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九集)  2010/5/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2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十面从倒数第六行看起。

「更有进者,如《要解》云: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的,宗趣这一段文字很长,也就是说明这是修学净宗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是讲我们的修学方向跟目标,必须要很清楚、很明了,我们这一生才能有成就。蕅益大师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应当知道,吾人,用现在话说是我们,发愿求生净土的这些人,这是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了生死、出三界,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大的?世尊在《法华经》上说,他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换句话说,其它的事情,这个世间聪明智慧圣贤豪杰他都能解决,唯独这桩事情没有办法,没有人能解决,诸佛菩萨才出现于世,如果有人能解决,诸佛菩萨再不会找这个麻烦。这个启示很重要,我们应当要学习。这桩大事最难的,就是同居这一关,往上去都方便,这就是世间谚语所说的「凡事起头难」。佛法修学回归自性,也是起头这一步太难,最难透脱,透是明了,脱是解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三界。

下面念老说,「盖以同居土之凡夫」,就是六道凡夫,「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得漏尽通,始截生死流,出同居而升方便有余土,此名竖出三界,其事甚难也」。六道凡夫,六道怎么来的,我们现在也明白,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境界。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见惑是错误的看法,思惑是错误的想法,也就是说你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错、想错,于是就变现出错误的境界出来,这个错误的境界就是六道轮回。这就是凡圣同居土,这里头有凡有圣,前面都介绍了。要断这两大类的烦恼,这两大类的烦恼都是无量无边,佛为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见惑归纳为八十八品,思惑归纳为八十一品,分为九地,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都要断尽这才能截生死流,这就是六道里面的生死轮回断了,六道没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见思烦恼断了,你就没有六道;他的见思烦恼没断,他还住在六道之中。共业、别业不一样!见思烦恼这么多,佛教学有方便,把见思烦恼各归纳为五大类,这就说话方便。错误的见解,头一个是误会了身体是自己,这头一个,所以见惑,第一个破身见,真正觉悟到身不是自己。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到底佛法里头有没有讲到我?有,有真我。你看这是如来大般涅槃里头有四净德,有四桩事情是真实的,就是常乐我净,这四净德真有。常是什么?永恒,不生不灭,没有变化的,这是真常;真乐,真乐是什么?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苦乐是相对的,相对就不是永恒的。所以佛教导我们,这个世间的乐也要舍掉,这里头有道理,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舍也舍不掉,假的有生有灭,凡是有生有灭叫生灭法,都不是真的。

身体有生有灭,灵性不生不灭,灵性是自己。惠能大师见性,灵性找到了,灵性是什么样子?头一个是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即使堕落在饿鬼、地狱也没有染污。佛也常常讲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阿赖耶,阿赖耶本身也是生灭法,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从真起妄,变成了妄,这是第一个,是一切幻化不真的源头。宗教里面常讲的造物主,谁是造物主?阿赖耶是造物主,这个大乘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妄尽还源观》里面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一念不觉,从自性里面变现出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现在科学的名词讲:能量、信息、物质,跟阿赖耶是一个意思。能量就是阿赖耶的业相,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除这之外,遍法界虚空界无有一法可得,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从它那里变现出来的,叫唯识所变。它是能变,一切法是所变,能变一定要有能生,如果没有能生,它变什么?自性是能生能现,阿赖耶是能变所变,佛法讲得清楚、讲得透彻。阿赖耶在佛法还有一个名词叫神识,神识是什么?我们世间人叫它做灵魂,也有人叫它做灵性,都可以。它觉悟了就叫灵性,它迷了就叫灵魂,灵性跟灵魂是一桩事情,是一个东西,那是自己,身不是自己。佛法里面说灵魂,超度里讲亡灵,灵魂,它出不了三界,也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它要是能断尽见思,它就超越六道轮回,就不叫灵魂,叫灵性,为什么?它觉悟了。不觉不能出轮回,觉悟就出去,所以阿罗汉称之为正觉。世间人也有觉悟,科学家觉悟,哲学家觉悟,宗教家也觉悟,不能说没有觉悟的。虽有觉悟,佛不称他叫正觉,正是佛法的标准,依什么标准才称他为觉?见思烦恼没有了这叫正觉,如果还有见思烦恼叫邪觉,不叫正觉。见烦恼就是你见解上的错误,你还有身见,你还有边见,还有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再大的觉悟不能称为正觉;你还有贪瞋痴慢疑这是思惑,就是你想错了。佛把它归纳,无量无边的见思烦恼归纳为十条,见惑五条、思惑五条,只要有这个就不能称为正觉。正觉这十种都没有,不容易!可是这十条非断不可,为什么?它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

佛菩萨教导我们,自性里面有的一定要保持,永远保持;自性里没有的,赶快把它放下。真肯放下,就证果、就成正觉,成正觉是证阿罗汉果,成正等正觉那证菩萨果位,成无上正等正觉那你就成佛。这是佛在大乘经教里常常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起步是从断见思二惑,你才能得漏尽通。漏尽通是什么?这个漏就是见思烦恼,漏是个比喻,譬如一个茶杯,这底下有个洞,破了,装水水就漏掉了。比喻我们的法性,或者说我们的自性、本性都可以,一个意思,有了见思烦恼,就好像你的自性出了毛病,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漏掉;漏尽了,尽了就不漏,不漏就通了。这个通是六种神通里面最后的一种,阿罗汉才得漏尽通。三果的圣人阿那含,阿那含得的是前面五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神足是飞行变化。中国小说《西游记》里面讲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那太小,太渺小;阿罗汉比他大得太多,他能有变化。所以阿罗汉才六通具足,最后得到漏尽,这是永远脱离六道。为什么?六道的因没有了,六道的现象当然就不见了。就好像六道是作梦,你从梦中醒悟过来,梦中境界完全没有了。这个境界没有了,出现什么境界?出现方便有余土,这上升了。方便有余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它有这四个等次不一样。

要往上提升,还得断烦恼,你看他见思烦恼断尽,还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这个分别心起作用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佛用尘沙来做比喻,像尘沙那么多,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还是虚妄,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烦恼,有这些东西在,它障碍你的平等性智,有尘沙烦恼你不平等。自性是平等的,自性是真正的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一才是平等,二就不平等。所以能够把分别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世出世法就统统回归到自性,一法界!到一法界这个时候,缘成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起心动念放下,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外面是什么境界?绝不是无知,无知那是无明,你还没觉悟。般若智慧现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德能用来干什么?用来普度众生。虽然普度众生,依旧是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能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人成佛,他证得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在大乘经里常常提醒我们、教导我们,所以要依照这个顺序次第一步步向上提升。四圣法界里面,从声闻提升到辟支佛,从辟支佛提升到菩萨,从菩萨提升到佛,是相似佛,再更进一步向上提升这才是真的佛,脱离十法界了。知道十法界也不是真的,十法界还是一个梦境,这一觉悟,十法界不见了,醒过来了,由此可知,六道是梦中的梦境。

十法界真的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他那个眼前是什么境界?是诸佛菩萨实报庄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实报土里面有相,因为实报土的人都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这个要知道。它还有阶位,这个阶位是无始无明习气,习气没法子断,每个人所带的习气有厚薄不相同,习气重的十住、十行,习气重的,习气轻的十回向、十地,再轻一点的等觉,习气没有了就妙觉位。虽然说四十一个位次,其实《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一,一切是什么?四十二个位次。其它四十一个位次的智能、功德、道力,都在这一个位次上圆满展现出来,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实报土真正是平等的世界,没有一样不平等!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这才能回到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回到自性,自性里面圆满的智慧德相全都现前。什么时候现前?众生有感,法尔现前。因为他现前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这个事情,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难,太难太难了。

「今此往生法门,乃舍同居秽,而生同居净,得生极乐,即断生死,故名横出三界」。净土妙,妙在此地,你看我们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同居土,前面说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是净土,我们这个地方同居土是秽土,都是同居,里面真的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教育,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这教育办成功了。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没办成功吗?是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出在佛,经教里常说佛佛道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同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众生根性不相同,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去的人,真的是如同经典里面所说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那是无量劫中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圆满,这才能得生。圆满会不会不生?不可能,因为只要你圆满,那个圆满就是感,佛菩萨知道,自然就来应,这种感叫冥感。你没有动念头去求他,他自己就来,因为你缘成熟了,佛来一帮助你,你就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哪个品位,也是自己感得的,不是阿弥陀佛给你安排的,这个要知道。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知道应该怎么修法。我到极乐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学阿罗汉的不执着,学菩萨的不分别,尽心尽力去学习。在哪里学习?生活当中学习,工作里面学习,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学习,无论是顺境、逆境,一定要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什么境界可以接近、可以接触,问题就是你要会,会什么?我在境界里面去练,这就是修行,真修行。学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真修!没有仪式,大用无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断生死,六道轮回生死就没有了,这是同居净土的殊胜,所以叫横出三界。

「而往生之人,不待断此见思二惑,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决得往生净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你决定得生。念公说「如是方便直截」,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说最适合的方法帮助你一生成就,直捷,这当中没有丝毫委曲相。「殊胜希有」,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找不到的,容易,这个方便也可以说容易、稳当、直捷,直入,这什么原因?都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知极乐同居,胜于十方佛土」。不但超越我们现在居住的释迦牟尼佛的同居土、十方诸佛如来的凡圣同居土,这里头净秽差别很大很大,可以说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纯净没有秽土。再看下文「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这条非常重要,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还是凡夫。但是怎么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转,不但位不退,同时证得行不退、念不退,在同居土,就这一点,就等同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生凡圣同居土,什么地位?下下品往生。你是不是证得菩萨果位?没有,没有证得而等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受到实报庄严土的待遇。因为实报庄严土最低的是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往生同居就等于圆满生得四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的方便土、同居土、实报土、常寂光土都融在一起,它那里没有分的,一生一切生,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他们住在实报土。在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的四土,实报土的菩萨我们见不到,方便土的那些菩萨、声闻我们也见不到。可是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一样,它当中没有障碍,我们今天讲空间维次,它那边没有,没有空间维次,所以这些大菩萨天天见面,诸佛如来常常到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你都天天接触到。这些大圣大贤跟你做朋友,帮助你、提升你,这种殊胜的法缘到哪去找?真清楚、真明白,你对西方净土就死心塌地,你不会有第二个念头,我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去,非去不可。信愿坚定!

再看下面一段,「方便有余土,若人念佛功深」,功夫,念佛的功夫深。「以离杂乱之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这个地方到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这是功夫成片,这是往生同居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再往下看,「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这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下面讲「若达此境界」,你到这个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所以见思烦恼是麻烦,是要断,愈是要断愈断不了,为什么?你要断的那个念头是坚固的执着,而见思烦恼就是执着,执着不能够断执着。那怎么办?不理会它就好了,只要真正抓住经上教我们修学的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成功。其它的什么都不要想,见思烦恼自然就断。不要想着我怎么样把我执断掉,把身见破掉,边见破掉,不去想这些。念念只想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里面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我们把注意力改变,专注在一心,专注在清净平等觉,专注在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就对了,你就一点都不错。其它的都不要想,不想不就是放下了吗?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不忘清净平等觉,真修!生活当中不要被生活染污,工作当中不要被工作染污,处事待人接物不被人事染污,也不被物质环境染污,真修行。这才能契入《华严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你往生净土不是在方便有余土,而是在实报庄严土。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你会么!真的问题在自己会不会,这个会就是觉悟,时时觉、处处觉。

再看下面这一段,「实报庄严土。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几句话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们实在讲就希望这一生当中做到这一步,生哪里?生同居土。下面说「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这就是见思烦恼放下,前面讲心里不再有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没有了,贪瞋痴慢疑也没有了,这是事一心,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这里用戒定慧来讲,由此可知,生同居土是属于戒门摄,佛教给我们持戒念佛,那个戒很清净,戒都做到,这点要紧。我们今天讲的扎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戒,这三个根扎好了,为什么?你就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一定来接引你,这个道理要懂。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古人讲念到什么程度?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念到这样的功夫,如果你戒没有,还是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功夫是不是白费?没有白费,这个功夫是你来生来世的善根,你这一生去不了。什么时候你能去得了?什么时候你戒清净,就去了。这个戒律清净也属于念佛三昧,刚刚得三昧,功夫不深,很浅。事一心功夫就深,真的得念佛三昧,他不会为外头境界所动,所以他有定,但是慧没开。在本经经题里面,他清净心得到,平等心得到,觉没得到,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没得到,所以他往生生方便有余土。

「若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这个契合就是见性,明心见性,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没开始,不能说它有开始,不能说它有原因,它没有原因,这很难体会。世尊在楞严会上,用「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来形容,希望从这个例子里你能够体会,你能够明了一个大概,佛说的这些话含义都非常深。「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这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清净平等觉现前,这就是见性。了知是见,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能念是我、是自己,唯心所现,所念的阿弥陀佛也是唯心所现,一心无二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事上有,念佛没有间断;理上,理上没有。理上怎么没有?如果我们真正明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明白,有没有念?没有念,理上没有。事上呢?事上是相似相续相,相似相续相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会念?法尔如是,这自然的,没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佛号又不断,这是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能不能这样说法?这习气会不会断?不会断。为什么不会断?因地里面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无念而念,就是这一愿的具体现前,这个现前里头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着,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二边不着,不住有念是不着有,不落无念是不着空,二边合一,二边不见了。有二边是边见,二边没有了这叫正知正见,佛知佛见。

下面引用莲池大师《疏钞》里面说的,都是念佛,「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我们从相上看,「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所以这种念佛,你不能说他有念,你也不能说他无念;也可以说他有念,也可以说他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这个境界里面,没有办法用言语讲清楚,愈讲愈迷糊,言语的功用有范围的,确实有言语达不到的地方。思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能力很大,从内它能缘到阿赖耶,向外它能缘到虚空法界,但是它缘不到自性,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达不到。不可名状,你没法子说,你也无法形容它。「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智慧开了当然有定,没有定怎么能开智慧?智慧起用,定功不失;定功要失掉,慧就没有了。没有定的作用是烦恼,烦恼起用,有定的作用就是智慧。我们用经题的话来说,清净心起作用是智慧,不圆满;平等心起作用是大智慧,还没有圆满;觉心起作用,圆满的智慧。觉心起作用,心平不平等、清不清净?当然清净、平等,清净是定,平等也是定,只有觉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圆满现前,它依什么?依清净平等。诸位要知道,在十法界里头,我们讲第一个因素,佛是平等心,菩萨是清净心,你看多重要!

所以修行人,时时刻刻要警觉自己,心一旦不清净,马上回头,错了,怎么不清净?起分别执着就不清净、就不平等。净宗之妙,净宗是方便当中的方便,它是什么?立刻叫你归到阿弥陀佛,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自己清净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开头不是讲吗?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可是你把佛号放掉之后,你的心就又不清净、又不平等。我们下手在这里修,修到清净心现前,这个方法还不能舍掉,还得用这个方法,修到平等心,这个方法依旧不舍。真正到成佛了,还不舍离这方法,那个时候是教众生的;没有成佛之前,这个方法是自利的。自己成就了,这一句佛号还是念到底,那是化他的,自行化他唯此一法。众生根性不相同,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他讲一切经,他什么样根机跟他讲什么法门,但是到最后都导归极乐。我们在祖师大德报导当中看到,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最后归哪里?归《华严》,归华藏。华藏最后,文殊、普贤二大菩萨,率领着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去拜访阿弥陀佛,导归极乐,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这个举动,当然是毘卢遮那佛的意思,毘卢遮那佛没有这个意思,文殊、普贤不可以这样做法。毘卢遮那赞同,毘卢遮那佛欢喜,为什么?亲近阿弥陀佛就快速成就。诸佛如来巴不得一切众生立刻就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所以古德说得好,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没有一法不归净土。

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也常讲它有三个共同科目,第一个是戒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管是哪个法门,不能离开戒律,戒律是基础。我们今天所说的扎根教育,你不能没有根,这戒律是根,根本。第二个共同科目必须要修的是理,理是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理,共同科目无论哪个法门都是必修的。第三个是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不管哪个法门到最后统统归极乐世界。三大共同科目,我们不能不认真去学习。这三大科目,给诸位说,这部经里面经文不算太长,圆满具足,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的修学以这个为大根大本,这是我们学习的主科,主修的课程。一切经乃至其它宗教经典是我们的辅助课程,你这一门通一切经全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也通了。

我们看念公末后这一句,「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理一心一定是破无明,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怎么破法?我们六根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没有了。起心动念,无明在,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这我们能做到吗?不能说做不到,很难,比清净、平等难多了,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个人修学的功夫,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放下。放下有层次的,我们不是上上根人,首先放下执着,恢复清净心;再放下分别,恢复平等心;最后不起心、不动念,无上正等正觉就现前。初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成佛了,这在《华严经》上诸位要晓得,初住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十住的境界跟十地的境界非常相似,什么原因?诸佛如来证到究竟圆满,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现前。所以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说他平不平等?他真平等。我们学习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这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四十一位!如果有四十一,不就是分别里头出来的吗?你要执着有,那不就是执着上出来的吗?执着里头是有,分别里面讲四十一,哪有这个道理?那是什么?那是十法界里头的,实报土里头哪有这些名称!不能说它有。为什么不能说它无?起心动念虽然没有了,习气有,习气有厚薄不一样。早年证得的,习气就很薄,现在证得的,习气就很浓,从习气上说他有四十一个等级,是这么一桩事情,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真能搞清楚、搞明白吗?不容易。我们怎么搞,叫解悟,没契入境界,为什么?契入境界就不动心,我们现在还动心,还起心动念。所以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哪里?只求凡圣同居土,这个要知道。为什么?你把目标定在这里,稳稳当当,你肯定会成就,不会落空。你要往上提升的话靠不住,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种能耐,所以自己对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

后面还有一大段,实报土讲得多,我们再看经文,「实报庄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游居,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诸大士始得生此」。我们如果念到理一心,你就晓得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生实报庄严土。「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生此土」。无明称它作一分,这什么意思?我们学了《还源观》,这概念就比较清楚,就是弥勒菩萨所说,我们用今天的说法一秒钟,现在讲时间都从秒为单位,一秒钟要分成多少分?我们就平常讲的,一秒钟四次弹指,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一分是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在这一分无明出现的,念念就是这一分无明,这一分无明要是断掉,十法界就没有了,你就证一分法身。一切法是自己,这身体呢?这身体也是里头的一分,不例外,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就是那一念无明里头变现出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分无明是心想。这个时候了解一切法跟自己的关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伦理。菩提心里面,真诚是理体,法身理体,真,它不是假的,永恒不变;诚,它不是虚伪的。它的伦理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法身,法是一切法,一切法是自己的身,这也是一切法。你执着这个一身是自己身就错了,一切法是自己的身。像我们的身体,身体无数的细胞组成的,你要执着其中一个细胞是自己就错了,每个细胞都是自己,你怎么可以执着一个?

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一心所现的,唯心所现的,全是自己。也就像我们作梦,梦中一下醒了之后,你自己好好想想,梦里面所有一切人事物,哪一样不是自己心变现的?我们用梦境,梦境容易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整个梦境是一心所现的,然后你再把它扩大,我们现前感观的宇宙,是自己一心所现的,跟梦境非常相似,一点都不假,这是佛法的伦理观讲到究竟圆满。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伦理只讲到人的关系,终极的目标讲到「凡是人,皆须爱」,那是德。佛法讲得圆满,可是我们老祖宗有没有讲到?有,《论语》里真的讲到「泛爱众,而亲仁」,众是什么?众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我是众缘和合四大五蕴,花草树木也是众缘和合,山河大地还是众缘和合。众缘,五蕴就可以完全概括,五蕴里面讲的色就是物质,讲的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精神跟物质永远不能分开。树木花草有没有受想行识?有。我们在此地十年,我们在这边种一些菜、种的一些树,我们跟它沟通,这些树木花草懂得我们的意思,我们喜欢它、尊重它、爱护它,草特别绿,花特别香,果特别甜,它懂得我们的意思。不但植物有受想行识,矿物也有,哪一样不是色受想行识成就的?佛讲绝了。江本博士水实验,水是矿物,它有受想行识。为什么?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是见闻觉知,觉悟了叫见闻觉知,因为见闻觉知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受想行识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迷了就变成八识,八识里头有受想行识。佛法的伦理观,知道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你用什么心去对待?父子有亲。

而佛法的亲就是大慈大悲,没有一法跟自己没有关系,你要说有一法跟自己对立,跟自己有矛盾,那是你的大错特错,你已经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处,哪有这回事情?所以觉悟的人,他在六道里面跟这些六道众生和光同尘,只有他清楚、他明白。六道里面都是迷惑颠倒的,迷失自性的,他是个觉悟的人,这些众生干许许多多的坏事与自性相违背,他会不会放在心上?没放在心上。他会不会责怪他?不会责怪他。为什么?他肯定一切众生性本善,有情的叫佛性,性本善;无情的叫法性,还是性本善。自性里头找一丝毫缺点都没有,都找不到,圆满的。小到一微尘也是具足智慧德相,大到虚空法界还是具足智慧德相,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迷了,他做错事情,你要教他,帮他回头,那就是对的,诸佛菩萨是这么做法的。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要惩罚这个人,他做了多少坏事要惩罚他,那不是菩萨,那没有觉悟,还是六道凡夫。真正觉悟不可能有这个念头,谁真正觉悟?阿罗汉以上,他得到正觉,对于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无论做错什么事情,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你会怪他吗?你会遗弃他吗?不会,好好教他。用爱心教他,没有一个教不好的,没有一个不能回头,只是他迷的有浅深不一样,迷得深的,回头难一点,时间要长一点,肯定会回头。这一生不能回头,来生,佛菩萨度众生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间断。这一生能回头、能成就,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成熟,他得度了。没成熟的要帮助他成熟,没种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这个心是平等的,没有厚薄、没有高下,这叫普度。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此土大士,色心自在,身土互现,于一毫端现宝王剎,于微尘里转大法轮」。这他得大自在,这些事情全是真的,没有一句是妄语,没有一句是夸大。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是什么?全是事实真相。此土大士,实在说许许多多大菩萨都是久远劫都成佛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这边示现成佛,他是教主。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无量诸佛以菩萨的身分,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来当助手。我们凡夫看到好像有高下,实际上平等,完全平等。为了教化众生,恒顺众生,众生不平等有高下,菩萨也示现一个高下给你看。身土互现,他所依凭的就是色心自在,为什么自在?没障碍!没什么障碍?没有无明障碍、没有尘沙障碍、没有见思障碍,《华严经》上说的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没障碍了,他得自在。身土互现,这一句好!身自在,土就自在;身清净,土就清净;身平等,土就平等。身不自在,我们居住这大地也不自在,为什么?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我们对这个意思要透彻、要明了,要能把它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才真正得受用。

底下这六句是说明他们的自在德用,于一毫端,《还源观》里面举的例子是一微尘,一微尘是依报最小的。一毫端是正报最小的,我们身上最小的汗毛,汗毛的尖端,一毫端是指这个。在这一毫端现宝王剎,宝王剎是什么?诸佛的剎土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毛端上,毛端没放大,大千世界没缩小,为什么?称性。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前后,也就是说自性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他自在。于微尘里转大法轮,这微尘是一微尘,一粒微尘,这微尘是最小的,这是讲依报。前面两句讲正报。是一个意思,现宝王剎、转大法轮是一个意思。示现剎土,示现干什么事情?教学为先,转大法轮是教学为先,在那里面帮助那些迷失自性的人回头是岸。「称性庄严,无障无碍」,跟我们这个世间完全不相同,在这里面我们要体会它的深义、奥义、密义,是什么?我们跟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无二无别,为什么现在他们能,我们不能?他们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没有障碍是真的,有障碍是假的。我们受什么害?受不相应行法之害,不相应行法全是假的,错误的抽象概念造成这些障碍。末后这一句,「圆教初住以上直至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属此土,位位皆分证常寂光土」。今天时间到了,这一句我们明天从这里学起。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