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八集)  2010/8/6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09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一十四面,从经文看起,大字,经文看起: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是这一品经的总纲领,赞叹普贤菩萨的功德。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本品从咸共遵修」一直到这一品的最后「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本子一百四十七面,我们要翻开来看看,这是经文到末后一句是总结,全是赞叹普贤菩萨之德。老居士说「皆是赞叹普贤大士暨会中一切菩萨之德」。实际上,会中一切菩萨之德全是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品经文比较长,可以说是字字句句我们都应当学习,应当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待人接物,那我们就是修普贤大士之德。

我们看下面的批注,「大士者即菩萨,即大道心有情」。古人翻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翻为觉有情。大道心有情,换句话说,他的情还没有断干净,所以他是菩萨。大道心后头要没有这两个字,那就是佛陀,差别在此地。「士谓士夫」,我们中国人称为士大夫,读书教学的人。在古时候,这个教学的人,现在称老师,古时候不称老师,称夫子,孔夫子就是孔老师,现在称老师,古人称夫子。所以叫士夫,这就是读书教学的人。「大者,即前释大道心之大」,这就不重复,不再说了。「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用普贤菩萨来代表参加法会无量无边的菩萨,以他来代表。「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统统都包括了。「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大菩萨,皆悉遵行普贤大士之德」。我们在这个短短的几句经文当中,就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无量寿这一会跟华严无二无别。《华严经》里面表法,也是以普贤菩萨为长子,这就是此地讲的上首的意思。他这个后面也说到了,「普贤大士乃华严长子,其至德即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普贤菩萨之德讲到究极之处就是这一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由此可知,这十大愿王的重要。经论以及古大德都常说,菩萨不修普贤十愿(就是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由此可知,普贤行愿是所有菩萨必须修学的科目。纲领虽然只有十条,十句,细行无量无边。我们从《十善业道经》可以能体会出来,十善只有十条,在大乘菩萨把这个十条展开,八万四千细行,你看十条能变成八万四千条,菩萨。普贤十愿不止这个数字,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行愿,不出这十个纲领,才知道这十个纲领是多么重要。八万四千记不住,这十条好记,十条记住了、落实了,八万四千细行就圆满了。

这个地方十愿的名称说出来了,「谓大士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我们一条一条简单介绍一下。诸位要知道这第一条,这个十条就好像十层大楼一样,第一条是第一层,诸位要知道,没有第一层就不会有第二层,没有第二层就不会有第三层。换句话说,后面肯定包括前面,前面不一定包括后面,有礼敬不一定有称赞,有称赞肯定有礼敬。于是我们就明白,修行要有次第,不能够躐等,前面几条我都不要,我要后面一条,行吗?决定做不到的。礼敬摆在第一,礼是礼节,这是从外表来看;敬是诚敬,是内心的性德,性德流露在外面自然就是礼。礼要不要学?有真诚恭敬心,不需要学自然就如礼,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如果里面没有诚敬心,外面学了礼,那个礼是虚伪的,不是真的,明眼人一眼就看穿,假的,故意造作的。我们就晓得,礼的实质是敬,一切恭敬,恭敬心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学来的。我们现在要学礼,为什么?迷失了自性,迷的时间太长,迷得太久,所以诚敬心不见了,用的是什么心?虚伪的心,诚敬的反面是虚伪。我们谁肯承认自己用心是虚伪的,都不承认,都认为自己的心是真心。可是佛菩萨看我们用的心是虚伪的,不是真心。虚伪的是什么?阿赖耶,妄心,不是真心。真跟妄的界限是什么?现在人讲定义,用什么来界定?真心永恒不变,妄心剎那剎那在变化。用这个道理来界定,我们也就服了,我们心的确不真诚,前念灭了,后念生了,生灭不住,它不停。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象。现代的量子科学家发现了,它速度太快。佛、法身菩萨他们在甚深禅定境界里面看到,禅定看到是现量境界,极深的禅定,非常快速的速度,非常微弱的波动,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现在科学家用的是精密的仪器观察到的,佛菩萨是在定中见到的。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些科学家,他们在精密仪器里也看到,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

这些仪器实在讲还是比不上定功,仪器看到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佛菩萨在禅定里面看到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的根源,他统统看穿了。这是说明禅定的功夫跟科学的仪器相比,这个定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要采取这两种方法,肯定大家会采取禅定。那我们要问,科学能不能发现其所以然?根据世尊在经典上所说的,是不可能。为什么?他烦恼习气没断,见不到真相,烦恼习气障碍了自性,能够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佛在经上讲过,他讲这八个识,八个识的功能不一样,功能最大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思想,西方哲学家所谓是我思故我在。这个思想,佛说,对外可以能够缘虚空法界,这是现代物理学家所讲的宏观宇宙,第六意识能缘得到,必须用精密的科学仪器,它缘得到;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佛说这些话在三千年前,今天被证实了。我们凡夫缘不到,这些聪明的科学家他们用仪器、用数学,他们能缘到了,就是缘不到自性,所以他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些种种发现,用现在的话来说,知识,知识渊博,它不是智慧。佛在禅定当中见到的是智能,智能跟知识差别就是一个是烦恼断尽,一个是烦恼都还在。科学家烦恼没断,一样跟我们相同的,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可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烦恼断尽,他没有了,不但分别执着没有,他连起心动念都没有。永远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什么境界?在净宗里面讲,常寂光的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它能不能起作用?能,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感应道交,法尔如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怎能不起作用?因为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体,一真,只有这一个自体。

昨天我看到一个同学,从网络的信息,下载了一个信息告诉我,现在科学家又有发现,发现什么?一个黑洞里面有一个宇宙,这个宇宙当中黑洞不知道有多少,每一个黑洞里头都有一个宇宙。这种发现在佛经上有没有?有。在哪里?《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还是第六意识范围之内。你看它能够缘宏观世界,缘阿赖耶那是缘微观宇宙,宏观宇宙跟微观宇宙。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情,为什么?帮助我们对大乘佛法更有信心了。可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大乘佛法,科学给大乘佛法帮助不少,帮助什么?帮助我们建立坚定的信心,我们再也不会怀疑了,相信自己的戒定智慧,相信佛在经上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最亲切的利益,帮助我们身心健康,这个好处就大了。我们自己用意念调整我们身心健康,用意念去美容,没有毛病!你说外面美容院那害人,那是破坏自然生态;用意念,创造自然生态,那是正常的。再扩大,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和谐、天下太平,扩大到我们居住的环境、山河大地永远不会有灾变,这意念!科学发展到这个境界,对于人生才有真正的好处。

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自性里面的性德自然向外流露。性德里面的核心就是爱,中国古人所讲的「父子有亲」,那个亲爱,就是普贤菩萨这个地方讲的礼敬,礼敬是爱,爱的表现。诸佛,诸佛包括一切众生。佛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怎么能不恭敬?《还源观》上举例子,它举的是一微尘,诸位想想,一粒微尘我们对它都要礼敬,何况其它?微尘是物质的基本,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微尘聚集的,所以科学名词称它叫基本粒子,在佛法里讲一微尘。科学里面讲所有物质的基础,现在它称为量子,比基本粒子还小,量子,这个肉眼看不见。了解事实真相,礼敬的心自然就生出来,一切恭敬。人有诚敬的心,决定不会害人,决定不会害一切万物,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像爱我们的亲人一样的爱护它。那么这些动植物、山河大地,它的回报就是圆满的,尽善尽美。

有没有这个世界?有,《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华藏世界,净土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的极乐世界,就是这种情形。那一边的居民,个个把这十大愿王都做到了,你看看「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说明什么?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大士之德的世界。凡是往生西方世界的人,普贤大士之德他们都修得圆满了,没有修圆满他怎么去?所以我们现在很想去,发愿求生净土,你看《无量寿经》,这还是在序品,证信序经文长,把它分成两大段,长在哪里?长在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这一品经完全讲普贤大士之德,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一品所讲的个个都修得圆满了。我们真正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不干,不干去不了,干少分都行。把普贤大士之德,这满分是一百分,我们能够有一分就能往生,那边品位高下不一样,我们只有一分,往生极乐世界品位低一点。如果真正做圆满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那我们只有一分、二分,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行!能往生就不错了。所以普贤大士之德要修,尽心尽力去修,不能不修。头一个要学礼敬,对任何人都要有恭敬心、都要有礼貌,别人对我没有,我对别人有,这就对了。一定要真干才行,光念阿弥陀佛不修德不行,阿弥陀佛解行相应。只念不修,没有办法,念了真修,才成就无量功德,这个不能不知道。头一个学礼敬。

「二者,称赞如来」。你看他这里没有说称赞诸佛,这马上就换了,他换这个名称用意我们要清楚。经上凡是讲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讲诸佛是从事上讲的,讲如来是从理上讲的,这诸位就更清楚了。称赞是什么?称赞不能随便称赞,他没有真正的德行不能称赞,他有德行一定要称赞。也就是说,这个人行善要称赞,这个人作恶不能称赞,他搞的是贪瞋痴慢,那怎么可以称赞?如果他修的是戒定智慧,这个可以称赞,舍己为人是可以称赞,自私自利就不能称赞,这个要晓得。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里面表演给我们看了,你看礼敬诸佛,他参访的善知识,出家在家、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恭敬的。社会上行善的善人,对他恭敬;那个造恶的恶人,见到也恭敬,没有分别,从相上讲没有分别。但是称赞,就有不称赞的,他有礼敬、有供养,没有称赞。最明显的有三位善知识,胜热婆罗门,他去参访,有礼敬、有供养,没有称赞,为什么?这个婆罗门愚痴,贪瞋痴他代表痴,愚痴,对他不称赞;甘露火王没有称赞,他代表是瞋恨,脾气很大;伐苏蜜多女,善财童子参访没有称赞,为什么?她是妓女,代表贪爱。你看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善财童子对他们有礼敬、有供养,没有称赞,这我们要懂。这个人他的心行符合,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称赞;如果这个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我们对他礼敬、供养,没有称赞,善财教给我们的。这就是此地用的名词,诸佛跟如来不一样。在佛法里面,这个人的心行跟十善业道相应,称赞;他要跟十恶相应,不称赞,十恶是杀盗淫妄、贪瞋痴慢,这个不称赞,一定要礼敬,一定要供养,这个我们要学会。

第三,「广修供养」,这条重要!你看摆在第三条,非常非常重要。世间人不管他是哪一国人,是哪一个种族,尽管文化不相同,信仰不相同,但是求财的心相同,求智能的心相同,求健康长寿的人相同,你看至少这三个是相同的。无论走到哪里,你去问人,这三样东西要不要?要。我早年住在美国,美国大城市差不多都去过,我遇到人我都问他,不同的宗教,我们这些邻居都很熟,在一起我问他,这三样东西要不要?要。他也不是佛教徒,问他,他要。不管信什么教,他都要。这三样东西从哪里来?都是从广修供养来的,他们不知道。十年前,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有这么一个缘分跟新加坡九大宗教往来,以后我们很熟了,都变成老朋友了,什么都谈。就有很多人问我,他说你们很有钱,你们钱从哪里来的?这是真的,宗教里面佛教确实是最有钱的,钱从哪里来的?布施来的,愈施愈多。不要去问人要钱,尽管修布施,它就来了。我们中国民间有拜财神的,那个财神是谁?是春秋时候越国的大夫范蠡,也许一般人知道范蠡的人不多,知道西施的人很多,西施就是范蠡的妻子。年轻的时候被国王勾践派到吴国去,在吴王夫差面前做间谍,搜集情报。所以吴怎么能不亡国?吴国亡了之后,她回到她自己丈夫的怀抱,也离开了勾践,去做生意去了。这个人聪明,有智慧,爱国家!做出了牺牲奉献。做生意几年之后就发了财,发财之后把这些财物救济给贫苦的人民,散财,到处结缘,布施、供养。布施完了,从小本生意再做起,过了二、三年又发了,你看这历史上写他「三聚三散」,他命里有财。布施完了,几年之后又发达,发得比前面还要多,发了之后再散,三聚三散,这是商人的典型,模范商人。所以中国人把他当作财神,供财神过去供范蠡。我看到台湾也拜财神,一看是谁?关公,关公与发财不相干。关公是代表义,我们十二个德目里头,礼义廉耻,他代表义,他并没有代表财富。这个范蠡供养他为财神有道理,要向他学习,你就会发财。所以这布施就太重要了。想发财的人,修财布施,财不要为自己,财要为广大群众,你就真的发财了。

我们要聪明智慧,就要修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有恐怖的时候,有畏惧的时候,你能够帮助他化解,让他身心得到平安,这叫无畏布施,这个果报得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最方便的、最简单的,采取素食,不吃众生肉。你看众生被杀的时候多可怜,牠没有能力抵抗,被你杀了,被你吃了,牠的怨恨永远不会化解。所以佛在经上有两句名言告诉我们,「欲知世间刀兵劫」,刀兵劫是战争,你要想真正知道这个世间战争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战争?如果要想这个世间永远没有战争,佛有一句话说,「除非众生不吃肉」,众生要不吃肉了,这个世间战争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战争是与我们吃肉,这是真正的第一个因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不杀生、不吃肉,这是无畏布施。更积极的,我们看到众生被捕的时候、被杀的时候,能够救牠一命,用钱买过来放生,这好事情,救牠一命,牠会对你感恩戴德,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范围也非常广大,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这个功德,也就是修健康长寿的功德。小动物要爱护,树木花草要爱护,为什么?牠都有灵性。佛门出家人戒律里,「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得很好,你从它上面走过去,它会高兴吗?它不是没有知觉的,它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不但树木花草有受想行识,连山河大地泥沙石头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要一切恭敬,就这个道理,它不是无知,它不是死的。所以我们对一切物都要恭敬,因为物质跟精神永远连在一起,永远不能够分割。一粒尘沙里头,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现在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这里面有整个宇宙圆满的信息,在一微尘里头。所以贤首大师讲,一微尘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微尘尚且如此,何况树木花草,这一切动物?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广修供养才是真正供养自己,让自己拥有无尽的财富、智慧、相好,都从这个地方来的。诸佛菩萨真干。

第四,「忏悔业障」。前面三种都是修德,积功累德,如果业障不忏除,你所修积的功德就漏掉。好像我们拿一个杯子盛水一样,上面把水灌进去,它底下破了、漏了,就漏掉了。你功德盛不住,你必须把这个漏洞补起来,业障就是漏洞,这个东西是损耗功德的,要把这个补好。用什么方法补?忏悔。用什么方法忏悔?我们凡夫在六道里搞轮回,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修善的好处,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杀盗淫妄、贪瞋痴慢,谁不造?自己也不例外。学佛之后这才明了,做错了!错了,已经错了,没关系,希望从今之后再不要做错了,那就对了。章嘉大师教我忏悔的方法,「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除业障,跟孔门,孔夫子有一个学生,修忏除业障修得最好,也是他最得意的一个学生,颜回。你看夫子赞叹颜回「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知道了之后,绝对不会犯从前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叫真忏悔。佛法里面教我们「发露忏悔」,自己做错的事情不要掩饰,要有勇气把自己犯的这个过失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这个用意很深!你向大家公布说出来了,还好意思再犯吗?再犯的时候人家说,「你前几天犯,你怎么又犯了?」所以这个对自己约束的力量产生很大的作用,发露忏悔真正的利益是在此地,一方面是鼓励别人,一方面是发露自己的过失,决定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悔纵然发露,后来还造,那不是真忏悔。这个名词,「忏」是梵语,印度话音译的,叫忏摩,我们中国人把它的尾音省掉,用一个忏字;悔是中国,跟中国这个悔的意思很接近,把梵跟中华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这种叫梵华合译,合起来翻译的。所以忏悔真正的意义就是后不再造,不贰过,这叫真忏悔。罪业不能够覆藏,就是不能够隐瞒。隐瞒,小罪变成大罪,大罪变成重罪,那个麻烦就大了。真正悔过,改过自新,后不再造,这业障就消除了。业障消除,你的功德才能够累积;业障不消除,自己造的罪业隐瞒,不愿意给别人说,怕人知道,你做再多的好事,你都没有办法补偿你的罪孽。在佛法里面讲,死了以后还是得要堕地狱,这是多么可怕。解决问题一定要在这一生,这一生不能解决,说死了以后再解决,没那么简单。为什么?人死了之后,比现在更胡涂,神智没有现在这么样的敏锐,饿鬼、畜生、地狱跟人相比差太远了。所以我们得人身的好处就是能够忏悔业障,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都得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不能等来生。这一生当中遇到净土法门,听到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摆在这部经的证信序里头,你说这个意义多深!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提醒我们。忏悔通一切佛法,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忏悔法门。

第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破除嫉妒傲慢,嫉妒傲慢是大烦恼,人为什么造业?主要都是在这个地方,看到别人有好事,自己不如他,嫉妒傲慢就起来了,想尽方法去障碍他、去破坏他。那我们要问,这个修随喜功德的人,修普贤行愿的人,是不是真的被他障碍,真的被他破坏?没有。无论用什么手段,毁谤他也好、侮辱他也好、陷害他也好,他真的没有受害,不但没有受害,还成就了他。读《金刚经》的朋友很多,《金刚经》上有个故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有没有伤害到他?我们看到是伤害了,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这很残酷的手段,杀了忍辱仙人;对忍辱仙人那边去看,成就了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受这样的灾难,没有一点点怨恨心,这个不容易!一点怨恨心都没有,不但没有怨恨心,还生起报恩心。报什么恩?成就他圆满忍辱波罗蜜,就好像考试一样,这一关通过了,这一通过他就成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当时歌利王问他:你有没有怨恨?「没有,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当年的歌利王。真正修道人,你怎么能害得了他,不可能。你害他有没有罪?有罪。罪从哪里结的?不是从忍辱仙人那里结的。忍辱仙人修六波罗蜜,忍辱是主修的,其它五种是助修的,一个主,五个伴。他住在世间教化很多很多众生,你把他杀掉,这些接受他教化的人,老师没有了,功夫不够的退转了,这个罪你要承当,歌利王要承当。歌利王杀忍辱仙人,歌利王有罪;把一切众生得度的缘分毁掉,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所以歌利王堕阿鼻地狱。只有佛法把这个业因果报讲得清楚、讲得明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也有类似这样的故事。有两个出家人讲经说法讲得很好,信众很多,我们现在讲的是皈依的多,供养也多,对于老师生恭敬心。另外有几个出家人看到,起了嫉妒心,心里难过,在信徒里面散布谣言,「这个法师,经虽然说得不错,没有德行」,恶意的毁谤。这些听众听了这个流言之后,对法师信心就起了怀疑,退转的就很多,把法师讲经法会的道场破坏了。有五个出家人,这五个人堕地狱了。其实结罪在哪里?把这些善心的听众,他们闻法的缘断掉,罪从这里结的。这两个讲经的法师对破坏他的人没有怨恨,也成就他们的忍辱波罗蜜。所以害人没有害到人,最后害到谁?害到自己。你所害他的那个对象,他没有害到,而把许许多多闻法缘分把它断掉,你害了这些人,害了这些听众,那法师没有害到,你说冤不冤枉?心里想害的人没有害到,没有想害的那些人,你害了那一批人。这是什么?愚痴,没有智慧。

他要是聪明,看得清楚的话,他不干这个事情。他怎么干?随喜功德。这个法师辛辛苦苦教这些徒众,这么多人得利益,这么多人成就,这是法师教的。如果他聪明,他把法师的功德全部拿过去了,能不能?能。赞叹这个法师,恭敬这个法师,让这许许多多信徒都来接受法师的教诲,法师把他们教成了,谁的功劳?这些介绍人的功劳。你看,都是我把你送来的,我不送来,你哪里知道?随喜功德跟法师功德一样大,有时候还超过,如果你是影响的人多,那就超过太多了。利益别人是真正利益自己,害别人是真正害自己,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明白这些道理的人,我们在过去,年轻的时候,没有学到普贤十愿,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形,心里也很难过;学了普贤十愿才知道,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确实没有受到障碍,受到障碍是别人、是群众。可是在今天这个社会,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利用高科技的工具,好!把佛法送到每个人的家庭,不必来到道场,这是什么?减少嫉妒障碍的冲突。到这里的听众不多,就几个人,他一看到你听众不多,也就无所谓了。你听众愈多,他心里愈难过,那个嫉妒障碍的力量就愈强,看到你没几个人,也就无所谓了。所以这些科学技术,高科技,也帮助许许多多同修闻法、觉悟、依教奉行,得到真实的利益。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会修随喜功德,修随喜功德便宜占得很多,为什么?出的力很少,收的效果太大了。譬如讲经,讲经的法师还要预备这个课程,还在讲台上辛辛苦苦讲,他在旁边劝几个人来听,他的功德跟法师就平等,你说哪个划得来?明了这桩事情了,我们把眼睛看远一点、看大一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辛苦!五劫修行建成极乐世界,多么的辛劳;你看十方诸佛菩萨都劝人到极乐世界去,去修行,去接受教诲,弥陀在那里辛苦教诲,他们只是劝导人,他们的功德超过阿弥陀佛。你看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人去,为什么?一切诸佛劝导的。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娑婆世界的弟子求生净土,释迦牟尼佛很轻松、很省事,你们的业障太重了,消业障不容易,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帮你消。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长,破迷开悟不容易,到极乐世界去,都去找阿弥陀佛,他有办法帮助你。你看释迦佛只要说这几句话,这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他感谁的恩?感释迦牟尼佛的恩,没有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极乐世界,怎么会到这儿来?所以释迦世尊的成就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随喜功德!这是一等聪明人,这个道理要懂,随喜所得到的真实功德。

第六,「请转法轮」。这得要有相当的福报,要有智慧,随喜容易,没有福报的人也能成就大福报,请转法轮就不容易了,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一部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孤独长者认识佛教,知道这个东西好,希望礼请世尊到舍卫大城来讲经教学。找不到适当的场所,因为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来,他要一来,常随众的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都要接待。找到祇陀太子的花园,他的别墅,这个场所很适合。他有钱,给孤独长者有钱,大富长者,买他的花园,跟他商量。祇陀太子跟他开玩笑,「你想买我的花园,行,你用黄金铺地,铺多少我卖多少给你。」他真的拿黄金去铺地。祇陀太子感动了,「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这样舍得?」他把释迦牟尼佛介绍给祇陀太子,祇陀太子说,「这不行,这功德你不能一个人做,我要有一半。」给孤独长者说,「不行,你既然说卖,我完全买,我就是用黄金把它铺起来。」结果祇陀太子也很聪明,「好,黄金你可以铺地,我这花园花草树木很多,花草树木你铺不上去,花草树木是我的,我统统把它砍掉,这个地就变成荒地。」最后的协商,好,地是给孤独长者的,花草树木是祇陀太子,所以叫祇树给孤独园。你看你没有场地,你怎么能请他?这是请转法轮。所以必须有大富大贵才有这种影响力。

请佛转法轮就是讲经教学,这个功德大了。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讲是相同的,用心就不相同了,完全为的是利益别人,请佛到这里讲经,让许许多多人接受佛陀的教诲,不为自己,自己没有丝毫的贪图,那就是功德;如果请佛来的时候,讲经说法,把这个功德回向给我,保佑我平安,保佑我家庭事业发达,那就变成福德,念头不一样。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是功德?祇陀太子、给孤独长者都是菩萨化身,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们不是凡夫,表演给我们看的,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是好事情。你要想修福,最大的福报,最大的福是什么?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我没有能力,佛有智慧,佛聪明,请他来教学,来成就这个功德,这用意在此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在今天,我们就晓得了,一个法师或者是居士真正如教修行,他能成就,他成就之后,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度多少众生!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我们能够培养一、二个法师,成就他,他将来一生的成就,就是护法这个人的成就。这个殊胜的功德,或者是福德,利益无边。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古圣先贤的教诲濒临到存亡继绝的边缘上,再没人救,后继无人,圣贤教诲就从这里中断了,就没有了。发现有几个真正发心、真正想学的,全心全力来培养他、来帮助他,这是什么?救了佛法,救了古圣先贤的大道。我们不谈功德,谈世间人想求福,你的福报在哪里?给你讲实话,丝毫不夸张,你来生在天上做天王,不是人间帝王,人间帝王没这么大的福报,这要懂。

今天第一福是什么?培养人才,好的师资,全心全力来做,倾家荡产、舍弃生命也要来做。你的果报在天上,天上有六层天,一层比一层殊胜。真实智慧、真实福报的人才能做到。由此你就可知,如果障碍这个法师,这些可以成就的人,障碍他、毁谤他、陷害他,你不是害他一个人,你是把整个佛法断掉,整个圣贤教诲障碍了,这个罪过阿鼻地狱。你杀一亿个人罪小,你把圣贤的东西障碍掉,这个罪过不止杀一个亿的人。功德,祸福吉凶,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就了解。古时候有这样的人做,像给孤独长者请释迦牟尼佛去讲经,也不过就讲几部经,用黄金铺地,舍尽财产也要干。为什么?他明了,他知道,不傻!他真的学佛,心地清净,他就成佛了;还想享受这人间天上的福报,他就生天了。

第七,「请佛住世」。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请他住世的时间长,教化众生就多。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住在这个世间,是缘分。释迦牟尼佛当年成道的时候,没人知道,一般人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谁知道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请法,佛就走了,佛就灭度。还算是好,被四禅五不还天的这些天人看见,从天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了,没人启请。他们从天上下来,变幻成人的形状,一起来启请,请佛住世,请佛讲经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接受了,就没走。这才从菩提树下起来,走向附近不远的鹿野苑,鹿野苑里面有五个人,都是他们的家族,他离开家庭,这五个人是跟随他的,照顾他日常生活的。他就找这五个人,给他们说法。这五个里有憍陈如,憍陈如听到世尊说法也觉悟了,证阿罗汉果,也就是见思烦恼放下了。这请佛住世。

佛在世间度有缘人,经上说得好,「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无缘?不相信,不懂,他不能理解,你给他讲经,他不懂,不能接受,当然更不能依教奉行,这样的人叫无缘之人。我听了相信,我虽然不懂,我也做不到,跟佛还是有缘,这缘是什么?缘浅,不深。能信能解,缘就深一点;能行就更深;能证,往生就是证,那叫根成熟了。所以佛到世间来,第一优先的是度成熟的众生,他们肯定能成佛。佛在世的时候,根性利的人很多,听佛说法,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种人有。大彻大悟,他还有些地方做不到,这叫解悟,佛住在世间帮助他提升。有些人二、三年从解悟到证悟,有些人七、八年,有些人十几年、二十几年都有,各人根性不一样。所以佛教一般人,就是根性比较浅的,能信还不能理解,你看先说阿含十二年,帮助他们提升,这十二年是基础教育,就是小乘。接着八年方等,进入大乘,就是大乘的预备班。再二十二年般若,这是纯大乘,也可以说是世尊一生教学,这个科目是主要科目、核心科目,四十九年,你看这个科目就讲了二十二年。最后法华八年,那等于研究所一样,法华是归到一乘法,就成佛了。般若是菩萨。一层一层的把人向上带,这都是有缘人。

不能大彻大悟,不能明心见性,也都有相当好的基础,这些人留给谁?经上讲得很清楚,留给弥勒菩萨来度。所以弥勒菩萨将来成佛,龙华三会,就是释迦牟尼佛会上这些没有明心见性的、没有证果的,将来统统在那一会成就。在这个漫长时间当中,地藏菩萨代理佛来教化众生,维持众生这一个局面,也是慢慢向上提升,不至于退转。地藏菩萨是以什么为教学中心?给诸位说,孝亲尊师,这个要知道。这些孝与敬,孝敬是世出世间的根本法,一切善法都从孝敬出生的,孝敬没有了,善法就没有了。一切法如果从孝敬上扎根,我们就晓得,这法是正法。为什么?性德里面的第一德,掌握住性德的核心,他怎么会不成就?

普贤菩萨的十愿,如果说愿只有这七条,这七条是愿,后面三条,古大德告诉我们叫回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法界,也就是回向性德。常随佛学这句重要,常是永远不中断,我们跟谁学?跟佛学,你就没错,为什么?他是大彻大悟、福慧圆满的人。从理上讲,我们自性里面的福慧跟如来的福慧无二无别,但是我们迷了,迷失了,他觉悟了,他不迷,我们希望我们自己自性里面的福慧现前,我们跟着这个人走就没错。他给我们示现的,他给我们说明的,全是自性本有的福慧,这哪里会错得了?所以教导我们要随佛学。佛现在不在世了,经本还在世,经本虽然多,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今天的根性,太少了,不行,太多了,消化不了,找一个不长不短的,适合我们根性的,《大乘无量寿经》。好!我们这一生当中就学这一部经,真正学这一部经,给诸位说,十年,你没有大彻大悟你也有大悟,比大彻大悟低一级,你有大悟,肯定有,只要你把这个常字做到,常是不能中断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我们看古往今来,真的有许多人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什么也不懂。有一个人告诉他,阿弥陀佛很好,你就念这句佛号,将来一定得好处。这个人有善根,不怀疑,就接受了,从那天起就真的一天到晚都是阿弥陀佛,念上三年,他预知时至,不生病,很潇洒的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他不生病,走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三年时间。我们要在经教上用上十年,哪有不开悟的道理!这就是世尊在《遗教经》上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我要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办这桩事情,你把心集中在一处,这一部经、一句佛号,你就办到了,不难!在世间干别的事情难,这桩事情不求人,只要自己下定决心就可以办得到。成功的秘诀就在这一句。

底下一愿重要,因为我们人的身体还在这个世间,日子怎么过?恒顺众生,随顺。什么都好,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世界什么与我没什么关系了,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有什么好争的?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尤其现在这个地球,灾难这么多,哪个地方安全?没有地方。心要定了,哪个地方都安全;心要不定,什么地方都不安全。心定在极乐世界,天天念兹在兹,没有灾难,很好;有灾难也很好,有灾难就提前去了。无论顺境逆境,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平常心看待,跟一切众生结善缘。众生做错事情,你看他,他有傲慢、嫉妒这个习气,你就别劝他,不批评,也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有善根的人劝他念佛,没有善根的人随他去。

最后「普皆回向」,这一句跟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三种周遍的第三种「含容空有」,你心量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这么大的心量你才能成佛,没有这么大的心量成不了佛,顶多是在菩萨位次上。成佛是要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都能证得究竟圆满,这是成佛的心。不再有分别了,像我们这个经题,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大觉心现前了,清净平等觉,这个就是无上菩提心,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念念不为自己,念念为的是整个宇宙的全体,普皆回向。回向给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回向给十法界的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回向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自然现象。为什么?这些现象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全是自性,跟自己是一体,没有丝毫差别。我们有分别心错了,有执着心就更错了,这些错误统统放下了,回归到一真,一真里面这个十大德行圆满具足。这个是十条简简单单的介绍,详细的都在《华严经》里面。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