往生弥勒净土是什么人?喜欢研究,知识分子,他们很喜欢,弥勒菩萨带头,跟他去了。没有想到弥陀殊胜,弥陀那里一去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跟弥勒菩萨是平等的,不是弥勒的学生,跟他平等的,阿弥陀佛的学生真正不可思议。

他为什么不相信弥陀净土?他不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不相信。这就没法子。这是什么?善根福德不够,相信这个法门的这大善根、大福德。演培法师虽然很难得,他善根福德还差一点,老朋友!曾经问我一个问题,特别请我吃饭,在新加坡灵芝素食餐厅,请我吃饭,客人就我一个。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我今天请你吃饭,你知道为什么?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神通。他说我有个问题向你请教,印光大师对于《弥陀经要解》的赞叹,印光大师说,蕅益大师这个《要解》,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注解都不能超过其上。他问我,这话是真的吗?你相信吗?我跟他说,是真的,我相信。印光大师的话绝对不是夸大,绝对不是虚赞,他是真实的。我说这个话是恰到好处,真的是做到了不增不减。可见对这个有怀疑。

所以,教要参透,透了之后一定要行,我们一定把它做到;如果做不到,经教里真正的好处你没有得到,那就非常可惜。得受用就是坚定信心,什么境界现前都不会动摇、都不会改变,我们才有信心,决定得生的信心。能不能往生净土不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平等的接引,在自己,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跟弥陀就相应,到时候他就来了。时候没到,如果真想去,他还是来接引,这不可思议;时间到他一定来接引。所以修净宗的人,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六字洪名足了。搞太多东西搞杂了,杂了会动摇你的信念,你的信心跟愿心都达不到纯熟;真正纯熟决定不动,这样才能够真正自己有把握往生。多少人,老和尚,我们过去亲近,包括忏云法师,我们在温哥华见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往生极乐世界你老人家有没有把握?他很肯定,没有把握,讲真话。为什么没有把握?没有一定的信心,这个很难。坚决不动的信心,那就是你往生的把握,你往生的凭证。愿心,我就是到极乐世界,决定不改变目标,哪里我都不想去。死心塌地就一门,一心一意,坚持不动,这就行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