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九集)  2011/6/25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九十面,倒数第六行:

二、「从于所受用至不希求想」,这个地方看起,这是这段经文里面的第二小段。从于所受用到不希求想这段经文,「表彼土菩萨平等游于十方佛剎,于所受用皆不着取,游于净国亦无爱乐,于诸秽土亦不厌弃」。这是说明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四土三辈九品,从最下面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一直到实报土等觉菩萨,平等游于十方佛剎。这个平等两个字很重要,照一般来讲,这个阶位是极不平等。凡圣同居土的菩萨是凡夫,没有见性,方便土里面的菩萨是小乘、是权教,也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他们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十方诸佛剎土里面都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这就是十方佛为什么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弥陀的学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实际上他连小乘初果都没有证到,大乘教里面十信菩萨,他初信都没有得到。十信位在大乘像是小学,初信那就是一年级,小学一年级的资格都没有。如果证得初信位,也就是小乘初果,他就在方便土。方便土里面,用我们这个地方的话来讲,小乘初果一直到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果,这些人生到极乐世界全都是方便土,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生到实报土。凡圣同居土里面初果都没有到,但是他跟这些等觉菩萨平等游于十方佛剎,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净土被称为难信之法,道理在此地。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加持?这个道理前面我们学过,真有道理。阿弥陀佛的因地,无量劫的时间积功累德,这个时间久,说明他的根底非常深厚。在十五劫之前他是国王的身分,遇到世间自在王佛,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自在王佛给他取的法号叫法藏比丘,这个时候他发四十八愿,愿发了要以行去践愿,把每一个愿要做到。用五劫的时间,经上没有说中劫、小劫,那肯定是大劫。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这叫一个大劫,你说这时间多长,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五次才五个大劫。这么长的时间把四十八愿愿愿都做得圆满,圆满的果德成就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一切不是人设计的,也不是人去施工建筑的,自然形成。这个道理很深,我们在前面详细说过。极乐世界这种情形,跟我们这个世间,欲界第五层天、第六层天就很像,第五层天是化乐天,第六层天是他化自在天,我常常用这两种天来比喻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什么情形。

极乐世界所有的受用都是阿弥陀佛变现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在极乐世界是完全兑现,所谓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么它就来了。这个道理科学家懂得,但是没做到,极乐世界实现了,它的原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佛这句话被科学家证实,讲得不清楚,有这个意思,我们听得懂。像德国普朗克博士,他一生研究物理、研究量子,特别注意这个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被他发现了,根据他研究的报告,他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的本质是意念累积变成的一种幻相。物质我们大分有固体、有液体、有气体,这是大分,细分就太多了。怎么形成的?他告诉我们,固体是频率比较慢的。念头它产生一种频率,稍微快一点就变成液体,再快就变成气体,在我们地球上最快就是变成光波、电磁波,都离不开意念。这个发现太重要!我们这么多年来,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对一切法从心想生都没有办法讲清楚。所以老和尚都劝我们,我们要相信圣言量,佛说的!佛不会说假话,一定是真的。虽是真的,我们总是打个问号在上面,科学发现之后,这个问号就去掉,我们肯定了。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讲的这个话,今天科学家把它证实。

精神是怎么回事情?精神从哪来的?普朗克告诉我们,精神是无中生有。这个话我们听得懂,没有问题,真的是无中生有。无怎么会生有?这就涉及到哲学里面本体的问题,古今中外哲学对于本体论还是个谜,说法很多,没有一个人说得使人心服口服,没有。可是这个事情唯独佛经里讲得清楚,我们中国老祖宗也不简单,他们也晓得,也都懂得这些原理,跟佛经上所讲的非常接近,它不是无中生有,它从自性生的,一切法不离心性。《华严经》上说得很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今天识被科学家发现,心没找到。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识是妄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被科学家发现,这个不容易!阿赖耶能变,宇宙之间千变万化怎么来的?阿赖耶,阿赖耶会变。真心能现,能现能生是自性。能产生变化,变化无穷,这是阿赖耶。阿赖耶里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这就叫一切法从心想生。科学家发现这个事实真相,对我们化解地球灾难就会有很大帮助!有没有办法把灾难化解?有,你懂得这个道理就行了,念头!

现在灾难这么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地球上的居民念头不善,所感应的灾难。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贪婪,贪心重感来的是水灾,像海水要上升,南北极的冰要是溶化,大洪水会发生,这么来的,这是真正的因。瞋恚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这么来的。风灾,今年这个风灾特别多,美国一个月当中有几百个龙卷风,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风从哪里来的?愚痴来的,像我们这台风都属于愚痴。这贪瞋痴。我慢、傲慢感应的是地震,傲慢,不平!地震从这来的。还有一个怀疑,这个怀疑问题可大了,信心丧失了,今天很多人讲这个世界现前这个时代是信心危机的时代,这话说得不错。你去问问这些一般人,年轻、年老的,他相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信心失掉,对任何一法他都不相信。儿女不相信父母,夫妻互相不相信,兄弟姐妹不相信,那对祖宗、对古圣先贤、对诸佛菩萨当然更不相信了。这个感召什么?这个感召大地松散了,大地本来很坚固,松了。松了山会塌下来。什么山?喜玛拉雅山,会倒下来。大地呢?大地软了、松了,会沉到大海去。你看看贪、瞋、痴、慢、疑,这佛讲的五个字,我们今天看到地球上得这么多病,是这么来的。贪瞋痴慢疑对自己本身来讲,带来许许多多的疾病,这个疾病是五脏六腑的疾病。那我们要救自己,让自己健康长寿,你把这五样东西断掉。我们居住的地区有这些灾难,能把这些灾难化解,也是把这五样东西断掉。所以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身心健康,大地没有灾难。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听说一个人生病,佛介绍这么多,没有听到佛讲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病院,也没有医生这个行业,没有听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灾变。为什么?佛告诉我们,那个地方的居民是十方世界移民过去的,移民的条件实在讲只有一个,心地清净,就这么一个条件,心净则佛土净。方法上是叫你修信愿行,对西方极乐世界你相信、你愿意去、真肯念佛,可是真正条件,信愿行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把贪瞋痴慢疑放下,这才能去得了。如果你贪瞋痴慢疑没有放下,带到极乐世界去,那你进入别人的这个国境的时候,你带了病毒进去,他们不会接受的。换句话说,十方世界去往生的,个个都是身心健康,决定不带病毒。所以这个世界好,这个世界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你看这些菩萨们,在极乐世界所享受的福报,人间天上都没有。

我们要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享受这么大的福报,这福报谁供养的?阿弥陀佛供养的,阿弥陀佛是大施主,物质生活他供养。你什么都不要愁,到极乐世界什么都不要带,就带一个清净心过去。我们这个经题上讲得很好,「清净平等觉」,你就带这个东西去,除这个东西之外什么都不需要。清净心是阿罗汉证得的;平等心是菩萨证得的;大彻大悟,觉是大彻大悟,是法身大士证得的。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在经题上明白给我们显示出来。除了极乐世界物质的享受,真正可以说到了究竟圆满,没有丝毫欠缺,你想什么就有什么,阿弥陀佛天天为大家讲经说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阿弥陀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学生程度不相同,有上中下三等,最高的法身菩萨,已经明心见性,住实报土,其次的是已经将烦恼习气真正断掉一部分,断掉一部分他们生方便有余土,就是我们讲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三类人。方便土里面三品,上品权教菩萨,中品的是辟支佛,下品的是阿罗汉。凡圣同居土里面一品烦恼都没断,也有三辈九品,程度不齐,每天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

那边的人好!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身体不是血肉之身,不像我们这样的,我们需要饮食、需要营养来延续这个生命,极乐世界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所以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那你就想到,极乐世界的教学没有中断的,而且到处都是讲堂,每一个讲堂你都看到阿弥陀佛亲自给你说法,阿弥陀佛太多,是阿弥陀佛的分身、应身。到十方世界去那是化身,此地讲的彼土菩萨游于十方佛剎是化身。到十方世界去干什么?去修福,供佛修福报,听佛说法增长智能。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干两桩事情,修福、修慧。福跟慧修到圆满,你就成佛,你就毕业。毕业之后你到他方世界,这个世界跟你有缘,你到那边去作佛去了。你在那里教化一方众生,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模式,为什么?跟阿弥陀佛学的,好像就变成阿弥陀佛的分校一样,这个分校遍法界虚空界,不可思议。

「于所受用皆不着取」,受用一切圆满。着是着相,取是我们今天讲的希望控制它,希望占有它,希望据为己有,这是取。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没有这个行为?没有,因为他没有贪瞋痴了。他需要的时候就有,不要的时候就空了,就没有了。这是科学家曾经讲过,能与质的互相转变,能量可以变成物质让我们受用,如果不要这些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可以恢复为能量,就没有了。科学家知道这是可能的,我们的科学技术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做到,用什么方法?用意念。科学家也很了不起,知道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第一个是能量,第二个是信息,第三个是物质。能量怎么样变成物质?物质怎么样回归到能量?问题在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意念。这个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佛法的名词跟它不一样,但是一桩事情,阿赖耶的业相就是能量,阿赖耶的转相就是信息,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质。所以,究竟圆满的科学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做到了,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是不生不灭的,遍满虚空法界。阿弥陀佛知道怎样把能量变成物质,他懂得,不稀奇。我们欲界天第五天的天人,他也知道,他也会变。第六天福报大,他所有一切的受用不需要自己变,自己想要什么东西,第五天收到信息就变化来供养他;他不要了,不要自然就没有了,多自在!欲界第五天、第六天能做得到,极乐世界怎么会做不到?所以对于世尊介绍极乐世界这些物质环境,我们就一点怀疑都没有,确确实实知道是从心想生。

现在这些信息渐渐的被科学家发现,但是科学家的极限,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也就是用第六意识,我们今天讲用思想、用研究,用这个心。这个思想的能力很大,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今天讲的量子力学,到极限了,对外能够缘到虚空法界。今天的科学确实向这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搞宏观宇宙,一个是搞量子力学,宏观宇宙是无限大,量子力学是无限小。科学能不能再突破?不能了。为什么?科学、哲学的研究都必须要有对象,它才能观察,它才能想象,如果没有对象它就无可奈何。因为自性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这就是它的极限。

要明心见性,大乘经教上讲,这个事情「唯证方知」。怎么证法?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就证得,自然就证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经典上记载的,他十九岁离开家庭,舍弃王位,舍弃王宫里面的物质生活,这个表演是在暗示我们把烦恼放下。这障碍两大类: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烦恼放下了,出国去游学、去学习。当时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之国、哲学之国,印度这些宗教家是大哲学家,他统统都去学过,学了十二年。他的示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有着非常狂热求知欲的年轻人,广学多闻,什么都想学,这是知识分子,热衷于求知。十二年大概所有的这些高人都见过,问题不能解决。因为印度的宗教跟哲学,它们都崇尚禅定。佛这些知识从哪来的?从禅定当中来的,在禅定里面空间维次没有了,所以人在四禅八定当中能够看到二十八层天,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狱。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他没有不看见的,他亲自看到、听到、接触到,他太清楚了。

那还有什么问题?我相信释迦牟尼佛有,这个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我们求学有这个问题,我想释迦牟尼佛肯定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解答,没人能解答。印度人把四空天认为是宇宙的本体,认为是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法性,这是一个误会。所以释迦牟尼佛通过十二年的学习,他三十岁了,这个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在毕钵罗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突破四禅八定,这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问题解决了。宇宙怎么来的知道了,为什么会有宇宙,三千大千世界之外,原来诸佛剎土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全看到了。这个毕钵罗树以后就称它叫做菩提树,现在我们都称它菩提树,他在这个树下开悟的。怎么开悟?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放下,所知障放下了,二障没有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成佛不难,端在放下,你肯不肯放下,不肯放下那就没法子。六十年前,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师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佛门里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的契入佛的境界?他老人家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契入。看破是什么?是明了,事实真相明白了,这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华严经》上讲得清楚,讲得很多。贤首国师有一篇论文叫《妄尽还源观》,把《华严经》这个部分,简单扼要用六段论说就把它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佛知佛见,完全从禅定当中完成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是示现一个知识分子,怎么样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在中国唐朝,一千四百年,出现一个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成为佛门的祖师。说老实话,他一天经都没听过,虽然在黄梅八个月,五祖派他的工作是碓房里面去舂米破柴。因为他是樵夫,干他的老本行。在道场里面做了八个月的苦工,这寺院里有讲堂他没去过,有禅堂他也没去过。禅堂里没有坐过一炷香,讲堂里没有听过一堂课,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他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凭什么?凭放下,章嘉大师讲的放下。传法那一天,《坛经》里记得很清楚,五祖在方丈室召见他,时间是半夜三更。他跟惠能有默契,三更真的,祖师的房门没关,一推就进去。给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估计不超过两小时,他一生听经时间就这么长,不超过两小时。他不认识字,一定没有经本,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提出他的心得报告,因为他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说明我们的真心从来没有染污过,纵然造罪业堕到阿鼻地狱也没有染污,染污是谁?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有染净,真心没有,这是讲真心,他见到真性。第二句「不生不灭」,没有生死,这是真的。第三句「本自具足」,就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有什么东西?《华严经》上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惠能大师讲的这一句,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就是今天讲的能力;无量的相好,我们中国人讲福报,福报包括在相好里头。

无量无边都是你自己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所以佛教人从内去求,不要到外去找,到外面找不到,求智慧、求能力、求道德、求相好,都到自性里面去找,明心见性它全都出来了。所以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只是迷悟不同,凡夫是迷了自性,换句话叫迷惑佛,他要是破迷开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阿弥陀佛能建立极乐世界,每一尊佛都能建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极乐世界无穷大,所以阿弥陀佛建立了,十方诸佛需不需要建立?不需要。诸佛如来的弟子到最后,学习到最后,这些诸佛如来都劝导他的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学习,几乎没有例外,我们释迦牟尼佛亦如是,苦口婆心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个地方是保证班,在别的地方学习很辛苦,时间很长,到极乐世界修行的时间就大幅度的缩短,而且很快成就。这是真正得到阿弥陀佛的帮助,这是一个好老师,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他的。

所以他们几乎天天都去参访十方佛剎,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有动,在听经没动,他的分身能够分无量无边身,十方诸佛那个地方他统统都去了。供养佛,带的礼物,礼物不需要预备,想要什么已经在手上了。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遇到一个善知识都难得不得了,到极乐世界每天可以参访十方诸佛如来,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早一点到极乐世界去。其它诸佛国土做不到,其它诸佛国土要到什么时候你才有资格平等游于十方佛剎?要什么程度?要大彻大悟。没有大彻大悟就跟着老师,不能离开老师,就像《华严经》上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它有条件的。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会下得根本智,得根本智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像惠能那样的。有这种条件你才能够出去参学,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你才有能力辨别。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到外面参学,你遇到一些妖魔鬼怪怎么办?

所以参学要有条件,宗门大德说得好,参学要有参学眼,慧眼,慧眼不开不能参学。五眼我们前面学过,慧眼开了你就有资格参学,老师不会留你,老师劝你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成就后得智。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这是根本智,就是心地纯净,纯净纯善。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让你到外面去看,你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五十三参给我们做出榜样。你看五十三参最后,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善财童子送到极乐世界去了,送去留学。善财这样的资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些我们不能不认识,而且要彻底认识,我们这一生取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把握,它不是假的。我们自性都不是外头来的,全是自性的本能,到那个地方才能够恢复,才能把所有的障碍、烦恼、习气把它洗刷干净。游于十方剎土作用在此地。

虽游十方剎土,于所受用皆不着取。为什么不着相?为什么不取相?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十方诸佛剎土跟极乐世界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以为是真的。实报庄严土我们称为一真法界,真的不是假的,那个真假是对十法界讲的,它跟十法界比,十法界是假的,它是真的。为什么?十法界是无常,剎那在变化,实报土里头没有变化,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因为它识已经转成智慧,转识成智,所以实报土里头没有变化。实报土里头的人寿命很长。《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因为它怎么来的?它是无始无明习气来的,只要习气不断,这个世界就现前,习气断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也是一场梦,时间是三个阿僧祇劫这么长,无始无明习气才能断得了。习气没有断,这么长的时间人不产生变化,我们这边的人随着年龄都老化了,极乐世界没有老化,永远年轻,寿命是三大阿僧祇劫,相貌一点没有改变,真年轻人。不但人,这是这么多菩萨在那里面没有变化,永远不改变,花草树木永远不凋谢,山河大地永远不会有灾变,这叫一真法界。可是无始无明断尽了,你从等觉再提升到妙觉位,这个世界就不见了。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土是例外的,没有讲,当然实报土也包括在其中,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

只有常寂光土永远存在,在什么地方?你看不到,见性的人看到,常寂光存在。常寂光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但是它能生三种现象,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说的,「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能大师只说了五句二十个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之后也做了报告。这个报告就是他在菩提树下,我们看到他在入定,其实他在做报告,这个报告很长,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之后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在定中讲的,讲完之后,一共是讲了二七日,十四天,也有人说,这也是经上有根据的,说三七,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世尊做的报告。这个报告被大龙菩萨收藏在龙宫,分量之大不可思议,《华严经》前面有详细的说明。龙宫里面有三种本子,有大本、有中本、有小本,龙树菩萨进龙宫,这是大龙菩萨把他接过去参观,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他看到了。

大部的《华严经》分量多少?佛法里面算分量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算这一部书是多少个字,以这个做分量,像老子五千言,五千多个字,用这个做数量。印度不是的,印度是以四句为一个单位叫偈,不管是长行是偈颂,四句做一个单位叫一首偈。《华严经》是多少个偈?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天文数字!无法计算。龙树看到这部经,他本来是有傲慢的习气,自以为这个世间聪明智慧是第一人,再没有比他高的,看到释迦牟尼佛这部经的时候,傲慢习气立刻就没有了,不能比!龙树是初地菩萨,都是给我们做示现的。中本还是太大,最后看小本,小本是什么?就像目录提要一样。像我们中国最大的一部书《四库全书》,现在把它印成书本,精装也有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有五册。龙树菩萨传到这个世间来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目录提要,他说这个我们世间人可以受持、可以学习。这个目录提要多大的分量?十万偈,四十品。传到中国来的不完整,大概只有全经的一半,可是经的意思已经能够看得出来,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梵文的原本已经失传,在全世界找不到了,所以《华严经》只有中文翻译的本子在。听说梵文《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梵文本还有,我们只听说没见过。所以最完整的《华严经》是中文的译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不会有一个念头想控制它、想占有它,不会有这个念头,清净心才现前,有这些念头心就不清净。

「游于净国亦无爱乐」,每天去参访十方诸佛剎土,对十方剎土的清净国土,有,清净国土里面多半讲没有六道。有没有这个世界?有,我们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对这样的清净国土,你没有爱乐,就是说你看了之后不会起贪恋。「于诸秽土亦不厌弃」,这秽土是六道,像我们这个世界六道,特别是三恶道,饿鬼、畜生、地狱,看到怎么样?也不嫌弃,完全是平等心对待。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亦无希求不希求想」,就是说不会有这个念头,有什么希望,有什么要求,没有。没有希望,没有要求,都没有,这叫真清净!

「据《金刚三昧经》云: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这《金刚三昧经》里说的。入道是契入佛的境界,也就是极乐世界这些菩萨的境界,入就是证果,他证入了。方法很多,多途通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方法多,太多了。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第一个是「理入」,第二个是「行入」。理是明白了,事实真相了解,契入境界自然就不动心。我们有没有入?自己清楚。真正入是什么样子?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入进去了;如果还有起心动念,没入,这要懂。如果再说得细一点,大乘经里面通常给它翻成三个阶段,由浅而深。第一个阶段阿罗汉,阿罗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没有执着,也叫入,入得浅。入什么?用我们经题来说,入清净,清净心得到。心清净,他居住的国土也清净,叫净土。我们六道叫秽土。净土是什么?四圣法界,这个里面居住的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或佛,这四种人住在那边,叫净土。对我们六道来讲,六道是秽土,染污,严重的染污。为什么严重的染污?没有佛菩萨来教化,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过去三百年之前,这个世界在中国这块大地,有儒释道三家圣人在这个社会上教化众生,所以这块大地有福,长治久安,礼义之邦,和谐社会。特别是最近,大概一百五十年,我们把儒释道冷淡了,现在没有了,儒释道全没有了,那些经典还在,书还在,没人学习了。所以社会动乱,大地灾变异常,都这么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灾难?阿弥陀佛天天在教,十方诸佛如来常常到那个地方,也去帮助阿弥陀佛教学。好像阿弥陀佛是校长,十方诸佛到极乐世界都是教授的身分,帮助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道地道地的一所佛教大学。这理入,你真放下了,你就入。住在净土上这些菩萨,能把分别放下,能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最后能把无始无明习气断掉,没有了,他就又进一步入常寂光土,究竟圆满。这是理上说。

「行入则有四者,其中第三为无所求行」,这个好!人在这个世间,我们中国古人常讲「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实际上就是经上讲的这个第三种,菩萨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求,名之为求。」这个人为什么他无所求?他智慧开了,他了解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假的,理体三种现象都没有,虽然它存在,永恒存在,你得不到。你能够证得,为什么?他就是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就像一滴水滴到大海,跟整个大海融成一片,圆满的证得,没有希求。「智者悟真」,真就是无所有,就是不可得。无所有是无什么?科学给我们讲的三种现象就行了,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叫无所有。万法皆空,所以「安心无为」,他不起心不动念,安心无为。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自性本定,就是这个地方的安心无为,就这一句,它不动。

「万有皆空,无所希求,是真无求」,他要不到这个境界他做不到。这是什么人?最低的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他在一真法界,他不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还达不到这个层次。「顺道而行,故谓之无所求行」,顺道就是随顺。贤首大师《还源观》里给我们讲的四德,这个四德是法身菩萨之所行,就是无所求行。第一个「随缘妙用」,你看他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跟众生和睦相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跟一切众生都能够相处得很好,你说为什么?大家有没有想到?他跟任何一个众生没有利害关系,众生是有求,他不求,不发生冲突!彼此都有求,那个麻烦就大了。菩萨无所求,佛无所求,所以他跟十法界众生都是好朋友,道理就在此地。我们跟人往来,如果有求就会产生冲突,无求就不会发生冲突。我们最近这十几年来,跟世界上许许多多不同族群交往,不同宗教交往都非常融洽、非常的和睦,原因是无求。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我们不求回报,也不求感恩,一无所求,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他对我们放心。诸佛菩萨在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十法界、六道,用这个心态来跟这一切众生相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叫大慈大悲。你要问什么个道理?道理是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佛菩萨知道,凡夫不知道。

「由上可见,无希求想,即无所求行」,就是菩萨这四行当中的无所求行。「亦无不希求想」,即于不希求这个念头也没有。我们常说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做到了,但是还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也是个妄想,这个念头不应该存在,这个念头再打掉了,这叫「一法不立,是真无求也」。下面更进一步的来解释,解释得非常好。「又无希求,是无为。无不希求,是不住无为。」无为法也不能住,住在无为法里头也是错误,为什么?不帮助众生,二乘人,自了汉。自己契入境界,这境界好,看到苦难众生不去援手,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所以不住无为,遇到有缘自然就有回应,叫感应道交。「不着有为,不住无为,方契中道(是为理入)。」大乘法身大士他们所契入的,他们对这个事情清楚、明了,一点都不迷惑。「以上明彼土(极乐世界)菩萨平等游剎之妙德」。平等游剎不但是自利,自利刚才说过,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另外还有一种,看到苦难众生跟自己有缘的,你就得去帮助他,真叫自行化他。自行化他是分身,分身跟本身是一个身,不是二身,一身能分无量无边身。帮助众生这积功累德,一天所干的就累积无量无边的功德,何况长年累劫都在干!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他们的福慧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他方世界的菩萨没有这种缘分。为什么极乐世界菩萨成就快,我们明白了,他的缘太殊胜。

再看底下第三段,第三个小段,「明平等度生之德」。这个在前面经文里面,「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这是说这一段。所以极乐世界菩萨有大慈悲。每一个往生的,没有慈悲心不能往生。为什么?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是「一切皆成佛」,这佛心;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圆满成佛。菩萨们的行,我们在这里看到,在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除这个之外,每天没有离开十方诸佛剎土。每天去参学,同时、异处,时间相同,处所不相同,无量无边的化身一时都成就,圆满成就。「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亦无彼我之分」,这是菩萨的心态,他是平等心。菩萨到极乐世界都证得清净平等觉,这是阿惟越致菩萨的条件。自己没有证得,阿弥陀佛加持他,虽没有证得,他也等于具足清净平等觉的智慧功德,所以他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不计,没有亲疏恩怨的念头,对待人就跟对待自己一样,亲切、真诚。亦无彼我之分,有彼我之分他已经起心动念了,他有分别有执着了,这是凡夫,他不是菩萨。「更无违怨之想」,还有过去生中的冤怨,这些怨恨没有了,全都化解了。「视同一子」,这是比喻,好像父母只有一个独生子,真爱护。所以菩萨们于十法界一切众生「平等普度」

这些事情都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我们读了这些经文应该要学习。我们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这些恩恩怨怨?有,有这些事情。应该怎么看待?要跟菩萨一样,用平等心看待。这些恩怨、因果是过去迷而不觉造成的,现在明白了、觉悟了,把这些阴影一扫干净。行吗?行。以前的心是昏暗的,现在的心是明亮的,光明把黑暗驱除了。所以对一切众生以平等心,对人要平等,对蚊虫蚂蚁也要平等,对树木花草也要平等,对天地鬼神也要平等,都是众生!乃至于山河大地,平等的慈悲心,平等的爱心。这是「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这是经文上的一句话,我们应当要学习。这是阿弥陀佛之所行,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菩萨都学会了,都学到了。

我们在今天修行修什么?这叫真修行。我们现在搞错了,每天念多少声佛号叫修行,每天读经、拜佛叫修行,错了。真修行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修平等心、修清净心、修觉而不迷的心,这叫真修,这才重要。定这些功课是做什么用处?那是舞台表演,表演给没学佛的那些众生看,让他们看了之后对佛法起恭敬心,对佛法起好奇的心来询问。这是触动他的动机,学佛动机,他来询问,你给他解答,这么回事情。真正用功没有痕迹。所以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我相信这句话不是章嘉他老人家自己说的,因为我有一次在新加坡,跟新加坡纳丹总统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俩坐在一块。他告诉我,他是印度教徒,他是印度人,他说我最佩服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跟章嘉大师讲的一模一样,所以我知道这句话应该是古大德所讲的。讲得好!这真修行。形式不重要,形式是做给别人看的,做广告。劝别人学佛要用形式,自己的真功夫不重形式,这个不可以不懂。

「以下数句经文,重明」,重明是再次的说,「自他二利与平等说法之德行」。底下这句话很重要,「因游剎度生均不离说法也」,可见得游剎跟度生是连在一起的。你的分身到十方剎土去拜佛、去听经,你肯定遇到那边许许多多的众生,根性不相等,程度有差别,你能不为他们说法吗?你能不为他们表演吗?表演做给人看的,所以四德里第一句那是讲原则,「随缘妙用」,妙用是不着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用。第二句讲「威仪有则」,要做一个很好的榜样给大家看,让大家向你学习。这个榜样释迦牟尼佛做出来了,你看看这个经上所说的,哪一句释迦牟尼佛没做到?他统统都做到了。做到之后再讲给我们听,再教导我们,我们没话说,服了。如果释迦牟尼佛自己没有做到,我们肯定对他的话有怀疑,你说这么好,为什么你没做?那这就是问题。佛统统做到,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只有仰慕,只有追随、跟进,希望我也能契入释迦如来的境界。

不离说法,「但说法不能离自觉」,这句话重要。自己没有觉,说法,说什么法?说别人的。孔子所说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自己没有觉悟,我读别人的读得很多,我记得很多,这些全部都叫做知识,你的知识很渊博,没有智慧。度化众生要智慧,有智能,你的知识也派上用场,知识变成智能;没有智能,知识就不能解决问题。很现实!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知识后头还有后遗症,把问题搞得愈搞愈复杂。这么多年来,从二战之后这世界愈来愈乱,灾难愈来愈频繁。现在大家都警觉到,也不忌讳了,前些年还忌讳,不谈灾难,从去年我发现,每一个人见面大家都谈灾难。这个现象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家都谈灾难、都想灾难,没灾难,灾难也被你想出来,这个不好。如何化解灾难?大家见面都谈念佛多好,别谈灾难。谈谈佛法,谈谈阿弥陀佛,谈谈观世音菩萨,消灾免难;不要把灾难放在心上,把佛菩萨放在心上,灾难就没有了。我跟诸位讲的是真话,一点都不假。西方极乐世界的居民,没有一个人心里有灾难、有这种念头,根本没有,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灾难产生,他思想里头没有。

「故下云」,这个经底下说,「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圆满。此四句以舍离执着为首者,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你能不能入道,要从这里下手,你说这多重要。今天我们学佛,无论出家在家,不能够契入就是因为有执着。最近,大概有二、三十年了,我常常劝勉同学,也劝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到处都讲,逢人都劝。我讲得很老实,我说我讲这十六个字,你统统能放下,有没有入佛门?没入。我给你说真话,我这十六个字是带你到佛的门口,没进去,进去要用佛的标准,我的标准不行。佛的标准是什么?破五种见惑,你就契入。入什么境界?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菩萨。虽然是很浅,叫小小圣,你可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你已经入佛境界,刚刚入进去,很浅,但是是真的,不是假的。

五种见惑,头一个是身见。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有的,我所,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要把身体看成像衣服一样。《金刚经》前半部说四相,无我相(就是无身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四相刚刚破就是须陀洹,这《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四相没破,没有入门,都在门外。第一个身见破了,我执破了,我破了,我身破了。第二个边见破了,边见是对立二边,这个烦恼一破,你就能够以平等心对一切众生。我们今天不能用平等心对一切众生,是因为有分别、有执着。下面是成见,先入为主,主观观念,自以为是正确的,其实全错了。见取见,果上的成见;戒取见,因上的成见。成见碍事,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得定。所以舍离一切执着是入道的关键,是入道的枢纽,不能不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