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一集)  2012/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八四页,倒数第三行,科题,「护法久住」

这是世间第一桩好事,也是第一稀有难逢的真实功德,做好事、积功德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佛菩萨能不能住世,正法能不能久住,全靠护持。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如果没有当时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的护持,佛的弘法、传法没有那么样的顺利,可能遭到很多障碍,也许佛法就中断了。佛法能够绵延到现在,还是得力於国王大臣,国家护持、国家拥护来推动,这就很顺利了。

在中国我们看到,达摩祖师把禅宗传到中国,得不到帝王护持。梁武帝跟他是见面了,见面话不投机,梁武帝就请他出去,以后就不再见面。我们知道梁武帝也很后悔,面子下不来,面子问题很大。我想这都是「大人作略」,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后人看的,好像唱戏、舞台表演一样。梁武帝是当时佛门第一大护法,为佛教建寺院,建了四百八十座,都是很有规模的道场;欢喜人出家,谁出家他都供养,度几十万人出家,真兴旺!这么个大护法。达摩祖师来了,当然先要跟他见面。见面没想到梁武帝对自己护法的功德很满意,也傲慢,问达摩祖师,他一生所做的这个事业,功德大不大?问这个话。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说真话,告诉他,并无功德。这一个答覆,梁武帝就受不了了,很生气。当然那是帝王,也不能发作,停了一会叫送客,送客就是请他走,不必再谈了,就把他送走了。梁武帝没有问一下,说并无功德,为什么?问一问嘛,把话讲清楚、讲到底。问都不问就把他送客送掉了。福德跟功德在形相上是相同的,著相就叫福德,不著相就叫功德,他著相了。你这一解释不就皆大欢喜吗?达摩祖师可能等他问下一句再给他解释,谁知道他不问就送客了。以后,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

他也知道这是印度一个高僧,很想跟他再见面,他不好意思,就是面子下不去。面子害死人,世世代代为了面子,不通忏悔、不能够灭罪的人不晓得有多少。再大的罪孽,只要认错、只要忏悔,统统都能够忏除。所以一切都要问清楚、问到底。梁武帝没有护持,你看,禅宗到第六代才兴旺。如果梁武帝当时护持他,达摩到中国来就兴旺了。这一个送客就耽误五代。所以护持佛法不容易。护法的人一定要懂佛法、通佛法,他的护持是正确的,不会产生过失。如果是不懂、不通,怕的是障碍佛法,护法而障碍佛法,这个过失就大了;还不如不护持,不护持不造这个罪业。所以古时候护持有内护、外护,内护比外护还重要。内护是哪些人?老和尚内护,过来人,他知道,方丈、维那、首座、监院,这些人是内护。这些人通宗通教,都是修学成就的人,他来护持,来帮助底下一代,成熟下一代。外护,国王大臣。内外护持健全,佛法就兴旺了。我们看经文:

【当令是法。】

普通的,这个『是法』就是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狭义的,这是专指这部经,「是法」专指这部经,专指净宗法门。要

【久住不灭。】

护持的条件,必须依教奉行,这叫真护。特别是内护的,你不能依教奉行,自己做不到也影响别人,别人看你的榜样,你没有做,人家也不认真做。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就做出来了,点点滴滴都做出榜样给学生看,学生相信了,学生尊重、学生恭敬,他学习。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就不要说,说了做不到,学生起怀疑,你在欺骗我,你说的是假的。一桩、两桩事情欺骗,所有的你说的他都不相信了,这个过失就很大。必须自己要做到,然后自己说到。就像佛经上释迦牟尼佛常说的「我知我见」,我亲自看见,我行,我做到了,我都把我知我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所以教学,身教第一,言教是辅导,言语是辅助,最重要是身,做典型、做模范。

世出世法都一样。三代以前,是圣人之治,圣人怎么样治国、平天下?完全是自己带头,自己真做到了,那些诸侯王国看到了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向你学习。所以,这个能做的一个帝王,真正不折不扣做出来,他就被大家尊为天子、尊为老师,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诲,有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为天下共主。这都是人家自动德行感化的,因为他并没有统治权。中国,秦才真正统一,秦以前没统一。大家尊重你。所以『久住』有久住的道理,『不灭』有不灭的道理。下面这句话,四个字:

【当坚持之。】

坚决,持是保持。三桩事情,第一个是佛的经典,一定要保持,最重要的。第二个是佛的遗迹,佛菩萨过去曾经弘法住持的道场,这个要尊重。现在虽然都变成观光旅游的地方,行,同样是弘法,用观光旅游从事於机会教育。每一个观光客到这里来旅游,把这些文物一桩一桩讲清楚、讲明白,他听了会觉悟。因为佛这些统统有表法的作用,那都是教育。第三个,古人所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没有修行人,法就灭了。遗迹在、经典在,没有修行人,这个法还是不能久住,还是会灭亡。所以,培养继起的人才。这三桩事情做到了,法就久住不灭。典籍的保存、文物的保存、人才的培养,前面两种比较容易,后面这一种难!没有后面那一种,前面两种保不住。所以归结到最后,人才第一,真正依教修行的人。

现在人才没有了,老师没有了,学生真正想学,到什么地方学?其实最原始的那个人,他没有老师,他怎么学成的?我们得想想这个道理。世世代代这些圣贤留给我们的智慧、方法,那都是经验累积成就的,八个字,两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成功了。你没有老师,你没有道场,你没有人护持,你能懂得这八个字,坚持到底,你就久住不灭。只要能够坚持这两句话的人,这个人就是有善根的、有福德的,没有善根福德他做不到。真能坚持的人,戒定慧三学具足,都在这两句话当中。「一门深入」就是持戒,「长时薰修」就是修定,有戒、有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大彻大悟。这就是说明,没有好老师不要紧,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把那些诀窍都教给我们了。问题是我们要懂,我们要相信,我们对他怀疑那就完了。

在我们眼前为我们示现的一个典范,刘素云居士,好多人都认识,她没什么稀奇。她怎么成就的?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人家问她,你怎么成就的?她就说,我的基础,老实、听话、真干,其他什么长处也没有。我得到这一部《无量寿经》光碟,最初还不是光碟,是录音带,一盘一盘的录音带,得到这么一套东西。一天听一个小时的,把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十遍,每天听经听十个小时,实际上就是听一个小时的,重复十遍。这是什么?叫长时薰修。听一遍不行,听十遍听出味道出来了。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一般人听个一遍、两遍,三遍不想再听了。这个没有耐心,这不是如来传法的人。

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们有不少同学,十几个同学,我告诉他们,我们听老师讲经,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机,录音机都没有。用什么方法?就是复讲,跟同学们在一起,把老师所讲的重复讲一遍。一遍不够,我告诉同学至少要三十遍,你才真的接受了,吸收进去。遍数不多不行,三十遍你吸收进去了。这是死功夫,叫硬功夫,一点诀窍都没有,老老实实。现在方便,讲经都留下光碟,这个光碟能不能看三十遍?这部《无量寿经》,我们从头到尾讲一遍超过一千个小时,每一个小时你都能听三十遍,你能不得定吗?肯定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你能不开悟吗?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要有恒心、有耐心,把心定在一处。大小乘佛经上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比什么都重要!

要这样才能训练成一个真善知识,好老师,老师这么出来的。原始的老师这么出来的,我们现在找不到老师了,自己要做原始老师。然后再能教个三、五个人,十来个人,人当然愈多愈好,十来个就到饱和点,再多教不出来了,怕起反作用。所以古人教学,确实只有十几个学生,十几个学生,将来能成就三、五个就不得了了,成绩就非常可观了。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人才第一。人才到哪里找?找不到,回头来找自己,别人不肯干,我肯干,别人怕,我不怕。别人怕什么?怕搞这一行将来找不到工作,将来没饭吃,怕这个。开头的十年,真的,不是假的,没人知道你,大概只有几个人知道你,真正发心来供养你,这个要感恩。

我跟李老师学经教的十年,没人知道。台北有个甘老居士,年龄跟我母亲差不多,她发心照顾我。我们不能要别人有经济上的负担,所以她找了十五个道友,她认识的,都是修念佛法门的,同参道友。一个人每个月拿十块钱,台湾钱,一个月凑一百五十块钱,每个月给我寄来。一百五十块钱在当时,合美金不到五块钱,那个时候好像一比三十几,一块钱大概是三十块钱,不到五块钱。我一个月生活费用,十年没中断。我们这个心定下来了,这是护法。因为我们所认识的,都是清寒、一般人家,收入都很低,生活都相当困难,不是大富长者,大富长者一个月五块钱美金算什么。在那个时候一个月五块美金是很重的负担,所以十五个人来负担就没事了。这我们得感恩,要了解,帮助我们的人不能让他有超重的负担。自己认识这条路,决心走这条路,愈深入你的信心愈坚定,也愈欢喜。到这条路走通了,慢慢护持人就多了。不管有多少,我们要坚持走正道,不能走邪道,正道就是依教奉行。

【无得毁失。】

毁失,特别是在戒律,是在正念,必须要遵守经典上的教诲,与经典相违背的,邪知邪见、邪行。

【无得为妄。】

妄是讲知见,毁失是讲戒律。

【增减经法。】

佛经上没有的,你加一些进去,佛经上有的,你把它减少一些,这个不可以,决定不能做。这个事情历代有人做,什么人?祖师大德,那都是开悟了的人,都是证果的人。他们做得如法不如法?如法。他们所增所减没有离开佛法,这部经上没有,那个经上有的,拿过来,增加一点;都是佛说的,不是自己增减的,这个可以,这就是会集的意思,行。这个经上佛讲这一段很难懂,那部经上讲的这一句比较容易懂,我就采容易懂的,来换这个难懂的。这就是这个注解以经来注经,就是这个原理原则。会集五种原译本的艰涩、不好懂的经文,夏莲老全部舍掉了;容易懂的、容易明了的,不损坏全经思想、体系、结构,把它重新做一番整理。你要问释迦牟尼佛,佛都会点头,整理得很好。多次讲的,不是一次讲的,整理成一本方便。

我们讲这个《无量寿经》,这一次是第十二次。我不做这个工作了,希望后人把这十二种的讲义重新做个整理,做个会集本。方便大家,有此必要。每一次讲的,同样的部分不要,看哪一遍讲得大家欢喜,就要这一遍,其他都可以舍弃。这次没有讲到的,别的讲到了,对我们学习有好处,就把那个拿来补充。做成一个本子,这是有必要的,这个与经上所说的没有违背。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第一句他就说,「当知普利之道」,这个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这基本原则就是普利。佛讲经为的什么?世世代代承传为了什么?为了要普遍利益众生。众生确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不一样,想法、看法不一样,所以教学的方便当然也不一样。居住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同样对於人思想、言行都有影响,如何能适应,这就是普利。佛菩萨讲经说法,他把普利摆在第一,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顺众生当中,用真实智慧来引导他,引导他弃恶扬善,引导他改邪归正,引导他转凡为圣,这叫契机。净宗契理就是一桩事情,往生净土,以这个为契理。不能帮助他在一生当中回归到净土,真正往生,那我们对他的帮助就失败了,这一生没能完成,这就是遗憾。当然,给他种了善根,加强了善根,但是这一生没成就。所以佛的遗教,真正就是两句话,「当令是法,久住不灭」。这对我们来说,这个责任非常之大,无比的沉重,真正做佛弟子,要常常想到这两句。

下面四句是重要的行法,你能做到下面四句,这个目标就达到了,久住不灭就达到了。我们是不是如来真正弟子,这个六句是标准,常常用这个标准来量量自己合不合格。这个人真精进,这个人不懈怠,每天做反省的功夫。

下面这个八句,底下一段,「常念修善求生」。请看经文: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念老注子说得好,说得非常好。「右经八句」,念这个八句经文,「实为全经之总结,净宗修行之纲要」,也就是净土宗修行,最重要的、最高的指导原则。「世尊此会所说之长行,於此告终」。这是在这一次的法会,《无量寿经》这一会,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说的话到这儿是终结。所以这个八句是总结,全经的总结。所以念老说,「故知此八句,实为净宗之末后句」,末后句是最重要的一句,「全经之结束语」。这八句是全经的总结,这就说明它的重要。这八句里头有理、有事,彰是非常明显表示出来,「正助并显」,有正修、有助修。

「如来秘藏,和盘托出」。诸佛如来自行化他,普度众生,全部都呈现出来了,也就是说没有私毫保留。其他经教里头,最后有保留,为什么?你听不懂的地方、太深的地方、你不能理解地方,佛不说。这部经不然,全说出来。为什么?这个法门,男女老少、贤愚不肖各各都能成就,上面度等觉菩萨,下面度地狱众生,真叫普利。普利众生之道,道是道理、是门道,也当方法讲,没有一法能超过这个法。这个法确确实实是究竟圆满,所以佛说这个法毫无保留,和盘托出。

第一句说『常念不绝』,念老在注解里说,「常念首指常念本经」。这个经本,这部经就做为我们早晚课诵的经本。我知道,有人一天念五、六遍的,有人念十遍的、十几遍的,好,多多益善。「如本经《往生正因品》中」,第二十四品,「劈头第一句便云: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正是此处常念不绝之意」。常常想著读诵受持,常常想著流通十方,流通后世。怎么个流通法?书写。古时候没有印刷术,经典全靠书写。现在看到书写,我们就不必呆呆的去写经,不需要。印刷,印得愈多愈好,印出来供养一切大众。能够看的人,能够读的人,希望人手一册,这属於法供养。外财的法供养,还得有内财供养,内财是我们自己依教奉行,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这叫内财供养。让大家来向我们学习。弥陀弟子一定是快乐人生,极乐世界,快乐。如果我们现在学的时候学得不快乐,到极乐世界哪来的快乐?我们现在身心不清净,到极乐世界怎么能生净土?极乐世界的清净、平等、快乐我们现前要得到,要从我自己做到,在生活当中把这些统统表现出来。

中国老祖宗教我们的四科,简单,佛教给我们加了一科,五科。老祖宗教给我们人道,没有求超越轮回,教给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我们的祖德,祖宗之德,世世代代承传。承传是要把它做到,这才什么?标准的中国人。古时候,社会上称中国人是礼义之邦,太平盛世。佛教给我们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科,这五科是成佛之道,出世法,大圣。中国老祖宗是世间法,世间的圣人。我们都要做到,但是一定要世法做基础。世法,根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在古时候父母做出榜样。真正教孝,老师教学生孝养父母,家长教儿女尊师重道,互相教,才能把人教出来。父母跟师长密切合作,全心全意把下一代教好,这个国家就久住不灭,国久住不灭,家也久住不灭。尊师重道教好了,佛法就久住不灭,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最后完全落实在自己,把这个希望寄托给别人,最后都失败,都变成失望。一定要勉励自己发愤努力,学圣、学贤,学菩萨、学佛,这就对了。

《非是小乘品》云」,这里头说,「於此经中,生导师想」。导师是佛,佛门里面称佛为导师,他指导我们、引导我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导师。我们在世间找不到老师,经典是老师,所以用这部经典做导师。导师是谁?是阿弥陀佛,你真找到好老师。释迦牟尼佛做助教,阿弥陀佛是老师,你能不成就吗?展开经卷,如同老师在面前,真诚恭敬。真诚恭敬心生不起来,这些经教你接收不了,你入不进去,真诚恭敬心就契入了。印光大师说得非常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你入一分;十分诚敬你入十分,你得十分利益;没有真诚恭敬,佛菩萨示现在你面前也没用。所以,疑真的是菩萨最大的忧患、最严重的障碍,不是从外头来的。

修学圣教,断疑生信第一要紧。这个事真难!因为疑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你说它有多深!大乘经教上说,众生在一念不觉那个时候,这最初一念不觉,就把疑带在里头。我们也可以说,就是因为有疑才有一念不觉,要没有疑,哪来的一念不觉?疑是什么原因?没原因,它也不是自然,它也不是因缘,什么都说不上。这一念里头带了四个烦恼,我见,后面是贪瞋痴。我见是贪的根,我慢是瞋的根,我疑是痴的根。贪瞋痴三毒有根,要知道,把它拔除从哪里拔起?从根拔起。所以,佛给我们讲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这个名词意思非常之广,佛各个宗派都讲诸法实相,意思不一样。佛陀在世,印度许许多多宗教,乃至於哲学,也讲诸法实相,意思很多。我们今天一般都是以天台所说的为标准,华严所说的为标准,再修净土,净宗所说的。实相就是真相。所以这个经是我们的导师,这个经就是阿弥陀佛。

「又《受菩提记品》云: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这都是世尊在这一会里头所说的,决定不是假的。菩萨,因为没有听说过这个法门,都会退转,由此可知这个法门重要。菩萨修行会退转,那我们退转不是家常便饭吗?还有什么好说的。如何能保持不退转?读这部经,天天要读,遍数愈多愈好,一天能念十遍。全心全力印经流通,现在流通光碟好,成本很低,那个容纳很多。我们现在做的《大经解演义》,一千二百个小时,大概只有小指甲这么大的一个晶片,一千二百个小时全部经都在里头,成本很低。这个送人是无上高贵的礼物。你再送他一本书,他可以读这个书再听讲。你就度了他,他将来成佛感激你,要不是你,他怎么成得了佛!要认真去做,努力去做,这个好事情。送礼,这是大礼,比什么都重要的。

「於须臾顷,为他演说」,我们送他这个东西,《大经解演义》,里头就是演说。你能把这个介绍给他,就是你对他演说,自他不二。他说就是我说的,弥陀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就是我们说的。这个样子就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了。做这个机器,上一次我提议了,不晓得有没有真干,要做太阳能充电。万一将来电没有了,我这个小机器,有太阳的时候晒它几个小时,我就听个几天了。我那个电从太阳那里来,不需要靠电源,很容易做得到。

我们真能够依教奉行,临命终时,你看看,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这是大三灾,大三灾的火灾。这个火能烧到初禅天,初禅天都被烧毁了,你也能超过,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读经、讲经的功德,我们拿著讲经的光碟、讲经的这个小机器送人,就是我讲经给他听。现在方便,讲很累,把别人讲的变成我讲的,这个多自在。将来自己就是大难现前的时候也没事,你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把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当然也能把别人的功德变成自己的。

「世尊悲心无尽」,这个世尊是释迦牟尼佛,「普摄无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他都照顾到,没有一个遗漏的。都想到了,都希望帮助他们「持念本经」,殷勤劝导。好学生当然就听了,完全接受了。半信半疑,还以为佛在骗他,有更好的不给我说,教我学这么一个简单的,把我看作下下根性,我不服。那好了,那你去学,搞高深的吧!你要服了,你就得度了。真正得度了才会感恩,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全通了,没有一样不通。为什么?你见性了。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出的,你见到根本,你哪一样不通?你在枝叶上,只知道我这一枝,不同的枝你不知道;你在根本,什么枝叶全贯通了。所以,念佛是根本教,念佛是一生成佛之教,因此才把它摆在第一。

《华严》,古来祖师大德把它称为根本法轮,那是什么?《华严》教义,确确实实包含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从事上讲的。净宗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一切通达,跟《华严》无二无别,从理上讲的。理事是一不是二,你明白了,你就不怀疑了,理中有圆满的事,事中有圆满的理。所以净宗,只要生彼国土就证得究竟圆满,这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弥陀经》分量不多,四次劝导。这个经比《弥陀经》稍微长一点,多次劝勉。

「世尊力劝持念本经者,盖经中所宣」,这个法会、这部经中佛所宣讲的,「正是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无上大法」。认识的人不多,听说的人也不多。能够听到、能够接触到,确实像佛在经中所说的,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经文,遇到这个法门,无量劫的善根得到佛力加持统统发出来,你才能欢喜接受,踊跃的听闻。祖师给我们表演,莲池、蕅益,明末四大师,他们两个人都在四大师当中,为我们示现的,广学多闻,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你看他的著作,《莲池大师全集》《蕅益大师全集》。到最后?最后晚年全不要了,「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自己晚年,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一心一德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二念。这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他这一生到最后选择什么法门自己专攻,当然是一生当中所体验到的最殊胜的法门,对自己利益最大的法门,一定是选这个。

那个时候《无量寿经》没有一个完善的版本,所以取《弥陀》而不取《无量寿》。现在《无量寿经》有最圆满的本子,我相信那些祖师大德如果都看到这个本子,都会无量的欢喜,都会采用这个本子。莲池、蕅益对於王龙舒的本子很赞叹。幽溪大师注解《弥陀经》,引用《无量寿经》,全部都用王龙舒的本子;莲池、蕅益偶尔还有原译本的经文,幽溪大师全部是王龙舒的会集本。今天有这样完美的一个会集本出世,这还得了,这功德不可思议!夏莲老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为这桩事情,帮助世尊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因此得度,把极乐世界讲清楚、讲明白了,叫大家没有怀疑。念老的集注尤其高明,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会集世尊在经论里头所说的,祖师大德他们的注疏里面,对於这部经名词术语、理事能解释的统统抄下来,编成这个注解。这还得了!搜集了一百九十三种资料,提供我们做学习的参考。佛法称法宝,这部经是法宝当中第一法宝,遇到了没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行人但能发菩提心」,这一句重要。什么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最好,印光大师佩服到极处。菩提心就是信心,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第二个,真正发愿求生,把求生净土做为我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这个心就叫无上菩提心。说得好!人人都做得到。如果像古大德解释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把人讲迷惑了。蕅益大师简单俐落,很好懂,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想往生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谁都能发。菩提心一发,往生净土就成就了,就得到保证,你当然会执持名号,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干什么?断烦恼、消业障、开智慧、积功德,就这一句佛号。你看,四桩事情圆满在其中,一句佛号就成就了,提升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这多不可思议,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就是它太简单、太容易,让很多人怀疑,不敢相信。这些人就是少善根、少福德,他不肯相信,当面错过。祖师大德最后一招为我们表演这桩事,我们要感恩。好像唱戏的压轴戏,最后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真看懂、看明白了,死心塌地,绝不回头,勇猛向前。我就一条路,我就一部经、就一句佛号,我有把握、有信心,决定成就。

「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必得往生,万修万去」,一个都不会漏失的。「故知行人受持此经者,即应依教奉行」,应该要依照这部经教去修行。经教里面叫我们做的,我们努力把它做到,经教里说不能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不要去做。像第八品提出一个简单的纲领,善护三业。第一个,「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别人的过错绝口不要说,不但不要说,根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切人的善,没有一切人的恶,你的心叫善心、叫良心。如果有别人过失在你心里头,你的心就不善、就不良。

第二,「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仪是戒律里头所说的,那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这些统统要遵守。不贪、不瞋、不痴,这三善根,一切善法从这个根里头生出来的,要真把它做到。净业三福是净宗最高修行指导原则,第一福里面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每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孝子,都是父母的好儿女,都是老师的好学生。你不能做好儿女,不能做好学生,极乐世界去不了。孝顺的儿女,尊师重道的学生,他能信、能愿、肯念,这决定往生。十八愿也说了,五逆十恶,造作罪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些造作地狱罪业的人,毁谤佛法,临命终时能认错、能忏悔,阿弥陀佛同样摄受,接受你。法门广大!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忏悔都变成好人。一生不孝,往生到极乐世界了,父母生在哪一道你都知道,你去救他、帮助他、去接引他,那就是尽孝道。改过自新,依教奉行。

「如佛训诲」,弥陀、世尊在这一会里面,对我们的训诲很多,四十八品,品品都有。我们要记在心上,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把它做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不想别的,真的想到生死事大,我不能往生就继续搞生死轮回,这桩事情太苦了,我不想再搞。不想再搞,这几句话就要老老实实记住,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净土。我们这个身在六道轮回里头,这一世是最后世,我来生不搞六道轮回了,最后身。下一次再到这个世界来,我是菩萨再来,不是凡夫,从极乐世界来,不是从哪一道转过来。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

「故知常念不绝,究竟所指,则在常念此一句名号也」。常念不绝不是说别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净宗学会的徽章,那个图案就是阿弥陀佛。这徽章还有没有?我们出去旅行,每个人带一个。可以来得及的话做大的,做这么大,做标志,老远一看就晓得。有人到我们这边来参观访问,我们都给他结缘,要让它常常提醒他,常念不绝。「不绝者,净念相继也」,这个念是净念。「行人果能真实发心,老实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继」,这个人功德不可思议。「则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我们鼻根不灵,有烦恼习气,闻不到。佛菩萨闻到、天人闻到,闻到什么?阿弥陀佛的香气。前面我们读过,念佛的人,正念佛的时候同佛功德,佛的功德加持给念佛人,念佛人的功德跟佛的功德相同,同佛功德。所以,「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知道累积功德,不要累积烦恼,杂心闲话是烦恼。

「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决定往生,迳登不退」。这就是你所得的真实利益,经上讲的三个真实,真实利益得到了,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接引你的时候,佛加持你,令心不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小本《阿弥陀经》,经上说「一心不乱」,这一句,梵文原本里头没有。玄奘大师翻译是完全照梵文译出来的,叫「系念不乱」。但是不能说他错,为什么?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佛光一照你,就把系念变成一心不乱,所以他没翻错。佛光注照的时候,你的功夫就升了一倍。你看,我们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散乱心,临命终时才发心的,佛光一注照,那个力量就加持到成片,功夫成片,给你提升一倍。平常念到功夫成片了,就一心不乱往生。一心不乱往生,不是生同居土,他生方便土,事一心,理一心生实报土。念到事一心不乱,临终佛来接引你,把你提升到理一心不乱。真正叫慈悲到极处,加持你,保佑你,把你提到一心不乱。决定往生,迳登不退,你成为阿惟越致菩萨。

「圆生四土,究竟涅盘」,这两句达到登峰造极,没有比这更高了。圆生四土,圆是圆满,一生一切生,生到同居土,等於方便土,等於实报土,等於常寂光土。极乐世界有四土,四土是平等的,四土合在一起,这是十方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十方世界有四土,不在一起,也就是说不同空间维次。但是极乐世界四土同一个空间维次,凡圣同居土的人,同样你能够见到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你能看到他,你能亲近他,你能跟他在一起。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事情,只有极乐世界一家有,他们家特别。究竟涅盘。

「故佛慈示」,慈悲开示,「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捷是迅速、捷疾。「又如捷径」,就是径路。「是谓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径路,老实持名则得道迅速」,你一生就圆满成就了。甚至於你想早一点去,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可以提前,还有寿命不要了,这种人很多,多得不得了。我们看《往生传》里、看《净土圣贤录》,这里面人念佛往生,一半以上都是三年。所以,在四十多年前,我在台北法华寺讲经,我还记得广钦法师来听过两次。基隆有个法融法师,就问过我这个问题,他看《净土圣贤录》,很多都是三年往生,他问我,是不是他们寿命都是三年就到了?问我这个问题。我说,你说统统都是三年就到了,这个在逻辑上讲不通,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应该是什么?他们寿命还有他不要了,三年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还有寿命不要,我早去,这才能讲得通。你说都是三年寿命到了,没那么巧的事情。寿命不要了。

前几年黄忠昌在深圳用这个方法,闭三年关,看看是真的是假的。他三年还没有满,差两个月,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他走了。绝对不是寿命到了,他才三十几岁。功夫成片到了,阿弥陀佛可以来接引就去了,没有留恋了,这个才讲得通,这才是正确的。这世间太苦了,缘成熟了,为什么不去?还有什么好留恋的?莹珂法师给我们做得最明显的例子,他念佛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你好好的学,十年之后,寿命到了,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他想了一想,不要了,我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你走。佛也同意,告诉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三天之后真的往生了。他也没有生病,一切正常。到第三天,他请寺院里头这些法师、同参道友念佛送他往生。大家当然很欢喜,我来念佛送你,看你走不走。念到一刻多钟,古时候的一刻大概是我们现在四十分钟的样子,莹珂法师就说佛来接引了。别人看不到,他看到了。跟大家告别,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说完真走了。这不是假的,这个事情记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好像《安士全书.西归直指》里头也引用这个故事,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成佛的捷径确实就是念佛,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