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四八集)  2010/9/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七十面,倒数第六行看起:

「惠以真实之利。惠者,惠施也,亦恩赐之义。真实之利者,按善导大师意,指弥陀誓愿为真实之利。大师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我们就看这一句,这部经上讲了三个真实,这是非常稀有的。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在同一会里面讲三个真实这很少的,唯独在这一会,他讲过「真实之际」,我们在此地看到「真实之利」,还有一句「真实之慧」。真实之际是讲自性,圆满的性德。现在从利益上来讲,这个利益是对众生的,也就是说四十九年所有的教诲,最真实的利益,无过于这一次的宣讲。从真实之际来说,可以说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没有离开,全是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这叫契理。所以经称之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这真实之际,所以它不是假的。真实之利呢?这是讲契机,佛说一切经未必能契一切众生之机,所以当机他得利益,不当机他不得利益。可是唯独这部经,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没有一个不当机,这是真实之利。

所以真实之利,这一段念老注的文字很多,这个里头的意思非常丰富。先说惠,惠是布施的意思、给予的意思,惠者惠施也,布施,也有恩赐的意思,上对下,古时候的帝王惠施给臣民,这是恩赐。真实之利,黄念老按善导大师的意思,善导大师唐朝时候的人,唐朝初年,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我们过去曾经很多次的去访问日本,跟日本净土宗的大德有过多次的交流,我们就曾经提到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有人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你们日本人对这个怎么个看法?」这些日本的大德都说,「真的,我们日本人承认。」所以日本人对于善导大师特别尊敬,到处可以看到善导大师的塑像,他们的塑像多半是石雕的,有石雕的、有木雕的、也有泥塑的,很普遍,在中国没看到。甚至于很多净土宗的道场,都用善导大师命名,叫善导寺,你一看善导寺,这是净土宗的道场,可见得他们对善导大师的崇敬,让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在当时日本派了很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可能里面很多是善导的弟子。到中国来亲近善导大师,跟他学习,以后把净土宗传到日本、传到韩国。

既然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宣说的。善导大师的意思指弥陀誓愿,就是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是真实的利益。所以大师有两句话,这偈语,传得很广,修净土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两句话,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不仅仅是指释迦牟尼佛,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在应化的时候,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佛身来说法,这叫如来出世,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唯独与大众介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为这桩事情。换句话说,这是一切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唯一的一桩大事。大事因缘,就是把净土介绍给我们,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阿弥陀佛介绍给我们。其它的这些经教是附带说的,这个世间还有这么多根机,就给你不同的根机帮助帮助你,是这个意思。八万四千法门,释迦牟尼佛一生有没有都说?没有,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选择几个。不是有意选择的,是众生机感不一样,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有这一类的机,佛就说这一类的经教,没有他就不说。所以四十九年所说的经论不多,这种情形我们晓得。可是佛对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帮助一切众生一生永脱轮回,永远出十法界,超出十法界,一生成佛,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第一个愿望。如果你的业障重,没有这个缘分,也就是给你说了你不相信,你不能理解,不能依这个方法修行,佛就用别的方法帮助你,帮助你向上提升。这个方法能信、能解、能行,是帮助你这一生成佛,成不了佛的帮助你提升,佛多慈悲。所以这个法门是究竟圆满的利益,太难得,我们要记住善导大师这两句话。

《甄解》赞曰」,这是日本人,「此今家」,你看日本人对善导大师不称名称今家,今是现前,这唐朝时候。你看看人家用这个词用家,这不是宗教里头的,宗教里头没有这种称呼。这个家就是以后我们常称的,佛家、儒家、道家,称家是什么?大学问、大德大能,我们常常赞叹有成就的人一家之言,这里含义很深。「独步妙释」,这善导大师解释的,解释得太妙,以前没人说过,这独步。「他人所未谈也」,这两句「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以前没人说过。「顺此祖释」,顺着祖师大德的解释,「以弥陀本愿为真实利,则可以八万四千法门为光阐道教,其义明矣」。光阐道教是教学,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很清楚的体会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佛菩萨出现在这世间干什么?教学,光阐道教这一句就是教学。本愿是推动教学的原动力,佛菩萨为什么要来教学?他有大愿。这个大愿是什么?大愿是普度众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六道是苦难众生,四圣法界亦如是,受苦稍微少一点还是苦,为什么?没见性。见性才得真正的自在,常乐我净真正恢复;四圣法界虽是接近常乐我净,真正常乐我净没享受到。六道众生完全违背,常是永恒不生不灭,六道众生有生死。

佛法里面讲生死两种生死,两种生死都具足,一个分段生死,一个变易生死。四圣法界里面分段生死了了,变易生死存在,得要到实报土里面变易生死才没有了,十法界四圣有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了了这是常,常就是大般涅槃,不生不灭。乐是永远离一切苦,这叫真乐。六道凡夫里头有没有乐?没有。我们看到有人很快乐,佛说乐是坏苦,你在乐的时候没感觉到,乐一过去就感觉到了,坏苦。古人说,你看做大官,在位置上很荣耀,多少人羡慕你,可是一下台再也看不到人来看你,你马上就感到很苦。这个地位、势力一失去的时候,那就坏了,叫坏苦,不是真的乐;真的乐是永恒的,不受外面环境影响的。我是自在、主宰,前面说过,这两个意思我们这身体上都没有。净是清净,也没有,心不清净,身也不清净,身心严重的染污。所以这个世间有常乐我净之名,没有常乐我净之实。实报庄严土有,真的是常乐我净,所以佛要帮助我们回归到常乐我净,这叫离苦得乐,永远脱离十法界,回归到实报土。实报土还不圆满,但是佛帮助我们只能帮助到实报土,向上一着,他也没办法。我们自己有没有办法?自己也没有办法。实报土里头是待时间,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无始无明的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你就究竟圆满。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的妙觉位,回归常寂光净土,这才叫究竟圆满。

佛菩萨在世间是来做这桩事情的,《法华经》上说的「一大事因缘」,用什么方法来做这桩事?用教学。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要不孝顺父母就不会尊敬老师,所以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于是我们就明白,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弟子四面八方传承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从历史上看,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断掉、就消失,有些地方有五、六百年,有些地方七、八百年。唯独在中国真的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比印度本土还要殊胜,这什么原因?中国这块土地好。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文化至少也有一万多年,我相信。虽然历史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五千年前没有文字,印度婆罗门教可以推前到一万多年。中国这块宝土,我们祖先的智慧德能,我们相信至少也有一万多年,没有文字,代代相传,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相信这是祖传的,不是二、三千年前那些人创造发明的,不是的。孔子说得好,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一生修学的态度。述而不作是什么意思?他没有创造、他没有发明,他所说的都是述说前人的,古代圣贤传下来的。这话是真的,《论语》里面很多话,我感觉得不是他自己的,把古代圣贤的教诲,他用文字把它写出来流传给后世,所以他叫集大成者。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是什么?集大成,那也是圣人。古代相传我们相信有正法、有邪法,孔子只传正法不传邪法,邪法不把它写出来,不传给后世,所传纯正之法。

信而好古,他对古人东西相信、欢喜,古圣先贤。我学了佛之后我深深有感触,我觉得那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来的。中国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尊重圣贤,所以诸佛菩萨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应以圣贤身而教化者,即现圣贤身而为说法,不就这个意思吗?佛能够恒顺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在读圣贤书、读古人的东西少了,愈来愈少,对于古人的面貌生疏、不认识,这是个很可悲的现象。从前人读古书,没有不尊重圣贤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是圣贤教育,所教化的人民是圣贤君子,读书志在圣贤。中国的文化是圣贤的文化,中国的制度是圣贤的制度,中国在过去长治久安是圣贤的政治,这一点都不假,我们自己要有认知。不能听外国人的谣言,外国人存心不善,贬抑我们传统文化,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丧失信心,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如果你在佛法上有少分的契入,你的信心就能恢复,你的正知正见也起作用。

弥陀本愿总结就是大慈大悲,慈悲为本,弥陀本愿为真实利益,这就是慈悲为本。下面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为光阐道教」,那是方便为门。真实大利是什么?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光阐道教,教化众生。众生的对象十法界,主要的对象十法界有情众生,主要对象,自自然然也包含无情的众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佛教真正的面目,它是教育,我们应当把它称之为佛陀的教育。古时候佛教自称为宗教,为什么自称为宗教?隋唐时代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除了成实、俱舍这两宗是小乘,其它的八个宗都是大乘。唐朝中叶以后小乘就衰了,到唐朝的晚年这两个宗派就不存在。所以中国是大乘佛教,八大宗,这八大宗禅宗称宗,其它的七个宗都称为教,为什么?教学的方式不一样。禅宗入门不用文字,也就是说这个宗派学习的人,是天才班,不是普通班。所以他不用经本、不用文字,完全用参究,以后称为参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的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高明,时间短,成就快,可是它的当机只接引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一般讲的上中下根都没分,他学这个宗他得不到利益。另外七个宗派,教下,它所接引的是上中下三根,就是一般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按部就班一年级、二年级慢慢去提升,其它的七个宗派都是这种方式,所以称为教下。

禅宗特殊,禅宗要不要看经?要看。他入门的时候他不看,他不要,什么时候要?开悟之后。开悟之后再学经教,没开悟的时候不许你看经,所以它叫悟后起修。开悟之后看这些经教不需要听讲的,他一看就明白、就通。我们在经本上看到的例子龙树菩萨,这是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六百年,出现在印度,佛教没传到中国,佛教传到中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四百年前龙树菩萨出现在印度,这个人上上根人,开悟之后,学习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他用了多少时间?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全部通达,这还得了,这人多聪明!我们在以前怎么想都想不通,为什么?你说再聪明,你得把经从头到尾看一遍,那么多经,至少个二、三十年你才能把经看完,三个月怎么可能?我是读六祖大师的《坛经》,才把这个疑问断掉。我看到《坛经》上记载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开悟的时候二十四岁。也是咱们中国古人常讲同行相忌,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别人不服气,不服气,找他麻烦,想把衣钵夺回来,你算是老几,一个字也不认识,一天讲堂没去过,禅堂里一支香也没坐过,你凭什么拿衣钵?所以衣钵传给他,五祖叫他赶快逃,躲避起来,你看全寺庙的人都去追,都想把衣钵夺回来。

他在逃难途中遇到一个比丘尼,受持《涅槃经》的,《涅槃经》很长,分量很大,这个比丘尼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时候人都是这样的,每天读诵。他在旁边听到,等她念完了,他就找这个比丘尼,跟她讲妳刚才念的经里头的意思。这比丘尼听到之后吓呆了,他讲得太好,捧着经典向他请教,他告诉比丘尼:我不认识字。「你不认识字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识字不识字没关系。能大师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也就是学生当中四十三个人达到他的境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无尽藏比丘尼是一个。我们又在经本里看到第二个例子,那更明显,法达禅师受持《法华经》的。他到曹溪来礼拜六祖,亲近善知识见面顶礼,拜老师头没着地,佛门的礼节三拜,三拜头都没有着地。起来之后能大师就问他,刚才看到你礼拜头没有着地,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就说他读了三千部《法华经》《法华经》长,一天顶多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得十年,十年专读一部《法华经》。六祖问他,《法华经》里讲的是什么?他说不出来,回头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我没有听过这个经(当然他不会说他看,他不认识字他不看书的),你念得熟,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告诉他:行了,不必念,我全明白了。我们这才真正明了,龙树菩萨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贯通了,那不就跟惠能大师一样吗?一部经要不要听完?不要,看几面就行,就全通了,这样三个月是可能。像我们现在这一部《大藏经》,他只翻几张就可以,他就通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是自性里流出来的,你明心见性,哪有不通达明了的道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的承传,我们要是略知一二,疑惑就自然消融,我们就能够相信了。

宗门跟教下不一样,上上根人跟上中下确实不相同,可是上上根人太少了,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中下根性特别多,所以教下就发达。有七个宗是属于教下的,天台法华宗,五台山的贤首宗,慈恩寺的法相唯识宗,还有三论,终南山的律宗,庐山的净土宗,唐朝时候从印度传过来的密宗,这些宗派都是属于一般教学,由浅而深,没有善根的帮助你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帮助你增长。这七个宗派里面,唯独净土宗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且怎么样?一生圆满成就,这个不可思议,这就是今天讲的「真实之利」。所以佛家在古时候宗门教下,那是真真实实主要的教育,对谁讲的?对十法界讲的。十法界里主要的教育是佛法,佛陀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世间的教育没有办法叫你破迷开悟、了生死出三界,世间教育做不到。唯独佛法,所以佛法才真有这个条件、有这个资格,名符其实的称之为宗教。这宗教两个字多么神圣、多么伟大,我们用一句话来说明它的性质,它是遍法界虚空界究竟圆满至善的教育。所以经文上讲「惠以真实之利」,特别指教下的净土宗,我们看到善导大师这两句话,可以给我们做证明。

下面说,《甄解》《六要》曰:真实利者,指此名号,即是佛智也」。这句话实在是不可思议,日本《甄解》里也这个说法,「今真实者,佛智名号。善导所谓法藏因中所成真实,故言本愿真实。开之则真实五愿,合之一句名号。故知此真实通教行信证」。这个教行信证是日本净宗祖师提出来的,教是经典,行是修行,如何将经典上的理论、教诲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来那是行。为什么不把信放在前面,把信放在这个地方?这也很有道理,因为到这里你才真信。我们现在信佛不是真信,我们祖师大德讲的也很恭维我们、很赞叹我们,说我们的信是什么?叫正信。正信是讲你不是迷信,你是正信,不是真信,真信在此地。真信是什么?通过教、通过行这才真信。真信后头就证,证什么?往生了,他真干!我们清凉大师讲信解行证,你看日本的祖师说教行信证,都有道理,而且都讲得非常之深。日本人有些解得比我们更深,解得比我们更好,我们要细心去学习。这一段讲的开之则真实五愿,这五愿后头都提到,合起来就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下面说,「应知之利者,名号之大利。其大利之所究竟,即无上涅槃妙果」。这名号,名号的利益是什么?名号叫你成佛,名号能帮助你证得无上涅槃妙果。还有比这个利益更大的?没有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念的名号跟性德不相应,哪一天真正念相应了,原来名号就是无上菩提妙果,它不是别的,诸佛所证得的究竟妙果,这个意思太深了。很难得,我们也感激黄念老,他下面一层一层给我们说明,让我们去体会。「又《甄解》曰:真实之利对权假方便」。真实之利的对面是什么?就反面是什么?反面是权假方便,权是权宜之教,不是真实。譬如佛教你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再提升证菩萨之果报,这都是权宜之教,假的,方便法,不是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是成究竟圆满的佛果,究竟圆满佛果之妙觉位,这叫真实之理。

「故以世法望小乘」,我们世间,这个世法是教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说世间的教育,人间天上的教育要跟小乘两个相比呢?「小乘真而世法假」。为什么?世法的教学,最高你能够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小乘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小乘是真的,世法是假的。世法你就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天还是有寿命,寿命到了不能再往上升,不能再上升怎么样?他往下坠落,这轮回往下坠落,爬得高,摔得重,这是一定一个道理,世法比不上小乘。小乘跟大乘两个相比呢?大乘再加个权大乘,「以小乘望权大乘,权大乘真而小乘假也」。权大乘是什么?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通教、别教都是权大乘。它跟小乘比,权大乘是真,小乘是假,小乘只止于四圣法界里的声闻、缘觉,没有办法提升到菩萨、佛果位上去。「以权大望实大」,真实的大乘,《华严》《法华》我们通常叫一乘法,大乘要跟一乘比,一乘是真的,权大乘是假的。一乘法在佛法里只有三部经,《华严》《法华》传到中国来了,还有一部没传到中国来,《梵网经》,这是古来祖师大德判教都承认的,一乘经只有三部,实大乘真,权大是假。

「以《华严》《法华》等实大乘,望弥陀十九愿(十九指《魏译》文曰)」,五种原译本魏译本里头,经文有这四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如果《华严》《法华》跟这一愿相比,「十九真而《华严》《法华》假也。何以故?《华严》《法华》以往生为经益」。这个经对一切众生的利益是什么?往生。《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到最后跟普贤菩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利益你得到。你要不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一般人讲他不是上上根人,上中下根的人你顶多只有解悟,解悟不行,没证,出不了十法界。十九愿是出了十法界,所以十九愿真,而《华严》《法华》是假,因为《华严》《法华》出不了第十九愿。「以十九愿望二十愿」,这也是用魏译的康僧铠的本子,「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二十愿真而十九愿假也。以二十愿望十八愿」,跟十八愿去相比,「十八愿(十念必生愿),二十假而十八真也。今真实中之真实,圆顿中之圆顿也」。你看一层一层给我们分析,说明真实之利是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现在再看夏老师的会集本,这几愿的经文他是怎么会集的。我们先看十九愿闻名发心,十九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这很重要,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发的,他说我作佛时,他已经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十方世界的众生,不仅仅指地球,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这里头多少众生,多少佛菩萨在教化,佛菩萨出现在世间,面对着众生,心里唯一想传授的就是净宗法门,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所以闻我名号,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名号怎么样?你得发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印光大师赞叹,历代祖师没说过,蕅益大师说出来,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解释得太好了。过去历代祖师讲菩提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得我们也很难懂;《起信论》里马鸣菩萨给我们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你看蕅益大师讲得多好,就是那一个真心,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叫无上菩提心。能讲得通吗?讲得通,你真的见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了,你这个菩提心不就全圆满了!

这就是古大德,我相信是古大德的话,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经典上所讲的形式,你这一念真心求生极乐世界这是实质,实质比形式重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要发这个心。然后怎么样?修诸功德。诸功德是什么?名号,这一句名号具足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尽的功德。你修什么功德都是零零碎碎的,你念这一句佛号是完整的,什么功德都在里面,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前面这个批注里头说了那么多,最后合之一句名号。明白这个道理,尤其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社会动乱,地球灾变这么多,我们如何应对?一句阿弥陀佛,死心塌地,万缘放下。

「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这重要,六波罗蜜是菩萨修行的纲领,第一个布施是什么?放下万缘就是布施。一心念佛就是持戒,这是什么?道共戒,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过失、业障全都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说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不是全都包括?道共戒。忍辱波罗蜜,一切都能够容忍,不再计较,不再分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忍辱出现了。尤其我们在《华严》,在贤首国师的《还源观》,我们明白了,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是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从一体起二用,尤其难得的是示三遍。真正明了了,没有一样放不下,没有一样不能接受,一切都能接受就是忍辱波罗蜜。下面是精进,一心念佛真精进,一心念佛就是禅定、就是般若智慧,完全从实质上讲,这一句佛号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我所修行一切善根,没有别的,全统统回向求生净土,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这个愿文到后面我们还会细讲。十九愿闻名发愿,二十愿比十九愿更殊胜,二十愿跟十九愿相比,二十愿是真,十九愿是假。十九愿跟《华严》《法华》相比,《法华》《华严》是假,十九愿真。你看看这个,这都是古大德比的。

二十愿临终接引,「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你看这还得了吗?这是真实之利,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什么身分?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最低的阶层,在《华严经》里面是初住;换句话说,他脱离十法界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住?实报庄严土。说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那是什么?我们自分,我们的本分是凡圣同居土;可是阿弥陀佛第二十愿的加持,把我们从凡圣同居土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凡圣同居土里没有阿惟越致菩萨,方便有余土里也没有,实报土才有,这还得了吗?这种利益不是真实,还有什么利益是真实的!这个经真的不可思议。我们伸起大拇指,这是佛法里第一经,《华严》《法华》比下去了,《华严》《法华》从十九愿就比下去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你不清楚、不了解、不明白,你的信心就不真,你的愿心就不切,为什么?还想这个、想那个。果然通达明了,过去善根福德现前,你才真正肯万缘放下,现在就放下,现在就成佛。

古大德常说,我们也听得耳熟,也能说,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过去我在台中初学的时候,还有一本小册子《当生成就的佛法》,不清楚,没有人跟我这么细讲。我跟李老师十年,他也没有跟我这么细讲,他给我这么细讲我就明白了,我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早就成就了。到今天看到黄念老这个本子上,这样的细说才恍然大悟。有人问我,《华严经》还要不要讲?要讲,我把这部经讲圆满,还接着讲《华严经》。为什么?那是《无量寿经》的细讲,这是中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细讲对于后人修净土有大帮助,那是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的心得报告。释迦牟尼佛开悟,开悟之后境界什么样子?《华严经》全说出来。惠能大师开悟也全说出来,他只说了二十个字,那二十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浓缩就是二十个字,开合不同,无论是理是事不增不减,这妙绝了。可是这二十愿跟十八愿比呢?十八愿真,第二十愿也就假的。这个完全从哪里讲?从利益上来讲,这就「惠以真实之利」

十八愿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十方众生我们明白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听到佛菩萨演说净宗法门,讲解《无量寿经》,这是闻我名号。至心信乐,至心是真诚到极处,这样的信心,乐是爱好,你能够把所谓八万四千法门统放下,一心求净土,到了极乐世界,八万四千法门自然具足,你就全都通了。「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讲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可以,六个字也可以。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乃至十念。一句接一句,这叫净念相继。你每一句里头是真信,无量的法喜、无尽的弘愿,都在这一句佛号里,统统具足。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叫净念,十句,一句接一句是相继,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标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面有两句话「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两句话太重要,怎样才做到永离五逆、毁谤?至心信乐就行了。纵然有五逆罪与毁谤正法的罪,统统都消除了;因为你不消除的话,至心做不到,至心信乐做不到。至心信乐把所有的业障全都灭尽,这还得了吗?所以二十愿跟十八愿一比,二十愿也是假的、权教,这是真实。讲到最后就是合之一句名号,你看这还得了!我们看这段最后两句结语,「二十假而第十八真也」,在一百七十一面倒数第六行,「今真实中之真实,圆顿中之圆顿也」,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再看下面,怕的我们还有疑惑,「夫圆顿至极」,夫这个字是语助词,没有意思的,圆顿到了极处,「莫过于《华严》《法华》,这是在佛门里古今中外的祖师大德都承认。「今贬之为权假」,这句话重要,把《华严》《法华》都把它贬低了,它是权、它是假。「而独赞本经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弥陀本愿,我以前这个经讲过很多遍,曾经说过,但没有这一次说得详细。我也是从古人这种归纳、演绎来说明,六字洪名是个根,六字洪名展开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华严经》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今天讲《大藏经》,这是我在一般讲席里说过好多遍的。要是把它浓缩,整部《大藏经》浓缩起来就是《华严》《华严经》浓缩起来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浓缩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浓缩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再浓缩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话我以前讲过,这段讲的比我讲得细,比我讲得更清楚。

「六字洪名,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真中之真者,何耶」,何耶是问话,为什么?念老引《甄解》里面的一段文来解答,《甄解》答曰:今就利益论」。不是从本际上论,不从真际上论,不从真实慧论,从真实利益来论,真实之利,从这个地方来说,「彼假此真。何故?彼说速疾成佛道,不见速疾成佛人」。以《华严经》为例子,《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佛道,举例子真的一生成佛。善财童子成就,没有看到修《华严经》的像善财童子,也像那么成就的,没看到。「故自成别时意趣。法体非别时意,人机劣故」,我们把这一段念下去,「今信不疑者」,就像十八愿上所说的至心信乐,这句话非常重要,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十即十生,往生不退至菩提故」,十个相信十个往生,往生就不退转,圆证三不退。「初生处即菩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初生处即菩提,「在世灭后但此一法故」,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在这个世间灭了以后只有这一法还在,也就是一切经都灭了,《无量寿经》在,「一切凡圣行无别故,利益真者莫过斯」。讲真实利益,无过于这部经,无过于第十八愿,或者我们今天讲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同样的重要。因为现在有些人他们听到古人这个说法,他们四十八愿也不念,专念第十八愿,日本叫本愿念佛,能行吗?他误会了,你没有办法到一即一切,你就产生错误。第十八愿这一条真做到了吗?你是不是至心信乐?你有没有做到心心回向?没做到,心里妄念还那么多,你怎么能成得了佛?这都是在经教里产生误会,我们不能不懂。这里头字字句句真做到,没有问题,你真的往生了。

这段话念老有解释,他后面就说「其意为」,这就是他的解释,黄念老的解释,「若论法体」,法体是真实之际,「诸经皆实」,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实就是真实。「但今论利益」,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什么?利益!利益就「则余经假而唯此法为真」。为什么?那些经固然是真的,我们得不到利益,不是那个根器。论利益呢?余经假而唯此法为真。「何以故」,为什么?「因《法华》等虽说有速疾成佛之道,但不见依法修持当世成佛之人」《法华经》上也举了个例子,龙女八岁成佛,但是没有看到修《法华经》的人很多都跟龙女一样,没看到,只经上看到这一个。就像《华严经》上只看到善财童子一生成就,没有看到修《华严经》的还有哪个人像善财童子一样。真像他那样修的话真成就,不行!净宗念佛成就的人太多,这我们都看见的,过去、现在,包括未来,过去成就很多,现在成就的很多,我们想将来成就的一定不少。

「故仅成为别时(指后时)成佛之因」,你学《法华》、学《华严》,这是你种了一个作佛的因,你这一生未必能成就。但是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生肯定成就,这个利益大了,这个利益不是《法华》《华严》能相比的。「就法体论,本不须待至别时」,每一部经,这是佛自己也说的,像在《般若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什么?这从法体上讲的。每部经你要认真去修的话都能成佛,可是根性不相同,有些经与你根性不相同的话,你修行起来就很困难,很难得现实的利益,只可以说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给你种善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得圆满的利益。唯独这部经,不但得利益,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个太难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但修行者根劣」,这是接着前面说的,法体虽然是真的,为什么不得利益?要给我们解释这个原因,修行的人根性劣,也就是烦恼习气太深、太重,「故不能速疾成佛」。经上确实有一生成就的方法,可是我们一生当中成就不了,不是经上的理论、方法有问题,是我们自己的根机出了问题,这个不能够不知道的。「唯此净宗一乘愿海」,这再回归到净土宗,回归到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法门,「六字洪名,十即十生,万修万去,故胜余经」。这一句话善导大师说的,万修万人去是善导大师讲的,是不是真的?真的。为什么现在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李老师以前常说,以台中莲社为例子,一万个莲友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个。善导大师说万修万人去,现在修净土为什么一万人当中,只有二、三个?是不是经有问题、教有问题、方法有问题?都不是,都没有问题。问题在自己没有依教奉行,四十八愿天天念没做到。你看看就是我们提出这三愿,这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三愿,从它的重要性,这是一、二、三,第十八是第一重要,二十是第二重要,十九是第三重要。这个三愿我们做到没有?我们今天是不是至心信乐?没有。我们今天心心回向是不是所有善根?没有善根。

善根是什么?这个要晓得,善根是十善业道。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依这个根而生起的,那叫善根。具足十善,才是经典里面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这十善做到了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戒律的根本。如果你至心信乐,这一句佛号里面就圆满了十善业道。我们这一句佛号里头,有没有圆满包含着十善业道?我们还有没有害人的心?还有没有恼人的心?还有没有怨心?怨恨恼怒烦你还有没有?你还有这些东西,拿这些东西回向不行,善根回向,这是烦恼,烦恼不能回向求生极乐世界,烦恼回向搞六道轮回,这个得搞清楚。经上讲得很清楚,要用善根回向,我们知道十善业道是善根,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十善业道,这个回向就有力量,那跟经教就相应,决定得生。你看看,这种念佛力量多大!

「乃至十念」,所以古德有十念法。祖师大德传的十念法,印祖传给我们一口气叫一念,不拘佛号多少,我们念四个字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这是修净土的人,如果自己工作非常繁忙,用这个做早晚课,早晨起来漱口完了之后,家里有佛堂,就在佛堂面前恭恭敬敬的拜三拜佛,修这个十念法,念完之后回向求生净土;晚上睡觉之前,用这个做晚课,最省时间,很短的时间。每天早晚不中断,这也叫净念相继,一生当中养成这个习惯,平常念的叫散念,早晚叫定课。我早年在新加坡,有一次同修们陪着我一起去访问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家,跟回教朋友们接触,看到他们每天五次礼拜,我很感动。我们知道,回教在全世界是最团结的宗教,为什么那么团结?每天五次礼拜。我回到新加坡,就想到佛经上讲的十念法,我们能不能仿照伊斯兰教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一天能够修个十次?所以我也想了个十念法,我这个十念就是十声名号,一句就是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十念只要两分钟就做完了。早晨起来一次,三餐饭的时候三次,早晚就两次,三餐饭这就五次,在你去工作上班、下班,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九次,时时刻刻不忘,有好处。伊斯兰教一天是五次祈祷,我们这一天在生活当中九次念佛,每次就是十句佛号,养成这个习惯,好!

我提倡之后响应的很多,回响很好,很多同学告诉我,我们用这个方法得利益。简单,吃饭的时候合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阿弥陀佛,吃完饭的时候也合掌十句阿弥陀佛,这结斋。不用早晚课里临斋仪,不用这个规矩,我们就用阿弥陀佛。至心信乐,功德殊胜不可思议,真的是十即十生、万修万去,一点都不假。所以现在念佛堂,本来念佛堂不讲经的,就是一句佛号,为什么?大家都是至心信乐,都懂。现在不懂,不但在家同修不懂,出家也不懂,为什么?不学经教,所以他不懂。不懂怎么办?不懂所以我就提出来,念佛堂每天至少四小时听经。听什么经?听《无量寿经》、听《十善业道经》。现在还怕不足,还做两个补充,这是初学的人,老修就不必,老修听《无量寿经》就行,初学同修一定要扎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必须得听个几遍,心里有个底子。当然最好你能做到,你做到才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你发那个心才会相应。

「且」,我们再看后头这两句,「一、往生必证菩提。二、法灭(佛法灭了)唯此经度生」,只有这部经还多留一百年,「三、凡圣念佛齐等」,生到极乐世界是平等的,都是阿惟越致菩萨。《疏钞》,这莲池大师一句话,「齐诸圣于片言」,片言就是六字洪名,齐是同等,跟什么?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平等,一句阿弥陀佛。「故云,真实之利,无有过于此法者」。佛经上讲真实之利,没有超过四十八愿跟这一句佛号,没有超过的。所以这些经文,我们要非常认真仔细去研究、去体会,对我们念佛有无量无边殊胜利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