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九集)  2010/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玄门无碍十因」

第四条,「法性融通。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给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相,这个法相就是我们讲的现象,太多了,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但是若把它分成三大类就全包了,都包含了。这三大类,第一个精神现象,这法相,第二个是物质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这三大类都包括尽了。也包括不同维次空间,那是属于自然现象。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体,法相就是现象,现象从哪里生的?是依体而生的。体既然是圆融通达无碍,这事相上还会有障碍吗?在理论上讲应该是没有障碍。可是就我们眼前这些事相上来观察,它真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这障碍是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没有障碍。一切众生所感觉的障碍不是真的,是从他的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障碍自己。实际上所有的事物真没有障碍,你要说没有障碍,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隔壁房间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不就障碍了吗?为什么有一道墙挡住,我们就过不去?这不就是障碍吗?没错,我们人有执着它造成障碍。我们看看幽冥界的众生,天道的众生,他对这个没障碍,这个墙隔着他进出自如,我们人间这个障碍,障碍不了他,可是他在幽冥界他自己有障碍。由此可知,障碍是出于分别执着。

人要到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有没有障碍?给诸位说,没有障碍了,即使是暂时的,剎那之间你心里没有动念头,你就发现有奇迹出现,我们一般人讲奇迹出现,实际上很平常。我们读圆瑛法师《圆觉经讲义》的序文,圆瑛法师一生有两样东西很有价值,这两样东西是他老人家成熟之后的作品,不是年轻时候作品,七十岁以后。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最后的一部《圆觉经讲义》。他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圆觉经讲义》序文里说的,决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会造谣生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面,在方丈室突然有一桩事情想起来,立刻要去办,他从座位起来之后就走出去。走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我房间门关的,我好像没有开门,怎么就出来了?回头一看,门真的是关的,再推就进不去。这没有障碍,门没有障碍,在那一剎那之间他没有想到门是关的,他没想到门,他就走出来。第二个念头,分别执着的念头起来就不行,就进不去了。这就是我们人的意识当中,这是个房子,这是个门,这是个窗,你这样的分别、这样的执着,它就起作用。

所以幽冥界跟天界他对我们这个,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他来去自如。他们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这个概念,鬼住的房子我们走进走出,就跟他走我们人间一样没障碍,因为你没有想到它有障碍。真的是人鬼杂居,房子重迭在一起,他的障碍他过不去,我们的障碍我们过不去;我们的障碍他能过去,他们的障碍我们无碍。这不就是说明障碍从哪里来的吗?分别执着而来的。没有分别执着障碍就没有,这种在佛法里面叫神足通。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证得?三果罗汉。我们知道罗汉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三果罗汉没障碍,所以这个能力叫神足通。由此可知,三果圣人对于执着放下不少,还有一些,那个再放下他就证四果阿罗汉。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他还差一点点,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没有障碍。菩萨就更不必说了,菩萨所证的超过阿罗汉。天人没有障碍我们能理解,所以确确实实无障碍。我们如果把分别执着淡化,当然叫你不执着这不可能的事情,你要看得淡,不要过分,先淡化,慢慢就能把它断掉。烦恼减一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增加一分,就这么个道理;烦恼减两分,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加两分,有大利益。如果你真的把执着放下,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同居土,是在方便土的上辈往生。如果能不分别,于一切法都不分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不在方便有余土,所以你就想到,放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为什么?做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你错误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错误的念头,与做事不相干。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你看看你有这种分别执着,一天要吃三顿饭,一顿不吃就饿得慌,这执着。如果你一天吃一餐,你就没有想到还有什么早饭、晚饭,没有了。饿不饿?不饿,没这个念头。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也看到,这是最近看到的新闻,好像是一个印度人,听说有六、七十年没吃东西、没喝水,他也没有大小便,人活得很正常,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法性融通,性相不妨碍。他为什么能做到?他没这个念头。这个在我们现在讲,他清净心现前。佛也对我们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叫你完全不吃东西你做不到。所以佛给我们示现的一餐,佛当年在世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够不够?够。我们现在够不够?不够,你们决定不够。什么原因?你们消耗能量太多,必须要补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劳心也不是劳力,而是妄念,妄念消耗能量最多。

我早年,那时候二十几岁,学了佛,我就练习晚餐这一顿断掉。我的方法是减食,一天减一点、一天减一点,大概两个多月晚上东西断掉了,是慢慢减就变成习惯。省很多事,省很多时间。我是三十一岁跟李老师,跟李炳南老居士,知道李老师日中一食,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时期之后,我就跟他学习,我把早餐这一顿也断掉,不难。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已经一天吃一餐。」他说:多久了?「八个月了。」怎么样?「很正常。」桌子一拍,「永远保持下去。」简单的生活可以不求人,中国古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简单,需要量很少。可是我的一餐跟他一餐比,他吃得比我少,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告诉我印光大师也是如此。你看《文钞》里面讲,面食的营养比米饭营养高,持午、日中一食最好是用面食,这印光大师讲的有道理!所以李老师日常生活都是面食,非常简单。都是在意念,你有这念头,问题就出现。

我出家之后受戒,受戒好像是一个月零三天在戒坛。很多同学要发心持午,受戒很累,课程很多,要操心劳力。我在受戒的时候完全开缘吃三餐,为什么?需要体力来应付这个佛事,这三十三天的佛事,所以我不干。我看他们初发心根本没有基础,吃了不到两天就饿得不能动,要再吃东西,我说那又何必?我说我持了这么久,我遇到这个事情我不干,这是我的开缘。所以一切事情要看状况,状况许可,生活正常,我们过正常生活;生活不正常,那我们有变通的办法,不要固执,固执就错了。所以这世出世法都告诉我们,通权达变,在有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怎样来处理。你身体、精神不好,你在这一个月当中密集的课程,你怎么样学习?学佛,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学佛是学智慧,不是学迷惑。佛法讲得很清楚,特别是大乘法,法无定法。我们读这个真的是了解,你看第二段讲的「法无定性」,心现识变,从缘而生,哪有定法?修行的目标这个不能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我们这个经题上说得清清楚楚,「清净平等觉」,这是目标。

戒律持得很好,好像每一条都做到,都没有犯,心不清净,有没有用?没用。戒律清净,我见过几个持戒很严,可是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认为什么?他戒律很清净,你看别人都没有持戒,都不如他,起贡高我慢的心,错了,形式上的戒律。在事相上讲,因戒得定,持戒的目的是什么?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你贡高我慢你得不到定,你心不清净。修定是为什么?修定是开智慧,定生慧。智慧没有开,那个定就白修;戒持了得不到定,这个戒没有效果。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修这门东西目的何在?持戒是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清净心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是为了得平等心,平等比清净更难,平等心得到就能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看这个经上,三个修行的标准,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萨,觉是诸佛如来。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放下,不放下不行。修行无论修哪个法门,修得再好,稍稍有一点傲慢就完了,为什么?他修行所得的是烦恼,不是三昧,三昧是清净心,他不是三昧,他不是智慧,他生烦恼。自以为很高,高人一等,别人都不如我,傲慢心生起来,这个错了。这种修行方法,那就是今天所讲的,他搞的是佛学,他不是学佛。学得不错,也能讲得天花乱坠,甚至于著作等身,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改,这是佛学。学佛的人跟这个不一样,学佛的人是要转烦恼为菩提,你怎么转不过来?放下就转过来。

法性融通这一段,在今天量子力学里面有讲到,但是它不是讲法性融通,意思完全一样。量子力学他们观察得到科学的证据,那就是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是什么?物质就是量子,量子是小光子,叫量子群,就不是一个小光子,许许多多的小光子累积在一起,连续产生的一个幻相,这物质。所以这些科学家说,无论什么样的物质都可以把它回归到光子,光子就是波动的现象。所以它不是真的,物质现象是个假的。波动现象他认为那是真的,波动现象是什么?波动现象是无明,无明就是波动。他能发现到这个现象,真的不简单,这种极其微细的波动,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无明现象。这刚刚发现,没有佛经上讲得这么透彻、讲得这么圆满。

这里举个例子,「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我们在前面学过很多,一微尘。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是他写的,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篇论文。这个论文不很长,里面只有六大段,前面三段是给我们讲宇宙的源起。他举例子也是举一尘,这个一尘很像现在量子力学科学家,我们讲量子学家所说的一个小光子,这是现在所讲物质里面最小的,这个小光子,它生灭的速度非常快。我们佛经里面,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一微尘它存在的时间多久?现在我们计算时间的单位是用秒,一秒钟这个小光子振动多少次?振动就是生灭,一个振动就是一个生灭。要依照经上所讲的是一千六百兆个生灭。一千六百,单位是兆,我们无法想象。你就想那要多少个小光子累积起来,我们才能够看到它,那多少?总得是看一个小东西,肉眼能看见,至少是上亿兆累积在一点上,我们才发现,肉眼看到,看到是物质现象。频率慢的就变成物质,频率快的就变成精神现象,更快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像日月星辰它们所放的光芒,这是频率很快的。所以这无量无边的现象,都是波动频率不相同所产生的。

「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是讲圆融无碍。法界是大宇宙,微尘是小宇宙,是宇宙里头最小的,我们讲一个单位,这一粒微尘里面有整个宇宙的现象在里头,不单是讲信息,现象在里头。这个东西现在科学进步,在我们学习佛法帮了很多忙。这个大的能缩小在那一点吗?现在我们看到了,你看现在用的数码芯片,这个芯片大概像小指甲这么大,可能还没有,只有小指甲的四分之一的样子,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芯片,你看这里面储存了多少信息。我们用数码的照相机,在外面照了多少,那个芯片就一点点大,没有这指甲这么大。如果我们把储存的照片,把它放大打在银幕上,不就跟外面境界一样吗?所以一微尘里头有世界,咱们科学要跟佛法比,差远了。佛法一微尘那么一点点,里面有整个宇宙,这我们科技还没做到。有人送我一套《四库全书》光盘,一部《四库全书》可不得了,这么厚像《大藏经》那个本子,一千五百本。浓缩成多少光盘?十几片光盘,十几片光盘一手就拿走了。这一部《四库全书》,要放在我们摄影棚里面放不下,居然十几张光盘就全部容纳,包在里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佛法告诉我们,一微尘里头有虚空法界,比我们今天科学技术高明太多,科学技术发明比不上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些现象。所以印度不搞科学技术,为什么?他们认为禅定超过科学技术,禅定的受用超过现在科学不晓得多少倍!而且科学还有副作用,还有错误发生,禅定决定没有这种现象,没有副作用。从禅定里面开悟,开悟之后不仅仅是无所不知,后头还有一句话,无所不能,能够突破空间维次,距离没有了。同学当中有许多是从远道而来的,你们需要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需要这些交通工具,还得沿途奔波相当辛苦,才能到此地。如果你有神足通,空间没有了,你念头才一想,你已经在这里现身了,那个速度多快!这个身相在那个地方灭了,这里现前,几乎同时就到。那个地方身体不见,这个地方已经出现了,没有距离就在当下,没有先后就在此时。你问什么道理?法性融通就这个道理,它是圆融,它是通达无碍的。

「经云」《华严经》上佛说的,「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每一粒微尘里面,你都见到圆满的法界,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粒粒微尘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在《华严经》上我们读到,谁能够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访佛菩萨的道场听经闻法?经上说普贤菩萨。我们听到这句话很兴奋、很欢喜,为什么?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我们修这个法门,不是修其它的,是修普贤行,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再看《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行,修净土的是修普贤行。这个消息是明确的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能入微尘法界。所以我们今天拜佛,最后一拜是拜十方剎土微尘法界,这个礼拜恭敬才真正叫圆满。十方剎土,今天科学里面讲宏观世界,大世界;微尘法界这是微观世界,今天科学讲量子力学就是微观法界。每个微尘里头有圆满的世界,法性融通。

我们看下面第五段,「如幻梦。幻者,犹如幻师,能以一物为种种物,幻种种物而为一物」。这个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魔术,幻师就是魔术师,魔术师所变的这些把戏,我想很多同学都见过。尤其媒体发达之后,在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这种镜头,他能够以不一样的东西变的,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他的手法很快,我们看不出他的破绽。也有少数魔术师,变幻之后,他就把怎么变的告诉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才晓得全是假的。「梦者,如一梦中所见广大事业,自谓历时久远」。这是讲作梦,梦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其实作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在梦中感觉得时间很长。中国古人有一篇文章「黄粱梦」,这篇文章,过去曾经在初中国文课本里面有,我们以前读书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大致是写一个秀才,妄想很多,旅行在路上,大概走得累了,在一个小庙里面休息,这是个道教有个道士,道士在打坐,旁边他煮东西,吃的东西就是高粱米,黄粱(高梁米、小米),煮小米很快,他就在那旁边打瞌睡。作梦当中很得意,他去赶考考取了举人,过了几年又考取进士中了状元,以后做了官,地方官,节节高升,几十年之后做了宰相,很得意,与他有恩的人都报了恩,与他有过的人他也报了仇,到一辈子告老还乡的时候几十年!这一觉醒来的时候,那个老道眼睛睁开问他,你还得意吗?老道全看到了。全看到了,高粱米还没煮熟,他在梦中已经过了五、六十年,这是黄粱一梦。确实人生亦如是,人生几十年实在讲非常短暂,一瞬之间就过去了。确确实实这个现实环境的真相,不能不认识。

「经云:如人睡梦中,造作种种事,虽经亿千岁,一夜未终尽」。人在睡梦当中,梦中的造作,梦中的状况,造再大的事业,像黄粱梦所举出来的做到了宰相,最后大致是一生一帆风顺,告老还乡,时间是极其短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金刚经》读的人多,《金刚经》末后有一首偈子,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这样的看法,就是佛菩萨的看法,叫什么?正知正见。我们在人世间,上了年岁的人感触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十年十年好像很长,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到晚年之后,想想十年太快了,怎么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时间的长短是不是一定的?不一定。随着每个人的感触不相同,小孩感觉时间最长,过个年要等好久好久。现在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一般人都富裕,这个感触不像从前。从前农业的社会,好像速度非常之慢,那跟现在不能比,感触当中什么都慢。出外旅行是走路,一天能走多少里?早晨清早起来,四、五点钟上路,大概到晚上十点钟到达,一百二十里是华里,一百二十里现在六十公里,走得很辛苦。抗战期间这我们都走过的,抗战八年,我记得我走了十个省,大江南北走了十个省,每天最少走六十里,那比较轻松。有时候要走一百二十里,那就相当辛苦,完全靠徒步,我们知道这种辛苦。你看现在,一百二十里这是六十公里,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达,步调太快,人情味没有了。以前人情味好浓,陌生人根本不认识,我们在抗战期间是流亡学生,走了几天,无论遇到人家,想在人家那里住一晚上,热烈的招待你,我们感恩、感谢。那个时候没有旅馆、没有饭店,你自己得找住的地方、找吃的地方。只有城市里面才有客栈、旅馆、饭店,农村里头没有,小镇里头都没有。

现在回忆过去,几十年真的是一弹指,确实如梦如幻。佛告诉我们这些事,用意是告诉我们要觉悟,事实真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明白了你就放下!明白了之后要找什么?要追求永恒。有为法都是生灭法,全是梦幻泡影。永恒是什么?永恒是自性,法性是永恒的,法相是无常的,这个要知道。现在我们总算是找到一个具体的,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不是真正永恒的?不是的,因为它也是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经典上没有说极乐世界例外,没说这句话。也没有讲华藏世界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梦幻泡影。但是在极乐世界可以证得永恒,真的,阿弥陀佛保证你能证得,这就无比的殊胜。永恒是常寂光,到极乐世界,人人都能证得常寂光,真的叫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成就圆满的佛果。

「六、如影像。谓一切法从心所现,而能含明了性,犹如明镜,各各互现诸法影像也」。这里举的例子很好,像镜子一样,举的比喻像镜子,为什么?从心所现。心有见闻觉知,这是自性本来有的,自性,所以见闻觉知没有生灭,这是真正的性德。迷了之后就不叫见闻觉知,叫受想行识,它变成阿赖耶。你看阿赖耶,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受,它有感受;想是第六识,第六识是想;行,行是第七识,行是执着。阿赖耶是识,识是什么?含藏种子就像仓库一样,无量劫来你所造的业习都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是数据库,是仓库,无论你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你言语造作,全部记录在那里头,那是档案。虽然年代久了,过去又过去世干的事情,现在也记不起来,为什么催眠能说出过去世?阿赖耶里头有种子,在催眠的时候让你起现行,它还在,就这么个道理。我们看到美国魏斯博士的报告,他出了四本书,曾经有一个人催眠回忆到八十几世之前,时间差不多四千多年,那个时候还住在山洞洞穴里头,问他那个时候生活状况,他都能说出来。这是什么?识的作用,就是你不会忘记,它都在那里,这些档案数据都可以能调出来,催眠能调出来。

你就想一想,禅定的力量更殊胜,禅定能够突破时空的维次。在这个地方现在科学里面讲遥视,就是遥远,有禅定的功夫,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到美国,可以看到欧洲,那边的人在干什么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讲些什么,听得清清楚楚,这天眼、天耳,这个时空突破。你要想到达那个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念头才起人已经到达,这讲事事无碍。所以,为什么能见?为什么能听?为什么能明了?是自性里面见闻觉知它在起作用。六道凡夫迷,迷了的时候,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所以心,这心里面自自然然有精神这一部分,而且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佛给我们讲了三类,智慧、德(见闻觉知是德)、相好。相好它能够现出物质的世界,所以物质世界的体是自性,自性变成了物质现象。怎么会变成物质现象?今天科学家给我们解释,这个波动的现象我们能理解。早年学佛老师也讲到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微细的波动,我们能理解,但是微细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实在讲那个时候的理解很模糊,不清楚:看到科学家这些报告,我们懂得。逐渐逐渐明白了、清楚了,才知道波动频率不一样,由于它的累积连续的这种现象,里面出现了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实际上是意识的累积,就是念头,不能说念头里头没有物质,念头里头有,虽有我们肉眼看不见,显微镜也看不见。一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才把这个现象说出来,跟佛经上讲的非常接近,用它来解释佛经,我们就清楚了。

所以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像明镜一样,「各各互现诸法影像」,各各互现,我们用法相宗的解释就清楚,我们人的眼能看到外面境界,这个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只管照见它不知道,谁知道?第六意识知道,第六是分别。要是没有眼睛,第六意识也不知道,第六意识怎么知道的?第六意识是从眼识,眼识有相分,它照的时候有相分,就像我们照相机一样有底片,第六意识是看这底片知道的。第六意识能不能接触外缘?不能。它必须要通过眼它才能见,通过耳它才能听,没有前面这个前五识它不起作用。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的,播出电视这个画面是摄影投射出来的,我们的眼睛就好像是第六识,我们看这个画面,我们没有看到现场,现场永远看不到的。现场是什么?现场是阿赖耶识的现场。到什么时候能见现场?转识成智就看到现场。我们要执着,我们看到之后,分别之后起个念头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这不是第六意识,这第七识。第七识怎么知道的?第七识看第六意识传过来的境界相,好像传播的又隔了一层。它从第六识的相分,见到第六识相分动了这个念头要控制,然后它把这个意念传给前五识,传给前五识,前五识执行,听它的命令,想什么方法来去控制、去占有,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八识五十一个心所,五十一个心所就等于是它们的干部,听它们命令行事的,这八个识是领导人。信息是从眼耳鼻舌身收集,这些在外面收集,收集它里头有相分,一层一层,「各各互现诸法影像」

所以这唯识讲的是非常之细,唯识是佛经里面的心理学,你要是看唯识的经论,这大学里面心理学系讲的那些东西你就不屑一看,你决定看不下去。佛经讲心理讲得微细,讲得太好了。你明了之后全是幻相,佛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影像是泡影,这相非常微细。知道之后才晓得,原来我们见色闻声是有这样复杂的一个程序,绝对不是简单的。眼能见不能分别、不能执着,所以见色闻声谁分别?第六意识。谁执着?末那识,这是第七识。谁负责记忆把东西记住?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资料室,统储藏在里头。你要把它调出来,它的速度很快,譬如我们见到这个人,第二次见到,为什么还是他?里头有档案。阿赖耶识有档案,这边见到,那边档案调出来对照一下,是他没错。很复杂,程序很复杂,但是速度太快,速度快得惊人。这讲到佛教心理学,法相是讲心理学。

「经云: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确实我们对于所有物相有远距离的,有近在眼前的,就像照相机一样,镜头一打开远近统统照进去。影不随物,物是外面的物相,影是你照下来的,有没有随物?不随物,跟它不相关。可是你在你画面里面也能看到远近,你有这个感触,这个感触是妄念,也都不是真实的。佛给我们说这些现象,只有一个目的,你了解之后,你自然会放下。真正觉悟的不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分别执着是妄心,起心动念也是妄心,那个太难。不起心、不动念非常非常之难,那是法身菩萨才证得。在十法界里面都是用的意识心,四圣法界用得正,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为什么用得正?就是老实、听话,听佛菩萨的话完全依教修行,这就是用得正。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讲的理论是正知正见,戒律里面给我们定的那些条律那是正行,正语、正行。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正语;正行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贪、不瞋、不痴,正行。这十条都能做到,做到圆满,给诸位说,就成佛了。

纲领只有十句,十句里头,每一句里面都含摄其它的九句,就变成一百句。一百句里面,每一句又包含其它的九十九句,就跟前面讲的,一微尘里头有法界,重重无尽。所以菩萨的细行就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从哪里来的?十善业,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那就圆满。我们现在开始修就学十条,十条修好的时候就发展成一百条,每一条里头都有十条,重重无尽。只有八万四千吗?不止,佛讲到八万四千后头不讲,你自己就知道,重重无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是不是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不止,每一桩事情里面都有一百一十三桩。你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上下功夫,你才能成为圣人。如果你只知道这一百一十三桩,不能在这一桩事情里面,把它展开活活泼泼应用在生活当中,你没智能。你在这个社会勉勉强强说,你是个好人,不是君子。君子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给你说一桩,一桩里面就懂得十桩,那是君子。贤人更了不起,到圣人才圆满。

这是我们看古圣先贤、看佛说法,看祖师大德讲经,你看人家那些批注很简单,点到为止。可是在现在人不行,古人那种点到为止,我们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定要啰嗦,一定要细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没有需要去讲经?不需要讲,经上记的就是佛讲的,还用得着解释吗?所以听众一听全明白。可见得这根性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社会是一代比一代复杂。这是现在人讲进步,一代比一代进步,进步太快人头脑都胡涂了。从前不进步的时候头脑清醒,为什么?他没那么多拉杂东西。现在你说头脑装多少?每天看电视、看网络、看报纸、看杂志,你看那个头脑多复杂。在过去社会里头全没有,我们是乡下人,生长在乡村,乡下人只知道什么?真的,古人讲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头脑很单纯,所以人很老实。读书人讲的话都相信,对读书人非常尊重,学过圣贤之道,士农工商无形当中形成了阶级。读书人虽然物质环境很贫乏,你看穷秀才,但是很有地位,在社会上大家都对他非常尊重,听他的。所有争论,在以前没有警察也没有这些法官,农村里面有争执发生问题,怎么样?找个念书人评评理,他说了算,没有人不服的,社会才能安定,天下太平。现在知识爆炸,天下大乱,我们细心去回顾,冷静的观察你全看到了。

再看底下一段第七,「因无限。谓往昔因中,称法界性,修无量殊胜之因,故今得果,妙用无边」。这个因不是别的因,是讲你修行的因。我们今天遇到佛法,遇到之后能生欢喜心,能发心学习,锲而不舍,过去的因厚!不是一生一世,叫往昔因中。你所修学的都称法界性,圣贤的教诲,佛菩萨的开示都是从性德里面流出来的,佛菩萨讲经完全是从自性当中流出来。这个意思一般人很难懂,我们现在人跟人谈话,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不是从自性,法界性是自性,不是从自性,从哪里?从意识。意识是什么?我们去思考这该怎么讲、该怎么做,都通过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识、第七识,第七识执着,与我有没有利益,这是第七识,所以它不称性。称性的人,起心动念没有自己就称性,有自己就不称性,为什么?末那识在里头,它在里面做障碍。没有末那的时候,那起心动念是大公无私,他为一切众生去想,为一切众生去做,绝对没有自己丝毫利益在里头。有自己丝毫利益在里面,夹杂着末那识,这就是从情识里面生出来的。我们从情识就是阿赖耶识里头生出来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自性。

所以修无量殊胜之因,生生世世,任何一个成佛的不是一生成就的。惠能大师一生怎么那么轻而易举,几句话之下就能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什么原因?过去生生世世修得多,这一世他成熟了。就像花果,我们在果园里面看到果实熟了,长熟了你才去采它;没熟的,没熟再过几天,等它熟了你才采它,都要通过时间,无量因缘。我们看到惠能,他成熟了不稀奇;我们还要通过多生多世,也会像惠能大师一样出现。但是我们不要走那个弯路,那个真是弯路不是直路,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是直路,绝不走弯路。无论过去生中我们修的因是浅还是深,都不要去管它,碰到净土抓住这个法门,就是抓住阿弥陀佛,最要紧。知道这些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你就不要再想它,不要再执着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你就得大自在。丢掉了,别人用,好,东西总得有人用,他用我用不是一样的吗?何必一定要我执着?你的心量就拓开了。如果这些理事你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很不容易放下;清楚、明白了,放下太简单!

现在我们晓得,最要紧的没有别的,救地球重要,往生比救地球还重要。应该是什么?把往生摆在第一,救地球摆在第二,对了。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自己救不了自己,还能救人吗?自己怎么救自己?只要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口不重要,心最重要,真有阿弥陀佛就救了,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做到随缘妙用。随缘妙用是什么?随缘不变,能随一切众生缘。不变的是什么?阿弥陀佛,如如不动,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其它东西装不进去,这叫随缘妙用。威仪有则,那就是我们今天学六和敬,威仪有则做给别人看的,希望大家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从错误回头,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我们做给他看。做的方法没有别的,只要把《弟子规》做出来,《感应篇》做出来,就是好榜样。就能够救这个社会、救这些苦难众生,就能够拯救地球。六和敬里面,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那是要做出样子出来的,这三条就是四德里所讲的威仪有则。我们身体怎么做?随时随地养成这个习惯,真正的、真诚的热爱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

为自己,这一念真诚心随时可以往生,因为你对世间没有留恋,就随时能往生。念佛功夫念到这里是纯熟了,在净宗里面讲你是根熟众生,这决定往生的。我们还有缘分,我们迟几天走没有关系,希望大家看到这个好样子能回头,这样就好。为什么?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不辜负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大愿,这个我们要想到。我们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天,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这个工作做圆满,什么叫圆满?你住在这个地方没用处,大家不相信,不听你这一套就缘没有了,这个时候可以走。还有一个人能相信、能发愿,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为这一个人我也多住几天;一个都没有了可以走了,没有多住的必要。因无限要懂得。我们今天发这个愿,真诚的愿、恳切的愿,非去不可!我告诉你,你今天修这殊胜的因是圆满的因,过去生中修得少,你这一念就补足了。所以法无定法,可增可减,如果对这个世间一念贪着,还不想去的话,你这个因马上又少了,又减少了,念头恳切的话立刻就增加,加减乘除,不是定法。不要怀疑,大概我过去修的殊胜因少,没有人那么多,你要是常常想这个,愈想愈少,为什么?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听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有负面的思想,有负面的思想你就堕落在负面,有正面的思想你就提升成正面。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没有先后,没有多少,一念坚定圆满具足,要明白这个道理。谁搞清楚了、谁明白了,信愿成就他就具足。

而且往生品位,善导大师说得好,「四土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你看这句话说得多好,与过去修因有没有关系?没关系。总在你这一生遇缘不一样,你要遇到的缘好,有善知识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你一下就提升。我们今天遇的缘可不得了,佛法在中国几千年,人家都没遇到,什么缘?夏莲居给我们会集的这部经,民国年间才搞成的,这个缘多殊胜。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肯定度化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就靠这个本子。第二个,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你看作这个批注作得多好,这本批注作完没多久他就走了,这个缘是稀有难逢。我手上还有一本夏老居士最初会集的原本,他这个本子修改了十次成为定本。第一次那个本子我手上有一部,我已经请台湾同修给我们印一千本,做什么?做纪念。你看看老居士最初,最初那个分的是三十七品,我想大概他是用三十七道品,用这个数字三十七品;最后的定本分为四十八品,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早年慈舟法师,这是跟夏老同时代的人,曾经在济南用夏莲居最初的会集本讲过一遍,还有科判。这份科判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现在我印一千本,把这个科判印在前面。科判是慈舟法师的,会集是夏莲居,保存它原来的面貌,做个纪念。很难得了,我们遇的这个缘,连印光大师都没遇到,不容易,要珍惜!读到这个经,看到这个批注,才完全明白了,现在再加上科学家这些报告,这么一对照,真的不是假的。具足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人家无始劫以来修的善根,我们可以在一念当中全部补足,一念就补足了。不要羡慕别人,我们可能还超过他,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人讲心态,佛法讲心念,这个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议。科学家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的意念可以能够动摇山岳(大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个话我们相信,所以念头要纯,念头要正。「经云: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我们的神通就通到极乐世界去了,不要小看自己。

再看底下第八段,「佛证穷。佛证穷者,谓佛证果穷极」。就是你成佛了,你所证得的,就是你所明了的达到究竟圆满。「故三觉圆明,六通自在,称法界性,说圆满经」。这个圆满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华严经》是完全相等的,《华严经》细说,《无量寿经》是略说,内容完全相同。这个经是佛说的。三觉圆满,三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证得的是自觉,菩萨证得的是自觉、觉他,但是没圆满,到佛是真正圆满,三觉圆明。六通自在,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得大自在。所以「称法界性,说圆满经」,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理事、因果、性相,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圆满修多罗。是也」。十玄门在一切经里面只有《华严经》有,其它经没有十玄的意思,可是净土经有,《无量寿经》有,《弥陀经》也有,这真了不起。我们看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就是《弥陀经》的批注,莲池大师用华严十门开启来讲解《弥陀经》。所以这三部经古大德称为大本、中本、小本,大本《华严》,中本《无量寿》,小本《阿弥陀》,这三个是一部经。

怎么是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他修什么?他修净土法门,这很重要不能不知道。我们中国讲先入为主,善财第一个老师,出来参学第一个老师净宗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最后一个,你看一头一尾,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学什么?善财肯定是专修净土法门。那五十三参呢?五十三参是为了随喜功德,广度有情。所以什么法门他都涉猎,他都明了、都通达,一点障碍都没有,想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最后指归净土,显示这个意思在里头。你那个法门修了有障碍不能成就,你赶快回头,你走这条路子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善财童子给我们所做的榜样,给我们所做的证明。今天时间到了,后面还有两段,明天我们接着再一起学习。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