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因果实录 |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

佛制不可改变

问:不止一个佛友对我说,年代不同了,修行的方法也应当改变,现在物质发达,没有必要修苦行,一日一餐、过午不食那样对身体不利,吃好一点,喝好一点不执着就是了,保护好这个肉身,才能多念佛。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他的道理,您以为如何?

答:佛法,是大学者、大智者释迦佛说的法,岂是我们凡夫所篡改得了的?在家修行的人更无资格说这种话,你尽可按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修。一天吃八顿饭也没人管你,如果是出家人说这种话,则有问题了。释迦佛本是一国之储君——悉达多太子。他本有娇妻爱子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选择了出家修行的路,最后在菩提树下禅定得道成佛,之后广收弟子宣讲佛法,教弟子托钵化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每天分头沿不同方向,不选择贫富化一钵食,次日接着从下家依次乞食。这样令弟子舍去贪心,使贫富众生广种福田。

如果化来的饭食自己吃不完,就“乞食余分,施饿众生”,分给吃不饱肚子的众生吃,“衣钵之余,分寸不蓄”,除了身上必须穿的衣服外,一分钱、一寸布都不储存,其目的就是令弟子舍弃人人皆有的贪心(四种清净明诲)。这是佛教弟子舍去贪心的方法,佛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身份和成佛之后受到各国国王及富贵人的供养而改变修行方法。涅*1前嘱弟子今后要“以戒为师”。我们今天的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四众弟子不仍然是佛的弟子吗?为什么要改变佛制?难道我们比佛陀还要高明不成?佛法传到中国后,高僧祖师根据中国和印度地理环境、国情不同的特点,政府拨给寺院土地让出家人自耕自食解决温饱,但仍有托钵化缘的僧人。况且就是今天也有众多寺院在严守着戒律,宣化上人在美国的各处道场资金雄厚,供养者众,却也严守佛制,吃的菜多是去超市的垃圾站收超市清理出来的菜,经拣理后食用的。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这是万佛城的规矩。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是万佛城的宗旨。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是万佛城的家风。

中国扬州的高寺、江西青原山净居寺等众多寺院也都是在如法修行。体光大和尚穿百衲衣,高寺的和尚穿百衲衣,这是无我相境界,吃的饭菜极简单,食能裹腹即可。

学佛、出家是为“了生脱死”,要想吃好喝好穿好,跟着时代走,做你的凡夫去好了。

宣化上人在《开示录》中说:“一等修行轻飘飘,二等修行夹个包,三等修行挑个挑。”万佛城的弟子实行一日一餐,夜不倒单。上人说,一日一餐的目的,一是要节省粮食给饿肚子的人吃,二是吃少一点,精力不要那么充沛,可以帮助去掉淫欲心。据吃一餐的人说,刚开始是练习过午不食,习惯后逐渐改成一日一餐,初时晚上会有饿感,中午一餐时会吃得多一点,过一段时间习惯成了自然,饭量并不大,只是一餐要注意营养搭配,瓜果、蔬菜、米面食、豆制品等都有,多年来我们并没有发现因营养不足而生病的。“夜不倒单”刻苦精进,这是禅定的一种境界,并不是不准弟子休息。进入禅定境界,反而是更好的休息。不参禅者,是体会不到的。

宣公上人说:万佛城是个造佛工厂,在这里修行是要成佛的。

师父妙法老和尚说:上人收弟子,要求一定要会背《楞严经》、《法华经》,而且出家、皈依的弟子都知道宣公上人戒律精严、遵守佛制,他教导弟子“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的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秉承佛训,日中一食,袈裟不离身。上人说出家人如果不搭衣和在家众没什么两样,搭衣是代表佛的,可以接受徒众顶礼,弯弯领的所谓“和尚服”,那是明朝时期老百姓穿的衣服,一直沿续到今天,不能代表佛,可以不向不搭衣的出家人顶礼,合十问讯即可。

所以,你要想成菩萨成佛,就必须以戒为师,不能贪图享受,无论社会多么发达,佛制也不可改变。

禅与净

问:佛门里讲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老人家留下的“四料简”中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老人家本人是禅门中人,却说禅不如净土,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四句话是: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我的理解是:

世尊在世时,只有佛教,教内无宗无派。世尊涅*1之后,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及修行切入方法的不同,逐渐有了大小乘,或者叫作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之分,及禅教律密净五宗不同的修法。虽分五宗,目的却是一个,即:去除妄想执着,证得佛位。

“心净则佛土净。”禅教律密净皆以净心为目的,以守戒为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净土两个字指的是净心,而非专指净土宗。净土宗以念佛为摄心止妄的方法,也是其他宗共同的止妄防非的方法。而参禅打坐,是禅宗弟子在念佛的基础上用以帮助自己“明心见性”开发智慧的又一种方法。达摩祖师说:“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所以,禅与净,以及其他各宗,本是同根同姓的一家兄弟,何分高低贵贱?.

至于永明寿禅师的“四料简”,就当时和现在的现象看,说的完全正确。我是这样理解的: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敝尔随他去。”

现代许多人所参的禅,随着时间的推移,远不是“拈花微笑”以至达摩祖师面壁那个时期的禅了。参禅而无定力的人越来越多,只学打坐而不知修心,向外求的人占了多数。仅满足于得到一点“清净”、“轻安”的境界。或者有了一点轻飘飘的感觉,就自以为有了功夫,“得道开悟”了。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这种“功夫”只是参禅初期阶段的境界,是“阴境”,是不究竟的。若随着阴境跑了,就迷失了正路,这不是禅,如不及时纠正,就“敝尔随他去”了。这都是不内求修心,心向外求造成的,所以“十人九蹉路”。

所以,只知打坐而不净心的人,参禅无益,也无禅可谈。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不喜欢打坐参禅,却能内求修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样的修行人,就已经见到了自性弥陀,将来必然往生极乐,所以叫“万修万人去”。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而无切实的修行,即使念破喉咙也是枉然,终不会见弥陀。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虎本自威,若再长出两个角来,岂不威猛有力,必然成就。为师作佛,理所当然!这才是永明寿禅师赞叹的修行方法,不然何以用带角虎来比喻“禅加净”呢?

至于没有善根的人,既不参禅,也不念佛。昏了一生,白来人间一趟,自然一失人身,“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法无高下,门门第一

问:参禅的意思太高深了,佛友说只有修净土念佛才最快捷便当,而且可以带业往生,禅宗是上上根的人才能修的,我该修什么法为好?

答:我的看法是,如果不能最终严持戒律,并忏悔今生所造诸恶业,永不再犯,无论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和经文,只是与佛结个缘而已,不能出三界,将来再得人身时,还能有机会亲近佛法,仅此而已。

“带业”是指宿世之业,只有能忏悔今生的罪业,永不再犯,才能带宿业往生。四种清净明诲里讲的“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 一香柱,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指的是宿世之业债,绝不是说燃灯烧指 香柱之后再造业也可以带业往生。

试想,一个今生只会念佛而不能断除杀盗淫妄酒、不能修十善业的人,今业未了,怎么能带宿业往生呢?修禅宗的也是念佛人,包括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在内的禅宗代代祖师的照片、画像,都是手持念珠,双目垂帘,念念不离佛号的高僧。盘坐参禅是一种净心的方法。“禅”有静虑的意思,静下心来思想自己在十恶业方面造下的罪业,诚心地忏悔,心中念佛回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众生,永不再犯,既忏了罪业,又去除了杂念,不失为一种参禅的好方法,只要用心专一不散乱,心诚到极处,自会感天动地,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参“念佛是谁”这句话的话头,是教你把念头停留在这句话要念出来之前的那一瞬间——无念之处,并把它无限地延长。在有念处(参念佛的自己本来面目是谁时)而无念,如猫伺鼠,时时都可能是开悟之时,当你练习成功的时候,你自会尝到其中的妙味,“自己吃饭自己饱”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出来的,有了这种定力,开悟即在眼前了。

念佛也是一种净心的方法,以念佛之一念,代替其他妄念,思想跑了再拉回来接着念,久而久之,念佛成片、成串,到了无人无我之时,即是念佛三昧智慧现前——念佛也是禅。

参禅、念佛都是打扫自己心地的一种方法,都是净心的法门,是一不是二,是二又不二。求证切入的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个,你觉得哪个方法适合自己,哪个方法得力,就选定哪个法门,一旦选定一种方法,就坚持下去,不要三天不出境界就另换方法,朝三暮四,那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哪条路通长安,东走走又回来,西走走又生疑惑,这样你永远到不了长安。“法无高下,门门第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法门。

修行,修的是我们错误的言行,无论参禅还是念佛,都是助你成道开智慧的方法,是助缘,最主要还是在戒十恶修十善方面下功夫,真的下大决心这么做了,并且能持之以恒就是得道,诸佛菩萨欢喜,天龙八部护法神恭敬,得道多助,有一天你会在一念之间智慧现前,要知道那是佛菩萨在加持你。

我跟妙法老和尚十几年来遇到过几十位真心持戒修善的人,经妙法老和尚点化,一念之间,五眼六通,各具特色。他们并没参禅,也没有不停嘴地念佛。而是坚定地持戒修善,时机到了自然有人来点化(包括佛菩萨梦中点化)。

一旦智慧现前,无明自破,出三界证果是自然的事。如果不持戒不断十恶,单靠打坐出了点邪慧的人,则失道寡助,不久福尽智无,命终必堕地狱。

闻到佛法不仅能信,而且又能开始持戒的人,就是上上根,几经别人劝化学佛回归正道的人,也是上根人,只要勤心不退,必能今生成就。《四种清净明诲》里讲,淫女寡妇,奸偷屠贩,都可能是菩萨罗汉再来,只是迷而未觉的缘故,一旦回头,必有成就。

开悟、开慧,不是炼得而是修得。“勤修戒定慧”,须“息灭贪睼痴”。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离开这十个字,都不会成就佛道,这十个字也是去西方极乐国的门票。

开慧偈

法无定法戒为本,忏悔罪业意情真。

行住坐卧皆佛念,持之以恒不动心。

心不外求师自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怎样出殡才是尽孝道

问:现在报纸上常有报道“大出殡”的消息,既劳民伤财又影响交通、市容,也与当今时代不符。可大操大办的人却说这是尽孝道,我看世界上信奉耶稣上帝的国家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都没有像我们这么大办的,按佛教道理应该如何办好丧葬才是尽了孝道?

答:我们国家提倡无神论,是要我们的人民相信,只有我们自己才是改造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也是符合佛教道理的。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可许多人在亲人死亡时的习俗,却与佛教的道理有相同之处。比如相信人有灵魂(佛教称作神识),死后要过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49天)。这也是从佛教《地藏经》中汲取过来的。更有许多错误的观念和属于民俗的不如法习惯,如认为人死为鬼,为其烧纸钱、冥币、纸人、纸马、纸牛,用鸡鸭鱼肉祭鬼神等。怎样办丧事才有利于亡者,请看《地藏经》的经文:“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请没读过《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的先生女士,一定要请一本仔细阅读学习,如能请到宣化上人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就更容易明白。自己的眷属亲人临终前后到出殡前,只有为他念经念佛才能帮助他往生善道。用众生肉供鬼神或办丧事期间吃众生肉,反而给亡者增加了罪业,最好在四十九天之内断肉断酒,最少也要在出殡这几天断除酒肉葱蒜韭菜及蛋类。众眷属全体或分批为亡者念诵《地藏经》,每天少则一遍,多则不限,其余时间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不断。用念佛器领诵,跟着诵佛号的人越多越好,诵经念佛时,自己的心力要集中在经文或佛号上,心里一定要有为亡者往生极乐国土而念佛诵经的心念,如果嘴里念经念佛,心常散乱(不当回事),亡者则不能获最大的利益,以后每到一个7天,都要在家里的佛像前(可立亡者牌位或照片在佛像旁)念上3至7遍《地藏经》,可以一个人念,也可以多人念。不便到亡者家来的眷属可以在自己家佛像前为亡者念经(立不立牌位均可,只要在诵经,或念佛,或念诵大悲咒(21遍或49遍)之前说上一句为某某而念,恳求佛力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即可。果真照上述要求去诵经念佛超度亡者,亡者必能获大利益。如果亡者生前就是位持戒念佛的人(不论持戒时间长短),一定会往生极乐国土的。如果生前不是持戒念佛人,也一定往生天上或人间。假如诵经的人不能持戒,亡者则不能得大利益,但绝不会堕三恶道。

天人、阿修罗、人是三善道。畜生(傍生)、恶鬼、地狱是三恶道。七七之内杀生吃肉,会增加亡者罪业。 披麻带孝、 烧纸钱以及大量的花圈花篮等劳民伤财之举对亡者不仅毫无帮助,反而消了亡者的福报,等于花了他下一生的钱。因此孝敬老人应当是在他生前,而不是在死后。

《地藏经》上说: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刚刚死去的人,“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所以,亡者的亲人,应当四十九天之内,多多念佛念经,才是对亡者最大的帮助。

错误办丧事的作法,亡者的神识(俗称灵魂)是非常恼怒你的,但是阴阳两隔,他能看得见、听得见家人所做所说的一切,并知道每个人心思所想,却无法与家人沟通了。如果亡者生前与你有什么矛盾,你有什么对不住他的地方,你只要为他能诚心念佛诵经,不仅能化解你们之间的怨恨,亡者还会感激于你。所以一切孝顺儿女应当学习一下《地藏经》,改革错误的殡葬习俗,那才是令亡者获益、令生者获利、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


返回《现代因果实录》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