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二集)  2010/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二面,倒数第六行第二句看起,从八这个地方看起:

「八者,于世谈话,不生味着」。这一念是这个十念的第八念,是日常生活当中闲谈一切世间的法,不生味着,这个味是兴趣,着是执着。用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不放在心上,不要把它当一回事情这就对了。为什么?六道不是真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你要在这个里面感觉得有兴趣,味这一个字,味是情执,你迷了,你执着,着就是执着,那就错了。于世间一切言论要当真、要执着,这就是造轮回业,就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知道,这知道是智慧!大乘教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世间法不再执着,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我们在屏幕上看电视剧,这假的,这不是真的。你可以欣赏,决定没有执着、决定没有分别,这是菩萨。如果你在那里看到这些现象,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是佛了。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在境界当中,时时刻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返闻闻自性。世间有一句话说回光返照,回过头来照自性,你就知道自己修学是在什么阶段。如果外面境界还能够引起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那我们就是六道凡夫。如果我们对眼前一切现象全不执着,但是还有分别,这就是阿罗汉,就不是凡夫。凡夫肯定有情执,阿罗汉情执断掉不再执着,也就是此地讲的他不生味着,用我们现在话,他没有兴趣,他不执着了。

世出世间的圣人,常常教导我们,世味要淡,一年比一年淡薄,我们就有进步;如果这个还很浓,麻烦很大了,苦恼很多。放下,眼前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忧虑没有了,牵挂没有了,你得清净心,将来走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没痛苦,为什么?没有留恋,没痛苦,往生容易。所以这是不能不留意的,不能不学习的。怎么个学习?还是不能离开经教,这经教多重要!经教是佛菩萨的开示,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劝告,把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情讲清楚了,宇宙是什么事情也讲清楚了,极乐世界也讲明白了,终极的目的是劝我们放下一切,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就一生圆满成佛。这句话你如果真听懂了,那恭喜你,你就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哪个是最重要的你就明白了。无论是自利、是利他,一句阿弥陀佛是圆满功德,真正不可思议。真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人,眼看这个人他就要去作佛去了。修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跟他相比,所以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句,「九者,近于觉意,生起种种善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之心」。这都是大菩萨,严格的说,都是法身菩萨,普通人做不到!近于觉意,这是菩提心,菩提心意思就是觉意,菩提心现前,所以,自自然然能生起种种善根因缘。大乘教里常说觉而不迷,念念觉而不迷,这个意思很难懂。我们如果不是学过《还源观》、不是学过《楞严经》,就不容易体会。这个念念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都不迷,这就是法身菩萨。凡夫通常第一个念头是觉,第二个念头就迷了,第三、第四个念头就愈迷愈深,这是凡夫。四圣法界里面跟六道差不多,也是第一念是觉,第二念是迷,但是他迷的比六道的轻,虽然轻,也出不了十法界。念念不迷就出了十法界,才能出十法界,迷了不行,这个道理在大乘教里面就讲得很多。所以弥勒菩萨这个十念,这个十念不是普通人。但是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也有好处,得利益,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善根因缘。我们知道时时刻刻拿这个来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这个有好处的。生起善根因缘,它的作用就是底下这一句,那就是远离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染污。真能离得掉吗?菩萨行。他怎么离法?即相离相。不是那个相真没有了,相有,相有怎么离?心里都不染着,知道所有的相是假的,能见的相、所见的相都不可得。所见是自己,自己的身心不可得,外面的境缘不可得,这个一定要懂。就是弥勒菩萨讲的那个一念,那个一念的时间太短太短了。

我们以前面计算过,如果一秒钟弹指弹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个生灭。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你怎么能够体会到?根本体会不到!那哪里是真的?我们的心定不下来,这是要在很深的禅定你才见到、体会到。凡夫的心叫心浮气躁,体会不到,虽然体会不到,我们读到这些经文,我们用这些经文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用我们的意念,这个念是很粗的念头,立刻能想到内外都不可得。《金刚经》上的句子好,「梦幻泡影」「皆是虚妄」这个好,常常想这个,你这起心动念,念头才起,什么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想控制的念头、想占有的念头,这种念头一起你就想到经典上的教训,这个念头立刻就降温,可以不再坚持,这就是进步。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执着,决定不起控制的念头、不起占有的念头、不起喜欢的念头、或者是讨厌的念头,都没有了,这功夫就不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不要很高的功夫,这样的功夫就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连这个功夫都没有的话,虽念佛,往生没有把握,为什么?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到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你就有把握,真的把这个世界远离了。这里远离,那个地方极乐世界就亲近,就接近;这个地方舍不得,距离西方极乐世界那很遥远。这个地方离开,那里就近了,就这么个道理。真正功夫一句佛号,大势至菩萨的话非常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说绝了。时时刻刻希望这个境界现前,都摄六根讲统统放下,净念,净是清净,没有怀疑;有怀疑不清净,有夹杂不清净。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字也没有念错。

末后这一句,「十者,正念观佛,除去诸根」,这个境界圆满了。诸根是六根,这是最难放下的。佛法里面讲六根、六尘、六识,根生识,根是能生,识是所生,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境界就是《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正念观佛,这是正念,正念无念。说无念还会有误会,所以古大德讲无邪念,换句话,还有正念。正念是什么?如果有正念,这还是个邪念。譬如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眼见色,见到外面色相,你很喜欢,这就染着。这个喜欢不是正念,是邪念,只要起念都是邪念,我讨厌它也是邪念,我想控制它是邪念,占有它也是邪念。佛菩萨用的是正念,正念是什么?看得清清楚楚,确实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正念;不起心、不动念,看得很清楚,不是看不清楚。我们凡夫做不到,我们凡夫眼睛看东西,那是什么?注意,注意就看清楚。要不注意,好像看到,提起来有这么回事,没看清楚,一定要注意才能看清楚。那个注意是什么?注入意识,把那个眼识上再加意识进去,你就看见了。没有意识的时候那是眼识,眼识有了别,没有分别,那个了别可以说它是正念。意识也有了别,这就是什么?性德里头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自性本有的,不生不灭,那叫正念。我们讲这个见闻觉知,算不算正念?不算。为什么?我们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见闻觉知又加上分别、又加上执着,所以它统统变成邪念。正念一定要把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统统放下,那就叫正念。耳也能听,眼也能见,意也能观,这是观照,那是正念,这叫做正念,就没有邪念了。这要很细心去体会,实在很难讲得清楚,讲都讲不清楚,你怎么会听清楚?你要能听清楚的话那是智慧,那个不是知识,是智能。只有正念观佛,这个佛就是所有一切法全是佛,没有一法不是佛。佛是什么?佛是自性。离妄想分别执着,在一切相当中你就见到性,性相不二,原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你真的见到了,这叫见佛。

下面看,《宗要》曰: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当知初地以上菩萨乃能具足十念。」这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弥勒菩萨说的十念,这十念境界很高,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尤其是「正念观佛,除去诸根」,二乘、权教菩萨都做不到,何况凡夫?所以他说初地以上的境界,这个初地是别教初地,在圆教就是初住,他们这些人能够具足十念,这些人不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了。「以上诸说咸以此愿专为上品」,三辈往生里是上辈,九品里面是上上品,不是普通人。所以底下说,「甚至地上菩萨乃能具足,则中下凡夫何由得生」?弥勒菩萨说得是好,菩萨也讲得好,「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赡养国土」,具足他这十个条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是实报土,这是实报土的条件。我们真正有志愿的人,想到极乐世界早一天成佛,这对我们就很有帮助。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拿这个做一面镜子,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我们向这个目标精进。用什么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净念相继,真能做到。

底下这是念老给我们的开示,「可见以上诸家之议」,他们的议论,「未契净宗他力果教之真谛」。净宗不靠自力,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靠的是这个。上面讲的是要靠自力,他自己到这个境界。换句话说,菩萨才能往生,凡夫哪有往生的道理?凡夫往生,特别是凡圣同居土,我们才有分,方便有余土我们都没分。所以古人讲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是菩萨往生的,生哪里?菩萨生实报庄严土;二乘往生的,生方便有余土;凡夫往生的,生凡圣同居土。古人有这个讲法,不能说没道理,但是不是阿弥陀佛本愿的精神,不是这样的。弥陀本愿的精神,善导大师讲得好,「四土三辈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好,那是深契净宗他力果教的真谛。我们凡夫能不能往生实报庄严土?答案是肯定的。这十条我们能不能做到?答案也是肯定的。你做不到,是因为你没有看破;你真看破了,怎么会做不到?这个世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你没看破。你真看破了,这东西是假的,一样也带不去。大乘教里面讲得这么清楚,你真明白了,你就真放下了。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们,这就是他怎么放下的,他天天想一个字「死」。你看他的念佛堂,他关房里面很小的念佛堂,大概只有我这个摄影棚一半大,很小,我去看过,只有一张小桌子,四方的桌子,供了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就一尊。我看到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一个小磬,一个小木鱼,其它就没有了,佛像后面写了一个大字「死」。印祖自己教人亦如是,叫我们常常想到,死临头了,你想什么?马上就要死了,你想什么?这个时候你要打妄想,还想东想西,你就搞轮回去了。最后一念不是西方极乐世界,就到轮回去了,你说多可怕!所以这个时候,念念不忘的就是一句佛号,你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印祖叫我们常常想着这个字,不要害怕,人家看到这个字都忌讳,学佛的人看到这个字好,提醒自己,警觉自己,这个字就太难得!我常常勉励同学,我自己是这样的,我都把今天当作我最后的一天,明天没有了,今天是我最后的一天,我今天要想些什么?要干些什么?不能再干世间事,要干极乐世界的事。极乐世界的事能带得去,永恒的;世间事是假的,一样都带不去,你把这个放在心上你就错了。这个世间,人也好,事也好,好事也好,坏事也好,与我都不相干,应当常作如是观,我们自己心才自在、才清净,才不受干扰。现在很多人看到我,都问我灾难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老实讲,这灾难不能说真,也不能说假。这话怎么讲?你的心行不善就有,你的心行善它就没有了。这什么意思?「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佛不早就给我们说过了吗?说得太多了,事到临头的时候你忘掉了。所以常常要想到佛的教诲,「一切法从心想生」。连科学家都教导我们,灾难来了怎么应对?科学家教给我们三句话,「弃恶扬善」,恶要丢掉、要放下,要把善心善行发扬光大,你看这多好,跟佛说的一个意思,第二句教给我们「改邪归正」,末后一句话教我们「端正心念」。念佛是端正心念第一正,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就胡思乱想?

「至于义寂以《观经》下品下生之十念,注本经第十八愿之十念,深有见地。」这段文我们在二百六十一面倒数第四行,念过,昨天学的,我把这段经文再念一遍给大家听,因为他注得太好了。《观经》里面讲的,「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观想念佛)。若不能念者」,不能观想呢?你就是持名念佛,就「应称佛号。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即得往生。」这是义寂法师给我们解释这一愿,他就用《观经》下品下生章的十念。念老在此地这个评语就深有见地,这个注得好,让我们学了之后一点怀疑都没有了。

下面,「望西云:宗家不尔」,这日本法师,日本称宗家就称善导,不敢称善导大师的名讳,称宗家,这些人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今之十念」,这就是讲《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十念,「今之十念,但是口称」,就是念阿弥陀佛。「上尽一形」,这是什么?一形就是一生,我们活一天念一天,天天念不间断。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没有忌讳,什么地方都可以念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着念,你看多自在!办事情的时候就专心办事,把佛号停起来,事情办完了,我佛号又提起来,这是一个真正念佛人,念佛不碍工作。如果这个工作,不必用心念的工作,不必用心想的工作,我们一面工作一面还是可以念佛。用思考的这种工作,我们就工作的时候放下念佛,一心去工作,工作完了我们接着再念佛,这个叫做净念相继,这就是没有中断。「上尽一形,下至一念」,最下的,这一念是讲临终的一念,临命终时最后那一念是念阿弥陀佛。「通于三辈,摄于九品」,此地这个三辈,就是《无量寿经》讲的上辈、中辈、下辈,四土三辈九品,「莫不皆往」

品位高下是什么个道理?给诸位说,这是你心地清净程度的感应。我们这个经题里面讲的这三个等级就很好,「清净、平等、觉」。功夫最浅的是清净,清净就往生凡圣同居土;平等了,心平等了,方便有余土;后面觉,觉是大彻大悟,生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清净心重要!我们念佛法门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有疑惑,心不清净了,有夹杂,心不清净了,所以要把疑惑跟所有一切夹杂全都放下。真的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吃饱了、穿暖了,够了,不必再讲求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那就麻烦大了,那就夹杂,为什么?扰乱你的清净心,这就错了。得清净再向上提升修平等心,看一切人跟自己没有差别,我不比别人高一等,人家也不比我差一等。最好的方法,观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这是好方法,好人、坏人全是阿弥陀佛,你不要去分别,平等心现前,往生品位就高,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

下面这是念老为我们做的总结,望西所说的这段话,「意为今愿文中之十念」,就是第十八愿愿文当中的十念,「只是口念」,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上者尽一生之形寿唯念佛名」,这个人念佛念一辈子,他就念一句佛号。「下者仅念一声,皆可往生」,我们见到,确实有很多很多念佛人,多半是什么?多半是乡下的老阿公、老阿婆,他们不认识字,也没听过经,他一天到晚只晓得念阿弥陀佛,临终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预知时至,有很多不生病的,说走就走,还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这就是这一愿加持,这就是一生念佛,甚至于他不会念经,就这么一句佛号。早年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大家知道,这个故事是倓虚老法师早年在香港讲的。我听到的是一个录音带,老法师在佛七里面讲开示的一个录音带里头,讲了几个故事,我从录音带上听到的。老法师只教他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教他一天到晚就念这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所以他一点压力都没有。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这个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一次经没听过,他为什么那么坚定念佛?他自己真正感受到人生太苦了。你想想看,他那个时候四十多岁,没有念过书,什么样技术、能力都没有,学了一个补锅补碗,很简单的一个手艺,生活非常非常辛苦。每天挑着小担子到乡村里面去走,有没有人家碗打破了,锅打破了,把它补好还可以用。

干这一行的人我小时候见过,农村里面一年总会来个二、三次,次数不多,从这边经过,有没有锅碗打破,他帮你补。现在没有了,这个行业没有了。所以他是真正尝到苦头,生活太苦。谛闲老法师是他从小(他们同乡)一个村庄长大的,看到他出家了,出家还不错,有吃的、有住的,生活还过得不错,所以就想跟他出家。可是出家还有条件,你出家每天寺庙里五堂功课你要不会,那你在这个寺庙里无有立足之地,他真的学不会,学讲经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所以谛老没法子,从小小时候的同伴,不能不照顾他,给他剃了头,在乡下找一个破庙没人住的,叫他去住那边,一个人住个破庙,就教一句阿弥陀佛,他说你就管老实念。这个人好,听话,老实、听话、真干,他就成功了,他就这么三个条件,成功了,三年成功。谛老对他非常赞叹,讲经的时候常常引他做例子,三年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人不可以小看他,活着没人瞧得起他,走得那么风光,走得那么自在、潇洒,叫人看到羡慕!这就是此地讲的,上者,上尽一形这是上者。谛老讲这个故事,就是这一片,那个时候录音带,我还找同学把它写下来印成书,这样可以永久流通。那个录音带、光盘,我看保存都有期限的,还是印成书可靠,倓虚老法师的「佛七开示」

下面它有个括号附注,「仅念一声者,指临终一念,或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亦皆得往生。」这是讲了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这个仅念一声是临终,临终一念决定得生。第二种状况,是获得一念净心,这个比较难,这是真有功夫!这功夫是什么?真放得下的人。真正能够,这是古大德常讲的,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不但是讲世间法,出世间法是佛法,讲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这个时候发一念心,就是专念阿弥陀佛,这都是决定往生的。

底下一段说,「本愿文曰至心信乐。《观经》亦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下面跟我们解释,「如何名为至心,又如何名为具足十念?此乃本愿之关要」。这是关键,这重要的法门!「罗什大师于此」,鸠摩罗什大师对于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有最极精要之论」。下面就是罗什大师所讲的,「师曰:譬如有人,于旷野中」,野外,「值遇恶贼」,遇到强盗,「挥戈拔剑,直来欲杀」,这是遇到强盗要来杀害他,夺他的财物。「其人勤走」,这人赶快逃,逃的时候「视渡一河」,看到前面有一条河。这个时候想,「若不渡河,首领难全」,肯定被他杀了。「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怎么过这个河?「我至江岸,为着衣渡」?穿着这衣服赶紧下去游过去,还是把衣服脱掉?这急时一念,这是他想的,「为脱衣渡」「若着衣衲,恐不得过」,时间来不及,追得太紧了,「若脱衣衲,恐不得暇」,恐怕来不及;要是着衣渡,穿着衣服,恐怕渡不过去。「但有此念,更无他意」,这就讲一心怎么渡河。「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这是罗什大师的开示。行者就是修行人,就像这个渡河的情形,遇到强盗的情形一样。我们念佛,是念佛名还是念佛像?这个念佛像就是观像念佛,没有佛像在面前是观想念佛,这是《十六观经》上说的。无间念佛,观想也行、观像也行、持名也行,最重要的是十念,这就叫至心,名为十念。你心里已经集中在佛,除念佛之外没有其它的心,所以三种方法都可以,观想、观像、持名都行。

三种里面最方便的是持名,观像跟观想都不容易。观像,像太细了,你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使是观第一观落日悬鼓,都不容易,那是观西方。这个观怎么样叫观才成就?真的叫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看到太阳刚刚下山的时候,红太阳,光都很弱,你能看得清楚。观想成功了,你在任何时候,你面前都看到太阳,睁着眼睛看到太阳,闭着眼睛还是看到太阳,你这一观算成功了。你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如果第一观都观不成,后面就不必想了,后面比这个更难,所以观想不容易。观像,你供养佛像在面前,你天天看它,叫观像念佛。你把佛像当作真人,天天礼拜,围绕供养,你不离开它。但是你离开那个佛堂的时候,像就不在,你观像就中断,就连续不上。所以最方便还是持名念佛,无论在什么地方,佛号都可以不断。而持名呢?持名是十六观里最后一观,就是第十六观。佛也知道你烦恼习气很重,是怎么样观也观不成就,后头就教你持名,就教你念佛,所以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只要是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忆佛是心里想佛,念佛是口念佛,心里想佛,口里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最要紧的,心里除佛之外,没有其它的杂念,万缘统统放下,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个法门你就修成功,你就有把握。十念,就是念念相续,这样的清净心念佛,念十句也能往生,这都是指临命终的时候。

平常呢?平常修十念法也行,所以祖师也有提倡十念。但是从前的祖师提倡十念,他是尽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不拘多少,早晨起来,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做,没有佛像就面向西方,方位也是求感应,面向西方合掌念十口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这是对于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做早晚课的,用这个方法。我在前面也告诉诸位同修,我也有个十念法,在新加坡那个时候跟大家宣布的,就是十句佛号,不是一口气的,就是十句佛号,更简单了,一天九次。这个九次怎么算法?这就定课一天九次,早晚两次,早晨起来的时候要念十声阿弥陀佛,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声,三餐饭三次。吃饭之前,一般佛门弟子都念供养咒,我们念十句阿弥陀佛再吃饭,这不会忘记,饭前。工作上班的时候,工作念十句,下班念十句,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总共九次。每天都这样做,一次都不缺,这就是十念法。这个十念法也能往生,就像经上所说的「至心信乐,具足十念,皆可往生」。容易,不另外费时间,工作再繁忙的时候都可以做,真的不碍事。这个方法人人都能学,很好学。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宗要》又曰:今经说十念,具此隐密、显了二义」。下面为我们解释,「显了十念,即上文罗什大师所譬之十念」,这是明显的,显了的十念。隐密是什么意思?「隐密义之十念,即《弥勒发问经》中,慈心等十念」。我们前面学过,你看他称这叫隐密的十念法。「义寂云: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这个意思深。「意谓,能如《观经》所说或什师所譬之十念,一一念中自然具足弥勒所问之十念,盖于显了中自然含摄隐密之深意。此语道破净宗玄微,世人多慕玄妙,而不知最极玄妙祇在平常中,故云平常心是道。」我们就看到此地。这个功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无论修哪种法门,即使刚才讲的,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的十念法,或者我们所提倡的一天九次十句念佛,都行,念到功夫纯熟的时候,真正能够看破、放下,弥勒菩萨所说的十念自然具足。一般人不能具足的原因,是放不下情执、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贪瞋痴慢,所以就不相应;果然能放下自然相应。所以这一句佛号当中,具足弥勒菩萨所讲的十念,那你这十声佛号念念都具足,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此地讲隐密的一个道理。

如果再向隐密深处去体会,前面我们也讲过几次,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先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是自性的德号。什么人的自性?古来祖师大德跟我们说「当人自性」,就是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跟诸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跟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不是二,跟一切万物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一切众生共同一个自性,那你念这一个自性不就全都念到!真的,一点都没错。古大德教给我们,大乘教里面修行就这一个法门,唯一的,这句名号就第十八愿,十八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就这一愿,这一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全部《无量寿经》。全部《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法。所以一归纳就这一句,隐密的深义。《华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说尽了,说到隐密的根源。所以世间许多人仰慕玄妙的道理,岂不知最极玄妙的道理就在这句名号里头。你没有智慧,你烦恼习气很重,你看不出来,你体会不到。到你的功夫有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豁然大悟,知道这个玄妙原来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这句佛号里面,你发现了。于是你会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锅漏匠的成就,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赞叹他,说「天下名山宝剎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方丈是一个道场的领导人,方丈和尚,又说「通宗通教的这些讲经研教的大法师也比不上你」。哪一个人走,走了之后还在那边站三天?这个可不是容易事情。往生之后站在那个地方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老和尚对他嘉许、赞叹,句句是真话。任何一个法门,要想修到这种功夫可不是容易事情,用念佛法门不难!他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没有别的,他放下了,他真放下了;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放不下,所以做不到。我们如果像他那样放下的话,相信不会输给他。放不下的原因就是你没看破,你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把所有一切现象当真,还想控制、还想占有,错了。这种念头就是六道里面的念头,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这是很可怕的,那是不善的念头。「故云平常心是道」,平是平等,常是永恒不变,就是我们经题里面所讲的「清净平等觉」,着重在平等这两个字。「但当平平常常,老老实实,绵密念去,自然暗合道妙,念念离念。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为最易」。这是讲修行的方法,密宗用持咒,净土用持名,持名比持咒还容易。你要说持名不如持咒的话,你就去想想锅漏匠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我在四十年前,那个时候在佛光山教书,星云法师有一个佛学院。有一天晚上,秋天月光非常好,外面很凉爽,有十几个同学围着我的身边,我们在讨论佛法。远处来了一个人,看到我们都在一起讨论佛法,他也进来了。这个人是佛光山的长工,佛光山的工程是一年到头都不间断的,这些工人住在山上,每天在做建筑工作。我们也欢迎他来听,结果他给我们讲个故事,故事是真的,是他的家乡一年前发生的事情,那时候一年前,他们的邻居一位老太太念佛往生。他说这个老太太也没有什么知识,神佛不分,就喜欢去拜拜。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一点佛法,就劝她不要拜那些神,专念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家里给她设了一个佛堂,就不要出去到处去拜,把心都拜散乱了。这个婆婆很难得,接受媳妇的建议,她在家就真干,就是一句佛号,也就像此地所讲的平平常常、老老实实,她就念一句佛号念了三年。临走的这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她交代她的儿子、媳妇家人,「你们先吃饭,不要等我,我去洗澡。」她真的洗澡了,儿子媳妇很孝顺还等她,等了很久怎么还不出来?去看看,看看确实洗过澡,喊她不答应,没有人答应。很奇怪就找,再一看在小佛堂里头,穿着海青整整齐齐站在那个地方,手上拿着念珠,叫她不答应,再仔细贴近,她往生走了,站着走的。他给我们讲这个故事,念佛是真的,一点不假,亲眼看到的,三年!台南将军乡,这个长工他的家乡在台南将军乡。这个故事传遍台湾,老太太给我们作证转,三转法轮,她示现给我们做证明,念佛不是假的,就一句佛号,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以后我们会想到,她为什么不跟家人讲她往生,讲往生恐怕大家这个长那个短,再多住几年吧,扰乱她,不说。而且句句说的是实话,没有打妄语,她去洗澡,叫你不要等她吃饭,她不必吃饭,她走了。台湾这六十年当中,这种往生的人很多!年年都听说,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临终没有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

早年我在美国,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在旧金山讲经,是一位甘老太太请我去讲的。这个老夫人,早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她护持我,照顾我很多年,我也非常感激她。以后她移民到美国,我到美国就碰到她,她告诉我一个故事。是她的朋友,也是一个老太太,儿子媳妇都在美国都上班,所以养了一个孙子,这有了孙子,儿子就把母亲接到美国去,去照顾孙子、做家事。所以老太太也非常好,把这孙子带到差不多三、四岁,做家务事情,每天烧两餐饭。因为中午他们都不在家吃饭,早晚,早晨吃了饭出去,晚上回来吃饭。这一天家人早晨都起来,没有看到老太太烧饭,打开老太太的房门,看到他的母亲盘腿坐在床上,喊她也不答应,走近一看她已经往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往生,早晨起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她走了。这是念佛人,也就是一句佛号。细看她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都做好了,她预知时至,还有遗嘱统统写好了摆在面前。在美国没有人给他做孝服,她的后事她自己办好了。说明这个老太太,你看平常所谓真人不露相,见人都笑呵呵的,都念阿弥陀佛,走得这么自在,不告诉她家人。所以念佛人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成就的,非常羡慕、非常赞叹,给我们做证明,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人在这个世间一生,什么最真实?这是最真实,你生死自在,你没有一点痛苦,只有念佛人能做到。你看一般人死在哪里?都死在医院。只有念佛人有这个本事,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自利利他!自己往生了,留下这个样子给大众看,给念佛人看,念佛人看得懂,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给一般人看到:念佛真不可思议,有这样走法的。一般人不但没看到过,听都没听说过。

此地接着说,「自然暗合道妙,念念离念。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为最易」,这最容易。这给我们讲境界,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老实,这两个字太重要。世出世间法,人只要老实,没有不成就的。不成就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不老实。他的妄念多,他的心思杂,妄念多,意念、精神不能专注,所以说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干什么都不能成功。真正要成就的话,秘诀是老实、专注。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人知道,你给人家讲,他不相信,哪有那么容易的?他不相信。我们早年看到经教上古来祖师大德这样劝导人,我们也是看过、读过就算了,没有把它当真。随着年岁大了,看得多了,尤其看到这些现身说法的,做出榜样在给我们看的,我们才真的注意到,才肯定一点都不假。《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是什么?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现在能有这种认知,能有这样的肯定。法门不可思议,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依教奉行的人不可思议。这桩事情实在讲太要紧了,为什么?现在在这个社会,我们冷静观察,哪一个人不造罪业?不但造罪业,都是造很重的罪业。

所以我遇到许多通灵的人告诉我,当然这个也不一定是可靠的,但是我们听了都有一种警觉。通灵的人告诉我们什么?他说地狱、饿鬼道那些人现在都出来了,有很多念佛都往生了,有往生极乐世界的、生天的、到人道来的,他们都出来了。不错!后头一句话不好听,我们这个世界人大劫难死了之后就填补,都到地狱、都到饿鬼去,换班了。这个话能相信吗?他们是前辈子造恶业堕到地狱、堕到饿鬼,现在这罪受满了,刑期到了,满了他们就要出来。现在我们这新造罪业的人,造得比他们还重,所以这些人到饿鬼、到地狱,要比他们苦很多倍。这个话如果是真的,我能够接受,我也能够相信,为什么?现在人的贪瞋痴慢比从前严重太多!以前人的贪心他还有节制,钱财到什么时候他知道可以了,不能再要。现在没有止境,你要是堕恶道受罪当然比他们严重,时间当然比他们更长,这肯定的,这个多可怕。佛在经教里头告诉我们,贪心堕饿鬼,如果这个贪心里面还有瞋恨、还有愚痴、还有嫉妒,还有用很不善的手段,那就到地狱去了。世间的财富是有一定的,你命中该有的,丢都丢不掉;命中不该有的,你拿也拿不到。佛法告诉我们,因果告诉我们,在这个世间绝对没有一个是占便宜的人,这个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占人便宜将来要还债,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

前几天,山西大同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可能他们是打猎的,被他们捕捉杀掉,黄鼠狼的皮很值钱,肉被他们吃了,皮被他们卖掉,要来报仇。你们想想看,连杀畜生,畜生都要来讨命,何况是人?哪有人被你杀,是甘心情愿给你杀的?没有这个道理,都有怨恨,怨恨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多可怜。他来找我,我就劝他,我说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追究,再追究你们彼此双方都痛苦,你缠的这个人他痛苦,你也痛苦,为什么不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我的劝告他听懂了,他答应了,不再找麻烦。我说你们到我们九楼念佛堂,九楼祖先纪念堂那是念佛堂,你到那去念佛去。他们几个人真的就去了。这些事情我们见得很多,附体的、通灵的透这些信息。有人问我,他们的信息能听吗?一般人讲这迷信,你仔细观察他,他真的是有灵附身,不是假的。什么样的东西附身,他那个形相就很像,你看到鬼道附身的人,狐狸附身的人,蛇附身的人,他那样子就不像人的样子。传递我们的信息,值得我们做参考,他要求我们替他办事,那就得考虑。我们要用佛法,不是佛法,他出的主意我们不能听他摆布,听他摆布,我们就佛丢掉去听鬼神的,那就大错特错。他传递信息我可以做参考,用什么方式来应对?我们要用佛法,我们才不会被人欺骗,我们才知道正当应对的方法,帮助他,也帮助被伤害的这些众生,附体是伤害,他要付出很大的能量。所以我们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上讲的话是正确的,不是假的。欠命要还命,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不可以杀害,不可以毁伤,要还债的,欠债要还钱,生生世世都不能够了的。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干这个事情,我们连一只蚊虫蚂蚁都不伤害牠,牠也是一条命;我们宁愿饿死,我也不愿意欠债。人生死是自然现象,哪个人不死?人都要死,不必忌讳。死,什么都带不去,何必要夺取别人的?何必要贪恋不舍?贪恋不舍还是要舍,什么东西只是给你看看而已,假的不是真的。现在我们真的是找到真东西,虽然都在面前,六十年前我们也知道,不认识它,不识货!到现在才真的认识,认货了,才晓得它是宝贝,就这一句佛号。

「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念念暗合实相故」。这一句说得太好了,因为这句佛号就是自性的名号,自性就是实相,实是真实,不是假的。暗合实相,用一般的讲法,就是暗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这个意思。跟禅宗、跟大乘教下所追求的目标完全相同,宗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是大开圆解。诸法实相,念佛法门一句名号可以达到,而且是圆满的达到,非常容易达到。你看看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那就是圆满成就。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明白了,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有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目标,这是这一生活在这个世间,真实的意义、真实的成就。希望我们大家都觉悟,不要错过这一次的大好因缘。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