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九四集)  2011/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解》第七百八十一面第五行,从「如《法华方便品》看起:

《法华方便品》云: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这都是说明自性、法性、真心、实相,这些名词统统讲的是一桩事情,这桩事情就是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之间这些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心理现象)、自然现象,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这个来源(根源)就是本体,依凭什么来的?确实是难讲,为什么难讲?它真有,不是没有,如果没有,哪来的这么多现象!但是自性它不是现象,佛经上大乘经常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没有现象,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没有办法说。佛说了十几个名称,悟入的人知道,清清楚楚,没有悟入的人很难体会,怎么说都隔了一层。这一层是什么?是迷惑,这一层不隔你就证得、你就悟入了。这一层东西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隔这个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放下,你一听,马上就明白了。

为什么六祖惠能一听就开悟、就见性?真的见到了。见到自性,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你就通达明了,没有一样你不知道,不要学,自然就知道了。可是这些东西,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有放下的人,怎么讲都很难懂,很难体会。这是三大类的烦恼。执著放下,证得阿罗汉,比我们聪明一点,对於实相还是没办法,不能体会。放下分别,权教菩萨,比阿罗汉聪明,常常听大乘佛法,大概知见像我们这个样子,解悟不是证悟,知道有这些事情,自己怎么样?自己无始无明没有放下,所以不能证得。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如何我们在六尘境界里,眼见色、耳闻声,不再起心动念,那就见到,给你一说马上明白,不必再讲了。你看五祖忍和尚对六祖大师讲,我们估计顶多两个小时,在半夜三更召见,彻悟之后不必说了,全都知道了。

这就证明佛讲得没错,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放下就是。六祖他行,我们得研究研究他为什么行。他平时对於这一切现象就很淡薄,我们在《坛经》看到他的行谊,日常生活,生活很单纯。他不认识字,没有接触过任何文化,现在人讲没有文化的人,靠著砍柴、卖柴过日子。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我这个年龄,在抗战期间有卖柴的、有卖水的,挑水卖水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没有瓦斯,有电灯,电力很薄弱,烧电炉不可能,没有那么多电力,所以要烧柴火,烧灶,城市里面的人民每天要买柴、要买水。所以就有这个行业,乡下人他做这个事情,清早起来河边上去挑水到城里来卖,山上砍柴到城里卖柴,惠能大师是干这行的。他对於一切人事物看得很淡,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别人说什么都好,不过那个时代人都老实,不会欺骗人。能大师是一个很老实、诚实的人,没有一丝毫虚伪,也没有任何心机,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一听他就明白,明白就放下,不再执著,他就入佛境界,佛经上所说的他全懂得。为什么?是他自己的境界。

佛所证得境界都是我们自己本有的境界,只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所说的全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一字一句是外面的,你怎么会不懂?迷失了自性的人就难了,看起来像看天书一样,不知道讲什么。迷了之后全是烦恼当家,执著做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自性完全相违背,与一切人事物都对立。这个对立找来的麻烦很大,对立什么?对立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纠缠不清,非常痛苦。这一世你跟多少人结怨,再想想生生世世,这个累积起来还得了,所以冤亲债主数不清!你帮助人家的,善缘,你障碍别人的是恶缘,都没有办法算得清。所以六道里的日子不好过,你不找别人,别人找你算帐,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你障碍他,他障碍你,你方便别人,别人方便你,冤冤相报。什么时候能得真正解脱?悟了就解脱,没有别的,真的放下便是。

《法华经方便品》里这几句话,「我及十方佛」,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世尊跟十方佛,「乃能知是事」,诸法实相他们知道。所有一切现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造业受报,没有一样他不知道,过去、未来全晓得。「是法不可示」,示是指示,没有办法指示,指示不出来。「言辞相寂灭」,也说不出来,所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今天知道,重要的,总相,那就是晓得一切相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因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有罪业就容易消。怎么容易消?一定要记住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不想,它就消掉。你还想到,你还记得,这就麻烦了。为什么?想跟记都是阿赖耶的,都是造业,想一遍又造一次业。不再想它,不再记它,别人问到,它马上就现前,那是自性的性德,不是阿赖耶的,所以不用阿赖耶。我们想、我们记忆全是阿赖耶(第八识),决定不用它。

所以大乘佛法修行一个总纲领,叫离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怎么离它?不想,不想前、不想后,过去的事情不想,未来的事情也不想,现在的事情也不想,这就不用阿赖耶;不用末那,末那是执著,不执著;不用意识,意识是分别,不分别。这三个要是都不用了,你用什么?真心,真心就现前。真心是永远存在的,真心不生不灭。这三样东西把真心障碍住了。你们想想看我们凡夫碰到事情,你等一会我想一想,想一想是用阿赖耶;我再分别分别,用意识;最后主人公出来了,执著。所以执著是六道之主,不执著,六道就出去了。

六道真正做主的就是执著。这个执著很可怕,没有我,执著有个我;有了我,就会有我爱、我痴、我慢,它就是贪瞋痴,爱是贪,慢是瞋恚,痴是愚痴,三毒烦恼跟著我连带出现,他就造恶业了。造业当然就有果报,这个果报变什么?变三途,贪变成饿鬼,瞋恚变成地狱,愚痴变成畜生。这三恶道从哪来的?从一念贪瞋痴里头变现出来。所以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染污,秽土;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净土。人家还是没有舍阿赖耶,但是他们用阿赖耶得其正。正的标准是什么?正的标准是大乘,他们修学大乘,依教奉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以大乘做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改邪归正、断恶修善,这人家做到,我们现在没做到。我们现在甚至於什么叫邪、什么叫正不知道,没有能力辨别,什么叫善、什么是恶也不知道,麻烦在这个地方。

四圣修得好是净土。净土我们就会想到大乘经上常说「心净则土净」,既然是净土,住在净土的人一定心清净。虽然还是阿赖耶,是妄心,但是人家里头没有不善的事情,没有染污的,染污、不善的他们统统放下了。什么时候把起心动念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放下以后出现的是一真法界,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那是真的。虽然不是纯真,从它那里可以到纯真,它的隔壁就是纯真。纯真是什么?自性,究竟圆满的见性,那不叫菩萨,叫佛,妙觉如来,究竟圆满佛。究竟圆满佛住常寂光,不住在实报土,所以实报土就不见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庄严土。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明白,实报庄严土是怎么成就的?无始无明习气成就的,无明断了,习气没断,习气断了,实报土就不见了。回归自性就是回归法性,法性称为大光明藏,也就我们净宗所说的常寂光净土,就回归常寂光。这才是究竟圆满,真的到家了。这个时候跟一切诸佛如来融成一体,一丝毫形相都没有,现象都没有,连自然现象都没有。所以言辞寂灭。

「诸余众生类」,这个诸余众生类就是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无有能得解」,他们没有办法理解。「除诸菩萨众」,菩萨众他们能证悟,我们常说明心见性,这个人证得了,他行;教下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这些人能证得,这是菩萨,我们一般称他作法身菩萨。还有一个行,「信力坚固者」,这是什么人?《华严经》上说的大心凡夫,虽然他还是用阿赖耶,但是他心地清净,我们常讲,纯净纯善,他行,他能听得懂。所以华严会上的当机者,十种当机,最后一种就是大心凡夫。我们常讲量大福大,量大能包容,虽是凡夫,不计较,这个人有福。中国谚语所说的「量大福大」,完全是凡人,他不是圣贤,量大福大,你有多大的福就看你多大的量。如果量跟福不相应,那不是真福,那个福里有苦。你看居於很高的位子,拥有很多的财富,你去问他,生活快不快乐?不快乐,他很痛苦,真正讲快乐,比不上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有忧患,患得患失,他问题多,比我们一般人苦,不快乐。

我接触过很多人,有地位、有身分、有财富,不乐。那是什么原因?量不大。如果量大的话就不会,量大的时候真享福,量大的时候,小财、小地位都享大福,这是功夫。所以人享福,幸福,一生幸福,与贫贱富贵好像没有关系。孔夫子有福报,快乐,你看《论语》头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快乐,天天快乐,没有忧虑。学生当中,最喜欢的学生颜回,颜回是贫穷不堪,《论语》里记载箪食瓢饮,就是吃饭的时候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个篓,编个竹篓当饭碗盛饭,喝水连茶杯都没有,葫芦瓢。这样清苦的生活,别人没有法子过,他快乐得不得了,从来没有看到颜回有忧虑、有苦恼的表现,没看到过。他乐的是什么?物质生活非常清苦,精神生活饱满,他乐的是道。所以凡夫度量大、信力坚固,行,能听大法,他能够听得懂。

「又云: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於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这里有个比喻,辟支佛利智,为什么称他利智?阿罗汉智慧就不得了,他比阿罗汉还高,阿罗汉比不上他。阿罗汉执著断掉,还有习气,辟支佛连执著的习气都没有了,所以智慧超过阿罗汉。无漏最后身,这个无漏是小乘,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习气统统断尽,在小乘是最后身,他很快就回小向大,他就转入大乘。像这样的人有多少?亦满十方界,这个人数无法计算,十方世界充满了,其数像竹林一样。这些人共一心,今天讲集体意识,大家共同一心来想佛的真实智慧。多长的时间?亿无量劫,不是一个无量劫,是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连佛少分智慧他都不知道,那凡夫就不必说了。这个地方,佛这个比喻都是比喻得恰到好处,绝不过分。

我们学习经教决定不能怀疑,要是怀疑佛这个说法未免太过分了一点,这你就学不到东西。我在早年,遇到一位法师,也是好朋友,他比我年长,大我十岁,也是讲经说法很有声望的。他问我一个问题,印光大师赞叹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他问我,印光法师这个话是不是说得过分一点?我告诉他,印光法师说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过分,字字句句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得受用。他虽然是通宗通教,长年演说,著作等身,他不相信净土。他一生求弥勒净土,想生到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下生成佛,做弥勒菩萨大弟子。每个人愿望不一样,缘分不相同。我们是好朋友。

「盖谓佛之实智,非言语所能宣」,言语没法子说。但是你要晓得,佛的真实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头来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三桩事情,头一个讲智慧,佛之实智是自性里本具的,哪有不知道的!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的,自性变的,自性怎么会不知道?无量无边的功德也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只是今天我们有障碍,把功德好像全都失掉,其实没失掉,你把障碍去掉,功德就现前。无量无边的相好,相好包括福报,不要说别的,你单讲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永远没有病痛,永远没有变化,无量寿看起来还是年轻,没有改变,这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不改变?道理我们清楚,因为你没有意识心,所以它就不改变。意识心是什么?生灭心,念头,前念灭后念生,只要有这个心,它就有改变,刹那刹那都在变。没有这个心,那是真心,真心永远不变,真心现的相,极乐世界所有往生的人全是真心现的,连凡圣同居土都是真心现的。为什么他能?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之所成就,沾阿弥陀佛的光。阿弥陀佛功德是真的不是假的,五劫时间修成的,以这样的功德加持你,你在极乐世界自自然然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你的相好光明永远不会产生变化。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不是迷信,不是人家随便说说我们就相信,理搞清楚了,理上没有问题,事上当然可以做得到。

十法界用阿赖耶,阿赖耶是生灭心,所以十法界里面无论怎么修,都有生灭,也就是它都有变化。只有转识成智,把阿赖耶转成四智菩提,生灭就没有了,这现象就没有。明心见性,见性的人阿赖耶就转了。但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的没转,生方便有余土的也没转,只有生实报土的转了。下面这二土到那里去也能够转过来,那实实在在是我们把这个东西停止使用它,完全用阿弥陀佛加持我们的福报,是这么一回事情。可是不用,久了自然就转掉,你长期不用它,不用它,它就不起作用,它就自动转掉,不必我们再用功夫怎么去修它,不需要,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转很难,太难太难!到那里去,你看用佛的加持,自己阿赖耶不用了,心意识不用了,用的跟实报土菩萨一样,四智菩提,阿弥陀佛加持你的,所以时间久了不知不觉的转过来了。极乐世界,我感到无比殊胜里头这是第一殊胜,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这么容易,甚至於叫不落痕迹的自然转过来,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十方世界靠自己修,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所以你要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都搞明白,这个地方能不去吗?你这一生没遇到,情有可原,遇到了,当面错过,这个责任要自己负担,佛菩萨对得起你,你辜负佛菩萨了。

我们怎样来接受?怎样来受持?没有别的,放下。放不下呢?放一点点,一天放一点点,一年放一点点,不断的放,别增加,我用的是这个办法。这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就难!一点一点放,记住,可别增加就是了,只放,不增加。长时间的薰修自然就淡薄了,这个东西一淡,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学习经教的时候,看不懂的,看出意思出来了,这个字里头,这个字其实很多意思,这句里头很多意思,从前看不出来,古人注解也没有解释,这什么?烦恼轻,智慧长,你能看出来了。这才自己证明,亲自证得,佛经确实字字句句无量义。这个话也不要说给人听,为什么?他不懂,你怎么说他也不相信,他不会接受,就不必讲,自己清楚,境界一年比一年好。所以这个法就是实相,没有办法指出来给你看,也没办法说。

「除信力坚固之大菩萨外,余无能知者」。这个信力坚固的大菩萨,第一个是明心见性的,行,他没有问题,你一指示,他马上就觉悟。另外一种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大心凡夫,这个行。大心凡夫,我们今天知道,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得佛力的加持。为什么今天还是凡夫?因为他舍得不干净,是舍掉了,这一生又遇到缘,他又把它捡回来了,就这个情形,贪瞋痴慢舍掉,现在遇到,习气没断,一遇到,这个念头又起来,应该是这样的状况。初学的人离缘很重要,但是真正修的时候不要离缘。我昨天看了一段胡小林的报告,第二段的报告。他明白了,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即一切相,离一切相,这是真理,完全正确。但是初学不行,初学在一切相里头哪有不迷的?他也是勇猛精进搞了四、五年的时间,进步很快,他现在能够即相离相,这个很难得,在一般的人总得有二、三十年的工夫,才能做到即相离相,古人都难。但是不是这样修行很难成就,一遇到缘你就乱了。必须在境缘当中,无论是善缘、是恶缘,是顺境、是逆境,都不必离,直下承当,重要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这就行了。永远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接触任何现象欢欢喜喜。不跟人对立,不跟人结恶缘,像佛菩萨一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善恶在这个时代一定分清楚,为什么?这个时代没有圣人教诲,一般人烦恼习气很重。这烦恼习气是什么?自私自利,贡高我慢,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看到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想尽方法去障碍他,果报不可思议。凡是做这些事情的人果报都不好,我们只要细心去看,就在眼前,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一个念头错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毁掉,功德全变成福德,来生不知道在哪一道享福。

底下一句,『如来功德佛自知』,「如《法华经寿量品》云: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於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的应该是事实,这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示现成佛,人不知道。谁知道?天人知道。一切世间天人,这是讲二十八层天,及阿修罗,天阿修罗,他们知道。都说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是十九岁,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现在他在伽耶城不远,菩提树下,坐於道场。为什么?他得道了,他成佛了,成佛的场所叫道场,在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他们看到的。下面佛自己说,「然善男子」,这对我们讲,「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释迦早就成佛了。这次来是什么?表演的,表演给我们看的,成佛要怎么样才能成佛。你看看他表演的,十九岁离开家庭,那个表演什么?放下烦恼障,家是个烦恼的因素,他放下了。放下之后去求学,十二年,知识分子,好学多闻,学了十二年,问题解决不了,到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就成佛,给我们在做表演。会看的人觉悟了,一看到这个现象,他立刻放下,把烦恼障、所知障立刻放下,他就成就。这是什么?上上根人,不用说的,一看就明白。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物,上上根人,一点就通了,真好度。下下根人也好度,下下根人老实,你教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成佛,他完全相信,一点不怀疑,他就老实念,三年、五年他往生了,真成佛。最难度的,当中这个知识分子,释迦牟尼佛就示现这个。

可是这两种示现重要。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开悟?就是没有放下。释迦牟尼佛把这两桩事情放下了,烦恼障放下了,所知障放下了,开始讲经教学。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放下了,烦恼障放下,所知障放下,来听佛讲经说法,很容易开悟。所以听经里面的大众他们的进步很显著,有人开悟,有人证果,学生当中不断向上提升。像小乘证初果的,一年半载他证二果、证三果了,这就是《仁王经》上讲的正法时期。世尊天天讲经,这些听众们天天在学习,真有人证果,正法时期。怎么证的?没有别的,你放下多少你证多少。这个话是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放不下,你就停留在这里,放下就会升一点,严重的执著就会往下降,不但升不了,还会往下降。升降完全在自己,老师只能劝导你,只能指示你、教导你,没有办法帮助你升降,没有办法帮助你悟入,悟入、升降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个一定要知道。如果佛菩萨能帮助我们,我们何必要修?不要修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修,极乐世界是个好道场、好学校,一切设备样样俱全,你不用操一点心,真的让你事事如意,你就没有妄想,这是阿弥陀佛的大福报加持。好比你投胎,出生在王宫里头,一出生下来样样都有人侍候你,国王福报大,享他的福。我们今天修行也是这个样子,阿弥陀佛的福报最大,智慧福报都达到究竟圆满,他加持你,到极乐世界完全享他的福。在极乐世界没有别的事情干,天天听经,跟同学,同学是诸菩萨,跟诸佛菩萨在一起那就是交换心得,分享,所以他快乐无比。智慧、功德天天在增长,这个增长自己知道,不是不知道,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到极乐世界,智慧、神通、道力等於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佛加持的。阿惟越致是谁?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这个位次。这要修多少时间?一生到西方就得到。得到的好处,使你学习的速度加快。你最大的一个能量,是自己无法想像的,自己的身在阿弥陀佛讲堂听经闻法,没有动,你能分身,你能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供养,修福;听经闻法,修慧,随时可以去,随时可以回来,来去自由。你自己知道,诸菩萨也知道,佛也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你说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天所修的,在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无量劫都比不上极乐世界一天,他有这个本事,我们不能分身,不能同时学两样东西,在极乐世界可以同时学无量的东西。他不用阿赖耶,阿赖耶有拘束,他用真心,真心没有限量。这极乐世界能不去吗?智慧是自性本具。

佛说「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没成佛不知道,成佛就晓得了。晓得什么?晓得本来是佛,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前本来就是佛。「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这是比喻数量,「过於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这个国是佛的教化区,就是佛国土,「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把这些微尘都用完了,这是比喻。佛说,「诸善男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东方这些世界你晓得多少数目字?「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这个都是说的实话,没法子计算,我们的心没有这个能力,达不到,佛说的这个数字太大太大了,这都是真的,都是事实。「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为什么?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是缘觉,没有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比他更高的,权教菩萨,再高的是佛,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也没有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用阿赖耶办不到,就不能思惟知其限数,十法界里头没有人能够晓得,佛出这个题目没人能答得出来。「我等住阿惟越致地」,这什么?这是弥勒菩萨说的,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阿惟越致里头最高的菩萨。「於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讲的这些事情他们也没办法。谁知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来了,生相无明起了障碍作用,是这种作用。其他,《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极乐世界的菩萨全没有障碍。「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这是弥勒菩萨说的。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这是大菩萨,跟他们讲可以,他们能听得懂,他们能接受,他们的智慧虽然还没有圆满,但是对佛所说的事实真相能理解、能接受,所以佛可以跟他们说。「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以来,复过於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的?不是过去几百劫、几千劫、几万劫,不是的。这个地方其实世尊已经透了消息给我们,是我们自己心太粗,叫粗心大意。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没有数量可说的,称性而说。你成佛了你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说法,你什么时候成佛?久远久远劫前我就成佛了,我本来是佛,不是现在才成的,哪现在成?你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就是。难道这个东西放下是新成佛?不是,你早就是佛,只是这个东西现在障碍著你,佛的智慧、佛的德能相好透不出来而已,障碍去掉你就是,你能用时间计算吗?这是我们必须体会到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释迦如是,一切诸佛无不如是,现在我们这些众生亦如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

我们现在的麻烦就是这一点障碍去不掉,这点障碍必须是自己放下,别人没有办法代我们,加持,加持不上。加持必须是相对的,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你有一分功德,佛能加持你一分;你有两分,他加持你两分;你有十分,他加持你十分;你没有,他加不上。佛力的加持是平等的,就好像雨水从天上落下来,大树吸收得多,小草吸收得少,就是这个道理,绝对没有分别,它是平等的,看你自己接受的能量,决定是相对的。那个大树好比十分功德,它接受十分雨水;小草只有一分功德,它只接受一分,它就满足了。理事我们都得搞清楚、搞明白。

「经」,经上所说的,「表佛之寿量」,真正是无量寿,「补处大士亦所不达」。为什么?补处大士他没成佛。为什么没成佛?补处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他把这个断掉,他就成佛。这个东西有没有方法去断?没有方法,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你要一起心动念就坏了,马下就往下下降,不能起心动念。怎么断?随它去,时间长自然没有了,从你开悟那天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这一天起,这是初住菩萨。要多少时劫习气才真正断干净没有了?《华严经》上讲,三个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你就晓得无始无明的习气多厉害、多严重,没法子断。见思烦恼的习气有办法,尘沙烦恼的习气也有办法,可以断它,唯独无始无明习气不能断,为什么?它不能起心动念。为什么见思、尘沙可以有办法断?它可以起心动念,最后这个不能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是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又起来了,那不是断,又起来了。所以不可以起心动念,就随它去吧。它碍不碍事?碍就碍这一点点事情,对於佛的智慧不知道,佛之下全知道,对他自己修学度化众生没妨碍,只是对诸佛的智慧、神通、道力不很清楚,不能说不知道,不很清楚,不是彻底知道。

所以他们有能力在十法界随心应量,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们想听什么法你就给他说什么法,他想的时候你都知道。这些是法身大士,阿惟越致就是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地位都是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这个世界没有变化,三大阿僧祇劫示现一样的,人活了三大阿僧祇劫不老,没有变。不但人不变,花草树木都不变,树木长青,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永远是春天,花果永远不谢,永远是那么新鲜,放出香气。极乐世界人吃不吃?不吃,他不需要吃东西,也不需要饮水,他是法性身,不是我们这个血肉之身需要营养,他不需要,他是法性身。这个身,我们讲要靠什么生活?自性本具的能量,本有的能量,就是智慧、德能、相好,自性本具的,真正得大自在。所以他们财色名食睡,我们讲的五种欲,他们都没有,他不需要财,男女之色没有,他也不要名,他不要饮食,他不要睡眠,真自在。居住的宫殿随心所欲,随著你的念头它就变现,没有一样不自在。

「是故佛之功德」,圆满称性,圆满的功德,完全称性,法身菩萨称性,不圆满,没有真正到究竟圆满。所以佛之功德「唯佛自知」,或者我们可以说唯证自知,你证得佛的果位你就知道。你所证得的果位,跟你同地位的人你知道,在你下面的你全知道,上面不知道。所以等觉菩萨,等觉以下的这四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他统统清楚,他只是对妙觉不很清楚,对他以下的、跟他平等,他统统清楚。如果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他对等觉也模糊,不清楚,对佛就更不清楚,对跟他平等的,十地,以及以下的,他全清楚。就跟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高年级的知道下面的,不知道上面的,三年级的学生不知道四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他知道,是一个道理。

「故下复云:唯有世尊能开示。开示者,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法华经》上的。开是比喻把门户打开,利根的人立刻就明白了,钝根的人不行,钝根的人需要指示,要一样一样教给他,他明白了。就好像我们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对於故宫博物院那些古董我们不知道,不识货,而对於故宫博物院那些玉器那个我们看得懂,很喜欢,非常之美,你看得很喜欢。你要看到夏商周那些遗物、古董,破铜烂铁,你对它会没有一点兴趣,但是价值那个是无价之宝,明清玉器怎么能跟它相比?故宫博物院一打开你看见了,那叫开。所以一定要有导游来跟你介绍,一样一样跟你细说,你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它的好处,才知道古人的智慧。古人使用这些器具,里头有大学问,表法的意思。不知道、不晓得古人智慧,所以开,不悟,再指示给你,你才会觉悟。觉悟之后你得要契入,叫开示悟入。老师对我们就是开示,我们自己要能够悟、要能够入,入就是证得,契入境界,这个教学圆满了。如果老师开示讲得很清楚,学生不能悟入,这很辛苦。有学生悟了,不能入。上根的人悟入了,中根的人,悟,不入,下根的人连悟也没有。学生根性不相同,老师能观机,如果有一个学生能悟入,这个学生是当机者,老师教他,别人是旁听。旁听里面有中等根机的,他也悟了,他没入,下等根机的连悟都没有,顶多听到一点,记住了,古人所谓的是记问之学,读得很多、看得很多、记得很多,但是没有悟、没有入,对他起不了大作用。

「上偈六句」,我们把它分成两段,这个六句佛智难测,「深赞佛智,盖欲令闻者了达如来智深,而诚信如来之语」。现在我们碰到就是这个难关,圣教兴旺难,太难了!为什么?大家不相信,相信的太少了。多半人认为什么?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不愿意接触;就是接触它,这个东西你学它干什么,这个没有用。我们当年如果不是方东美先生教的,你问:你从哪里学?我跟方老师学来的,大家没有话说了。如果说我是跟哪个和尚学来的,「你怎么这么迷信,你怎么能听他的话!」方老师当年在台湾是著名的哲学家,虽然人家不敢说,但是表情能看得出来,他迷惑,他不能接受。跟我接触,批评我的,是善意,我也很感激,怕我年轻走错路,著迷了,迷得太深,回不了头来。得过二十年之后,二、三十年之后,他们慢慢的看到我还混得不错,还能讲出一番道理出来,他们都退休了,老了,这个时候碰到,你的路走对了。他要想跟我走这条路来不及了。

所以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对老师有信心。老师教我读这些书,我读了之后生欢喜,我能够体会,虽然不能体会得很深,但是有体会,所以能生欢喜心,喜欢读。而且真正是圣人的东西其味无穷,欢喜无尽。为什么?遍遍能叫你生欢喜心,不是一般文章,看了第一遍之后不想再看第二遍,这我看过了。这个东西百读不厌,千读不厌,万读不厌,这文章了不起,货真价实。好的文艺作品大概充其量十遍,你看十遍之后不想再看了。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喜欢看小说,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四大小说,写得真好!我能看几遍?十遍。现在叫我看,看不下去了,不想看了,只有这么大的魅力。不错了,能让我看十遍。我自己一点文学的根柢,说老实话,是从小说里头得来的,喜欢看,在这扎根的。真正古文没学过,李老师讲古文,旁听。他老人家叫我专攻经论。旁听就是听一遍,不再复习,老师讲学的时候听一遍。不像佛经,佛经一定重复很多遍,很细心的去读它。

所以这些话终极的目标,是希望我们真正了解如来智慧之深。这种甚深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是一切众生都有的。佛跟我们说的,大乘是平等法,没有一样不平等,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样样都平等。不平等是你自己因为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烦恼重,距离就愈来愈远;烦恼轻,跟佛就愈来愈近,不平是这么来的。所以不平是假的,不是真的,统统洗刷干净都平等了。而诚信如来之语,不能怀疑,它里头有大道理在,你怀疑就错了。《寿量品》中,世尊三告大众」,这第三次,「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你能不能回头,你能不能回归自性,这句话重要。你对过来人不相信,用你自己的分别执著,你走大乘这条路子就不晓得走到哪里去了,你不认识路。「因世尊圣智,声闻亿劫难测」,没有办法测度它。「况今凡夫焉能以生灭心,妄窥佛智」。但是这个情形在现前太多太多了。所以现在人难,传统文化复兴最大的障碍在哪里?现在人喜欢批评,都是自以为聪明才智超过古人,所以对於经典的解释问题多了。方老师跟李老师都警告我,古籍这些东西看注解要看古人的,不能看今人的,古人看明白了再看今人的,你就晓得今人哪个地方说对了、哪个地方说错了。一定要以古人为标准,而且古人的标准,李老师还特别指导,入藏的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没有入藏的不可靠。我们初学的人要注意,老修行的人没有问题,他有能力可以辨别。我们初学不行,要被它误导了,先入为主,那个麻烦才大。

为什么入藏是标准?因为从前编《藏经》,这个《藏经》颁布是要经过皇上圣旨来颁布,国家负这个责任。这些作品经过当代高僧大德的审查、审核,通过了,都认为没有问题,才请皇帝颁布。这个可靠,经过严格的审定。现在这个制度没有了,老师跟我说这句话,是民国以来编的《藏经》就没有经过这样严格审查。那东西都印到《藏经》里面去了,你怎么办?所以他就告诉我,要看老的《藏经》。老的从哪里算起?乾隆以上的没有问题,乾隆以后的那就要小心。在佛法上奠定根基一定要遵照古圣先贤。当代,李老师给我介绍几个人,印光大师的可以看,虚云老和尚的可以看,那是禅宗的,谛闲老和尚的可以看,天台宗。谛闲老和尚几个学生都非常优秀,像倓虚、静权,这几位大德都不错,都很有成就。法相唯识的,梅光羲老居士、杨仁山老居士,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这都是他们认可的,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学习东西跟谁学关系重要,我看谁的东西就跟谁学。今天我们看黄念祖的东西是跟他学。他最大的一个好处在哪里?他是集注。有没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思想跟经、跟古大德相应的,他才会采取。看他所采取的就知道他的境界。他取得很恰当,让我们对这个经里面的真实义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真善知识。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人。他也往生了,念佛往生的,告诉我,他在往生前半年跟我讲,每天念佛十四万声,以注经的功德、自己一生的修行,求愿往生净土。我们有缘相识,虽然在晚年,很投缘,志同道合。我知道他的好处,知道他的用心,知道他的辛苦,这部注解要不能发扬光大,真可惜!发扬光大唯一的方法是我来讲解,大家才能相信,我要不讲解大家不相信。读这部注解等於读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部祖师大德的注疏,加起来一共一百九十三种。所以集经注的大成,非常难得。

我们今天确确实实只有真信,这个地方讲的,「故惟当仰信。如《法华方便品》云:於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我们想成就,《法华经》上这几句话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记住,还得认真去奉行。对自己有信心,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决定是事实,那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要小看了自己。既然自己本来是佛,我们这一生要努力,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奠定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应当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作佛。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成就我们,这个机会决定不能错过,相信自己、相信诸佛如来、相信祖宗、相信圣贤、相信一切众生。他骗我,我信他。为什么我也信他?因为我知道他有佛性,我知道他本来是佛,他自己不知道,他做错事情,我们绝不做错。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了,心态完全不一样。不要怕别人骗我,你要真正彻底明了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他骗我什么?念念都归零,零是什么?零是自性,零是我们无量劫前迷的那个原点,我们走这么大的一个圈,今天有机会我回到原点,我们从零出发,到最后还归到零,这圆满功德。我还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提防这个、提防那个,全都错了。念念不可得,念念是什么?念念是一切万事万物的基础,根基不可得,哪有现象可得?大小乘经里面都讲大三空三昧,你能够契入,得受用。得什么受用?真的万缘放下了,烦恼轻、智慧长,障碍少了,头脑清醒,耳目聪明,看什么、听什么明白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分清楚了。自性是真的,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在这个世界上坚守祖宗的四德,要肯定祖宗的智慧是佛的智慧。这个四德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别人说它是旧的、过时的,我们不要去理会,我们自己坚守,决定不犯。大乘佛法里佛教给我们,净业三福、六和敬、三皈、五戒、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坚持守住,我要把它做到,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我们的方向、目标非常纯正,我们的圆满成就在极乐世界,这个世间一切随缘,没有一样不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不会妨碍我,我也不会妨碍你,我们和睦相处;你帮不上我的忙,我能帮上你的忙。我能帮上我尽量帮助你,我不希望你感谢,也不希望你知道。中国人常说凭良心做事,我们佛法讲凭真心做事,不是妄心,真心。好,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