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一六集)  2011/3/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七十一面第七行。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上明国土,是依报,土为身之所依,故名依报。佛是能依,故名正报。佛有三身:一、法性身,简称法身,居常寂光土;二、报身,居实报庄严土;三、应化身,常现方便有余及同居等土。」我们先把这个大意略微介绍一下。道场同修不固定,有先来后到,所以在介绍的时候就不免有重复,但是重复也有好处,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还不可能到重复一千遍,但重复几遍是有的。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佛的三身,这个三身实际上是一尊佛。法性身,简称为法身,法身没有形相,不但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没有,连自然的现象也没有。为什么称它作身?它确实有,它不是空无,但是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不是物质的现象,我们前五根不能接触,你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也闻不到,手也摸不到,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我们第六意识也缘不到,六、七、八都缘不到;它不是自然现象,八识缘不到它,但是它在,它在哪里?它在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的本体。换句话说,法身佛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佛,它是一切法的自体。一切法是它所现所生,《华严经》上说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常寂光就是心,是真心不是妄心,阿赖耶是妄心。真心不生不灭永恒不变,所以它现的相也是不变的,也是不生不灭的,决定没有变化。它为什么会现相?大乘教里头佛常说「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法身佛,如果报土里面的菩萨有感,他就现在报土,实报庄严土;方便土有感,他就现方便土,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里面;同居土众生有感,他就现同居土。

我们这个世界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这表示我们地球上这个地方人有感,地球是释迦佛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说的六道。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同居土里面的众生有感,他就在同居土里面现应身、化身,是应化身。佛无处不现身,现身一定现同类身。实报土里面所住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报身佛在实报土里面,我们就知道他现四十一种身分,跟初住在一起现初住身,跟十住在一起现十住身,一定现同类身。同类的身很多,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无量无边,没有法子计算。佛在那边现身帮助他们,提升他们的境界,我们一般讲加持他们,在方便土、在同居土亦复如是。特别是同居土,同居土里面有六道,六道里面佛都现身。人道里头有,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现菩萨身,应以比丘身得度他现比丘身,应以居士身得度他就现居士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没有地方不现身的,这是事实。现身,他不显示身分就没有人知道,释迦如来现的是佛身大家知道,如果他现的是一般人的身分,现居士身、现长者身就没有人知道他了。有一个居士,释迦牟尼佛特别给我们介绍,他是佛的应身,跟佛陀同时住世的维摩诘居士,是佛来现的身,法身佛所现的。由此可知,大乘是平等法。佛法是师道,师道老师第一大,只要是具有老师的身分,学生就应当尊敬。所以我们看到经典里面记载,维摩居士讲经教学跟释迦佛一样,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去听经、去接受维摩居士教诲,礼节跟见佛没有两样。你看见维摩居士,这出家人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个我们要记住。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办中国内学院,讲演集里面讲得很多,多次的宣说,说明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第一大,没有上台的时候,在家居士,佛弟子大家尊重,座位在上首。如果升座讲经,居士升座讲经,在家人要把他当作佛来看待,恭敬、礼拜、供养,这是如法的。

所以佛教,诸位细心去观察世尊一生的行谊,你就知道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教五比丘。这五个人出家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亲戚,当年他的父王派这几个人陪同释迦牟尼佛一起到外面参学。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观察缘分,这五个人的缘分成熟了,首先把他们五个人找来,这五个人出家,于是僧团就正式建立了。有佛、有法,佛的教学就是法,有僧,这五个人是僧团,三宝具足。以后出家众逐渐增加,在家居士也愈来愈多,这里面包括当时印度十六个大国的国王都皈依释迦牟尼佛,依释迦牟尼佛为老师,世出世间法都向老师请教。佛教里面尊敬天神,所以佛门有供天,尊重天神。但是听佛菩萨的教诲,连天神也听佛菩萨的教诲,他们是三宝弟子。三宝弟子当中位尊福大,地位崇高,他是国王、天王的身分,福报大,于是他们就肩负起护法的责任,护持佛法,推动佛法的教学;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所以佛法能够兴极一时,有这么多人护持,历代的帝王有护持的,也有不护持的。

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向四面八方去传播佛陀的教诲,全都是教学,教学怎么学来的?创始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经藏怎么结集?阿难是记忆力特好,我们今天讲天才,记忆力太好了,听一遍永远不会忘记。世尊当年讲经教学没有文字、没有记录,佛灭度之后大家觉得世尊的教诲必须要流传下去,这是弟子们的责任,所以就有结集经藏的法会,我们现在讲活动,有这么一个活动。大迦叶尊者带头,这是弟子当中德高望重的,他来主持;阿难担任复讲,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重新讲一遍;五百阿罗汉作证,大家来听阿难有没有讲错。如果五百阿罗汉当中有一个人说,阿难,你这一句好像佛没有说过,这一句就得删掉,不能流传。所以结集经藏这样的严格,为了是取信于后人,阿难所说的确实就是佛说的,五百同学给他做证明,他没有说错,没有在佛讲经上加自己的意思,也没有把佛所说的意思漏掉。真不容易,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无比殊胜的大事。

结集之后这些经藏,就由弟子四面八方去传播,有些地方传了一、二百年就没有了,也有三、四百年,五、六百年,七、八百年的消失了,完全是众生的福报、众生的缘分,唯独传到中国这一支在中国生根,到现在将近两千年了。经典翻译成中文,这翻译可靠吗?有没有错误?玄奘大师当年在世为这个问题亲自到印度,在印度住了十七年肯定了,古大德所翻译的没错误。他确实是为证明这一桩事情到印度去的,回到中国来从事于大规模的翻译。翻译的这些法师,译的分量最多的是玄奘大师,玄奘大师之前称为旧译,玄奘大师从他开始以后这称为新译,所以中国佛教史里面译经称为有新译、有旧译。我们了解这些历史,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也知道佛教是教育、是教学。

传到中国之后,中国是帝王帕特使到西域去礼请到中国,所以摩腾、竺法兰到中国之后就称为国师,帝王皈依三宝,称为国师。为他建寺,寺是他办事的处所。在中国古代汉朝时候制度,直接属于皇上管理的这个单位,就称之为寺,直接归皇上管的;归宰相管的办事机构称之为部。寺是永久设立的不能废除,部可以增减、可以废除。寺的长官称卿,所以皇帝下头有九个一级单位,称为九卿。现在我们到北京去观光,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可以能看到,故宫里面还有牌匾你可以看到,像经上常提起的鸿胪寺,故宫里头有,确实有鸿胪寺的招牌。鸿胪寺管什么?管外交。古时候对外交际是皇上直管的,不归宰相,所以鸿胪寺卿就是现在的外交部长。佛教传到中国它也称之为寺,跟皇帝九个单位是平列的、平等的,但是佛寺主持,他叫主持,他不叫卿,不称卿,这是对佛特别尊重。所以要晓得寺这个名称是政府办事的机关,它不是宗教,这点一定都要搞清楚。中国古时候也有宗教,宗教不称寺,像道教,它的道场称宫、称观,它不称为寺。那是祭神的,神的称庙,所以皇帝有太庙,纪念祖先的,纪念这些天神都称之为庙,它分得很清楚。现在寺这个名称还在,但是它变质了,它变成跟道、观,跟神庙平等了,意思好像大家这个概念都模糊,都一样了,认为这是宗教团体。

古时候佛教刚刚传来的时候,这佛寺里面做的什么工作?第一个是翻译经典,就像国家的编译馆一样;第二个是指导进修,那就是学校。经典要讲解,这上课,学了之后如何把经典的理论、方法、经验,落实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这是教学,这是教育,是学校,这是个特殊的教育。正规教育汉武帝建立的,是以孔孟为主流,诸子百家是选修。这个国家有机构管理的,在古时候称之为礼部,宰相底下第一个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侍郎就是次长,它有左右两个侍郎,就是它有两个次长,像现在讲的一个政务次长、一个常务次长,就有两个次长。宰相有事不能视事的时候,礼部尚书代理。

从古时候这些制度你细细去观察,中国的传统在政治上它是把教育摆在第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换句话说,整个政治是为教育服务的。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几千年当中长治久安是这么得来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那现在的政府,清朝亡国之后到近代,近代整个世界的社会不谈教育了,把经济放在第一、财富放在第一,所有一切都是为财富、为经济服务,教育也变成为他们服务。孟子讲得好,利是人之必争。把利摆在第一,一切为利服务,这是西洋人的文化,竞争。竞争再提升就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战争,这是一条毁灭的道路。教育是生路。你看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也是把利看得很重,但是教育还没有疏忽,把利已经看重了。孟子告诉梁惠王,「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上是君王,下是人民,大家都争利,这个国家就危险了。那现在我们看这个地球上,哪一个国家不争利?哪一个国家不是把利摆在第一?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志之士,科学家跟哲学家提出警告,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无限制的发展下去,世界最后是要毁灭的。这个话是真的,上下交征利,地球危矣,这不是国家,地球危矣,整个地球上都变成这个样子,仁义道德没有了。

中国古人的教育教什么?孔孟的教育就是教仁义。帮助当前社会,整个世界社会,真正要能回头、能向善。这是七0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首先提出来的,他的意思是说,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说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们就用这两句话,真的世界社会问题可以能解决。「仁者爱人」,孔子提出来的,义是讲理,合情、合理、合法,「义者循理」,人能够爱人,人能够讲理,社会就和谐。今天的社会,东方疏忽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西方疏忽宗教教育,大概有两百年,才会造成今天的现象。不能怪任何人,这有历史的渊源,这是好多代的问题,所以用孔子忠恕之道来解决这个问题能有效。忠是什么?忠是诚意、真诚,大乘佛法讲的真诚。恕是饶恕。因为没有受过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所以他有很多问题想错、做错了,无论做多大的错事、造多少罪业,原谅他,不要再去追究了。《论语》上所说的「成事不说」,过去已经过去了;「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追究,也不用刑事来处罚你了,希望从今之后好好的来学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就好了。如果你一追究,这些做错事情的人他不甘心受惩罚,他们团结起来社会就动乱,一定发生战争,所以一切既往不咎,不追究了。

《无量寿经》上佛讲过几句话,针对现在状况讲的,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怪现在的人,为什么?他的先人无知,他父母没有受过教育,再往上追,他祖父母也没受过,甚至于曾祖父母也没受过,高祖父母也不懂,你往上去追至少追到七、八代。再追上去两百年那个时候疏忽了,怎么能怪现在的人?所以谅解,把人心救起来。今天不是别的地方发生问题,人心发生问题,人心坏了,佛法上讲正念、正思惟没有了,全是邪念、邪思惟。已经变成这样,不要再追究,要原谅他们、要怜悯他们,不是他们的过失。这个过失是历史造成的,现在只要回头就好,回头是岸,既往不咎。社会安稳平静下来恢复正常,这就要靠教学,一定要用教学的手段。我建议这个问题、想这些问题有二、三十年了。我看到很多动乱不稳定的一些国家,他们的领导人也跟我谈过,希望社会安定、社会繁荣,但是提问题他总是把社会繁荣排在第一,把社会安定排在第二。提出这两个问题算不错了。我告诉他,社会繁荣应该在其次,安定摆在第一。如果你安定了,全世界这些企业家都愿意来投资,帮你们的社会经济带起来。为什么人家不敢来?你社会不安定,所以大家不敢来。安定摆在第一这才对,把财富放在第一肯定社会动乱,而且造成许许多多的弊病,到最后不堪收拾。

教育教什么?得把老祖宗东西找回来,真管用。中国有一句谚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圣先贤的东西、佛菩萨的东西、宗教里面神圣的教诲管用。所以国家能够有一个队伍,人数不要多,五、六十个人就够了,培养这些老师,他们专门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宗教教育。每天在电视台,电视台专门给一个频道、两个频道,二十四小时去播放,我相信收听的人会很多。用这个来教育社会大众,一年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了。我这个建议还在联合国提出,我的讲稿都在,里面都有,可惜没有人去落实。除了这个方法之外,再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我们这个想法是有根源的,不是自己胡思乱想的,中国古圣先贤《礼记.学记》里头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在这里头加了一句,「建国君民,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只要五、六十个好老师就能救国家、就能救世界,不是一桩难事。可是大家听了好像有道理也欢喜,不敢相信。这真能做得到吗?我们也为这个问题做了实验,二00六年、二00七年、二00八年这三年,我们在安徽庐江选择汤池小镇做实验,做成功了,在联合国做过详细的报告。古人的东西对今天社会管用,非常管用。世间一般人不相信,佛弟子相信,佛弟子学过因果的教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圣大贤,几乎全部都是一生奉献在教育,释迦牟尼佛,佛菩萨再来,一生为我们示现的干教育。你看他一生从三十岁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没有哪一天他放假,没有,天天在教学。学生从四面八方来,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信仰,他都不排斥。这我们在经典上都看得到的,《地藏经》大家念得很熟,婆罗门女是婆罗门教的,《华严经》上的遍行外道,那是宗教的传教师。佛没有要他改变宗教,佛帮助他解决问题,跟他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诸法实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些什么?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问题你就能解决;真相不明了,肯定造成许许多多的麻烦。

弥陀以三身帮助一切大众,众生也分上中下三等,这是什么?程度上分的,上根、中根、下根。上根现报身,中根、下根现应化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下面说「又佛之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如伊三点,不纵不横,不并不别,不可思议」。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在这个境界里面,人的本能全恢复了,佛经里面讲神通,现在社会把它称作特异功能,殊不知特异功能是每个人的本能。佛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三千年前他给我们讲的物质现象到底是什么、精神现象是什么、自然现象是什么,法相唯识经典里面说得很多。三千年后的今天物理学家把它证明了,他们从数学里面得到的信息,高等先进的科学仪器去探测、去观察,真的发现跟佛经讲的一模一样,这是证实了佛经典里面有高等科学、有高等哲学。佛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机器,也没有这些高深数学,他怎样知道的?本能。那今天我们再看佛,什么叫佛?佛这个字什么意思?这是从梵文翻译过来音译的,佛陀耶,音译的,然后再加以解释。它含义很多,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文字来对应它,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造了一个字。没有人字旁的弗,这个字中国有,因为它是一个人,音跟佛音相近,就造了一个新字。翻译佛经的时候造了不少新字,把它翻译是智慧、觉者。

佛是什么意思?具有圆满智慧的人,对于宇宙之间一切法无所不知的人,他觉而不迷,是个大智慧的人、大觉悟的人。所以我们供养佛这个殿堂叫大雄宝殿,也称为大觉殿,大觉。那佛告诉我们,大智大觉是每个众生统统都有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的智慧、你的能力(德是能力)、你的相好是平等的,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一句话说破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华严经》上说的。我们今天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你的智慧失掉了,能力丧失了。换句话说,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能力不就恢复了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以佛法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就是。大乘教上告诉我们,放下执着,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妄想,妄想是无始无明,你就成佛了。

佛法里面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个原则就是放下。我们今天被什么东西困住?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在菩提道上寸步难行。果然你能够把执着放下,见思烦恼断了,你展开这个经来看,字字句句就看很多意思,不必要学自然通了,本能,你有智慧。你智慧虽然没有透出来,透出来少分,因为三种烦恼你断掉一种;再能把尘沙烦恼断了,不再分别了,你的智慧能量提升了,你看的意思比阿罗汉多,阿罗汉不如你;最后你能把无明破掉,不起心、不动念,你看这个经本字字句句无量无边的义理,需不需要人解释?不需要。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证明,唐朝禅宗的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也没有听过讲。黄梅住了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八个月都在厨房,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现在讲的义工。五祖忍和尚传法给他,半夜三更,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我想充其量顶多两个小时,他一生就听两个小时经,开悟了。为什么开悟?他放下了。他厉害,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他一下放下,顿舍、顿悟、顿超,他成佛了。你看这一放下之后,所有经藏,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就能讲给你听。你听了他的讲,他真开悟了,开悟的人跟你讲你容易开悟,没有开悟的人跟你讲,你怎么开悟?这是让我们想到,诸佛如来为什么那么聪明,对于宇宙之间的奥秘晓得那么清楚?自性的本能,不是从外头学来的。问题只要把烦恼习气放下,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了,这就叫成佛。

放下就是修行,看破就是真实智慧,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为什么看不破?没放下。看破、放下相辅相成,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方法,无论哪个法门,原理原则就是这个。你跟这个原理原则相违背,那你就错了,学什么都不能成就。我是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把这个方法告诉我。当时我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点醒了我,知道多少就要放下多少,放下会帮助你进步,你会知道得更多,不断的看破、不断的放下。这六十年证明了老师讲的一点都不错。今天三月四号是章嘉大师的忌日,他过世那一年三月四号往生的,五十多年了,往生五十多年。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是二十六岁、二十七岁、二十八岁跟他的,二十九岁,他老人家走了。

这一段文是讲佛的能力,这好像有点神话,它不是神话,这种特别的功能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你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个能力失掉了;失掉是暂时失掉的,你几时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能力马上就恢复。这就是佛门讲的六种神通,通是通达无碍,神是神奇,不可思议。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的,我们的眼能看到整个宇宙,今天科学家,这是物理学家都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研究宏观宇宙,一个是反过来研究微观世界量子力学,都有辉煌的成就,印证了佛在经上所说的。佛不需要仪器,佛直接看到了,佛代表我们大家,如果我们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我们跟佛一样。我们向远方看能看到宇宙,整个宇宙都看到;向微尘里面去看,能看到量子力学,看到量子,能看到物质是怎么形成的,精神是怎么样变现出来,你全都能看到,比科学家讲的还清楚、还明白。方东美先生把佛经介绍给我,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跟他学哲学走向佛门来的,不是从迷信进来的。今天我们知道了,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同时是科学的最高峰,近代科学家最新的发现全在大乘经里面,我们看到生欢喜心。这个趋势让我们能够肯定,二、三十年之后佛教在这个世界上被科学肯定了,它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可能到那个时候,人不会把它再看成是宗教,它可以脱离宗教。所以本能能够随意化身,能变化无穷,超越时空。

「又化身有二」,两种化身。「即示现八相成道之身」,这是第一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第二种「应现化身」,这不一定的。「应众生机,而现胜应或劣应之身。」这都是真的,释迦牟尼佛在中国大乘八个宗里头,历代许多祖师大德是诸佛化身来的,应化来的,菩萨应化来的、阿罗汉应化来的,尤其是在参与翻译的工作。所以中国这个佛经为什么翻得这么好?方东美教授当年告诉我,我初学我怀疑,我怀疑有理由的,我们随便拿一篇古文,这文章不长,意思我们能看得懂,你找两个人、三个人去翻,翻成白话文不一样。佛经翻成中文也像这种情形,你看《无量寿经》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十二次的翻译,《无量寿经》十二个本子,不过非常可惜其中七种本子失传了,找不到了,只留下五种,现在《大藏经》里面收的只有五种,五种《无量寿经》不一样。但是如果是一种版本,譬如《金刚经》《金刚经》现在《大藏经》里头保持着六种不同的版本,你去看大同小异,意思一样的,文字、语言不相同。但是这一部经里面奇怪了,这部经里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五种本子里面讲四十八愿的两种,讲二十四愿的两种,讲三十六愿的一种,这是不可能产生的错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古大德判断,《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在世至少讲过三次,阿难结集完全是照佛所说的,所以《无量寿经》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失传的七种不知道,如果失传的七种都找到的话,可能还有不同,证明这一部经世尊在世是多次宣讲,那是什么?说明这特别重要。佛当年在世讲经只一次,没讲过第二次的,唯独这部经出现这个现象,它特别。所以我对于翻译有怀疑。

方老师告诉我,在中国翻译译经的组织庞大,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四百多人,工作人员,玄奘大师的译场六百人。唐朝时候全国高僧大德,有德行、有修养的人都进入译场参与这个工作。李老师告诉我这里面真的有佛、有菩萨、有阿罗汉,这些圣者地位最低的三果阿那含。所以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他在那个时候四十多岁,我跟他学的时候,完全是用哲学的眼光来看佛法,但是他佩服中国人的翻译,不但意思没翻错,而且翻成的文字比梵文原文还要华丽。这个意思就是说,中文的这个佛经足可以代替梵文,不需要再用梵文了,这样的气概!哪像现在的中国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那时中国人多自负。所以大量的梵文经典在中国居然失传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为什么不把它保存下来,让它失传了?老师告诉我,你不了解古时候中国人,我们翻的可以取代它,比它还好,意思没有错,文字比它华丽。换句话说,不必用梵文了。我曾经把方老师这些看法告诉李老师,李老师点头,他说方老师不晓得译场里面,有菩萨再来的、有佛再来的、有阿罗汉再来的,这是中国人有福报,外国人没有。为什么?不是佛偏爱中国人,中国人有孝悌忠信、有礼义廉耻,德行感召的,外国人没有这个德行。

佛菩萨没有偏心、没有私心。所以印祖告诉我们,学佛这桩事情全靠诚敬,真诚、恭敬,你有一分真诚恭敬,你得到一分利益,你有十分真诚恭敬,你得十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我们同样学一部经、读一部经,有人学得很好、有人成绩很差,你细心去观察原因在哪里?成绩好的人恭敬,真诚、恭敬;成绩不好的人,他很随便,这个诚敬很薄弱。真看出来,证明印光大师的话不错,所以我们就能肯定世出世间的学术都要靠这两个字。如果有十分诚敬,那就是行行出状元,你没有一样学不好。缺少诚敬心,佛菩萨来教你、圣人来教你,都教不出来,为什么?你不能接受。诚敬是能接受,真正能吸收,真正能得到它丰富的养分。印祖这句话在《文钞》里面重复讲了很多次,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很深。由此可知,学东西不在老师,老师纵然不高明,自己有真诚心,自己成就肯定超过老师,全是在个人,这是真实的。好老师教一辈子,真正能传他道的人没几个,什么原因?就看学生有没有敬业的精神,现在人说的话敬业的精神,就是印光大师讲的诚敬,有没有十分诚敬。所以佛菩萨的应身,是随着众生的心,自自然然的有各种不同的应化。

下面说「又可分为」两种,「佛界化身,现佛界之身」,这是讲实报土,只有常寂光里头诸佛如来应化在报土,这是佛界化身。方便以下就是十法界里面,那是「随类化身,随九界之类而现其身」,其实九界佛也算是菩萨,为什么?他没有见性。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见性,无明没破,也就是说见思、尘沙烦恼断了,不但断了,连习气都断了,只差一着无明没破。无明破了,他是真的佛;无明没破,天台大师称他为相似即佛,好像是佛,不是真佛,所以他属于菩萨。佛法里面称九界、称十界,意思可以会通,在十法界里头随类现身,这是第二种。

《弥陀要解》云: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这是指明,《要解》是蕅益大师做的,蕅益大师说的话是正确的。《弥陀经》上讲的阿弥陀佛,这是阿弥陀佛什么身?是凡圣同居土里面见到的阿弥陀佛,示生化身,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我们也称为他作应身,八相成道,住胎、出胎,随着年龄的成长读书、上学,然后离开家庭到外面求学,像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但是目的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周游列国是求学,所以当时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学过,佛经里面讲的四禅八定是跟婆罗门学的;除宗教之外,印度所有的学派他也都学过,真的是广学多闻,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大概知道的这些专家学者他都见过了,再找不着了,可是问题没解决。

释迦牟尼佛用现在的话说,年轻、聪明、好学,四禅八定修成了,对六道里面的事情那就很清楚了。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统统都接触到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接触到。六道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些问题在当时宗教不能解答,印度这些学派也没有办法答复。所以释迦牟尼佛表演一套给我们看,坐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了。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那叫所知障,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悟。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放下了烦恼障,也就是见思烦恼他放下了,三十岁这一年,尘沙烦恼放下了;换句话说,最后是无明烦恼,入更深的禅定,契入到自性本定,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成佛了,这到究竟圆满了。

真正厉害的,六祖惠能比释迦牟尼佛示现还厉害。释迦牟尼佛他放下了三个层次,我们很清楚,看得出来;惠能大师同时放下,叫顿舍、顿超、顿悟。告诉我们凡夫成佛不难,难在哪里?难在难分难舍,亲情难分,这个世间名闻利养难舍,难在这里。这个要看破了,所有的它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的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告诉你三心不可得,连精神现象都没有,真看破了,他就真放下。惠能大师的厉害,他真看破、真放下了,听了几句经文就大彻大悟,五祖忍和尚的衣钵就传给他了,那一年他二十四岁。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三十岁。这都是现身说法,在佛法三转法轮里面叫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

《弥陀经》上讲往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宋朝莹珂法师给我们作证。他念佛只念了三天,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等你寿命到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跟佛说,我不要了,十年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就想去。阿弥陀佛就答应了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三天之后真的走了,没生病。说明若一日到若七日是真的不是假的。问题是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的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了,这个意念就能感应阿弥陀佛。你想往生,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来?你对这个世间有留恋,佛很慈悲,满你的愿望,不来;真的一丝毫念头都没有了,佛就来了。不但有经文,有实际的例子可以作证。我们真正明白,醒过来、不再迷惑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只要这一部经、一句佛号,决定一生圆满成佛。烦恼障放下,所知障放下,你这两种障碍没有了,见性就不难了。

经里面称的阿弥陀佛,《弥陀经》跟这部经都一样,虽然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这个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一而三,三而一。「谓今经中」,现在经里面所说的,「正在说法之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同时即是报身佛与法身佛,此语精妙」。蕅益大师这个话说得太妙,既然一身即是三身,我们就知道一土即是四土。中峰国师,元朝时候人,《三时系念》这个本子是他老人家编的,那些开示是他老人家写的,开示精妙。有一句话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一身即是三身,一土即是四土,无二无别,这真的不是假的。只是我们凡夫不认识,我们只认识应化身,不认识报身、不认识法身。如果是行家,那就是!就是法身佛,就是毘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

《圆中钞》云:随土感见,三身有异。随机感见,四土不同。」《圆中钞》幽溪大师作的,《阿弥陀经》三种名著之一。历代这些大德公认的最好的批注,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真正学《弥陀经》必读。随土感见,三身不一样,报土里面见报身佛,常寂光土里面见法身佛,十法界依正庄严见的是应身佛,有异。随机感见,随众生,我们凡夫呢?凡夫见解四土不一样,常寂光土不是实报土,实报土不是方便土,方便土不是同居土,凡夫知见。「是故若于同居」,你往生在同居,「但见同居本土者,则说法之佛只是示生化身佛。若见实报土」,你就见到报身佛。若见常寂光,那你就见到法身。「佛之三身,譬如摩尼宝珠,珠体、珠光、珠影。」这是把这个做比喻,珠体比喻法身,珠的光比喻作报身,珠的影比喻作应化身,「三者不相舍离」,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真正明了,那种真诚恭敬的心自然就生起来,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心你就见到实相,你从一身见三身,圆满三身,从一土见四土,圆满的四土。

由此可知,所谓种种差别相是从我们分别心里头生出来的,种种不同身是我们执着心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于是我们明白了,外面境界上什么事都没有,所有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本身,完全是阿赖耶在作怪。阿赖耶能变,四土阿赖耶变的,三身阿赖耶变的,阿赖耶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所变。报土里面不用阿赖耶,所以我们对报土称为一真法界,只有它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为什么?报土里面这些法身菩萨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了,也就是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全断了,他的境界完全是自性清净心的现量境界。「法、报、应化三身,亦复如是」,跟这个珠比喻是一样的,刚才我说过了,珠体比喻法身,珠光比喻报身,珠影比喻应化身。

「同居横具上三土,亦是此义。」同居土说实在的话,我们今天是同居土,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我们要问这个同居土具不具足上三土?你说具不具足?当然具足。为什么?不具足它从哪来的?依正庄严的出现,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得多清楚,依一体,起二用。一体就是常寂光,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常寂光,就是法身,法性身、法性土。身土不二,身土分不开,为什么?它没有现相。法身无相,法性土当然也无相,就是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样样都不缺,但是它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必须遇到缘这相就变现出来,所以它能现能生。能大师末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能生是指什么?直捷指的是实报庄严土,当然也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脱离不了!离开常寂光、离开实报土,就不可能有阿赖耶。妄心是依真心变现出来的,妄不离真,就跟人在太阳底下的影子一样,影子能离开身吗?身没有,影子就没有了;影子有,身当然有。这就说明我们今天的土具足四土,我们今天的身就是自己的身也具足三身。我们现在这个身很糟糕,叫业报身,善恶业,造的善业三善道受生,造的恶业三恶道受生,业报身。六道里头是业报,而且是染业,善恶都是染业,四圣法界是净业,不一样。事实真相不能不搞清楚。

「表上三土亦即在同居,故往生极乐同居,功德殊胜,不可思议。」我们生在释迦牟尼佛这个凡圣同居土,对于居住的环境很模糊,迷惑颠倒,如果你要是生在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你就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为什么?是因为你清净心去往生的。心净则土净,不是清净心不能够生到净土,这是基本的条件。带业往生,往生最后那一念是清净念,那一念不清净的时候不能往生。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念,这一念重要,关系到你来生。所以人生在世要培养善心,善良的心,最后走的时候,好地方去。如果有贪心,贪心就鬼道去了;有瞋恨心,瞋恨、怨恨、不平,地狱道去了;愚痴、胡涂,什么都搞不清楚,畜生道去了。最后一念关系我们到哪里去,这是讲业力强者先牵,业力特强的,它先牵引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这比什么都重要,都在平时养成习惯,走的时候就有把握。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养成念阿弥陀佛的习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最后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所以《无量寿经》熟读,《无量寿经》要多听,阿弥陀佛要认真去念,拉拉杂杂的事情无关紧要应当彻底放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