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二集)  2011/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九十三面,第三行从当中看起,我们把文念一段:

「故本经中,与会诸大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之德者,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自利利他,无有穷尽之德。」我们念到此地。十大愿王讲过多次,文字虽然不多,每一句里面含的事理都是无穷无尽,所以每一次讲的也不尽完全相同,大家都可以互相参考。前面讲到「随喜功德」,现在我们讲第六「请转法轮」。从第一到第五都是成就自己的德行,自行,下面这两句是化他。自行之后要化他,化他之前一定要自行,自己德行、智慧没有现前的时候,怎么能够帮助别人?所以发心弘扬正法,这十愿不能不认真学习。

「法」是大乘教里面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用一个字做总代名词,这个代名词就叫法,所以佛法无边。佛是觉悟的意思,宇宙,在佛经上讲,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无量无边,你对于这些无量无边的法你统统都明了、统统都觉悟,这谈何容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诸佛菩萨那种恭敬的心就会生起来。他真的是了不起,崇高的道德、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样的人在一切众生里头到哪里去找?这些人都是无量劫的修学累积而成就的。那我们今天能做得到吗?可能。为什么可能?我们过去生中也有无量劫,你能说过去没修过吗?没有学过吗?如果过去没有修学过,今天你决定没有这个缘分,听到佛的名号,听到佛的经典,没有缘!所以我们就能肯定,我们过去生中曾经有多生多劫的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这就是自己的业障太重,所以修学没成就。就用这一生来说,这些境界都可以能体会得到,我们闻法、接触到佛法这么多年,有人初学才接触几个月,几个月成就就很可观。古人所谓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就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就变成云烟,没有了。这是什么?业障、习气,你没有能力敌过,自己过去生中虽然学了,功夫不够,不得力。如果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你功夫得力,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那种人学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佛都在眼前,没改变。所以从这种现象我们就能体会到,自己过去生中肯定学过,善根福德因缘不足,这就显示出业障很重。

如何来补救?补救的方法,古人说「勤能补拙」。勤,佛法里面叫精进,只有精进能够弥补我们过去修行的不足。精,简单的说就是要专一,这是精。不能学多,不能学杂,学多、学杂就不精。用力多而成就少,如果精一,用力少而成就大,不一样!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佛祖慈悲教诲,我们疏忽了,我们听过这个话,不是没听过,自己也会说得出来,但是没做到。我们细心观察古今中外真正修行成就的人,他得力之处,实在说就在一个「勤」字,精勤。所以六度、十度里,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善根能生一切善法。我们的修学,过失就是把我们的精力分散、时间分散了,所以学了多年只能学一点皮毛常识,佛法里的精髓没得到,古人讲的法味没尝到。尝到法味你就有法喜,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完全不一样!古德说了一句话说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浓」。一般人贪图世味,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图这些,修学圣贤、佛法也用贪心来学,贪多,别人学一样我学十样,别人学十样我学一百样,结果别人成就了,我们自己没成就。贪多嚼不烂,这囫囵吞枣,这是错误,不能不改!

现在人修学,也有很多很用功的,方法有问题,更深的问题,古人修学他根扎得好,现在人没扎根,所以怎么用功都比不上古人,根没扎好。包括我自己,我也是根没扎好,现在知道,但是来不及了。根是什么?我们常常听到人家说扎根教育。中国在古代,对于扎根教育非常重视,谁替你扎根?母亲。五伦里「夫妇有别」,夫妇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家庭最大的任务是什么?传宗接代,让你这个家族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不至于中断,所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说给谁听的?说给做母亲的人听的。「后」不是子孙多、儿女多,不是这个意思,儿女当中要有出色的人出来,他能够继承你的家道、继承你的家学、继承你的家规、继承家业,这个叫你有后人;儿女再多,没有办法继承,一个都没有,那你家叫家破人亡。这个重担是母亲的责任,你说母亲多伟大,母亲多重要。母亲培养下一代,给他做扎根教育,从什么时候做起?从怀孕时候开始,胎教。中国的古礼,怀孕之后那个礼,在这十个月当中,做母亲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情绪、举止会影响胎儿。如果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行(言语、行为),胎儿就受了不善的影响,将来生出来之后不好教。如果怀孕期间,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言行举止都如理如法,这个胎儿他所感染的就纯正,将来很好养,听话。小孩出生之后,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扎根教育,扎根是这个地方扎的,三岁之前。父母、大人在婴儿面前一定要守礼,规规矩矩做给他看,他虽然不会说话,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已经在学习。到三岁这一千天,这个根叫根深蒂固,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个根扎得好,八十岁都不会变,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这一代没有了,我上一代也没有了,再上一代已经疏忽了,大概在我的高祖父母还可以,还像个样子,曾祖父母就疏忽了,父母就没有重视这个扎根教育。

我们读到中国古礼才明白,人是教得好的,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华严经》上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中国传统教学当中也常说,人人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古圣先贤当中的榜样,大圣大贤的模范,人的本性就是那个样子。如果没有教?没有教就染成习性,所谓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就被染污了。所以「性相近,习相远」,本性是一样的,都是佛性,习性就不一样了,这就产生变化。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小时候没有受到这个扎根教育,现在怎么样?补习,不补不行,不补成就不了!补什么?补《弟子规》、补《感应篇》、补《十善业》,这三样东西都是在小时候,三岁之前,母亲、家里面的大人要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我们这一代很不幸,生在乱世,满清亡国之后,中国这块土地混乱了,军阀割据、中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生存在这个环境当中,所以教学疏忽了。我们不能责怪父母,不能责怪祖先,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把我们教好,「殊无怪也」,佛不怪我们,也不怪我们的父母、祖先,这是大慈大悲,这是儒家讲的忠恕之道。不必再责备,要紧的是怎么补课。真正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我们如果认真努力,用两年的功夫把这个课补起来。两年的功夫,德行就是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把它做到,这个东西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讲的,是我们实际上的生活行为,要做到。另外一个做到的就是文字。你要想弘法利生,发这个愿,那就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你一定要通达世出世间法。通达佛法,你讲经契理,通达世间法,你讲经契机;通达佛法不通世间法是契理不契机,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佛法是契机不契理,都不行。那我们要涉猎世出世间法,头一个是文字,这些经典、古籍都是文言文写的,你必须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不难,老师教导我们,你能够背诵、能够讲解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我们讲堂这边的《四库全书》你就有能力看,五千年文化遗产这把钥匙你就拿到,你就得受用。你不懂文言文展开经卷你看不懂。《大藏经》是用当时白话文翻译的,也就是很浅的文言文,可是没有文言文的基础你还是不行,所以必须要用一点时间。我以为是两年,一百个星期,一个星期去背一篇古文,一百篇,两年你就能背一百篇古文。一百篇古文,不但你能够读、你能够写。你只要有这个条件,你的宏愿就能圆满,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可以做得到,没有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决定做不到的,所以得辛苦两年。

我们学净宗,现在年龄都不小了,大概都四十以上,真是有难处!那怎么办?有人来问我,我们《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就好像四十八篇文章一样,我用这个来做古文读行不行?行。能把这个背出来,也能够讲得清楚,大概你读经没有问题,三藏十二部你有能力阅读。要背、要讲。讲解,黄念祖老居士注得好,你看他引证,引经据典,总共引用一百九十三部经论;换句话说,读他的批注,也就是说你读过一百九十三部经论,所以一门深入可以。但是中国的古籍,文字比这个深,至少你还要去读五十篇古文,这个古文最好是选,在古文里面去选五十篇。这个工作最近蔡礼旭老师他在做,他一共选出一百六十二篇,他把这个题目给我看了,选得很好。在这一百六十二篇里面你选个五、六十篇把它念熟,两年时间,我们这个基础才扎得稳。有这个基础,十年之后,你还有八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样十年之后,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很出色的一位汉学家。四十岁开始可以,五十岁成就。中国东北刘素云居士,五十五岁开始,六十五岁成就,这是非常好的榜样;五十五岁都不止,六十五岁成就。这次跟着我一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到处有人请她讲演,非常受人欢迎,真是古人所说的,「十载寒窗,一举成名」。讲得很内行,讲得很地道,不像是初学的,真有老法师的那个味道。这些人都给我们做榜样,勉励我们认真去修学。

十年之内,最好是不出门。你看古大德人家的成就,一生住在一个山上、一个寺庙,不出大门的,他心是定的。到处跑他心浮动,很难成就,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强。能不能十年不下山?这要有恒心、要有毅力。我过去曾经六次访问日本,我去参观日本的比叡山,日本人称比叡山是佛教的母亲。日本有十三个宗派,十三个宗派的祖师,开山祖师都是在这个山上修行的。十年前我去参访的时候,我就向他们请教,他们的住持请教,那些祖师们在比叡山居住时间多长?就是他下山。他告诉我,最长的三十多年,最短的大概是十六、七年。人家的成就,就从这几句话当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所以学院在此地建立,我们提出九年的修学,那个时候有人告诉我,是不是时间太长,能不能七年?我在日本访问之后,我的心就定下来了,九年不长,比起比叡山修行的这些大德们还差很远,他们最少十七年,我们这才九年,一半。

可是九年有没有成就?没成就。为什么没成就?我们的根没扎好,在这上疏忽了。九年在此地,虽然没什么大的过失,也没什么大的成就,成绩平平,所以我希望往后再九年,大家成绩出来,这是我对学院同学们的期望。今年十月,我们做个十周年纪念,希望二十周年纪念,净宗学院有几个出色的汉学家、祖师大德出现。不是做不到!怎么学成的?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督促你,完全靠自己自觉、自悟、自修,自己成就自己,这个地方提供你一个良好的修学环境。只要把三个根扎稳,《无量寿经》能够背诵,背诵之后要依教奉行,会背、会讲,不能行,没用处。《无量寿经》里面的理论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的行为,你就成功,你就是一代的高僧大德。佛法重在实行,能行当然就能讲,能讲未必能行;能行自己才得到真实的功德、真实受用,能讲未必能得到。

所以请转法轮是请自己,不能请别人。为什么许许多多年轻人,发心的时候很好,最后都被淘汰掉,什么原因?没有能力降伏贪瞋痴慢疑,这五个字是五毒。用什么方法来降伏?就是用扎根的教育来对治。《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十善业道》是大乘教育,你能把这三个根扎好,你就有圣贤的基础。你能够一心,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专学《无量寿经》,专宗净土法门,你会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导传统文化一定非常出色。在网络面前的同修,在电视机面前的同修,人人都有分,只要照这个办法去做,没有一个不成功。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初成道的时候三十岁,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法是师道,没有人来请佛说法佛就走了,他就入般涅槃。人间看到这个出家人在毕钵罗树底下打坐,入定了,没人理他,出定之后没人认识他。眼看着释迦牟尼佛就想灭度、想走了,净居天人看到了着急。净居天在第四禅,就是五不还天,他们看到了,他们下来,变化人身,跪在佛面前请转法轮、请佛住世。佛答应,这才住在世间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三百余会。这是净居天人积的德,要不是他,释迦牟尼佛就不见了。也许那些净居天人也不是凡夫,可能都是大权示现;真正是六道凡夫,就是天人,也没有这么大的智慧跟福报来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所以弘护正法,这两愿是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今天我们请转法轮,请自己转法轮;请佛住世,请自己住世,外面人没有人知道,谁请你?所以自己要请自佛转法轮,请自佛住世,这就是请佛讲经。

我们知道世间人讲修福,修最大的福报、最殊胜的福报是什么福报?古人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许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知道,请佛讲一部经。时间短,三天、五天讲一部小经,时间如果长,有个半年、三个月可以讲一部大经。讲经的福,冥阳两利!开这个法会,讲经就是法会,参与的人听经觉悟了,消业障、开智慧;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那个人数比我们多,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他们都来听,一样的消业障、开智慧。以这个福德回向虚空法界,回向这一个地区,消除灾难,百事兴旺,你说这功德多大。请谁讲?当然最殊胜的是有修有证,证果的人,请他来讲,这功德大;没有证果的,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找有真修的人来讲,也能够得福。如果讲的人没有修行,那变成世间法,现在所讲的学者、专家,他们能说,他没做到。他给你讲佛经,这是佛菩萨做的,我们做不到;给我们讲四书五经,这是孔子、孟子他们做到的,我们做不到。那就变成什么?世间善法,不能说没有好处,有好处,不大!像今天这个社会问题解决不了,今天地球的灾变没有办法化解。真正有修、有行,这个功德可以化解灾难,那证果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世间人修学功德,第一功德就是请法师讲经。

法师这个名词诸位要记住,对佛法有修行,真修的、真能讲的都叫法师。法师这个名词,不一定是出家人称,在家人也称,这是佛教里的名词术语,我们一定要懂。和尚、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在家人可以称和尚。和尚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好像学校里面的老师一样,他直接教我的,现在讲指导教授,那我称他为和尚,这个非常亲切,他直接教我的。那学校老师很多,没有上我的课的,我们一般就称老师,就是法师,法师不一定上过我的课,但是和尚一定是直接教我的。所以在家,我学佛法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我称他为和尚;出家很多老法师,他没有教给我,我称他法师,我不称他和尚。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一定是出家人,这个称呼我们要搞清楚。所以法师,男女老少、出家在家,只要他懂佛法,他能够把佛法讲给我们听,我们都称他为法师。所以在家可以称和尚,可以当和尚,而且你可以教出家的学生。

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世尊当年在世,有一个大德居士维摩居士,维摩居士讲经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学生目犍连、舍利弗这些人都去听讲,他们见到维摩居士,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一样,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礼节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明佛法是师道,老师第一大。他是在家居士,但是他是老师的身分,你虽然是出家人,你是学生的身分,你就得尊师重道。由此可知,世尊当年在世同时是两尊佛出世,一个示现在家,一个示现出家,释迦牟尼出家佛,维摩居士在家佛,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一出家就好像我很了不起,我是众中尊,我得比人高一等,这出家能成就吗?高一点是什么?傲慢心起来了。你出家不生智慧,怎么生烦恼?出家生智慧才对的,生烦恼就错了。这是一定要懂得,佛门这些规矩、这些称呼,然后我们才晓得佛法是教学,实实在在它不是宗教。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创教的这个老师,本师,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跟菩萨是同学关系,菩萨是老师前届的学生,我们是后一届的,我们前后同学,这个关系。虽然是同学,他有能力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也尊称他为老师。可是菩萨看我们一定是师兄弟,对我们非常爱护,也时时刻刻在帮助我们。

第七句「请佛住世」。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讲一部经容易、好办,我们租一个场地,邀集一下志同道合学佛的朋友,佛友,我们请法师来讲经,大家都来听经。短的时间三、五天,长时间一、二个月,通常一个月是最多的、最普遍的。在国外比较辛苦,国外的工作每天八小时,一个星期工作五天,两天休假,所以一个星期最好讲经的时候只排在星期六跟星期天,他有时间来听,如果每天讲,他没有办法来听。所以我们在国外讲经,一个星期两天。其它五天怎么办?特别是对初学讲经的,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不会成就的。所以我们就找老人,退休的老人,他没有工作,我们找这些人。不是星期六,不是星期天,我们找这些人,找个三个、五个给他们讲经。讲经不能中断,天天要讲。每天,当年老师教导我们,每天至少要讲一个小时,天天不能中断,一个人也能讲,两个人也能讲,不一定要讲台,这样自己才能成就。

请佛住世,这就是正法久住。怎么住法?要帮助下一代。佛法不能在我这一代中断,要帮助底下一代,后继有人,正法就久住。道场不重要,这个诸位要知道,道场如果重要的话,释迦牟尼佛当年为什么不建道场?他建道场太容易了,他的俗家是王族,有能力给他建道场。我们在经教里面常常看到,拜他为老师的,当时大国的国王有十六个,这十六个国王每个国王给他建个道场,我相信那很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他老人家一生一个道场都没有,都是住在树林里面,「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过这样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入灭也在树林里头,不在房子里头,真正做得干净利落给我们看。这在讲真修行,我们比不上人家,人家每天晚上野外露宿,身体健康不生病,金刚不坏身,我们如果到外面树下去露宿一夜,第二天要进加护病房,不能跟他比,我们今天住这个房子要生惭愧心。跟佛不行,跟佛当年弟子比,我们差得太远,能可以不用功吗?能可以不发愤吗?

所以道场的建立有没有必要?有必要。怎么建立法?建立学校。要知道,佛法传到中国,寺院庵堂全是学校,教学的场所,藏经的场所。经书需要好好的保管,要图书馆,佛家叫藏经阁、藏经楼,这是供养法宝的地方,是一个道场主要的建筑物。殿堂是教室,大雄宝殿是集会的地方,也能够当大教室。所以建一个道场,我主张建学校。佛法要走向现代化,要走向本土化,这不是我倡导的,佛法本来就是。佛法在哪一个国家,佛像面孔要像那个当地人的相貌,他有亲切感。你们仔细去观察,在中国塑的佛菩萨像像中国人,日本人造的佛菩萨像就像日本人,泰国的佛像像泰国人,缅甸的佛像像缅甸人,这什么?本土化。道场的形式也要本土化,还得要现代化。

我好像是在八几年的时候第一次回到中国,到北京跟赵朴老见面。我们同乡,所以见面非常亲切,聊得很开心,谈了四个半钟点,他接待我们吃晚饭。我们有个团体,好像二十多个人,我就跟他谈到道场的问题,古代遗留下来的这些道场,名山宝剎,能不能做正法久住的道场?给诸位说,不能。为什么?观光旅游的人太多,从早到晚接应不暇,人都个个忙得精疲力尽,哪有时间念佛?连念佛的时间都没有了,看经、研教就更谈不上。好不好?好事,继续去做,这我的看法;所有古时候的道场恢复起来,统统做旅游的事业,对国内、对外国进行机会教育。人家来观光旅游给他介绍,这些佛菩萨形像,这些艺术它代表什么意思,把表法的意思告诉大家,这上课。人家来参观旅游是交了学费,一定要学一点东西回去,不让他失望。

关于正法久住的事情,最好建大学,仿照外国大学城。像我在美国看到许多,一个学校它就是一个城市,建大学城。因为交通方便、信息发达,不要建很多,全国像中国这么大,建十个道场就够了。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你想学哪个宗派,你就到那个道场去学习。这个道场里面一定两个部分,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学会,学会是修行的,学院是研究经教的,有解门、有行门,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好!赵朴老很赞成我的想法,佛法就会兴旺起来。如果国家向这个目标去发展,应该首先办研究院,培养师资。硬件的建设很容易,有钱就可以做,谁来教,这是个问题,所以先办研究所培养老师。一个宗派能够有五、六十个老师就行了,这个大学城它就能建造。希望中国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都能够有五十到一百个老师,佛陀教育就兴旺起来了。这叫做「请佛住世」

现代的教学,最重要的设施就是卫星电视。这十个宗派就是十个学院,十个学院合起来就是一个宗教大学,就是大学。自己有卫星电视、有因特网,每一堂课、每一个宗派可以拥有几个频道,让一切大众有机会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样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之后,这个时代所出的高僧大德远远超过古代,是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及。不是做不到!现在这种科学技术的话,你说在从前,我们要听一部经多难,这部经听完想再听一遍,老师不肯给你讲,现在我们把它录像录下来,你听一百遍、听一千遍也没有人障碍你。真是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听一百遍开悟了。这是古人没有办法做到的,现在人可以做到。读经,经书里面生字很多都不懂,我们把它用录像,把一部书录出来,这个画面上不要有人,画面上是文字、声音,你看看着文字、听到声音,这不就帮助你念了吗?这个方法好,每天二十四小时不断的播放,什么时候有空你什么时候就学,你的时间一点都不空过,只要会用,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人人都学,人人都成佛了,人人都成菩萨了,这不就正法久住了吗?

所以我们不能够学从前那个老规矩,那个不行,那个一个人、两个人的时候,一生,经你学成了,别人学不到。现在我们可以同时,一个人学,千千万万人同时学习,不知道成就多少人,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也不是我想出来的,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那个时候的电视还没有彩色,黑白的,他说这个东西好,好工具,要会用它,用这个方法来讲经,把佛法送到每个人家庭,他可以不必到道场往返奔波,他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就可以学习,这个工具要记住、要利用。在那个时候我们不敢想,这个东西成本太高,要花多少钱,哪来的这么多钱?没有想到,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成本不断的降低。所以我们在二00三年元旦,卫星电视开播,到今年九年了,受益的人非常之多。所以道场不必很大,用这个工具可以发挥很大很大的效果,让全世界有志一同的人都能够在一起学习。一年可以办一个活动,时间不要很长,一个星期就够了,办一个修学心得分享大会,来自世界各地方我们聚集一堂,来讨论、来交流,彼此互相认识。一年办一次这个活动就够了,租一个大的场地,能够容纳五千人到一万人的场地,一年举行一次这个活动,互相勉励。

普贤菩萨十愿,这七条是真的十愿,是他的宏愿,后面三句是回向,是要把修学的功德回过头来,归属我们所期望的。这回向有三句,第一是回向菩提,「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第二「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第三「普皆回向」是回向自性,就是回向实际。换句话说,前面这十愿,修学的十愿,为谁做的?为菩提做的,为众生做的,为自性做的,这个里头没有自我,没有求名闻利养,没有求功名富贵,不求这个东西。

回向菩提,「常随佛学」,我们从佛那里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让我们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怎样报佛恩?那就是正法久住,普度众生。前面请佛住世是请一个善知识,偏重在个人,一尊佛、一尊菩萨、一位善知识,这个地方真的是要佛法常住世间,也就是说要让智慧常住世间,菩提是智慧。人要都觉悟了,这个世界就是佛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有妄念的,没有一个人有分别执着。那是道行天下,正觉世间。这个地方的「常」,意思是双关语,自己常随佛学,愿一切众生常随佛学,那个意思深广无尽,不能离开佛。佛是谁?佛是自己,佛是自己的自性。惠能大师开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性是什么样子?就是佛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了,就那么简单。第一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把事实真相说明了,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有没有被染污?没有。自性是真心,被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被染污过。第二句话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真心是不生不灭的,生灭现象是妄心,叫妄念。我们念头有生有灭,那不是真的,真心没有生灭、没有染污。第三句就很重要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了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能大师这句话完全相同。所以智慧不是外来的,外面没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但有智慧、有德能、有道德、有能力,还有相好,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欠缺。

佛说这三样,科学家也告诉我们,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他说的三样东西是能量、信息、物质,他讲这三样。惠能大师讲这三样超过他们这三样。为什么?他这三样东西是所生的,能大师所说这三样是能生,不一样,智慧能生万法,德能能生万法,相好能生万法。现在我们都有真心,为什么真心里面这些东西不起作用?真心有了障碍,这个障碍是妄心,妄心当了家,真心没权了,不起作用了。妄心是什么?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这些东西当家做主,所以智慧、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佛在《华严经》上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说多清楚,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就不能现前,你没办法证得;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那不就现前了吗?惠能大师凭什么见性?就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了。他很厉害,同时一次放下,叫顿舍、顿悟、顿证,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做不到,佛有方法,佛教你,你不能一次放下,你慢慢的放。你每天都在放,每天放一点、每天放一点,你天天在放,放个十年、二十年,你的功夫就很得力,那叫渐修。像释迦牟尼佛、惠能大师表演的那是顿舍、顿修、顿证,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是示现渐修,给我们做出榜样,我一点一点的放,让时间、让功夫累积,同样也能达到这个境界。

所以要常随佛学,不随佛学你就跟世间人学了。特别是现在人,现在人跟谁学?跟电视学,跟网络学,电视、网络里面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它引导你到三途。如果我们自己有卫星电视,有因特网,我们的内容是教学佛经,教学宗教的经典,教学传统的文化,他跟圣人学。每天打开电视、打开网络就跟圣贤接触,他慢慢就变成圣贤,看我们怎么个教法。所以培养师资就比什么都重要。常随佛学是培养师资唯一的一个方法,除了佛法之外,我对这个世间一切不接触。我这一生有这么一点小小成就,就用的是这个方法,至少有五十年我跟媒体断绝关系,我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这些媒体东西断绝了,有些重要的信息,都是同学们他们节录几页拿给我看。我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圣贤经典,六十年,没有一天中断过。年轻的时候体力还不错,每天讲经可以达到九个小时。我在美国洛杉矶的时候,他们没有办法,找不到时间,一个星期有两天休息,就两天,好,两天整天,大家想学!我们住的时间不长,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我们这样教。曾经有一次好像是放长假,连星期日总共有八天的时间,八天不中断,这种机会在国外很少很少有。在台湾我曾经有过,也是很长的时间,好像有三、四年的时间,每星期排的课三十多个小时;现在我还能每天讲四个小时。这都是常随佛学。我们自己要成就,要成就佛法,要真正让正法久住,利益一切众生,那这个学院,要把这一句做为我们学院修学的宗旨。

下面,「恒顺众生」。众生习气很重,你要不随顺他,跟他缘就断掉,你修得再好,他不愿意接近你,他不想跟你学。那怎么办?得顺着他。我们觉得很困难,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恒顺众生的。众生要造罪业,佛菩萨随顺他去造,造了罪业当然要堕恶道,佛菩萨很有耐心等待。恶道是什么?恶道是消恶业的地方,他在那里消他的恶业,恶业消了之后,他出来他就能接受了。有些人特别喜欢修福,想求福报,佛也随顺他,让他修福报。福报修多了到哪里去?到天上去了,天人福报大,佛也在那里等待他。三善道是消福报的地方,三恶道是消罪孽的地方,统统都要消掉,你的心才清净,清净心才能学佛。所以佛家有两句话说,「富贵学道难」,为什么?他福报太大,障碍他修行;「贫贱学道难」,他罪孽很深重,罪苦障碍他学道。这不恒顺不行,得有很大的耐心去等着,等到他的罪福都消得差不多,慢慢醒过来了。福报大也迷了,业障重是迷,福报大也迷,迷而不觉,佛菩萨圣贤对他是束手无策,只有等待。恒没有条件,永远要顺着众生。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外国、中国我相信都差不多,工业革命到现在三百年,前一百年影响不很大,第二个一百年就有相当深度的影响,这影响是什么?对圣贤的教育疏忽了,不太重视。在中国这个地区也一样,两百年前,中国政府是慈禧太后执政,慈禧太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圣先贤不像从前人看得那么重,不重视了。满清宫廷里面从开国,应该是康熙时候建立的制度,礼请儒释道的专家学者在宫廷里面教学上课,帝王带着文武百官来学习。而且康熙学得非常认真,他学的什么?讲完之后复讲,康熙复讲,让老师、让这些同学们来批评,学得很认真。这些讲义、教材都在《四库》里面有,《四库》里面保存着,我看过少部分,看他们在宫廷里面讲些什么、怎么讲法。这个制度一直到咸丰,咸丰死了以后儿子很小,同治,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执政,把这个制度废除了,不再邀请学者到宫廷里面去讲学了。国家大事怎么办?她真的是搞迷信,驾乩扶鸾,慈禧太后喜欢搞这个,国家大事都请鬼神来指导应该怎么做法,就把她国家亡掉了。对传统文化疏忽了,国家不重视,人民也就散漫了。满清亡了之后,到今年一百年,这一百年不但做的人没有,连讲的人都没有了,所以现在提到中国传统文化,讲到儒释道,一般人都非常陌生,不知道这什么东西。反而不如外国人,我们接触许多外国人,谈到传统文化,他们都还能懂得一点,在国内没人懂得。这不能怪人,谁都不能怪,这是二、三百年历史造成的。所以我们得要学佛陀恒顺众生,要顺着他,慢慢的来提醒他。

我们有缘,这个缘是联合国促成的。我移民到澳洲来,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昆士兰大学的校长派了两个教授到这个地方来找我,我想他们是应该知道,在过去我在新加坡住过三年半,帮助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所以邀我跟和平学院的教授举行一次座谈会。我参加了,听取他们的报告才知道,大学里面有和平学院,全世界只有八个学校,以前没听说过学校有和平学院。他们研究的主题,实在讲就是消灭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以这个为主题。它有研究生,有博士学位,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都在联合国工作,从事于外交的工作。我们来讨论如何用真正和平的手段,来从事于和平工作。以前他们化解冲突的方法,西方人的观念是以镇压、要报复,用镇压、报复演变成恐怖战争,演变成这个,他就晓得这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往下去愈来愈严重,所以真正想用和平的方法解决。我听他们报告之后,他们让我说话,我说这个问题就像大夫治病一样,一定要把那个病源找到,对症下药才能有效,你们现在这个,我觉得没有把冲突的根源找到,所以很难解决问题。根源是什么?我说根源在家庭。他们感到很惊讶,从来没有想到过冲突发生在家庭。我告诉大家,那是十九个教授,还有几个工作人员,一共会场只有二十多个人。我说你们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离婚率是不是很高?大家知道。我说这个离婚率不要小看它,它是冲突的根源。你看夫妻冲突,夫妻冲突一定会造成父子冲突、兄弟冲突、邻里冲突,这样的人走进社会,他能跟人不冲突吗?这他们没想到,他听了之后还觉得有一点道理。我说还有更深层的,更深层的是什么?我说你本身跟本身的冲突,在我们中国人讲,本性跟习性的冲突,本性是善的,本性本善,习性不善,善与不善冲突了。这个话翻译都很难翻,不容易翻,他们没有这个概念。最后我就举例子,譬如说利,这个利害、利益当前,你第一个念头想到,我自利还是利他?当然是自利。好,我要自利,你也要自利,我们两个是不是发生冲突?那他明白了。我说如果利放在面前的时候,我们都想到利他,冲突就没有了,这是根本的根本。

那一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学校邀我下个星期再来一次。第二次去的时候学校准备聘书,聘请我做他们学校教授,我说这个没有必要;校长还送学位给我,我说都不需要。格里菲斯大学校长,两位校长对我都很不错、很好,一定要我要。我说为什么?他说:你这些理念,确实可以帮助联合国解决问题,希望你能够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去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联合国邀请的是专家学者,他不邀请和尚的,所以这个学位教授你一定要接受,你用这个资格去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这样我才接受了。

这些年参加了十多次,我们把中国古圣先贤这套方法,怎样化解冲突,从本身到家庭、到社会、到国家民族、到国际上和睦相处,这套道理讲给大家听,听了都欢喜。可是会后,在一起聊天吃饭的时候就告诉我:法师,你这是理想,做不到。这给我是非常重大的打击,为什么?没信心。那怎么办?想到现在相信科学,科学唯一的是拿证据来,没证据我不相信。所以就逼着我想方法,我得做个实验,找一个小区,我们真的在这个地方来启动传统文化教育,用《弟子规》做实验。这个小区是个小镇,居民四万八千人,不算多,我让这个小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我们大家统统都来学《弟子规》。预定是两年到三年会看到效果,没想到祖宗之德、三宝加持,不到四个月效果卓著。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当时我们大家心里头一句话,人怎么是这么好教的,一教就回头,证明了《三字经》上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不善是习性,你把这个东西好好的讲清楚、讲明白,做出来给大家看,大家都相信了。所以二00六年十月,我们接受联合国的邀请,在巴黎教科文总部做了详细的报告,把我们汤池这个实验做了八个小时报告,做了三天的展览,引起参与教科文组织的一百九十二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大使们,都想到汤池亲自去考察、去看看,做成功了。所以这恒顺众生,一定要顺着他,做出来给他看,他相信了。不让他生起信心,坚定的信心,你的事情就很难成就。这对社会有利益,对国家有利益,对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有利益。

最后,「普皆回向」。我们自己干这些事情能不能居功?不可以。所以事情做成之后,我告诉所有的老师,不是我们的能力,我们能力做不到。谁的能力做到的?祖宗的阴德、三宝的加持,我们哪有这种能力!我们的老师都不错,都很有修养,都能接受这个理念,大家都承认这是祖德。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疏忽一百年、丢掉一百年,那个根还在,我们这一实验就把它实验出来了。所以中心虽然关闭了,部分的老师被马来西亚请去了。跟马来西亚的缘很深,因为马来西亚它有一千多个华侨小学,教中文的,有六十一所中学,这些校长、老师们到汤池去学习,就是我们试办的那个时候学习。去的人很多,大概有五百多人,在那个地方学习好几个月,他们对于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把中心老师都请去了,继续在那边办学。这一次,当地有同修捐献一块土地,十三个英亩,十三个acre,合中国大概有将近八百亩地,我们准备建校。我去看了很欢喜,我说建校,我们范围扩大,我给它起了个名字,他们都赞成,「马来西亚汉学院」,在这边专门培养师资。全世界需要汉学的人太多了,没有老师,我们全心全力培养老师,其它事情都不干,就干这一桩事情。而且我们都是讲教学,学校行政让当地他们发心来承担,我们只管教学。就是统统是教员的资格、身分,不管行政,你才能专心,管行政就要操心,就分心了,对于自己的修学就产生障碍。这是我们今天讲普皆回向的一个做法,回向实际在现阶段此时此处如何落实。所以这一次我跟大家讲解普贤十愿,跟从前讲的不一样,这里面有本土化、现代化的意义在里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