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九集)  2010/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五十九面,最后一行:

「又如明镜,影畅表里」「影者,光影也。畅者,通达也。海东憬兴曰」,憬兴法师,「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外照之光显影,畅在镜内,亦同所放光还曜巍颜,故云表里」。我们看这一段。这是经文的第二句,「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这是比喻,比喻佛放光。大乘经里面一般佛放光都是表法,代表这次所讲的一些内容,从放光里面能够感受得到。「影畅表里」,影是光之影,畅是通达没有障碍。海东,这是日本,日本的憬兴法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批注。「镜光外照」,这是从比喻来说,镜光外照这叫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佛放光有时候在顶上放光,有时候在白毫放光,白毫是两个眉毛当中,白毫放光,有时候面门放光,有时候全身放光。这段经文里面没有说哪一部分,应该这是「威光赫奕」,应该是全身的光明,这是非常特殊的。「外照之光显影」,影在哪里?影在镜内,「畅在镜内」「亦同所放之光」,这个意思就是下面这一句说出来了,放光不但照外,也照自己,这个光明遍照。照外,这是影表,照自己,这是叫表里,内外都照。

《净影疏》曰」,这个批注是我们中国的,隋朝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这里头也有这个说法,「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名为影里,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下面老居士告诉我们,「按上两说」,这是中日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的说法,「佛身内外映彻」,这次放光很特殊,全身放光,内外映彻,「喻如明净之镜」,用什么?用非常干净光明的镜子来做比喻,「由镜放光外照」,这叫「影表」「所放光明还照镜内」,这叫「影里」。吴汉两种译本当中,「佛光数百千色,数千百变,光甚大明,上下明彻,巍巍重明,皆显影畅表里之义」,这是看看各种不同的译本。「宋译为面色圆满,宝剎庄严,则更显佛光明中,影现十方宝剎,如大圆宝镜,映现十方。如《甄解》所释:则光颜巍巍中,影现宝剎庄严相,其犹珠宝镜中,能现森罗万相。上说正显《华严》境界。」把这几种本子合起来看,能够稍稍体会到这个光明的深义。

这个现象确实让阿难惊奇,他认为这个稀有、殊特,过去听佛讲经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一个好相。我们知道阿难是佛的侍者,几乎每一堂课都没有缺席过,佛讲经放光是个平常现象,他也都看到过,今天看到全身放光,这是稀有。光明在佛法里头表智慧,全身放光表什么?圆满的智慧。这部经是如来圆满智慧的显露,取这个意思。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唯独这部经能度一切众生。末法一万年,这已经过去一千零三十七年,往后这八千多年,真正能够得度而一生圆满成就,唯独这个法门,也唯独这部经,所以感得如来全身放光。佛放光是不是自己意思,想哪个地方放光就哪里放光,不是的,如果佛一有意思,佛就变成凡夫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理解,要记住,佛无论怎么样表现,他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那我们就知道这个放光是感应。你说这个法门,说这部经典,它的作用有多大,有多少众生受利益?自自然然的。像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世尊是面门放光,不是讲全身的。面门不是全身,我们就晓得,那部经也非常了不起,度什么样根性的人?上根以上的。这个经在过去,禅宗必修的,密宗也必修的。这个法门,这净宗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什么样的根性,除非你没有遇到,你遇到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成就。

经上有这么多句子,佛光「数百千色」,这是光色;「数千百变」,变化;「光甚大明」「上下明彻」,你看看,「巍巍重明」,这些译本里面的文字都是显示「影畅表里」的意思。尤其不可思议的,这个宋译里头,其它的没有,「面色圆满,宝剎庄严」,它有这一句,光中现剎,剎里现佛,在佛光里面能够见到十方诸佛的剎土。这个太稀有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华严境界。所以古人说,这个经称之为中本华严,它有道理,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那我们就想象到极乐世界的殊胜,也能够启发我们,让我们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当中必定圆满菩提,你能证得究竟的佛果,无上菩提。这个法门人人有分,无论什么样的根性,真肯修,肯信肯修,这个人就不是凡人。不要看他现在好像是没有文化,不认识字,阿公阿婆,人家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否则他一听一看,他为什么就相信,为什么许许多多人读这部经还半信半疑?这不认识字,没念过经,你就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相信,这奇怪了!其实你要是深入经藏,你就晓得不奇怪,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有根,有佛法深厚的种子,与净宗相应,才会有这个现象,他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我们看底下几句说明,「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指佛于会上放大光明,瞬息万变,光色参回,自然最胜」。这几句话,后面经文里有详细说明。我们看了,能感受到佛的放光,光中变化,光色参回,光光互照,美不胜收。后头讲「自然最胜」,这个自然是性德法尔如是。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它的生灭都离不开意念。这跟相宗里所说的「唯识所变」,特别注意那个「唯」,唯独,除了识之外,什么也没有;识是什么?识是意念。唯识所变,限于十法界,十法界以外的,一真法界,佛与大菩萨的实报庄严土,那个里面的景观是一成都不变,所以叫一真,它不变。人活到无量寿他也不衰老,永远是年轻的样子,他不变,为什么?他没有识,识是什么?分别执着,他没有。不但分别执着没有,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一真法界之所以现前,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这个现象现在科学没有发现。真的,科学现在也了不起,已经讲到阿赖耶,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源起,事实真相他们能说得出来,跟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没有两样。科学为我们做证明,为我们解释诸佛菩萨他们所证得的境界。

这一段文,老居士说,「如《法华经序品》曰:眉间白毫,大光普照」《法华经序品》,佛是在白毫放光,在一般经典上,白毫放光的讲得最多,也最常看见,大光普照。「故知现大光明,即彼之大光普照。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咸表佛之威光明曜广大,无能比者。」佛菩萨放光,这光从哪来的?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是从这里来的。找它的根源,根源是自性里头有,它现相就是放光,现在人讲物理现象,它这不是物理,它是性德。我们讲光,像太阳的阳光,讲电,闪电,那是物理现象,佛菩萨放光是自性的现象,跟物理现象完全不相同。物理现象这光能伤害人,佛光柔和,不伤害人,佛光不刺眼睛,柔和的,光再大都不会伤害眼睛。

下面说,「至于数千百变,则同于本经《寿乐无极品》,这在第三十二品里所讲的,「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有这两句。我们特别注意就是「自然」,自然就说明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个光之所以现相,一定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自自然然有应。由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完全体会到,佛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的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决定没有意思在里头,就是没有意念,意念就是识,没有阿赖耶识,完全是自性的流露。众生感,它有这么大的力量,能让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现种种相,这种种相都具足数千百变。这个数千百变从哪里体会?真难!这是我们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碰到量子力学,我们明白了。没有碰到量子力学,那就是佛法,佛法他不懂,像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一弹指当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就是数千百变,因为每一念都不相同。我们在以前解释这个意思,我说出一个是相似相续相,为什么?它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念头没有完全相同的,而且这个念头生灭太快了。你想想看,一弹指,我们同学们计算过,一弹指多少个念头?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念念都不一样,一弹指。这是经上讲的数千百变。因为这么多累积起来,才产生现象,我们能够觉察到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今天科学家发现量子,也称为小光子,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是意念累积连续发生的幻相。这个讲法我们好懂。实际上,跟弥勒菩萨所说的完全相同,也说明了,三千年前佛所看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科学家证实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了解事实真相你才真能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真相。我们现在有没有真的了解?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是听说而已,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为什么还是放不下?怎样证明你真了解?真放下,就证明你真的明白了;没有放下,也就是说明你还没有真的明了。我们「回向偈」里有句话说,「愿得智慧真明了」,那个智慧是自性般若智慧,那个智慧开了你就真明了,真明了就真放下,心里连那个念头都不存在,那就是真放下。有时候还起心动念,不行,没放下。这个放下是不容易,也就是说真正明了不容易,一知半解可以做得到,透彻的真明了难!「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这都代表佛的威光,他的威德光明照耀广大,无能相比。

「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个转变最胜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的第二种,从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随着意念,就是阿赖耶,具体来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出现的。底下说的是「同表佛光自然交参回转,光色变化愈变愈胜,无有穷极」。六祖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也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大,我们讲到华严世界,小,讲到我们眼前的境界,愈变愈殊胜,无有穷尽。无有穷尽很难体会,这是性德,它变化真的是无有穷尽,很难想象。这句经文让我们想到小时候玩万花筒跟这个很相似,万花筒构造非常简单,你在那个里面可以看到这两句,愈变愈胜,无有穷尽。连万花筒都显示这个境界,何况自性,自性是个大万花筒。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尊者阿难乃本经之当机」,这部经当机的是两个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阿难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的法运,阿难传佛的教法教学,弥勒菩萨是代表下一尊佛。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修什么?修知足,知足常乐。兜率意思是知足,他在那里修知足,真正知足才能作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知足到什么程度?知足到无求,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知足了,一丝毫的念头都没有了。生活呢?生活完全是随缘,没有一样不好。在境界里面确实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是我们要明了的,要学习的,这经中表法的意思太深了。

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时间还很长,经上告诉我们,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才从兜率天下降。这个当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些苦难众生,佛菩萨要是不管,慈悲心何在?佛菩萨大慈大悲,与一切苦难众生感应道交,只要众生有感他就有现,他现什么身?地藏菩萨身。什么是地藏?都要知道,地藏法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简单讲,孝敬,孝敬是作人、生天、成佛的大根大本。佛法你不能接受,在没有佛住世的时候,用什么来教人民?教孝、教敬,能够把这两个字做到就难得,他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能够保住人身。将来弥勒菩萨出世,他有这个缘分,跟弥勒菩萨有缘分,参加龙华三会。弥勒菩萨的法会非常广大,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共是三百多会,大大小小三百多会,弥勒菩萨只有三会。我们能够理解,这三会的时间都很长,每一会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小会,他才能够度尽这些有缘众生。凡是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修行没有成就的,没有证果的,将来都会参加龙华三会,为什么?你现在在释迦牟尼佛这里种善根了,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末法法运里头还不能成就,那你就会在弥勒菩萨法会里头成就,一尊佛跟一尊佛接着度众生,慈悲到极处!

我们就晓得了,最可怜的是什么?是生生世世没有见到佛法,没有听到佛法,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佛法的种子,这叫真可怜,他没有善根。如果在一生当中,能够听到一次,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就种善根。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念念不忘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念佛。对于一切小动物,我们看见了,蚊虫蚂蚁,合掌「阿弥陀佛」,就给牠种善根了。牠多生多劫之后,凭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度,这个善根谁给牠种的?你给牠种的。学佛的人天天不空过,念念不空过,这叫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还有更殊胜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在我们周边,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回向给他,他们感恩。我们诵经、读经、讲经这些功德,全可以与他们大家一起分享,在佛法里叫回向,现在的名词叫分享,没有一个不得利益的。常存此心,念念不舍,无量功德。修积功德并不一定要花钱,有些很有财富的人反而他们不知道修功德,他们所修的是福德。功德是你的菩提心,是你的善缘,你对一切众生的爱心,不舍众生的愿心,这是成就你功德。我们的菩提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诸佛弘法大会当中,也像阿难尊者一样,做大会的当机。

下面说,「若论其本」,阿难的本,根本,「实亦从果向因之法身大士」。这说明了,阿难也是来示现的,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上他是什么身分?初果须陀洹,这就是舞台表演,在台面上,他的身分是须陀洹,初果须陀洹;他在后台呢?他在后台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从果向因,这至少我们能相信,我们不会怀疑。这底下还有证据,很难得,《法华经》中佛告菩萨曰: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萨众」。这是佛说的,不是假的,阿难真的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来表演给我们看的,佛把过去这桩事说出来。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佛跟「阿难等」,还有其它的人,「于空王佛所」,空王佛是一切佛的通名,每一尊佛都可以称为空王佛。这是讲他证得的,证得二空之理,人我空、法我空,每尊佛都证得。这是过去佛中的一尊佛,空王佛所,他说在那个时候,世尊跟阿难都在一起修菩萨道,发菩提心,那就是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这习气不一样,阿难喜欢研究经教,兴趣非常广泛;换句话说,他进步就比较缓慢,学的东西太多太杂。释迦牟尼佛他就比较老实,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释迦牟尼佛先成佛,「常勤精进」,这一门深入。

诸位要知道,成佛是从戒定慧上成就的,不是从广学多闻上成就的,这个一定要知道。可是各人根性不相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喜欢广学多闻的,佛开的什么?法相唯识,开这门功课,这门功课是专门为这种根性的人开的。真正是老实人,上根利智,佛给他开的是禅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快!如果是中下根、下下根人,能够勇猛精进,佛就给他开净土宗。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的成就也不输给别人。凡圣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萨,不输给别人。这什么原因?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绝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怎么会妄语?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信,你要真信、真愿,不能有丝毫疑虑,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怀疑、有顾虑,那就不能成功,这个门你就走不通。虽然走不通,善根种了,有这个善根,你就有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法门接着再修,哪一个阶段真放下了,在这个阶段就成就了。我们在这一生明白了,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成就了。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来生后世还有缘分,还能够继续修学。我们明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护念,比慈母照顾她的婴儿还周到,这是佛的恩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常把佛忘掉,佛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在他大圆镜智之中照住,这就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我们自己实在是烦恼业障太重,没有感触到,佛是真加持我们。

阿难也非常难得,喜欢多闻,他发心护持佛法。所以弘法、护法都不容易,你对佛法不通,你怎么弘法、你怎么护法?佛法决定不能以自己的意思来解释,那就错了。自古以来,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出现这种状况,这个状况在佛经上叫增上慢。这个烦恼很麻烦,它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不但如此,甚至于障碍你的善法,那就麻烦了。因为你自以为是,自己没有证得,以为证得,没有了解,以为了解,你这样教导别人,你误导众生,误导是要负因果责任的。唐朝百丈禅师,你看他公案里有说一桩事情,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增上慢。这个地方也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就是学佛决定不能有傲慢心,这种傲慢是你自己不知道。人家要问你,「我没有傲慢,我很谦虚,没有傲慢」,他自己确实没有能觉察到。怎样对治傲慢?谦虚;怎样对治嫉妒?随喜,菩萨都有方法。这种病很重,你没有方法对治,它就起作用,它就来障道。

阿难护释迦牟尼佛的法,跟释迦牟尼佛以前是同学,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与佛有缘的人都来帮助他。或者是以菩萨身分、声闻身分,做他的弟子,做他在家的护法,让他一代教学得到圆满。阿难也护「将来诸佛法藏」,阿难一定发了这个大愿,释迦牟尼佛在此地为我们透出来了,「教化成就菩萨众」,说菩萨众就说明他是大乘,他不是小乘。「若论其迹」,这个迹就是现前他所示现的身分,「则为集结经藏、传佛心印、传授密乘、承传大教之关键人物」。这是真正护持,我们今天讲护法,护法就是这三桩事情。集结经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没有文字留下来,没有经本。经从哪里来的?跟一般宗教不一样,一般宗教有很多宗教经典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佛教不是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大家宣讲的。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经典从哪里来?阿难复讲,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重复讲一遍,五百大阿罗汉来给他做证明,做听众。听阿难所讲的,大家都同意、都认可,这才能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佛经是这么来的。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说这句话我听佛不是这么说法的,这一段就得删掉,宁缺勿滥,取信于后世。所以集结经藏是这样的严格,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的,一个人不同意就通不过。这当年集结经藏,这是护法,让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不至于消失。

古人很用心,唯恐经典失传,把经典刻在石头上,藏在山洞里面,叫「藏诸名山」,流传给后世。我早年到北京去访问黄念老,认识了当时佛协的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我们谈得非常投缘,老居士告诉我,你来到北京,一定要到房山去看看石经。他派人开车带我去访问,我看到了全部的《大藏经》,里面所刻下的经典还有几部我们现在藏经里没有,你说他搜集得多完整!这部经听说刻了八百年,世世代代刻了八百年,藏在房山石洞里头。一共好像有七个洞,七个洞窟收藏,字都很大,刻得非常好。我们看到欢喜,也看到非常受感动,古人的用心。这都是属于承传经藏,唯恐在灾难的时候,佛经失传了,用这种方法。现在印刷术发达,为了让佛经不至于失传,最好大量的翻印,全世界各地收藏。灾难我们知道肯定有,但是不可能全世界都有灾,这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地方还没有的,那它就保存下来,所以数量愈多就愈安全。刻在石头上好,藏诸名山,如果发生地震,这个经就完了,我们不能没有这种担心,如果有个地震来怎么办?所以,把它印出来流通比什么都好。我在之后,有一年我住在新加坡,有个居士供养了一笔钱,美金五百万,这笔钱数字很可观。我头一个就想到,房山的石经把它印出来流通,可以印一千套。我跟国家宗教局商量这桩事情,一直都没有办法满愿,里面不是这个单位不同意,就是那个人不同意,所以这桩事情没做成,钱放在那里没地方用。前年,商务印书馆发起再印《四库全书》,我就想到这也是个好事情,我就向商务印书馆买了一百套,一套美金五万,一百套就五百万,这钱就用掉了。现在这个书印出来了,我们赠送给国内、赠送给海外,这是中国的国宝。台湾商务印书馆这个底本是文渊阁的,在当时所写的七部里头最好的一部,收藏在皇宫里面。虽然印的不是佛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佛法的基础,没有中国传统文化,那学佛一定从小乘上扎根。将来我们这个道场会收藏一套。所以要常常想着怎样让佛法能够长久的保存。现在科技虽然发达,我们会想到,如果万一有一天这个大灾难把科技毁掉,电没有了怎么办?我们这些计算机、光盘都没用处了,都变成废物。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所以,真正的方法还是印成书本好,要大量流通。这是传经典。

「传佛心印」,这是禅宗,阿难尊者是禅宗第二代祖师,禅宗的初祖是迦叶尊者,迦叶传给阿难,阿难在禅宗里面是二祖。你看传教、传宗,宗就是禅宗,不但是这样的,还传授密宗,所以他是释迦牟尼佛承传大教的关键人物。下面所说的,这就是密宗的经典,《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里面说,「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从阿难受释尊预嘱传付之密法」。这是释迦牟尼佛把密法预先传给阿难,让阿难传给莲华生大士,这是说明,他确实是密宗的传人。「又《胎藏界曼陀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这个密是密宗,密宗里面称号,阿难尊者的号是集法金刚。「此又显阿难之本,盖金刚即佛也」,密宗称金刚就是佛,那就成佛了。「故知阿难护持佛法是其本愿」,在因地的时候,修行时候他就发愿护持佛法,他对于佛法非常爱好,这是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这种习气都有关系。「现则示现为佛侍者」,这次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他来示现做佛的侍者,「续佛慧命,继往开来,故于本经当机」,这说明阿难跟净宗的缘非常非常之深。佛讲《无量寿经》,他第一个启请的,看到佛放光现瑞,他就代表大众向佛请法,让佛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乃能善自思惟,发此妙问」,许许多多的经教,都是有人启请,佛才说的,没有人启请,佛自己说的,这个很少,不多。可是《佛说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没人启请。没人启请佛也说,是看到众生缘成熟了,佛将这个法门宣布,跟大家讲解,大家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众生的缘成熟了,虽然没有人启请,佛也说出。这样的经,在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里头有,但不是很多。

「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这个两句经文,「诸根」是指色相,就是我们身体,身体里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悦豫」是喜乐。「清净,《嘉祥疏》曰:光显也」,用光显来解释清净,「又《宝积经》曰:如来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佛身哪有不清净的道理?烦恼障、所知障全都断尽了,所以身心清净。经教里面常常赞叹诸佛如来「金刚不坏身」,金刚是形容坚固,不坏里面就有清净。我们在大乘教里面读到,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身是相好;换句话说,每个人身跟佛身都没有两样。什么身?现前的身,就是我们现在的身,跟佛身没有两样,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跟净土没有两样。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上跟我们讲,「我身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身」「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这个话说的是对的,没有说错。为什么?他们把烦恼习气都断了,所以身心清净现前。我们今天麻烦是什么?被染污了,身被财色名食睡染污,心被贪瞋痴慢疑染污,就这么个道理。如果心里面把贪瞋痴慢疑放下,身把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放下,那你跟佛就没有两样。佛身、众生身无二无别,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六道众生一身多病,病从哪来的?贪瞋痴慢疑是你的病根,财色名食睡是你得病的外缘,喜怒哀乐是你得病的内缘,因缘具足你就得病,就这么个道理。因很难断,这是烦恼习气,不容易断,断了你证果了。如果能够把缘断掉,缘怎么断?佛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能吃苦,你能够持戒,你身心清净,你得自在。如果真的是说放下五欲六尘、放下七情五欲,人真就没有快乐了,那学佛干什么?佛所标榜的,学佛是离苦得乐。什么东西是苦?七情五欲苦,你的身心不健康,你的身心被染污。佛教给我们都是真的东西,一点都不假,我们自己要知道,要明了。所以要学,如来身,自性清澈,我们要学佛,远离一切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放下。

「如来身者,出过世间,何以故?不为世法之所染污故。」世间所有法,你不再受染污。不受染污有两种办法,浅的方法,我们远离,不接触它,这是治标的办法,不是治本。如果有深定,我们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得三昧了,即相离相,那是更深一层的远离。没有远离的心,在一切诸法里头自自然然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离了。「乃至如来身者,如净镜中微妙之像,如净水中明满之月。」这是比喻,很干净镜子里面所照的像,镜子里面显的像,又好像在净水当中,这水干净,没有波浪,月亮现在水里头。「综上引证,经文释为:当时世尊,眼等五根,同现喜容」,这是说明佛为什么放光,为什么现这个相,欢喜。「心中安乐,妙相清澈」,中国古人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佛现这个相的时候我们知道,佛心表现出来,这些都属于示现,心中安乐,妙相就清澈。「如镜中影,如水中月」,镜影水月,它里面含的深义是:不即不离、亦空亦有、空有不二。

「光明圆满,净若无形,和悦欢喜,清净庄严」,这是为什么,佛为什么安乐喜悦?《净影疏》曰:喜有二义」,这是为我们解释,佛欢喜表两个意思,表法的。一、「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故喜。」这是佛念佛,前面阿难问了,佛今天的欢喜,想到一定是念佛,是念过去未来佛,还是念现在他方佛?阿难曾经有这个问。所以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是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所成的行德可庆,欢喜。第二,「念众生得益时至,故喜」。众生与净土的缘成熟,也就是说众生可以接受这个法门了。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界,实际上来说,真正的目的就是宣扬这个法门。这个话谁说的?唐朝时候善导大师说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这个地方附带给同学们做一个说明,净土宗祖师不是代代相传的,不是相传的,是民主,大家公认的,选出来的,他不是一代一代传一个的。这位大德在这个时代,他的修学、他的护持,对净宗最有力的、最有成就的,后代的人就选他为净宗祖师,他不是承传的。所以净宗到现在只有十三代。你看每个宗派都几十代了,至少也有七、八十代,净宗才十三代,这个时代没有这种人,那就不选。所以,他是民主产生的,一定大家公认。不容易!众生对净土的缘成就不容易,佛怎么会不欢喜,为什么?一生成就。

所以善导大师说了两句话,「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就是说明,诸佛如来他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出现在世间为的什么?就是为了这桩事情,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大家,劝大家真信、真愿、真念佛,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人只要往生净土就成佛,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即使烦恼一品没断,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这最低的,可是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成佛了。你看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什么人?那就叫阿惟越致菩萨,见性成佛了。他有没有见性?没有见性,没有见性怎么也成佛?佛力加持他,他的神通、道力就相等于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他就有能力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佛身。这是净土不可思议,这是净土所谓难信之法。

一般教下的人,你给他讲他摇头,他不相信,哪有这种道理!这就是对于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没有信心,所以难信。难信我们能信,我们现在相信,凭什么?第一个,过去生中善根深厚,这是肯定的;第二个,如果善根不够深厚,在这一生当中,大乘经教里面长时熏修,也能把你这个善根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这都要缘分。我自己对于净宗,这个善根就不够深厚,如果没有这么多年大乘经教的熏修,我还是不会相信,不容易!年轻时候李炳南老居士把净土教给我,劝导我认真学习,我对老师不敢违背,但是没有去照做。走阿难那个路子,不认真修,学广学多闻,对经教非常欢喜,尤其对《华严》《楞严》。我跟诸位讲过我这一段的历史。

我相信净土是从《华严》《楞严》上来的,《楞严经》是我年轻时候主修的课程,我记得讲过七遍,但是七遍里面只有两遍是讲圆满的,其它的五遍没有讲圆满,以后讲《华严经》。十几年以后,《华严经》讲了一半,突然有一天想到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华严经》上还没有讲到,在后面,翻后头的经典,翻到最后《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里面有了,原来文殊普贤都是念阿弥陀佛的,求生西方净土。再细心去观察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入室弟子,这是得意门生,他所传的、所学的肯定秉承老师的,不可能跟老师不一样。细心去看五十三参,果然不错。你看第一位善知识,中国人讲先入为主,吉祥云比丘,他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修念佛求生净土。这第一个人,中国跟印度都有这个说法,叫先入为主,这个关系最大。五十三参最后一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恍然大悟,善财童子原来是专修净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生成就。当中五十三参是为弘法、护法修学必须的课程,自己成就,这一门就够了,弘护那是一切都要懂得,弘护是什么?成就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

他什么时候才去参学?根本智得到了,他在文殊会上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后面参学是「无所不知」,后得智,两种智慧圆满了,这才能讲弘护。可是,学后得智一定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没有得到,哪来的后得?像种树一样,后得智是枝叶,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现代人最大的困难,没有根本他就搞枝叶,所以那个枝叶全就落空了。用四弘誓愿的话来说,「烦恼无尽誓愿断」,那是根本智,「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后得智,无所不知。佛在大乘教里头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会学的人要依教奉行。所以在根本智没有成就,我们所学的统统是为了求根本智,这个阶段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定,在佛法讲三昧,三昧成就之后,智慧就开了,这个智慧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我们这部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是根本智,这三个你都得到了,所以你学后得智就很快,一接触全明白了。那个时候学习就非常快速,你没有障碍了,烦恼障没有了,所知障没有了。

我们再看底下这段,「光颜巍巍」「光」是光明,「颜」是容颜。《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保居士的,「佛之颜有光」,面孔有光,叫「光颜」「巍巍,高大尊胜之貌」《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显也。」佛是大德,我们现在人说,佛的风度、佛的光彩,这都是讲德胜高显的意思,是由内而发。现在人里头没有,可是他用化妆,完全是外表的,特别是登台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化妆,让他在镜头里也是光颜巍巍,也有这种情形。所以,上舞台都有化妆师,有专业的人来帮助你,这个地方是自然的。「总表佛之德容」,德是在内,容,容貌是在外,「显曜光明,超于一切」,这个一切是指诸菩萨,从等觉以下,没有人能跟佛相比。显是明显,这个「曜」也就是前面讲的「数千百变」,就这个意思。佛的智慧、德能都从相好上透露出来,超于一切,菩萨都不能相比,声闻、缘觉、诸天人民当然更比不上。

经上所说的我们必须要知道,佛所有的我们全有,听了也不要羡慕,我们不比佛差一丝毫。为什么现在显不出来?要知道,我们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现相就现前了。我们真的想,现在是在凡夫位,真想,希望智慧德相都能够像佛一样的圆满,那就得认真干。认真干,你可不能忘记戒定慧三学,这个次第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如果想我戒律不要,这个东西太麻烦,我就从定慧下手,行不行?不行,你得不到定,你开不了智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这个路成就的,我们不走老路,想另外开辟一条新路,那个麻烦大了!你只有走老路,老路只有一条,自己想开辟新的道路,现在人都想创新,愈创愈糟糕,真的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世世代代老人都走这一条老路,你以为现在科技发达了,我要创新,你试试看。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对于祖宗、对于先人不能不尊重。如果有一丝毫傲慢的意思,我们生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怎么能跟他们走?你不跟他们走,你的路就是三途,肯定在三途,这个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