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二集)  2011/2/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四十八面倒数第三行: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从这个地方看起。「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这是先解释恭敬这两个字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想学、想修、想有成就,这两句话是关键。我们真正能把这八个字做到,世出世法修学没有不成就的。换句话说,我们学习一切不能成就,没有结果,问题就缺在这两句上,不懂得恭敬,不知道奉事,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八个字做好,社会和谐,世界大同;这两句话没有了,社会肯定是动乱,居住环境肯定是灾变频繁。所以这两句话太重要,我们不能不认真学习。头一个学谦虚,没有谦虚就是傲慢,傲慢是严重的烦恼,障碍德行、障碍学习。不但不能成就功德,它是最容易破坏功德的,一切功德不能成就,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谦虚比什么都重要。孔子五德,学生对老师看法,都承认我们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老师温和、善良、恭敬就是自谦、节俭、忍让,这是圣贤普遍都具足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具足。由此可知,这五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见性全都显示出来了。学习真正觉悟的人,这个五德不能像圣贤那样圆满的显示,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看得到,他都表现出来了。人有没有德,一看就明白,谦不谦虚?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恭敬心?

这个地方的举例是举三宝,三宝是佛法僧,是自性三宝,能不恭敬吗?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能离开三宝吗?没有一法能离开三宝,三宝是他的自性,代表觉正净。佛的意思是自性觉,觉而不迷;法的意思是自性正,正而不邪;僧是自性净,清净,清净不染。佛灭度之后,是以住持三宝来表法,这后面都说到了。见到三宝的形相,听到三宝的音声,恭敬承事之心油然而起,它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这个作用没有了,于是佛法衰了,佛法衰不要紧,要紧的是什么?要紧是我们会堕恶道,说得不好听的话,我们会堕地狱。为什么?剃了头穿上这身衣服代表佛法,佛法兴我们有光彩,佛法衰我们有罪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尊人之德曰敬」。看到别人在行道,前面念过了,「行般若波罗蜜多」,这种人表现的是智慧、是德相,我们见到能不尊敬吗?学习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人有善行、有善言,就是我们尊敬的对象;他没有善行、没有善言,我们也要尊敬他。为什么?尊敬他的性德,现前他的性德是被烦恼障碍住,透不出来,他不知道,我们知道。烦恼习气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说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是永恒不失,本无是可以除得掉的。所以普贤十愿「忏除业障」,就是不觉是可以忏除得掉的。我们尊重一切众生的本性,不要去在意他的习性,恭敬三宝的心就圆满的出现。恭敬三宝成就了自己,我们学佛真得受用,就印祖讲的,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你读经、你听教,听教是我们听讲学、听分享,这些对我们都是一种教育,这叫听教,真受其利。如果没有恭敬心,你听得再多、念得再勤,得不到利益,听是耳边风,读是心不在焉,怎么会有成就?由此可知,心在散乱的时候不要去读经,不要去听讲,为什么?得不到利益。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应该走到没有人的地方,安静的地方去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对你有好处,心定下来了,再去读经、再去听教会开悟。为什么有人听读他开悟了,有些人听一辈子、念一辈子,都胡里胡涂不开悟?道理都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世出世法的圣人教导弟子,头一个就是教恭敬,教礼敬,礼敬跟恭敬是一个意思。这个科目什么时候教?在古代父母教,小孩还没出生,怀孕的时候,母亲对一切人恭敬,特别是对长辈、对父母。小孩还没出生,他已经就学会了,所以他一出世,他自自然然没有人教他,他会恭敬,会鞠躬,这个影响多大!所以从前小孩好教,听话,孝子贤孙。现在人为什么不好教?不是不好教,是父母没教他,完全疏忽了。他一出生之后谁教他?电视教他,出生的小孩就看电视,看到三岁他学的东西可不少。学的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全学会,你当然不好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你就晓得不容易。我们小时候父母忽略这个教育,现在我们明白了,想补这一门功课,如果是真正通达明了,学习的愿心非常强烈恳切,有效;如果不是,很难收到效果,这些道理我们都得要懂。要不然这一生虽然遇到佛法,依旧是空手而过,遇到跟没有遇到一样的,不知道这是宝。世间什么是宝?佛菩萨留下的经典是宝,圣贤留下的典籍是宝,这是全球人类的宝藏。文化没有国家界限,没有族群界限,也没有宗教界限。

《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首先讲到谦德,这是性德,古人有一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说明愈是有学问、愈是有德行的人,愈谦虚、愈能够礼让。确实他放下一切对立,放下一切竞争,放下一切矛盾、冲突,这些东西在他心里面找不到,他的心里一片慈悲。一片和睦、一片慈悲,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的,从外面学不到的。佛菩萨、圣贤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苦口婆心的讲给我们听,启发我们自己的性德。我们学会了,是不是跟他学的?不是的,自己性德流出来了。他们以善巧方便把我们自己的性德引出来,帮助我们把障碍排除。实际上排除障碍,他们把他自己怎样排除障碍的经验、方法、效果告诉我们,他的帮助到此为止,我们明白、知道了,自己依照这个方法去做,真的也能把自己的障碍化解,障碍除掉,性德就透出来。所以这些老师、这些善友帮助我们,他有没有觉得他有功劳?没有。为什么?因为障碍是你自己放下的,你自己性德自然透出来的,与他毫不相干,他怎么能居功!他看到欢喜,他的性德流露出来了,你也流露出来了;他破迷开悟,看到你也破迷开悟了,欢喜,志同道合。

不居功,恭敬就透出来;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度了多少人,傲慢就起来了。看到别人做得比我多、做得比我好的,嫉妒心就生起来,这样的学习,他的果报是走向反方向,不是走成佛之道,他走向堕落之道。他自己不知道,只看到眼前,没有看到以后,也就是说来生后世他没看到,这就是佛法讲愚痴,没智慧。有智慧人有前后眼,智慧的人能看到过去、能看到未来。我们智慧没开怎么办?读历史,看过去,吸取过去的那些经验。眼前的现象看到了,可以能够判断预测未来,这样的人也算不错。我们这一生的经验不够用,几十年当中所见所闻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前问题,所以我们要借重老祖宗的经验、老祖宗的智慧那就是读书。中国的典籍对这个世界贡献非常之大,这什么道理?中国用的方法太巧妙,这个方法就是语、文分开。传递给后人信息的用文言文,文言文是永恒不变,又不难学。你学会文言文,中国古籍记载的四千五百年,这些典籍里面所记载的智能、理念、方法、经验、效果,是你在人生解决问题上最丰富的资料,你不能不读。尤其像《群书治要》这一类的,把你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的这些资料,从这些古籍里一条一条抄出来,聚集在一起。你不必用很多时间去看书,在这一本书里头,你所需要的全部都在里面,多方便,多有价值。

这种教育对谁的?用现在的话,对全民的。谚语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没有成家,孤家寡人一个,你一个人也生活在痛苦烦恼的世间。这部书能帮助你解决,解决你个人的人生,解决你家庭,解决你事业上所遭遇这些困难。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国家的问题,解决全世界的问题,真是宝!我们称佛经为法宝,这些书是不是法宝?是的,都是法宝。《四库全书》,当时多少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在一切书籍里头去选,邪知邪见的统统剔掉不要了,能够收入的都符合正知正见。与性德相应,至少与十二个德目相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与这十二个字不相应的不收进来。所以这些典籍能称之为宝,道理在此地。一个人谦虚,恭敬心起来。一个人畏难,什么难?做人难,做好人难,难,你能做到,可贵,难能可贵,你能做到。作圣贤难,作佛菩萨难,知道难,自己就谦虚,不敢有傲慢,不敢有轻视的态度,恭敬心自然就生出。推其智德,推是推崇,别人有智慧、有德行,我们要敬重他。

经文上举个例子三宝,「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一切证得佛果的人,也就是说他把自性上的障碍全部放下,自性没有障碍,性德圆满的透出来,没有一丝毫欠缺,这个人称他作佛陀,佛陀是觉悟,圆满的觉悟。是谁?是自己的性德。如果我们把执着、分别、妄想、起心动念全放下,你就是佛陀。只要放下,性德就现前,他障碍没有了,障碍是不觉,你自性是本觉。佛法说本觉,我们中国老祖宗说本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跟本觉是一个意思,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你真的明白、了解,才知道佛法不能不学,学佛是为什么?是恢复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性就是佛。恢复一半,没有完全恢复这叫菩萨;恢复少分,性德确实透出少分,这叫阿罗汉。所以佛经称为内典,佛法称为内学,不是向外是向内的,内就是你完全是本有的,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相好,统统是自性本来具足。佛说得好,「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用作梦的比喻比较容易体会,梦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心变的。作梦的时候,我们整个的心变成梦境,整个梦境就是自心。同样一个道理,今天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就是我们真心变现的。你要说我们自心在哪里?我们真心在哪里?这境界就是,自心变的。自心之外没境界,境界之外没有自心,心境一如,心境不二,这是你真的明白,你真的觉悟了。

「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我们今天所读到的、所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所留下来的,这些教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编成书本留给后世,在中国称为《大藏经》。这里面的内容,不但包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还包括这两千年来在中国祖师大德学习的心得报告,有经论的批注,有与我们分享的论文,这都是法宝。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了,历史上记载的,正式是国家帕特使到西域去迎请,皇帝帕特使请他们到中国来的,东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到现在我们算是公元,也就是公元六十七年到二0六七年满两千年。这两千年来,中国人依照佛法修学的,成就的人很多,我们在讲席当中跟同学们分享,我们估计没有精确数字来统计,估计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宗门、教下合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三千人以上。这是宝!这些人是有缘人,所谓有缘人,遇到佛法了,抓住这个机会,锲而不舍,依教奉行都成就了。那个不成就的人呢?毛病还是没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不肯依教奉行。知道这个好,也想学习,但是没有依照它的方法、它的程序,所以一生空过了。方法很简单,跟中国老祖宗讲的是一样的,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专」,就这一个字,教、学都要专,专就能成就。为什么?专心是定的,不专,心是动的、心是乱的,专心就是定的。

所以世出世间法成就,决定离不开戒定慧这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在佛法里面说,不只是释迦牟尼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成就,都是依戒定慧。戒是什么?守法,一定要遵守这方法。定,你心是定的,不是散乱的,散乱心不会成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智慧,定就能开智慧,不定生烦恼。佛在这上用个比喻用得好,比喻水,水不定它起波浪,起波浪它照不见;如果它水是平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这些景观全照在里头,清清楚楚。所以佛把心比喻水,水要清,不能染污,水要定,不能动,就是心要清净,心不能动摇。一门心是定的,两门、三门心就波动,你就开不了智慧。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教诲、佛菩萨教诲的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你不能不遵守。你不遵守,你试试看,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超过佛陀的教诲?包括今天所讲的科学方法,没有办法,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办法。所以,大乘教里面提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智慧开了之后就有个效果发生,什么效果?叫触类旁通。触是你接触,你一接触你就通达,不需要学你就明了、就通达。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见了性,你能通一切法之性,就全明白、全通达了。我们学习就是希望对世出世间法全部都通达,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怎么学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样学出来的。我们不相信,这一下手就广学多闻,那就完了,害死你了。

「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从这个地方来看,僧宝不一定是出家人,没有说出家人,随顺佛陀的教法真干的人,这个人是僧宝。真正的僧宝是什么?老实、听话、真干,这是佛门里真僧宝。不分男女老少,不分什么在家、出家,都不分,你只要老实、听话、真干,你是真正的僧宝。僧这个意思,是团体的意思,佛法里面讲众是团体,僧是佛弟子,它的意思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随顺老师的教法,老师教你把分别执着妄想统统放下,你的心就恢复清净平等觉。所以净而不染是僧宝,正而不邪是法宝,觉而不迷是佛宝,这是佛家称为三宝。「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佛在世的时候,前面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标准如是。佛不在世,佛灭度之后有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是表法的,是提醒我们学习的。「木佛画像,佛宝也」,木刻的佛像,泥塑的佛像、金属铸的佛像、石雕的佛像、绘画的佛像都可以,见到佛像称之为佛宝。为什么称它作佛宝?供奉佛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看到像就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教学,就想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真的为我们示现出持戒、吃苦。临走之前最后的两句话,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一生做出来,你能不相信吗?

释迦牟尼佛从十九岁离开家庭,就表演苦行这个学科,身体力行来教导我们,这身教,他不是言教。不是做几天给我们看,不是做几个月,做了一辈子。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如果从十九岁出来参学起,得加十二年,一甲子中国人讲的六十年。我们算整数六十年,六十年过的是苦行僧的生活,慈悲到极处了。他不是不能过舒适的、富裕的生活,他家庭是国王,供得起。教学过程当中,印度十六大国王都是他的弟子,他要建个道场只要他点头,人家就把它建好了,不要自己操心。为什么不建?为什么愿意过游牧的生活?这里头有大道理在,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会看,万缘放下,对这个世间一丝毫的牵挂都没有,没有牵挂就没有忧虑,就没有烦恼。虽然有个很大的团体,我们一般想象不会少过三千人的团体,没组织,说明佛在僧团里面一点都不操心。每天干什么?每天就是教学,就是讲经教学。佛门谚语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教学时候,你们都来听课,听完之后,修行你自己事情,没人管你的。

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生活完全相同,每天出去托钵,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你不能够遵守,你就不能加入他的僧团,加入他的僧团一定过这种生活。每天没事就是学习,真的是中国人讲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这句话用在释迦牟尼佛僧团上非常适合,他们是真干。我们要学习,我们要能体会得到,我们不成就,怎么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在今天我们真实的成就、最低的成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本尊,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在经典上千言万语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条路最快速、最稳当、最简单、最容易、最可靠,而且成就最为殊胜,不可思议。特别是在我们现前的社会环境,社会动乱不安,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你看多痛苦。地球灾难频率不断在上升,这些现实的状况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出离之心自然就生起来。我们得找一个安定的环境来修学,哪个地方最安定?极乐世界最安定。我们得移民到极乐世界去,不再搞别的了;搞其它的,给诸位说,来不及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这是住持三宝里头,法宝是经典,剃发染衣叫僧宝,剃发染衣这是学生,学生得随其教法而修业者,这是真的僧宝。如果剃发染衣,没有遵从佛经教的教诲,佛不承认你是僧宝,我们自己要知道,挂上僧宝的名,佛菩萨不承认。怎样才承认?依教修行,佛就承认。依什么教?净土法门就是依《无量寿经》教诲,《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我们都做到了,真佛弟子。而且《无量寿经》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选出来做早晚课,净宗的精髓就是四十八愿第六品,我们选出这品经文做为早课。天天提醒自己,我有没有记住?我有没有依教奉行?弥陀发誓愿,我有没有发这个愿?每天念这个经文每天自己发这个愿,发四十八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不能不知道。晚课,我们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内容断恶修善,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戒律,内容是五戒十善,讲得非常详细。我们在今天一天生活当中有没有犯?善行的我们有没有去做?不善的有没有去改?这真干才行。真正随其教法而修业,修是修正,业是造作,佛教我们要做的,一定要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能违犯。

为什么天天读都做不到?做不到我讲得很不好听,过去我常讲,我怎么说?早课是早晨去骗佛菩萨骗一次,晚课又去骗他骗一次,一天骗两次,天天骗他,你还能往生吗?你的果报在哪里自己清楚,阿鼻地狱。我们现在对的不是真佛,泥塑木雕的供在那里,你都有这种狠心去骗他,早晨骗一次,晚上骗一次,还以为自己修积功德,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剃发染衣了,是不是干这个事情?对于经教有没有认真在学习?要记住,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不讲经的。大众在一块都是学习,学习当中有研究讨论的,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分享,分享学习怎样将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它是教育,圣贤的教育,回归自性的教育,是止于至善的教育。我们怎样对待法宝?我们怎样对待僧宝?住持在世间,给世间人做好榜样。今天佛门四众弟子在家、出家,对社会做些什么?基本的戒律疏忽了,基本戒律五戒十善。学佛要从认识释迦牟尼佛学起,认识之后真正发心学,就是从十善业道开始。现在十善业道对我们来讲这么困难,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没有根柢,没基础。基础是什么?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这个在过去唐朝时候,大概一千四百年前,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一千四百年,我们不学小乘,用儒道来代替小乘,儒释道三教融合成一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学佛都有成就,在家居士里有开悟的、有证果的,真正的僧宝。现在出家、在家的佛门弟子,对于基础疏忽了,认为什么?这小小戒,我学经教就好了,疏忽了戒律。

经教有教理行果四门,文字,经典文字是教经,教科书;这教科书里面有很多理论依据,这是理经;学习最重要的是行,我怎么做,就是修行。修行非常重要,把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依照经典的标准、依照圣贤的标准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修正之后的成果,这叫果经,就是你所得到的,修行成就之后你所得到的这是果。在佛法里面讲果有三类,最低的阿罗汉,菩萨、佛陀,三个是学位的名称,你得到哪一个学位。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十年的修行锲而不舍,你证得哪个果位?过去真的有证阿罗汉的,有证菩萨的,有证得佛果的。我跟大家报告的,估计这两千年来证到佛果的至少三千人以上,菩萨、阿罗汉那就不在其内了。我们讲的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理一心不乱,这是证佛果。佛门教学有目标,不是没有目标,有方向,你要问从哪里下手?就这两句话,你信不信?「恭敬三宝,奉事师长」。师长没开悟,五戒十善师长没做到,我要不要恭敬他?我要不要奉事他?智者大师说过一句名言很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他说「能说不能行」,这个讲经的法师他能说,他自己没做到,但是他所说的没有违背佛陀的意思。也就是李老师教我们这批学生,我们没做到,想做,烦恼习气太重,做不到,怎么敢讲经?老师教我们的方法,讲古人的批注,批注没讲错,注错了他负责任,我不负责任。

我们这一次学习《无量寿经》,我们的老师是谁?黄念祖老居士,我完全依他的批注。我们自己在学习,讲台上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他是我们的老师;别搞错了,我不是老师,我是助教。我讲《华严经》,我依清凉大师的注疏,《疏钞》,老师是清凉大师。我讲《阿弥陀经》,依莲池大师的《疏钞》,老师是莲池;依蕅益大师的《要解》,老师是蕅益大师。我们从来不敢以老师的身分在讲台上,早年我常常说,老师在哪里?老师在台下,你们坐在下面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我是学生。我学生在这里做学习报告,请老师指教,请老师教诲。我这一生学出来,在台上是学生,台下是我的监学,是我的老师,你们督促我用功;你不督促,我就懈怠、懒散了,永远是这样的心态。八十五岁,我天天读念老的批注,我一天要用四个小时,很用功查字典、查参考数据,八十五岁在做学生没休息。为谁?为自己、也为大家,这个批注太好了,能拯救现前的社会,能拯救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

「所以名宝者」,佛宝、法宝、僧宝。「据《宝性论》,共有六义」,宝有六个意思,第一个「世间希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经世间稀有。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稀有之稀有。这个本子没有会集成功之前,《无量寿经》没有善本,五种原译本统统读,很麻烦,也很分心。五个本子翻译不相同,还有很多问题,到底我们依哪一个本子?所以这个经有会集的必要。最早宋朝王龙舒居士第一次会集,以他的身分地位,以及儒学、佛学的修养来说,五种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唐译的《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个本子王龙舒居士没看到,所以他的会集本只是四种原译本的会集本,那就不完整,缺了一种。而《宝积经.无量寿会》里面有些经文,其它四个本子里头没有。王龙舒的本子出来之后,在中国许多学习《无量寿经》都用他的本子,而这个本子被收在《龙藏》。乾隆皇帝对于文化非常重视,编了一套《四库全书》,佛教他特别尊重,没有放在《四库》里头,单独编一套《大藏经》《乾隆大藏经》。道教都编在《四库》里面去,只有佛教他特别尊重,真的是世间稀有。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适逢其时,稀有的,我们得到了。这个批注更稀有,黄念老亲自听老师,他是夏莲居老居士的学生,亲自听讲,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教他为这部经写一部批注,这多难得。这个批注我们看后面所附录的,他参考一百九十三种的数据,真用心,肯定得三宝加持。这么多数据从哪里来?我们找都找不到,为什么他写批注的时候,这些参考资料他都看到?我到北京去看他老人家,看他小小的书房,堆的一大堆这些书籍,不是佛力加持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生稀有的心,来受持这一部法宝。

第二「离垢」,佛法僧里面清净、清白,没有丝毫的染污。第三「势力」,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量,它有高能量,我们今天也说为磁场。经典所在之处,你能够发现你进入这个地方,这地方藏的有《藏经》,你会感到这个地方很温馨、柔和、喜悦,你能感受到这些,感到这个地方非常安全。你的烦恼、忧虑、牵挂,到这个地方自然好像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些典籍都是佛菩萨、圣贤人他们的智慧结晶在此地,能量能不好吗?现代人,人都富起来了,有不少人请一部《大藏经》在家里供养。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虽然他不看,放在家里磁场不一样。对于这个经典愈恭敬,磁场的能量就愈大;如果你常常还翻阅、读诵,那个加持的力量就更大,它真的能保佑你一家平安、和谐、幸福。这不是迷信,这有科学做根据的。第四「能庄严世间」,最殊胜的,就是我刚才讲的磁场的庄严,我们中国人讲气氛、氛围。第五「最上」,世法里头一切法,三宝在最上,他是正觉,没有一丝毫邪知、邪见、邪念;换句话说,纯净纯善。《大学》里面所谓「止于至善」,古人有一句话说「世间好语佛说尽」,这世间的好话在佛经都说尽了。第六「不变」,永恒不变,为什么?他的思惟、言行都跟性德相应,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具足这六个意思,称之为宝,佛具有这六个意思,法也有这六个意思。僧是真干的人,「随其教法而修业者」,这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实、听话、真干,无论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只要符合这个条件他是真的僧宝。为什么?具足《宝性论》上这六个意思。

住持三宝是表法的,你不必问他是不是真干,那个不要紧,跟我没关系。我们见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就能提醒自己觉而不迷,提醒我了。如果没有人提醒就忘掉,一忘就迷了,有人提醒我们就觉悟了,它的作用是这个,不是迷信。法宝是经典,听到经典的名字,看到这个经典,立刻提醒自己正而不邪,心要正、行为要正,心与经论所说的相应,行与戒律所讲的相应。看到出家人,一定要尊敬他,跟他行礼,他持不持戒与我们不相干。我只要看到这个形象,他提醒我净而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提醒我了,这就是他对我的好处。提醒我六和敬,跟任何人相处,我都要修和、要修敬,不要求别人跟我和,也不要求别人尊敬我,我要跟他和睦,我要尊敬他,六和敬是这样成就的。希望别人对我怎样怎样,那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在佛教里叫外道,佛法是从内心求的,不是从外面求的。佛字字句句是教我一个人的,不是教别人的,我接受是我的,你接受是你的,他接受是他的,不接受的人没分。真正接受依教奉行,那他就是僧宝。我们对接受的人恭敬,对不接受的人也恭敬,这道理不能不懂。恭敬三宝,宝是从性上讲的,不是从相上说的;后面讲住持三宝才从相上讲的,相上是表法,表法还是敬性德。

「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广,这简单给我们介绍三宝的定义。佛是觉悟、是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话不是赞叹的,是真的,只要你明心见性,你就知道,你就明了了。法者,法轨之义,轨是轨道,就是道路,今天我们讲原理原则,是这个意思。它是道路、它是方法,你必须要遵守,这个法则是过去、现在一切菩萨成佛,都是依这个方法走的;你不依这个方法,想另外再开辟一条道路,很困难。你可以试试看,你不会成功,你失败了再回头,你来不及了,你已经落在别人后面。他们开辟的路,你去走稳稳当当,确实给你走的是一条快捷方式。佛菩萨不会骗人,佛菩萨绝对不会让人走弯路,这是真实智慧、真实之利。僧者,和合之义,就是我们讲的六和敬,你就晓得,不和就不是僧。我们有没有跟一切众生和合?「见和同解」,他不知道,我知道,一切众生、诸佛菩萨,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都是从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要和睦。他不知道,我知道,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不管他接受、不接受,我知道我们是一体。他不知道,他要争的给他,他要取的也给他,为什么?一体。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