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五集)  2012/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四十一页第一行,「期如佛德」,第一个小段「悲智如佛」,经文只有两句:

【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

虽然只有十个字,含的意思深广没有边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面的两首偈是「愿求佛德」,愿自己的福慧等同如来。第一句『如佛无碍智』,求自己的智慧跟佛一样。这可不可能?在理上讲是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个性,佛具足无量智慧,我们当然也能具足。这个地方我们要建立信心,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但我们跟佛平等,蜎飞蠕动也平等,饿鬼、地狱也平等,没有不平等的。因为是一个自性,是一体,一体当然平等。不平等的现象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自己的心性被染污了、被障碍了,所以显出不平等。那染污、障碍不是真的,实在讲只是迷惑,自己障碍自己。诸佛如来心目当中没有看到你的染污,看到你的自性跟他完全相同。所以佛对一切众生没有不尊敬的,只有众生不尊敬佛菩萨,佛菩萨没有不尊敬众生的,这一定要懂得。

「无碍智者,指通达无滞」,就是没有障碍,「自在融通之佛智」。说佛智,就是圆满的智慧。菩萨智慧跟佛差不多,还没有圆满,佛智一定是究竟圆满了。《涅槃经》第八卷说,「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这把无碍智解释一下。什么是无碍智?如来,如来不尔,跟众生不一样。因为悉知自地,对自己清楚,自己确实证得圆满了,最后一品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了,他自己知道。也知道他地,他地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的状况佛没有不知道的,你的障碍在哪里,你的问题在哪里,他统统晓得。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个经上学得很多了,这个集注我们这是第二遍。那就是我们曾经学过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可以说是佛经里面的高等科学,它讲宇宙的源起,讲万法的来源,文字虽然不多,讲得很透彻。依报是宇宙,正报是自己,依正从哪里来的说清楚了。

还告诉我们这依正二报的现象,三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第一个是「周遍法界」。因为这三种现象,现在科学家所说的波动,三种现象都是波动。波动才动,它速度多大?周遍法界,整个法界统统收到了,没有不知道的。心里起个念头,我们自己还不知道,十方如来、法身菩萨全收到了。人不能有恶念,有恶念对不起人,我们能骗自己、能骗凡夫,骗不了圣人。物质现象是我们身体状况,身体状况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也是波动形成的,这个波动现象也是立刻传遍法界,周遍法界。换句话说,佛菩萨对我们起心动念、身体健康,就是身心状况,全部了解,了解得最清楚的是他们。这是第一种现象,周遍。第二种「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产生变化,每一个念头都起变化。这一个念头,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其中的一念,我们无法掌握到,我们也无法见到、无法觉察到。可是佛菩萨清清楚楚,他完全能掌握,明了通达。这种变化就是宇宙之间万物的变化的根源。

第三个「含容空有」,这是什么?这个就是诸法实相,本来就是这样的。含容空有,在中国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自性、本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心量,就是我们的心(心量)受到染污、受到障碍,不然的话,我们心量跟佛一样。心量跟佛一样,我们的智慧德能就跟佛一样。什么道理?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量小,你生不出菩提来,菩提是广大心量。心量小到极处,就变什么?就变成地狱。所以地狱其实很小,但是在地狱的人认为地狱很大,他自己不知道。极小的心量变现出来的,所以自私到了极处,是这么回事情。佛的心量是圆满的,含空容有,含空,心包太虚,容有,量周沙界,这叫无碍智。所以,如来知道自己,也知道别人,没有一样他不知道的。

《大集经》第一卷说,「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众生三世事」。解是了解,没障碍,众生三世事,过去、现在、未来全都清楚。心量能不拓开吗?还要守住小心量吗?在现前学佛,什么最重要?拓开心量念佛最重要,念佛不是为自己,念佛要为众生。念佛人天天做回向,回向三处。第一个是「回向菩提」,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学佛什么都不想,不想人间的名闻利养,远离七情五欲,一心只想菩提,菩提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希望这个智慧能现前。「回向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够破迷开悟,都能够念佛往生成佛,这愿望在此地。怎样才能往生成佛?念佛就能往生成佛,所以希望大家认识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众生怎么会认识?我们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做出一个真正念佛求生净土的样子,他看到了会受感动,看到了他会相信,这个重要。怎么个做法?要把《无量寿经》做出来。《无量寿经》念没用,念是教幼儿园小朋友。是要你明了、通达这经上所讲的义理,统知道了,知道明白了,落实在生活,落实在起心动念,跟经教完全相应。跟经教相应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多么重要!相应才行,这真得佛法的利益了。末后「回向实际」,实际就是圆满成佛,回归自性。学佛就为这个,除这个之外,心里头一尘不染,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再看下面,魏译《无量寿经》下卷云:「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这是康僧铠翻译的《无量寿经》下卷,《无量寿经》两卷,上、下两卷。佛眼具足就是五眼具足,五眼,上上一定包括下面的,像五层大楼,佛眼是最上面一层,下面四层一定具足,不具足,哪来第五层?五眼圆明,最下面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觉了法性。前面的四眼都没有觉了法性,只有佛眼圆满了,对于法性一点障碍都没有。法性是什么?是一切万法的本体。这才是真正把一切法的实相看破了;看破实相,真心不但是现起来,圆满的出现了。我们就知道了,这个世间芸芸众生无量无边,什么人用圆满的真心?就是佛,佛是圆满的真心。菩萨真心,用真心不圆满。什么样的菩萨用真心?法身菩萨,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一品真心。是用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所以天台大师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六即佛里面他们叫分证即佛。分证,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但是不圆满,确实用真心,比十法界的佛高一等。十法界的佛是相似即佛,没有说他是真佛,相似,为什么?他用阿赖耶,他没用真心。真妄区别就在此。

究竟圆满用真心的是佛,觉了法性。换句话说,法身菩萨也觉了法性,不圆满。那一般的菩萨,佛经的术语称为权小菩萨,权教、小乘的菩萨,他们没有觉了法性,他们跟我们一样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妄心。但是他们用得正,我们用偏了、用邪了。他为什么用得正?他真学佛,佛在经教上讲的他们全学到了,所以那个样子很像佛。心里头不是的,心里面无始无明没有放下,就差这一点,没有能够转识成智,就差这一点功夫,所以他不是真的。佛跟众生说法、法身菩萨跟众生说法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他有无碍智,他见到事实真相,所以他可以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就是什么?做到了,他真学佛。将诸法实相跟自己的生活、思想、行为融成了一片,这叫为人演说。把佛法的受用完全表演出来,以表演为主,以言教为辅助。释迦牟尼佛在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表演。上上根人不必听佛讲经说法,看他这个样子就觉悟了、就明白了。看他舍弃王位离开家,就知道,烦恼要放下。三十岁,看到他放弃求学,到菩提树下入定了,就晓得什么?要放下所知障。这两种障碍没有了,圆满成佛。所以,上上根人一看见就明白了,不用说话。这是无碍智,这是慈愍行,做出来了。

「故法藏发愿求此无碍智,为九界众生,演说妙法,契理契机,一切无碍」。佛修行,佛证果,佛弘法利生,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完全为别人。这里我们明白了,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自己才成就圆满的无碍智慧。加一丝毫自己在里面,有智慧,但是有障碍,不能说无碍智。完全没有自己了。这什么意思?原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是自己什么?自己的法身,这是真正照顾自己,真正为自己。这一句也告诉我们,学佛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求自性本具的无碍智慧现前。求这个智慧是什么用?求这个智慧我才能帮助众生,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转凡成圣,没有这个智慧做不到。所以这个智慧,底下四句话就是作用,为「九界众生」,九界最上面是菩萨,声闻、缘觉,下面六道众生。「演说妙法」,妙法就是明心见性之法,妙法就是无碍智的妙法,慈愍行的妙法。有这个妙法,就能够演说,「契理又契机」。契理是什么?跟诸佛如来所证的不违背;契机,跟现前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机,善根福德因缘不违背,恰到好处。「一切无碍」,度九法界众生,度树木花草,度山河大地,所有迷惑众生都能帮助他开悟,都能帮助他回头。

再看底下这一句,『所行慈愍行』,「慈」是慈悲,「愍」是怜悯,看到众生受苦受难,怜悯心生起来了。「愿求己之所行」,自己的演说,「能如世尊之慈愍行」,能像佛陀一样。「世尊以无缘大慈」,无缘就是今天所说的无条件,慈悲是爱心,佛对众生的爱心没有条件,所以叫无缘,「哀愍众生,等同一子」。众生在迷,迷,他就造业;他造业,业就变现出果报,自然的。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报,这是属于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里头第三种自然现象。佛看到生怜悯心,为什么?三种现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众生这些苦就像人作恶梦一样,梦中境界是假的,但是作恶梦他很恐怖,他很难受,惊吓醒过来还心有余悸。众生在六道就像这个样子,所以佛看见了,当然要帮助他。

「拯济负荷,悉登彼岸。故愿能行佛之所行」。法藏菩萨看到了,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等同,等是平等,就像父母爱护他的独生子一样,那么样的用心,那么样的哀愍。佛对于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平等一视同仁,没有丝毫分别。完全看众生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来帮助你,看善根福德因缘这叫契机,等同这是契理。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一个自性,这平等的,所以等同。故愿能行佛之所行,法藏如是,我们要学,我们千万不要自己以为我们跟佛的距离太远。是不是真的太远?真的太远。怎么太远?因为你以为他太远,就太远了;你以为他很近,他就近。根本没有远近,完全在自己的用心,这就叫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常想到佛跟我很近,佛天天在我身边没有离开我,这个念头好,这个念头成佛很快。常常想着,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我哪天才能看到?你这辈子没指望了,为什么?你把阿弥陀佛送到十万亿佛国土那边去了。十万亿佛国土不离当处,就在此时此地,你看多么亲切!

所以,能行佛之所行,法藏菩萨能,我们也能。念念为众生得利益,不要为自己,尽心尽力去做这些好事。别人欢喜,我们做。别人不欢喜,他没有见到,那我们要不要做?我们要做。不能说他不欢喜、他排斥、他拒绝,咱们得想方设法也要做,非不得已的时候一定要做。此处有障碍不能做,别处没有障碍赶快去做。佛菩萨做不是一个地方,遍法界虚空界,这个佛世界有障碍,那个佛世界没有障碍,这道理一定要懂。这个世间众生排斥佛法、不相信佛法,佛不来;那个世界人相信、人喜欢,佛就到那里去了。什么时候这个地方众生回头了,想要求佛帮忙,佛又来了。佛不记仇,没有怨恨,不是说上次我来,你排斥我,我以后再不来了。那是赌气的话,那是凡夫才有,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是你真想他来,他立刻就来了。这是我们都要懂得,要好好学习的。「故上句愿求佛智慧,此句愿求佛慈悲」,所行慈愍行,就是学佛的慈悲。「智悲并运,圆契菩提」,菩萨有智有悲。有悲没有智,救不了众生;有智没有悲,不肯救众生;必须要悲智圆满、悲智圆融,这是真正的菩萨,这叫圆满契入菩提。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说法如佛」。诸位在此地要特别记清楚,说法如佛的先决条件是悲智如佛,没有悲智,说法做不到,悲智是说法的基础,这一条非常重要。这个经文后后深于前前,你看科判里面说的,「开慧达善」「开藏施宝」,一层一层的契入,我们学也要按这个顺序。我们看这段经文:

【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

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落实。『天人师』是佛十种德号里头的一种,前面学过。佛的身分,就是天上人间,代表六道轮回,就是六道众生的老师。这什么意思?有义务、有责任、有使命要教化六道苦难众生,就这个意思。所以听到这句名号,看到这一句「天人师」,决定不能够产生误会,生起贡高我慢,我这一下是天人师了。只要有这么一念,你就堕落了,护法神就远离你而去,为什么?傲慢心生起来了。从这桩事让我们想起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真天人师,自己心目当中没有天人师这个概念,这是真天人师。别人赞叹他是天人师,他还要谦虚不敢当,但是他起心动念、所作所为的确是天人师,道道地地的天人师。心里头有众生,念念不舍苦难众生,众生造作罪业愈重,受的苦难愈多,他的慈悲心愈深,怎么样去帮助他。

『得为三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回的事情,没有人能做到,佛能做到,这称为大英雄。佛陀在世,一生没有住宅,每天住在树林底下。而且戒律上告诉我们,住在树下只有树下一宿,这只有一个晚上。明天要搬家,不能在这棵树下坐。佛为什么制这条戒?让弟子们不要贪恋这个环境。这个树很大,树荫很好,我天天都在这里。佛不许可,你对它生贪恋了,烦恼起来了。制定这条戒律,把你这个烦恼断掉,任何树下只能住一宿,第二天找地方搬家。世尊自己给我们做榜样,他做到了,他说的话大家不能不听。不能说这一棵大树要特别留给他,不可以,那就不平等了。这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他都能做到。所以佛灭度之后,后人给他盖大殿,塑个佛像代表他,让他住在那里头。这些事情佛统统知道,前面说了,他的智慧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距佛才三千年,不算很长的时间,他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今天社会发生这些状况,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因、什么样的缘、什么样的果,全清楚。今天这种局面,如何清理、如何转变,实际上他都表演给我们看了,就是教学。只要把教学搞好,社会上什么问题都摆平了,没问题。人人心地清净平等觉,还有什么问题?找问题找不到了。所以,教学的目标就是清净平等觉。

「三界雄亦为佛之德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众生佛统统都度。《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不可度量,不可测量。他的智慧、神通、道力、慈悲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不可量,这完全是自性圆满的显露。《净影疏》云:世雄,佛之异名」,是佛名字。「佛断尽一切烦恼,故为三界中之大雄。总之,此一段是大愿之总结」。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佛能称之为天人师、三界雄,是因为他能够断尽一切烦恼,也就是了生死出三界。六道凡夫做不到,十法界的小圣也做不到,佛能做到,称他为大雄。他真的是当之无愧,真是大雄。这一段总结上面的大愿,前一科无碍智,求智慧;这一段表誓愿,慈愍行,他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愿愿兑现。「愿是万行之先导」,有愿而后才有行,「慧即佛道之眼目」,你要没有真正智慧,你看不清楚、看不明白。「愿以导因行,慧以照佛道」,慧能够认识路,能明了,行能够达到你的愿望,「愿慧成满,即名如来,故谓得为三界雄」「盖誓愿与智慧,成佛正因」,慧圆满了,愿也圆满了,「两俱圆满,从因得果,故为三界之雄」,这个是自己圆满成就,圆满成就才能够度众生。

『说法师子吼』。成佛,哪尊佛不说法?不说法,成佛干什么?我们就明白了,成佛就是教学的。好比我们在世间读书,读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念出来干什么?教学,专门从事这个行业,一生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很辛苦,特别是教儿童。但是这个行业,在古时候的中国,地位是最崇高的。现在人称老师,古时候不称老师,称夫子,非常尊敬的称呼。人家一听说称夫子,没有不恭敬的,就是肃然起敬,虽然生活清苦,他得到大众的尊敬。那就是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这个工作没有名利可图,智慧、慈悲的付出,把下一代教好,自己的理想、愿望让下一代去落实。现在人称之为教育家,就是古时候称为夫子。现在人所谓孔子,在从前人不是说孔子,孔夫子。这些称呼都非常重要,能看出我们现在人对传统文化、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那种心态。古人称孔夫子都很恭敬,肃然起敬,社会能长治久安,能造成一个时代太平盛世,夫子的贡献太大了!

今天社会的动乱,根源是什么?因素虽然很多,我是总结成一个,就是教育失败。怎么失败?没有教育了。学校很多,是教你做事情的,没有教做人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懂得事怎么做法,不知道人与人应该怎么相处,不知道。所以社会乱了。中国古人教育是把做人摆在第一,夫子的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个才是做事,政事,最后一个是文学;文学放在最后,德行放在第一。现在教学,德行没有了,言语没有了,只有政事,文学也没有了。中国教育是四个科目,现在教育只有一个科目,其他三个都不要,问题出来了。前面两个太重要了!

所以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学过传统文化的人心里头都非常清楚、都非常明了。但是怎么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教学不能不做,还是得坚持下去。国家不做了,地方上人士不做了,社会不做了,家庭也不做了。可是世界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毕竟还有少数同志的朋友,对于圣贤教育有仰慕。这些同学,这叫有缘人,我们可以藉着卫星、网络,虽然不居住在一处,可以分享大家学习的心得。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愿这些少数人做圣贤教育播种的工作,重新播种。当然传统文化再复兴不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相信会复兴,应该在往后三代、四代、五代,至少一百年之后。中国古人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说得有道理。

「说法师子吼。愿己说法,能如世尊,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希望自己说法能跟佛一样,这是自己一个愿望,必须自己有慧、有德、有慈悲,还得众生有福,这个愿才能现前。如果众生没有福,众生造的业太重了,佛菩萨不来。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令众生造更重的罪业,不但不能给众生带来好处,带来负面作用,这就不可以来。因为众生不相信,众生会毁谤,毁谤三宝,那个罪在无间地狱。佛菩萨绝对不希望众生因他而堕无间地狱,他回避,他不来,等到你有一点恭敬心他再来。「师子吼」是比喻,师子,这下面说,就是动物里面的兽中之王狮子。「师子一吼,百兽畏惧」,牠有那么大的威力,狮子一叫,小动物腿都软了,都跑不动了,想逃都逃不掉。「故称世尊决定无畏之说法,为师子吼」,用师子吼比喻如来讲经说教。《涅槃经》第二十七卷说,「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决定没有错误,决定是正确的,决定契机契理,这才能称为师子吼。这个标准只有佛陀一个人,再引申那就是法身大士,权教菩萨不敢说师子吼,声闻、缘觉就更不必说了。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演是表演,身教。教学里头一定是以身教为主,身不能做学生的榜样,你就没办法教人。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从事夫子这个行业,被社会大众那么样的尊重,就这个道理。一般行业,行住坐卧可以随便一点,做夫子的人不行,无论在什么地方,行住坐卧要严守戒律、威仪。就譬如说《弟子规》,不论在哪个场所他都做到,你一句都挑不出他的毛病,不能不让人尊敬。他是社会一切大众的榜样,他把标准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才是夫子。社会大众向谁学习?向他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都做到了,圣人;做到了,还没有尽善尽美,贤人;能做到六、七成,叫君子。可是从事夫子这个行业,他一定要做到,这是他的外表。所以教学,一面教学一面从事于著述,是他自己的心得,他学习的一些启示,流传给后世。这种人在社会上并没有崇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一生物质生活勉勉强强能过得去,安贫乐道。教下一代是一桩乐事,他的期望、目标就是学生当中能成就。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肇公注曰」,僧肇大师的注解,「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百兽下之」。这些小动物对狮子都有畏惧,这是猛兽。用牠来比喻世尊说法,他有理论依据,他有无碍辩才,不怕别人问难。这是一般演说都担心这么个问题,听众当中来找麻烦的,来挑剔,来难你。早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第一天到香港,住在畅怀法师的中华图书馆,佛教图书馆。晚上畅怀法师陪我吃晚饭,就告诉我,香港这个地区讲经的风气不盛,国内外有名的大法师到这边来讲经,大概头一天人家来捧场,来的人很多,圆满那天也是来捧场,当中很少人来听。他告诉我,他说你也不出名,有名的大法师都这样的,你心理要做准备,可能在当中一个听众都没有。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听众,那个椅子摆好,我对那些椅子讲可以了。畅怀说,那这个没有问题。没有想到我的法缘不错,天天都满座。所以畅怀法师说,法师,你的法缘没想到,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来。连续讲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图书馆,后面两个月在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那个时候过海要渡船,没有隧道,要坐船,就是自己有车都很不方便,车要停在码头上的停车场,坐船过来。所以我们迁就两面的,香港跟九龙这边的听众,两个月在香港,两个月在九龙。

还有,畅怀法师告诉我,专门有一批找麻烦的人,他们来听经,来找麻烦,来提问题来问你,把你问倒,给你难看,叫你下不了台。他告诉我,这个都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好在那个时候我在台中学《楞严经》,在台中就讲过一遍,在台北好像也讲过一、二遍,到香港来讲应该是第四遍。这个经讲了几遍,有底子了,胆子就比较大一点。但是,四个月没有人来问难。挑毛病问难的这些来了没有?来了。畅怀法师他告诉我,哪些人,专门找麻烦的。可是他们听了之后没找我的麻烦,不但没找麻烦,还请我吃一次饭,很难得。所以,结法缘确实很重要,要多结法缘。

「如是说法,故能广度诸有情。且此广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愿之根」,为什么?法藏的心就是为度众生。为度众生才发愿的,为度众生才学佛的,为度众生才去参访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为度众生才建立极乐世界,一切统统是为度众生,没有一念是为自己的。实际上法藏完全明了,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换句话说,为自己是真正障碍自己、是损害自己。这个里头的道理只有菩萨知道,为自己确实障碍自己。为什么?这个自己是迷里头第一个因。怎么迷的?就是因为为自己迷了,现在还为自己,迷上加迷,你什么时候能开悟?要想开悟,首先把自己放下。第一个破身见,只要身见一破,念佛往生净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身见没破,身见破了,生方便有余土,你看差多少。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清楚了,但是事上没转过来,没放下。这什么原因?虽懂这个道理,没透。如果透彻了,自然放下,不需要人教,也不需要人劝,自然就放下了,这是事实真相。

「故云:四十八愿,愿愿皆是为众生」。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众生知见来说,弥陀起心动念全是为一切六道苦难众生,从来没有一念是为自己想着的。我说这是随我们俗人的说法,要是随阿弥陀佛的说法,阿弥陀佛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话怎么说?只可以用一句,不可思议。或者是他真正了解、真正彻悟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也能讲得通。后面这一句,这一句真的是究竟圆满,科题「一切成佛」。经文:

【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这还得了!弥陀发愿,世出世间稀有难逢,你生到极乐世界,到那里去干什么?到那里去成佛,跟他完全一样。他所证得的你也圆满证得,你没有比他低一个层次,你跟他是平等的,这不可思议。我们看注解,『圆满昔所愿』,「昔所愿者,即法藏菩萨于五劫中,精勤求索,结得之四十八大愿」,这是昔所愿。这个愿怎么来的一定要知道。他去参观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前面说过,是表法,表大圆满,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一个不漏,他统统参访过。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也不是数字,都是表法的。一切诸佛剎土里头,精勤求索,结得之,诸佛剎土里头好的、美好的全要,我将来建立的极乐世界上统统都有;诸佛剎土里头不善的全不要,三恶道不好,不要,众生造三恶道的业会堕三恶道,也不要。可以说,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接引一切六道里面苦难众生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快速圆满菩提,回归自性,所以叫『一切皆成佛』。这种大恩大德、大愿大行,不知道的人感恩的心生不起来,知道的人哪有不感恩戴德!世出世间的恩德还有超过这个吗?没有了,父母的恩德不能跟他比。他念念帮助我们赶快成佛,像他一样,成佛之后度众生。他所发之愿,「一一功圆果满」,每一愿都成就了,没有一愿是虚愿,「故名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虚空!此正是四十八愿之本体。从此一句,流出四十八愿。一一之愿,亦只是显此一句」。就是弥陀的本愿,弥陀的真心,就是一切都成佛,这还得了!我们要学佛,要修净土,要往生,这一句可不能马虎。这一句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果我们心里头有这一句,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与弥陀同心同愿,这个人怎么能不往生?这部经能不读吗?这部注解能不学吗?只要有这么一个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用这个心愿来持名念佛,自自然然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的心目当中看一切诸法皆成佛,我心是阿弥陀佛,你看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为什么?用阿弥陀佛的心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成佛。我们有分别,这是阿弥陀佛、这是众生,这就错了,分别心、执着心。分别执着放下了,平等清净心就现前,这两句经文你才有深刻的体会。

我们再往下面看,《往生论》谓三种庄严」「佛土」,极乐世界,「佛」是阿弥陀佛,「菩萨」是十方一切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人,人数之多无法计算,品类差别从等觉菩萨到无间地狱,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三种庄严,无比的庄严。佛土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在十方世界找不到;老师阿弥陀佛,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大愿,圆满的成就;菩萨,无论什么根性,无论从哪里来的,到达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三种庄严「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清净有两种,应该知道,是哪两种?第一个「器世间清净」,就是极乐世界清净;第二「众生世间清净」,这个众生世间清净就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一味清净,跟实报庄严土没有差别。「今云一切皆成佛,极显此二种清净」,这两种清净是依正清净,依报跟正报。正报举众生,众生都清净,佛哪有不清净的道理!举佛清净,众生未必清净;众生清净,跟佛一样。

「本经《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七宝池中八功德水,「一一随众生意」。真的是在极乐世界上非常明显,一切法从心想生。水能随人的意思,水的温度随人意,水流动的速度随人意,水的这些波涛随人意,样样都能随人意,你想喝这个水,水的味道也随人意。「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波浪有音声,它也随人意,「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甘露灌顶受位声」。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树木花草说法,七宝池里头八功德水也说法,你想听什么法,它就给你说什么法。两个人同在池里头,一个想听《华严》,水的声音就是讲的《华严》;一个要听《法华》,他听的就是《法华》,能随人意,能个别随人意。这个情形,现代我们一些科学家把它实验出来了。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发现了,水真能随人意,前后意思不一样,水结晶的变化先后也不一样。

下面说,「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听水在说法,「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随其所闻,与法相应」,觉现前,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我想听什么我就听到什么,「所不欲闻」,我不想听的,不想听的水清净,什么都听不到。「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水的功德,能帮助你不退菩提心。「水者,无情之器物,何以能有如是无量妙用,应机随宜,欲闻则闻」,你看想听就听,「又具如是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它能够随一切众生的意念,真正不可思议,「能令闻者,永不退转」。极乐世界,这是听到水的声音,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听到鸟叫的声音,无论是见色闻声都是在宣演妙法。所以,极乐世界他不会退转,有道理,佛给你说法,情与无情没有一个不说法。

有情的,诸大菩萨,你听佛讲经有不懂的地方,大菩萨会给你讲解,大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助教。大菩萨什么地位?皆是补处菩萨,等觉菩萨。有多少?数不清!「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就是指补处菩萨,这叫上善。他们帮助这些还没有真正大彻大悟、还没有见性的这些菩萨,就是同居土的菩萨、方便土的菩萨,天天帮助。我们这里去听老师讲经,没听懂,找不到人问。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跟六尘没有一个不能帮助你,所以那个世界成佛容易,成佛快,就这个道理。十方世界没这么多好事,只有极乐世界有,为什么?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美好之大成。极乐世界有的,诸佛剎土未必有;诸佛剎土里有的,极乐世界决定有。我们果然对于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我就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心就坚定了,不再犹豫。几时去?愈快愈好,今天最好,这个你还要等吗?只有这一桩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水者,无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无量妙用,应机随宜,欲闻则闻;又具如是不可思议殊胜功德,能令闻者永不退转?是知一真法界,一尘一毛,无不圆明具德」。这在此地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让我们知道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广大没有边际,一真法界的一尘一毛无不圆明具德,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圆是没有欠缺,明是明显,没有隐晦,德是性德,自性无量无边的妙德统统都显示出来,在一尘一毛上显。我们要问,我们现前这一毛一尘显不显?给诸位说,显。它从来没有停止过显,只是我们肉眼凡夫没有觉察到,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什么?六根有了障碍,无明的障碍、尘沙的障碍、见思的障碍,我们闻不到。极乐世界这三种障碍都没有,这是阿弥陀佛帮忙的,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把他无量功德加持给你。加持给我们用,我们真用上了,真的是眼明耳聪,真看见、真听见了,心里头真觉悟了,不迷惑了。到极乐世界,身体改造了,这个血肉之身丢掉、不要了,这是染污。到极乐世界换个身体,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所以,圆明具德,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出来了。

「一真一切真。一尘一毛,无一非圆圆果海」,真的是妙不可言!圆圆果海,圆满当中的圆满。实报土里面法身大士是圆,妙觉如来圆中之圆,性德圆满的显示,一丝毫的隐蔽都没有,这在极乐世界。到任何一个诸佛剎土里头,你能见到圆果海,圆圆见不到,这就是极乐世界特别殊胜之处。我们得真心向往,发愿求生,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对于现前地球上一切苦难众生,以至心回向就可以了。自己没有真实功德,拿什么回向?我们用自己的真信、切愿,《无量寿经》上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真信真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身心健康,消灾免难,一生当中圆满成就。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