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七集)  2012/5/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六0页第四行,从当中《会疏》这里看起:

「又《会疏》云:斋戒,即八斋戒及摄大小诸戒。盖夫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正法住灭,皆一由之」,这几句话很重要。斋戒也叫八关斋戒,包括大小乘一切戒律都在其中。下面是告诉我们,世尊制定戒律用意何在。他说「戒是人师」,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阿难代表大众向佛请教,佛陀在世,大家是依佛为师,现在佛走了,我们依靠谁为老师?佛告诉阿难,以戒为师。禅是佛心,教是佛的言语,戒是佛的行持,可见得这一条非常重要。「道俗咸奉」,道是出家人,俗是在家,无论出家、在家学佛,必须持戒,如果不持戒那就不是佛弟子。真正学佛要从戒上下手,这个叫三无漏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例外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开慧,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叫大彻大悟,这是学佛的目标。我们要想趣向这个目标,真正成就佛果,那不从戒律下手,没有第二个方法。

我们在这个学习里面,也做过深入的探讨,为什么现在人对于戒律这么困难?学经教比较容易,那是把经教当作一种学术来看待,所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戒来,因戒得定,定才能生智慧。所以智慧是从内往外发的,不是从外学来的。外面学来的,像经教,从外面学来的,就变成知识;如果从内心里面开悟的,那就是智慧。如果这个话你听不懂,你慢慢去揣摩。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在五祖的会下有一位大德神秀大师,神秀当时,就是惠能大师见六祖那个时候,当时他已经是五祖的助教。我们晓得,向五祖学习的人太多了,五祖一个人忙不过来,那么多人,他需要助教。所以,大家都认为将来传法,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这个没有人怀疑。为什么传给惠能?惠能学的是智慧,神秀学的是知识,不一样,一个知识,一个智慧。知识听多了就会了、就懂了,你读得多、听得多,知识很丰富,没开悟!没开悟是你没学的东西你就不懂,学了你才懂;要是开悟了,没有学的全懂,不一样!

我们看惠能大师逃难的期间,路上遇到一个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受持《涅槃经》《大涅槃经》分量很长,有两种版本,一种三十六卷,一种四十卷,这么大的部头,她读诵。不能说无尽藏比丘尼没有知识,她天天读,她知识一定很丰富的,她没有智慧。她在那里读经,惠能在旁边听,她念完了,惠能就把刚才念的这一段经文的意思讲给她听。她非常惊讶,闻所未闻,捧着经本来请教他。惠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认识字,怎么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识字不识字没关系。你想想看这些话。智慧从哪里来?从戒定慧来的。惠能大师连三皈依都没受过,形式上的皈依、受戒他没有,他真的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他全做到了。人老实、诚恳,对待一切众生真诚恭敬,佛经上讲的「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惠能全做到了,这就是持戒。他心是定的,不随外面境界转;换句话说,自己在什么境界里头他做得了主。我们一般人做不了主,做不了主是什么现象?看到了、听到了就分别、就执著、就有意见,统统把它放在心上,这就叫做不了主。做得了主的人,听了、见了、接触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放在心上,他的心是清净心。这是做得了主,不被外头环境转。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一个不被外境转的,他就有能力转境界。能转境界的这个人就同佛,跟佛没两样,佛能转境界,不为境界转。

惠能在黄梅八个月,没有人认识他,只有五祖认识他,没有一个人认识他。所以五祖半夜三更召见他,他们两个好像有默契。五祖召见,也不会给任何人知道,去巡寮,到寺庙各处去看看,去巡察一下,巡寮。走到碓房,看到他在舂米,问他,米舂熟了没?这个话里头有话,别人听不懂。实际上问他,你有没有成熟?惠能答到,米熟很久了,很久就熟了,犹欠筛哉!还没有筛,筛就是印证,要求他老人家印证。你看,别人听不懂,他们两个很有味道。五祖拄个拐杖,拐杖在他那个磨磨的碓子上敲了三下,就走了。这意思是说,三更来见我。跟去的人很多看到,没人懂,他就懂得。所以三更的时候就到方丈室,果然没错,推门,里面没有关,一推就进去。五祖在那边等他,果然准时来了。来了之后,用袈裟把他围起来,不让人看见。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当然不要书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就做报告,他的博士论文。

他的报告很简单,就是二十个字,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就是没想到,这一觉悟之后,没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染污的不是自性,染污的是阿赖耶,自性没有染污。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自性不生不灭,他真见到了。在净土里面讲,他见到常寂光了,常寂光就是自性。那个常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才叫常,寂,清净是寂,无量智慧那是光。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具足无量相好,这光,常寂光里面光表这个意思。第四句是「本无动摇」,自性是不动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动的,只有自性不动。最后一句「能生万法」。五祖听到之后,行了,他说可以了,行了。经也不必说了,衣钵就给他,叫他赶快走路。什么原因?嫉妒障碍,叫他赶快走路,去躲避。这一躲,躲了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大家把这个事情忘掉了,他才出来。

他出现的时候就在光孝寺,现在的广州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他坐在后面。后面有两个出家人,看到外面风吹得幡动,有一个说,你看幡动了,那个说不是,那是风动。两个人在争论,谁也不服谁。他到当中告诉两位大德,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们两个的心动了。这两个人一听,大吃一惊,这才是把真正的事情解决了。印宗法师讲经这一堂课下来了,就问他们三个人在讲什么?他们把这个话一回答印宗,印宗立刻警觉到,他说听说黄梅传法的这个行者,问他,是不是你?惠能就承认了,是的。衣钵展开来给我们大家看看。他就把衣钵展开来。印宗就给惠能剃头,正式出家了。剃头之后,拜他做老师,不简单!水涨船高,惠能大师的身分地位一下就被抬起来。印宗在当时岭南一带第一高僧,拜他为师,印宗的老师,所以身分地位一下提高了,就开始传法。以后就住在曹溪南华寺,圆寂也在那个地方,跟他学的人不计其数,那是活佛再世,活菩萨。

在会下,跟他学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四十三个人。过去五代都是单传,师父只传一个人,他传四十三个人。五祖嘱咐他,以后只传法不传衣,衣是大家都争,没有意义,传法不传衣。传法就是印证,人真正到彻悟,需要一个人给他做证明,是真的开悟还是假的开悟。无尽藏比丘尼在其中,印宗法师也在其中。在这个地方我们想到,印宗法师不是凡人,你看没有一点嫉妒心,一来了,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把他捧起来。我们现在叫支持、抬举,岭南一带的佛教由他来主持。

所以,在猎人队里十五年,也是修行、也是在消业障。真正把如来无上大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他的工作是烧饭,猎人队里烧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真正是菩萨,不是假的。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不能不守戒律。惠能大师的戒定慧是实质上的,不是形式上的。形式上你看看,他在没有遇到印宗之前,从来没有进过讲堂,也没有进过禅堂,这些形式上他统统没有。而且接法之后十五年,这种耐心,忍耐,忍辱波罗蜜。戒律、苦行,佛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都做到了,这都是做给后人看的。所以我最初学佛,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惠能大师就是最好的榜样,有实质没有形式。所以,以戒为师,道俗咸奉,出家、在家都要遵守。

「心为业主」,造业,言语,口造业,身体行为是身在造业。身口造业,听谁的?听心,念头。念头善造善业,念头不善就造恶业。所以,造业的主是心。身口不受报,人死了之后,身体没有了,口也没有了,谁受报?灵魂受报。善的力量强,善业强就三善道受报;恶的力量强,三恶道受报。六道凡夫每个人造业多端,什么业都有。临终往哪一道去?佛在经上讲了,叫强者先牵,哪一个业力量很强就先受报,力量弱的后受报。我们一定会想到,一定是恶念强,恶念强就先到恶道受报。所以谚语常讲,人死了就做鬼,理上讲不通,六道轮回,你怎么说人死了做鬼?但是想想这句话也有道理,为什么?鬼是贪心最重,哪个人没有贪心?贪心重的人,贪先受报,就到鬼道。如果瞋恚心最重,脾气很大,这种习气他地狱道受报。愚痴,愚痴就是没有智慧,真假、邪正、是非、利害分不清楚,愚痴是畜生报,畜生的果报。统统是随着业力牵引,没有人主持,自己做主。

我们看到章太炎的故事,这是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朱老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的女儿嫁给他的。告诉我,他这个老岳丈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大概是代理,时间一个月。判官的地位很高,就相当现在所讲的秘书长,东岳大帝像个省长,他是秘书长,就是现在讲二把手。东岳大帝找他去的,那找去,没法子,就去了。白天在人间工作,晚上到鬼道去上班,一天到晚没休息,人也很疲劳。把这些鬼道的事情,他看到东西给一些好朋友都讲。这个不是假的,这是真的,章太炎不会说假话。

他曾经跟东岳大帝上了个建议,希望东岳大帝能批准,把地狱里头炮烙的刑罚废除,他说这个太残酷了,不人道。炮烙是什么?铜柱烧红了,让罪人去抱。那一抱不就像现在是烤鸭、烤鸡,不就是这样的吗?一下去就烤焦了。他说这个刑罚太残忍了,能不能把它废除?东岳大帝就派了两个小鬼,带他到现场去看,他就跟着一道去了。到了现场,这个小鬼说到了,他看不见。这才恍然大悟,地狱不是阎王建造的,不是东岳大帝造的,是怎么来的?是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它跟佛菩萨没关系、跟阎罗王没关系,跟城隍、跟东岳大帝都没有关系,是你自己造作的业力变现你自己受罪。这才觉悟,以后再不过问。于是我们明了,这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全都是自作自受,业力主宰。明白这个道理,再不造恶业了。

持戒就是叫你不造恶业的,戒律是善恶的标准,起心动念跟戒律相应,言语造作跟戒律相应。戒律,基本的戒律就是十善,十善是一切戒律的总纲领。你看菩萨,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八万四千条戒律,从哪里来的?十善业推演出来的。十善里头每一条里头都有十条,就一百条了,一百条里头每一条里头又有一百条。这样子推演出来的,愈推愈细,微细。愈是高层的菩萨,极其微细的那个恶念都没有。我们开始学是很粗的相,这十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很粗的;自己往上提升那就细了,每一条里头都包括十条。小乘阿罗汉把十善业展开为三千威仪,就是三千条。所以我们就晓得,十善是总纲领,八万四千细行圆满了,一条都不犯,那就是十善业道圆满了。十善业道圆满,那成佛了,到佛的果位上,八万四千细行圆满了。

我们看到佛像,有很多佛像,画的,画的像,佛头上有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有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中文写的。这三个字发音是唵、阿、吽,是梵文的音,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圆满。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口意。身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是三条,不贪、不瞋、不痴。所以这叫根本戒,必须要遵守,不要看轻它,它展开来是八万四千细行,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包含在其中。

我们老祖宗也教我们持戒,没有这个名称,老祖宗给我们立的规矩,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戒律。戒律的核心确实就是五常,五个字,是根本戒,五个字是仁、义、礼、智、信。这是过去中国人,不管你有没有读书,无论是士农工商、男女老少,都必须要遵守的。不遵守这五常那就不叫人了,人跟禽兽不一样,人有五常,禽兽没有。五伦是道,五常是德,这道德。道是自然的,你看父子这是自然的,这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的,夫妻是自然的,兄弟是自然的。自然之外的,可以说必然的,领导跟被领导,领导是君,被领导的是臣,这是必然的;朋友,朋友不是一家人,这也是必然的。所以叫五伦,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这五大类。

父子的关系,亲爱,这个的确是,在佛家讲就是慈悲,这个是性德的核心。我们老祖宗懂得,所以中国的教育基础就是建立在亲爱上,父子有亲。教育的目的,第一个目标,这种亲爱希望能永远保持,这一生都不会丢掉。不但一生不会丢掉,中国人做得很好,生生世世都不会丢掉,为什么?祭祀祖先,没有把祖先忘掉。外国没有。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以这个为核心。第二个目标,这个爱要扩大,这个亲爱扩大。扩大什么?你爱你的父母、爱你的祖父母、爱你的曾祖父母、爱你的家族、爱你的兄弟,这个扩大。然后再扩大出去,到外面的,不是你的家族的,爱国家、爱民族,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爱朋友、爱亲戚。五伦关系一展开,整个天下跟我们都是一家人。不是同族的也是表兄弟,这个表兄弟是与我们家族通婚的,都发生关系了。

确确实实在中国,我相信汉族都是一家人。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老祖宗伏羲氏,画八卦的,历史上记载,我们家谱上记载的,第二个神农氏,第三个黄帝。伏羲到神农五百年,神农到黄帝也是五百年,这个一千年当中没有文字,所以有传说,没有文字记载。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从黄帝才使用文字,黄帝到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所以中国从伏羲,非常可靠的历史是五千五百年,上面还有老祖宗。印度婆罗门教说他们的历史有一万三千年,我听了,也告诉他们,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万三千年。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我能够相信,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特别是五伦五常,一定是古老祖先传下来的。这种东西口传不会传错的,因为它很简单,我想传十万年都不会传错。你看,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能传错吗?这是道,伦常大道;德,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不会传错,传一万年都不会传错,一代一代传下去。世世代代的人从小就学会了,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人人是好人,好人行好事。然后才晓得,中国这个族群、这块大地根深蒂固,它是伦理道德起家的。

今天这一代,再推远一点,就算是慈禧开始,到现在两百年。这个两百年当中,我们把伦理道德先是淡化了、不重视它,前面一百年还有人讲,没人做了,后面这一百年,不但没人做,讲的人都没有。现在没人讲了,所以让中国人对这些名词,五伦八德这到底是什么,非常陌生,就会召来的灾难。今天灾难是全球性的,全球性的灾难,哪个地方灾难轻一点?肯定是中国。为什么?他老祖宗太好了,积的德厚。虽有灾难,不会灭亡,祖德太厚了,我有信心。你要问我,你凭什么有信心?我就凭着我们在汤池小镇搞的那个实验,让我信心坚固。为什么?那个实验我相信不是人做出来的,人哪有这种力量?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了,我们办这个实验,跟这批老师,我们的估计是二年到三年才看到成果。没有想到三个月就看到了,这哪里是人干得出来的事情!这是什么?祖宗之德,三宝加持。决定做不出来。我们那个时候做的时候也没有信心,但是一定做实验,看看能不能够成功,预定的计画是三年。三个月做成功,消息传到这里我都吓一跳,这怎么可能?中心打电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就在想,如何把这桩事情介绍给联合国,能扩大影响。但是联合国又谈何容易,我们跟它无亲无故,联合国找对象是找会员国,我又不是个国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想到过了两个月,它来找我,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无法想象的事情。它来找我,我不敢相信,我派了三个人到巴黎去打听,是真是假。结果一打听,真的,联合国今年要办个活动,纪念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周年,办这么个活动。找了谁?找泰国,泰国的大使向联合国推荐,请我参加主办单位。这个事情是真的,我就欢喜答应了。统统祖宗安排、统统佛菩萨安排,绝对不是人力。如果我们说是我们做出来的,我们就有罪了。祖宗之德,我们怎么可以把他冒名顶替?这罪重。

泰国找我,这就有缘了。我在二00三年,第一次代表澳洲大学参加联合国世界和平会议,我那年参加开会就在曼谷,就在泰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的会议,跟泰国结了缘。在泰国,虽然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认识他们的副总理查瓦利将军,他也是三军总司令。本来是总理,被金融风暴把他整惨了,他也很聪明,他辞职,让他的副总理升作总理,他做副总理。这个人,夫妇两个非常虔诚,我在泰国一个多星期,两次在他家里吃饭,他请我吃饭,在他家里。所以结这么好的缘,跟泰国皇室结了缘。泰国大使推荐我参加主办单位,我们才有这个缘分。这样,我们汤池这种成就,在联合国做了八个小时的报告,专题,一天的时间;做了三天展览,很多图片、文字展览,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驻联合国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大使代表都非常欢喜,想亲自到汤池去考察、去参观。在这几天,我邀请了新加坡九个宗教,邀请了澳洲的犹太教,十个宗教的代表在联合国会堂为世界和平祈祷,这从来没有过的。联合国从来没有碰过宗教,认为宗教在一起一定是吵架的,看到我们宗教在一起手牵着手,这样和睦,让他们感到非常惊讶。这会议完了之后,联合国正式成立一个宗教办公室。

我从这个地方深深相信,老祖宗之德会保佑中国,佛菩萨会保佑中国。不管中国人怎样反对传统文化、反对佛教,佛教、老祖宗还是爱这个地方,还是照顾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虽然会有灾难,不是很严重的灾难。尤其是我们真正发心,要把老祖宗东西找回来。真正认识中国,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我们对他非常感激,英国汤恩比博士,这个人已经过世了。七十年代,就是一九七0年那个年代,他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也就是说,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我真的有很多证据。

去年,好像是年初,发现了《群书治要》《国学治要》,我的信心坚固了,不会动摇了。为什么?我们要把传统的东西找回来,从哪里下手?我们老祖宗这千万年的智慧,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都记载在《四库全书》里头。《四库全书》,台湾把它印出来了,大陆也有印,流通量虽然不大,在我们想象它不会再遗失,不会失传了。怎么读?从哪里入门?现在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的,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书太大了。没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东西唐太宗找了,一千四百年前。他找了一些大臣,是那个时候的专家学者,叫他们在这一切书里头,经史子这三种里面,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文字找出来,节录出来给他看。这部书就是《群书治要》。从一万多种书里头,慢慢淘汰淘汰,最后找出六十五种,从这六十五种里头去节录,编成这套书。

这是祖德,因为这个书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年,唐灭亡之后,这个书就不见了,被日本一些留学生带回去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全部手抄的,分量不多,他们识货,带走了。到嘉庆做皇帝,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传位给他儿子。因为他的祖父,祖父最疼爱他,他也最喜欢祖父,祖父是康熙,康熙做了六十一年。他不想超过康熙,也不敢跟康熙一样,少一年,六十年,就让位,做太上皇。嘉庆做皇帝,日本向中国皇帝进贡,就是送礼,里头有这套书,这才知道。知道,清朝并不重视,为什么?乾隆、雍正、康熙这个盛世实在讲超过唐朝,超过贞观,所以他们就并不重视这个东西。到民国,清朝亡国之后,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时候,把这个书印了两次。一次是日本原本印的,另外是重新排版印的,印过两次。这书找不到了,中国满清亡国之后,军阀割据,中日战争,文化大革命,到哪里去找?这些典籍本来数量就少,很多人不知道,商务印书馆印过,问商务印书馆的人,没有人知道。我知道有这个书,没见过,在讲经的时候偶尔提到,就有听众,这有心人,很留意的替我去找,就找到了两套。送到我这里来,我如获至宝。这是什么?中国真有救了,世界不会是末日,这个东西出现了。

过了二、三个月,又出现了《国学治要》。这个东西是我想了好多年,但是我不知道有这种书。我想了很多年,希望能够有人,有一批学者,能在《四库全书》里头把精华的东西摘录出来编一套书,能够普及化,让大众都能接受古老祖宗的教诲。没有想到,民国初年真的有人把这套书做出来了。他们做这套书的理念是从《群书治要》来的,《群书治要》是治国,《国学治要》是治学,是做学问的,就是依《四库》经史子集,一共八册。我一看到这个东西到手,马上就告诉世界书局给我印一万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国学治要》一万套,分送给全世界大学图书馆收藏,这就不会失传了。

所以,我这几年来在各处行走,都劝这些外国的朋友要学文言文。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全在中国古籍里头,你要不会文言文,你要让别人翻成白话文来给你听,味道变了,不是味道。一定学文言文,你才能够尝到原味。文言文难不难?不难,我都很留意。我在台湾,问美国,哪个大学我忘掉了,纽约,一个大学生,在台湾。这个大概是二十多年、三十年的事情,有个同学跟台湾大学做交换学生,到中国来学中文。她学什么?学《华严经》,是个女孩子,大概三十出头的样子,研究生。正好我在台北讲《华严经》,所以她就到我图书馆来参观,在我图书馆住了四个月,听我讲《华严经》。她读中国文言文,能看得懂清凉大师的注解,我非常佩服。我问她,你学中文学多久?三年。不难!二00五年、二00六年,我两次访问伦敦,伦敦是国际汉学中心,它里头有汉学院,牛津大学有、剑桥有,还有伦敦大学。我去访问,跟汉学院的同学交流,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时,剑桥也讲一个小时,伦敦大学也讲一个小时,给他们的教授举行座谈。我特别注意他们的学生,讲一口北京话,对中国文言文没有障碍。我说你们学多少年?都是三年。不难,外国人一点基础都没有,三年学得这么好。所以,中国人学文言文顶多两年,不难!

我们对这个要有信心,赶快把文言文找回来。为什么?文言文是中国老祖宗最了不起的发明,这是老祖宗高度智慧表现出来的。古人这种智慧、经验用什么方法传给后代?要原味传到后代,不能变质。外国没有文言文,所以他们的东西传不下来。像欧洲的拉丁文,最古老的,只有极少数考古学的专家能懂得,懂得还不完全,要是翻译一篇东西出来还翻不出来。我们老祖宗就想到了,言语会变,所以言语跟文字要搞两套。文字搞一套什么?不变的,永远不变的,叫文言文。文言永远不变,语言随着地方变,随着时代变,不管你怎么变,我的文言不变。文是文字,文字的语言永远不变,成功了。我们把文言文学好,看几千年前古老的东西就跟面对面谈话一样,真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

佛经用文言文写的,难怪过去方老师告诉我,我向他请教,佛的经典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为什么这些梵文的原典书籍没有保留下来?大量到中国来了,为什么没有保留?方老师笑着告诉我,古时候中国人跟现在中国人不一样,中国古时候,中国古人对自己的文化信心十足。梵文没有语、文分离,也会变。翻成中国文言文之后,不但没有翻错,意思完全正确,我们的文字比梵文还要华美,根本用不着了。这种气概在全世界少有,哪里像现在中国人,这样窝囊,被别人轻视。所以翻出来之后,对于原文不重视了。方老师说得也很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全世界真实智慧、至高的理念、精确的方法、丰富的经验,全在中国《四库全书》里头,然后晓得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小朋友,家长要是有眼光,让他好好的学文言文,二十年之后,他就是全世界的国学大师,前途无量。能深入浅出把古人智慧、理念、方法、经验,跟现在人讲清楚、讲明白,效法古人,社会安定和谐,灾难就完全化解了。人民和睦相处,互助合作,都能真正享受到这一生圆满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个重要。

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完全接受,对于佛教的纲领更是尊重。佛学的纲领就是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必须从持戒,用现在的话说,要从真正落实下手,我所学到的就要变成生活。在工作上用得上,在处事待人接物统统能用上,化解一切争端用得上,带给社会安定和平。这真的是宝!我在其他的国家到处宣扬,别人听了都欢喜,没有反对的意见,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

所以这个地方是「心为业主,凡圣俱制」,这个制就是,戒律是佛制的,菩萨还不能制,佛才能制定戒律,凡圣统统要遵守,不能够违背。「正法住灭」,正法是大乘佛法,是久住世间还是会在这个世间消失、灭亡了,「皆一由之」,这个一就是戒律。意思就是,有戒律,正法就久住世间;没有戒律,正法就灭了。我们不要说别的,说戒律的根本,十善,谁能够遵守?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你能够把十善做到了,是大德!为什么?没人做到,你能做到还得了吗?你能把十善做到,诸佛菩萨能不护念你吗?护法善神、龙天八部,他能不保佑你吗?这个不是迷信,这是事实。

我们今天出了麻烦,身体疾病多,不健康,毛病多,心里面不能安定,烦躁。什么原因?没有学戒律。你学戒律,不贪、不瞋、不痴,你心就定了,心就不烦了;能够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你的身体就健康。十善业能够带给我们身心健康,为什么不干?无论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要从十善做起,没有《十善业道》就没有大乘佛法。今天我们讲儒释道三个根,为什么十善做不到?我们不会做人,十善是作佛的,人都做不好,怎么能作佛?所以,要求学《弟子规》《弟子规》是做人;再要求学《感应篇》,因果教育。儒家的教育是讲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教好人,好人怎么?不愿意做坏事,做坏事好像心不安,还有一点良心。那要是良心没有了,根本他就不相信做好事有好报,学,学因果教育。真正明白因果怎么样?不敢做坏事。为什么?有报应。有这么两个基础,再入佛门,《十善业道》一点不成问题,决定做得到。所以这个十几年来,我们努力的在提倡儒释道三个根,虽然真正在这上扎根用功的人不多,但是有,有就好。为什么?根没断,还有。有根就有指望,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不至于断灭。

「明比日月,尊譬宝珠」,这是佛用比喻告诉我们戒律的重要,戒律的光明超过日月,戒律的珍贵,它的尊贵就像宝珠一样。「宁当抱渴而死,弗饮水虫」。这是佛门里一个公案。两个出家人去拜佛,路走得很远,一个人看到水里面,水,出家,水没有过滤不能喝。水里头有小虫,就是细菌。所以出家人旅行的时候身上要带个滤水囊,就是小袋子,碰到水的时候得过滤,那水才能喝。有一个人没有过滤,这个水他吃了;另外一个持戒,他不肯喝,结果死在路上。这个喝水的人到了佛的面前,把这个事情告诉佛陀。佛陀说,持戒的那个人他比你早到我这儿来了,你来得太晚了。对持戒的人奖励、赞叹,对于破戒的人教他要忏悔、要忏罪。

「乃可被系而终,无伤草叶」,这是什么?被人冤枉了,或者是犯了过失被处分。处分的人说,你是个持戒的人,那很简单,好办,我抓几根草,用草给你围起来,你不能把这个草拿掉你走开,不可以,我用草给你绑在这儿。宁愿在这里死,也不敢把草拨开,不伤害草木。这种,像抱渴而死,无伤草叶,现在人来看,这是愚痴,他怎么会相信?于是,戒律有这样的严,一般人看到戒律害怕。你看从前儒家讲礼,民国初年,这是知识分子,称儒什么?吃人的礼教。礼太严格了,人不能自由。戒律比礼还要严,你说学佛、学经典,大家喜欢听,提到要持戒,调头走了,他不听你的了。现在人认为儒的礼、佛的戒对人约束太多了,好像绳索绑到身体,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样看法。所以戒学弘扬有它一定的难度。

必须要从儒下手,儒比较容易,比佛法宽松。真正有儒的基础,有道家《太上感应篇》的基础,持戒就容易了,跟他讲戒律他欢喜,他不会排斥,他会相信。没有儒跟道的基础,那不容易。所以讲经,讲道理给他听,他很有兴趣,你叫他用十善来约束他,他受不了。能不杀生吗?不杀生,它伤害我。伤害我也不能杀它,这个在他认为这是什么?不讲道理,理是讲不通。殊不知,你不杀它,它就不会杀你。我早晨起来写字,有个蚊子飞来,就在我面前绕来绕去的。我没法子了,我就指着旁边一个纸片,我说你站在这里来。它就站在那。我给它授三皈依,授完之后,叫它别动,我就拿个玻璃杯子把它盖下来,把它送到外边去,听话!今天早晨的事情。我们以善心、真诚心对它,记住佛的一句话,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就有感应,不能有一点虚假对待这些小动物。不会伤害你,把你放走,打开窗户,从窗户上放走。

「疏中极论斋戒之要」,这《会疏》里头说的,斋戒非常重要,「正法能否住世,全赖行人能否持戒」,这个行人就是佛门弟子,在家、出家都包括在其中。正法能不能住在这个世间,全靠佛门四众弟子能不能持戒。「故当宁失身命,毋违所受之戒」。失身命没有关系,这个身命是无常的,总归要死,早一天死晚一天死,反正都要死,无所谓。如果为持戒而丧命,这个身命失掉,你再得一个身命肯定比这个身好。为什么?这大善!善在哪里?你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榜样就是大善,能够像你的人愈来愈多,正法就久住了。

「彭际清居士曰:故知净土资粮」,修净土,求往生极乐世界,这资粮在此地说,现在话讲条件。古时候旅行,不要太古时候,我们在抗战期间当中逃难,我走了十个省,完全靠走路。走路要怎么样?要带米,到时候你能煮饭吃。米,做个布袋子,长长的,装一袋子背在身上。不像现在有旅馆、有饭店,那时候没有。真正遇到没办法的时候,找到人家,要向人家讲,家里有没有剩的饭菜?讨一点,过这种日子。资是身上带一点钱,粮是粮食,出门一定要带的。我们到净土,这个资粮是什么?全凭功德,就是你修积的功德。功德的基础,「功德之基,莫先持戒」,持戒、行善就是积功累德。所以「戒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

今天在这里讲戒,我们把重点全部落实在十善,为什么?有十善就有戒。净业三福第一条讲十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我们对父母有没有尽孝?我们对老师有没有做到敬?这个敬就是依教奉行,那才叫敬。老师教你东西,阳奉阴违,这大不敬。老师的教诲一定要依教奉行,纵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至少也得做到一半,否则的话怎么对得起老师?我这一生是运气很好,老师能拨出时间单独教我,方老师单独教我,章嘉大师也是单独教我,这个缘太难得!这是宿世的缘分,这一生遇到了,我们不好好的学,怎么对得起老师?孝亲尊师,现在人不懂得。我们的父母、老师都已经往生,不在了,我怎么办?我的教室、我的佛堂、我的摄影棚统统挂的老师的照片,每一天早晚跟老师行礼,念念不忘老师教诲,教孝亲、教尊师。现在人把老师忘得干干净净,我们能有今天,谁给我的?父母给我身体,老师给我智慧,饮水思源。

这都是属于戒律,因戒才能得定。我们今天这个定不是禅定,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就是定,长时薰修会开悟。所以学东西不要贪多,世出世法都一样,一样没有学透,不要学第二样;这一样学透了,行,可以再学一样。但是一生当中要有一门为主。我在年轻的时候学得很多,虽然老师教给我,不听!总是贪多,看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这也想学那也想学,兴趣多方面的,我就涉猎了不少的经论。那现在,现在知道,这是什么?佛学常识很丰富。再丰富的佛学常识,对你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干涉,没用处。如果一门深入,像我们在前面念到的,念老在这里举的例子,我们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真比不上他。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什么也不懂,就知道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到晚,我们能跟他比吗?说老实话,这些阿公阿婆他什么时候往生他知道。甚至于他想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还有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要走,佛来接我。佛真来接他。

这一点,我们看到莹珂法师的公案就找到证据,莹珂法师寿命还有十年,不要了,要求阿弥陀佛带他现在就走,他真走了。所以这些阿公阿婆,我相信他们都有这个功德,都有这个条件。他不走,是做给我们看的,也是,他是真实功德,他不走,住在这个地方,保佑这个地方的安定和谐,保佑这个地方少灾少难。我们一般人不认识,瞧不起他。他大慈大悲,帮助这个地区化解灾难。我说的话一点不假,他不是走不了,慈悲心救苦救难。我们理解,看到这样的人我们对他都特别恭敬,对他行礼、对他致意,赞叹他老人家。他是真干,知识分子只说不干。所以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化解灾难,这要智慧。

净土资粮,全凭功德,功是功夫,一分功夫就有一分功德。持戒是功夫、放下是功夫,这真实功夫,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放下贪瞋痴慢。佛为什么教我们放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道理明白了,你真肯放下。明白道理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对事实真相知道不清楚,所以放不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需要人劝你,不需要人教你,你自然放下。为什么?那是包袱,那里头不是好东西,是带给自己的累赘,没有一点好处。放下真有好处,要放得干净,要用真诚心去放,不能搞假的。装模作样不行,没有感应,搞真的就有感应。

在我们现前,我们自己亲身当中有体验,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祖宗照顾,佛菩萨照顾。我举汤池小镇这个例子,不是假的。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里头记载的,老人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海岛里头,三步一拜,拜到五台,三年。这个毅力、恒心就感动佛菩萨,他从发心、起步一直到五台山三年,佛菩萨就在他身边照顾他,他不知道。当他生病病倒了,菩萨就化身,变一个乞丐来照顾他,来给他采药,帮他治病。住了十几天,身体完全恢复了,这乞丐走了,他继续去拜山。三年当中得两次病,第二次得病的时候,又碰到这个乞丐,又来了。其实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变的,文殊菩萨始终没有离开他,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能够感动文殊菩萨照顾,我们不能感动?他发的那个真诚心,那就是他的功德。我们的心不真诚,看到这些事情还怀疑,老和尚修得不错,感动了,我们没有修行,不如他,那就没有法子了。全是一点真心、一点诚意,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不行,为自己名闻利养,这不行,不是为自己。

我们搞汤池实验不是为自己,是为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还能不能延续下去,我们是做这个实验,不为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在今天还能够适用,就得保佑,就让我看到效果。如果不管用的话,那就没有了,搞不成功,搞不成功我们也就不搞了。搞成功是什么?我们那个念头一动,老祖宗就知道了,佛菩萨就知道了。就替我们安排,就替我们效果赶快搞成功,知道我们耐心不够。我们原来打算三年看到效果,三个月看到了。这明明是佛菩萨、老祖宗在身边,我们亲身体验到的,能不相信吗?所以真发心,灾难来了没事。我们需不需要预备这些灾难的东西?不需要。真灾难来的时候,就突然来了一些人,送这个吃的、送那个喝的,全送来了。那是什么?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我们自己还是不要的好,我们要什么?要真诚心,我们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真管用。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对于戒律要重视,还是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做,不是念。念没用,要落实、要做到,把这三样东西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自己的,工作、待人接物要把它做出来。后面的效果、感应不可思议,让我们对祖宗、对佛法、对鬼神信心十足,再不会怀疑。我们这个色身留在这个世间,为佛菩萨工作的,为一切众生工作的,不是为自己的。身体好,为他们多出一点力,不好,少出一点力,全是为众生、为正法久住,没有丝毫为自己,感应自己能体会得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