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七集)  2011/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二十四面倒数第六行,从「又《报恩论》曰」,从这里看起:

「谨按此段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大乘如禅宗得破参,及读一切大乘经典,得解悟者皆是。其人不专修净土,如智者,永明之类。」「此论所见,更上层楼」,括号里面说,「惜以永明大师为例,稍欠稳妥,因永明昼夜弥陀十万声」。我们就从这段看起。三辈往生,最后这一段经文念老注得很长。这品经文一共有四大段,第一段上辈往生,第二段中辈,第三段下辈,末后一段就是『住大乘者』,换句话说,他不是修净土宗的,是这一类人。这个意思非常的深广,显示出阿弥陀佛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学习,在那个地方圆满成就。他心量很大,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是大乘人都欢迎。所以《报恩论》里面举永明大师为例,确实不太妥当,因为永明大师每天念佛十万声,说明他是真的专修净土,他不是修其它法门。

《报恩论》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谨按此段」,这一段就是三辈往生最后的这一段,这一段讲「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是说有大乘心行的人,我们这样解释比较妥当,大乘。大小乘怎么分?最简单的一个分法,大乘心量大、包容广,小乘人心量小,心胸比较狭窄。大乘决定没有门户之见,能包容,佛经上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标准的大乘人。无论修什么法门,乃至于不同的宗教,真正能够有这么样的心胸,他将他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都得往生,而且阿弥陀佛都会来迎接,他会得到阿弥陀佛平等的待遇。这个地方举的例子,譬如禅宗得破参,破参就是得禅定,开悟了,不是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这样的人,他要听到净土法门,听到弥陀名号,能够生欢喜心,临终十念也能往生。这禅宗的。另外是教下的,教下读一切大乘经典,你看得解悟者皆是。我们现在读大乘经典,证悟没有,确实解悟有了,大乘经里面所说的义趣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这要靠什么?要靠真诚,也就是印祖他老人家常讲的诚敬这两个字,真诚、恭敬。没有真诚恭敬心,读一辈子大乘,解悟都得不到。这个解悟就是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没有诚敬,这个人傲慢、好胜,贪著名闻利养,事事总是以自己为本位,心浮气躁。这样的人,听一辈子他也不会懂得,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别人的事情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自己要知道。我自己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在修学过程当中会不会出问题,这个要小心谨慎。首先,我们自己晓得,自己不是上上根人。怎么知道不是上上根人?就用诚敬这两个字来做标准,我们没有做到。真诚恭敬我们是有,不是没有,没有达到标准,我们只有二、三分的恭敬心。真的是已经不错了,现在这个时代,一分恭敬心没有的人太多太多了,普遍都是。为什么佛法在今天衰落到这种程度?不是没有学的人,学的人很多,在成就上跟上一代比一比就差很多。原因在哪里,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自己的诚敬心比不上上一代的老师。我们的上一代,像黄念祖、李老师,我们无法跟他相比,再上一代那就更不必说了,再上一代谛闲老和尚、虚云法师、夏莲居居士,这是再上一代。确实很客观的去观察,一代不如一代。佛法的兴旺是一代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高明,那是兴旺;一代不如一代,这是衰退。

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也能够理解,我们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没有上一代好。上一代私塾出身,从小就念过圣贤书,背诵过圣贤书。我这一代就没有了,我也进过私塾,大概半年,半年私塾就改成学校,私塾的课程就没有了,新编的教科书。那个时候叫初级小学,教科书,两年制的,短期初级小学,两年制的,像农村。城里面比较好,城里面的小学六年,乡下的小学两年。就完全不读像《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的,《弟子规》就不学了,这个课程都没有了。大我四、五岁的人他们都读到了,换句话说,他们国学的基础就超越我们很多,小孩,五年念很多书。这个都是缘不一样,这不是家里不教,国家的政策变了。以后我们长大了,看到这段历史,我们明白了,这段历史是军阀割据、社会动乱,政策摇摆不定。虽然是民国,领导人常常换,我们生在这一代就苦了。那比我们晚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更苦!

抗战这个八年真的是苦不堪言,每天所想的都是逃难,我们在前面跑,日本人在后面追。距离近的时候,机枪的声音都听得到。所以,家里面的老人对小孩的教育,就偏重在生活教育。随时都可以因为战争家破人亡,这个时候小孩你要能够生存得下去。所以,我们从十岁就开始学什么?学煮饭,学洗衣服,学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了家庭,自己还能活得下去,着重在这种教育。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人,这个年龄的人,什么都会做,从小学的,你不学不行。对古书就丢掉了,就说明我们这一代对古籍读得很少,都是以后在工作多余的时间去自己读一点。现前的社会,他不念了,尤其可怕的,现在不教了,国家不教,父母也不教。现在什么人教?现在电视在教、网络在教。你看多少年轻的孩子迷在网吧里头,大人迷在电视里,谁不看电视!每个人每一天至少都是二、三个小时,三、四个小时,在电视机前面,他在接受教育。电视、网吧里教什么?教暴力、教色情、教杀盗淫妄,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人认为造作这些是正常的,为什么?电视教的、网络教的,是正常的,应该这么做法才对。价值观变了,完全改变了。所以学佛,天天听经,不会开悟。不会开悟的原因,现在人不孝父母,跟古时候不能比。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在学孝,胡小林居士,不错,学得很像。太少了!凡是这些修学稍有成就的人,你细心观察他,他优点在哪里?没有别的,诚敬。刘素云所说的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都是属于诚敬,没有诚敬心做不出来。我有很多信息告诉我,接近我的人,出家、在家,没有一个是真正在学佛的。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事情勉强不得,劝不得,一定需要自动自发。我怎么能叫人家,你对我恭敬,哪有这种道理!古时候,连做父母的人对儿女,总不能说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应该孝顺我。他会问,我为什么要孝顺你?所以,孝顺父母老师教的,尊师重道是父母教的。老师说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这个话也说不出来。父母跟老师双方合作,才把一个人教好。现在父母也不教,老师也不教,他怎么会知道?他要会知道,他是圣人再来的,他不是凡人。所以我们今天遭遇到这个困难,这个困难真不好解决。在今天这个困境之下,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自度比什么都重要。帮不了别人的话要帮助自己,要成就自己,自己先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什么时候这个地球上的缘成熟了再来,倒驾慈航不迟。佛菩萨度众生生生世世,不会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现在难得我们自己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一个人看懂了,一个人得度,两个人看懂了,两个人得度,说要度多少人、影响多少人,做不到,那不是真的。所以,都必须要晓得。

我们这一生,真正能影响三个、五个就不得了。你要知道,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单传了五代,就教一个学生,到惠能第六代才成就四十三个人,空前绝后。惠能大师之前,没有一个人有这样成就,之后也没有看到有一个人这样的成就。所以我们看到古大德,很多一生没有传人,这个东西是缘分,没有传人。没有传人怎么办?著书立说,用这种方法,把自己所学的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也许后世有人遇到,认真去学,那就成为私淑弟子。这个例子在中国孟子开始的。孟子遇不到好老师,非常羡慕孔子,孔子已经过世了,但是孔子的书在,整理这些典籍在。他就完全依照孔子留下来的这些典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成功了,他的成就超过当年跟孔子在一起的学生。所以,中国后人尊称夫子为至圣,尊称孟子为亚圣。夫子自己亲自教的学生没有一个成亚圣的。这说明了,眼前没有好老师,跟古人学可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变成古人的弟子,直捷承传他的,行!学《华严》,专学清凉大师的《疏钞》,一生锲而不舍,就是清凉的传人,就是清凉的弟子。

我们学《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谁的弟子?阿弥陀的弟子,不是假的。你能把这个经里面的道理参透了,破参就是参透,得到的是什么?解悟。解悟很好,解了之后就真干,真干就有证悟出现。不真干不行。这个真干决定是有智慧,有大福德、大智慧,他才能坚持,才能做到,如果没有真正看破、放下做不到。还有名利心,这个东西很危险,到将来什么?名利心不断在膨胀,膨胀到最后你就不能控制了,你就被它控制,中国古人所谓的是高名厚利,你就动摇了。今天是小的钱你不贪,你无所谓,如果今天有个人供养你一千亿,供养你一万亿,你动不动心?你动心,完了,你就毁掉了;今天有人去请你做部长,请你去做省长,动不动心?你动心,完了。现在人真的不要多,几千万就动心了,这怎么行!如何真的能把名闻利养从内心里面拔掉,这个人叫英雄豪杰。英雄什么意思?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

这些人我们遇到过,我们能了解,他为什么受不了名利的诱惑?他的修学不错,但是根不深。为什么根不深?他根本那个根是后天培养的,不是父母从胎教里头教出来的。后天自己读的这些古书,知道一点传统文化,讲得也不错,教得也不错,真的,他没有根,所以挡不住外面名利的诱惑,我们理解。今天找一个从小接受伦理教育的人,一个都找不到,你走遍全世界找不到一个。由此就可知,我们就能想到,一个人的变量就非常大,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必须名利摆在面前真不动心,这个时候才知道,没有现前的时候都不知道。这在个人来讲,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够,对大众来讲,这社会大众没有福报。能出一个圣贤,社会的福报,国家民族的福报。众生没有福,就不会有这种人出现,不会有佛菩萨出现。

所以,我们很想来帮助下一代。文化的复兴、正法的久住总得三代以后,我们这个两代的人非常辛苦,要营造培养的环境。这个也有福报,我们在前面讲的,缘分。我们真正有心去做,这是第一个缘分有了;第二个缘分是客观环境许不许可你,这第二个缘分;第三个缘分是有没有财力来支持你,有没有真正发心来学习的。那个学习的目标要是名闻利养,那就不会有成就。佛门里面,出家的,真的是有为名闻利养出家的,很多。大学毕业,他出家了,你要问他为什么出家?真聪明,这个行业好,名闻利养马上就得到。一出家、一受戒,马上就做住持,再要是能言善道,供养源源不断而来,寺庙就盖好了,富丽堂皇,清净庄严。周边伺候的人很多,像皇帝一样,他的同学们到他那里去都羡慕。我见过,我不是没见过。看准了这个行业,现在是享受,可是因果逃不掉。他不知道,他只看眼前,没有想到后果,甚至于因果他根本就不相信。确实有这些人,我这一生当中都经历过。要不是这经教,老师指的这条路子,对经教锲而不舍,没有一天离开,这些名闻利养在这里诱惑你,才能不动心。真难,真不容易!这是末后这一类往生的人,这一类往生的人要特别重视,这是净宗无比殊胜的一段经文。

下面举的例子,「其人不专修净土,如智者、永明之类」。实在讲,智者跟永明他们都真修。智者大师是依《十六观经》修行,他往生的时候是用观想念佛往生的,永明延寿是持名念佛往生的。这两个例子举得不太好。「此论所见,更上层楼」,可惜就是举的例子不妥当。「盖经云住大乘者」,这几句话重要,「其心清净」,这些修行大乘的人,最后回向往生净土,他能够生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其心清净,这一句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经论上讲得很多,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多重要!无论修哪个法门,乃至于什么宗教都不信,一个读传统儒家这些书的人,读四书五经的人,能够坚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世间善法。心地清净,临终有人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要一下相信、接受了,必定能生。为什么?清净心,他临终的一念十念是清净心念的,这个决定得生。修学其它宗教,其它宗教里有圣人也有贤人,不能轻视。他们得到清净心了,要是知道净宗法门,有缘遇到,他将他自己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清净心念佛,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叫一心三辈。要知道,一心三辈不是一心下辈,这样才真正能够符合善导大师所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才能讲得通。基督徒有没有可能上品上生?有可能,总在遇缘不同。

阿弥陀佛太伟大了,西方极乐世界太殊胜了,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修到清净心,你仰慕极乐世界,想往生见阿弥陀佛统统可能。阿弥陀佛没有门户之见,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五逆十恶,忏悔、回心向善都能往生。真的,孔子所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只要你能回头,只要你能改过就行了,你就是大善人。中国谚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恶人忏悔变成善人,善中之善,他往生亦有可能上品上生。

「其心清净,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如是智慧猛利、信愿坚固之人」,听到这个法门,能信、能解,他有这样的智慧;有信、有愿,坚固的信心、坚固的愿心,这样的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诸大老,方所堪能」,他们能当得起。《三时系念法事》是中峰禅师作的,禅宗的大德,临终念佛求生净土。他对于净土的认知,从这两句话就能证明,「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没有彻悟,这个话说不出来。永明念佛往生,这参禅的,肯定是上辈,他不会在中下。「既同智者、永明、中峰诸大祖师,又焉能位列下辈」,不可能在下辈,也不可能在中辈,肯定在上辈。「是故夏师会本」,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于三辈往生人后,专引《唐译》,另成一段」。这段经文前面说过,统统是唐译的,唐译的本子就是《大宝积经.无量寿会》《大宝积经》是个大单元,释迦牟尼佛这一次是开了个大单元,这个单元里面讲了二十多部经。《无量寿经》也在这个大单元里讲过一次,我们称它作唐译。

「以表常言之三辈往生外,另有一格,即慈舟法师判为一心三辈者也,此一心三辈,乃别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即一心也」。这品经里面所说的「一念净心」,就是前面「十方佛赞品」当中「一念净信」,一念净心就是一念净信。「前云,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阿弥陀佛有这个愿,这一类往生的时候就是这一愿的成就。「今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净宗法门最贵的就是一心、一念。「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净宗最贵的一心、一念,就是真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不是从外面来的。

大乘教里佛常讲「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无念是不是真心?无念不是真心,无念是什么?无念是无想定。真心无念,但是一切明了,跟无想定完全不一样,无想定他没有念头,但是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一样。所以无想定他完全是无明,虽然一念不生,他什么都不晓得。佛法禅定不是如此,虽然一念不生,他样样清楚,像明镜一样,外面东西照得清清楚楚,一念不生。你要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不问他,他一个念头都没有。所谓的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他。释迦牟尼佛那当然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自己完全把它否定,他说他一生没说过一句话,要有人说他讲经那叫谤佛。这是什么意思?他真没有说过一句话。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说什么!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动念,能说法四十九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大乘教常说的。从起心动念上来讲,他没说过,真的没说,可是从事相上来讲,他真的帮助很多人解决了问题,他说了很多。说了很多等于没说,那个说是什么?现在我们有一点明白了,反应。就像江本博士做水实验一样,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是一种反应,就是感应。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现身是应,说法也是应,反应,自然的,没有起心动念。这种反应我们现在知道是自性的反应,自性里头,这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具足无量相好,所以他什么都能反应。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个应就是反应,妙极了!

这说明释迦牟尼佛一生都在那里做实验,他早就成佛了。《梵网经》上说得很清楚,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他来了八千次。就好像舞台表演一样,舞台表演,你要问他,他有没有现相,他有没有说话?他没有现相,也没有说话。为什么?剧本那么演的,他必须要照那个去演,剧本叫他讲什么他就讲什么,完全不是他自己的。你就晓得,那舞台上表演的,他没有现相,他也没有说话。他那个话是谁说的?写剧本的人说的,他的动作、表态也是写剧本的人给他安排的,不是他自己。释迦牟尼佛这个感应他不是自己,众生,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

像做水实验一样,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看江本博士实验,他是用小瓶,里面盛水。那个小瓶是个小管子,大概粗细跟我们这支笔差不多,这样粗,长长的,里面装的水。看什么?写个字,贴在上面让它看,看它的反应。他说反应最好的是爱、感恩,这两个字的时候,水的反应图案非常之美。意念也是的,不写字,对这个水,我爱你、我感谢你,反应都非常漂亮;翻过来,我不喜欢你、我恨你,那个图案就非常难看。实验证明水确实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水是矿物,居然它具足了五蕴,它有色,就是物质现象,它有受、想、行、识,统统具足。在《还源观》上讲的就很清楚,《还源观》上讲宇宙的源起,一念不觉,自性里头、真心里头就变成一个妄心出来,这个妄心是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细相,第一个相,业相。业相是波动,或者我们讲频率,产生这个现象,它在动,动的速度非常快,一秒钟这个频率达到一千六百兆次,这个频率在动。动的现象里面就有受想行识,有物质现象,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转相就是受想行识。所以,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同时发生的,这个频率我们称它作自然现象,宇宙就发生了。

佛在三千年前,把这桩事情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说人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能力非常大,对外能够缘虚空法界,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为什么?自性是真的,它是妄的,妄能够缘妄,妄缘不了真。这就说明,第六意识有极限。现在被科学家证实了,科学家今天真的看到阿赖耶了,也观察宇宙的边际,边际看不到的。我们听到科学家的报告,研究宏观宇宙的,报告里面说,他们用精密的仪器观察宇宙,只能观察到全宇宙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不见了。他这个报告我们一看就知道,那个百分之九十不见了,我们晓得到哪里去了,他不知道。佛经上说了,那百分之九十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为什么看不到?因为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都不是。科学研究要有对象,没有对象它就找不到了。这是宏观宇宙,第六意识,向外缘。

向内缘只能缘到阿赖耶,现在量子力学确实缘到阿赖耶了,看到三细相,认为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能量、信息、物质,除这三样东西之外什么都没有。花花世界、芸芸众生,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就这三样东西变化所作,基本就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能量是业相,信息是转相,或者是阿赖耶的见分,境界相是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科学到这里到极限了,这佛说的,再就没办法了。现在知道物质现象怎么来的,搞清楚了,物质是心念变现的,心念是物质的基础。心念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们,心念是无中生有。不能说他错,他讲得很有道理,可是要追问为什么无中会生有?他不知道。还是佛经讲得清楚。

可是微观世界还没有到极微之微,这么小的一个物质现象里头它有世界,这科学家没发现,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微尘里面世界跟外面宇宙是一样的。这我们前面读过,普贤菩萨能进去,能入微尘世界,这个科学现在还完全不知道。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外之外科学看不到,无内之内科学不知道。要怎么样才知道?佛说了,唯证方知。怎么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证得了,它就现前。只要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决定见不到它,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无外之外、无内之内你全明白了。所以,科学家就差这一点,他已经达到,在佛法讲,明心见性的边缘,已经到了边缘,那一关没办法突破。那一关要放下,放下就真突破了,放下就叫成佛。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经上有句话叫「彻法底源」,一切万法的根柢、根源你才真的明了。这也是哲学跟科学的终极目标,他们想知道的。

这桩事情,不能用心思去想,不能用言语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些科学家,他们还是用言语,还是用心思,言语跟心思都不是真的,虚妄的,真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所以用心思、用言语是决定行不通的,心思、言语可以到阿赖耶,可以到宇宙的边缘。这就说明,这一念净心、一念净信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真中之真。我们在这上面去努力,去认真修学,我们这一生真的会成就,真的会在一生当中证得大圆满。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你不求高它自然提升。如果用清净心,一无所求,往生的时候反而上品上生;一心想求上品上生,可能得到的是上品中生。为什么?他有求的那一念是个妄念,他还夹杂着那妄念在里头,不纯!一无所求,只有一念,我要见阿弥陀佛,我要到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决定得生,决定得见。

末后念老说,「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于圣教」,这是真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一些宗教跟学派,真正能够放得下的人都达到这个境界。这是真理,不分宗教、不分学派,放下就是,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能放得下,你听到净土法门,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看看,去见见阿弥陀佛,那一念心就成功。为什么?那一念心跟阿弥陀佛、跟诸佛如来心心相印,一个心。

末后这一段,「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一心跟一念在文字上不一样,而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一心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心。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这是一念;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其中的一念,那是一心。《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清净报土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的真因。所以《弥陀经》上对这句话是非常重视,一心不乱。真正念到一心不乱,往生净土不是在下辈,至少也是中辈往生。一心不乱有两种,理一心跟事一心,理一心,上辈往生,事一心,中辈往生。什么是一心?此地讲了,信心无二之心。无二是什么?没有一个妄念,有一个妄念就是二心。我们平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什么?阿赖耶,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二意就是意识跟末那,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这二意。六道众生所用的心都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妄心,妄心不可靠,它不是真心,妄心会变,真心不会变。所以只有法身菩萨那个心永远不变,为什么?他用真心。

《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都用真心,那个心是绝对不会变的。十法界里面全用的是妄心,用的阿赖耶,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是用妄心。但是四圣法界用得正,为什么用得正?他是真正佛弟子,完全依照佛的教诲去做,确实正而不邪、觉而不迷、净而不染。三皈依非常适合于方便有余土,虽是妄心,用得正,六道用邪了,不正,见思烦恼把他扰乱了。见烦恼里头,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说你的看法,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你全看错了;思惑,贪瞋痴慢疑,这是你想错了。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五种见惑跟五种思惑完全没有。六道众生以这个是为自己的心,叫心坏了,错了!所以,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落在这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不全是罪吗?「无不是业」,你在造业,你在造罪。所以,他的果报是轮回。你造的善业,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三善道是报,出不了六道轮回。你造恶业就更不好,你到三恶道去受报。

所以佛法教我们修净业,修净业你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你还有个净,净也是障碍,所以你只能在十法界,在四圣法界。净是什么?分别,起心动念。在四圣法界里面,不分别了,分别断掉,你就升到菩萨、升到佛这两个阶层。有分别心,那在声闻、缘觉这两层;没有分别的话,就上面两层,菩萨、佛。菩萨、佛没有分别了,佛连分别的习气都没有了。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的习气,佛连分别的习气都没有,分别习气没有就成佛了。但是佛有起心动念,能把起心动念放下,他超越了,十法界不见了,他就生一真法界。所以我们知道,一真法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但是有什么?有起心动念的习气,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这个东西不好断,这个东西没有方法断,你不起心不动念你还有什么方法?有方法就起心动念了,那就往下堕落了。所以,这桩事情最后就叫随它去吧!别管它,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这叫无功用道,此处用不得力,随它自然,慢慢的就没有了。要多长的时间?三大阿僧祇劫。我们就知道,实报庄严土的寿命是三大阿僧祇劫。这叫无量寿,经上也说这是有量的无量。但是这个有量的无量跟无量的无量它是通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他就入妙觉位,妙觉位是真无量,妙觉是圆满的回归自性,真无量。所以先在实报土里面是有量的无量,到最后就变成真的无量,那不是假的,它通的。所以,生到实报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我们就可以称他证得无量寿,不是假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他不是纯真,但是断了之后他就变成纯真,他真成无量寿。

所以,「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一念净心,发这一念心是念佛,下面说「念于彼佛」,是用一念净心去念阿弥陀佛,「定生彼国」。这是真心,这个心念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是上品上生。所以,慈舟法师讲这是一心三辈,这就能讲得通,不是统统生下品,他可以上品上生。「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更明白了。这是实报土真正的因,生极乐世界是这个因,生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也是这个因。他不修净土的,他这个一心、一念得到,他就生,一般多半的都是生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报土,他到这里去了。「而成地上之大士」,这个地上之大士是别教,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一心之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此可见」,这是勉励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修一心,也就是一定要用真心去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来生活,快乐,法喜充满,真心无碍。用真诚心来学佛,你才能真正契入佛境界,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对如来真实义你能够理解,你能够体会到。心要是不真诚,体会不到,你体会多少那是你真诚心的纯度,万分真诚你就得万分利益,十分真诚你就得十分利益。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说不断的这个真诚心向上提高,你对于经教,你遍遍去读,遍遍不一样,体会不一样。这个经念了几十遍,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这些东西,过去读的时候为什么没发现?读的不是不认真,过去读了能理解,现在理解不一样。

「又《信心铭》曰」,这禅宗的,「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这个四句话也说得非常好。这是什么?真的信心,真信了,真心去信,不是妄心。妄心,妄心二三了,就落到二三,二三就是阿赖耶识。不二,不二就不用阿赖耶识,法相宗讲的转识成智,转过来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四智,四智叫菩提。这是法相宗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那就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确实言语道断,为什么?它是真的,真的你没办法想它,你也没办法说它,说不出就是言语道断,不能用言语;后头心行处灭,不能去想象,你一想就错了。「非去来今」,去来今是三世,三世没有了。不但三世没有,十方也没有了,三世讲时间,十方讲空间,时间、空间没有了。这是真的,现在科学家知道,知道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时间、空间这两桩事情,在《百法明门论》里头,它列入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类,空间是一类,时间是一类。不相应是什么意思?它不跟心法相应,不跟心所法相应,也不跟色法相应。前面是精神现象,后面是物质现象;换句话说,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它跟它不相应。不是这两种,我们就称它为自然现象。所以,不相应行法是自然现象,它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没有实体,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比物质、精神还假。非去来今就是超越时空,就这个意思。

「亦表不二之信心,即不可思议之一心」。所以《信心铭》里面讲的一心,就是《无量寿经》讲的一念、一心,就这个意思。「是故一念净信,随愿皆生也」,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什么时候想生都可以,一点障碍都没有。佛来不来接引?肯定来接引。你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了,你想来,马上就去接你。这叫生死自在,这叫了生死,生死了了,没有了。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

「又《圆中钞》曰」,这幽溪法师讲的,「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这都是从《弥陀经》上说的,《圆中钞》《弥陀经》的批注。持名一心不乱,因。「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真正念到一念。「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惑是烦恼,这一念它的力量能够伏住烦恼,「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能够把烦恼伏住,这一念之力都在平常练得很熟,这是宗门祖师大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是什么?是你的习气,你是凡夫。如果不起念头,你不是凡人,你是佛、大菩萨再来,才不会有念头,凡夫哪有没念头的!所以念头起灭是个正常的事情,不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不觉,不觉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生,那就不好了。念头只能够才生,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换得快,马上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念?有念起来你就念,没念起来的时候可以不念,用它来把念头伏住,不让它继续发作,得用这个功夫。有念的时候压它,伏住,没有念头的时候防止它,让它不发。念佛功夫纯熟了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个力量伏烦恼;要是一心,一心是烦恼化解了,一心的力量就更大。

事一心它的定力相当于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伏住了。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这是三种烦恼统统断掉了。理一心什么境界?圆教初住菩萨境界,跟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等级,理一心。那是真的转烦恼为菩提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这里讲,他上品上生。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中品上生,中辈往生,不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这个地方所讲的一念之力伏惑,把烦恼伏住,没断,这是生同居土。所以临终,临终这一念,就是临终只有佛号,没有杂念,临终决定是阿弥陀佛自然现前。可见得功夫念得熟,已经养成习惯,在这个关头上不起杂念,只有阿弥陀佛出现,必定往生净土。

「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这句话我们要记住,念佛的人时时刻刻要保持心无散乱。如果心里还很散乱,就知道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往生就没有把握。念了一辈子佛,最后不能往生,这种人是大有人在。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提醒我们。台中莲社是他创办的,我认识他老人家,跟他见面,刚好是台中莲社十周年纪念,他在那里已经搞了十年,我跟他见面。可是很有成就,台中莲社的莲友有二十万人。老师常说,我们的莲友天天念阿弥陀佛,一万个念佛人,这讲莲友,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什么原因?念佛的功夫没有能够把烦恼伏住,就是古人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非常严厉的警告。这个佛号不能摄心,那有什么用处!佛号的功德就是在摄心。

这个里头有一个事实,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学佛的人,欲望要大幅度的下降。你的欲望不能减几分,你的妄念伏不住。要能把这些欲望降低,欲望要没有了,那就说明你得一心不乱,欲望没有了。在我们六道里头,欲望没有了的人生色界天,他不生欲界。你要晓得,生欲界天欲望没断,他生欲界。欲望要断掉了,他怎么会生欲界?六道叫三有,就是你有欲界的业,有色界的业,有无色界的业,这叫三有。欲界的有没有了,欲界里头的欲望没有了,你就决定不生欲界,不到极乐世界去,你到色界天去了。那很高,不错了!欲界有六层天,玉皇大帝是第二层,第一层是四王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再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一层比一层淡薄。所以,欲还不能够淡薄,这是我们非常大的障碍。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这个佛号伏不住烦恼,就是欲望太多。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章嘉大师就是叮咛我放下、看破。这个印象非常深刻,他讲的次数太多了,常常嘱咐我要看破、要放下。

「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这个一念,功夫并不是很高,说老实话,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这是什么?这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很难。你看事一心不乱断见思烦恼,理一心不乱破根本无明,这个难,真不容易。若论功夫成片,那就是善导讲的万修万人去。功夫成片生哪里?凡圣同居土,就是我们学的前面这个一段,下辈往生,真能去得了!临命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定为往生之因」。这话说得好,我们读了,知道我们有分,我们只要努力,能做得到。如果真的做不到,我还有个方法贡献给诸位。美国不是拍了个「2012」的电影吗?你每天把它看一遍,你就会放下了。那个电影拍得很逼真,将来的灾难会不会是那个样子?我觉得非常有可能。为什么?科学家给我们做报告,说地球上有超级的火山,有十几个,大部分在海底。在陆地上有个最著名的,美国西部的黄石公园,这个大家都晓得,科学家做了好多次的报告,我们在网络上都看到,超级火山。这个火山要爆发,火山口多大?长四十五英里,记住,不是公里,是英里,宽三十五英里。如果它要一爆发,美国就完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就完了,它灾害的范围一千公里。火山灰上升二十公里,火山灰喷出来二十公里。我们国际上的航班,飞机,只能飞的高度是十公里,就是一万公尺,常坐飞机的人都知道。在火山灰的当中,你说这个多可怕。

海底里面,这种火山一爆发,引起海啸,那要几百米高,有人告诉我,会引发六百米高的海啸,那还得了!这是科学家估计,非洲,非洲的北部,好像是靠近西班牙边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群岛,活火山。这个火山要爆发,美国的东部就没有了。科学家估计,这个火山爆发会引发二、三百米的海啸,这个海啸扑向欧洲,欧洲就完了;要扑向美国,这大西洋,从非洲的边岸到大西洋大概八个小时。八个小时我们将这个海啸减成十分之一,它要是一百米的海啸,到美国就变成十米,两百米的海啸就是二十米,这个海啸扑到美国的东岸,东岸全完了。印度尼西亚前年的海啸是十米,这次日本的海啸也是十米。所以你就晓得,美国人那个电影,我觉得是预兆,那不是娱乐节目,不是开玩笑的,冥冥当中给我们的预兆。我们看到这个景观,能不放下吗?能不认真念佛吗?

我们这个地区也不安全,有信息说,菲律宾有火山,印度尼西亚火山更多,到处都有火山,这些火山爆发很可能引起强大的海啸。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菲律宾的东岸,对我们好一点,要发生在西面,西面对面跟香港正对面,麻烦就大了!这是我们不能没有这个预感的。这些现象已经发生了,化解劫难只有念佛,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你看念佛念到一心,一心的力量太大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真正念到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就能化解问题,我们居住的地方就能够化解灾难。灾难不能化解,肯定会把它大幅度的减轻,不至于造成严重灾害。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故本经曰: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这彼国是极乐世界,彼佛是阿弥陀佛。这个里面的关键就是一念心,或者我们简单的说,一念清净心念佛。这一念里头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就叫一念清净心,一念清净心就是真心。「又《弥陀要解》谓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要解》里面所说的,十念、一念往生,他是讲临终的时候,与此地讲的不相违背。「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这话说得好,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平常,我们在平常,希望我们能够念到一念清净心。灾难来的时候我们以一念清净心念阿弥陀佛,祈求佛菩萨慈悲化解,真管用!为什么?那一念清净心跟佛菩萨通了,管用。在这个时候心不清净,还有怀疑、还有侥幸,试试看,看它灵不灵,还有妄念,那个心就不诚;不诚就不起感应,诚则灵,不诚就不灵。所以,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自己的心诚,决定灵验,决定有感应。希望我们努力,救自己,也救我们居住的这个地区,也救我们周边的这些国土。对自己的成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往生、能成佛。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