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六集)  2011/3/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3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九十一面第一行:

「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我们将天台宗的十乘观法简单的也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了解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修行的原理原则。原理原则完全相同,方法不一样。我们学完之后再做个比较,净宗的方法,你才知道真正殊胜。十乘理观,我们学了第一条,「观不思议境」。实在讲,不思议境里面就是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万法、人生的真相。如果在这一观里面突破了,真的明白、觉悟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决定往生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真成佛了,不是假的,天台家所说的分证即佛。不是上上根人,我们虽然学了,意思是听懂了,境界转不过来;境界转不过来,我们依然是凡夫。那就得用以后的这些办法,后面这九种办法。后面九种办法学了之后都不能成就,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才知道佛法修行真难,真难就是真不容易放下。

第二,「发真正菩提心」。这句说得好,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天天都讲发菩提心,不是真正的,如果是真正的就起作用。不是真正菩提心,所以境界转不过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像《地藏经》上所说的「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还是每天继续在造业。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往生要发真正的菩提心。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十四品,我们现在还没学到,「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都说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很多同学一向专念有那么一点点,发菩提心没有,心没有转过来。如果,这我常常教人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换一换,这心里面拉拉杂杂东西都搬出去,只把阿弥陀佛搬进来。给诸位说,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那你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我们现在心上有没有阿弥陀佛?没有。怎么知道?从你起心动念,你开口说话就知道,你心里没有阿弥陀佛,拉杂的东西太多了。这样念佛功夫得力要到什么时候?难!现在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社会这么乱,你不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到哪里去?要给你说真话,今天我们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极乐世界,一个就是阿鼻地狱。我没造罪业,我怎么会堕阿鼻地狱?没,你不知道。出家人没有做出家的事业,出家的事业是什么?弘法利生。不是诚心诚意弘法也要诚心诚意护法,两个都没做到,弘护都没做到,这就是造地狱业了。为什么?招来社会大众毁谤佛法,轻视佛法,不尊重佛法。是我们干出来的,我们做得不好。诸位想想这是不是业?如果佛门弟子做得都像古时候那种的心态、心行,都能够持戒修定,都能够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社会大众对佛法恭敬赞叹,社会安定,世界祥和,佛法兴旺,这对得起佛陀。

在家学佛,三个根没有扎上。我不说三个根,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做到,十善、三皈、五戒没做到,假的不是真的。出家学佛还得要加一个,这是最少的,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四个根,然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般讲十年,你就有能力弘法护法,你对于如来正法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做出真实的贡献。在家学佛,十善、三皈、五戒没做到,假的不是真的。十善业为什么做不到?十善业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儒家就是《弟子规》,道教就是《太上感应篇》。这两样东西没做好,所以十善业道做不到。这像盖楼房一样,《弟子规》是第一层,《感应篇》是第二层,《十善业》是第三层,《沙弥律仪》是第四层。你没有底下的基础,你上面怎么盖?

世尊当年在世,一生给我们表法,没出家的时候聪明好学,显示出慈悲心。做太子的时候出外面去游玩,看到生老病死,悲心发出来了。如何能帮助苦难众生避免生老病死苦?触发修道的动机。十九岁出去参学,过苦行僧的生活,寻师访道,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派都参遍,疑问不能解决。古印度宗教之国,哲学之国,印度哲学是全世界之冠。他们的宗教与哲学显示出智能,从哪来的?从禅定来的。四禅八定古婆罗门他们所修的,婆罗门教比释迦佛要早一万年;换句话说,婆罗门教的历史到今天应该超过一万三千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四禅八定能够突破六道的空间维次,换句话说,这个定修成,六道里面的状况你全都看到了。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推想、不是推理、不是想象,在佛家讲现量境界。上面能看到二十八层天,不但能看到,你能到达,你可以到二十八层天里去访问。下面可以到阿鼻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罗剎,哪里都清楚、都明了。这是今天科学家都没做到。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像这些问题在当时没有人能回答。所以释迦牟尼佛参学十二年,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他把参学放下了,在毕钵罗树下入定,也就是入更深的禅定,超过四禅八定多多!这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印度宗教里面所讲的大般涅槃,释迦牟尼佛证得了。而印度教本身他们把四禅天跟四空天误认为是大般涅槃的境界。开悟之后,佛陀就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经典记载里说,佛陀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一生教学。

我们从这些记载里面去看,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个什么身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印度人称佛陀,我们中国人称圣人。所以佛、菩萨、阿罗汉都不是神,也不是仙,是人。这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把他当作鬼神看待,你冤枉了他,他没有造罪业,你造罪业了。怎么可以随便把迷信的帽子扣到人家头上?大圣大贤。佛陀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者,就是觉悟的人。菩萨也是觉悟的人,没有圆满,佛陀是觉悟圆满的人,就是他得到圆满的觉悟,圆满的智慧。菩萨有智能,有觉悟,还没有到圆满,这么个意思。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上去观察,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位社会教育家,他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像现在人所讲的,他是一个多元社会教育家,因为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只要你跟他学,他都会很热心的教你,他不收学费。所以他的身分应该是说,他是一位多元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不收学费。讲经三百余会,这个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办班,办活动。大单元的活动,有要办好几年的,小班临时搞的这个,人数不多,二天、三天、一个星期,这样的班他也常常办。这是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的。这一生在搞教育,与宗教风马牛不相关。现在人把它搞到宗教里头去了,它本身不是!世尊尊重宗教,他没有一样不尊重,真是中国古礼里头所说的「一切恭敬」,处事待人接物「毋不敬」

我们前面学的这第一段「观不思议境」,这个境界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所证得的境界,毕钵罗树以后就称为菩提树。这是在禅定当中见到的,见到宇宙的起源,万法的起源,跟我自己的起源,我从哪里来的,叫依报、正报。这个问题古今中外哲学、科学都在研究讨论,一直到今天都没有结论。大乘经里头有结论,这个起源他真看到了。他给我们讲,万法皆空,万法都是假的。现代科学家发现了,说法跟佛经讲的一样,科学家认为这个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是真的,其它全是假的,都是三样东西变现出来的,就是能量、信息、物质。可是能量、信息、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知道了,是从意念生的,这现在量子学家说出来了,也就是从思想上产生的。没有意念就没有物质,物质是从意念作用里头变现出来的。意念从哪里来的?能量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的说法是无中生有。无怎么会生有?这问题还不能解决。佛法讲得清楚,讲得明白,那就是佛在禅定当中见性了。科学家没见性,科学家所用的就是第六意识,思惟、想象、推理、判断,用这个方法,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佛在经上说,用这个心,就是世间人用这种心,这种心功能很大,对外能够缘到虚空法界,这是今天所谓宏观宇宙,太空物理。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这经上讲得清楚,阿赖耶就是三细相,能量、信息、物质,你能缘到这里,不能见性。为什么不能见性?见性要真心,妄心见不到性。妄心只能看到虚妄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妄从哪里来的你就搞不清楚了。这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了。所以科学家差这一层功夫,哪一天他要是觉悟了,把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放下,他可能立刻就成佛,智慧就圆满了。科学,特别是近代的科学,对于我们认识大乘很有帮助,我们得感谢这些科学家。现在哲学跟科学都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全在大乘佛法里头。根性大利的,上上根人,像惠能这样的人,只要观不思议境界,就是诸法实相,他就能大彻大悟,他就能明心见性,所以后面这九种他都不需要了。我们学习前面这段文,入不了境界,这才需要后面这九种来帮助。这头一个就是发菩提心,可见得发菩提心重要。

菩提,梵语,「梵语菩提,华言道」,这是什么道?成佛之道。应该要这样说法大家就清楚了,是成佛之道。通常我们在许多地方看到的,菩提翻成是觉,觉悟之道。菩提确实是觉悟的意思,觉悟的反面是迷,破迷开悟是菩提。迷是对于一切法的真相完全不了解。觉悟之后了解一切真相,这事相从哪来的?所有物质现象全是意念变现出来的,这谁知道?我们念头善,所有物质现象就善;念头不善,物质现象就变坏了。我们最亲近的物质现象是身体,我们的念头善,你身心健康,你没有毛病。如果念头不善的话,这里面的细胞器官慢慢它就变质了,变坏了;我们现在讲的是他有病,病态出现了。病态的原因是什么?贪瞋痴慢疑,在佛法里面这是五毒,这样的这种心、这种念头,让你本来是很健康的身体,父母生下来很健康,一点毛病都没有,小的时候贪瞋痴慢疑很少,身心健康,长大之后,三十、四十、五十,这个念头愈来愈严重,所以你身体的器官、细胞逐渐就受影响了,变成什么?变成带着毒素的。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病根,一切疾病的根源。

佛把贪瞋痴称为三毒。如果对于七情五欲看得淡,这个病毒对你伤害不大,还是有,不大。如果对于七情五欲看得重,也就是贪心重,瞋恚心重,那个麻烦就很大了。傲慢、嫉妒都是你得癌症的原因,因素。阿弥陀佛,我们在这部经里学了六百多个小时,我们渐渐明白、觉悟了,宇宙之间第一善就是阿弥陀佛,你把阿弥陀佛放在心里面,你身心什么毛病都没有了,不需要医疗、不需要滋补,没有必要!身心自然健康,为什么?你本来是健康的。这些三毒烦恼本来没有,不是你生下来带来的,不是,本来没有,是后天被环境、被习俗染污变成的。所以古时候的教育着重伦理道德,对于这些病毒,贪瞋痴慢疑的病毒,成长比较缓慢。以前这个好的教育丢掉了,现在的教育都学习西方,西方人崇尚竞争。竞争的根源是什么?还不就是贪瞋痴吗?人没有贪瞋痴不会跟人竞争。个个人都贪瞋痴,个个人就对立了。现在人很可怜,夫妻对立,父子对立,没有一样不对立的。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利,必须要争利,争名夺利,干这个。不知道你一生名利是你命里注定的,你命里没有,争都争不到;争到了,不是得病就是灾难。为什么?你命里没有。你争得来的你不能享受,你只有得重病,让这争来的钱从医药费里开销掉,你不能正常享受。再不然就是自然灾害遇到了,可能连命都丢掉了。

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让,名利让给别人,自己不要。大家都谦让,这个社会多么和谐,人与人之间才生出亲爱精诚。所以事实真相了解了,我们思想纯正,我们的言行如理如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纯净纯善,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天下,你想能不自利吗?这真正的自利。利人是真正利益自己,损害别人是真正伤害自己。古圣先贤传给我们的真理!害人是害自己,所谓杀人要偿命,因果不饶你,欠债要还钱,因果通三世。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自己受什么样的苦难,受什么样的冤枉,还是欢欢喜喜。为什么?我知道来龙去脉,知道因缘果报互相酬偿的理论与事实,我接受了。亏我吃了,苦我受了,不怨天不尤人,消自己的业障,长自己的福慧。来生后世那福报可大了。在现前处处想占人便宜,处处想陷害别人,自己好像眼前得到一点名利上的享受,来生三途去了。三途是消你业障,业障消尽,你从三途出来之后要还债,欠命的得还命债,欠财的要还钱债,才知道一丝毫的便宜都没占到。这叫什么?愚痴!真有智慧聪明人怎么会干这种傻事,这叫愚痴、胡涂。明眼人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而见利忘义者,他看不出来。圣贤书里头的教诲他念了,高名厚利在眼前,他忍不过。所以一时胡涂做错了,这一错后悔莫及。

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现在社会不会报复你,可是因果的报复你逃不过。要想出离三途六道,这是苦海,太苦了,只有佛道能帮助你。学佛第一个就是发心,发菩提心,我一心想觉悟。三皈依是发菩提心,「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就是皈依觉,觉而不迷那就是菩提心。「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见,正言正行,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无论在家出家学佛,进佛门头一个接受三皈。三皈是你进入佛门来,首先把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传授给你,这叫传授三皈。我们同学当中很多都受过三皈依。三皈意思懂不懂?不懂,只知道我皈依三宝,我是三宝弟子。三宝不承认你,拿到皈依证也不承认。你真正做到了,没有皈依证,三宝承认你,你真皈依了。从受三皈之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才是三宝弟子。如果你还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不全是假的吗?那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我们冒充佛弟子,佛是大圣大贤,冒充佛弟子,你说你有没有罪过?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这个地方讲发真正菩提心。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看底下的解释,「初起大志」,这是世间人讲立志,开始立大志,真是大志。为什么?发菩提心想学佛,想作佛,希望我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大志,一点都不假。「造趣所期」,心发了,我就得真干。所期是我所希望的,我就照这一条路走,希望我有一天能够到达,这叫发,一般讲发心。「不依偏权之教,而依圆实中道妙境」,这叫真正,这个真正是有标准的。你依什么发心?偏是小乘,声闻、缘觉是偏,权是大乘权教。偏权在哪里?偏权在天道,六道里面人天两道;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那是权,不是真实的。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叫方便有余土,不是实报庄严土。而依圆实中道,这就是实报土,这是真正,圆是圆满,实是真实,这个不是假的。中道不是讲空讲有,讲空、讲有都是二边,讲中道妙境。圆实中道,这一类的经典大乘经,大乘里面著名的《华严》《法华》《楞严》,这一类的大经大论;大论,《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在中国隋唐时代,诸宗祖师大德公认净土教,《华严》《法华》最后的归宿归《无量寿》。所以《无量寿》变成一乘的一乘,圆实中道的第一经,当之无愧。

我们看看经上为我们介绍的依正庄严,确实是妙境。经教上告诉我们,妙境是法性身、法性土,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就是那个境界里头永恒不变,这妙境。现在我们从《华严经》、从《无量寿经》,这先后学习十几年了,我们虽然是下根,但是几十年没有离开经本,天天在学习,长时熏修。这桩事情搞明白了,理跟事都明白了,这在佛法叫解悟。信解我们有了,我们相信,不怀疑了。行证,那我们还差了一截,行证的力量不够。行,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把所有的障碍放下。头一个身是障碍,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五欲六尘是障碍,贪瞋痴慢是障碍,我说这十六个字至少有三十年了。这个东西放不下,你在佛法里头寸步难行。这个东西统统都放下了,怎么样?我说得很老实,不说假话,我带你到佛的大门口了,还没进去。为什么?这十六个字是我说的标准,我能把你带到门口。进去呢?进去必须要用佛的标准,我的标准不行。佛的标准是什么?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那这是你的事情。要断见思烦恼,先断见惑,然后再断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见思惑统统都断了,你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这是佛所办的小学,你进小学了。

须陀洹是小学一年级,小乘声闻有四果四向,大乘里面《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十信是小学,十住好像是初中,十行好像是高中,到十回向才是大学,十地好比是研究所硕士班,等觉好比是研究所博士班。小学一年级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的这个烦恼跟小乘须陀洹相同;也就是说,八十八品见惑他断了,这是正式上小学一年级。我讲的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只是带到小学一年级的门口,没进去,你在门外旁听。真的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恭喜你,你上一年级,虽然小学一年级,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为什么?三种不退你第一种得到,位不退,你永远不会退转作凡夫。而且虽然你还没有出六道轮回,你永远不堕三恶道。你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肯定证阿罗汉,就超越了。也就是你在六道里头有期限的,天上人间往返七次出去了。再到六道来,那你是菩萨再来,你是来度化众生的。因为你不再造六道的业,六道的轮回心断掉了,你是菩提心。所以这些我们不搞清楚不行,不搞清楚还自以为了不起,我修得不错了,我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不是你想象的,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我初学佛,二十六岁,第一天跟出家人见面,从来没有跟出家人往来过,朋友介绍,去见章嘉大师。头一天跟他老人家见面,我就向他请示一个问题,我说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教授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才知道佛法是大学问、大智慧,我也非常向往羡慕,请问大师,有没有很简单、很直捷的方法,让我很快能够契入,我们希望能入大乘境界?我这个问题提出了,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等他的开示。没想到这一看半个多小时,我们整个身心都沉淀在静虑的环境当中,杂念放下了,他才说了一个字,说「有」。这个有,我一听到有,精神马上就起来了,得注意听了。这是什么?我们浮动了。他不说了,我再等,第二次等的时间短一点,大概五、六分钟,就告诉我看破放下,他说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能契入了。看破是这里讲的观,放下是此地讲的止,就是止观。如果他用佛学名词止观来跟我讲,我就不懂了,我不晓得什么叫止、什么叫观。你看这是他的善巧,善巧方便。用这个名词,看得破,放得下。我听了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我离开的时候,章嘉大师送我到门口,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去做六年」。这句话印象深刻,我真照做。过去对一切法的执着,好在我没有执着别的,我对于这个书籍很执着。因为待遇太微薄,除了日常生活必须要用的,真是节省到所以然处,留下一点钱买书。我对书籍非常重视,非常珍惜。我的书向来不借给人看的,为什么?别人看的时候把我书看脏了,就那么执着。老师教我放下,看破放下,先开这个本,有人喜欢看的话,可以借给他看了,慢慢学。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学佛的基础都是他老人家教的。他老人家给我约定每个星期天去看他,告诉我看那些经论有问题到那个地方去请教他,他给我解释。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他圆寂正是三月四号。

韩馆长以后护持的,没有韩馆长护持,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那是走到非常非常困苦,寺院里面不欢迎讲经的法师,学讲经的,寺院不欢迎,做经忏佛事的欢迎,我不想走那条路。我出家,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章嘉大师教的。所以做经忏佛事做这个事情,这不是我的愿望。那个时候一个就是答应常住的条件,把讲经教学放下;另外一个就是还俗。我走到这个路上,非常痛苦。韩馆长是我的听众,她对我的处境非常同情,她告诉我,她们家里是一个独栋的小洋房,两层楼,楼上还有两个房间,用一个房间做佛堂,另一个房间做卧室,问我可不可以住她家里。她替我去找讲堂,租人家的房子,借人家的公司办公室。学佛的同修她认识很多,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经教不中断,问我好不好?我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容易,我带她到台中见李老师,李老师同意这个做法。所以我住在她家里住了十七年,不是短时间。我每天讲经都是她给我安排的,讲经教学没中断。十七年之后,我们有个道场,华藏图书馆。我们没有用寺院庵堂,我们用图书馆。她照顾我先后三十年,基础才奠定,这个缘太难太难!

寺院这些道场认为什么?经忏佛事可以赚钱,讲经是个蚀本的生意,没人供养。每天晚上讲经两个小时,还水电开销,没有收学费。所以一般道场不要,那就没法子了。所以我在台湾那么多年,我自己称教外别传,这个教是佛教会,佛教会不护持,得力这个居士,居士护持不容易!讲经讲得不好,李老师说人家笑话你,那还没什么问题;真正讲得好,人家嫉妒你,处处想办法障碍你。真的,我统统都遭遇到。还好靠佛菩萨保佑,这些难关都通过了。讲经教学到今年五十三年!没有休息,只有在旅行的时候会中断几天,不是旅行,一般我不会休息的。机缘得来不容易,常常要想报恩的心,报佛恩、报父母恩、报老师恩、报护法的恩。大乘经愈学愈欢喜,所以经教,古人讲长时熏修是非常有道理的。一部经学一遍不学了,没用处,那不是你的,与你毫不相关。每学一部经,至少这部经学十遍,怎样学十遍?讲十遍,你才会真正有一点心得,你才能真正改一些习气。我们这一代弘法人少了,原因就是什么?不认真学经教,很多年轻法师他经学一遍,提到哪里,「我学过了」,没用处。古人学一部经,至少都是五年、十年,他能得三昧,他能开悟,一遍、二遍、三遍没用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现在社会造成现代人的心浮气躁,心浮气躁是学习佛法最大的障碍,佛菩萨来教你,你不能吸收。像此地讲的,你不能契入。这种学法,古人有一句话说,阿赖耶里面种佛法的种子,这一生不起作用。

大乘《华严》听了一遍,《无量寿》听了一遍,很好,阿赖耶识里头有经的种子,来生后世遇到这个缘,继续再学。要成就,要成就就是真正放下,真放得下,这才能有成就,不知道要哪一生哪一劫。很难,但是有人。我看到一个,听说还有两个,还没见面,一部经、一句佛号十几年了,肯定有成就。你要遇到这个人,肯定他得念佛三昧,说不定他开悟了。世出世间大法,古人有一句成语说得好,「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正有心想学,一门深入,锲而不舍,用上十年时间没有不成就的,下下根人也变成上上根人。十年时间不算长。刘素云居士是好榜样,五十五岁开始闻到佛法,六十五岁成就的,她的成就,我这一生还没见到第二个人。得念佛三昧就是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可以走,想多住几年,可以多住几年,生死自在。生死自在,对她来讲没有灾难,这个世间在她心目当中看起来清净庄严。真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里头道理太深了。

我们再往下面看,「菩提即所期之果,妙境即所行之路,心即能行能趣之心也」,这讲菩提心。菩提是真实智慧,我们用《无量寿经》三种真实来说,大家好懂。我们所求的是什么?真实智慧。妙境是我们所行的路,通达菩提的道路。妙境在哪里?妙境就在眼前,境是境界。你要把境界,这叫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从相上见到性,空观。从性上见到相,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假观。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假观。真假二边都不着,二边都清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中观。全是能行能趣的心,这个心是什么?菩提心,觉而不迷,这路行通了。「盖由中根之人,观上」,就是前面第一条所说的,「妙境不悟」,他没有开悟,「须再加发心」,那就是再加上发菩提心。「于静心中思惟彼我」,修行人,这静心两个字是修行的枢纽,心要清净。如果你放不下,你的心怎么会清净?然后我们就知道了,真念佛人,用清净心念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是念佛三昧,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跟菩提心相应,跟诸法实相相应,跟《无量寿经》所说的三种真实相应,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人人都能成就,为什么不干?就是放不下。关键就在此地,就是放不下。刘素云是个好榜样,就是不肯学她,她真放下了。她把她的红斑狼疮放下,没有了,只有阿弥陀佛,身心没有疾病,轻而易举的把病治好了。这个病,中医、西医都束手无策,阿弥陀佛治好了。诸位要知道,不是阿弥陀佛来给她治病,是她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把她身体里面所有病毒的细胞统统恢复到正常。身心清净,病就远远离开她。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

佛在一生讲经说法,也讲了很多医道上的事情,为什么?无论出家在家的学生里面,根性不齐,有上中下三根。上上根人不会生病,为什么?他确实做到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上上根人能做到。中下根人做不到,做不到他会生病,还离不开医药。所以静心非常重要。心怎么样把它静下来?静下来之后再进一步,怎么样把它定下来?思惟彼我。彼是别人,我是自己。「痛悯自他,无量劫来沉沦生死」,回头看一看,我跟我们相识的这些人,家亲眷属、亲戚朋友,与我们一切有缘的众生,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头搞轮回生死。看看这些诸佛菩萨、阿罗汉,他们都觉悟了,修行证果了;超越六道是阿罗汉,超越十法界是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法身大士。我们还继续在六道搞轮回。「纵发小志」,发小志是什么?遇到三宝,也皈依了,也受五戒了,受菩萨戒了,好好来学佛了,这小志。「迷菩提心」,怎么样?依然是迷而不觉。「我今虽知,行犹未备」,因为听经、闻教,逐渐逐渐对这个事实真相明了了,明了怎样?没做到!所以佛教导我们,「故依前妙境」,所以前面第一段是后面九段的根本,为后面九段之所依靠,一定要依靠前面的妙境,了解事实真相,「发四弘誓」。四弘誓是菩提心,「谓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这个心怎么发?念念要想到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轮回是苦,十法界是苦,我今天自己也在其中,我要帮助他们,要帮助他们一定先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就帮不了别人。所以弘护正法,这是我们的行动。

佛法要兴,需要有真正修行人,真正讲经教学的人,佛法就兴旺了。那我们就知道,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真正发心修行弘法的人,我们有能力做护法。在现前灾难频繁的时期,学佛的同学应该知道,一个真正修行人,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少灾少难。你看连美国布莱登都说过,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明年,二0一二,马雅人灾难的预言,有大灾难。他教我们,「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个灾难就能化解。而且其它的科学家也给我们搞了一个数据,全世界只要有八千人,这个大灾难就化成小灾难。六十五亿人造孽、作恶,八千人能救,可以相信吗?中国古人说过一句话,叫「邪不胜正」。作恶的人多,他是邪,他不是正法。八千人他是正法,八千人集体的善念,那个能量很大,就可以把大灾难变成小灾难。如果人数更多,地球上的人像我们中国古人说的,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个善人,百分之一,天下太平,什么灾难都没有。一正抵百邪,能够抵过百邪。

这些道理自古传下来,千万年前人说的话,真理、经验之谈,我们要相信。今天弘护正法,求人难,这古人说的,天下难事两个,「登天难,求人难」。发心应该自己发心,求自己,求自己就不难了。自己真正发心,真干,要学释迦牟尼佛的两句话,要真落实,我们才能把这事情做好。佛在走的时候,在走之前告诉我们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是最后遗教,交代后世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你要想走菩提道,你要想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做到这两点,你就有资格。第一个持戒,守规矩,守法;第二个吃苦,不要怕苦,有福给别人享。这是对的,是正确的。你的后福无穷,来生到极乐世界,那是享究竟圆满的大福。在今天,圣教、佛法都到了存亡、兴废的边缘上,再不救就完了。今天能挽救一把,你那个功德多大,说不尽!想拯救的人有,不是没有。年轻有志的这些学子,我们当护法,给他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他们能有十年,像闭关一样十年不出门。在一个地方修行十年之后,他们如果出家,大法师的身分出现;如果是在家,是一流的学者、汉学家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复兴。所以这些年轻人我们得照顾好。发现了,鼓励他们认真好好学,真正有这个志向的人,送他上学,十年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学校所在之处,再大的灾难,他肯定没有。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护念他,一切善神拥护他,他怎么会遭灾难?这真的,不是假的。哪个地方有道,哪个地方有德,那个地方就是福地,那个地方肯定有福人,福人居福地。有大福报的人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不会有灾难。所以一定要发心。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任务就是弘护正法,弘扬正法,护持正法。儒释道都是正法,世界上,全世界其它的宗教都是正法。我在最近这些年来跟他们往来,深受感动。现在年岁大了,希望底下一代接着去做,希望你们做得比我更好,团结宗教,互相学习,创造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间。

第二,「烦恼无数誓愿断」,平常我们一般念的是烦恼无尽。一定要断烦恼,烦恼要放下,自私自利是烦恼,名闻利养是烦恼,贪瞋痴慢是烦恼,五欲六尘是烦恼,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清净心怎么能现前?必须得放下。清净心生智慧,我们现在心浮气躁,浮躁心生烦恼。「此二誓,下化众生也」,这都是对众生的。但是今天我们讲的弘法跟护法,这个事情没人做,法很容易会在这个时代消失。在这个时代消失,我们没有尽到弘护的责任,这就是阿鼻地狱的罪。「法门无尽誓愿知」,通常我们念的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两条是「上求佛道也」。真能求到吗?真能。法门无尽誓愿知,你怎么样才能知道?古大德教导我们,你一部经真的通了,一切经全通了。唐朝禅宗六祖惠能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一生没有进过讲堂听一堂经,一次没有;也没有进入禅堂去坐一天香,没有。虽然在黄梅八个月,他是做义工,做义工是修福。老和尚分派他到碓房去舂米、破柴,这很辛苦的工作,他在那里干了八个月。最后那一天的晚上,老和尚召见他,半夜三更跟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时顿舍,放下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老和尚送他,赶快走。这个时候法门无尽他全知道了,见性就知道了。无论什么经教,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他有这个能力,世出世间法全通了。

所以古人教人真心,教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一部经好好去学十年,你天天念它。刘素云居士的学习方法,一部《无量寿经》,光盘,一片一个小时,我记得那个时候大概是六十多个小时,六、七十个小时讲完的。不是细讲,一天听一片,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这一片重复听十遍,每一天听十个小时经,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时,不断反复的听,长时熏修。这一部听完了,从头再听,十年不间断,得念佛三昧,开悟了,真开悟。为什么?她没有学的经,你拿去问她,她全懂,跟你讲得头头是道。证明古人这句话说「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快捷方式,你十年不能通三藏十二部,十年用她这个方法,三藏十二部通了。所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方法是祖传的,不相信老祖宗,这样学那样学,学了一大堆,一样也不通。把你的光阴精力浪费掉了,这就可怜、愚痴。「发此誓愿,如理思惟,豁然悟理,入凡、圣位,是为发真正菩提心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