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二集)  2010/8/13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三十三面第三行,从当中看起,第三行。

「如《无量寿经起信论》曰」,我们从这里看起。「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这两句话非常重要,特别提醒我们学佛的同学,一定要重视智慧。现在的社会,在形式上来看好像教育很发达,学校很多。细心去观察,现在所有的教育,我们通常讲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于宗教教育,都不讲求智能了,只讲求知识。诸位要知道,知识跟智能不一样、不相同,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解决得很圆满,没有后遗症,知识是有局限的,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有些可以解决,有些解决不了,而且后遗症很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广学多闻,如果没有智能,那就是知识。智慧从哪里学?智慧离不开戒定慧,一定从戒定里面开智慧,智慧才透得出来;换句话说,人心常在定中,容易开智慧,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他怎么可能有智慧。所以中国古时候读书人,最重要的,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显示出稳重,言语少,动作都很慢。像佛在经上讲的比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龙、象。龙我们没有看见过,可是象看见过,你看大象牠那个样子,我们讲威仪,牠很稳重,站在那里,走路都很慢,要学那样的稳重,这是显示在定中。我这一生遇到一个人,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像经上讲的「无有不定时」,他说话速度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说。我的速度比较起来是慢了,可是要跟章嘉大师比,我的速度就太快了。他的速度非常慢,一句话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而且一句跟一句当中一定有一段时间停顿,他不是接着那么快说出来,行住坐卧动作都非常缓慢。我认识他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五岁了,我相信他在年轻时候就是那样的心态,从小训练成的。

所以从前中国人的家教,教小孩,从小就教他动作缓慢,他就养成习惯,很稳重,心很清净、很定,容易开智慧。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小悟几乎天天都有,大悟一年也有好几次,他有智慧。现在人要求速度,什么都要快,快到心浮气躁,稳重没有了,当然智慧也就没有了,他有的都是一些知识,所以问题出来了。头一个出状况的,身体不健康,很多疾病,到中年的时候就很明显。在古时候,人有疾病多半在老年,中年、壮年不会出状况,都在老年,现在提前了,现在是青年都出状况,毛病都出来了。所以求智慧重要,学稳重重要;换句话说,戒定慧重要。戒从哪里学?从《弟子规》《感应篇》,认真学习。没有这两样东西,换句话说,人的心静不下来,也就是定不下来,你表现在外面肯定是心浮气躁,不必别人看,自己都能觉察到,这个毛病不能不改。所以这两句话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普贤行才能够入手,你才能学习。普贤行不是普通人学的,普通人也学,但是不是普贤行。譬如「礼敬诸佛」,我见人都很有礼貌,那是不是普贤行?不是的,你的行像普贤,外表,你的心不是普贤,为什么?心里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那就不是普贤行。普贤行是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的心,那个修礼敬诸佛是普贤行。所以这两句话讲得就正确,要有智慧开了,你的言行与普贤行就相应。我们今天怎么学都学不像,主要是心不一样。

你看他们的心,这底下五句,昨天我们也念了,这就是普贤心。「以不能了知自心」,普贤心是了知自心,我们这上头加个「不能」,不能了知自心这是凡夫,不能了知自心是没开悟,不但证悟你没有得到,解悟也没有开,解悟是明了,你还没做到。现在我们根本就不明了,怎么知道根本不明了?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利害得失,这就是完全不能了知。真正了知,这些念头没有了,没有自私自利,真正像古德所说的爱人如己;不但对待人,对待所有一切的生物、一切万法,都像对待自己那么样的亲切。这是普贤菩萨,这是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们,为什么?他们都修普贤行。普贤行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是自己心现识变的,自己真心所现,自己的性识所变,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念顿圆」,念头才起就是圆满功德,没有一样不圆满。像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智慧德相,他把万事万物归纳成四个字「智慧德相」,没有一样不圆满。德是能量,我们也可以把它说做能力,相是相好、现相,统统圆满。「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一切诸法的本性不二,是一不是二,这叫开悟,这叫明白了。「以不了故,所有愿行悉不具足」,因为你不了、你不知,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所修的一切愿行,这不具足就是不圆满,没有一样是圆满的。我们要修这个功德,修圆满的功德,你不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现在这个事实真相,在大乘经教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时时要提醒我们,因为我们念头没转过来。学习经教里面听的觉得不错,点点头,下课就忘掉,一切时、一切处依旧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烦恼习气它所造的就是业,业有善业、恶业,恶业障道,善业也障道,为什么?你修行不能圆满,这就是障道。要怎样才不障?断恶修善而不执着善恶,佛法里讲三轮体空,断恶修善要修清净心,绝不执着。

下面说,「何以故」,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你是「心外起修,即成有漏」。什么叫心外起修?你所修的跟心不相应就叫心外起修,六道凡夫心外起修,四圣法界还是心外起修。到什么地位才不是心外起修?用《华严经》来说,《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从他开始,他相应了。初住菩萨是什么样的阶位?他是什么地位?他在哪一个阶级?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是他的地位,这个地位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他住在哪里?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净土讲的四土三辈九品,他是实报土往生。这不容易,现代人有几个人能做到?黄念祖老居士当年告诉我,他说现代人没有一个可以做得到。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我执不难,小乘就做到了;与法性相应,这小乘人做不到,权教菩萨也做不到,十法界里面没有人能做到。所以黄念老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外起修,这就是有漏的,心外与心不相应。心是什么?心是无为法。惠能大师讲得好,心是清净的,心是不生不灭的。那我们的心呢?我们的心是染污的,不是清净的,这就不是真心。我们的心是生灭的,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一个接着一个,这叫妄心,不是真心。用妄心来修,就是我们用生灭心来修,用染污的心来修,成就的是有漏法。有漏的是什么?有漏是福德。修有没有好处?有好处,真正断恶修善,用染污的心、用生灭的心,果报是什么?人天福报。小的福报在人间享福,大的福报到天上享福,因为他是有漏的,有漏就是他带着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断掉,那就成无漏法,那就跟自性相应。

所以自己想想,我们的心是不是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如果我们的心清净,与阿罗汉相应;我们的心平等,平等是决定没有分别,跟菩萨相应;我们的心觉而不迷,那跟佛相应。这经题上好!经题上教我们修行的标准都说出来了,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如果修行把目标定在这上面,这人叫真修,真修行人。他不是求名闻利养,他不是求富贵,他求清净平等觉,这是什么?这是求成佛。你看,清净成阿罗汉,平等成菩萨,觉成佛,他修行求的是什么?求的是阿罗汉、菩萨、佛陀,这个人叫真学佛,他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他得到龙天善神的拥护。诸位想想看,如果心地真的是追求清净平等觉,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灾难?什么灾难与他都不相干,他解脱了、超越了,这个世间再美好他也超越了。所以,他生在实报土,实报土是无比的庄严殊胜,他在那里起不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也没有觉得他那里很好,如果觉得这里好、那里不好,分别心不就起来了?有分别就会有执着,他就堕落了,他哪里是佛!所以,人家居住在那个地方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我们就能想到他没有分别执着。

如果我们用这个标准做为我们修学的目标,那我们真的,不是行菩萨道,佛道,成佛之道,这时佛法叫一乘法,直捷走成佛之道。念佛好!用念佛这个法门修成佛之道,于世出世间法毫无贪图,希求之心断得干干净净,我只求心地清净平等觉。这个将来往生到哪里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土。他不是方便有余土,也不是凡圣同居土,他生实报庄严土。像我们这样能行吗?有很多人怀疑,我罪业太重,我去不了实报土,我只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就好,就满足了。也不错,不能说你错,可是,善导大师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善导大师唐朝时候人,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历代传说他老人家是阿弥陀佛应化到世间来的。日本人很相信,日本人崇拜善导法师比我们中国人超过太多了,中国人尊重善导大师的人不多,日本人非常尊重。你到日本去,每个寺庙里看到善导大师的塑像,还有很多寺庙的招牌就叫「善导寺」。所以诸位看到善导寺,那就是净土宗的道场,是用善导大师的德号做为寺的名称。

他老人家给我们讲了这么一句话,「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讲得好!我们如果要是相信这句话,懂得善导大师说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说明,你是四土往生到哪一土、往生到什么品位,决定在你遇缘不相同。我们今天遇的缘非常殊胜,这个缘是什么?这个缘是常寂光土的缘,是实报庄严土的缘,不是下面的缘。确实有不少,自古以来这种人很多,农村里面,乡下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但是人很善良,在佛法里讲他有善根,他要是遇到缘,遇到缘叫他念经他不会念,他也不能记得那么多,叫他听经也没有人给他讲经,讲经也不一定能听懂,遇到一个人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临命终时他往生了,这种人往生凡圣同居土。这个遇到缘,缘不殊胜。我们今天遇到的缘非常殊胜,遇到《无量寿经》、遇到《华严经》、遇到大乘许许多多经论的教诲,这个缘太殊胜,把四土三辈九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也懂得怎么成佛的、怎么成菩萨的、怎么成阿罗汉的,都搞得很清楚,这个遇缘不同。我们可以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用清净平等觉的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哪里去?功夫好的生常寂光净土,次一等的生实报庄严土。这就说明听经为什么很重要,听经的好处在哪里?帮助我们提升品位,而且是大幅度的提升。

在我们现前,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现在灾难很多,这个法门帮助你,无论什么严重的灾难,你的心地平安,你没有受到灾难丝毫影响,你心是平静的,不惊不怖,没有恐怖。你看看,这个经教有这么大的力量。心地安定,不受影响,外面再大的灾难它都影响不了你。纵然在灾难当中死亡,你就到极乐世界去了,阿弥陀佛就来接引。这种殊胜的利益,其它法门里找不到。其它法门不是没有,那个功夫很难修成,净宗容易,只要你肯干,只要你肯放下,人人可以做得到。放下不是口头说的,是要真干,从哪里干起?从持戒、吃苦。释迦牟尼佛临走之前教我们这两句话,给所有的佛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我们要不要去追求?不需要,生活苦一点好。如果有多余的力量,多帮助一些穷苦的人,我们生活节俭一点,就能帮助很多贫苦的人,这是菩萨心肠。像《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袁了凡先生的夫人,冬天的时候缝制棉衣给他的儿子,用普通的棉花。了凡先生看到,「家里丝棉很多,妳怎么用这些棉花?」她说丝棉贵,棉花便宜,我把丝棉卖掉,多买点棉花,多做几件衣服,儿子有了,那些穷人也有得穿了。了凡先生听到很欢喜,儿子有福了。福从哪里来的?吃亏的人就有福,吃苦的人就有福。这个意思很深,这是真理。

所以今天虽然科技发达,样样都方便,一定要懂得节约能源,要知道节约,不可以浪费,浪费是有罪过的。东西要吃得干净,不好吃的不能丢掉,丢掉就有罪过。为什么?要想到,这个不好吃,今天这个世间还有很多人在饥饿的边缘上没得吃,他要遇到这个,那是宝。我们还在挑剔,挑剔就是造业。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一定懂得节俭,常常存心帮助别人,这就好。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德行的人,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天龙善神保佑,灾难少。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做到,我们能不能发个心,做个真正有德行的人?要知道,圣贤是人做的,佛菩萨也是人做的,他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我为什么做不到?他怎么做到的?他放下万缘做到的,我为什么放不下?放下就做到了。放不下,还有贪瞋痴慢,那就是凡夫。放下贪瞋痴慢,先要从对象上放下,从财色名食睡放下。这个东西,我们有肉身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适可而止,不能有贪心。所以知止,知止就近乎道。你看看佛菩萨,在这个经上我们读过的,菩萨成佛之前都在兜率内院养道,养什么?养知止。兜率的意思就是知足,兜率天就是知足天。我们人一切都知足,将来就生兜率天,不知足的人,那个天上不去。这就告诉我们,真正知止,百分之百的知止,这个人就成佛了。中国古大德常给我们讲,知足常乐,那是真的,他没有忧虑,他很快乐,一点点东西他就很满意,他就不再希求了。

下面这句话讲得非常好,「以无边功德,不外自心」,这句话讲得好,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你自心成就的。诸佛如来从来不求人,我们中国谚语也说得好,「人到无求品自高」。凡夫,特别在现前这个社会,总希望对这些信息,无论是善是不善的,总想多知道一点。真正修道人需不需要?不需要,善修自心,功德就圆满,这是一定的道理。常常保持自心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都是属于定,清净是没有染污,平等是没有动摇,这是禅定的功夫。「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真如就是真性,你要不知道真如是什么,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真如,因为它不是假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真如相应,都跟真相应就叫如。换句话说,跟清净平等觉相应,起心动念心地清净,没有染污,心地平等,没有动摇,这就相应;言语造作也跟清净平等相应,这个心住在戒定慧中。

戒是自自然然的不踰矩,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不容易,他说他到七十岁才做到这个功夫,「随心所欲不踰矩」,矩是规矩,就是戒律,随心所欲,跟戒律自然相应,丝毫勉强都没有,自自然然相应。这个境界,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老人家说法四十九年,做出来了。孔子到这个境界,七十岁才都做到,这也都是佛菩萨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是个普通人。释迦牟尼佛表演的,那是上上根人,他不是普通人,他一开悟的时候就做到了,三十岁出来教学,就随心所欲不踰矩了。孔子告诉我们他修学的进度,「三十而立」,就像我们现在读书一样,三十岁博士班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这而立;「四十不惑」,能够跟智慧相应,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耳顺是什么?什么都看得惯,什么都听得惯,平等心现前;「七十随心所欲」,得自在了,不要勉强,自自然然跟真如就相应,自然相应,七十岁才到这个境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到这个境界,他给我们表演了四十九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随顺真如,修一切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经里面所说的就是真如,就是教导我们如何随顺真如,修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就是指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不离清净平等觉,这个样子就能够具足无边功德。

「是故从诸佛剎中皆能示现以下,标显文殊智德。」我们前面念的这段经文,「诸佛剎中,皆能示现」一直到「善立方便,显示三乘」,这段经文都是讲文殊菩萨的智德。「例如」,他这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下面会解释,「譬善幻师,现众异相」,这是随缘,后面这两句「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文殊智慧,在一切现相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知道这个现相,相有体无。菩萨知道当相即空,现相在我面前,知道它是空的,了不可得,所以他不起心动念。凡夫不知道,以为相是真有,所以分别执着,就造作罪业了,不知道当相即空。这是真实智慧,这叫文殊智慧。这四句,前面两句可以说是普贤行,「譬善幻师,现众异相」这是普贤行,后面两句,「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文殊智。没有文殊智,他就造罪业,造业了,有文殊智不造业。这个「等」,就是一直到下面「善立方便,显示三乘」这段经文,「俱表从文殊妙智,圆满普贤胜行」,这就是说,圆修万行不离定慧,这个意思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就要一句一句跟我们解释,前面这一段是讲大意。「诸佛剎中,以下共八句,显会中菩萨智德」,这个大会当中,所有的菩萨都有文殊智德。经文里面,「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见唐译),表诸大士普门示现之德」。普门,通常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想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实际上,只要是明心见性的菩萨都有这个能力,没有一个不是普门示现。普是普遍,门是法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众生有感,他就有现;这个德就是能力,他有能力示现。「不但于此国土示现八相,亦于十方世界普现八相」,示现八相是做一个代表,就是示现成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佛身而度脱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句经文的意思是举一个例子,菩萨能现佛身。佛身尚且能现,何况其余,菩萨、声闻、缘觉,到童男童女、帝王将相,乃至于畜生、饿鬼、地狱,哪有不能现的道理?佛身都能现。这就是说,他现身的范围太广大!

现什么样的身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自己有意思,他就不是菩萨,就凡夫了,为什么?意思是烦恼,他没转过来;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意思就没有了。凡夫有意思,六道里头的众生有意思。再给你说,四圣法界也有意思,不过他们淡薄一些,不像我们这么严重,他有意思,所以叫他做凡夫。六道叫界内凡夫,这个界就是三界,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以内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叫界外凡夫,就是三界之外的,他还是凡夫,为什么?他没有转凡成圣。也就是转八识成四智,那就是圣人,那不叫凡夫,真的圣人了。佛法里面,凡圣的定义在此,不能不知道,他跟我们中国人讲的圣人不一样。中国人讲的圣人是人间的圣人,生到天道也是圣人,大圣,生天了。佛法不是如此,佛法讲圣人,超越十法界才是圣人,没有超越十法界都叫凡夫。不过四圣法界叫外凡,外凡也有个别名叫小圣,佛家称小圣,小乘圣者,没有出十法界的;出十法界的称大圣,他不是小圣,是大圣。都能示现,这叫「普门示现之德」

我们知道这些大士们,大菩萨,他们住在实报庄严土,用《华严经》的标准来说,《华严经》讲初住以上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江味农居士批注《金刚经》,就是《金刚经讲义》,他批注的。他在《金刚经》上,一部经,这是古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四十年,四十年的功夫用在一部经上,他成就了,他是《金刚经》的权威。所以,一般人研究《金刚经》、学《金刚经》,不能不看他的讲义。真正肯学,看他讲义就够了,不必再找其它批注,他的讲义可以说是集古今《金刚经》批注之大成,给学《金刚经》的人带来方便。还有一位居士,周止庵居士,这都是民国年间人,一生专攻《心经》《般若心经》。诸位晓得,《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他用多长时间?也是用了四十年,写成一部批注《心经诠注》,那是集《心经》古往今来大德批注之大成,都了不起!在末法时期,给我们发心研究经教的人做了个很好的榜样,这个榜样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们的成就令人赞叹,四十年在一部经上锲而不舍,成为这部经的权威。你今天提到《金刚经》、提到《心经》,你就不能不知道这两种批注。

他们两位最后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他们往生净土,我们能想象得到,他不在同居土,他也不在方便土,人家到实报庄严土去了。这一点都不假。为什么?他有智慧!《金刚般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是智慧,而且是文殊智慧。既有文殊智慧,他当然圆满普贤胜行,那肯定的。所以我们知道,他们往生生实报土。我们真的要跟着学,好样子在前面,一生不改方向,一生不涉猎其它的,专攻一部。所以,他们有能力在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应众生之感,众生希望以佛身得度,他就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他那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普度众生。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所以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解释「诸佛如来」,他就用《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位次这就是诸,诸多,这四十一位都是诸佛如来。所以中国大乘教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在净土宗,那就是无比殊胜的方便,一个人下定决心,我这一生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个人就一生成佛,一生就圆满。谁知道?诸佛如来知道,诸佛如来给他作证明。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有真信、你有真愿,我真相信、真愿意到极乐世界,这就是你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具足,你决定会去。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蕅益大师说,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你的功夫好,往生品位就高,你功夫差一点,你品位就低。这两句话说得好,印光大师对这两句话佩服到五体投地。历代祖师大德讲《弥陀经》、注《弥陀经》,都没有把这个信息透出来,蕅益大师给我们透出来了,对于我们修净土求往生的人坚定了信心。如果常常怀疑,我能不能去极乐世界?常怀疑,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打问号,真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把握;信心坚定的人是决定得生,蕅益大师给你作证明。真正求往生的人,口头上有不行,得要有行动,行动是什么?对于这个世间真的一丝毫的留恋都没有,真放下了,这才是真信、真愿。如果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有一丝毫放不下,那就不是真心、不是真愿;真心真愿是彻底放下,一丝毫留恋都没有,那个人是决定得生。

这经上,「譬善幻师」这是比喻,「现众异相」。幻师,我们现在人叫魔术师,变魔术的,我们看表演的时候,杂耍节目当中有表演魔术的。古印度就有,古印度称他作幻师,我们中国人叫变魔术,魔术师。《智度论》曰:西方有幻术人」,他会变这些把戏,幻术人,「一切皆能化现,宫殿城郭廊宇,结巾为兔,竖带为蛇,种种变现等」,这是讲魔术师他变现的这些技巧,举几个例子来说。没有宫殿,他能够变幻宫殿给你看,变幻城楼、长廊这些宫殿的建筑,能变现这些现象,能把一个手巾变一个兔子,一根腰带他变出一条蛇,变这些杂耍来给你看。其实你知道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佛在此地藉这个比喻来说,比喻好懂,「故今借术者之幻化」,魔术师的这些变化,「以喻大士之普门示现」。这些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在十方诸佛世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的时候他现身。他现身是随众生的意念,众生想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他自己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智。自己示现度众生,着不着度众生的相?不执着,为什么?众生相是空的,自己示现的相也是假的,有什么好执着的!统统不执着,这叫三轮体空。不执着自相,不执着他相,也不执着当中用的种种善巧方便的方法帮助众生,统统不执着,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相、他相、种种现相无一不是虚妄的。

这些虚妄的境界,在他们的眼前完全见到,在我们的眼前圆满的显露,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我们被这些相迷了,我们以为是真的。这就是说,我们的心染污了。心像水一样,染污了、动摇了,动摇就是起了波浪,这个水,照的作用失掉了。菩萨的心清净的、不动的,平等的、不动的,像水干干净净、没有波浪,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我们这个照失掉,照是智慧。智慧怎么来的?智慧从清净平等来的,清净平等是禅定。诸位要晓得,清净平等心是自己的真心,现在被染污、被波动,这个心叫妄心。妄心没有离开真心,就是波没有离开水,水是真心,波是妄心;清净是真心,染污是妄心。我们有执着就是有染污,有分别就是有波动。我们要在境界里面去学习,学什么?首先学一个不被染污,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被它影响。接触,不起自私自利,不起贪瞋痴慢,就没有受到它干扰。看到了,这个很喜欢,被染污了,看到这个讨厌它,也被染污了,我看到我想占有它、想控制它,都被染污了,这个要时时刻刻提起警觉。

百货公司走一趟没有关系,真修行的常常在走动,为什么?看看动不动心,那就真修行,定慧等持。看是什么?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尤其科学产品日新月异,天天去看,那是智慧,你明了,如如不动那是定功。真正修定不是盘腿面壁,是百货公司天天去逛,真修禅定,真定,那不是假的。那个盘腿面壁面上几年,百货公司逛一趟,还是起心动念,就完了。《华严经》里面五十三参,你看那个修禅定的长老,在哪里修?就是在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里逛街,善财童子去访问他,知道他在那里修禅定。人家看到他在逛街,这也看看、那也看看,东看看、西瞧瞧,善财童子知道,那是真的禅定。这个要懂得,要真修、要实炼,真要炼功夫,把贪瞋痴慢疑断掉。不接触外头境界断不了,假的,不是真的;要接触,接触真断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他说佛法都是来真的,它不是来假的,五十三参通过实验的。没有通过实验的,在科学里面讲不能算是真的,通过实验那是真的,这一点不假。所以《华严经》,世尊成道第一部讲的,圆满的法轮,佛门的第一经。

「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个相就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不但十法界包括了,还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为什么?实报庄严土有相,佛在一切经中从来没有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庄严土除外」,没说过这句话。没有说过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实报土也是虚妄的。什么是真实的?真实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常寂光土。常寂光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为什么?永恒不变。实报土怎么来的?我们通过学习《华严》才知道,过去对这个是一个疑问,也是多少年都不能够解决,想不通。它怎么来的?菩萨修行,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土。我们可以能想象得到,大彻大悟的这些人,他起心动念断掉了,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分别执着早就没有了,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这个世界是平等法界,怎么会有现相呢?应该真的是一真法界,纯真无妄;他纯真还带着妄,这个相还没去掉。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个消息,这消息是什么?《华严经》还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怎么来的?人到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位次?有位次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执着,那他是凡夫。所以我们得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在经上看到一句话,无始无明的烦恼断了,也就是真的不起心不动念,无始无明烦恼断了,习气没断。这个消息让我们终于醒悟过来,无始无明断了,习气没断,这四十一个位次是习气厚薄分成的,愈是往上面去习气就愈薄,到习气完全没有了,那就不叫菩萨,就叫佛陀,究竟圆满的佛果,习气没有了。由此可知,实报土是习气变现出来的,没有习气,实报土也没有。实报土没有了,剩下来的就是一个,常寂光净土,那是真的,那是自性,回归自性是常寂光。所以常寂光土叫做妙觉,妙觉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妙觉。实报土,起心动念没有了,有习气,无始无明断掉了,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只要习气在,就有实报土的相,习气没有了,实报土的相也没有了。这我们才搞清楚、搞明白,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些菩萨「因实知是幻,故于幻不迷」,他知道,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都是幻化的,不是真的,何况十法界,又何况是六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这个境界一丝毫迷惑都没有。真契入这个境界,你要是看到地球上这些灾难现前,就像什么?就像我们在电影院看「2012」的电影一样,那是幻的,不是真的。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就表演在你的面前,你就看到那个真相,像看电影一样。起不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你晓得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它在那里表演。演什么?演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与自己有没有相干?毫不相干,为什么?自己这个身也是幻的,也不是真的。对境界没有起心动念,对自身也没有起心动念,这叫解脱,这叫得大自在。所以,没有智慧不行,没有智慧你当真,当真就有苦受,你知道是假的就没有苦。古大德也说了一句名言,告诉我们真看破了,杀头,他没有感到恐怖,「将头临白刃」,头放在刀底下杀头,「犹如斩春风」。你看看他多自在,这么潇洒!不入这个境界的人,这个话说不出来。所以,知幻他就不迷了。

「如《宝积经》中,学幻天子说偈赞佛曰:如幻师作幻,自于幻不迷,以知幻虚故,佛观世亦然」,这几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处今天这个世界,要是把这几句话学通了,你一点忧虑都没有了,一丝毫恐惧都没有了。幻师是谁?这一句要清楚,幻师是意念,大乘教里面佛说得太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幻师就是心想。要知道,诸佛与法身菩萨没有心想,他们不是幻师,他没有心想。幻师是有心想的人,都是幻师,自作自受,自己在那里变,自己在那里受用。不是佛菩萨变把戏,佛菩萨不会变,十法界的众生会变把戏。实报庄严土的人,虽然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他也不变把戏了。所以你这个地方要看清楚,不是佛菩萨来变把戏,是我们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因为他们有心,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心是妄心,他有妄心。妄心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幻师。但是他不知道这是幻,他迷了。实报土里面这些人,实报土跟常寂光土的他们知道,知道你是个幻师,也知道你变的这些幻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这个幻师作幻,自于幻不迷,玩魔术的人他知道,他在变魔术变给别人看的,他不迷,别人迷了他不迷。比喻只能比喻一定的限度,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好,比喻得恰到好处是做不到的。

我们现在这个幻师自己也迷了,问题在这个地方,自己迷了,给别人看,别人迷了,自己也迷了。实报土里面这些法身菩萨,常寂光土的诸佛如来,他们丝毫都不迷。所以你迷了,迷是有感,这个感有有心的、有无心的,有有意的、有无意的。虽然是无意的感,佛菩萨也能够接收到,他也能够来现身说法,无尽的慈悲!他知道你的根性,佛菩萨来为你现身说法,你相信,你能够理解,肯跟他学,他就来了;你要不相信、不能理解,他不来。他不需要起心动念,人家是智慧照见,像《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法会里面这些大菩萨,他们的能力跟观音菩萨是平等的,没有差别,都是法身大士,他怎么知道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人家是照见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像现在的无线电,他能接收,他也能发射,我们众生不管有意无意、有心无心,发射的波他都收到。他一收到,完全明了,自自然然现身,来为我们说法,来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回头。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那他就堕落了,他就变成凡夫,凡夫自救都救不了,怎么能救人。

「以知幻虚故,佛观世亦然」,如来看这个世间、看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法身菩萨、诸佛如来观察这个世间是一样的,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实在的。佛家的真实跟虚妄,它的定义,真,永恒不灭,这是真的,凡是有变化、凡是有生灭的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佛说这句话我们很不好懂,为什么?真的我们不能理解。佛说这个生灭,不是我们说的这个现象,人出生生到这个世界上,人死亡了,灭了、死了,不是这个意思。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观生灭,是观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这是近代量子科学家给我们透的信息,我们才渐渐懂得佛说这句话的真实义。虽然量子力学家透得不多,只要这一点点我们就有所悟处。量子力学家说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我们这一根汗毛是物质,一粒沙子是物质,把一粒沙磨成细粉,每一粒细粉还是物质,我们肉眼看得见,怎么能说没有物质存在?这些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是意念,念头,许许多多的念头累积在一起,你看到它好像有东西在那里,就看到物质,物质的本质是这个东西。

我们通过这个信息,马上就明白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是从心想生的,立刻让我们回到阿赖耶识,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三细相,第一个业相知道了,业相就是波动,就是意念的波动。第二个是转相,转相就是意念。意念从哪里来?意念从波动来的,叫一念不觉,那是第一个波动。由波动、转相才变成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他这一点,佛法里讲的道理我们就突然明了;以前虽然念,模糊,看古人批注也模糊。所以量子力学对大乘佛法贡献很大,虽然没有说得很清楚,但是它有很多理论,让我们一接触,一想想经上所讲的,马上就明白了。这才知道,眼前所有一切现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能理解了。虽不是证悟,解悟,能解悟你就能看得淡,你就不会再那么执着,知道执着是错误,执着是苦!佛法里面讲八苦交煎,从哪来?执着来的,放下执着,苦就没有了。总的来说,没有一法不是自作自受,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在任何环境里头不会怨天尤人了,不会怪人说人家对不起我,不会有这个念头,统统是自作自受;再想到是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所以佛法用六个字,把整个宇宙一切法包括了,它有道理。这六个字是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说尽了,出不了这六个字。这六个字只有性是真的,除了性之外,性是能生能现,其它全是假的,所生、所现没有一样是真的。所有一切虚幻的根源,佛教的名词称为阿赖耶,这是根源,一切现象是从它发生的,它本身是虚妄的,所以变现出来所有境界统统是虚妄的。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下面举了个例子,「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的看法,跟佛的看法一样,佛知佛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我们学佛,像这些经文,多念、多听、多看,慢慢的不知不觉就起作用,什么作用?把世间所有一切法看淡了。真看淡了,你就不再那么执着,不会像从前那么严重的执着,执着的念头淡化了,分别的念头淡化了,心愈来愈清净、愈来愈平等、愈来愈跟佛菩萨相应,靠近了,那成佛就不远了。尤其我们遇到净宗法门,我们自己很有信心,真能够一切淡化,往生西方净土,品位就大幅度提升,提升到实报土不是不可能,很有可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