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六集)  2012/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二十五页第四行,从当中这一句看起:

「若欲真实念佛,首须截断狐疑。狐性多疑,故云狐疑。行人不能绝疑,不敢勇猛直前,谓之狐疑。当知疑根未断,即是罪根。倘时信时疑,半信半疑,或勉强试念,而意实未安;或口虽念佛,而心慕他宗,皆非真实念也」。这段文是教我们念佛,怎样才是真念佛。念佛的功夫得力,这里头只给我们提了一个字,疑,有疑就不能成就,把你的功夫全破坏掉了,信心破坏了、愿心破坏了,功夫也破坏了。所以说疑是罪根,这个话讲得好。

所以决定不能怀疑。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可真不容易。今天念佛的同学,哪一个人没有疑?只是这个疑字多少、浅深不一样。如果不疑,不疑他就成功了,现前最低限度,他功夫成片,往生决定有把握。所以这个字重要,怎么样把它断掉,这讲真实念佛。为什么?念佛的人没有把疑断绝,还有一丝毫的疑惑。你看,不敢勇猛直前,勇猛直前就是精进不懈,没有精进的功夫,这全是怀疑。疑根未断,就是罪根,这个罪是严重的大罪,为什么?妨害我们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罪多大。

什么人能够不怀疑?古德所说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上根人,他彻底通达明了,他没有怀疑;下愚之人,虽然他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念佛的人说善根深厚,他不想知道,他不怀疑,教他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能念到底,一直念到往生。这两种人是净宗根熟的众生,熟透了,他有坚定的信心,不会动摇,愿生净土,他不会有偏差。如同经上所说的一向专念,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不改变的,专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头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这种人往生,即使是临终之前,一生没遇到佛法,临终之前有人告诉他这个法门,他立刻接受,一点怀疑没有,真信真愿,一向专念,念一声、念十声都能往生。什么品位?不是凡圣同居土,他是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他根熟了,一点疑心都没有,他与阿弥陀佛相应,他与自性相应,真叫一步登天,他真上去了。

下面问题出来了,倘时信时疑,这假使有时候相信,又有时候怀疑,半信半疑。或者是勉强试试看吧,念几声佛号,心意实实在在未安,心不定,没有定在佛号上,没有定在信愿上。或者是口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恋慕其他的宗派,学教的,像华严、天台、法相;看到人学禅,恋慕学禅;看到人持咒,恋慕持咒,三心二意,这都不是真念,这样念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念佛的种子,这一生不能成就。他决定有成就,那是来生后世,决定不是这一生。这一生成就,这些毛病统统没有。上上根人完全知道,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这一句佛号不但具足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阿弥陀佛所说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都不离这一句佛号,一句佛号统摄了,完全包括了。这是什么?上上根人知道,所以他对于这些问题统统没有。哪个法门再好再好,都在其中。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吉祥云比丘对善财童子开示的二十一个念佛门,二十一是表法,代表大圆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圆满的法,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门统摄一切法门,一点怀疑都没有,不要再去分心,分心就铸成大错。

所以下面说,「要之」,这要之是最重要的。「疑情不断,正信难生」。还有丝毫怀疑,我们对于净土信心就不足,就有欠缺。「信愿有亏,资粮欠缺」。信不真,不圆满,愿不恳切,不能往生。资粮是比喻,出门旅行,资是带些钱,钱财,粮是过去出门旅行要带粮食。不像现在,现在这些旅馆、酒店很多,只要带钱就够了。从前没有,所以必须要带吃的,要带干粮。那这个资粮,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资粮是四个字,信、愿、持名,持名就是念佛。这三个条件具足了,就是资粮圆满,你决定往生,千万不能有一丝毫怀疑。「故须截断狐疑,老实念去,蓦直念去,拚命念去,直拚到死,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如是才是大善」。如是才是真正敬于佛者,我们对佛的真诚恭敬,不往生,敬佛的程度不到,不圆满。

这个底下有一个术语,「蓦直」,我们这也有点参考资料,这个话是禅宗的话。老实念去是净宗的话,蓦直念去是禅宗的话,拼命念去,这是一般世间人的话,意思都差不多。禅宗这个话出在《传灯录》《景德传灯录》,这是禅宗很重要的一部书,记载这些修行人的成就。「一径」,径是近路、直路,一条路笔直。这个典故,「僧问:径山路何处去?」径山大师。这是来参访的,问到一个老婆婆,到径山去礼祖,从哪条路去?这个老婆婆告诉他「蓦直去」,就是一直去。「清王夫之」,这是一个学者,非常有名的学者。《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如弩机一发,近者亦至之有准,远者亦至之有准」。古时候的弓箭,弩是非常强的弓箭,射得很远,只要把目标锁定了,近距离的射得很准,远距离的射得也很准。为什么?它箭是一直去的,它没有弯曲。所以,「一条蓦直去,终无迂曲走移」,它没有偏差。

我们念佛也得守住这个原则,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宗的修行就这八个字。发菩提心,什么意思?蕅益大师解释得最简单、最正确,印光大师赞叹,最容易理解,他说「真信有西方净土、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念佛决定往生,往生决定成佛」。你的信心坚定叫真信,真信之后自己发愿,我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切愿,有这样的信愿,就叫做无上菩提心。你看,这个发心的意思清楚、好懂。我们这才知道,很多这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他没有听过经,他不懂教,你问他什么叫做菩提心,他不晓得,你讲给他听,他也不懂。但是你问他,是不是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是不是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他真相信。你看菩提心发了,自己不知道。平常看他用功,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那就是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他圆圆满满都做到了。人家不但是预知时至往生,往生的品位之高,我们不敢想象。什么原因?跟这个经的意思完全相应。他虽然不懂,但他做到了,跟那个懂的人没有两样,懂的人,也是到这个境界,他不懂,也到这个境界。所以古人说,暗合道妙,自然吻合,这个理讲得通。

所以我们得拼命念去,直拚到死,死就往生了。死的时候就是花开见佛,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悟无生忍。悟无生忍可不是普通菩萨,大乘教里头七地以上,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明心见性,见一切法不生不灭,这叫无生。无生是说一切法,一切法没有生灭。你见到自己没有生灭,见到佛菩萨没有生灭,见到一切众生没有生灭,这叫无生法忍。忍这个字是定,心定在无生上,不动摇了,完全肯定了。一切法无生,哪来的灭!这个境界一般人不懂,学佛的人也未必懂,甚至于连概念都没有。那对这句话有没有怀疑?当然有怀疑,半信半疑。信什么?佛说的。怀疑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没有听别人说过。

今天量子力学家,把这个疑帮我们解释开了。量子力学家发现物质是假的,物质现象是从意念当中变现出来的,是个幻相,它生灭的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它已经生灭一千六百兆次,这就叫无生法忍。生灭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是生灭,在什么时候你能够体会得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明白了。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个不生不灭,这废话,这话毫无意义。它确实有生灭,生灭等于没有生灭,这叫无生忍,你看到事实真相。也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无生忍的境界。无论是真谛,真谛是讲自性,讲诸法实相;无论是俗谛,俗谛是十法界众生,他们的境界都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生灭同时,生灭就不可得。

忍,是心定在这个境界上,相信了,承认了,不怀疑了,这就是忍的意思。七地菩萨得的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无生忍的菩萨地位高。再往上去叫寂灭忍,佛境界,也有上中下三品,下品,十地菩萨,法云地;中品,等觉菩萨;上品,妙觉如来。妙觉上面没有了,妙觉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等觉以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实报庄严土,见报身佛。妙觉如来住常寂光土,与一切诸佛如来,妙觉位的,融成一体,大光明藏,在净土里又称为常寂光。身是常寂光,土也叫常寂光,身土是一不是二。常寂光里面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不生不灭。我们要在大乘教里头,虽没有亲证,这些开示总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对我们的学习、对我们念佛有很大的帮助。帮助什么?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这叫大善!大善只有大乘里头有,大善只有净宗有,净宗的大善是可以兑现的,决定要放下万缘。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想帮助的人才能真正帮助他,不到极乐世界帮不上忙,一到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上明断疑而念佛」。下面这一段是「念佛即能断疑」。我们想断疑,怎么断法?念佛。真的是相辅相成,断疑你才真念佛,念佛你才真的断疑。《安乐集》云: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贪瞋痴。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这一段《安乐集》里头的话很重要!若能常修,常修是不断。用谛闲老法师教给锅漏匠的方法,我们就学这个,那就是常修。你看,没有压力,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干。什么时候累,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休息好,什么时候就干,不分昼夜。在时间上没有昼夜,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干,生活简单。锅漏匠挺有福报的,出了家,谛闲老法师给他安排,这是他的护法,他的贵人。在农村里找了一个老太婆,给他烧两顿饭,给他洗衣服,打扫环境。你看,他就不要工作了。早饭自己理,简单自己理。三年如一日,真成功了,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往生还站了三天,大概有史以来只有他一个,没看到第二个人。站着往生的人有,往生站了三天,没听说过。这个法子好!

念佛堂里头把它清理得干干净净,一尊佛像。像印光大师关房,我去看了,就一尊阿弥陀佛,一个香炉,一对蜡台,一个小磬,一个小木鱼,一把引磬,再就供一杯水,其他都没有了。墙壁上什么都没有,就是佛像背后,印祖写了一个「死」字,贴在佛像背后,拜佛念佛常常看到它。这叫专心。放几本经书在里面,打闲岔了,需不需要看看?这就是断绝了,真正做到一心专念,就一句阿弥陀佛。印祖晚年闭关,关房里就这样的,找不到一本书。我们自己真正修,念佛堂里面,像祖师念佛堂一样,可是我想我们放一部《无量寿经》。真正彻底放下,经就不要念了,放在桌子上是什么?那是法宝,我供养的法宝。放一张印光大师的像,僧宝。三宝具足,佛、法、僧,三宝具足。我们这个法是印光大师传的,印祖传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传给我。我们的小佛堂里头三宝具足,其他的不要了。一直念到花开见佛,心地清净,没有一个不成就。

所以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才动,就是阿弥陀佛,这禅宗的方法,「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觉悟。不管什么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念头才起,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把前面念头打掉。念头开始的肯定多,为什么?无始劫来的习气。不要害怕,念头一动,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掉,这叫真念佛,这真管用。三年就养成习惯,杂念、恶念、邪念、妄念没有了,念念都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叫正念现前,这一句佛号是正念。到你一切杂念、妄念、邪念、恶念统统都没有的时候,这一念就跟阿弥陀佛相应,古人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一声佛号跟阿弥陀佛通了,起感应作用。真求往生,心地真诚恳切,就会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的时候就提出要求,求往生,还有寿命,寿命不要了,像莹珂法师一样。

当年,慧远大师,这是东晋时候,南北朝的时候,他在庐山建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在那个地方结社念佛求往生,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成就了。远公在往生之前,三次见到极乐世界,第四次见到的时候,他走了。三次见到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临走的时候才告诉大家,这个境界过去看过三次。第四次看到,很熟悉了,这一次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莲社比他早往生的那些同修都跟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一起来接引他,他都能把名字一个一个说出来,这不是假的。所以希望我们真干。这个世界众生苦,苦从哪里来的?没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不读圣贤书。我们这一生很有幸,知道这个世间有圣有贤、有佛菩萨,我们今天搞清楚、搞明白了,赶紧发愿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成就智慧、德相、神通,然后再来,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我们相信像地球上这种状况,在这遍法界虚空界一定还很多,不止这一处。相信念佛能除业障、能除烦恼。

「愚痴少智,心则狐疑。念佛除痴,疑情自断」。莲池、灵峰(就是蕅益大师),这两位祖师大德都说,「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心杂乱的时候,烦恼多的时候不怕,念佛。现在这个念佛机好用,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不中断。听念佛,跟着念佛,多好;念累了就听,总叫这句佛号在心里头不间断。「此乃实当念佛,截断狐疑之又一义也」。这个意思也非常之好。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拔诸爱欲』,这段教给我们,教给我们消业障。「憬兴云:拔欲者,令离烦恼。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故劝拔除爱欲」。憬兴大师的注解注得非常好。佛为什么教我们拔诸爱欲,这个诸是多,你对人的爱欲、对事的爱欲、对物的爱欲,全都包括在里头。爱是情执,欲就是占有、控制,这就是欲表现在外面,乃至于支配,这都是属于欲。这些错误的观念要放下,为什么?它造业,这个东西不放下,造业。业,不管是善业、是恶业,它感召六道轮回。人要没有爱欲,就不会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爱欲发生的,这个我们一定把它搞清楚。所以断烦恼、消业障,烦恼跟业障的根就是爱欲。世间人看到这两个字都欢喜,佛菩萨看到这两个字觉悟。你为什么搞六道轮回?为什么离不开六道?问题就出在这里。要把这个根拔掉,要把这个源头给堵塞,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名号,这一句名号能拔诸爱欲,这一句名号能杜众恶源。所以你不认识它,你以为它很好,真正认识清楚之后,才知道所有痛苦都从这来的。佛清楚,菩萨明白,爱欲之体是什么?爱欲之体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它,觉悟了它就变成智慧,迷了它就叫爱欲,就是烦恼。

所以我们今天要有能力转烦恼为智慧,一觉悟,爱欲是智慧,智慧表现在外面,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欲,但是这个爱没有欲。欲是什么?占有是欲,控制是欲,支配是欲,没有。慈悲这个爱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叫大慈大悲。慈悲这个爱是清净的爱、平等的爱、觉悟的爱,是真爱。凡夫的爱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它会变质。不但现前我们能看见,读历史,历史上有多少恩爱到最后变成仇恨。所以世间爱不是真的,慈悲是永恒不变的,慈悲是真爱。特别是对毁谤我的人,我爱他;对于怨恨我的人,我爱他;对伤害我的人,我爱他,没有不爱。为什么爱他?他是人。

中国传统教育里头,「凡是人,皆须爱」,他是人;在大乘教里面,他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怎么能不爱。只是这一尊佛很不幸,他现在迷了。迷不是真的,他会觉悟,迷是一时的,他会回头,他会觉悟。所以他以仇恨对我,我以真心爱他,等他哪一天觉悟、回头了,他会感恩,他会认错,他会忏悔。所以诸佛菩萨对九法界众生没有怨恨,他没有烦恼,他没有敌对的,古人所说「仁者无敌」。在大乘里面,仁者是菩萨,仁慈的人,对菩萨的尊称。无敌,他没有敌对的。我们今天讲,冤家对头,菩萨没有,菩萨没有冤家对头。怨怼,不是从对方化解,从自己化解,自己这化解就没有了。他那个地方纵然有怨恨,他怨恨,没有敌对的了,所以他那个怨恨久而久之自然化掉。这个本事要学,这是忍辱波罗蜜。

我这个本事,是在南京念书跟我一个同学学来的。我这个同学姓白,白振寰,离开学校之后,这一生没有再见面了,我常常怀念他。小时候不懂事,自己贡高我慢,他是我同班同学,瞧不起他,常常侮辱他,常常骂他。可是他从来没有跟我翻过脸,他都能承受。背后他对我很佩服、很赞叹,这同学传给我的。一年两个学期,我被他感动了,我向他道歉,说我错了。他有这么好的忍耐功夫,初中三年级。所以我学会这套,别人骂我,我低头接受,听你骂。骂到一、二个钟点,他骂累了,不骂了,谢谢他的教训。我不会反驳一句,你说得对我接受,说得不对我也接受,不去反驳。反驳,互相相骂,愈骂愈热闹。那个地方一个人在骂,我这里不吭声,骂久了,他自然就骂不下去了。打架也是如此,你打,我不还手,让你打,打几下之后,他再打不下去了。这我都跟他学的本事,一生不跟人结怨。打架,愈打愈热闹,一个人打,那个人不打,打不起来。所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结果?结果一些老师、同学都赞叹我很有修养,说我有修养。真的,让人对自己有好处,不吃亏!这古人的教诲,里头有很深的哲理,真实智慧,叫哲理、道理。

『杜众恶源』,「杜者,塞也」,把它堵塞。《净影疏》曰:杜众恶源,令离恶业」,这是什么?这叫消罪业、消业障。前面拔诸爱欲是断烦恼,这是消业障。令离恶业,恶业是杀盗淫妄。佛法里面讲的十恶业,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要把这十种放下,起心动念与十善相应,与十恶相离,离得愈远愈好。这样什么?不造恶业。造善业不着造善业的相,这就成就功德了。罪业确实能消除,把它转变成功德。我们再看底下,「恶业是其恶道家本」,恶道家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是恶道的家。恶业是恶道家的根本、源头,所以叫「众恶源」。干这些业,他果报在三恶道,不能不知道。「教之断塞,目之为杜」,这里杜跟塞意思是一样的,你把它堵住,所以叫杜塞。决定不能造,一定要忍,修忍辱波罗蜜。六度里头最难的是布施、忍辱,人肯布施、能忍辱,六度修起来就不难,那是菩提道,菩提道的根本。欢喜布施,常常能想到布施。

我们居住在一个地方,邻里乡党要把它看作一家人,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环境就非常美好,现在人讲磁场好。看我们怎么做法,我们能不能把邻居都看成一家人。香港居住,我们在乡下,一个村是一个单位,我们居住这个村有八十多户人家。我们能不能把八十多户人家看作是我们一家人,对他们尊重,对他们爱护,对他们关怀,对他们照顾,见面一定有礼节,慢慢养成这个小村的人跟人见面都会打招呼。我们有多余的,常常分送给大家,吃的、穿的、用的跟大家结缘。尤其现在,闲暇的时候大家都看电视、看光盘。我们有些小的光盘,像《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还有国内外这些传统文化讲座里面精彩片段,可以把它节录成一个碟,都是精彩片段,送给他们每一家,结缘。你要他看一段,他不喜欢,看不下去,最精彩的那几句节录下来给他看,好!我们过去做的一些有声书,里头没有人像,有文字、有声音,这都是他们非常欢迎的。我们住在这个地方,对他们统统都有好处。科学里面的报告大家都爱听。我们真正能用心,让这个小村居民都能够和谐,像一家人一样,慢慢就影响其他的村。

我们在澳洲住十年,确实影响了图文巴这个小城。图文巴十几个宗教,居然想到我们联手把我们的小城,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这想法太好了,我听到真欢喜,我鼓励他。真正大家有意思想做,那宗教团结不是表面,表面形式不行,要有实质的内容。实质内容怎么做法?互相学习经典。我要学习不同宗教经典,大家互相学习。把经典里面,神、上帝很好的教训节录下来,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有些话,譬如说「爱」,每个宗教里头都有,那我们就可以以这个为中心,神爱人,上帝爱人,我要像神、像上帝一样,我要爱人。人人都爱人,这个小城多殊胜,这个小城怎么会不和谐!这个小城的居民,看每个人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互相尊重、互相亲爱、互助合作,我们相信这个小城都是好人,这个小城不会有灾难,这个小城非常的幸福。得把它做到!做出成绩出来,让全世界人都看到,会感动人。

下面这是念老对净影大师注解的简单解释。「其大意为:杜众恶源之意,即是令离恶业。因恶业使人入恶道,乃恶趣之本,故称为恶源。故应杜塞云云。望西同之」,看法跟这个相同。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说明杜众恶缘非常重要,为什么?不造恶业了,恶业不能造。造作恶业的时候不知道,迷惑颠倒,如果他同时能够想到恶业将来的果报,他不敢造了。譬如说,妄语,欺骗别人,果报在地狱,他敢不敢造?不敢造了。两舌,挑拨是非,果报是拔舌地狱。将来离开地狱之后,再到人道里面来,还有余业,你说的话没人相信,这是什么?这是地狱的余业。而且跟人结的这些恶缘,如果那个人不饶你,永远记在心上想报复,那就惹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种冤冤相报,双方都痛苦,不是你叫对方苦你乐,不是,两方面都痛苦,这又何必?都属于愚痴。

解冤释结,化解问题,实在说都在佛法,只有佛法能帮助人彻底化解问题。佛法从根上解决问题,不是从枝叶,枝叶上解决不了问题。一时冲突化解了,怨恨没化解,要从内心里头把怨恨化解,这问题才真正解决。那要化解怨恨,得需要智慧,需要教育,不教不行。教要身教,在这个时代言教人不相信,身教,我做出来给大家看。做出来,别人相信了,你再教他,他肯听了,他真听懂了,他就会照做。所以这不造恶业是正确的,绝对正确,对自己的好处太多了。

恶业对自己伤害,我常说,造恶业对别人伤害三分,对自己的伤害七分,不值得。为什么要造恶业?别人毁谤我、羞辱我,我要没有接受,就不受伤害。他毁谤别人,我为什么不生气?羞辱别人,我好像没有感觉。他毁谤我,毁谤、羞辱我,我不接受,为什么?这个世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为什么一定是我来接受、承受?不需要!他当面骂我,我洗耳恭听,我以为他骂别人,他不是骂我。《金刚经》上教导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他怎么能伤害我?无我。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凌迟处死,无我。身不是我,你把它剁成什么粉末,与我也不相干,不是我。只要不接受,就不受伤害。我们看到这个事情,还生感恩的心,为什么?成就我忍辱波罗蜜,我感谢。等于说我修忍辱波罗蜜,这是一次考试,这考试顺利通过了,感谢老师。这样才真正能够拔诸烦恼,杜众恶缘,成就的是什么?成就是清净的道业,你的清净心现前,这个利益可太大了。明明这个机会在面前,不知道修清净心,去造恶业,你说谁错?别人没有错,自己错了。我能够在逆境恶缘里头不生烦恼,没有怨恨,不但我自己成就,也成就了对方,为什么?对方纵然受果报,减轻他的重罪。纵然堕地狱,地狱受苦少,不是很苦,这对他来说,减轻他的罪业。我要接受了,互相相骂、互相相打,两个罪业都重。自己没有罪业,减轻对方罪业,这叫积功累德。所以头脑要清醒,要常生智慧,不能常生烦恼。永远要记住,恶业是因,恶道是果。所以这个一切众恶之源,一定要知道把它杜塞。

望西师疏里头说,「杜众等者,令断恶业。流转生死,恶业为源。故云之源」。意思跟《净影疏》差不多。所以就像水,这是水源,源头。流转生死就是业力,恶业。恶业从哪来的?从恶的因生的。因是什么?因是贪瞋痴慢疑,是我见、成见,这都是因,这是错误的。贪瞋痴慢疑,自性里头没有,这是染污。真心,清净的,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这五种染污,最不好的染污,称为毒。五毒染污,染在哪里?染在阿赖耶,染在末那。阿赖耶、末那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它现相、作用也都是虚妄的,妄因。六道是妄果,是从妄因变现出来的。佛把它比喻作梦幻泡影正确,真是梦幻泡影。人在里头造这个恶因,受这个恶报,统是虚妄的,就等于人做恶梦一样,在梦中惊吓,醒过来一身大汗,全是假的。众生在六道搞这些生死轮回,诸佛菩萨在局外看起来,做恶梦。佛法就是把你唤醒,叫你别再做恶梦,你回归到正常,正常是诸佛菩萨。十法界里头都不正常,四圣法界这个病轻一点,六道里头病重,最重的是地狱。

《会疏》异是」《会疏》里头说法跟前面有一点不一样。「疏曰:诸烦恼中,瞋恚为最,故云之源」。瞋恚,地狱的业因,说得也有道理。我们接着看,「亦指无明为之源,佛悉断尽,更无余残。故云杜众恶源也」。诸佛如来他们断烦恼断得彻底、断得干净,贪瞋痴慢疑全断了,没有残余的。残余是说习气,连习气都没有了,这才叫杜众恶源。以上两种解释,「不妨同参。《会疏》就佛边说。《净影疏》等」,这是指现在修行人,从哪里下手。两种说法都说得好。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终极的目标,希望到佛的境界,但是现在下手是要从五戒十善着手。这就是说明戒定慧三学,戒是根本,不从这里下手,不会成就;不从这里下手,就没有根,没有根,信心就有缺陷,半信半疑,或信或疑,遇到境缘,会被境界所转。古人所说的高名厚利,你就被它转变了。你禁不起外面诱惑,你会退转,你会造业。

现在退转的人很多,中途变节的人比比皆是,什么原因?他没有根。为什么古时候古人遇到这个境界,他能把持住,他不为外境所动摇?六祖惠能大师在曹溪,当时的皇帝是武则天,武则天曾经下过几次诏书,就是请他到京城。皇上诏见,他不去,以年岁老了,身体不好,不能长途旅行,把它辞掉。不为动摇,他心是定的,这是什么?有根。根是什么?根是戒。戒是什么?戒就是拔诸爱欲,杜众恶源。修行从这里下手,用什么方法?用念佛,法子妙绝了。这些不善的念头才起,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不让它发生,这个方法高明到极处。我们要会用,要把它用熟,常常能用,时时刻刻都能用,都不会把它忘记,那就好了,这个人叫真会念佛。为什么?妄念一起来,阿弥陀佛,就把妄念打掉,真会念。

再看下面第三段,「游化示教」,有这种本事,这才能教化众生。请看经文:

【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自己成就了,才能教化众生。什么叫自己成就?真正断恶修善,功夫成就了,才是真正成就。不是说我这个经教学了,我都懂了,我都能够讲了,这样行吗?不行,这样决定度不了现前的众生。现前众生一定要看到真正的效果,他才会相信,他看不到,他不相信。你说你是好人,你什么地方好?你真正做出来了,他称你是好人。你说得再好,你没有做到,他不相信你是好人,也不相信你的教是好的教。为什么?真好,你为什么不干?你自己不肯干,可见得这不是真好,那换句话说,那是骗人的。所以今天要教化众生,先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需要时间,十年是最低的限度。

印光大师一出来,人家就服了,连嫉妒障碍的人都不敢把嫉妒障碍的样子表演出来,什么原因?他有真实的德,他做到了。印祖一生的行谊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他在普陀山藏经楼里面管理,管理藏经,三十年不出藏经楼,在藏经楼里头阅藏、念佛,三十年如一日,成就他戒定慧三学。你看他处事待人接物谦虚,不敢为人师,向他请教的人多少。他是用文字弘法,因为他的乡音很重,说话一般人听不懂,也找不到好的翻译。一生对大众讲经只有一次,就是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这里面讲开示讲了八次。弘扬佛法全用文字,以书信为主。你看他写的信多诚恳、多谦虚、多恭敬,为别人解答问题,从这些地方看到老人的德行。被别人发现,名出去了,教化众生只有十年。十年的成就,在中国佛教界里头没有人不服,哪一个法师都有人批评,印光法师没有一个人敢批评。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他累积得太厚了,一被人发现,真的是所谓一举成名。他的文字朴实,句句都是实话,句句都是箴言,字字句句感动人心,心是真心,行是真行。

当年李炳老劝我,要依印光大师为师,向他老人家学习。老师送我一部《文钞》,那个时候在台湾流通的只有正续二编,一共四册。读他的《文钞》,依教奉行,就是印光大师真正的弟子,就是印祖的传人。李老师用这个介绍给我,我也用这个介绍给一些同学,我们大家都做印光法师的学生,尊师重道,向他老人家学习。他老人家没有别的,说实在话,也就是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走的这一条路子,没有一个不成就、没有一个不往生。念佛往生才是真正的成就,才是真正的得度。

『游步三界,无所挂碍』。「三界」就是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在六道轮回里头普度众生,没有障碍。《会疏》曰:无谋神化,常体性空,故为游步」。这解释什么叫游步。我们今天讲,在三界当中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这是「游步三界」。无谋,谋是策画,没有策画。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众生有感,法尔有应。虽有应,常体性空,应化的相、应化的事,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用这个来解释游步。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在十法界里头教化众生,众生有感,他就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众生什么时候有感,佛菩萨什么时候就有应。那我们起心动念,有感,菩萨有没有应?有。为什么我们没有觉察到?显应我们能觉察,冥应我们觉察不到,是冥、是显,完全在我们的感。我们今天感里面有怀疑,不纯;敬里头也有怀疑,所以显的感应少了,冥应就多了。我们真正被佛菩萨加持,真正被佛菩萨照顾,但是自己不知道。可是你很冷静去思惟,会发现这里头一定得加持,不得加持,我们怎么会天天还有进步?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就相信有这个事情,心愈真、愈诚、愈敬,感应愈明显。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