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二0集)  2011/5/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二十八页倒数第三行,从「又何为至心」,从这看起。

「又何为至心?《无量寿经宗要》引什公之喻」,什公是鸠摩罗什大师,他说的这个譬喻。「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尔时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无他念。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这也可能是有人向罗什大师请教,什么是至心?什么是一念?罗什大师就举了这个比喻,譬如有人遇到强盗,旅行的时候遇到强盗,这个强盗非常凶恶,一定要杀人。这就逃命逃到一个河边,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过河?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别的念头,这个一念就叫一念。为什么?不杂余念。我们念佛也要用这个方法,什么叫至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杂念夹在其中,这个时候就叫一心、一念、至心,这意思都相同。

「行者亦尔」,行者就是念佛的人、修行的人,也是这样的。「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都可以,念佛名是持名念佛,念佛相好那是观想念佛,都可以要紧的是「无间念佛」,这个念头不能停,为什么?一停就有夹杂进来,有念是妄念,无念是无明,都不能成就。妄想不能夹杂,无明也不能夹杂,无明是愚痴,妄想是贪瞋痴慢,都是障碍自性,都是破坏你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一念到十念,这是讲临命终时他决定得生。「是谓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无他念,是名至心。如是之念,相续至十,即为十念。临终能行,决定往生。」这个句子十分肯定,一丝毫疑虑都没有,真正是如善导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乃至一念」,临终的时候十念时间来不及,他马上就断气了,他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往生这一剎那他肯定见佛。如果最后这一念见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他来不及了,就是没有时间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了,我跟佛去了。说这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是十念他有时间,有时间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最后只有这一念,他来不及,他真看到佛来接引,那就真往生了。

这个意思,《念佛三昧宝王论》里面有说到,「念心纯固」,纯是不杂,固是坚固,这个信心非常纯、非常坚定,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亦得往生。盖以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这两句话说得太好,这是说什么?临终那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不夹杂怀疑、不夹杂妄念就是真心。大乘教里佛常说「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妄念,你真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暗合道妙。道是什么?道是自性。妙是什么?妙是妙用,它起作用太妙了。临命终时最后这一念跟性德的体用相应,这还得了吗?这个品位可高了。巧入无生,这个巧是形容缘分太殊胜,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辈子用妄心,临终一念是真心,太难得、太难得了。入无生就是入常寂光,就是契入自性,自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他说了五句,第二句就讲「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讲得真好。

「是故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前,他要是真有畏惧之心,这个时候把他的妄念都吓跑掉,只有一念,要是提醒他「阿弥陀佛」,他就接受这一念,这一念里头没有怀疑,这一念里面没有夹杂,那他是什么品位?岂不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临终遇到这样殊胜的缘,肯定上辈往生。真诚到极处是上品上生,真诚里面差一等,上中品、上下品,上辈往生。我们知道,上辈往生是生实报庄严土,中辈生方便有余土,下辈生凡圣同居土,果报太殊胜。世出世间一切法,只有这一法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假的。佛在《般若经》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这桩真实。「正显弥陀本愿不可思议」,这种成就,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成就。「法藏菩萨五劫思维之果,即在于此」。我们这一生能感得这样殊胜的缘,不能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恩德。我们真正修学,修学成就了,这是真正的报恩;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报恩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是决定得生,要想决定得生,那你就决定要放下。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永远不再搞轮回;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理一心不乱,生到西方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以关键,确确实实能不能放下,能不能彻底放下。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这个地方细心的思惟、观察,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也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打成问号,疑惑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信心非常不坚定,摇摆不定,过失就出在这个地方。

于是我们就体会到,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为的就这桩事情。你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不必劝你,自然就放下了,而且很容易放下。世尊给我们表演过,他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为什么会大彻大悟?没有别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起放下,彻悟就现前了。在中国古大德,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带头,做出最明显的榜样,看破、放下,彻底放下,放下就成佛了。这个法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化,是弥陀在因地,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修行的时候,法藏是菩萨,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成就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四十八愿构成的,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极乐世界,心想事成,阿弥陀佛天天想四十八愿,想了多久?想了五劫,念念不舍极乐世界,真成就了。我们今天有想,想不能成就,为什么?想几分钟就断掉,就不再想它。如果你想一桩事情能够想五劫,那个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些我们要能体会到,念力不可思议。大乘教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凡夫想什么?想地狱、想饿鬼、想畜生,这想成了,真的是他想成的。地狱不是任何人建造的,不是有人去设计的,跟极乐世界道理完全相同,阿弥陀佛长劫想成了,那个造地狱罪业也是长时期想成了。你要真是能够体会得,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是念头,意念在造,它造成的,没人设计,没有人规划,没有人去造作,自然成就了。

「五逆十恶临终之际,地狱相现,众火俱至,而能以称名故,顿离妄惑,入理一心」。这里头这一句顿离妄惑,一下就入理一心,理一心是什么?理一心就是见性。「以契理故,众罪消灭」,你真的得理一心,得理一心就是明心见性,因为你见性,理就是性,自性里头没有罪福,罪没有,福也没有。如果有罪、有福,我们会想到它就有形色,有福,极乐世界现前;有罪,地狱现象现前,它肯定要现相的。今天我们知道自性没有相,不但没有物质现象,它也没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什么东西?受想行识,这是精神现象。自性里面有智慧,智慧里面有见闻觉知,但是这个见闻觉知,不但不是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所以我们不得已可以称它那是自然现象,它没有生灭。受想行识有生灭,有生灭现象,见闻觉知没有生灭现象,它是属于性德。见闻觉知有,它没有现象,刚才说过,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见闻觉知,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他老人家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怎么解释?如来是自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是什么?见闻觉知就是德,相就是现象,我们讲的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自性里头本来具足。见性的人自性本来具足有这个东西,所以众生有感,自性有反应,反应里面起见闻觉知的作用,他用这个来反应。所以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

于是我们就体会到,真正是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他在外面表演的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骨子里头全不一样。不一样的是什么?见闻觉知变了,变成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就造业。受是什么?有感受。见闻觉知里头有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为什么?感受,他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怎么感受!所以他有见,他没有感受,众生现相让它见,见了他就起反应。就像水实验一样,我们想想水实验,用科学的方法测出这个见闻觉知的存在,我们今天知道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懂得人的意思是觉知,会看是见,会听是闻,它起反应,这个反应是本能的反应,自性的反应。所以我们跟佛菩萨起感应道交,我们心有所感,我们有的时候有念去感,有的时候无念感。有念感,我们明了,无念怎么会感?其实无念,你的念动了,动得极其微细,微细到你自己都不知道。我们想想看,什么人能够觉察到我念头在动?什么人能够觉察到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在那里波动?每个细胞这种波动的现象,从来没停止过,为什么?停止这相就没有了。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的底片不断在滚动,看到电影逼真;如果它不动,不动就没有了,银幕上什么都没有。我们今天看电视,电视不要用胶卷,用数码,密度比胶卷更大,速度比它更快。全是动才产生现象,不动,现象就没有了。三种现象都离不开运动,物质现象是运动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是的,自然现象也是的,决定离不开波动现象。

所以科学家有报告说,整个宇宙就像弹琴那个弦的波动,用这个来做比喻。宇宙这么产生,什么时候不动,全没有了,真的是佛法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真正不动的时候,对于整个宇宙状况完全了解,这就是佛法所修学的禅定。禅定的功夫愈深,你就看到愈微细,极其微细的动荡你都看得很清楚。像经上所讲的,弥勒菩萨他老人家说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现象,他能看得清楚,一点都没看错。所以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我们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会放下了。对于所有的现象你不再执着,你不会有控制的念头,不会有占有的念头,为什么?这些念头全是妄念,毫无意义。能占有吗?不能。能控制吗?不能,它的速度太快了。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这三种现象,我们完全能接收得到,身体像个接收台一样,电台,这些波动全都接收到。我们自己这个身体,包括第六意识的念头,同时也是发射台,我们身体每个细胞、每个粒子都在发射,发射的速度立刻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你说佛菩萨知不知道?全知道。甚至于自己还不晓得,那个地方已经知道得很清楚,就是什么?这叫冥应。我们有求自己不晓得,菩萨收到,菩萨就来现身,就来帮助你,感应里面这叫冥感显应。还有极其微妙的冥感冥应,佛菩萨有没有帮助你?有,照顾你无微不至,你是一丝毫感觉都没有。我们只有在显应的时候感受到,冥应就不能感受了。两种冥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

所以修行最贵的就是契理,也就是上面这一句所说的「入理一心」,这最为可贵。这个层次,大乘教里常讲的法身菩萨,真的众罪消灭了。你找什么叫罪、什么叫福找不到,甚至于什么叫净、什么叫秽也找不到,乃至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全没有了,自性清净心是一片常寂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登三不退」,我们常说圆证三不退,这是法身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小乘初果,别看他地位很低,须陀洹;大乘在《华严经》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他是初信位,初信好比小学一年级。可是三种不退第一个不退他证得,他叫位不退,他的地位,证得这个果位就是圣人,他就不是凡夫,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在六道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更进一步,那是菩萨,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绝对不会退到二乘,这是第二次的不退。第三次的不退,是明心见性,他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生常寂光净土,这是《华严经》上的妙觉位,这叫什么?念不退,他念念都是向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没有第二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名符其实道地道地的无上正等正觉,真的无上,等觉上头还有妙觉,妙觉上面没有了,这叫念不退。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登三不退」,我们就知道,他最低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别教所说的初地菩萨。别教初地他所断的烦恼功夫,跟圆教初住相同,都是破无明,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是什么?肯定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就是我的身,这叫法身,法是万法。他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的身,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我的身,这叫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是什么意思?宇宙跟我真的是一体,这叫证得法身。见性才知道,不见性不知道,见性是什么?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这是一切关系搞清楚。我们看到婴儿出生的时候,妈妈抱着他,叫他做心肝宝贝。真正开悟的时候,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万物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一体!你说在外面,眼耳鼻舌身这是外面,里面五脏六腑,一体!不是一家人,一家人两个体,一个体,真正证明了遍法界虚空界是跟自己一体。我们现在迷了,不知道,跟这个很好,跟那个怨恨,都对立了。你觉悟之后,看这个情形什么?鼻子跟耳朵对立,我的肺跟心脏对立,不就这个意思吗?其实有没有对立?没有。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作用,互相配合,这才叫健康长寿。它真的要是打架,不合作,人就生病,决定死路一条。

人这个身体是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非常相似,小宇宙是大宇宙的模型。我们人在宇宙里很渺小,真的就像我们身体里头一个微粒一样。前面我们读过,黄念老给我们举的例子,「一毛一尘」,毛是汗毛,讲汗毛的尖端,很小了,尘是佛经上讲的微尘。这个毛的尖端一粒微尘,实在讲它很大,它还有更细的物质把它组成的。今天我们借重科学,知道有原子,原子我们肉眼看不见。可是我们的细胞,我们这根汗毛能看得见,这根汗毛是多少原子组成的,我们不知道,科学家知道。可是原子还不是最小的,原子的体积也很大。近代科学家发现的中微子,也许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多大呢?一百亿个中微子组成在一起,就是一个电子。电子比原子小,一个原子有原子核、有电子,形状也像个小宇宙一样,围绕核子转,电子。你看一百亿个中微子是一个电子,就是一个电子把它分成一百亿个小点,那叫中微子。这个中微子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也知道了,是念头造成的。所以科学家说,宇宙之间物质是假的,实实在在的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

物质是意念,意念浓缩在一起产生的幻相,这个幻相就是佛家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精神现象,都离不开想,就是念,离不开念,是念造成的。这个念头、念力,科学家这些报告我们看了,很像佛经上讲的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相相当于现在科学家所说的能量;因为业相只是波动,从波动里面产生转相,转相就是阿赖耶的见分;从见分变现成物质现象,就是境界相,境界相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三细相是宇宙的起源。整个宇宙跟自己这个身(我们讲我)同时起来的,有没有先后次第?有,但是先后次第你决定不能觉察,你看不到。弥勒菩萨说的一念,你看一念里头有业相、有境界相、有转相,那么短的时间里头,还有分三个。所以在这细相里面,确确实实找染净、找真妄、找善恶,统统找不到。所以无始所造的祸福一笔勾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有了,八十亿劫的福报也没有了,全勾消了。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笔勾消掉,恢复到你真正的清净,「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这恢复了。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要不要享福?不要,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示现的,没享福。为什么?祸福是假的,相对的,不是真的。他的示现里头的含义非常非常之深,我们得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发现。然后再想想《还源观》上讲的「随缘妙用」,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表现,随缘妙用,要把他的妙用,你看出来,我们才能够真的得受用,我们才真正能够向他学习,要学得很像。释迦牟尼佛确实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他过的生活,是最高最高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这底下一句,确实句句都精彩,「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圆顿中之最极圆顿,何能臻此」。一念十念这讲念佛,用的什么?用真心,不用妄心。换句话说,我念这句佛号的时候,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是真心;有怀疑、有夹杂就是妄心。我也很想不夹杂,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妄念?这就证明阿赖耶的妄想习气是多严重,不念佛的时候不知道,一念佛就发现。要想妄念少,必须改善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日常生活很容易满足,不必去追求,一切都随缘,妄念就少了。日常生活当中妄念少,念佛功夫容易得力。如果不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改,工作里面去改,待人接物里面去改,修行功夫成就太难太难。然后我们就真的明了,我们在人间处的环境,顺境、逆境全是帮助我的,全是成就我的。为什么?顺境里面炼什么?炼不贪,没有贪恋;炼不痴,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逆境里头锻炼自己没有瞋恚、没有傲慢。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境界、一切缘分,没有一样不是帮助自己成佛道的,你要会用,成佛了;不会用的,用相反的,顺境贪恋,逆境瞋恚,这些境缘帮助你下地狱的。你要它怎么帮,主权在自己,它统统帮得上忙,能帮你成佛,也能帮你下地狱,就是我们希望它帮助我们什么,这是关键。

所以早年在美国的时候,佛经上有两句话,「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是会用全是好事。恶人、极恶的事帮助你成佛,帮助你提升境界,它怎么不是好事?对这些恶人作恶,不但没有瞋恚,生什么心?感恩的心。他的造作让我消业障,恶意的毁谤我、羞辱我、陷害我,我都接受了,消业障。没有他这些,我的业障怎么消得掉?忍辱仙人要是遇不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他的忍辱还要修多久?遇到歌利王给他这一招,他的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成就了。所以他对歌利王感恩,临死的时候发大誓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你是我的大恩人。经上讲的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没成佛的时候。那个歌利王是谁?真的是他第一个得度的弟子,说话算话,真度他了,憍陈如尊者就是过去那个歌利王。真正明白了,人人都是恩人,事事都是好事,大慈悲心生出来,大菩提心发出来了。还有这个亲、那个怨,不行,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着;换句话说,你还是凡夫。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方便当中究竟方便,圆顿当中最极圆顿」,从哪里看?五逆十恶临终可以上上品往生。

禅宗做不到,禅宗有像惠能大师那种人,那是上上品往生。为什么?他能够一时顿舍,就是说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一次就放下,真放下就没有了,明心见性作佛去了。宗门的大德,我们在典籍的记载里看到,有修行三、五年,有修行七、八年,有修行十几二十几年的,有修行三、四十年的才开悟,但是他真正开悟那个境界跟惠能大师一样,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就他用那么长的时间才把它断掉。能大师他有本事,一念之间全断掉,一念断掉叫顿,圆顿。这个净宗,五逆十恶临终时候,地狱相现前,众火俱至,这一念佛号一下顿离妄惑,这是顿中之顿,所以最极圆顿,禅宗里头找不到。这样的人最后这一念,他这个地位能跟惠能、能跟释迦牟尼佛平等,这个不可思议。但是这在理上绝对讲得通,造作罪业这个业报现前,地狱相现前,这一吓把那些妄念全吓跑掉,就这么回事情,一吓的时候都吓跑掉,教他一句阿弥陀佛,死的时候我就抓住,就这一念,这真心念,所以他那个成就的地位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这个缘很难得,理上绝对讲得通,可是事上不容易。

「今净土法门能令恶逆凡夫暗契一心,是故弥陀号为愿王诚不虚也。」阿弥陀佛这个法门,这净宗法门,阿弥陀佛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没有别的,就是建立学校,极乐世界就是学校。极乐世界没有政治组织,你看经论里没有说极乐世界有国王、极乐世界有政府,没有;如果有,一定会告诉我们。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是菩萨。凡是去往生极乐世界这都是学生,学生有三辈九品,就像念的班级不同,有人到极乐世界是从最低的慢慢往上念,有人是插班进去,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极乐世界可以说是诸佛如来共同建立的佛学院,阿弥陀佛是院长,诸佛如来是教授,他们都常常到极乐世界去授课,等觉菩萨是助教。《弥陀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祖师批注里说,诸上善人是指等觉菩萨,他们当助教,帮助到极乐世界来的这些人学习。阿弥陀佛在七宝讲堂里面讲经没有中断,因为极乐世界人不要吃饭,极乐世界人不要睡觉。我们吃饭、睡觉耽误好多时间,他不要吃饭、不要睡觉。你到极乐世界就听课,听到什么时候为止?听到你成佛,毕业就成佛了。成佛之后到他方世界,你有缘的地方,你就到那里去作佛去了。所以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净土宗完全是教育,最伟大的教育、最圆满的教育。保证你开悟,保证成佛,而且非常快速,你想想看,学习不中断!

我们这边学习艰难,就是学习的时间短,中断的时间长,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纵然你能学习八小时,还有十六个小时间断。所以人家问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上学去,去念佛学院去。这个世间,乃至诸佛世界的佛学院,都没有极乐世界好,极乐世界多单纯,到那个地方完全享受阿弥陀佛本愿的成就。这个成就第一德是什么?是一切皆是变化所作,第一德。你想要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没有一样东西缺陷,我要一部《大藏经》,它就摆在你面前,我不想看了,就没有了,不需要收藏。要什么东西就摆在面前,想吃的,吃的在面前,想穿的,已经在身上。极乐世界居住的宫殿没有家具,家具多麻烦,没有。客人来什么?客人来就变化师子座,每个人都有座位;客人走了,师子座不见了,不需要去收藏,不需要整理。这样美好的世界,怎么能不去?真正明白了,积极争取,我还在这受这个罪?

菩萨到这个世间来,你看《还源观》上讲的四德,菩萨来干什么?代众生苦,这真的,「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示现,苦行僧,表演做给我们看的,就像唱戏舞台表演一样,苦行僧的这个形态出现在舞台上,他在幕后那是佛身。跟《观经》上讲的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观经》上提出数字,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往生就得到,而且是化生。化生是什么?一去,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阿弥陀佛有什么相,你也有,所以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经上讲得很清楚,这四十八愿说的,佛为什么要发这个愿?他看到十方世界相貌不同,相貌好的就傲慢,相貌差的有自卑感。他愿力成就的世界没有这个现象,大家平等,跟佛完全一样,所以到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没有了,这烦恼就断了,真正慈悲到极处!这几句说得好,「净土法门能令恶逆凡夫暗契一心,是故弥陀号为愿王诚不虚也」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又道绰大师于《安乐集》亦论十念往生云:汝谓一形恶业为重,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为轻者」。这是有人读到下品经文,会产生这种疑惑,总会以为五逆十恶造的罪业太重,临终十念好像这个功夫太浅,临终十念怎么能够消除他的罪业?眼前看他造这么重的罪业都很难,临终十念哪有那么便宜,他就往生成就?这总是不太容易接受。又何况讲这一念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更不敢相信。你这一生干的坏事,我们觉得临终十念都不能化解这个问题,何况是无量劫?都有这个疑惑,都不能相信。真正明白事实真相了,则勉强可以信。道绰大师在这里要为我们做个解释,「今当以义较量」,这个义是义理,用这个义理来做标准,来做个比较。「轻重之义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这个义理他讲了三种,「正明在心」,正明这两个字是贯下去的,正明在心,正明在缘,正明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这没关系,造再重的罪业、造再多的罪业都不要紧,就怕你不觉悟。觉悟了真能化解,迷了或者有怀疑,你就得承当,你要受苦,这里头有道理在。

这下面给我们解释,「一、云何在心」?用现在话说,为什么说在心?「谓彼人造罪时,自依止虚妄颠倒心生」,他肯定是这个心造罪业的。虚妄颠倒心是什么?阿赖耶识,不是真的,是「依妄心而生」,依妄心而生的全是妄境,就不是真的。初学的人不懂,老修知道,在经上看得多,这个世界是假的,大家谁承认?这都真的,怎么是假的?你要是真的,全是真的,你就有得受;你要知道是假的,才能断得了,可以不受。六道轮回是假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至少要肯定到这个阶层。《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生有灭就叫有为法。那我们想想,哪一法不是有为法?我们动物有生老病死,有为法;植物有生住异灭,有为法;矿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有为法。也就是它会变,凡是会变的都叫有为法,现在说天,天也变了,也不正常,天和地全是有为法,时间跟空间都是有为法。我们看《百法明门论》,前面九十四种都叫有为法,有为法分几大类?分四大类,第一个心法,八个心,阿赖耶的八识。第二个心所法,就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分为五十一大类,这是有为法,它有生灭。另外色法,就是物质现象是有为法,物质现象无常的。再有一个,抽象概念,佛法名词它不叫抽象概念,它叫不相应行法,就是抽象概念,它没有事实,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时间跟空间就是抽象概念,二十四个抽象概念。所以一共九十六法,九十六法全是有为法,有生有灭,剎那不住,全是假的。

真正参破,善等于零,恶也等于零,没有一法不等于零。染等于零,净也等于零,统统归零就平等,就化解。但是你归不到零你就得有受,这个受也不是真的,地狱里受苦受罪是真的吗?不是,就像作梦一样,梦里面也受罪,这真苦,梦醒之后没有了。觉悟的人就像是梦醒了,把事实真相全部都看清楚、看明白了,哪有这些东西?所以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问题你要觉,不觉不行。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就为一桩事情,把大家唤醒,用讲经教学的方法破迷开悟,就干这桩事情。这桩事情,我们用世间话来说,出世话就没事了,没得说的。世间话来说是无量无边的功德,用出世间法归零了,无量无边功德也等于零,一切都归零,一切最真实。可是归不到零,善就有善报,有福报,恶就有罪报,你归不到零你就得受,归到零就没有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造极重罪业的都没事,归零就没事。但是问题是有几个能归到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归不到零那你就得受。

归到零之后明白了,阿弥陀佛从哪来的?我心所现,我心所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我心所现。娑婆世界从哪里来?我心所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无一不是我心所现、我心所生,真的明白了。明白之后你的心清净、平等,决定没有哪个高、哪个下,完全平等,天堂跟地狱平等,极乐跟娑婆平等。你无论在哪个境界里,你的心不动,不动就归零,动就归不了。不动就是一真法界,不动就是常寂光净土,这个道理很深,要细心去体会。能体会得到吗?放下可以体会得到。如果没有放下,怎么体会都是妄想,为什么?体会里头不能用心意识,用心意识不叫体会,那叫想,想不到,愈想愈错。体会不能用心意识,心是妄想,意是分别,意识是分别,意根就是末那,末那是执着。所以不用心意识,就是不用分别执着、不用起心动念,你就见到真的。所以凡夫造罪,他依止的是妄心。

「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依实相而生)」。念佛是依实相,造罪业是依妄心的,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没效果?我们念佛还是依妄心而生这一念,所以它不起作用,念了几十年,边都没有摸着,道理在此地。如果要是依实相而生的话,那个效果卓著。我们的根性钝,愚钝,所以听教读经,读了几十年还是用妄心,没有办法把妄心换成真心。这个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没有善知识教导。遇到善知识,遇到善知识自己本身具备的条件要足,什么条件?诚敬。绝对不是善知识要求学生对他真诚恭敬,那不是善知识,善知识绝对不会有任何要求。为什么要诚敬?诚敬是性德,只有性德才能够契入心性;不是诚敬,你是妄心,妄心入不了真实境界,就这么个道理。老师取学生,确确实实是这个标准,这个学生,你看他这人真诚、恭敬、老实,这是个人才,他能成就,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会特别照顾。他天天在观察,天天在帮助你,分寸拿捏得非常准确,为什么?过分对你好的时候,你起了傲慢心,贡高我慢心;如果对你冷淡的时候,你心灰意冷,都不能学到东西。所以老师对你一定是不即不离,完全是自自然然的长成。我们过去常常有这种想法,以后遇到的时候,真的,真是这样的。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一个人到台湾去的,跟着军队去的,那个时候不跟军队就到不了台湾,我那个时候二十二岁,只有从军到台湾。到台湾之后人地生疏,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人,很想读书没有钱,缴不起学费。在军中服务待遇非常微薄,仅仅能够维持自己很低水平的生活,这样的困境当中只有靠自修。书本非常缺乏,纵然是有,买不起,怎么办?只有去抄,星期假日到图书馆去借书借来抄,哪有现在这么方便?遇到方东美先生是知道他是安徽桐城人,是老乡,虽然不认识,是老乡,就套着老乡的关系给他写一封信,信里附了一篇文章给他看。目的呢?没有别的,希望能同意我在学校去旁听他的课,那个时候对哲学很有兴趣。信寄出去这是一个试探,能不能有什么后果不知道,也不去想它。一个星期回信收到,他寄来,约我到他家去见面,我到他家里第一次见面,就是我那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见面之后问了我很多话,我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希望能到学校旁听。他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六十年前),你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我听了这句话,就是凉水浇头,希望完全没有了,所以当然表情就很沮丧、很难过。我们这样坐了大概五、六分钟,坐了五、六分钟他老人家又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是作梦都不敢想的,在他家里的小客厅、小圆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跟他学哲学概论是这么学来的。

以后,他的学生很多,大概这种教学只有我一个。所以方老师很多成就的学生,包括香港新亚书院的院长唐君毅,也是方老师的学生,听到之后对我才另眼相看。他说「方老师的眼睛长在头顶上,谁都没看中,他能看中你,单独教你,你一定有长处。」实在讲我什么长处都没有,真正讲长处就是对老师的恭敬,这是从小父母教的,沾这一点光。我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跟李老师的时间长,十年,都是一点诚敬心。没有诚敬,什么也学不到,大概就是我跟一般学生比,我比他们诚敬心要多几分,就靠这个。这六十年过了,我的经历当中,我就非常肯定印光大师的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印祖只讲到这里。我后头加了几句,一百分的诚敬得一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没有真诚恭敬什么都得不到。真诚恭敬要培养,从哪里培养?培养自己的谦虚,谦虚还不够,应该讲谦卑,谦卑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你们去看看《了凡四训》,你看了凡先生他对于一些读书人上京去赶考,他的判断哪个人可以考取,哪个人考不取,都被他料中,他会看相吗?不会。他看什么?就看这个读书人的言行举止,如果真正表现谦虚的,这个人决定考中,他的标准就这么一点点。

《四训》里头讲得清楚,他劝他的儿子要学谦卑,谦卑的人一定诚敬,诚敬的人一定能够契入心性。有一丝毫骄慢就考不中,《了凡四训》也举了一个反的例子,有个人去赶考,自己非常自负,他文章写得好,他对一些同学也瞧不起。他去考没考中,心里很不服,大骂这个考试官没有眼睛,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取?他在那里发作大骂的时候,旁边有个老道在旁边笑笑,笑他。他就很生气,就对这老道,「你为什么笑我?」他说:我笑你,你的文章大概不怎么太好。「你没有看过我文章,你怎么知道?」我看你发这个脾气,就知道你写不出好文章。这个读书人难得,一听之后,老道讲的话有道理,所以马上就谦恭,就在老道面前忏悔,老道就教他,以后他真改过自新,三年之后再去考,考中了。了凡先生看人没有别的本事,他不是一个命相家,他就看人有没有诚敬,言行举止是不是端庄、是不是老成、是不是恭敬,从这里看,连世间法成败的关键都在此地,又何况是佛法?要紧,不是不要紧。

所以这个在心,依妄心不行,依实相,实相是真心,依真心就能成就,世出世间法一样的,没有例外的。今天社会这么乱,灾难这么多,原因在哪里?全都用妄心,没有用真心的。念佛都是用妄心,他怎么会有成就?用真心的人多了,社会就没问题了。为什么过去社会那么美好?过去社会有人教,我在前面讲过,中国这些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中国五千年长治久安的基础、根本,这个做得好,所以帝王真的垂拱而治,天下太平。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满清,你看看满清入关,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十年,后面也可以把嘉庆带着,将近两百年太平盛世,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怎么来的?家庭教育好。皇帝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好的都颁奖,送匾额奖励。每一家都把他的子弟教好了,社会上没有坏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天下太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道绰大师讲的论心、论缘、论决定,讲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