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九集)  2011/5/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一十面第三行,从第三句看起:

「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假设一个问题,解决一些人的疑惑。念佛这个法门完全是崇尚阿弥陀佛,就是他佛,有人疑问是不是有昧心宗?因为大乘修学的宗旨都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会不会跟崇敬阿弥陀佛发生冲突?念老在此地引用三位祖师大德的开示来证明这桩事情,第一段是蕅益大师的《要解》《要解》里面说到这个,「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为什么?「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句话非常重要,自他不二,自他是一,自是自己,他是阿弥陀佛,自己跟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一体,确实是一体。「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

又四悉檀,这是蕅益大师举四悉檀的例子来说。四悉檀,第一个是「世界悉檀」,令一切众生生欢喜的利益,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门弟子、学佛的同学,在一切时一切处应当要学弥勒菩萨。为什么?悉檀两个字就是布施,檀是布施,悉是普遍的布施,一切时一切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平等普遍布施。头一个布施欢喜,所以对人对事对物要用一团欢喜心来接待,为什么?因为自他是一不是二,利益他就是利益自己。他欢喜,自己欢喜;自己欢喜,他也欢喜。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为人悉檀」,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服务」。大乘佛法里面范围非常的广大,他不是说为人民,他为众生,众生里头包括人民,人民里头不包括众生,众生范围太大了,众缘和合而生起的都叫众生。确确实实,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无不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生善益,怎样帮助他离苦得乐,「为人」就是帮助他得乐,念念不忘!时时刻刻看到苦难众生要帮助他们解决。四悉檀第三是「对治」,对治是拔苦,为人是与乐,就是佛经讲的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众生有苦,一定要帮助他解决。

现在这个世界演变到今天这个状况,可以说是苦到极处。我们冷静观察,到底什么原因出了事情?细心观察,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了。自古,在中国常讲五千年来,这个五千年是有历史记载的,黄帝发明了文字,从黄帝到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黄帝上去,神农五百年;再上去,伏羲也是五百年,这五百年虽然没有文字,已经有原始文字的迹象,伏羲画八卦可以说是文字的开始。伏羲到黄帝一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我在前面给诸位报告过,肯定不会少于印度。印度婆罗门的宗教,他们告诉我,他的历史至少是一万三千年,他们没有文字记载,世代相传,我相信。我相信我们中国这种文明传递至少也有一万三千年,不会少过他们。口传,会不会传错?古人有智慧,绝不输给我们,他们用最简捷的言词,最精华的东西。中国文化总纲领,不外乎四个科目,不会传错,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第一个是五伦,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说能传错吗?不可能,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第二个,五常,只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会忘掉吗?不会。第三个,四维,四个字,「礼义廉耻」。第四个,八德,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能传错吗?不可能。世世代代相传,人人都遵守,每一个字都落实,每一个字都放在心里,不敢违背。所以千万年来,这一块土地、这个族群长治久安。发展到清朝,你看乾隆编《四库全书》,这么大的文献没有离开这四个纲领。你拿到任何一部书,你细心去观察,肯定跟这个标准符合。这四科总统了中国传统文化,即使外来的佛教也不例外,也不违背。

孔夫子他老人家,将古代这些口传的,用文字记载下来传给后世,所以夫子是集大成者,我们后人称他大成至圣先师,也就是他把古人传下来的写成文字。我相信《论语》里面许多话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虽然是「子曰」,都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话,他老人家把它写成文字。夫子一生求学的态度,他说得很明白,我相信他不是骗人的,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值得我们做榜样。孔子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证明他是什么?他是个老实人。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他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他说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这老实忠厚。「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怀疑,认真努力的学习,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圣人。这四科,他真做到,一个字都没有违背,而且尽力把它做圆满,做成一个好样子。《还源观》上讲「威仪有则」,就是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孔子做到,孟子做到。

传到今天,科学技术发达了,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事情。大家相信科学,科学要拿证据来,没有证据不相信。古圣先贤是传说,没证据,不相信,一定要有证据。所以我们就学会了怀疑,对什么都怀疑,这一怀疑麻烦可大了,对古圣先贤从前那种恭敬、诚敬的心衰了,甚至于到现在完全不相信,任意的批评、毁谤。古人的东西都不要了,孝悌忠信不要了,礼义廉耻不要了,仁爱和平不要了,崇尚什么?崇尚自私自利,崇尚名闻利养,发展到今天,崇尚暴力色情、杀盗淫妄。这世界乱了,大家也知道,不但世界乱了,地球也出生毛病,灾变异常。地球上这些灾变从哪来的?他们总是在科学里面去找原因,科学从物理,物理里头找原因,找不到,不能解决。古圣先贤他在哪里找原因?他从心里找原因。古人认为山河大地、天地鬼神跟我们人心善恶有密切的关连,人心善没有一样不善,人心不善就没有一样是善的。这个东西,科学找不到证据,所以崇尚物质,把心理摧毁掉了。

难得近代的物理学家,特别是量子物理学家,发现量子,这是最小的物质,大概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极微之微,这是用显微镜观察出来的。这是什么?找物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这些物理学家,头一个做出报告的,是德国的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的老师。根据他研究的结论,他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不是真的。物质的基础是意念,就是我们讲的念头。这个说法跟大乘经里面讲的完全相同,大乘经讲宇宙的源起,讲阿赖耶,阿赖耶的业相,现在科学家所说的能量;阿赖耶的转相,现在科学家讲的信息,也就是念头,意念。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是从心想生出来的,因为有心想,它才有物质。如果我们用阿赖耶的四分来解释就很清楚,能量是阿赖耶的自证分;心理现象,念头,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这不是阿赖耶的三分吗?或者你讲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都行。科学家发现这个,这个对我们学佛的人是一桩大好事,因为我们对这个阿赖耶搞不清楚,总是怀疑。科学家这一证实,我们相信,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起来的。

所以物质的本质是意念,我们的念头当然影响物质现象,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不但会影响有情众生,同时影响什么?影响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我们念头善,没有一样不善。我们这十年,种植蔬菜、水果这些经验,说明了树木花草有灵性,可以跟我们沟通。我们善心善意对待它、照顾它、尊重它,我们称花草树木众灵菩萨,我们称山河大地微尘菩萨,尊重它。我们种的这些蔬菜长得特别好,不要用农药,不要用化肥,我们在澳洲这十年的实验,年年丰收。我们种的果木树有三十多种,我们跟小鸟沟通,指定几棵树供养这些小鸟菩萨,没有指定的,牠决定不会去吃,牠守信用。所以这些小鸟、小虫、树木花草统统有灵性,全都能沟通。那我们不善的念头对它,就带来灾变。

所以让我们想起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我们那个贪婪,这个念头所感应的就是水灾。水灾从哪里来的?贪婪。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感得的,脾气太大了。风灾,愚痴所感的。傲慢感来的是地震。愚痴就更可怕,痴是风灾。后头还有疑,贪瞋痴后头有傲慢、怀疑,傲慢是地震;疑是让山河大地松散,不坚固了,山会塌下来,大地会沉到海底,跟意念有关系。这被近代的科学家发现,跟佛法讲的是一样,那这样佛法讲的不是迷信。能不能解决问题?能,只要我们把贪瞋痴慢疑断掉,这个世间所有这些地球上的灾难都没有了。所以现在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所谓自然灾害,不是的,全是人心感召。

今天我们对圣贤教诲怀疑,对传统文化怀疑,对佛菩萨怀疑,对宗教怀疑,甚至于对父母也怀疑,夫妻互相怀疑,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相信。甚至于对自己都怀疑,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山就会倒下来,地就会沉下去,自己免疫的能力全完了,轻易的这些疾病,你常常就感染到,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怀疑。所以圣教,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头一个就是讲信,「信为道元功德母」。而信的时候,第一个是信自己。你看蕅益大师《要解》里头,讲信愿行,这信讲了六条,第一个是信自己,第二个才是信释迦牟尼佛、信阿弥陀佛,第三个相信理,相信事、相信因、相信果。今天我们对于这些东西,真管用的东西,我们不要了,怀疑,不要了,用物理的方法来解决,物理方法解决不了,到最后这个世界崩溃了。科学家知道,五、六万年之前,地球上科技非常发达,有亚特兰提斯,他们的能源取自于太空,没有污染,科学进步,也是对传统不相信,对古圣先贤不相信,对宗教不相信,最后这块大地沉到海底。这西方很多人都知道。

四悉檀里面讲为人、讲对治,大乘经教跟科学家现在能够相应了。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科学今天证实了,一切法确实是从心想生。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心想生,纯净纯善;无间地狱是心想生,不善染污到极处,那个境界就现前。体,体是自性,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的,阿鼻地狱也是自性变的。自性是万物的理体,随你的念头在产生变化,这大乘教里常讲的「心现识变」。识就是分别执着,看你动什么念头,它就现什么境界。所以四悉檀后面三益,事不孤起。第四个是「第一义」,四悉檀第四个是第一义。它的利益是入理益,入理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这是欢喜,「欣厌」,为人是欣,对治是厌,这两种利益就不能生,最后是「悟入理佛」,那就更办不到。所以没有智慧不能解决问题。物理是知识,不是智能,心理是智能,物理是知识。

这下面就说,「唯即事持达理持」,这是讲持名念佛。我们现在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事持,事持能通达到理持,为什么?念熟透了,没有怀疑,没有夹杂,真心就现前。真心是理,真心离念,没有杂念。一句佛号持到纯净的时候,真心就现前,那就是理持。前面我们讲过,理持可不得了,理持念一声佛号,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哪里?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前面祖师们说的七地菩萨。你看,这一念怎么就登七地?在理上讲得通,在事上是真难。理上全讲得通,问题是真正是真心念佛,一个杂念都没有。真心是把我人、是非统统都忘掉,性相因果事理全忘掉,纯一真心,这个一念就往生。经上讲一念十念,我们在前面看到黄念老这些批注,引证的这些经论,我们相信,我们不怀疑。「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这个我们渐渐能体会到。临终的时候,你看到阿弥陀佛,还有许多的化佛。你看,上品上生无量化佛,上品中生有千化佛,上品下生五百化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都来迎接你。这个境界是他还是自呢?你要在这里说他说自,全都错了,说他说自,这个境界就不见了,你再也看不见了。为什么?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是你迷了,你用妄心,不用真心了,真心里头没有他没有自。大乘教里头常常说的,什么叫真心?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有念头就是妄心。我们念这句佛号,有没有念?有念念,有念念是事持,念到最后的时候,把那个有念忘掉,那就入了理念。佛号还是念,有念无念这个分别执着没有了,这就入理。事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同居土跟方便土,理念就变成实报土。

四土三辈九品,善导大师说「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太好了,缘操纵在自己,不操纵在别人身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练功夫。练什么功夫?练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着,从这下功夫。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连习气也要放下。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很难要做,为什么?将来临命终时走得潇洒,走得自在,一点障碍都没有。放不下,才有冤亲债主惹麻烦,障碍你;真正放下了,冤亲债主找不到你。冤亲债主找,不是找你的身,他找你什么?找你的灵。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有灵魂;妄想分别执着没有,灵魂也没有了,冤亲债主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你了。灵魂没有了,你变成什么?你变成灵性。灵性,冤亲债主找不到,他找不到性,因为冤亲债主也是假的,他不是真的,假的只能缘假的,缘不到真,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做假的不行,做假的麻烦很大,咱们一定要真干。要学,特别在这个时代,学诚敬谦和。真诚,真诚就是真心,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用虚情假意,没关系,我用真诚心待人。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不用真诚心是去不了的。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他搞六道轮回,他不想到极乐世界去。我们也要用虚情假意,那就麻烦大了,我们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一次的缘分又错过了。总要把握住,这个缘得来不容易,百千万劫来一次,这一次错过了,又要搞百千万劫。那个百千万劫是六道轮回。

所以圣众来迎接,不能说是自,也不能说是他,也可以说自说他。自己感,自性应,感应道交,这个是属于自然现象,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妙觉果位的诸佛如来,他没有形相,他住常寂光,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我们有感,我们是有心,他来应是无心的,他没有起心动念,自然就来应,这是我们自性的本能,是诸佛菩萨的大愿。他有愿,愿是缘,本能是因,我们的感也是缘,因缘聚会,境界就现前。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不再怀疑,你会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平淡、很正常,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显示出来。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为什么?因为般若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它不是从外来的,障碍去掉了,它自然现前,德能相好亦复如是。记住佛在《华严经》透的信息,「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就是讲的自性,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般若智慧、万德万能、无尽的相好,自性统统具足。你从什么地方看到?你从遍法界虚空界,上从诸佛如来的报土,下到阿鼻地狱,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的,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世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贤首国师所说的「出生无尽」,都是讲这回事情。决定不能离开自己,离开自己的自性,那一无所有,什么都不可得。离开自己的意念,缘就没有了,自性是因,它得有缘,有因有缘现象就会现前,现象是果。所以见佛重要,闻法重要。我们今天佛不在面前,我们供养佛像,要把佛像看作真佛,他就有感应。感应都来自诚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就一分感应,它来自诚敬。只要真诚恭敬对待佛像,无论是画的佛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都没有关系,诚敬相对他就起感应。那我们就晓得,我们供养这个佛像是表法,对我们起的作用,是让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对佛的诚敬。看到佛,诚敬的心就生起来,这就能得到;学佛对佛不诚敬,他什么都学不到。印祖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没有诚敬,佛亲自来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你看诚敬多重要。

现在的问题呢?现在的问题是诚敬没有了,没有诚敬心,这是我们真正担心的。怎样把诚敬恢复?要恢复人的诚敬不容易,我们这一代要很辛苦的去做,去表演。表演给谁看?第二代看不懂,要表演给第三代、第四代看。第三代是孙子,第四代是重孙子,他们刚刚生下来,要做样子给他看,这真难!婴儿不能叫他接触到染污,要把他放在干净的地方去抚养。这个社会肮脏的这一面,负面,决定不要让他看到,不要让他听到,不要让他接触到。这就是我们想到,今天上午讲的,一条龙学校的办法。这一条龙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真正的环保。他们在这个里面培训出来了,有个十年、二十年的教育,他不会变,那一代就能出圣人。这个世界上圣贤人出世,就有救了。要相信人是教得好的,圣人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一定有这个信心。我们自己要不做出牺牲奉献,表演一个最好的样子,底下一代永远不会好。我们不肯做这个表演,下面就完了,那人就苦了,真苦了,那造业受报何时了?

「法门深妙」,这个法门就是指净土法门,真的是深,真的是妙。「破尽一切戏论」,戏论,不切实际的这些言论都叫戏论,这里头没有真实利益。「斩尽一切意见」,这种意见都是属于凡情,与烦恼相应,与真性不相应。斩尽就是抛弃得干净。谁能做到?「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就是这一类的人物,他们有能力「彻底担荷得去」,这些人统统是明心见性的人,都是地上菩萨,这不是小菩萨,大菩萨。智者,释迦牟尼佛再来;永明,阿弥陀佛再来,他们给我们做了圆满的演出。「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这是世间聪明才智之士,儒家的大通家,佛门里面的禅客,参禅没开悟,「尽思度量」,竭尽你思惟的能力,你去度量,「愈推愈远」,为什么?这个事情不能思,不可思议,这句话是真话,不是假话。「又不若」,这个话,换一句话,大家好懂,反而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乡村里头不认识字的阿公阿婆,他们没有知识,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很老实,他们非常谦卑,自己知道样样不如人,你教他一句,念阿弥陀佛,他真的老实念,念上几年,他往生了,瑞相稀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知识分子没法子跟他相比。这就是指前面讲的「世智辩聪,通儒禅客」,比不上他们,他们修学真有成就,他真往生了。

往生的品位,我们没办法猜测。为什么?「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这两句话说得好,这八个字。潜通佛智,佛智是什么?根本智。根本智是心里干干净净,一念不生,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什么念头都没有。最后念到什么程度?虽然念的阿弥陀佛,心里连阿弥陀佛都不执着,那就是根本智现前,这就是潜通佛智的境界。所以念而无念,他念不念?他真念,你听他南无阿弥陀佛,字字清楚,了了分明,他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这就是理念,这就是潜通佛智,这就是暗合道妙。这样念佛,他们往生是上辈往生,功夫好的上品上生,功夫差一点的上品下生,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些阿公阿婆不能轻视,不要认为他们念佛将来都往生下品的,错了!他心地干净,他心地善良,他没有恶念,绝对不会害人。所以念佛法门妙!我们明白这些道理,那就是李老师以前常常跟我提到的,他想学愚,他不学聪明才智。他说:我要学愚夫愚妇,学这些人,学了多年学不像。学愚不容易!所谓愚不可及,你比不上他,意思就在此地。你不要看他愚,他这句佛号念的话,他会念到上品上生。这个里头甚深的含义就是说明,老实人了不起,老实人真好。老实人不学佛,他不堕恶道,他要能行善,肯定到天道,他不能行善,来生还是人道。为什么?他没有害人的念头,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没有控制人的念头,老老实实。这一段蕅益大师讲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二、《无量寿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居士讲的。你看,第一个灵峰大师,出家人,第二个是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里也假设了一个问答,「问:临终见佛,为是自佛,为是他佛。」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临终佛来接引,是不是我心里想出来的佛?还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了?起这么个疑问。起这个疑问,可能他就不能往生,为什么?连功夫成片都破坏了。所以临命终时要注意,佛来了,一点疑惑都没有,一点分别都没有,真诚恭敬心起来应对,你就决定得生。疑这个、疑那个,这是什么原因?学教学得太多了。教,学多了也造成麻烦,为什么?分别执着,所知障里又加上烦恼障,这怎么能去得了?亏吃大了。「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业;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虚妄不实,云何往生?」这个问得好,为什么?真有这一类怀疑的人,这是菩萨作略,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出来。

「答:自佛他佛,总成戏论。」为什么?这是分别执着。「人我两忘,自他不异。」不但是临终,就是在平时,我们最好也能保住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如果能常常想到这四句,真的落实,不知不觉你的妄心就淡薄,真心就现前。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能放得下,不再执着。「诸佛法身,湛然常寂。」诸佛的法身没有现象,湛然常寂,湛然是比喻像水一样干净没有污染,平静没有波动,心要保持这样,这是真心。有了染污,有了波动,那叫妄心。真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妄心也照,照错了,因为这水有染污又有波浪,虽能照,没有办法把现象照得完整,都在那里动荡,你就会认错了。

「以本愿故,感应道交」,这是说明临终见佛,真正的原因说出来了,阿弥陀佛有愿,念佛人有感,就是有求,求佛菩萨来接引,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这个应的缘跟因,前面我们学过,感应的因,来应的因是自性。《还源观》上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因,真因。缘,缘是弥陀的本愿,是我们自己求阿弥陀佛加持的这个念头,这都是缘。所以现相就现前,现相是果。这个现相「即自即他」,即自是自性,自性变的;即他,阿弥陀佛的愿力。「无虚无实」,无虚是自性,无实是现相。这个相不是真实的,为什么?那个相不永远存在,剎那之间就没有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了。

「唯一真如,周遍法界。」这句话说得好!三个都是如此,我们临终求往生这个念头是唯一真如,周遍法界;我们的性德也是唯一真如,周遍法界;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唯一真如,周遍法界。这些道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所有一切疑虑一扫而光,我们自性真诚恭敬它就生起来。为什么?真诚恭敬是性德。我们今天因为有傲慢,有贪瞋痴慢,把性德障碍住,它不能现前;贪瞋痴慢这些烦恼放下之后,性德就现前。所以对人恭敬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对人有礼貌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变成不是的,那是傲慢、自大、狂妄,是这些东西搞的。真正佛菩萨见到一切众生,就像弥勒菩萨那个样子,笑咪咪的,一团和气,你就看到自性天真。你看小孩、婴儿,他看到谁都笑,他那个笑决定不是装的,天性,你就看到天性,他多快乐,多欢喜。到有分别、有执着的时候,他麻烦大了,他就有烦恼,他喜欢这个人,讨厌那个人,他就烦恼起来了。还没有有分别的时候,你看那真叫天真,谁去抱他,他都欢喜;到一认生的时候,完了,他已经降了一级。

「众生依于业缘,幻有分段」,这是六道凡夫。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业缘来的,善业是三善道,恶业是三恶道。六道里面的受生全是业缘,所以六道里面全叫幻有,那不是真有,假的。分段是分段生死,通常这个分段是我们讲这一生从生到死,这一段;死了以后就去投胎,投胎又一个生死,又是一段,这是一个讲法。如果从理上讲,真正的分段是什么?弥勒菩萨跟我们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那就是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段,一念是一段。古来祖师大德也有这个说法,合理,前念跟后念确实不是一样的,大同小异,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居屋下,不见天日。」这就好比你住在屋下,那个屋遮住太阳,你见不到太阳。「念力诚坚」,真诚坚定。「幻缘斯净」,妄想、妄念就没有了。这就是以真诚坚定的心去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时候,妄念就没有了,疑虑没有了。「如撤屋蔀」,这个屋蔀是草屋,在从前是很常见的,农村里面都是盖的茅草屋,把茅草屋拆掉了。「天日豁然」,没有东西遮蔽,你看到太阳,看到月亮了。「任运往生,还同本得。」这两句好,任运是自在往生,往生是个自然现象;还同本得,好像你回家了。真的,极乐世界就是老家,到极乐世界是回家,完全是正常的。决定没有非常喜欢,我今天脱离六道轮回,好像脱离监牢狱了,回到老家有那么样的庆喜,没有,心永远是平静的。离开六道十法界,心清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清净,说明心里没有动荡,也就是讲,你没有起心动念。离开六道没有动念,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起心动念,这个品位高,真的,这是上品往生。确实真心就是理,我们净宗讲的理一心,理一心的境界。

「此论扫尽一切分别,自他生佛总成戏论。」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哪有自他、哪有众生、哪有佛?这全是假名,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有分别执着,用这种方法来教学。回归到自性,全不要了。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教给我们,听经,不要执着言语相,不能执着这个;不要执着名字相,全是假的,言语是假的,名词术语是假的;不要执着心缘相,听了之后,我想什么意思,错了,哪有意思?没有意思。换句话说,完全用清净心听,听经的时候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真听,那你听了会大彻大悟。我们现在悟不了,是什么?我们听经里头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有动念,所以听不懂。所听的全都变成知识,我们的唯识在变,把如来真实智能统统变成知识,变质了,不是如来真实义。

说老实话,如来没有义,如来没有阿赖耶哪来的义?如来所表演的,示现表演的,如来所说的,全是自性自然流露。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他这个身体还在世间,并没有换个身体,可是他的境界与他没有见性之前完全不一样。没有见性之前他是凡夫,见性之后他是佛菩萨,至少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怎么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刚才所说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没有了。也就是说,他用的是真心,跟诸佛菩萨摩诃萨是一个心。这个心起作用,真实智慧。凡夫这个心是妄想心,就是阿赖耶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凡夫执着这个东西所示现的。这个心起作用生烦恼,不生智能,它生知识。知识不能见性,智慧能见性,它不一样。所以起心动念都没有了,那我们就想到,哪有什么自他、生佛?没有这个了。这个时候是什么?整个宇宙是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个法性,明心见性,这个属于法身。什么是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身,自他没有了,生佛没有了,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唯一真如湛寂周遍」,湛然寂灭,周遍法界,我们现在人讲周遍宇宙。「任运往生极乐,还在本心之内」,极乐世界没有离开自性,极乐世界是自性所生所变。经教里头常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极乐世界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因为同居土里面往生的这些菩萨,一品烦恼没断,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他,他也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实报土的菩萨。极乐世界特别,就是同居土、方便土跟实报土是一样的。有没有三土?有。但是三土看起来没有差别,是相同的,这就是本愿威神的成就,这个是不思议的境界。彭际清《起信论》里头所说的,《无量寿经起信论》

再看第三段,《弥陀疏钞》,莲池大师所说的。《弥陀疏钞》云:着事而迷理,类童蒙读古圣之书。」着事,着相,理不明白,不明理,好比什么?好比小朋友,童蒙,读圣贤之书,他会念、会背,什么意思不知道,用这个来比喻。「昏穉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这样念佛的人很多!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有道理,他要不讲就教人念,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着事迷理。有些老阿公、老太婆,他真的也迷理,他什么都不懂,他光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怎么会往生?怎么会那么高的品位?他那是暗合道妙,前面说的潜通佛智。他那一句佛号把烦恼念掉了,烦恼念掉,佛智就通了,因为烦恼是障碍佛智的,只要把烦恼念掉,他就通了。这个是智慧没有开,迷理,迷没有破掉,迷破掉就行了。他迷破不掉,这个迷是什么?无明,不明了。这用心不一样,功夫不相等,终日念佛,不知佛念。夏莲老的《净修捷要》里就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声声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为什么?他明理。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他懂这个道理,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执理而遗事」,单执着理,不念佛,行不行?「比贫士获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跟自己没有干涉,这是执着理。生佛不二,那我何必要念?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不必念了。理上讲得通,事上成了大病,你理事没有圆。理事圆融,那就行,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理,你是阿弥陀佛,事,你是六道凡夫,你还执着这个身是我,你还有自私自利,你还有名闻利养,阿弥陀佛没有了。既然你心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你心,你也应该这些烦恼习气统统没有了,那就对了。「所谓虽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这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

「是故约理则无可念」,就理上讲,无可念。就事上讲,「无可念中,吾固念之」。无中生有,为什么?「以念即无念」。这个无念是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念念相续,不着相,理事无碍,理事一如,理不碍事,事不碍理,这就对了。「故理事双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必须把烦恼要统统放下。烦恼是什么?总的来说,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制造六道轮回的第一个因,有见思就有六道;尘沙烦恼是制造四圣法界的因,有尘沙就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烦恼不尽,自性不现前。烦恼要断尽,烦恼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但是你执着这个假的,假的就好像变成真的一样。这些道理、事你不能够不懂。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理事双修,事上非常认真,理上什么?不着相,就是《还源观》上讲的四德。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就是事修,妙用呢?妙用就是理修。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用这样的心态去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叫妙!凡夫不妙,凡夫是什么?他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夹杂这些东西在里面就叫造业。他造的是净业,就是四圣法界,染业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头是善业,他就是人天两道;恶业,他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就现这个相。

这个相都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虚妄他不懂,他受,就像在作梦一样。梦,假的,大家都知道。作恶梦,你看看吓得一身冷汗,惊吓起来了,惊醒了,一场梦;做了一个美梦,欢欢喜喜,一下醒过来,没有了。要知道六道是个梦境,真的,不是假的,佛虽然讲的比喻,是事实真相,梦幻泡影。四圣法界还是梦境,不但四圣法界是梦境,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称它一真法界,还是个梦境。为什么?彻底觉悟了,它就没有了,等觉菩萨提升到妙觉位,实报土就没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下头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土例外,没说。实报土也是假的,什么东西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常寂光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不生不灭,而且怎么样?本自具足。虽然它什么现象都没有,能生一切现象,能现一切现象,那就是现实报土。同居土跟方便土,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同居土就是六道。六道跟四圣怎么来的?是从实报土变出来的。实报土里面居住的众生,如果起了分别,就变成四圣法界;要起了执着,他就变成六道轮回,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唯心所现是实报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唯识所变,就是十法界。

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这么多年来,这个大乘经教的熏修,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解悟,我们理解了。虽然理解了,不得受用。得受用要怎么样?要证悟。证悟就得靠修,证悟是什么?你得放下。你放下执着,六道没有了,这你证得了,你升了,升到四圣法界;再把起心动念、分别放下,四圣没有了,你回到一真法界,回到实报土。实报土的存在是因为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是这么个原因。无始无明断掉了,无始无明习气在,习气要断干净了,实报土不见了,就没有了,出现什么?出现常寂光,你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叫究竟圆满。所以我们知道迷的时候,从常寂光一念不觉,出现个阿赖耶,阿赖耶是我们一般人讲造物主,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确实是阿赖耶造的。你看阿赖耶最后还是回归到自性,阿赖耶没有了,转识成智。这个转靠智慧的力量,这什么?不迷了,迷的时候才有阿赖耶,自性变成阿赖耶,真正觉悟了,阿赖耶回归自性。相宗转识成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那个境界就是实报土。习气断干净,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了,实报土不见了,又回到常寂光。这是宇宙之间,就是讲的循环,最大的一个循环,从起点最后还回归到起点。

所以在佛法,心理跟物理同时讲,心理里头包含着物理,现代的物理学家才发现物理里头有心理现象。黄念老在这个批注前面,我们读过「一毛一尘的微点」,他讲的时候是一九八0年代,量子力学家发现的中微子,这是新发现的。中微子有多大?微中子应该就是量子,多大呢?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小到没有法子再小,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换句话说,一百亿个微中子合起来才是一个电子,而这个微中子它有色受想行识,色是它有物质现象,让你能看见,它有受想行识。于是我们就想到《心经》里面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五蕴皆空是什么?应该照见中微子是空的。中微子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属于哪里?属于阿赖耶里头的。

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叫真清净。我们今天因为清净不了,才用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留这一念。如果说一个念头都没有,这做不到的,那是什么人?上上根人,释迦、惠能,此地所说的智者、永明之流,他们行,他们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最好的方法,用一念对治一切念,这就是净土宗用的办法,坚固,牢牢的守住你这一念,让其它的念头统统不能渗透。这个样子,功夫要用得好,也是遇缘不同,果然那个最后一念是跟自性相应,那恭喜你,上品上生;不能呢?不能也是上品下生,也是了不起。所以心里只有这一个佛号,好!好极了,什么杂念都没有,最低往生的位次是上品下生,这是我们在此地学的,我们现在就是学的这一段,这一段全讲的是上辈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一句佛号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议。

「又《疏》云:然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这个话说得好极了!我们决定不能轻易放过。着事,你能够净念相继,不虚入品之功,你决定得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有分,后面所讲的,中辈往生、下辈往生有分。蕅益大师讲得好,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他有分,真往生。如果你执理,执理什么?你没有开悟,心实未明,没开悟,你不求,没有求往生的念头,反受落空之祸,你继续在六道里头搞轮回,你就错了。这两句话劝我们老实念佛,绝不空过。一定要真信,一定要愿生极乐,那个愿比什么都重要,强力的愿望,求生净土。一心一意就靠定了阿弥陀佛,靠谁都靠不住,靠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净土。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当中,只找一个可靠的人,咱们就靠他就行了。你要靠其它的,其它的法门都会落空,没有可靠的。这一句佛号就靠牢了,靠定了,我们才能决定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