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三集)  2011/8/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一十八面,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看起:

「如《宗要》云:此言佛智,是总标句,下之四句,各显四智,不思议智者,是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成就所作的这种智慧。成所作智是转前五识所成就的,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这五识也是果上转,前五识跟第八识是果上转,最重要的是六、七,六、七是因上转。你从哪里转起?从第六、第七。第七怎么转法?不执着,就转第七识;不分别,就转第六识。所以,一定从第七先下手。「此智能作不思议事」,事就是事业。这里举出一个例子,譬如「一念称名」,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永灭多劫重罪」。这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力量吗?真有,随便念一句也真有。这个力量不在现前出生,这一念你听到了,或者你自己念这一声,自己念一声比听到的力量更大。无论是有心无心,你看连听到,看到阿弥陀佛的像,看到阿弥陀佛名号这几个字,无论是听见,叫一历耳根,看见是一历眼根,阿赖耶识的种子永远不消灭,只是缘不成熟。什么叫缘?你没有真信,你没有发愿,你没有真的用心去念,这叫缘不成熟。如果缘成熟了,那个作用就太大!缘成熟了,一念称名确实像经上所讲的「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永灭多劫重罪。这种念佛,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妄念都没有,这个效果就能产生。

你要问为什么?这里头有道理,佛在经上常说,我们听了也耳熟,但是不懂他的意思。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想什么?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想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中国人常讲七情五欲,想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不好。这些欲望,欲望必然引起你的烦恼、习气。头一个,四大烦恼一定跟着起来。我见就是自私自利,接着贪瞋痴慢全起来了。这些东西引导你到哪里去?佛法讲六道轮回两种业力,第一种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这种业力,哪一个力量最强就先到哪里去。如果说贪的力量太强,就引导你到饿鬼道,贪心变饿鬼,瞋恚的力量强,就引你到地狱道,愚痴的力量强,就引你到畜生道,不是好事情。到哪一道不是任何人决定的,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力,阎王没有这个权力,天王也没有这个权力,完全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造的业力牵引你走的,你不能怪任何人。

我们这一生得人身算不错了,什么业力牵引着我们到人道来?佛法里面讲五戒十善,起心动念不忘五戒十善。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念头一起就会想到五戒十善,十恶我决定不做,十善可以,这你不失人身。我们中国人讲凭良心,你在这一世当中,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凭良心,不会做坏事,来生还会到人道来;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修过这些法,所以这次得这个果报,得人身。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得到人身,人身最可贵的是闻佛法,我们这一生当中又得到,真是太幸运了。有缘闻佛法这也有因,过去生中曾经学佛,供养三宝,爱好经教,这一生才遇到。

遇到之后能不能成就?这在今生就可以决定,宿世的因缘我们现在都兑现了,今生要努力提升。遇到佛法能信、能解,这叫有善根,你的善根很深厚;真肯干,真正发愿往生净土,真正念阿弥陀佛,能够把欲望、不好的习气统统放下,这叫有福报。《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我们的善根就很厚。我遇到了,我能信、我能够理解,我真正发愿,不想再搞六道轮回了。这一生当中我就是想到极乐世界,就这一个念头,其它念头全放下,统统放弃,我就走这一条路,这个福德因缘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决定成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这个机会真正把它抓住,我们这一生成就了,功德圆满,这就叫成所作智。这个果报之殊胜,能生界外胜报,如是等事,这是不可思议。

第二个,不可称,「不可称智,是妙观察智」。称是称赞,无法称赞的,这是第六识。「此智观察不可称境」,无量无边的境界,这不可称境。这里也举一个例子,「谓一切法,如幻如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非逐言者所能称量,是故名为不可称智」。这实在是不容易,如果不读大乘经你决定不知道,你会把一切法都当作真的,以为真有。这一切法,包括极乐世界、包括十方一切如来的剎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这桩事情我们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真正清楚明白了,那就应该放下。现在还没有放下,那就是还不是十分明白,放不下,这就是半信半疑。真正相信,没有疑惑,肯定放下。所以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非常重要,我们要常常念,最好每天能念一遍。经文不长,记得很熟,不必看字也能背诵。

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这是讲凡人起一个念头,「几念几相几识」,佛是这么问的。弥勒菩萨就答复,「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到这里就够了。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切法如幻如梦,非有非无,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解释这两句可以说是究竟圆满。为什么如幻?为什么如梦?为什么非有?为什么非无?弹指之间三十二亿百千念。多少个念头?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我们一秒钟弹得快大概可以弹五次,要以一秒钟做单位,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生灭。每个生灭都有物质现象,世尊所问的,几相,就是物质现象,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就是相。「形皆有识」,识是什么?受想行识,每个物质现象统统有受想行识,念念是独立的,念念不相同。凡夫不知道这个事实,凡夫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就是这种相似相续相所产生的幻相。如幻如梦,非有非无,好像是有,实际上没有。大乘教里头佛常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一切法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没有例外的。所以离言绝虑,你说不出来,你也不必去想它,绝虑是不去思考它,不必去解说它。世间人离不开言语,言语对它无能为力,言语说不出的。思想呢?思想想不到的,所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叫不可称智。

「大乘广智,是平等性智」,这是第七末那识。「此智广度,不同小乘,谓游无我,故无不我,无不我,故无不等摄」,等摄是什么?悉皆平等摄受,「以此同体智力,普载无边有情,皆令同至无上菩提,是名大乘广智」。这个境界不可思议,这实在说把咱们那个小心眼打破了,把我打破了。末那识就是执着我,六道里头造作一切不善的罪业,它是根。所以,八识里头染污最严重的就是这个,叫染污意,这个染污就是自私自利。所以此智,转末那就为平等性智,这个智慧可以广度一切众生,心量大了,这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它不同小乘,小乘没有这么大的心量。小乘虽然破了身相,我见没有破,也就是说,小乘把第七识破了一小部分,不执着身是我。他执着什么是我?灵性是我。这一执着,执着是迷,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迷。有执着这就迷,不执着就是智慧,不执着就是平等性智。

怎么知道我的末那识破了,转识成智了?从你内心深处去观察,你没有自己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你觉悟了。你对待一切众生跟对待自己一样,决定没有分别,这叫开悟。如果还有分别,你没有开悟。所以,真正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谓游无我,这个游是指活动,你在活动里头没有我;无我故无不我,没有我,我在哪里?一切万法皆是我。这就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阿赖耶,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的就跟我们作梦一样,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当梦醒来之后,刚才做了个梦还清清楚楚,梦中所有的境界不见了。如果梦中觉悟了,你就可以大行菩萨道,广度众生。梦中还执着自己有个身体,那你是凡夫境界,你不能做佛事。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事,叫佛事。佛事反过来就是轮回事,不是做佛事你就做轮回事。轮回事就是造轮回业,造轮回业是永远不能脱离轮回。轮回里头跟这一切众生结怨、结缘,善的是结缘,恶的是结怨,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所以,觉悟的人再不干这个事情,以前不知道,干了些傻事,现在再不干了。

说自己再不干了,自己没有把握,不知不觉他又干了。这什么原因?习气太重,在六道里头住的时间太长,染上许许多多不良的习气,这些习气在操纵你,这个习气佛法里头称它作魔。《八大人觉经》讲四种魔,四种魔里头最麻烦的是五阴魔,完全是自己。五阴是什么?这个身体,色受想行识成就这个身体。色是肉身,受是你有感受,内里面,阿赖耶识里头的业习种子会让你有苦乐的感受,外面的境界,人事境界、物质环境的境界,都能够让你生起苦乐忧喜的感受。这些感受你会有反应,顺你心的就生欢喜、贪恋,不顺心的就起怨恨,这就造业了,是你自己无法控制的。起心动念就在造业,身心再去造作,那个业的力量就更大了。所以,出离六道轮回是多么难!在一般来讲,人想脱离六道轮回,他做不到。佛法叫你修行,叫你断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才入门。就这个入门,我们现在一般人一生做不到,后面就不必说了。必须见思烦恼断尽,你才能超越轮回,见思烦恼断尽是阿罗汉。《华严经》这是大乘,大乘十信位的菩萨到第七信才脱离六道轮回,六信还在色界天修行,还出不去。你说这个事情多难!

正因为这个事实,世尊为我们特别介绍净土法门,介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这才有救。为什么?极乐世界有带业往生,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都能去,一品都没有断也能去,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可是佛说得很清楚,可以带业,但是这个业一定你要能把它控制住,不需要断,但是一定要能控制,这就是说只带旧业,不带现行。你现在还在造作,这个带不了,过去造的,昨天造的,可以带,今天造的不能带。所以今天,今天我不造了,行,今天不造可以。可是不造不行,念头不会断。净宗有个妙法,叫你造什么业?造阿弥陀佛的业。你就想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这个方法就行。这个方法真的人人都能做得到,人人都有条件往生极乐世界。

「无不我,故无不等摄」,等是平等,摄是摄受,接引。阿弥陀佛转八识成四智,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这个经上讲的大乘广智就是平等性智。所以,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对待,没有说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没有。你天天念佛,佛欢喜你,天天造五逆十恶,现在回头了,我不再造,阿弥陀佛还是喜欢你,一样,决定没有差别。现在继续再造,那就没法子了。换句话说,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权,不在阿弥陀佛手上,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自己真想去,真把烦恼习气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谁叫他来接我们?我们自己要他来接引,他跟我们是一体,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不要把我跟阿弥陀佛当中画个界线,这是我,那是阿弥陀佛,你的烦恼习气还在。当中界线没有了,我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我跟极乐世界是一体。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我在这里修行有困难,不能成就,我今天要把娑婆世界暂时放下,我一心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福,到极乐世界是为了成就自己,怎么成就法?要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成就。成就之后,像阿弥陀佛一样,平等摄受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个力量让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迎接,不是别的原因。六道轮回受果报,自作自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也是自己的一念心跟佛一体,跟佛相应。你把这个道理搞通了,事实真相搞明白了,你一点怀疑都没有。

念老底下解释得好,你看末后这两句,「以此同体智力」,这个智就是平等性智,就是大乘广智,佛跟我们同体,「普载无边有情」,他有这个能力。遍法界虚空界不知道有多少有情众生,不是只我们地球上,无量无边的世界,诸佛如来都在宣讲《无量寿经》,都在劝导大家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化无量无边的身相,众生有一个念头希望往生,阿弥陀佛就有一个分身,就有一个化身去接引。「皆令同至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帮助你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果觉,《华严经》上称为妙觉如来,等觉之上。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么样殊胜的缘,太稀有!太难得!这是阿弥陀佛的大乘广智。

下面,「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正是如来大圆镜智,始转本识」,本识就是阿赖耶。我们就晓得,第七、第六、前五都是从阿赖耶衍生出来的,阿赖耶是本识。「始转本识,方归心原」,这个原跟源头的源是一个意思,你真正回归自性,你证得无上菩提,你成就了究竟的佛果。「一切种境」,这个种是种种,一切种种境界,上到诸佛如来,下到阿鼻地狱,情与无情,这一切种种境界,「无不圆照」,圆是圆满,一个也没有漏掉,照是照见。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妙觉如来照见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种种境界。「此一智中」,此一智中是指大圆镜智,「有五殊胜」,五种殊胜。「如解脱身二乘同得」,解脱是自在,声闻、缘觉也能得到。所以声闻、缘觉没有转识成智,他们居住在四圣法界,法身、般若没有证得,解脱是证得半个解脱。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所以是小乘果。「如是镜智,正是法身,非彼所共」,大圆镜智是法身菩萨所证得的,法身菩萨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小乘还没得到,非彼所共,「故名无等」,无等是没有跟它相等的。这是第一个殊胜。

「如前三智」,大圆镜智前面三种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三种智,「菩萨渐得」,慢慢的得到。「大圆镜智,唯佛顿证,更无余类,故名无伦」,为什么说无等无伦。转阿赖耶成大圆镜,这一转他就成佛,这一转,菩萨就脱离十法界。换句话说,十法界也是一场梦,阿赖耶一转成大圆镜智,十法界就没有了,就像醒过来了。清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如来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也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现前,一真法界现前。为什么?不用妄心,阿赖耶是妄心,大圆镜智是真心,妄心永远离开。从此以后用真心,不用妄心,这成佛了。佛用真心,凡夫用妄心,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是内凡,六道之内的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是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为什么是凡夫?他用阿赖耶,他不是用大圆镜,阿赖耶一变成大圆镜,他就用真心。用真心,阿赖耶现的境界是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真心所现的是实报土。所以经上常讲,法身菩萨住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都叫做阿惟越致菩萨。所以,这是唯佛顿证,更无余类,这是无伦。伦是跟他相同的,没有相同的,所以叫无伦,无等无伦。「过于不思议智为最,逾于不可称智为上,宽于大乘广智为胜」,这是第三、第四、第五个胜,殊胜,所以称它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解释这一句。谁证得的?阿弥陀佛证得,释迦如来证得,十方一切诸佛都证得。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每个人都有,是自己自性里头的智慧。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就是此地所讲的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一切众生皆有,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往下面看,「又《会疏》曰:不了佛智者,盖疑佛智之不可思议」。对于经上讲佛的智慧,他有怀疑,哪有这种事情?如果你今天跟别人讲,这种智慧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说这是假的,你怎么可以相信这个,哪有可能!完全用凡夫的知见来度量佛菩萨、圣贤的境界。这种现象在现前社会是非常的普遍,对学佛的人来说这是严重障碍;换句话说,他自己真有,但是他真不相信。佛经上所说的全是性德,佛不说假话,佛自己证得了,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你只要肯相信,你的智慧、能力可以恢复;你不相信,永远不可能恢复,你迷到底了。因为疑佛智之不可思议,「不悟如来之所以大也」,他没有办法觉悟。自性本体能生万法,万法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念佛往生为佛智所建」。建是建立,阿弥陀佛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接引没有觉悟的众生到那个地方去修行、开悟。你现在怀疑,「疑是故,为不了佛智」,你怀疑,你不相信,是你不了解佛的智慧。

「不思议智者,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故云不思议智。念佛往生为不思议智所立,疑是故,名不了不思议智」,你对于佛不思议智也不了解。「不可称智者,谓佛之智慧,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故名不可称智。念佛往生为不可称智所成」,成是成就,「疑是故,名不了不可称智」「大乘广智者,于诸法门,知之穷尽」,就是刚才所说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故名大乘广智」「念佛往生为大乘广智所感,疑是故,名不了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位分高出」,这是根本的,四种智的根源,四种智的本体,四种智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起的作用,这个叫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今此念佛往生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所发,疑是故,云不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上之三说」,三种说法,「互相发挥,《净影疏》简述其要」,讲得很简单、很扼要,《宗要》广演其义」,把这个事理讲清楚、讲明白了,《会疏》会归净宗」。念老把这三种批注统统节录在此地,「故并录之」,这个难得。我们看这段经文,看三种祖师大德的批注。所以这个注子好,这个注是集古来祖师大德经论解释的大成,在这个批注你全都看到了。对我们断疑生信确实是有极大的贡献,我们不能不感谢黄念老居士。

再看底下一段,「经云以疑惑心者,以不能信了佛智,故生疑惑」,这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疑有四意。以下广摄昙鸾、元晓、峻谛,并兼取憬兴等诸师精意,简化其文字而综述之」。下面再看看昙鸾法师怎么说的,元晓法师怎么说的,元晓是韩国的,峻谛是日本的,再兼取憬兴,憬兴是中国的。你看看这些中外祖师大德他们对这五种智的解释,不信五种智是怎么回事情,来做个总结。「一者,不信不思议智,故疑但念阿弥陀佛,未必得生极乐。不知不思议智有大威力,非思量所能及,一切万法无非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变万化,无量无边,安得以凡夫有碍之情识,疑彼如来无碍之妙法」。我们看这一段,不思议智。智慧广大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的思量、言语,议是议论、是言语,是有范围的,是有限的,智慧是没有限的。以有范围的思量,第六意识,佛说了,第六意识能力是大,大到什么程度?对外它能缘虚空法界,对内它能缘到阿赖耶,这么大的范围,其它的智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但是它缘不到自性,这就是它有限。我们凡夫,包括十法界,十法界以内的,没有转识成智,换句话说,我们都用第六意识,所以永远不能见性。如果学佛了,对佛能够生起信心,知道什么?佛已经转识成智,不再用妄心,八识是妄心,不是真心,他不用妄心,他用真心。真心没有障碍,什么障碍都突破了,妄心里头有障碍。我们从这个地方生了疑问,怀疑只是念阿弥陀佛未必得生净土。这就是不知道阿弥陀佛不思议智的能量之大,能保证你往生。你不相信他,你带着怀疑的心。念不念?还念,试试看。这样的人就生边地,生疑城。如果他不相信,也不念了,那就去不了,就得继续搞轮回。对佛的智能,说佛有这么大的智能,恐怕是假的,大概都是赞叹的,不是真的。这是什么?善根不够,会找这个麻烦。

下面跟我们讲道理。「一切万法无非自力他力」,信则合,两个力量就合起来,不信,这两个力量就分散,自力是自己,他力是阿弥陀佛。一切万法,自力是主,是真因,他力是助缘。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如果与我们自己不相干,到那里去真难。为什么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决定可以去?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变的,也是我心变的,我心要不变极乐世界,我怎么去?他变了,极乐世界在那里,我的心没有变,我不能去。我的心里也变成极乐世界,这一结合,去了,这么个道理,这不可以不知道。为什么?自性只有一个,相有差别,性没有差别。这个道理想通了,我们这个疑惑就化解了。我们两个人相不一样,性一样。譬如我们看电视画面,电视里面很多人,我也在其中。画面就是真心,我们每个人是妄心,妄心不一样,真心一样,都是一个屏幕所现的,你离开屏幕什么都没有。所以心现识变,极乐世界、我们娑婆世界,阿弥陀佛跟我,都是心现,一个心,识变呢?识不是一个。现在问题是,心是一个,识也是一个,我们这个识也是在那里分别执着阿弥陀佛,执着极乐世界,那我们就合了。所以信就合,合一了,那怎么不能去?不信那就隔离了。「自摄他摄」《还源观》三种周遍第三句所说的含容空有。我要摄取西方极乐世界,我要摄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摄受我,阿弥陀佛也摄受娑婆世界,这是自摄他摄。「千变万化」是出生无尽,「无量无边」是周遍法界,我们用《还源观》上这三种周遍来看这个经文。「安得以凡夫有碍之情识」,这是讲一般不相信的人,有怀疑的人,怀疑是他有障碍,「疑彼如来无碍之妙法」。碍从哪里产生的?不信就是碍;诚信,障碍就没有了。

下面举比喻来说,「岂知一面之镜,能现万像」。用镜子,这一面镜子能照见外面境界,远近统统在里头。这面镜子代表什么?能容、能摄,显示一切万法无非自力他力。镜子自力能把他力融入自力里头,自他不二。「千年积薪,一火烧尽」,你堆积这些柴火堆积了一千年,一把火烧干净了。这个千年堆积柴火是什么?罪业,无量劫来积的罪业。一把火是什么?智慧光明,你觉悟了,一觉悟罪业就完全没有了。不觉悟,这个罪就重,你要受;觉悟,罪就没有了。为什么?一切法都是空的,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可是你要是迷,你要不觉,那个罪会产生罪报。其实罪报也不是真的,假的,就像作梦一样,你在做恶梦,梦中你要受苦,无不是自作自受。下面总结,「故至心一念称名」,这至心两个字重要,不是有心无意,不是这个,至心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念一声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临终「十念必生又何足异」,那有什么怀疑的?你就相信了。所以理一定要明了。不思议智就是成所作智。

第二,「二者,不信不可称智」,不可称智就是妙观察智。「不了佛智体绝对待」,对待就是对立,佛智里头没有对立,这个一定要懂。我们今天转不过来,对立没有放下,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就是对立。为什么?不平等。佛智体绝对待,我们是佛,这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智体绝对待,这是我们自己本分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觉悟?为什么我们还搞对立?「离过绝非」,没有过也没有非,为什么?对立才有,不对立哪有过,哪有非?「昙鸾师曰:不可称智者,言佛智绝称谓(不可称量),非相形待(不相对待)」,佛智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不相对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若是无,亦应有知无之智」。有知道有的智慧,有知道无的智慧,法要真的有,法要真的无。「诸法离于有无」,这一切法非有非无,那怎么办?「故佛冥诸法,则智绝相待」。佛的方法高明,他怎么冥?于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时候智绝对待,也就是相对的这个念头消失了。这个境界里面,你能说得出一句话吗?真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能说出的是相对的,不是相对的你说不出。你能想象的是相对的,有能想、有所想,能所都没有了,想象也没有了,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议。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这两句话说得好。我知道那是阿弥陀佛,给你讲真话,你不知道佛;那不是阿弥陀佛,你也不知道佛。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着,你心里有有、有无,有非有、有非无,你有这些东西在。这是什么?这是知识,不是智能。「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离此四句」「离此四句,即离百非,佛智离四句、绝百非,体离对待」。佛没有相对的,也就是说真正转第七识就没有对立,对立就没有了。对立没有了,什么境界?一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真的是一体,一体当中有相应、有感应。所以说不可称智,这个智你没办法称它。「智不可称,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称也。念佛往生为不可称智所成,于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称智」。所以真正学佛人,真正念佛人,真正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放下,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现前,本具的般若就是此地所讲的五种智。

再看第三,「三者,不了大乘广智,疑佛不能实度一切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佛能度得了吗?佛能度得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得度?我曾经在马来西亚遇到一位法师,他就是怀疑:佛真能度众生的时候,他说了,众生没有度尽他不成佛,我还没有得度,他怎么成佛了?来问我这个问题。「复疑一切念佛众生岂能皆得往生净土」,这种怀疑的人很多,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其实,你对于念佛两个字没搞清楚。这真念假念,真念的往生了,假念的当然不能往生。真念佛的,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导同学的,我们把心换过来,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这样念佛决定得生。心里面还是有贪瞋痴慢疑,口里念佛,不能往生,那不叫念佛人。真正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真心一念,他是心清净的,所以他有感应。我们一天念一万声、念十万声,心不清净,不曾感应,道理就在此地。虽然不能感应,这个念佛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坏,而且种子很多,他念佛念得多。哪天缘成熟了,这个善根就非常深厚,因为他过去念佛念得多,因缘一成熟,他决定就往生。什么缘?他真能放下,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了,他的缘就成熟,就这么回事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是二心、三心,你记住这句话,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别想,什么也不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想它干什么?你说它干什么?好,虚妄的,不好,也是虚妄的。《般若经》讲得那么清楚,「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想它干什么?你说它干什么?想就想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无量寿经》,念就念《无量寿经》,这决定得生。古德所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的。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故于阿弥陀佛作有量想,对治此疑,故言大乘广智」,大乘广智就是破这个疑惑,「此智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也」。大乘经教里佛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不是佛没有能力度,佛有能力度一切众生。什么是无缘?不相信,不接受,不看佛经,不听讲经,完全不相信,这就没有缘。阿赖耶里头虽然有种子,他没有缘。为什么没有缘?应当是从小没有接触到,从小所接受的与佛教、与传统大概都是相悖的这些知识。我们自己是过来人,晓得。家里面不信宗教,但是还信因果,因果什么?因果只是对人,杀盗淫妄的对象都是人,对畜生还是照杀,这就是对因果还有少许那么一点。学校受的教育不谈这些,说这些是迷信,说这些是封建时代帝王欺骗人民的,是一种手段,稳固政权的一种手段,现在都不要了。遇到了也不学,经寺庙门口经过不进去,我们年轻的时候是这种状态。我这样的,跟我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不是学佛,他跟我讲的是哲学,也不是佛法。可是末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这很特别,最后一个单元。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老师是哲学家,把这个东西是看作哲学,佛经哲学。他研究,他对这个特别爱好,所以在最后一个单元把这个东西讲给我听。我们听了很有道理,对以前这种错误的看法才得到修正,经过寺庙就想进去看看,以前不进去。有一些知识水平高一点的,我们就向他请教,可以谈谈了,逐渐就发生兴趣。

如果没有这次的学习,我们这一生把这个缘当面错过。让我们对于佛教,以后慢慢对所有宗教都生起了尊敬的心,才知道以前我们所学的、所想的,全盘错了。怎么可能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些法,现代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他不能接受,我们很清楚。尤其是圣贤的教学、佛菩萨的教学,没有诚敬这个心态你是没有办法契入的。即使出家修行,对经典、对三宝没有真诚恭敬心,你一辈子都得不到。为什么?你的怀疑没有断过,虽然出家了,还是怀疑。出家的原因我们不必去过问,但是他对于经典上这些关键的问题他的疑惑没断,又没有机会深入经藏。我们今天真正明白了,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讲经,为什么?只为一桩事情,帮助大家断疑生信。断疑生信之后,那是第二个目标,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就是为这个,没有一丝毫是为着自己的利益,没有。我们知道连须陀洹身见都破掉,佛怎么可能有我执?不可能。阿罗汉我执破掉了,何况是佛!《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见都破得干干净净的,虽然是应化身,跟法身实际上说没有两样。所以,也要把佛看作普通人,以为他的智慧、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错了。有量就是有限量。对治此疑,故言大乘广智。这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此智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

「欲明佛智,无不运载」,运载是比喻。「运载一切,皆入无余,故曰大乘」,就是无余涅槃。「其所运载,无限无际,故名广智」。这个运载就是教化众生,众生在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悟是一个高的境界,迷是六道凡夫,悟了就是佛菩萨,把凡夫带进佛菩萨的境界,这叫运载。运载哪些?运载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无余涅槃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他现在迷而不觉。只要能够接受佛陀教诲,接受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原理原则,你明白了,经典里面所讲的一切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你就能回头,你就能觉悟。

总的纲领原则是戒定慧三学,学戒、修定、开智慧。三学必须要用真诚心、恭敬心,为什么?真诚恭敬是你的性德,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你现在不晓得恭敬、不晓得真诚,那是学坏了,那是习性,不是本性。《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不知道恭敬,不知道真诚,那是不善,不善是习性。所以首先你要把习性放下,回归到本性,佛法就帮助你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人生真实的成就。本经所说的三个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中国古人讲的本善,佛所讲的本来是佛,真实之际是本来是佛;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你全都能得到。智慧没有边际,德能也没有边际,相好还是无量无边。所以能帮助你断烦恼,能帮助你开智慧,能帮助你成就一切善法,佛确实有能力度一切众生。欲明佛智,无不运载,运载一切皆入无余,这大乘。所运载的无限无际,叫广智。

「又于诸法门知之穷尽,故名大乘广智」,不是小乘。对一切法门,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穷尽,彻底的明了,圆满的明了,透彻的明了,这叫穷尽,这叫大乘广智。「故能广契群机,悉皆度脱」。所以他有这个能力,能够契一切众生的根机,都能帮助他。「如来大悲大智,于诸有缘,无不运载而入涅槃」。这是说佛他有这个能力,但是条件一定是有缘,能信、能解,欢喜接受佛陀的教诲,这叫有缘人。你接触到佛法的教诲,肯定提升境界,佛会帮助你不断的向上提升,佛决定不会教你一点点就把你舍弃,佛不会的,只要你不离开他,他一定帮助你圆成佛道。在我们这个世间难,除非遇到释迦牟尼佛,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都不可能,此地是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如果你肯定佛有这五种智慧,你能不拜他做老师吗?你能舍弃他吗?你能不跟他学吗?不可能的。你不愿意跟他学,或者偶尔想学,偶尔有事情就离开,这是你对于佛了解不够透彻。就是此地讲的一句话,不了佛智,你才会懈怠,你才会懒惰,你才会缺课。如果你真正了解的话你不会,为什么?这个一生成就无上道的机会只有这一次,没有第二次,你碰不到。所以,无比的珍惜,什么都不要,我就要这个,这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