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七集)  2011/8/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四十七面,第一行:

《弥陀要解》云: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这句话是蕅益大师讲的。下面是念老说的,「以念念即佛,为成佛之亲因缘。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以佛号为所缘境,乃所缘缘。言增上者,总摄前三缘,有大力用。」这个地方讲到相宗所说的四缘生法,任何一法生起都有缘,因是阿赖耶识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用植物来说就很容易了解,譬如我们要种桃,桃的种子桃核,那是亲因缘。桃核,实在说如果把它放在一个玻璃瓶里面,它永远不起作用。那就是什么?它只有亲因缘,它缺少其他的缘。植物来讲,最重要是增上缘,它有所缘缘,它还有无间缘。所缘的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属於本身具有的。这个桃里面的核仁,它希望能够长成桃树,这就是它所缘的一种缘,而这个力量还不能够间断,如果间断了它就不能成长,所以本身一定有这三种缘。

这三种缘,实在讲一切众生都有,在过去我们把它分作两个,一个是心法,一个是色法,像物质是色法。色法,这两种缘你看不见,现在我们知道它有。为什么?色跟心永远不能离开。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就是一微尘,微尘是色法,色法里面有心、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法,色跟心永远不能离开。所以整个宇宙统统是一个有机体,也就是说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乃至於电子、粒子,现在所讲的量子,小光子,没有例外的。这是最近才发现的。因此,一切法的出生都离不开这四种缘。心法是最明显的,譬如桃核它需要增上缘,增上缘是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这些东西统统具足,它就能长得非常好,将来开花结果,缘具足。现在我们从心法来说,像经上所讲的,我们有成佛的种子,这是亲因缘。佛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亲因缘。一切众生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只有《华严经》说到,其他经没说。《华严经》说的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我们今天讲生物;无情的呢?非生物,不是生物,不是生物就是矿物。植物都是生物,它会生长,植物;矿物不会,沙滩上一粒沙不会生长,石头也不会生长,那是矿物。《华严》说得好,情跟无情同圆种智,同圆种智是什么?成佛。

生物成佛,我们没有问题,矿物成佛,我们都成了问题,矿物怎么会成佛?到现在我们才晓得,原来矿物里头有受想行识,它知道,它能看、能听,知道我们的意思,就是有情众生的意念它全都知道。有情众生,我们讲包括生物,就太多太多了。所以现在我们想到,整个宇宙确确实实是像一个非常精密的网路,电网,你看不到它,但是它存在。我们身体,不但身体,每一个细胞,矿物里头每一粒尘沙,它放不放射?放射。为什么?所有一切物质它的存在都是属於波动,波动就是放射,它有频率。科学家告诉我们,频率慢的就变成矿物这一类东西,频率快的它就变成像我们的皮肤、肉体,再快的就变成电波、光波、无线电波,它就变成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是意念在那里振动,念头在动,这个念头不是物质,起心动念。可是物质现象,我们这个身体肉体每一个细胞也在动,动的频率确实不一样。我们的指甲它的频率就慢,我们这肉体它频率就快,内里面,我们的血液频率就快,骨骼频率就慢,它都在动,连整个山河大地,所以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动的。

大乘经里面讲的这一念,非常有道理,这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我们现在用秒来说,一秒钟大概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那个里头的一念。因为念念相续,无间!它不间隔,一个一个,前念灭了后念马上就生。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宇宙,前面这个念头跟后面念头不一样,所以这个宇宙之间变化太大,我们在《还源观》上念到的「出生无尽」,就是这个意思。波动的频率,头一条讲「周遍法界」,念头才动,你看这个速度多快,遍法界虚空界全部都收到,这个频率都收到了。每一个粒子、每一个光子不断的发出信息,同时它也收到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它是活的,它是有机的,我们无法想像,这是非常无法想像的一种精密的一个网,网状的东西。念头如果是善,善的境界就现前,没有一样不善,念头不善,你全都坏了。西方极乐世界念念都善,念念什么?他念念是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知道,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十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世尊对我们很爱护,慈悲到极处,为什么不劝我们往生其他佛国土,劝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什么原因?大乘经里面说得很多,不但世尊这样劝我们,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劝他们世界的众生,也就是佛弟子们,都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肯定是遍法界虚空界美好的中心,善好的核心,到这个地方才真正见到大圆满。

这种大圆满怎么来的?世尊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是法藏比丘以大慈悲心发四十八愿,又以五劫时间修成的。这个修是什么?这就是缘。四十八愿是什么缘?是所缘缘。由四十八愿的功德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的所缘缘没有间断,而且他的所缘缘是等无间缘的,他没有杂念进去。这个意念是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它是完全相同的,它不是相似相续相,它是平等的相续相,就真的是相续相。这个世界是阿弥陀佛,现在他成佛了,成佛称他作阿弥陀佛。阿弥陀意思就是无量,佛是觉,无量觉、无量智慧、无量的慈悲,样样都是无量,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代表遍法界虚空界无量的善美,我们常讲真善美慧,没有比这个更高,没有比这个更圆满。所以我们今天念佛就是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四种缘统统具足,把我们阿赖耶识的种子,最善的种子,我们阿赖耶里有阿弥陀佛、有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说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种子,亲因缘,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肯定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我自己心中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自性里面的阿弥陀佛,不向外求,向外求不到。

今天我们念佛,净念相继,这是所缘缘,我们就缘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继,相继就是等无间缘,净念是所缘缘,缘的是佛号。增上缘,我们怎么知道有这回事情?头一个增上缘是释迦牟尼佛,他给我们介绍,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去我们三千年,他老人家的教诲世世代代相传,这是个增上缘。如果没有世代相传,我们怎么知道?这世代相传包括结集经藏,把世尊四十九年教学,用文字写下来流传后世,这是我们的增上缘。每一代,世世代代的,由这些大德,我们称祖师大德,他们传持法门,一代一代传下去,经本到中国通过翻译,中国祖师大德相传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净土宗已经十三代了,这都是属於增上缘。这是增上缘,也是等无间缘,也是增上缘,因为它没有变质,一直流传下来。道场是我们的增上缘,经本是我们的增上缘,同参道友都是我们的增上缘,所以四种缘统统具足。

这后面最重要的是菩萨第一善根,这第一善根就是精进不懈,我们只要精进不懈,就成功了。如果缘统具足了,懈怠懒散,不想念佛,还贪恋这个世间福报,那就可惜了,这个种子慢慢你不培养它,它就烂掉。烂是烂不掉,叫金刚种子,这一生不能成就,哪一生具足了增上缘,因为亲因缘、等无间缘跟所缘缘都不会间断。所缘缘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对象,如果我们所缘缘是名利、是世间的福报,你用正当的方法去求得,果报在人天,人间天上去享福;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也能得到,将来果报在三途。所以人间天上、六道十法界,都是众生所缘缘成就的,你缘哪一个?佛法里头法门无量无边,你缘哪一个法门,你成就什么样的果报,缘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学佛同学当中,我们见到很多,他们不想到极乐世界,他们想到兜率天,想去亲近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到这个世间来作佛,他们做弥勒菩萨的弟子,菩萨弟子、声闻弟子,他喜欢这些,不少人!依照方法去修行,四缘具足,他能成就。像虚云老和尚就在兜率天,我们从他年谱里面去看,他曾经有一次入定,定中到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还听了一座经,弥勒菩萨告诉他,你的缘还没成熟,你还得下去。他在兜率天上看到几个老同参,都是熟人,这是先往生到那边去的,这不是假的,他在兜率天上看到的,那真的是往生兜率天了。往生兜率天不容易!比往生净土可难多了。为什么?他要修定,修唯心识定,这个修成功你才能去,修不成功是没有办法去的。早年李老师把这个事情讲得很清楚,唯心识定,像我们这样的,要有好老师来教,大概要修多少年?估计要修一百五十年。我们哪有那么长的寿命?它也是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提升到兜率天的水平。所以还是这个法门好,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个我们相信可以做得到。那个八万四千法门要断烦恼、要修定,没有戒定,没有具足这些条件,是没有法子去的。这也是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都为我们示现,劝导我们往生净土,道理都在此地。

「等无间缘」,这个「等」字要简单的说一说。等是平等,譬如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前一念是阿弥陀佛,后一念也是阿弥陀佛,但是有的时候断了、忘掉了,忘了几个钟点,想起来又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这个叫等。但是不一定是它有间隔,有间隔的时候它还是一桩事情,这叫平等的。我们念阿弥陀佛,当中又想别的事情,这个就断掉,这不是无间。所以我们凡夫念头非常复杂,修什么法门都不容易成就。不容易成就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就是等无间缘出了问题,我们讲杂念太多、妄想太多,这个就是等无间缘这个缘没有了,虽有所缘缘,还是不能成就。像我们念佛,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念佛三昧没有得到,还不就是妄想杂念太多吗?念佛当中夹杂著妄想,那个等就没有了,无间虽然有,没有等,你前念跟后念不是一个念头,你当中有杂念。所以这个字是个关键的字眼。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在其中,这叫等无间缘。印光大师教我们三个清楚,这是希望我们真正能够念念都有等无间缘,用意在此地。佛号从心里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进去,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句佛号是第几声,记得清清楚楚。他记数只是记一到十,一到十、一到十就这样记法,不要记数字,也不要用念珠,用念珠分心,说得都很有道理。他老人家一生就用这个功夫,用得很得力,教别人,别人学他这个方法功夫也能得力。

胡小林居士,很多人认识他,他在过去念佛一直就是功夫不得力,杂念太多,以后看到《印光大师文钞》上这一段,他就开始练,练得很有效果,他一直练了四个月,才把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确实有效。我们这边也有几个同学也在练,果然有效,好。要保持这个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放下万缘。我们的缘虑太多,很多牵肠挂肚的事情放不下,肯定还是打闲岔。不能不放下!那工作怎么办?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把念佛放下,念佛的时候认真念佛,这样就对了。工作的时候想著念佛,念佛的时候想著工作,工作没搞好,佛也没念好,两面都失掉,这就错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这句经文,『当知此人非是小乘』,念佛的人不是小乘,净宗不是小乘。「此人,即如上一心念佛之人」,专修专念。「世多讥念佛为自了,甚至鄙视,是则未了佛意。」世间人,这个误会的人太多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刚学佛也是这样的,认为念佛是什么?大概是释迦牟尼佛慈悲,一些没有知识的老太婆,用这个方法去安慰安慰她,完全想错了。为什么人家向往弥勒净土而不生弥陀净土?弥勒菩萨是法相宗的祖师,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所研究的,名符其实的高等哲学。我在初听方老师跟我讲佛经哲学,他告诉我,那个时候的方老师就跟照片上一样,大概四十多岁,将近五十,应该是这样的年龄,我二十六岁。他告诉我,佛经里头有哲学,真正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他说只有一部分,哪一部分?性相二宗。性宗是三论、禅宗,相宗就是法相唯识。他指我的路子是法相唯识。法相唯识我们接触到之后发现,这是佛教讲的心理学,这些经典我们拿来看看,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些教科书、课本,一比较,那真的是不如它,它讲得微细,讲得透彻。所以学习这个东西都走兜率天的路子。兜率天几个人能成就?太少太少了,你要真功夫!

搞清楚之后,相宗搞清楚之后,要放下,你要放不下就变成所知障。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最后还是全盘放下,他才能大彻大悟。那个全盘放下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十九岁离开家庭,把世间的东西放下了,三十岁在菩提树下,把所学的东西放下了。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所以自性清净心,科学找不到,哲学也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它?我们今天知道了,它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都要有现象,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或者是自然现象,只要有现象,他们就能找,它没有,你找什么。自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它就没有法,一切法就没有,一切法是依它而现出来的,所以它能现,所有一切法都是它现的,所以一切法的本体就是它。本体找不到,不是现象,能现现象,能现自然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物质现象,自体什么都不是。佛法难就难在这里。你怎样才能发现,你才真能把它找到?《金刚经》上有一句说,说得妙极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就见到了。诸相非相是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诸相非相就见到,见到就见性了。

我们今天这句话会念、会讲,实际上我们没见到。我们见到的东西都存在,我看得见、听得到、摸得著,怎么会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想想佛这几句话是有道理,一直到我们念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我们有一点彷佛的影子了。我们看错了,像看电影一样,怎么看错?不知道电影原来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它没有动,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动的相,实实在在它没动。错在自己,不在外面,外面没错,我们看错了,我们想错了,看错了叫见惑,迷惑!想错了叫思惑,见思烦恼。什么烦恼?不了解事实真相,问题出在这个地方。这个世间人真的很多讥笑念佛是自了汉,真的是鄙视,这些人我们知道,包括我们自己,未了佛意,没有了解佛说法的真实义。开经偈,经还没打开,你念这四句偈,「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太粗心、太大意,真的是不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还自以为聪明。法,真的武则天这首偈子作得太好,「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今天真的见到、听到了,不解如来真实义,你说多可怜。

「世尊金口亲宣,如是之人非是小乘」,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今天在现前这个环境里头,可以说举世之人都不学圣贤,都远离经教,纵然接触到,带著很深的误会、怀疑、迷惘,不能接受,甚至於还批判。所以在目前圣贤教诲、佛菩萨的经教传承,确实是严重的问题,找不到传承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找不到传承的人,我们都有责任,我们自己没做得好,表法没表得好。传承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然后把成绩拿出来给人看,大家就不怀疑了。现在说十年学习一部经、一个法门,都找不到。大乘八个宗,无论是哪个宗,你依照它的方法、理论去修学,十年不改变,肯定有成就。这个里头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绝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如果受外面境界影响,你肯定失败。真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确实要放下,一门深入,要做个样子给后人看、给现代人看。

「弥陀一乘愿海,悉赐大白牛车,唯是一乘,何有二三,故云非是小乘。」如来说这个人不是小乘,怎么不是小乘?要知道,弥陀是一乘愿海,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一乘愿海是哪几部经?隋唐时代古来祖师大德,一乘经只说了三部,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部《法华经》,第三部《梵网经》《梵网经》没有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只是受戒的戒品一品,这也是一部大经,一乘经。《无量寿经》是一乘愿海,这个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普度众生。梅光羲老居士在这个经的序文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也是隋唐时代这些大师们所公认的,《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最后归宿到哪里?找这个,最后归到什么地方?都归到极乐世界。《华严经》,你看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是什么?就是《无量寿》,一乘经统统归《无量寿》,所以这部经称为一乘愿海。《华严》好像是长江,《法华》好像是黄河,统统流到大海,流入大海。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这启示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千经万论都像陆地上的河流一样,没有一条河流不归到大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宿到净土。

我们再看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尊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又看到十方世界无量的这些菩萨,大行菩萨、小行菩萨,统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这表的是什么法?岂不是在此地告诉我们,无量诸佛如来在十方他们自己国土里头教化众生,都劝所有的学人,从菩萨到六道众生,不是都劝他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把它看清楚,要深深去体会它,然后我们的愿心真坚定了,再不会动摇,我们完全明白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生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为什么?一切诸佛所教的统统都会归到极乐世界,这是个中心点,这个是佛陀教育的总部,十方世界那些诸佛那是分部,极乐世界是总部。这个比喻大家好懂,真是这样,这一点不假。

「悉赐大白牛车」,这个典故是《法华经》上的,《法华经》上佛举了一个比喻,讲三界火宅,这个长者,大富长者,他们家房子烧起来,小孩不懂事,叫他也叫不出来,他们喜欢玩具,有喜欢玩羊车、鹿车,大白牛车就是马车,引诱他的小孩,门口有羊车、有鹿车,去玩,出去玩,把他引出来。三界火宅是什么?就是六道轮回。等到出门之后,羊车也没有,鹿车也没有,只有马车,平等的,都是赐给你最好的东西。那个羊车、鹿车比喻小乘,声闻、缘觉。世间人确实有很多人喜欢阿罗汉的、喜欢辟支佛的,那不究竟。引导你出来的时候,统统一律平等,全是大乘。大白牛车是比喻大乘,古时候交通工具运载量最大的是马车。「唯是一乘」,一乘是成佛,成佛的大道,还不是叫你去成菩萨。「何有二三」,二就是大乘、小乘,三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都是假设的,都是属於诱导,「故云非是小乘」

佛复赞扬如是念佛之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个赞叹实在讲太殊胜,你今天要是明白了,贵的是直下承当。什么人是如来第一弟子?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佛弟子当中他是第一弟子,你学其他的法门,第二、第三、第四,排下去了。这个话不是我们自己说的,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何以故」?这提个问话,为什么?於一切法门当中,「以念佛法门最为第一故」。为什么?这个法门能叫上中下根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平等成就,下下根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就平等了。这个平等就是此地比喻,悉赐大白牛车,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这一点我们要晓得,要肯定念佛法门最为第一,最为难信。「於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生实信」,真实信,「如教奉行,故称第一」。如教奉行,你只记住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你看就这么简单。上中下根全能接受,真的是第一。希望我们对这部经要真信、真发愿,做如来第一弟子,将来的成就也是第一成就。我们看底下一段经文: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於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

请看注解,「右文复劝尊重依止、爱乐修习本经所授之法。」世尊慈悲至极,劝导我们依教修行,千万不要怀疑。这部经将极乐世界介绍得非常完备,最难得的是把极乐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成就的,原原本本,不是凭空想像的,也不是天神制造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依佛的教诲精进不懈,长时间修学,叫五劫修行,功德成就。《净影疏》云:是故已下」,就是这段经文,「劝学此经。以此经中说无量寿,闻获大利」。这部经佛是专讲无量寿,专门介绍无量寿,就是介绍阿弥陀佛。「故设大火满三千界,亦须从过听受此经」,我们在里头加几个字,就容易懂了,亦必须从中通过而听受此经。三千是三千大千世界,用我们今天天文学家的话来说,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统统都是大火,我们也必须从当中通过,要听受此经。「况余小难」,这是讲灾难,再大的灾难也拦不住你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为什么?这是无比殊胜的利益,你要是失掉,再也找不到。这个比喻也是佛在经上说的。

「因此经乃是净宗第一经,於弥陀因地愿行,极乐依正庄严,三辈往生正因,两土秽净因果,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等,摄无不尽也。」这难得!无论是理,无论是事,都讲清楚了,都讲透彻了。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行是我们的典范,我们今天要能够效法阿弥陀佛,容易太多了,向他学习就行了。怎么学法?专学这部经,净宗第一经,也就是说,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头的第一经,这是必须要认清楚的。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最重要的一部经是哪一部经?就这一部。为什么?你照这个修学,你这一生决定成佛。你依其他的法门,要拐弯抹角,要走很多弯路,你才能成就得了。这条道路是直路,不是弯路,是最近的一条路,捷径。怕你不能相信,所以把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修行跟你讲清楚,这是阿弥陀佛的历史,也是极乐世界的历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介绍。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学习,去修福修慧,把这个道场介绍给你,修学的环境非常完备,老师、学生也都介绍给你。

三辈往生的正因,这很重要的,怎么去?上中下三辈各个阶层,你到极乐世界去,从小学念起行,当中插班也可以,等於说它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你愿意从哪里插进去都行,能力不足,从头念起。这个处所真正是享福,从头念起是享圆满的福报。这个世界一切苦都没有,所以称为极乐。这个地方学习只有提升,没有退转的,只有进的时间快慢不一样,有人提升得很快,有人慢慢提升,总而言之,他都提升,他不会退转。两土净秽因果,极乐世界是清净的因果,我们现在居住这个世界是秽污的因果,都讲清楚了,都讲明白。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华严经》上讲的四法界,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等,这是华严境界,摄无不尽,都在其中。所以这部经里头确确实实是圆满的法轮,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全在其中,会集得太好了。

故应『於此经中生导师想』。在佛门里面导师是佛,佛是我们的导师。这部经就是我们的导师,你学这部经,就跟释迦牟尼佛学的没有两样,就跟阿弥陀佛修行没有两样。阿弥陀佛在哪里?在这部经里头。释迦佛在哪里?也在这部经里头。这部经就是释迦、就是弥陀,要能生这个心。「敬依经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诚,恭敬,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要圆满的诚敬心,依教奉行。教我们发菩提心,我们就采取蕅益大师的教诲,全心全意,或者说一心一意,这一生当中就一条路子,西方极乐世界,一向,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极乐世界,一个愿望,亲近阿弥陀佛,一向专念。

「世尊复云:凡欲令无量众生速证不退,及为欲见极乐广大庄严、殊胜佛刹,愿随佛学,亦自摄受佛刹。如极乐之广大殊胜,普被诸根,广摄万类,以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心,听受此法门。」这个鼓励我们,太难得。第一个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真有这个心,欲令无量众生速证不退,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学了《无量寿经》,你真正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就能做到,你一做到,别人就相信,别人就能接受。要想见西方极乐世界广大庄严、殊胜佛刹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庄严不是富丽堂皇,富丽堂皇是自然的,为什么?称性。它不是人工设计的,也不是人力去建造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自然成就,这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福报,他的福报太大,自然变现出这个世界。

前面我们读过法照法师,法照法师是我们净宗第四代的祖师,他朝五台山,见到大圣竹林寺,无比殊胜庄严。大圣竹林寺是人工设计的吗?是人工建造的吗?不是,他有缘他去就看到,看到那么多的菩萨在那里听经,文殊菩萨讲经。离开之后感觉得很幸运,真正看到文殊菩萨的道场,离开一路上做记号,下一次来的时候可以找到,再回头一看没有了,是一片青山,什么也看不到了。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什么?文殊菩萨功德的成就,真实功德自然变现出依正庄严。我们这个世界的菩萨道场、阿罗汉的道场,乃至於福报大的天人道场,都能看到,何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样的修行功德,自然成就殊胜庄严广大的佛刹,我们能够相信,我们读到了不会怀疑。「愿随佛学」,这么好的一个老师,我们要不去跟他跟谁?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你要问为什么?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样劝我们?佛看我们跟他是一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在这个地方体现出来了。我们自己愚昧无知,还曾怀疑心,还要问他为什么,到我们认真修学到一定的程度就恍然大悟,悟到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我们对一切众生也像诸佛如来那样的慈悲。

「亦自摄受佛刹,如极乐世界之广大殊胜」,这是真的。夏莲老常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真的不是假的。我心中有弥陀,弥陀心中有我,我跟弥陀是一不是二,这个关系多亲切!我们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刹土,问问,是不是我们自己的?真的是自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就讲不通了,我们自己清净心念出来了,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自己清净心的功德变现的,又是阿弥陀佛变现的。这就是现在科学家讲集体意识,是我们的意识跟阿弥陀佛的意识集合在一起,你说是弥陀的净土,行,讲是自己净土,也行,自他不二,自他是一。自摄受佛刹,如极乐世界广大殊胜,跟它一样的。「普被诸根,广摄万类」,这个被是加被,就是加持,普遍加持无量无边的众生,不同的根性,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广摄万类。遍法界虚空界,你看他度的对象,我们今天讲帮助、协助,哪些对象?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没有不摄受的。「以圆满功德者」,这样功德才叫做圆满,一个也没漏掉。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在阿弥陀佛心光普照之中,这个就是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佛心是大圆镜,遍照法界,圆满功德。我们要能够希望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个心应当要有。我们在前面读过,阿闍王子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法,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听了欢喜,都起了个念头,希望我自己将来作佛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些人有善根、有福德,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他听了,他不会发这个念头。我们今天听经听到这里,明白了,搞清楚了,一定像阿闍王子一样,要生这个念头,我要到极乐世界,我到那边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然后才能够帮助十方一切苦难众生。

后面,「当起精进心,听受此法门」。前面跟我们讲真诚恭敬,末后劝导我们精进,都是听受这个法门,此法门就是这部经典。要会听,体会到经典里面所说的甚深义趣,要会听,听了之后要能够完全接受,像孔老夫子一样,信而好古。夫子这句话跟佛家信受奉行是一个意思,信是信受,好古就是奉行,喜欢!喜欢哪有不学习的道理?不认真去学习,他不喜欢,喜欢肯定认真学习。所以信而好古就是信受奉行。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右段,右面这一段,「复深劝大众」,真的是劝导我们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我们看到世尊苦口婆心劝导大众,「坚信此净土法门与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法门第一经,关於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介绍得最清楚、最完备的一部经典。这段文一开头就说,『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盖以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何况此净宗乃第一之法,而此大经复是净宗第一之经。」四弘誓愿是诸菩萨的总愿,菩萨无量的行愿不出於这四个范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不出这四个范围,所以这是诸佛菩萨弘愿的总纲。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实在说,真正弘愿就这一句,慈悲到极处!众生无量无边,发这个大愿要去帮助他、要去协助他。帮助他什么?终极的目标帮助他们成佛;众生的业障习气太重,不得已而求其次,帮助他破迷开悟;业障极重的,帮助他们断疑生信,这三个等次,上中下三根。对下根要帮助他断疑生信,这才能得度,慢慢去诱导他,已经有基础了,要帮助他破迷开悟,最后帮助他转凡成圣。

方法第一殊胜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论是什么样的根性,上中下三根统统得度。其他法门不是,有些法门,像阿含专度小根,首先帮助你不入三途,这个太重要了。佛怎么教你?教你十善业道,教你孝亲尊师,教你慈心不杀,你在六道里决定不堕三途。心量再大一点,这个还不满足,希望更好一点,佛就教你认识六道轮回苦,你得要有心出离。真正发这个心,教你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教你修定,帮助你开智慧,向上提升。根性利的,他就脱离六道轮回,生到佛的净土,四圣法界是净土。心量更大的,这还不够,希望能够得到圆满的大觉,那佛就是教你导归极乐。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善巧方便,包括《华严》《法华》,最后都是导归极乐。世尊专门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经典,三经,大家都晓得,《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是专讲的,净土三经。在讲其他经典当中附带介绍的,劝导大家求生极乐世界的,这样的经典有二百多种。所以古德有说,世尊对於这个法门处处指归,显示出佛的悲心、佛的愿望,无不希望你在这一生当中往生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你决定一生究竟圆满。

念老在此地说,「弥陀因地发心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这是勉励我们的。供养恒沙圣是修福,求福果报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定信心、勇猛精进求正觉。「求正觉者首应求正法」,没有正法哪来的正觉?什么是正法?「故不应自生谄伪之心」。谄伪,下面有解释,我们看下面,『退』是退转,『屈』是弯缩,我们现在人讲的弯路,『谄伪』是虚伪,这是障碍,菩提大道上的障碍。你要有智慧,要认识,要知道避免,头一个决定不退转,第二个不要走弯路,第三个不可以虚伪。菩提心第一个,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对一个发菩提心的人来说,统统都是增上缘,都是帮助自己提升、帮助自己精进,好事,不是坏事,自己要认识。

一般人顺境、善缘容易生贪恋,这一贪恋就退转,就弯路,就谄伪了;逆境现前,恶缘现前,就生怨恨,也退转了,甚至於还生报复的心,不知道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境缘都是佛菩萨在帮助你,你自己要觉悟。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永远用一个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恒,换句话说,就是用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的体就是真诚,人没有真诚,哪来的清净平等觉?对待外面一切人一片慈悲。慈悲是什么?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正觉的爱心,待人接物。对我好的人,慈悲,对我不好的人,也慈悲,毁谤、陷害我的人,对他还是慈悲,决定没有打折扣,看到他有困难,一样热情伸出援手帮助他。不要说这个人他害过我,我不要理他,错了,那不是菩萨。我们要能做到,这些都是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能够依教奉行,这就对了。

下面说,『设入大火』,「设」是假设,盖谓倘因求法,身入大火,亦『不应疑悔』。当如弥陀因地「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始是深信切愿。我们在今天好像也遇到这种环境,很多同修、社会大众忧心忡忡,灾难这么多。确实不是好现象,从今年三月,全球严重的灾难一个月比一个多,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估计八月会超过两百件,真的超过了。九月会更多,月月都往上升,这个事情不是好事。我们怎么办?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了榜样,再苦,我们的信心、愿心永远不退转,这是什么?这叫深信切愿,灾难来了不惊不怖。我常常讲,灾难来了,应当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被吓死的。什么人会留下来?若无其事,不在乎,这个人会存下来,什么灾难来了他也无所谓,能承受得了,不以为意,他就很容易轻易就过去了。千万不要害怕,一心念佛。念佛,要深深相信这一句佛号能消一切罪孽,不要再用别的方法了,就这一句名号,你要相信。我们从今天起念念不离佛号,这一年的时间就能够超越!不在共业当中自然会留下来,在共业当中就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念头一动,佛就来接引,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