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六集)  2010/4/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十五页,倒数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夫众生之生灭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这是说凡夫心,我们也称它叫轮回心,出不了六道轮回,它的作用很大,处处能缘,能缘过去,也能幻想未来,就是此界他方它都能想。虽然有这么大的能力,佛经上说,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外面能缘虚空法界,它就不能缘自性;般若是自性的德能,它缘不到自性,当然般若它就缘不到。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都是凡夫心缘不到的,就是众生的生灭心缘不到的。到什么时候他才能缘到?见性就缘到了,明心见性就缘到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都现前。「须位登别教地上之菩萨,方能契入」,别教初地就是圆教初住,《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别教是讲初地以上,这样的人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他就缘到了。方能契入,契入就是入自性,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明心见性。

「于无住时即生心,于生心时即无住」,这是明心见性的境界,生心是现相,生什么心?生度众生的心。四弘誓愿里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怎么生心?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别教地上菩萨、圆教十住菩萨都是真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讲的分证即佛,在他上面那是究竟即佛。究竟即佛只有一个,《华严经》上讲的妙觉位;分证即佛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很像,为什么?他用阿赖耶,他没有转识成智。转识成智,那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地上菩萨,见性了;没转识成智,就是没见性。这是属于佛教常识,我们应该知道。他的应化,是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释迦如来当年在印度,「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应身佛,现这个身相。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唐朝时候出现的,他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释迦佛没有两样。所现的是同样一个境界,不同的就是他现比丘身,释迦牟尼佛现的是佛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身。能大师在中国,那是应以比丘身而得度者他就现比丘身,真的,在他一生当中度了四十多位比丘成佛、明心见性,以比丘身。他现身的时候,给诸位说,他就是无住,无住是什么意思?现的身相跟我们没有两样,这个身相也是早起晚睡,也是天天要吃饭、要穿衣,没两样;真的有不相同的地方,不相同是我们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没有,他没有就叫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法身大士应化在世间,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一桩事情,这就应化在世间。如果还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我们就要晓得是凡夫、六道凡夫,人家说你是什么佛再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自己要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能不能修成真的?能。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同名佛的名号无量无边,同名菩萨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观音菩萨不是一个人,你要说一个人就错了。像在学校念书,教授一样,观音菩萨好比是语文教授,那我要问你,这世界上教语文的教授有多少?你就明白了。我们凡夫执着,说观音菩萨以为就是一个人,这就错了,太多了,无量无边,修这个法门的都叫观音菩萨;修般若法门的,那都是文殊菩萨;修十大愿王的,那都是普贤菩萨;修孝亲尊师的都叫地藏菩萨,这是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这么多菩萨当中,他境界同不同?不同,你看《华严经》上,从初信位到等觉位一共五十一个阶级,他是哪一个阶级的观音菩萨?我们在三部经上看到的观音菩萨,就不是一个位次。《华严经》里的观音菩萨是第七回向菩萨,三贤里面第七回向;《楞严经》上的观音菩萨是初住菩萨,刚刚证得圆通;《法华经》上的观音菩萨是等觉菩萨,不一样。所以说观音菩萨再来的,哪一个阶层的观音菩萨?如果他是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观音菩萨,是的,他是观音菩萨,他还没出六道轮回,他断证的功夫只等于须陀洹,但是他是修观音法门,这个一定要知道。这是问五十一个位次他在哪个位次,差别很大!初住以上,那是分证位的菩萨,法身大士,真的法身大士。如果他是十信位里头从初信到十信,他没有出十法界,他修这个法门,不能说他不是菩萨。

我们今天发心依《无量寿经》、依净土(现在是五经)五经一论来修行,那你是什么人?给诸位说,就是阿弥陀佛。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不是一般人讲的,祖师大德说的。你依照这个法门,所以净宗是以果为因,这很特别,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以果为因的,只有这个法门以果为因,果是什么?果是阿弥陀佛。「概要」里头,后面黄老居士引用许多经论来说明这桩事情,所以对于经教通达的人,他清楚,他不会执着,他了解事实真相。真正的成就,一定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才算是真正成就;没有到这个,是相似即佛;再低一层的,还达不到相似,那我们就得加功用行。从理上讲是名字即佛,那人人平等,有名无实,为什么?你自性是佛,所以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开始学佛了,很认真的学佛,但是功夫不得力,这个时候叫名字即佛,你有名无实,名字即佛。功夫得力,观行即佛。观行位就不错了,到观行位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就是讲的功夫成片,观行是功夫成片,决定生凡圣同居土。相似呢?相似就不是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那是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那就是此地讲的位次,别教地上、圆教十住法身菩萨。一层一层的都得搞得清清楚楚,我们一级一级往上去、往上提升,这是对的。提升,提升得放下,一定要依照这个顺序,要先放下执着。你说我先放下起心动念,不可能,起心动念你一放下那就是妙觉位,那不是分证,那是圆满证得,那个做不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现在有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能够搞清楚,众生有感,佛来应,是哪一个阶层佛来应?现在我们知道,实报土,就是从圆教初住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能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身来应。佛家讲「本迹因缘」,他的本是圆教初住菩萨,他现的迹那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相。如果来应的是等觉菩萨,观世音、大势至等觉菩萨,也是应以佛身得度,他也现佛身。这一尊佛是等觉,那一尊佛是初住菩萨,还有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常寂光土里头自性现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尊阿弥陀佛,那是妙觉位,那不是等觉,那是究竟圆满佛。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的,给诸位说他是圆满位,他不是等觉菩萨,为什么?《梵网经》上他说得很好,佛没有妄语,句句实话,他到这个世界来,以佛身示现在人间,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是一次、二次,八千次。他什么时候来?众生有感,他就来了;众生没有感,他不会应,感应道交。他自己绝对不会有意思,众生很苦,我要去帮助他,这不是佛,为什么?他起心动念。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的习气,十信位的菩萨,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的习气。初住以上,分别执着没有了、起心动念也没有了,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这四十一个阶级是习气厚薄的差别,我们要搞清楚。不能说一尊菩萨,这都是等觉,不是的,五十一个阶级。说一尊佛,那都是妙觉,不见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能力现佛身。你想哪一尊佛,他就现哪一尊佛;哪一尊佛跟你有缘,他就现那尊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虽现身他肯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里头特别注意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是什么?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就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们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是不是隔阴之迷?隔阴之迷讲得通。为什么?隔阴之迷是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的。佛菩萨要应化到这个世间来,还有没有隔阴之迷?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十法界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可能有隔阴之迷,为什么?他没见性。没见性,这些修行人他们的智慧、德能、神通,那都比我们大多了,我们跟他不能比。他们会不会到六道来度众生?有,六道里有有缘的人,有缘的人念他,他也有感,他会来应。但是他应身到这世间来,小圣,不是大圣,是菩萨不是摩诃萨。诸位要知道,十法界以外的,就是实报庄严土,那叫摩诃萨;十法界之内的四圣我们称菩萨,所以菩萨摩诃萨。《金刚经》上讲的,佛嘱咐这些大菩萨要常常护念小菩萨,小菩萨有隔阴之迷,他也有慈悲心,应化到这个世间有时候他也迷惑了。但是他很聪明,这些大菩萨在旁边照顾他,什么时候缘成熟了,一点他,他就省悟过来。这一省悟,这就觉,一觉之后,真的至少分别他就放下了。境界,虽然是普通常识,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有时候我们也被迷在里头,那就变成障碍,自己想往上提升就难了,甚至将来往生都造成障碍。这是讲到此地,不能不多说几句。

「其余地前诸贤,仍是打成两截」,这个地前,前面讲得很清楚,别教,这不是圆教,是别教地前,就是别教里面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菩萨。别教的三贤菩萨没有出十法界,都在十法界里面,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明没破。所以你看,什么叫两截?「一时生心,另一时无住」,他没有办法,也就是大乘经里面讲,他还没有入不二法门。性相不二,生佛不二,动静不二,这他还没有做到,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可见凡夫绝分」,凡夫是六道,那怎么行?那怎么能跟人比?

「今此净土法门,教众生持名念佛,令众生即念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这是这个法门的妙,真妙。我不知道你们同学怎么样,如果你们同学要是心细一点、心地妄念少一点,我想你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讲《无量寿经》的法缘特别殊胜。我自己一生的体验,我讲过很多部经论,法缘最殊胜的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这总有个缘故,听众特别多,法门殊胜,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道场,这一点都不假。法门是好,可是真正入这个境界还是少数人。在理论上讲,善导大师说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为什么有的人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佛没有问题,法门也有没问题,经典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修行这个人,这个人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没放下。「即念」,他没有离念,这个即念是阿弥陀佛;「离念」,前面讲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这叫真念佛。一面念阿弥陀佛,里面还掺杂着妄想杂念在里头,你把念佛的功夫破坏了,所以你就没有办法「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你看讲得多清楚、讲得多明白,你必须要即念离念,念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不能夹杂妄念在里头。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念你就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为什么?你念佛已经念到一心。事一心,就跟阿罗汉、辟支佛这个阶层相等;理一心,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个境界相等,你能念到一心不乱。而且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可靠,一点都不麻烦。这个教通不通没有关系,所以有许多不认识字的、没有学过经教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年,真的,他什么念头都念掉了,他念到一心不乱,他自己并不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到方便土去了,这种人很多;到实报土大概人会少一点,到方便土人很多。他把执着念掉了,他什么也不执着了,单单经上讲的就叫你执着名号,执持名号,执是执着,持是抓牢牢的、抓紧来,就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杂念都没有、什么妄想都没有,这个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生同居土。生同居土也是成圣人,极乐世界没有凡夫,都是圣人,即凡成圣。

「故《疏钞》曰」,莲池大师讲的,「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三祇是什么人?我们现在很清楚,《华严经》上所说的,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无明断掉了,无明习气还在。到等觉无明习气断尽了,需要多少时间?三大阿僧祇劫。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一念,就这一声佛号,超越三大阿僧祇劫。齐诸圣,诸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片言,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这一句。跟什么?跟法身大士等齐,那不是普通菩萨。法身大士就是摩诃萨,还有什么法门比这个更殊胜的?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学这个经,你还会有问题吗?你学这个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你,你看不见他,他看得见你。以前我们还有疑问,现在疑问没有了,我们相信、肯定了。为什么?《还源观》上跟我们讲三种周遍,无论是正报一毛端,依报里面的一粒微尘,它的波动念念周遍法界,念念出生无尽,念念含容空有,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十方诸佛看到。我们真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是什么样的福报?三世诸佛一起来说都说不清楚,太大了。这句名号,实际上就是十方三世所宣扬的一切经典总纲领,也是一切经典的总皈依处。所以前面,这不是黄念祖一个人说的,黄老居士也是禀承历代祖师大德所讲的,称性极谈,讲到究竟圆满,就这一句名号。

「至哉妙用,不可思议」,这到顶点了。「其它法门乃正入无生,故为难行道」,正入是什么?按部就班,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往上升、往上提升,像《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一个阶级,那叫正入,时间很长。「今此净业,巧入无生,盖易行道也」,它太巧妙,它不是一级一级往上提升,它是不知不觉就圆满、就到了顶点,所以这是易行道。「念佛法门乃修行之径路」,径路是近路,快捷方式。「而持名一法又为四种念佛中之径路,故称为径中之径」,近路里面的近路。这四种念佛,《观经》上有,《观经》上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都是我们平常修的。另外一种是我们做不到的,叫实相念佛。什么时候修实相念佛?初住以上是实相念佛。刚才黄老引用的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那个时候念佛是实相念佛,不是讲持名念佛。四种念佛当中,持名是快捷方式,所以在《华严经》上证得初住以上的,他们要修念佛法门,他们念佛是属于实相念佛。

「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倡是提倡,《无量寿经》不提倡一心不乱,为什么?一心不乱太难,真不容易做到。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等于证阿罗汉果。理一心不乱,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破了,等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是容易事情。所以这个经上不讲一心不乱,「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一心不乱,一向专念我们做得到,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做得到,一心不乱不容易做到,那要断烦恼。烦恼伏住,伏住不是一心不乱;烦恼断掉才是一心不乱,你就晓得一心不乱多难。但是,《弥陀经》里讲一心不乱、讲心不颠倒,《弥陀经》跟这部经是一部经,一样的内容。可是诸位要晓得,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是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罗什大师翻的,他翻得也有道理,自己的功夫是一心系念,临终佛来接引,佛光先照你;佛光照注的时候,这就是佛力加持,把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你是真正做到一心系念就是功夫成片,马上就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译并没有翻译错,确实弥陀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但是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因为很多人看到一心不乱,感到这个法门还是不容易修,不敢修这个法门,退心了。看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想想自己还可以,这个还能做到。菩提心,后面有详细的解释。蕅益大师在《要解》讲得好,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古人没说过,蕅益大师说出这么一个解释,让我们想到很多阿公阿婆,他们不认识字,也没有念过书、也没有听过佛法,人家教他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念到最后还能站着往生,预知时至,瑞相稀有。他好像没发菩提心,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好像没发,他怎么念佛就能往生?他不懂得什么叫发菩提心,你细细去观察他,他直心、深心、大悲心统统具足。他不知不觉发了,发了自己还不知道,一心一意想求生净土,想见阿弥陀佛,这真诚心具足。深心,深心是清净平等觉,他有,虽然不是圆满的,他有,他有慈悲心。

「但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故更为明确简要」,明是明白,确是真实,简单、扼要。你看这个法门,「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流传到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最后还有这部经留在世间一百年,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想到这部经典的殊胜。「因其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六道里一切众生能够遇到,这一生当中决定得度,决定超越六道轮回。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了十法界,这是意想不到的殊胜。

「日本净宗大德推重此经过于我国」,这是真的,在日本《大藏经》里面,对于《无量寿经》的研究、批注很丰富。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中国,古来祖师大德对这部经批注就很少,只有几种。这什么原因?彭际清居士说得很好,这个经没有善本。不少这些大德对他这个话肯定,他说得很好,确实是因为这个经没善本。五种译本都读,在古时候是相当不容易,因为那个时候经本太少,不是印刷的,是手抄的。连王龙舒居士这样的身分,那是大富长者,他都没有看到五种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个本子他没见到过,所以他的会集本只有四种,那就很遗憾。因为《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里面有很多精彩的部分,其它四种本子里没有。可是日本人有心,到中国来留学,在当时这些好本子全部都给收集去了。我们自己人疏忽,没收集,被日本人收集去了。有许多东西从日本再传回来,这要靠杨仁山居士的功德。杨仁山居士在清朝末年是驻日本大使馆的参赞,他对佛法非常留意,所以在日本去找,很多在中国失传几百年,目录上有,但是书看不到了,在日本看到。所以他就依目录到日本去找,找了很多、找了不少,找回来了。特别是法相唯识,唯识经论的注疏。

下面引用的都是日本人批注的,「日《黑谷大经释》云」,这大经是就《无量寿经》解释,有这么一段话。「于往生教,有根本亦有枝末」,往生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净土宗,它说有根本也有枝末。「此经名根本,余经名枝末」,专讲净土的经,三部经,《无量寿经》是根本,《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是枝末。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附带讲净土的,讲念佛求生弥陀净土法门的,大概有一百多部将近两百部经,那当然是枝末的枝末。「又此经名正往生教,余名傍往生教。又此经名往生具足教,他经名往生不具足教」,这是日本人对这部经做概论的讲法,这些日本人都是隋唐时代到中国来留学的,亲近过智者大师、亲近过善导大师,许多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善导大师当年在世讲过这部经,他们都在讲席里面亲自听闻的。

「据上之义,净土宗譬如妙高峰头,而本经正如峰头之顶尖。本经谓,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这跟我前面讲的是一个意思,九法界一切众生都依这个法门度脱轮回、度脱十法界。「是知利济众生,此经为最。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我们在这个时代生活非常艰难,障缘无比的严重,我们自己要想想,在这一生短暂的时光当中,我们如何把握,真实的成就自己。为什么?自己不成就,不能够利济众生。世法佛法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教我们,成就自己然后才能够成就别人。自己没有成就,要想弘法利生,佛常说「无有是处」。那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做不到。一定先成就自己。四弘誓愿是最好的指导原则,愿要发得大,「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尽九界有情,这是发大菩提心。你怎么度他?你自己没有得度就不能度人。那要自度呢?头一个是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见思烦恼无尽,尘沙烦恼无尽,无明烦恼无尽,怎么断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总的指导原则,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在日常生活细行当中,大乘里面讲八万细行,小乘讲三千威仪,这都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点点滴滴佛教导我们别执着。

从哪里学起?佛教净业学人从「三福」下手,你要自度你不能没有福报。所以佛经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有善根、有福德,《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从三福去学,是真正的福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看看,福从哪里修?从孝养父母。不孝父母的人没福,念佛也不能往生,不知道尊师重道也不能往生。你的身命得自于父母,你的慧命得自于老师,你看把这两句话摆在前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有些同学问我:法师,你为什么要提倡《感应篇》?为什么提倡《弟子规》?这都不是佛教的。我告诉他:这两样东西都是佛教的。「佛教没有说」。谁说没有说?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看看《弟子规》讲的是不是?是。怎么样把这两句做到?《弟子规》实现了,你就做到了。「慈心不杀」,你能把《感应篇》落实,这一句你做到了。有上面三句做基础,下面「修十善业」才能做到。为什么十善业做不到?上面三句没做到。上面三句就是《弟子规》《感应篇》没做到,所以你十善业做不到,这还能错吗?我没看错。所以真学佛,我们今天依印光大师的教诲,印光大师教我们要以《感应篇》扎根。第一个根《感应篇》,因果教育,你真正了解因果的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不但不敢作恶,你连恶的念头都不敢动。为什么?动一个不善的念头,三种周遍都有了,周遍法界,谁不知道?遍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佛菩萨、阿罗汉统统知道了。不能瞒人,瞒不了人,你那个一念周遍法界,你那个一念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什么?善念出生善功德,恶念出生恶毒,有报应的。不敢动念头,还敢去干吗?比伦理道德、比什么样的教育都管用。有很多书念得很好的,一样不孝父母、背师叛道,他敢做,那什么原因?我们古人讲利欲熏心,他被眼前的名利迷住了,明知故犯。知道错误,他还是要干;可是他要知道因果,不敢干,为什么?你现前得来的是很小的一点名利,你将来付出多大的代价,就不敢了。

说到这个地方,这是这两天同学送给我的一本书给我看,《西泽军团东征中国之谜》。两千年前,罗马帝国西泽大帝,听说中国很富裕,想占领中国,派了十万大军,真的到了中国甘肃这一带,全军覆没了。领军的这个统帅是西泽第三个儿子,三王子。这个事情是最近这些鬼魂附在一个女孩子的身上说出来,许多人到那里去调查,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所讲的有事实根据。两千年了,他们也很幸运遇到菩萨,佛氏门中真是慈悲,菩萨告诉他:中国这个地方不是你们的,你来干什么?他说:我们不知道。我看到菩萨说这句话,我立刻就想到,日本人侵略中国,打了八年最后投降,那就是菩萨讲的,中国不是你的,你没有这个福报,你来干什么?你们看看,做帝王,你多大福报,你有多大的领土、有多少的人民,命里注定的。没有那个福分,你要去侵略别人,如果是仗打胜了,你真的并吞了,大概你也不得好死,你没那个福报。西泽真是不得好死,他死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他是被人谋杀的,结果谋杀是个替身不是他,是他旁边很忠心的一个干部,穿着他的衣服在外面被人杀掉,这个人以为是他死掉了。混乱当中他逃出来,也逃到中国,死在甘肃。这何必!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要强求。强求来的,强盗抢来的、小偷偷得来的,都是你命里有的,你冤不冤枉?你不用抢、不用偷的手段,得来稍微迟一点,过个一、二年你就得到,何必那么着急?造这种罪业,真可怕!这个东西看了之后,如果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看了之后不敢发动战争。那不是好事情,那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所以印祖一生提倡因果,举很多例子,都举的是道家的。《玉历宝钞》,印光大师提倡流通这本书,《感应篇》,他教学佛的人必读,有他的道理在!这是事实,绝对不是迷信,不是拿来吓唬人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现在造作恶业的人,是因为你过去生中积的大福、修的大善,你作恶已经把你命里有的福报大幅度的打折扣;还有一点余福,余福享完了,你的业报就现前。挡不住的,到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所以人决定不能做亏心事。在这许许多多灾难当前,记住,孝顺父母是第一福报,对不起父母的地方要真正忏悔,要尊师重道、要爱惜生命,绝不能杀生。一只蚊子、一个苍蝇,牠也是一条命,别小看牠,你杀害牠,将来牠要报复你,这麻烦就很大。

度自己就要从这部经上下手,净业三福是最高指导原则,我们一定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具备这个条件才能学佛,第二福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正式成为佛门弟子。再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我讲得很多,不是普通因果,这个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要想成佛就得念佛,念佛肯定成佛。「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这句话我们得用八个字来解释,「身行言教」,帮助别人、教化别人,自己先要做到,先身要做到,然后用言语教别人;「讲经教学」,这八个字。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再看看古时候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一生都在讲经教学!蕅益大师五十几岁就往生,你看他的著作几十种,著作等身,天天都在写。为什么那么辛辛苦苦的写?没有找到传人,用这个方法来传法给后世。后世有缘人看到了,依照他所说的方法、理论去学习,成就了,传给后人。那么多著作里,最殊胜的,印光大师最赞叹的,《弥陀经要解》。我们在跋文里面看到,蕅益大师当年写这简单的解释《要解》,九天的时间写成这一本书。分量不多,真的是要解,讲得太好了!印祖对他的赞叹,「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你看印光大师赞叹到极处了。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前面我跟诸位说过,五十一个层次的都是大势至菩萨,他是哪一个层次的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法身大士?如果是法身大士,没有隔阴之迷,他自己清清楚楚;如果是十信位的大势至菩萨有隔阴之迷。他是修势至菩萨这个法门的,往生非常有可能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很有可能。方便有余土,那是肯定的,肯定的,从初信位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也有三辈九品。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就一点都不迷惑了。所以必须得自度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做到,讲给人听,人家不相信,没有摄受众生的能力。所以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把自己忘掉。初信位的菩萨身见就断了,不执着这身是我,身是我所有的,自自然然就全心全力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六道全是苦难众生,这一点要知道,为什么?没有智慧,起惑、造业、受报,苦不堪言。菩萨教化众生、拯救灾难,用什么?就是用教学。人性本善,你不教,他迷了;迷了,他才会造业,造不善的业受三途苦报。他要觉悟了,他绝不造恶业。所以,苦乐是属于果报,果必有因,因就是觉迷。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不是从果上着手,从因上,佛用讲经教学、身行言教,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现前。佛用这个方法,菩萨祖师大德都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好,真有效果。过去有效,现在还是有效。过去我们在中国安徽庐江汤池做了一个实验,看看古圣先贤的话现在管不管用,做了三年的实验。我们找了一批老师,勉励老师作菩萨、作圣人,就用身行言教办班教学。对象呢?对象是这个小镇居民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真管用。我们本来以为要二、三年才能看到成果,没想到三、四个月成果卓著,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人民是这么样好教。没人教,人一教就回头,良心就发现,证明人性本善。《三字经》上前面两句话千真万确,「人之初,性本善」。圣贤的教育是称性的教育,人他有本性、他有本善,一呼唤,他就醒过来,那么快。

今天许许多多人讲到灾难,学佛的同学要晓得,佛法有没有灾难?佛法有讲灾难,没那么严重,世界末日不可能。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一万二千年,照中国古老的讲法,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大概三千三十多年。你看一万二千年,后头还有九千年,日子长得很。所以世界末日是外国人讲的,不是中国人讲的,也更不是佛法讲的。治、乱、灾祸,起因是什么?在中国古圣先贤讲得很多,讲得非常好,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什么?这是感应,人有善心善行,境缘就以善感,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也就是说人事跟物质环境没有一样不善;人要是以恶感,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也以恶相感应,这把原理说出来了。我们要挽救社会、要挽救地球,应该怎么做?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用什么方法?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方法,讲经教学。我们用网络、用电视,把我们讲经教学的效果扩大,希望我们的同学在网络或者在电视机前面都要任持。我们自己真正发心,依照经典教诲认真去学习,从孝顺父母学起,尊师重道,发慈悲心爱一切生命,不杀生。最好能发心素食,素食对身体健康有大利益。

我二十六岁学佛,知道佛法对于饮食它讲求的是卫生、卫性、卫心,我佩服到极处。世间人只懂得卫生,保卫生理,对于保护自己的性情疏忽了,保护自己的爱心那更疏忽。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在南京念书,我住在同学家里。我这个同学家庭,虽不是大家庭,他兄弟姊妹多,有五、六个兄弟姊妹,父亲、母亲,还有一个老祖母。可是这个家庭三种宗教,多元文化,老祖母念佛,家里有个小佛堂,念佛;他父亲是伊斯兰教,他妈妈是基督教,所以这孩子们大概都跟着妈妈。我住在这么一个家庭里面,我才知道伊斯兰的饮食着重卫生、还着重卫性,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他不吃,他有选择的;性情很温顺的、善良的,他吃这些动物。佛教更进一步,采取素食,培养慈悲心。所以这个饮食方式我觉得很圆满,我学佛不到半年我就采取素食。那个时候我不懂什么因果,我就是因为相信它是卫生、卫性、卫心,这很圆满。真的是健康,我素食到今年五十九年,明年就一甲子,身体愈来愈健康,不比哪个人差。这证明素食的好处,素食确实健康长寿。你要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你为什么不采取素食?我给大家做了一个见证,素食好。人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好的标准就是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

最近我也听同学说,在国内外真的有些人,用净空的名义造谣生事,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希望同修们要有警觉心。我一生什么事情我都不参与,我常常跟大家说一生都是被动的,从来没有自己想做一桩事情,没有过,全是被动。别人来找我,我觉得这个事情对社会、对大众有好处,我也欢喜参加。主动做一桩好事情,我从来没有做过,为什么?做好事要福报,我没有福报,我一生跟诸位说是孤家寡人一个,这是大家跟我常在一起都了解。做事情的人有福报,他底下有很多办事的人员,也有财力才能办得了事。我这两样都缺,钱也没有,办事的人也没有,孤独一个人就是讲经教学。除这个事情之外,什么事与我都不相干。我想到事情很多,譬如老人院、传统文化教育这些事情,弥陀村,我想得很多,我想不想去做?我不想去做,为什么不想去做?没人、没钱,怎么做法?只是说说而已。可是我这说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很多人听了之后,他就真想干。好,我赞成,就如此而已。人家以为什么?这是净空法师做的,错了,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的人喜欢去干来告诉我,还拿了他们一些计划来给我看。我点头,好,好事,应当去做,对社会、对国家有大利益,不是我做的。

汤池那个事情,实在讲是联合国一些朋友们逼着做出来的。世界动乱,问题太多,怎样化解冲突?怎么样恢复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们把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在联合国大会做报告,他们听了很欢喜。可是会后找我聊天,「净空法师,你讲得不错,很好,我们都欢喜;这是理想,做不到。」这个事情就把我难住了,他没有信心。这些外国人,怎样才能有信心?一定要做出来,你做出来让他看到,他服了,他没话说了。我是这样被逼着,你看我没有人,只找到两个人,一个杨淑芬老师,一个蔡礼旭老师。家乡父老朋友们支持,我说好,他们支持,你们去做,你们两个人。你看就是两个人,招一批老师,招了三十七个老师。我们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理想,要求老师学圣学贤、学佛菩萨,自己做出个好榜样给人看。这些老师真了不起,我向他们顶礼,真难得,他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感动当地人,三、四个月那么好的效果出来了。

所以二00六年十月份,我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会议,在巴黎总部召开的,我还算是主办人之一,我把我们汤池的实验向大会做了八个小时的报告。他们听了惊讶,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大使都希望到汤池去观摩、去考察,真不容易,做成功了。这个大家相信了,中国古人这套东西现在还有效。所以我们三年在国内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国家正式把《弟子规》列入学校的课程,好事情。可是要安定社会,要拯救这个世界,那还要大力的来推动,就是全民学习,全国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在我的想法只要有五、六十个老师,利用什么来教?利用国家电视台、利用因特网,每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讲。讲一年,中国社会就安定了;讲三年,这世界就太平,什么事都没有。这是什么?大福报的人干,我只会讲,我不会干。我一个人都没有,现在汤池解散了,蔡礼旭也走了,杨老师也走了,现在我孤家寡人一个。所以你要问,问我有什么方法?我懂得一点,我能提供一点建议,我确实没有能力做。现在年岁也大了,只想把《华严经》、把《无量寿经》好好讲一遍。这两部经讲圆满之后,如果我还有寿命的话,我想把《弥陀经》再讲一遍,详详细细讲一遍。其它,没有我的事情。培养弘法人才都不是我的事情,我没有这个精力了。如果我是五、六十岁可以,八十四岁了,不能再做这个事情了。所以什么好的条件给我,我都拒绝,我都不要了。所以同学们也不必送钱给我。送钱给我,当然我替你做好事,替你印经,替你有些办教育的地方需要钱,办传统教育的,我会把你转送到那边去。我自己什么都不要,我跟大家讲,八十岁以上的人天天就想着要往生,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常说,都说真话,我的寿命到哪一天?就到今天,今天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干的?没事了,就是念佛,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天天都是我最后的一天,所以我什么都不想,过得踏实、过得自在。除了讲经,就是读经,乐此不疲。

所以这末后的结论,「是知利济众生,此经为最。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黄老居士讲得好,太难得了,我们不能不佩服。末后这一段,「大圣垂慈,特留此经」,大圣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的法运,到最后灭的经是这部经。「经云」,这是本经「独留此经第四十五品」里面的一段话:「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当来是将来,末法最后的一百年,佛经在这个世间完全灭尽。为什么会灭?给诸位说,众生的福没有了,造恶的人多,修福的人没有了。如果还有人修福,经道就还会留在世间。为什么世世代代的人造恶?我们看看历史回顾一下,今人造恶业比古人确实是多。我们这种年龄亲眼看的,中国讲三十年是一世,我差不多可以看到三世。这三世是什么?一世不如一世。往后诸位如果留意一下,冷静去想一想,三十年之后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你敢不敢想?你看什么?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十五岁到二十岁的人,他想什么?他说些什么?他干些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把古圣先贤的教育疏忽了,现在这些小孩、年轻人受的教育是什么?电视、网络。

我在国外住得久,国外的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就用计算机,就有网络。网络上的东西很多,看得乐此不疲,睡觉的时候放在被窝里面看,父母还很得意,我小孩多用功。他在看什么?看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他在接受这些东西。所以不知道孝养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二十年之后,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分子,如果他们在政坛上做为领袖,那他能做些什么?愈想愈可怕。这一代的人还能控制住自己,不会发动核子战争;下一代敢不敢讲?不敢讲了,恐怕现在这些小朋友电动游戏、杀人游戏玩成习惯,到时候他要是做了总统,到掌权的时候可能就把核武拿出来游戏。它不是杀人战争,它是游戏,可是这个游戏就会把世界毁灭掉。毁灭世界也是游戏,怎么办?我也见过一些国家领导人,我给他们有个建议,把核武统统销毁、把化学武器销毁,将来他们纵然想游戏,不至于有这样毁灭性的武器。这对社会、对世界有好处,不必要保留。这个世界如果真正懂得因果报应,我们晓得用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真正和平的方法能解决问题,武力解决问题造无量无边罪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