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九集)  2011/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五十七面,第六行:

『端心正意』,「指正心诚意,善护己念,远离三毒,不思邪恶」,从这里看起。这是佛告诉弥勒菩萨,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大家,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些开示就好像是为我们现在人说的一样。要端心正意,不为众恶,这就是大德,我们讲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正心诚意。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古圣先贤就教导我们这些道理,《大学》里面讲的三纲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里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指的这个意思。端心正意不容易,它先决的条件是要格物。物是什么?欲望,物欲。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欲望放下,因为它是一切恶业的根源,只要有欲望,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所以古圣先贤把修身、积福,第一个条件就是放下欲望,纵然不能放下,也要把欲望降低,你才能修福。

今天这个世间,圣贤的教诲没有了,佛菩萨也没有人相信,所以对于欲望可以说是已经没有底限,也就是欲望在膨胀,造成身心种种病态,这苦不堪言,同时也造成地球上这么多的灾难。这从哪里来的?全是欲望膨胀产生的现象。「格物」这两个字就非常非常重要,格物是自己跟自己奋斗,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能把欲望统统放下,这个人就可以成圣成贤,学佛就能成佛、成菩萨。这个东西是大害,没有好处。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给我们做出的榜样,都是把这些欲望看得很淡、很轻。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他日常生活确实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放下了,他的生活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经典上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一次人家看到他有忧愁、他有烦恼,一次也没有,也没有这个记录。人家为什么能过这种快乐幸福的人生?就是没有欲望。

所以欲望给人带来的是烦恼、是忧虑,现在人讲是紧张、是压力,这是现在人的术语。这样的生活,纵然地位很高,拥有很多的财富,他生活得不快乐,依然生活在痛苦的世界,远远比不上所谓贫而乐。贫而乐是谁?圣人,孔子、孟子、颜回,那都是贫而乐。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反省,值得我们去思惟。我们这一生是做一个快乐明白人,还是做一个烦恼胡涂人?那些大富大贵是烦恼的胡涂人,这在经上讲的,这是花报。果报呢?幸福明白人来生生天堂,他要念佛他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那胡涂人呢?烦恼胡涂人来生堕三途去了。这是这段经文里面讲的五痛五烧,五痛是花报,五烧这个烧是地狱,它代表三恶道。所以想想这个就太可怕了!「降化其意」,降是降低,降低欲望,要把欲望化开,彻底给它放下,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端心正意。欲望没有了,智慧就生起来,所以格物下头是致知。人有智慧才有诚意,有诚意的人一定有智慧,没有诚意的人,换句话说,他有烦恼,他没有智慧,统统有连带关系。有诚意的人心就正,正是什么?没有邪念,没有妄念,这样才能够端心正意。

所以这里底下接着「善护己念」,这个念是正念,护自己的正念。远离五毒,现在三毒要加两个。为什么?我们愈想愈可怕,贪瞋痴是三恶道的因,可是慢跟疑带给我们现前的灾难太恐怖了,傲慢是心不平,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更可怕,它感应的是大地松散了。我们在《地藏经》上念的「坚牢地神」,地是我们一切众生所依靠的,它坚固。现在的地不坚固了,松了,那就很容易往下沉,所谓地陷了。地为什么会陷?疑心、怀疑所感的。山,山会倒下来。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什么都不相信。所以信,世出世间圣贤都把它摆在第一位,它太重要了。你看净土头一个就是信,信、愿、行。《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得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就是说它能生一切功德,这称为功德母。不信,麻烦可大了。中国过去这些读书人,把这个字看得很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人要没有信心,你不能立足于社会,把这个字看成这么重。它是五伦里的一个,五伦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现在这五个字全都没有了,「仁者爱人」,现在的人不自爱,他连自己爱护自己都不懂得,他怎么会懂得爱人?为什么我们生在这么一个苦难的社会里头?这个时代就是五伦没有了,五伦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这个关系没有了;五常没有了,四维八德没有了,社会都乱了,地球灾变异常。

今天确实有不少志士仁人在寻求怎么来拯救社会、拯救地球。只有像孔老夫子那样的心态,我们才有下手之处。现在人相信科学,不相信祖宗,不相信父母,不相信老师,对于圣贤佛菩萨更不用说了,完全斥之为迷信,这就该受苦、该受难。孔老夫子一生的态度,这是中国大圣人,外国人也尊敬他,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他一生,我们可以说做人的态度,基本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就八个字,夫子信心具足,相信自己、相信父母、相信圣贤,这信心十足,喜欢跟古人学。现在我们古人东西都不要了,要新奇的东西,奇奇怪怪的东西,麻烦在此地。夫子老实,一生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没有发明;现在连幼儿园,上幼儿园老师都要教小朋友要创新,你看看。创新,那都是些稀奇古怪的,都是对自己有害的,对别人有害的,对地球有害的,他创这些东西出来。我们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本质都好,「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都好,被教坏了。想想中国古代的教学,确实都以孔子做为标准,「信而好古」,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创新的这个念头,没听说过。旧的东西你都不了解,你怎么可以创新?中国有一句老话讲「推陈出新」,你了解旧的东西,你才有能力创新;你对旧的东西一无所知,你创那个新,那个新决定是有害的东西。这个成语里头含义很深。

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自信心,回过头来相信自己。自己是什么?儒家讲的本性本善,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要相信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本来是佛。那我们要回头想想,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经教里头讲得很清楚,迷了本性。破迷开悟就回过头,就成佛了,迷而不觉这就变成凡夫,这么回事情。虽变成凡夫,自性没有失去,本善没有失去,只是迷了,它不起作用。我们对于这桩事情要能够相信,那就有救了。我们这一生,人生第一个目标是什么?是要把我的本善找回来,是要把我的佛性找回来,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头等大事。那现在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从哪里找起?从降低欲望、放下欲望,从这儿开始。这个欲望里头,细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七情五欲,佛家讲情执。情执是七情,五欲是七情里面有个欲,这个欲又分五种,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生活不能没有,一定要知道适可而止,过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贪心,更不许可有贪而无厌,那灾难就现前了。所以大乘经教里佛常讲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要远离。不思邪恶,没有邪思、没有恶念。

又义寂师说:「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其义更深。」这个意思深了。前面我们所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常说的,说的是人道,没有离开我们人,义寂的说法提升了,提升到大乘。「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这是大乘佛法它的标准。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直趣菩提这是大乘菩萨心,所谓发菩提心。我们在最近这二十多年,讲菩提心都用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端心用这个标准,这是大乘菩萨,这是专求佛道。在我们净宗,一心专求净土,亲事弥陀,以这个为端心,你就决定在这一生成佛,不求余事这叫正意,就是没有其它的念头。所以这个意思深!唯求菩提也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就决定求佛,我这一生要成佛,因为我本来是佛。对自己有信心,对佛菩萨有信心,遇到这个法门,对这个法门有信心,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除了作佛之外,作菩萨我不甘心,作辟支佛、作阿罗汉那我更不要了,余无所求,那人天福报更低,统统放下,这个意就正。儒家讲诚意,诚跟正的意思是一样的。

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为众恶』,那肯定的。我们讲的「众恶」,就是现代人从大乘经上所看到的,现在人造的杀盗淫妄酒,这干的事情;念头,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疑;情绪,怨恨恼怒烦,这十五个字。我们冷静看社会,看一切众生,谁不在造?大家都把这个当作正常,认为都是应该的,毫无节制,普遍在造作,不知道现在灾难是因为这个起因的,果报已经现前了,现在觉悟还来得及。觉悟之后怎么办?说个老实话,觉悟之后唯有念佛可以救。为什么?念佛是正中之正、善中之善,除念佛之外没法子,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端正身心确实就是老实念佛,自然不为众恶就是放下万缘。故云『甚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至高无上之德称为大德。今天学佛的人很多,修净土的人不少,几个人真修?也许我们自己都认为我是在真修,那你就得要问一问这十五个字有没有?你还有没有杀盗淫妄酒,干这个事情?你起心动念有没有贪瞋痴慢疑?每天情绪发作有没有怨恨恼怒烦?如果有这个东西夹杂,就不是真修。念佛是大德,这些东西夹杂在里面把你这个大德都破坏了,佛是念了,没有德。这桩事情我们一定要多多去看看,慈云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注疏,后面念佛人一百种果报,就好好看看这篇东西,这篇东西我们可以把它印成单张来流通。我们念佛在一百种果报里头自己好好去想想,一百种我会得哪一种?

『善多恶少,易可开化』,这句是讲的十方世界善多恶少,好教。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说一百五十年之前,我们这个世界善多恶少,那个时候三教都很盛,佛法兴旺,道也兴旺,儒也兴旺,好教!最近这一百五十年变了。实在讲,中国人常说上行下效,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国家领导人,他的形象关系太大了。两百年之前,中国国家领导人是谁?慈禧太后。提起慈禧太后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叫「老佛爷」,老佛爷的样子好不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受苦受难的根源。历代帝王对三宝都称弟子,见到真正出家人、有修行的人都非常恭敬,这高僧大德都拜为国师。慈禧太后自称老佛爷,她把她的地位提升,她在诸佛之上,佛菩萨都在她下面,对佛菩萨不尊重。上面这个表法,让全国有意无意当中对佛菩萨那种恭敬心、真诚心逐渐就淡了。这个头带得不好,影响太大了。所以到清朝亡国,清朝亡国到今年一百年,佛法衰了。前面二十年还有一些修行很好的佛门弟子,在家出家的;往后,就是最近的这八十年当中,真修行逐渐少了。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五十年当中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没有几个了,现在这些人都凋零了,真正想学佛没老师了,没人教你了。

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方便,成本降低了,今天法宝容易,法宝多。在过去没有这么多,想找一本经书非常困难,现在法宝很容易,但是没有人学了,法在无人学。学习佛法的人,里面很多很多,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佛法都打了问号,也就是没有一种真诚恭敬心去学,带着怀疑,怎么能够像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带着疑惑,没有真诚恭敬心,天天去读经、去学习经教,学一辈子,不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原因要知道,因为佛经是佛菩萨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自性是什么?真心。如何能得真实义?我们要用真心去求。所以印光大师一再教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我们现在没有诚敬心,所以什么都得不到,得到一些是什么?叫皮毛、常识,往往把经教的意思错解,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都是罪过。这是今天学佛最大的难处。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真诚心跟恭敬心?没有真诚恭敬就学不到东西,佛法学不到,古圣先贤的东西都学不到。学儒不像孔孟,学佛不像释迦,学道不像老庄,什么原因?真诚恭敬没有了。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真诚还不够,他教我用至诚感通。至诚什么意思?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要用这样的心。真诚到极处,就是此地义寂大师所说的这个标准,比正心诚意功夫深,要诚意到极处才能感通。老师这个话说得是非常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找不到好老师,经典在,如何在经典上得利益,那只有靠这句话,真诚到极处求感应、求悟处,不向外求向内求,外面求不到,至诚这才有感,跟佛菩萨有感应道交。用至诚心去感那就通了,这个通是什么?悟了。这虽不是禅定,但是与禅定很接近。老师指出这样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现代人。这是我们看到佛说的他方世界善多恶少,好教!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善少恶多,不容易开化。这个「开」是开示,「化」是教化,非常难得。《嘉祥疏》曰:他土中」,这就是他方诸佛国土之中,「多有胜缘」,缘殊胜。「又复善报强胜,作善为易」,善报的力量强,缘殊胜,所以行善、作善容易。「此土无此二缘」,特别是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个时代,我们没有这两种缘,善报的缘没有,作善的缘没有。现在作善非常困难,障碍重重,作恶容易,你作恶,你欺骗别人、敲诈别人,人家说你有本事,赞叹你;你行善,别人看到摇头,毁谤你、批评你,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价值观颠倒了,所以行善非常非常之难。「开化即佛开导教化」

下文,『唯此五恶世间』,这个五恶就是这品经文里面所说的杀盗淫妄酒这五种恶,也是佛家讲的五戒,五戒全没有了,造这五种恶,是五恶世间。「至离五烧」,实际上只有这三句,经上是「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其义如文」,这并不难懂。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五善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善。《嘉祥疏》云:降化其意,悕心入道」,这个悕就是愿的意思,「令持五善故,顺教修行」,佛家的五善就是五戒,跟中国传统里面讲的五常是一个意思。经教里常说,人一生能够守五戒,来生不失人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人间凭的是什么?过去生中五戒修得好,是这个因。佛讲因果,每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是两种善业,第一个是引业,引导你到人间来投胎得个人身。引业就是五善、就是五戒,过去生中你五戒修不好,你得不到人身;过去生中我们五戒修得不错,这一生当中这个业因成熟,遇到缘,你到人间来了。可是虽然都得人身,贫富贵贱智愚不同,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另外一个业叫满业,圆满的满,满业不一样。满业是怎么修的?积功累德,是从这里修的。积功累德总不外乎布施,就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这六种。这六种,你到人间来,你如果都修了,那就大富大贵、聪明才智。特别是布施,过去生中财布施多你得财富,法布施多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多得健康长寿。种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报,这叫满业。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你就能知道自己,也能知道别人。自己如果有欠缺,我们物质生活很清苦,过去生中财布施少,想改进自己生活怎么办?修财布施。

明朝袁了凡先生命中财不多,生活是相当艰苦。云谷禅师教他改造命运,他听话,他真干,他的命运真改过来了。他是个读书人,命里没有功名,所以读书得要命。功名是什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位。如果你命里没有,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你一生就拿不到,他命里有才行。在中国古时候,最高的学位叫进士,就相当今天的博士;硕士,从前古时候叫举人,举人是第二个学位;第三个学位是秀才,秀才就好像大学毕业学士。了凡先生只有学士的学位,再上去没有,所以他只是秀才,命里没有举人、没有进士。你看他真的能改造命运,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参加举人的考试他居然考中了。这命里没有的考中了,那就是你这一生修的,改过来了。不但中了举人,中举人之后再去考进士他又考中,所以他一生命运真的改过来了。命中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九岁,你看多活了二十一年,那个二十一年是他这一生当中修得的。所以你看,财富、功名、寿命统统都可以取得,在自己不在别人。

了凡先生虽然学佛,实在讲他还是没有离开儒,也就是说没有离开世间。如果是行菩萨道,诸位要记住,行菩萨道基本的条件是要把我放下,有我就没有法子行菩萨道,那是求福报;无我,你所成就的是功德,功德的果报不可思议。这也就是为什么世尊在经教当中教导弟子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因为佛弟子是菩萨,菩萨是真正佛的弟子,就好像是正科班。声闻、缘觉不算正科班,他们比不上十信菩萨的初信位,你看初信位断烦恼跟小乘须陀洹相同,但是须陀洹不算正科生,十信位初信菩萨是正科学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把它想通。为什么要先学小乘?小乘是破我执。《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小乘,从初果到四果都是破这四相,这里头功夫浅深不同。大乘不但破四相,当然破四相是基础,破四相之后要破四见,就是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大乘。换句话说,大乘无我,用现在的话说,他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全心全意为度苦难众生、为护正法久住他才能做得到,如果还有一点私心他就做不到。这两桩事情,一个是普度众生,一个是正法久住,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他就做不到,他就不是真的。佛教人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意思在此地,你不能不知道佛的用意。所以大乘菩萨确实是非常可贵,值得尊敬,为什么?他没有私心,他在这个世间完全做出我们人的看法就是牺牲奉献,他真正做到牺牲奉献。在他自己呢?牺牲奉献的念头没有,他还要有这个牺牲奉献的念头,他心就不清净。我们人间看到,这个人真的做到牺牲奉献,他没这个印象。

佛希望所有的弟子统统是大乘根性,但是大乘根性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础。小乘就是彻底放下,大乘是放下之后又全面提起,所谓放得下提得起。提起什么?两桩事情,普度众生,正法久住,这两桩事情。我们从放下之后,心一转那就是大菩提心,念头也转,不舍众生,众生太苦了,要帮助他。怎么帮助?一定要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怎么做起?从我自己做起,做表法,做出样子给大家看。做出什么样子?持戒修福,做给别人看,别人不知道是持戒,我们做出来给你看。现在这个社会,要把《弟子规》做出来,《感应篇》做出来,《十善业》做出来,菩萨六波罗蜜做出来,最高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做出来,那就是大德。这个确实是不为众恶,心里头一点恶念都没有,一丝毫邪见都没有。所以这里说的,这是《嘉祥疏》里面讲的「降化其意」,这对自己说,降伏自己自私自利这个意,不为自己,这样你才能入得了道。这个道是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觉悟。真的这一句「悕心入道」,我们换句话说比较容易懂,改邪归正,正是道;破迷开悟,悟是道。

我们现在的心为什么入不了道?它有障碍,障碍就是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放下了,前面这句降化其意,放下你自然就入道。入道之后「令持五善,顺教修行」,这是自行化他,而偏重在化他。为了化他,我要把佛陀的教诲表演出来,做出来给人看,别人才相信。所以自行的目的是为他,不是为自己。要为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可以了,不必惹这些麻烦。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小小的细节都要把它做出来?原来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叫大慈大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出来、做出来,说是用言语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法,说给人听。这就是常说的,菩萨肯定是身行言教,一定是先身体做到,然后再说给人听;自己做不到,你教别人,人家不相信。如果说修行好,你为什么没修?你说杀生,吃肉不好,可是你自己还要吃,那不行,人家不相信你。你自己素食,远离杀生吃肉,这是什么?无畏布施,果报健康长寿。一辈子素食,健康长寿,人家看到了,大概是有一点道理,他要希望健康长寿,他就跟你学习。佛法教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式,他真做到了。

「净影与嘉祥均谓五善即五戒」,令持五善就是五戒,一定要把五戒十善的样子做出来。『福德』,「乃善行及所得之福利」,你所得到的福,你所得到的利益,这叫福德。《嘉祥疏》曰:获其福德,举远近二果,成其行也。近果,如《净影疏》曰:由持五戒,于现在世,身安无苦。」不杀生,心地仁慈善良,你的心安理得,你的心是定的、心是安的、心是欢喜的,在佛家讲的慈悲心,不杀生。不但不杀生,对于一切众生没有伤害的念头,不但没有行为,念头都没有,爱护一切众生,尊重一切众生,你爱护他,他也爱护你。我们学佛的同学都感到自己的业障重,宿世今生没学佛之前,造作一些对不起众生的恶事,杀害牠们,吃了牠们。学佛之后知道了,这种心行是错误,我们忏悔,改过自新,不但不再杀害,而且加以保护,善待一切众生,心安理得。不偷盗,不偷盗要做到什么?没有去占一切众生的便宜。占一点小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虽然没有盗的行为,还想占一点便宜,这是盗心,连这一点也把它断掉。在取舍之间,我们取只要够了就行,不贪,我们给别人多多益善。取要少,给人家要多,这是义;不杀生是仁,仁爱;不淫欲是礼,要守礼。礼是讲节度,就是讲节制,有分寸的,不能过分,不能够违越。不饮酒是智,饮酒的人迷惑颠倒,酒后往往造作许多罪业,他自己不能控制。不妄语是信,跟任何人往来要讲信用。所以这五条一定要完全落实,认真去做,别人不做了我们做。我们很认真去做,在一生当中,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你的心都安,你没有恐惧。像现在这个社会上一般情形很普遍的叫心浮气躁。你一定是心悦神怡,跟他们不一样,所以你身安无苦,这是近的果报。

「远果者,得生极乐,定证涅槃」,这是修净土的。修净土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轮回业不造了,把它断掉。轮回业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连根拔掉。我们一个愿望,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只有在阿弥陀佛这一会下,我们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我们目标达到就定证涅槃。定是决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证涅槃是回归自性,《华严经》上妙觉如来。这桩事情,世尊与十方诸佛都明白的开导我们。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在中国,日本人相信。我第一次访问日本,那一年我记得我四十九岁,跟道安法师,道老组团,他要我跟他一起去访问日本。好像二十多天,将近一个月,在日本几乎从东京以南全部都玩了。我问日本这些法师们,他们对于善导非常崇拜,我们中国人疏忽了。善导大师的像,彩画的、泥塑的、木雕的,几乎到处都看得到,还有一个智者大师,天台宗的,这两位祖师像在日本非常普遍。我问他们,我说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你们有没有这个传说?说有,他们相信,都出现在唐朝。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告诉我们的。他告诉我们什么?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这个话是真话。又告诉我们一句话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讲的。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意思,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其它法门是附带说的,这个法门是主要的,一定要知道。你不相信这个法门,佛再教给你别的法门,别的法门是给你种善根,不一定这一生能成就,净宗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这个法门稀有难逢。理太深了,念佛太容易了,就是行容易,知太难了,叫知难行易的法门。不知道没有关系,你老实念,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条件决定是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虽然经教不懂,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往生。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临命终时一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可见得信愿重要,决定不能怀疑。

底下,《净影疏》曰:后生弥陀,终得涅槃」「现世安乐,身后往生」,故云『获其福德』。这个福德是究竟的福德,是圆满的福德,不可思议。这个后就是身后,命终之后你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你一定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所以念佛法门现世安乐,心安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就自在。安乐与富贵不相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富而不乐、贵而不乐,做大官,甚至于做总统的,我见过很多,不快乐;拥有大财富的,百亿、千亿这种财富的不快乐,每天还是愁眉苦脸,日子过得很辛苦。所以我们在佛经典里面看到,学佛无论在家出家,认真学习,确实现世安乐,身后往生,福德无量无边。

前面这段经文是说明断恶修善,成就大德。下面这是别释,一桩一桩给我们讲五恶,因为五恶是因,五恶是杀盗淫妄酒,经文确实是这样。我们先把这个经文读下来,经文很长。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噉。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瘖痖。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实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一大段讲的是杀,杀生的因果。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恶之中,首标杀生恶」,这是第一段,讲杀生。「太贤曰:世间所畏,死苦为穷」,这个穷不是贫穷的意思,是极,这注上是「极」,是以死苦为最严重的。「损他之中,无过夺命」,损是损害别人,损害别人最重的是杀生,夺命就是杀生。「人所最怕者,死也。」不但是人,动物,再扩大讲生物,没有不怕死的,所以死人最怕。人所最惜的是命,最爱惜的是生命,到要命的时候他什么都可以舍,功名富贵都可以舍,他要命。「是以杀害他生,最为大恶。此不但佛教,其它宗教亦戒杀人。」佛教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了解透彻,不但人不能杀,所有一切动物都不可以杀,蚊虫蚂蚁,佛门弟子都知道爱护。其它宗教虽然没有讲到这些动物,但是一定讲到不能够杀人,这是所有宗教都说到的。

经文当中先明杀恶。五恶第一个是杀害众生。文曰『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瞰』,这个四句,伏是降伏,克跟下面克服这个字意思完全相同,也是杀,战争的时候克敌,也就是杀敌。《会疏》曰:强者伏弱,能杀者为强,所杀者为弱。人畜皆然。」人跟人相杀,畜跟畜相杀,都是这个状况。「转相克贼者,克谓制胜、杀害,贼谓贼害。如雀取螳螂,人亦取雀,故云转相。」又憬兴大师说:「克者杀也。贼者害也。残害者,凶残伤害。杀伤者,杀生致死或伤害其身。」这个里面的意思,都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习见的、所常见到的事情,在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太普遍了。佛在经典对于这些事情讲得太多,甚至于说到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刀兵劫。刀兵劫是指战争,这是人与人之间最严重的大恶,是战争,互相残杀。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好,如果我们真想免除这个世间刀兵劫的灾难,他说除非众生不食肉,「欲免世间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我们还离不开吃肉,那这个灾难就不能避免,换句话说,食肉就是战争的果报根源,佛是一语道破。

我们这一生当中经历过两次的战争,这是我这个年龄,比我大的要经过三、四次。满清亡国之后军阀割据,中国内战没有停止过。那时候我小,没有经历到,我所经历的是中日战争,就是八年抗战,第二次经历的是国共战争,看到战争的痛苦。所以一接触到佛法之后,听到佛经上所说的,我就采取素食。我学佛半年就素食了,原因是真正看到战争之苦,佛说这是从吃肉、伤害众生这个因而来的。经上讲残害,「残害杀伤」,在人间是战争,那对动物来说,就是杀害这些动物。现在我们看看餐馆,在大都市里面,你看到酒店,你走进去,你看到那个宴会上、酒席里面放的什么东西?全是众生的尸体!没有学佛之前叫迷惑颠倒,看不出来,以为那是美味,学佛之后那点良心出来了,看到是什么?不一样了,那是尸体,死尸,这还能下咽吗?还敢去动筷子吗?旁边人看到我们的态度说我们迷信,说我们有福不知道享,他认为那是享福,说是口福。我们今天知道是口业,那也是属于口业。口业不是欺骗人,你看吃东西这不是口业吗?这口造业!这是什么业?总而言之全叫做地狱业。地狱罪满了之后还要还债,《楞严经》上佛说得很好,吃牠半斤将来要还牠八两。现在吃的时候是口福,将来还债那叫什么?因果定律里头叫丝毫不爽,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纵然到无量劫,因缘聚会的时候果报就现前。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实社会里头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就晓得业因果报。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我们不会放在心上,想到可能过去我对他的伤害,今天我的果报清了,这笔帐了了。一般人说我们学佛是阿Q精神,我说阿Q精神就是菩萨精神,不是坏事。一定要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处处退让。我们自己真正得到的是什么?心安理得。我们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都欢喜承受。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佛教我们的,我们得真干。纵然这些众生过去伤害过我,今天来还债了,我们也不忍心他的生命受到杀害,不忍心做这个事情,那钱财就更不重视了。里面贪瞋痴慢放下了,外面杀盗淫妄不再造了,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幸福美满的人生,就是佛在此地说,这个五恶我们放下了、不造了。

五种恶因,这个因是贪瞋痴慢疑,缘是怨恨恼怒烦。如何能把这个东西真放下?经教不能不学,不学经教不晓得其中的道理,所以你放不下。经教学一遍、两遍不够,太少了,因为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恶业的种子太多了,时间太久了,所以它的力量,也就是习气很严重,如果不是认真努力在教理上下功夫,很难回头。古人这句话说得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只有长时熏修我们才真正得利益,才会醒悟过来,醒悟过来之后认真努力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过去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我们做错了,我们说错了,现在明白了,统统改过来,叫真正忏悔。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要像一个人。人要有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五戒十善,你都能落实才像个人,不再造恶业了。在佛法里面讲,你能够有条件保住人身,来生不堕恶道,这是最低的一个底限,从这个底限慢慢再向上提升。经教是标准,依照这个标准修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都跟经教相应,这叫善行,这叫正行;如果跟经教相违背,这是恶行,这是邪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