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四集)  2011/3/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九十三面,第六行看起。

「宽广平正,不可限极」。这还是介绍极乐世界的环境,这两句讲的是大地。注子里面,前面这四句话非常重要,「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地平等,则大地平正」。这把西方世界大地平正的因说出来了,也为我们证实心现识变、境随心转。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灾难愈来愈多,有部分同学警觉性比较高,在电话当中告诉我,在他们感触当中,好像大灾难已经开始了。警觉性高的人,他就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拿出来多做好事,知道这些东西是带不走的,确实是有相当的警觉性。在预测,连科学家也是如此,地震、火山、瘟疫会愈来愈频繁,灾难也愈来愈严重,甚至于许许多多大灾难是没有遇到的,好像突然来了。在这种环境当中,我们确确实实要把此时此地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后的一天。这个话我跟同学们讲了很多次,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是我在世界上最后的一天,我必须要做些什么事,自己就明白了,不但不善的事不能做,不善的念头都不能生,我们希望今天一天是做到纯净纯善。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止于至善,这要怎么做法?我们现在明白了,没有怀疑,完全肯定,无过于念阿弥陀佛,我今天一天的时间,分分秒秒我都不忘记念佛,这就对了。如果每天都把它看作最后一天,每天抓紧这一句佛号不放,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往生极乐世界,无量劫来心目当中所希求的目标终于达到了。

这部经书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这几句是地理环境,与心念关系太密切了。心念是因,无比庄严美好这是果报,所以心要清净,心要平等。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我常说我们果然得清净心,清净心比较容易得,只要我这句佛号念念相续,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决定生清净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是更升了一级,心平则地平,生方便有余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庄严土。这个因果要相信,净业三福最后的一条「深信因果」,就是相信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因果,得生净土,一生决定成佛,是让我们相信这个因果。

《往生论》偈云: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就是说西方世界大地的环境,宽广不可限极,不可限极就是它没有数量。这个道理一般人很难懂,我们学佛如果是这几十年都不间断,听过《华严》、听过《楞严》、听过《无量寿经》,你就不会怀疑。自性里面没有对立的,没有大小,大小是假的,远近是假的,先后是假的,这些都是佛菩萨随顺世谛说;随顺佛菩萨说,那是真谛。宽广平正,不可限极,这是随顺圣谛说的,是诸佛菩萨亲证的境界。这些菩萨是法身菩萨,普通的菩萨见不到。那我们平常修行,要不要注意心净心平?心要清净就不能执着,心要平等就不能分别,离分别执着,清净心、平等心就得到。一定要晓得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非法是所讲的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执着,都不能分别,你就对了,你才能够感得极乐世界的净土。

《论注》曰:如虚空者,言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言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我们这个地球有人满之患,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现象,极乐世界人再多,每个人感觉得都很舒畅,感觉得空间很大,没有拥挤的现象,你要问为什么?大乘经里面常说的一句话,「称性故」,它称性。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违背性德故,我们凡夫具足妄想分别执着,完全违背性德,性德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西方境界的环境是性德的圆满流露,这个境界我们无法想象,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就知道了。往生,善中之善,天上人间,包括十法界,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止于至善,讲到真实的,那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这才真正叫止于至善,没有成佛,不能叫做止于至善,至是无上的意思。所以今天是我们在这个世间最后的一天,还要分别什么?还要执着什么?不需要。起心动念还是妄想,你依旧造轮回业,你怎么能脱离轮回?如果把今天这一天抓好,念念是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了。真的要记住!我们能不能往生,关键就在今天,古人讲的即在当下。「是即《往生论》庄严量功德成就。庄严之量不可限极也」。这个量是我们凡夫说的限量,极乐世界没有限量,所以样样都是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国土广大无量,清净无量,样样都是无量,不可限极。

再看下面一段,说它的庄严美好。「微妙奇丽,清净庄严。妙者,胜妙难思也」。胜是殊胜微妙,无法想象。「微妙者,则妙中之妙,难思中之难思」。无法想象,你见到之后,真的出乎意料之外,好到什么程度你说不出来,你只能赞叹它太好了太好了。「丽者,美好也,光华也。奇者,异也,不耦也,特也,非常也」,有这么多的意思,不耦是没有相同的。「奇丽者,特异独超之美妙与光华也」,它有光明华丽。「如极乐之地七宝所成,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故云奇丽。」就好像星星、月亮,显示自性流露的圆满出现。

「清净者,永离染也。庄严者,具万德也。《论注》曰: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这一句很重要,我们不能够轻易的疏忽,它从哪里来的?它从菩萨清净智慧业起,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学习的。什么是菩萨?学佛的人不能不搞清楚,菩萨,梵语具足翻成是叫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略去,称菩萨,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众生,这个众生觉悟了,就叫菩萨,不觉悟就叫凡夫。觉悟的凡夫,换个名称,称他为菩萨。菩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念念不离三皈依。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你看三皈依起作用。三皈依落实在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菩萨,菩萨真实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定中来的,从清净心来的。定、清净心从哪里来的?从持戒来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持戒,什么都没有。持戒从哪里持起?记住,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离开儒释道的这三个根,无论怎么样的苦修勤修都没有结果,像种树一样,树种在地下,树没根,怎么种都会枯死。这就晓得三个根的重要,三个根必须要修学,三个根永远不能离,成佛都不离。

我们看一般彩画的佛像,几乎一般佛像都能看得到,佛有圆光,头顶上有圆光,圆光上面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梵文读音叫「唵阿吽」。在中国,有梵文写的字,有藏文写的字,也有汉文写的字,音都是一样的,都念唵阿吽,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成佛也没有离开十善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业,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戒律的根本。小乘人把十善业展开,三千威仪,十善不少,小乘人把它说作三千条。大乘菩萨就更多了,八万四千细行,十善业展开的。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就这十条,你说多么重要!有行才有清净心,十善是清净业,修成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菩萨智慧,用这个来庄严佛事。这不是人间的富丽堂皇,人间富丽堂皇不能跟菩萨智慧清净相比。为什么?菩萨的清净心能放光,光中还有佛;世间再富丽、再堂皇、再豪华,它不会放光,光中没佛,往后我们都会读到。佛事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都得搞清楚。世尊用什么方式来做佛事?用教学,讲经教学是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这就是真的,不是假的。依法性是什么?明心见性。清净相是清净无为。念老引用《往生论注》,注是昙鸾法师注的,引得特别多,而且好的句子都重复很多遍,让你将他这个批注看一遍之后,你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三句话,「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为什么?遍数太多,自然就记得。这是我们念佛人所求的,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求的,终极的目标那是无上正等正觉。你真正成就清净句,得到清净句,得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决定生净土,往生极乐世界就拿到保证。「又曰:性者,本义。」我们常常称为本性,它是根本。「能生既净,所生焉能不净」。能生的是性,性清净,所生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能生的是清净性,法性土,极乐世界的国土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因安乐国土是清净本性之所庄严成就也」,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这个世界是秽土,不清净。现在这个地球,可以说到不清净之极,到极处了。为什么会变成这个现象?找根源,人心坏了。也就是地球上的居民心地不清净到极处,于是整个山河大地都不清净了。多少年前,我们听到一个新的名词「保护环境」。我们年轻的时候没这个名词,听说保护环境也不过就是最近五十年的事情,五十年之前没有听到人讲什么保护环境。换句话就是,环境还相当好,纵有污染,不严重,没有人提出保护。到环境染污严重,就有人提出要保护环境,要环保。我当时听到这个名词,我就想环境有物质环境、有精神环境,精神环境跟物质环境是有关联的,如果精神环境不保护,物质环境是永远不可能改善的。这是真的!天天讲环保,疏忽了精神的环保,就是清净心,这个疏忽了。

今天的科学家懂得,物质从哪里来?物质的基础是心念,就是你心里起的念头,那是物质的根本。那念头坏了,物质环境当然坏了。我们用科学家的讲法,念头好,物质环境就像极乐世界一样,无量珍宝所成,哪里会有灾难!看到这一句「安乐国土是清净本性之所庄严成就」,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娑婆世界南赡部洲,南赡部洲是烦恼习气严重污染之所成就,这都坏了。好像我记得有科学报告,往后的地震大概都是八级、九级的,六、七级是小地震,还可能出现超级的大地震。现在地震频繁,从来没有过这种现象,历史上没有这种记录,往后我们大家统统都能看到。今天是三月末了,三月二十六号,四月、五月看看,会不会有更大的地震出现?有严重的灾害?我们离地震这个地方很远很远,一样也受到灾难。

末后是总结,「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超逾是超过,十方一切世界里头没有。「本经《至心精进第五》,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法藏比丘愿作佛时,智慧、光明、国土、名字,皆闻十方。并曰: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这是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所发的愿,他这个愿真的是成就了。「由于法藏菩萨因中发超胜无数佛国之愿,至作佛时」,他现在成佛了,「本其所愿,即自得之」。他的功德圆满成就,过去所发的愿自然现前,没有刻意去求,自自然然现前。我们读到这个地方,一定要能想到,中国古人常说,人生在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前定是什么意思?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明白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前定的,是弥陀在因地作比丘、作菩萨时候所发的愿成就了。我们这一生当中的际遇是前定的,怎么定的?过去生中跟这些众生有共业,里头有无量无数恩怨,贪瞋痴慢不平,这些不善业也自然出现。我们想,它自然碰到,业力现前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现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这一生的机遇,业力所现的。这就全明白了,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可不能怨人;如果怨人,罪上又加罪了。最重要的,觉悟,了解事实真相,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这一切真放得下,你就得大自在。得大自在的人,起心动念都是积功累德,成就了道业,成就了佛果,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今天世界人所造的罪业,感召的这些果报,如果大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真的像马雅预言所说的,到明年、后年,几乎世界上严重灾难全爆发,可能自己也在罹难之中,不能避免,都有可能。你知道哪个地方不发生地震?哪个地方的山不会崩溃?这些事情没有人能够预知的,我们要想到。念念,时时想到佛陀的教诲,经论,经论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诲,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乃至于自然现象,统统都是有前因后果。迷而不觉,遭遇到的恐怖,惊慌失措;觉悟、明白了,灾难现前,心是定的,知道什么?知道这是业力变现的,我自己的业力,众生的业力。改变心态就能化解灾难,改变心态要与性德相应。

说到性德,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上讲的四德,那是根本四德;讲的三种周遍,三种周遍是事实真相,从三种周遍流出四德。三种周遍是看破,四德是放下。第一个要知道,起心动念,这里头两个意思,起心是自性,动念是阿赖耶;起心是真心,动念是妄心。无论是真心跟妄心,只要一动,就「周遍法界」,这要记住。这什么意思?我们念头才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全知道了,一个也瞒不住,你的念头是真是妄?是邪是正?是善是恶?全都知道。迷惑颠倒众生不知道,心地清净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周遍法界。第二个现象,这三个都是属于自然现象,「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念头能够叫遍法界虚空界生起变化,这个不可思议,起这么大的作用。第三个「含容空有」,这个重要。含容空有是什么?是心量。含空,心包太虚;容有,量周法界,你的自性本来是这么大的心量,现在连一个人都不能够包容,那成什么话!那你造的业就太重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你本来的心量。看到人一点点不是,就要责备,就不高兴,这不象话,没有包容心。没有包容心,处处跟人结怨,果报是自然的,你在果报当中,就自自然然处处都是障碍,你有财富也是处处有障碍,你有很高的地位,还是处处有障碍。为什么?你造的那个业,它就有感这个果报。这个东西只有佛法讲得透,讲得清楚。所以世出世间圣人教给我们,对人要包容,对人要谦虚。

《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一般人过失很多,经文上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怪他,要包容他。中国传统文化以孔老夫子做代表,因为他是集大成者。他老人家教人,他一生自己做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两个字代表夫子一生,他的德行、学问、为人,这两个字代表了。忠是什么?真诚。恕是什么?原谅别人,包容别人。而且《论语》上还有三句话讲得非常具体,第一个「成事不说」,这是什么?多半是坏事,都不是好事,这个事情做成了,不要再说了,已经成了,说了没用处。「遂事不谏」,事情虽然还没成功,但是干的人他有决心,他一定会把它干成,也不必劝告他了。谏是劝他,劝告他,不必,劝他都不听,他不会接受,你就不必劝他,随他去。「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不要再追究,不需要再加给他过错,不管了,就是一笔勾消。这是中国老祖宗教后世子孙,为人处世应该这样就对了。

大乘菩萨真实慈悲,真诚慈悲!为什么对那个造作极重恶业的人,还要这样对他?极恶之人他还是有本性,本性本善,他本来还是佛,一时迷惑,错了,堕到地狱去了。一定要原谅他,不但原谅他,还得帮助他,他能接受多少,帮助他多少。不能接受的时候,暂时就不要理他;能接受,一定要帮他。这是菩萨,菩萨心里只有慈悲,没有怨恨。你害他,毁谤他、羞辱他、伤害他,他心地还是坦然,没有一丝毫的怨恨,这是菩萨。他看到你在造业,看到你将来受果报,你什么时候回头,他什么时候就伸出援手来帮助你。为什么?菩萨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哪有不关怀的道理!哪有不帮助的道理!所以这些是我们要学习的。这让我们体会到起心动念,这个念头是染是净?是邪是正?是善是恶?决定不能疏忽,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这是智慧。智慧怎么样得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么多法门当中,最方便的无过于念佛。修无法师,泥水匠,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往生的时候能说出这么一句话,「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一句话入不入一法句?我们想想看,能不能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不简单!一生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话就代表他真实智慧,他做对了,你做错了。为什么?他能行不能说,你呢?能说不能行。能行的人往生极乐世界,能说的人还搞六道轮回。这句话里头的意思很深!

这向下《光明遍照第十二》文里头所说的,「本其前世求道」,这是讲法藏菩萨,「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是故极乐国土,具足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这真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因果真相,回过头来看自己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这一生际遇,就是过去生中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自然感得的,明白之后,我自己可以修正,好处就在此地。我把念头修正过来,业感马上就产生变化。所有一切自然感应,我都不要了,我只取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其它的愿都放下,只有这一愿,这一生就成功。再看下面的经文,这一段经文「问答释义」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其实极乐世界有没有四王天?有没有忉利天?没有。为什么?欲界天、色界天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在凡圣同居土;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往生极乐世界,都在方便有余土,都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我们就晓得,阿难提出这个问题,是代表一些愚昧无有智慧凡夫而发的。

我们看批注,「忉利天」,忉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是三十三,中国人叫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欲界六层天,它是第二层。「在须弥山之顶。中央有一天城,帝释所居。」帝释,中国人称他为玉皇大帝。「四方各有八天城,总数为三十三处,故称三十三天。此忉利天之诸天与四天王天,皆依须弥山而住。阿难今闻佛说极乐世界无有须弥山,故问上述诸天依何而住」。没有须弥山,欲界这两层天他住在哪里?我们看世尊为阿难尊者的解答: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答得没错,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夜摩具名须夜摩」,具是具足,那夜摩就晓得,夜摩是简称。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所以把那个「须」字省掉,这个音省掉,称夜摩,就是须夜摩天。「欲界天中第三天」,第三层天。「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须弥而住,名地居天。夜摩以上住于空中,名空居天」。所以须夜摩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时分、善分。《佛地论》曰:夜摩天者,谓此天随时受乐,故名时分」。他每天一定的时间去享乐,就好像学校学生上课一样,到时间就要进讲堂。这个天的福报很大,比忉利天大,每天享乐的时间多。

「兜率」,也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上足、妙足、知足、喜足」,这些统而言之就是一个,他很满足,知足常乐。所以很多地方看古大德引用的,都称为知足天。这个意思好!你看,补处菩萨都住在这个地方,表法!现在弥勒菩萨住在那边,将来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是娑婆世界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他是第五。补处,意思就是后补佛,他后补释迦牟尼佛。什么条件才当作后补?知足。这个意思好!知足底下就成佛了,意思就是说你圆满了,知足就非常接近圆满。所以它的意思里头有上足,上,不是中下,中足上头还有上足,上足上头就没有了。妙足,意思多好。喜足,你看足,它就妙。人要有满足、知足,那就妙了。人要知足就欢喜,不知足很苦恼,不知足就不妙。上、妙、喜都是从知足而来的。「乃欲界第四天。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喜足。」对于这个世间五欲之乐,他已经满足,才能生到这一层天;如果对于五欲七情的享受还有贪恋,他就到不了这一层天。这一层天,知足才能生到这一层。「其内院为弥勒大士之净土,外院为天众之欲乐处」。它有内外,换句话说,这一层天是凡圣同居土,内是等觉菩萨修行的道场,他在等待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就现身成佛;外院是欲界第四天的天人,他们的报土。

「色无色界」「色指色界诸天」,十八层,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皆位居欲界天之上,住于虚空」。换句话说,他们不住在物质世界里头,我们今天讲的有形的物质,星球星系,他们不住在这里,他们住在空中,不同维次的空间,他们叫空居天。如果住在星球上,住在火星,住在水星,住在天王星,那都叫地居天,他不住在空中,他住在地面。「故世尊反问阿难,若无须弥,天即无有住处者,夜摩以上诸天住于何所」。佛这个话问得很好。「今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夜摩以上的诸天,「尚能不依须弥,能住于空」,他不依须弥山,能住在空中,叫空居天,「则彼土诸天」,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诸天,「何须有须弥也」。这个意思就说清楚、说明白了。

「阿难答曰:因有不可思议业力,致使诸天依空而住。业者,《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谓身口意之所作名业,作善名善业,作恶名恶业;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苦果之力用,故名业力。」业就是造作。古大德为我们用具体事实来说,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你在做事,有善事、有恶事,事造作完之后就叫业。你看学生在上课,叫作业,功课统统学完叫毕业,业完毕了。我们正在造的时候就做事,造完之后就结业。业在哪里?业在阿赖耶。等于说你造作的统统都有档案,有记录。收藏在哪里?收藏在阿赖耶。阿赖耶是你的数据库,保存很久,永远保存,你生生世世它都保存住。如果要不保存,你证得宿命通,你怎么能知道过去世?证得宿命通,没有别的,就等于说你可以把过去世这些数据文件统统调出来看,就这个意思。我们凡夫不知道藏在哪里,调不出来,宿命通的人可以把自己无量劫前的档案全调出来,知道过去干些什么。所以造作不能大意、不能胡涂,你的数据室藏的档案全是恶业,那就不好。恶业一定感得恶报,遇到恶缘,果报现前;善业感得善果,遇到缘分的时候,这个善果就现前。善果是人天福报,你这一生当中享大福报,拥有财富,或者是你得到很高的地位,全是命中有的,半点不由人。所以这些都不能不知道。

《有部毘奈耶》第四十六卷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这个远就是过去,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在佛法里面讲无量劫,你所造的这个业力,遇到缘的话,这个业力就会起现行,它起作用。「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要是恶报来的时候,你想躲避躲不掉,你一定要受。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非常可怕。人与人这些关系,在我们中国古德讲,这就是伦理的关系。伦理是讲人跟人的关系,扩大来,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人与花草树木的关系,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统统叫伦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佛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的慈悲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没有理由的,没有条件,自自然然应该要做的。凡夫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这个关系,就造作很多错事情,造无量无边罪业,是因为无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佛为阿难解释什么叫不思议业。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你知不知道?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国众生。】

「其国」是讲极乐世界。

【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果报者,据《笺注》意」《无量寿经笺注》丁福保居士编的。「果报指过去所行善恶,感得之结果与回报,故名果报。本为一体。若细区分,则吾人今日所遇之境界,由于过去世中所造业因之结果,是名果,又对应于造业之缘而报者,名为报。正可生果之物曰因。助其因而促使得果者,名曰缘」。下面举个例子,「譬如米麦之种子,因也。农夫之耕耘与雨露之滋润等,缘也。今年米麦之成熟,是以去年米麦为种子,故对应于去年之米麦,则是果。对应于去年之农夫与雨露,则为报也。」这是解释果报这两个字,意思不深,我们都能够看得懂。

值得我们注意的,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之后,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会想到将来的果报?这一桩事情要紧。如果我们觉得这个念头将来的果报不善,现在我们就把它停止,不做了,这是好事;这个事情将来果报一定是好的,那我一定要做。这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生生世世得大利乐之人。他懂得、明了,在这一生当中,所遭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不善的这些苦报,都知道它的因从哪里来的。有些是自作自受,那是无怨无悔,我自己造的,我自己当然得承受。有些它不是自己造的因,那是什么?代众生受苦,不一样。自己没造这个业,可是他受这个报,代众生苦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弘法利生,好事,劝人断恶修善是好事,可是真的社会上确实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不能接受,还得毁谤你、侮辱你,甚至把你驱逐出境,这叫代众生苦,就知道这个地区众生福薄。你看,善法在这里推不动,有这么大的障碍,一般称之为魔障。又有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从哪里来的?不善共业来产生的。你统统把它认识清楚了,你在境界当中也很顺利,自自然然相处,就圆满了。帮助众生的事情不圆满,实际上圆满了。你这个好事被人障碍,怎么圆满?你的发心圆满。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发心圆满就是功德圆成。事情没有圆满是什么?那是众生福报不够,与你不相干,世尊《楞严经》上讲的。由此可知,再大的艰难,菩萨不能不发心,不发心就错了。发心做不到没关系,一定要发心。

所以你真的发心要帮助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学习正法,帮助他们往生净土,而当中有人破坏,那个力量非常强大,你没办法抗拒,或者你离开了,或者你不干了,其实你的功德圆满了,你应该感谢那些障碍的人。为什么?他们不障碍,做得好辛苦;他们一障碍,不要做,功德也圆满。你想想看谁占便宜?原来自己占大便宜,自己不知道。他们那些人造业了,他要受报,我功德圆满。我不是不做,真想做,但是缘不成熟,功德就圆满。佛法里算帐合情合理合法,一点都不冤枉人。不能说人家一障,你就没有功德了,那我们都泄气了,功德圆满了,又不需要去做。所以这个对障碍人生恭敬心、感恩的心,还应该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为什么?他们造的罪业将来受苦报,我们将功德回向给他,他将来受苦少一点,减轻一点。这是我们对他的回报,他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对他的回报,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怨恨心。学佛不能不懂这个道理,这道理很深,而且这些事情随时随地会遇到,在现前这个社会,无论在哪个国家地区都会碰到。所以懂得了,我们就知道怎样处理,不致于有怨恨,不致于把事情做错了,没有一样不如法。

下面我们再看「不可思议者」,思是思惟,议是言语,不可思议。「超情离见」,情是七情,是情识;见就是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不可思议,超越了。换句话说,不是你的情见能理解的,不是你的情见所能看得到的。后头这个解释,「非众生思维语言之所能及」。这个解释也很好,是你想象不到的,用现在的话说,是你知识达不到的,你没法子理解,这个道理太深太广。「众生业报」,一般人见不到,业报是两桩事情,一个是「业因」,一个是「果报」。业报就是业因与果报,都深。有些业因是在现在,果报是在来世;果报是在现前,业因是在前世。「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善因乐果,恶因苦果,丝毫不爽,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阎罗王告诉受罪的人,阎罗王说的是真话,无有,是我不能加给你很少的罪过。换句话说,我不能给你罪过,罪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受,我没有权力来加罪与你,来惩罚你,阎罗王说我没有这个能力。这些果报什么?是你自己作罪,你今天来到此地,自自然然来到此地,是小鬼去抓你来见阎罗王。那小鬼是阎罗王派的?不是的。那小鬼是谁?是你的冤亲债主,把你抓来了。这个要懂得!冤亲债主变化作无常、变化作牛头马面来抓你,你自己来的,自作自受。业报自招无代者,汝自作罪今日来。这个很好,这四句,「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

「又如《普贤行愿品》,这里头也有一段经文。「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是《普贤行愿品》说的,这忏除业障。菩萨有智慧,菩萨有神通,菩萨知道过去。你看他知道,我于过去无始劫中,过去生生世世无量劫前,菩萨知道,宿命通。由于贪瞋痴,发起身口意,贪瞋痴是业因,造作罪业的因;身口意是造作恶业的工具,是缘,让你造无量无边的恶业。假若这些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就是都装不下,你造的业多少?菩萨如是,我们哪一个人不如是?无量劫来肯定造的恶业多,造的善业少,所以在六道里面的果报,乐报的少,苦报的多,原因就在此地。

「作业无边,报必随之」。善肯定有善果,恶决定有恶报,因果通三世,你真的明白、搞清楚了,才真正了解,人一生决定占不到便宜,也决定吃不了亏。为什么?果报通三世,你这一生吃亏,来世补偿;这一生占了便宜,来世去还债。杀人一定要偿命,欠债的一定要还钱。我有钱,被人骗了,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是他的,大概是过去生中我骗了他,现在我还他,这帐了了;如果不是的,他来骗我,来生他还要还你,还你还要附上利息,真占不到。学佛觉悟、明白了,跟从前不一样,我欠别人的,还了欢喜,别人欠我的,不要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我不跟他搞讨债还债,在六道里头找这些麻烦事情,不要了。好!你骗我钱,我不要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