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六集)  2010/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七十九面倒数第四行,我们从第一句看起:

「以下第二十七愿」,二十七愿只有一句经文,「常修殊胜梵行」,这解释梵行。「梵者,清净之义。梵行,清净无欲之行。断淫欲诸天,皆名为梵天。如梵天断淫欲之行,曰梵行。」这几句话把梵这个定义说出来了,梵是清净,清净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欲望。这个欲是佛法里面讲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他化自在天以下都称之为欲界,欲界有六层天。佛在经上常说的五大类的欲望,财摆在第一,色摆在第二,财色名食睡,这是欲界里面五大类的欲望。欲界的六层天,四王天第一层,忉利天是第二层,我们通常一般讲天神,多半是讲这两种天,四王跟忉利。能够修上品五戒十善,都能生到这个天上。这两层天,五欲跟我们人间差不多,稍微比较轻一点。由此可知,贪恋,过分的贪恋五欲六尘,连欲界天都没有分。佛在经典里面常常引用淫欲做一个比喻,四王跟忉利天,淫欲跟人间相彷佛;夜摩天就轻了,夜摩天淫欲是拥抱;再往上面去兜率天,兜率天是握手;化乐天是见面像打个招呼;在他化自在天就更轻了,可能只点个头微微笑一笑,所以愈往上去愈轻薄。

到初禅天就没有了,欲的念头他不是断了,没断,如果是断了的话,那就证果,那是圣人,他不是凡夫,他是定功把它伏住。四禅天是修四种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总共有十八层天,初禅三层,二禅三层,三禅三层,四禅有九层,所以总共十八层天。再往上去四空天,四空天比四禅天的定功更深,我们叫四禅八定,他把烦恼伏住,在定中境界里面烦恼不起现行,就是他不起作用,他没断。如果要是断了,就不叫凡夫,叫圣人。什么人断?小乘四果四向。第四果是阿罗汉,他出了六道轮回,从四果向以下都没有出六道,还在六道里头,他们是断烦恼,他不是伏烦恼,所以称为圣,小乘是小圣。在大乘,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到第六信没有出六道,还在六道里头,他是圣人,因为他们是断烦恼,他不是伏,他是断;七信位就超越六道,讲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八信辟支佛,九信菩萨,十信是佛,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那是圣人。从阿罗汉到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也称之为净土,这个净是对六道来说的,六道是秽土,不清净,这个四圣是清净的,净土。但是没见性,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没见性,没有见性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所以天台大师,就是智者大师,说他们是相似即佛。

天台大师判教讲六即佛,就是六种佛。这是佛学常识,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第一种叫「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大经里面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我们把这个理迷了,迷失自性,理是自性,迷失了自性,所以现在变凡夫了,而且变成六道的凡夫,这可怜!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不能不知道。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只是破迷开悟,回归自性而已。你修行到最后,你成佛了,回归自性,你本来是佛。这是第一个。六即佛第二个,第二个是我们现在的位子,叫「名字即佛」,也就是说有名无实。这是讲一般凡夫,有名无实。性是佛,相不是佛,相是凡夫,六道凡夫。我们遇到善缘,遇到善知识,逐渐明白这些事情,开始学佛,像我们一般佛门弟子受过三皈五戒,开始学佛了,这是什么?名字即佛。不像,做得不够好,经典里面教诲没有真正做到,这是名字即佛。

如果经典里面教训都做到,持戒,依照经典的教训认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譬如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五欲,这个五欲一定要断。为什么?障碍你生天,初禅天都去不了,何况开悟,何况成佛?所以这个东西必须要放下,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不但自性里头没有,连禅定里头都没有。你要是修定,真正入了禅定,禅定里面这五种欲都断了,饮食也不要了,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他靠什么维持?禅悦为食。那个悦是什么?悦是欢喜,我们中国谚语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遇到快乐的事情特别有精神,兴奋,什么疲劳都忘掉了。在禅定当中永远是喜悦的,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由此我们也能够理解,饮食本来可以不必要的,这是习气!这个习气要断了,饮食、睡眠都可以不要,那全是习气。

我们《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意思?这五种欲望都没有那是善,有就不善。财色名食睡是什么?是习性。你看「性相近,习相远」,本性大家是一样的,跟佛也是一样,跟佛菩萨都一样,我们的本性;习性就不一样了,佛菩萨没有习性,这个诸位要晓得,他没有习性。习性其来已久,什么时候来的?自从我们迷了本性那一天,习性就跟着来了,这个时间算不清,这不能不知道,佛家常讲无量劫,这个话是真的。由此可知,我们迷得多久,生生世世六道轮回,连求出六道这个念头都生不起,你就想到这个习气有多深,多难断!佛法里面修学的功夫,真正的功夫不是别的,不是我们每天念多少佛号,磕多少个大头,念多少部经,不是这个意思,完全在放下,你的烦恼习气放下多少。功夫从哪里看?从烦恼轻、智慧长,从这里看。你每年烦恼确实轻了,今年比去年轻,去年比前年轻,一年比一年轻,智能一年比一年增长,这叫功夫,这是你修学真有功夫了,这个诸位要知道。我们念佛念多少,念经念多少,这些是助缘、是方法,你用这些方法。但是方法要能收到效果,效果就是智慧增长,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效果。没有烦恼,全是智慧,那恭喜你,你就成佛,至少你是法身大士,在我们中国佛教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烦恼真的没有了。这三大类的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放下了,这是真佛,这不是假佛。

「相似即佛」,烦恼还没放下,但是他有修行的功夫,也就是讲定慧,戒定慧三学,能把烦恼控制住,虽有烦恼不起作用,这叫相似位,很不错了。严格的讲,相似位是四圣,阿罗汉以上。没有出六道的,修行功夫也不错,也很象样子,戒律上都能做到,天天如法修行,这叫「观行位」。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是属于这个位次,观行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是相似位,那就生方便有余土。这从六即佛里头来讲。明心见性,这真佛,这不是假佛,天台家讲「分证佛」,就是说他是真佛,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始无明习气还有。分证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华严经》上,从初住菩萨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统统叫分证。再上去那叫圆满,叫「究竟位」,究竟圆满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没有了。这个位子上他不住实报土,他住常寂光土,回到常寂光里面去了,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回归自性。天台家讲六种佛。

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明白了,我们对于一切众生的恭敬心就生起来了。一切众生不但包括一切人,一切动物蚊虫蚂蚁、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叫一切众生,叫情与无情。你生起什么心?原来都是佛,对他们生起恭敬。恭敬是性德,所以明心见性,性德就圆满的透出来,不会轻慢一个众生。他跟我不二,他跟释迦牟尼不二,他跟阿弥陀佛不二,我要是对它不恭敬,就是对释迦不恭敬,对弥陀不恭敬。所以你修行到某个阶层,在生活当中能看得出来,真的境随心转。世出世法离开真诚恭敬,你什么都学不到。所以极乐世界那些往生的人,他们在极乐世界成就为什么那么快,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为什么这么慢?你会发现十方诸佛剎土那里面的住众,他们对人那种真诚恭敬都比不上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做到极处,所以他们的学习、所得的利益是圆满的,不是一分、二分的。印光大师所说,「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那是极乐世界的人;他方世界去看,大概是有八分恭敬、九分恭敬。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一分恭敬都没有了,所以现在学佛非常困难。

学佛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道理在此地。我们要想能多一点利益,你就多一点真诚、多一点恭敬,你真的就学会了,这个话绝不是骗人的。说实在的话,这个话也不是印光大师说的,佛说的、菩萨说的、祖师大德说的,世世代代相传,印祖在《文钞》里头常常提到。我们读世间书,儒家的《礼记》,开头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礼是什么?礼就是真诚恭敬。这世间法,不是佛法,世间法都从恭敬当中得来,何况出世间的大法?这个不能不知道。真诚恭敬是从清净心来的,我们这个心有杂有染,杂染把真诚恭敬障碍住了。真诚恭敬是性德,是自己本来有的,也是永远不会失掉的,现在迷了,迷了它不起作用。这是梵行的意思。

下面,《法华嘉祥疏》《法华经嘉祥疏》里面说,「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有人言就是有一些大德这样说法,这个说法完全偏重在娑婆世界的众生,我们地球上的众生,这是特别对我们说的。能持戒就清净,就算是梵行。戒里面,特别重视的是断淫,也可以说断淫为梵行,这个意思并不圆满,是就秽染里头最严重的一个提出来,除淫欲之外,贪婪、瞋恚、傲慢、怀疑,都不清净!所以这个我们晓得,古大德是染污里取其重点来说。「故《大品》曰」,这是《大品般若经》「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这个话说得很好,梵天是色界天,障碍你生梵天,生色界天都做不到,何况菩提?菩提是大乘法,是了生死出三界。「以上皆以离欲为梵行,但另有深义」,梵行的意思确实浅深不一样。深义,「以证涅槃之万行为梵行」,这个意思就深了。我们晓得,在佛法里,从起步三皈五戒十善,菩萨的六度十愿,统统是为证涅槃,这是证涅槃、菩萨万行的纲领,几个重要的纲领。我们认真的修学也叫梵行,但是真正的梵行,你要修成功;你没有修成功,你的梵行不干净。这是梵行的起点,我们要不能把它做好,怎么能向上提升?这是我们最近这些年讲的,从扎根修起。现在儒释道这三家可以说都是有名无实,什么原因?疏忽了根本的修持。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我们今天学佛,把这三样东西全疏忽了,认为什么?认为这个太小了,好像我们不需要学它。错了,它是根,我们不需要学它,就等于没根!一个植物没有根,它怎么能生长?它怎么能活得下去?由此可知,从根本修是多么重要。

《法华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行即万行,到大涅槃也。」这几句话不多,讲得很清楚。涅槃是梵语,前面学过,我们的讲堂每一天都有新同学,所以不能不重复,希望初来的同学也能够懂得佛家这些专门术语的含义。梵语涅槃,中文翻译的意思很多,最普通的翻译,翻一个字「灭」,四谛里苦集灭道,那个灭就是涅槃,梵文的原文就是涅槃,用一个灭字来翻。翻得好不好?翻得好。它灭什么?在因上讲灭烦恼,烦恼没有了;果上讲灭生死,六道生死没有了,十法界生死也没有了。佛给我们讲两种生死:一个分段生死,一个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断了,这叫涅槃。由此可知,这两种生死的因跟果都是染污,它造成的。染污里面最重要的染污就是欲望,财色名食睡五欲。大乘经里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个你就可能堕地狱,这五个都有,那就堕地狱堕定了。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吗?不是好东西。所以佛教弟子,这个东西又离不开,你生活,你活在这个世间,你不能没有,佛教我们提高警觉,适可而止,决定不能在这里面起贪瞋痴。得到就起贪心,得不到就瞋恚,这是愚痴。你得要断贪瞋痴,要断贪瞋痴,就要对这五样事情要远离。世尊当年在世,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财可以不要,他出家了,托钵,所以一生不需要财。

这个财是身外之物,不是好东西!中国古时候造钱,现在都没有了,民国初年还有,我这种年龄,三岁记的事,那个时候刚刚把铜钱淘汰掉,用铜板,当中没有洞的。以前铜钱当中有个方方的洞,清朝时候用的,民国时间就没有了,这个洞没有了。那个洞存在,它像什么?像从前的刑具枷锁,让你看到这个东西,你就晓得,这不是个好东西,这是枷,就是犯罪的人戴的枷,它都有表法的意思在。你看文字上,「钱」你看看,这一边是个金字,那一边是两把刀,那是什么?在抢、争!你看中国人文字的会意,就是告诉你,这不是个好东西,要小心。外国文字没有这个智能,所以中国文字是智能的符号,不能不知道。

名是虚名,也可以不必要。食,你不能没有饮食,你要维持身体这个生命,你又没有定功,真有定功可以不要,得到定的时候,睡眠跟饮食都可以不要。所以色界天人这五个都没有,这五种欲望都没有,他是禅定,禅悦为食。适可而止,释迦牟尼佛,你看看衣服,因为他们活动的地区是热带,热带简单,三衣一钵就够了。我们中国这个地区是在温带,所以它有四季,有春夏秋冬,三件衣是决定不够用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在衣服上要随中国的缘,不随中国的缘,佛教在中国就不能发展,大家不能接受。三衣就是我们披的这个衣,有条格的这个三衣,我们穿在我们中国的衣服外面搭这个衣;在印度里面没有衣,就这三件。我们中国的衣,现在出家人的衣,说实在的,世尊当年在世,出家在家不分的,一样的,衣是一样的,只是出家人的衣服是拼拼凑凑的,以后人家都叫做福田衣。衣从哪里来的?是外面捡一些在家人的衣服,穿破了,丢掉不要了,捡来,捡来看里面还有可以用的把它剪下来,一块一块剪下来,慢慢的给它累积,累积可以缝成一件,就可以把它缝成一件了。古时候饮食得来比较容易,衣不太容易,衣是人工纺织的。质料不相同,颜色不相同,那就很难看,所以染色,把它染成深咖啡色,所以叫袈裟。袈裟是印度话,什么意思?就是许许多多混合在一起叫袈裟。各种不同的布料、不同的颜色,统统染成一个,这叫袈裟,袈裟色。吃饭的时候,饭也是袈裟,它不是一家的,托钵托好几家混在一起,所以饭也叫袈裟,就是混合的意思。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我们要懂得。

所以生活很简单,睡眠树下一宿,树底下打坐休息,就恢复体力了。佛陀当年在世过的生活,不是短时间!他十九岁离开家庭,他的家族是国王,富贵人家,他去求学,他能够修苦行,能够吃苦耐劳,这个不容易。成道之后就从事于教学,不但是言教,身教,他自己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所制定的这些戒律,每一条他全做到,自己有做不到,绝不要求别人,他自己每一条都做到。我们展开戒律读诵,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应当向他老人家学习。为什么?修定,修清净心,因戒得定。你不能遵守戒律去做,你的清净心从哪里来?没有别的方法能恢复清净心,只有把欲望统统放下,清净心就现前。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染污我们清净心的,你头一个要知道它的性质。我现在要恢复我的清净心、恢复我的平等心,这些障碍要把它丢掉,这些染污要把它清除,清净、平等就现前。清净平等是自己有的,是自己的真心。所以一切修行的方法没有别的,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烦恼、断习气。这些真的你体会到了,你才晓得世尊四十九年教我们什么?教我们回归自性,就是教我们回归涅槃。

它底下几句,「即根本法轮大涅槃也」,根本是自性,自性是般涅槃。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你看他开悟头一句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那就是大般涅槃。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还要求什么?不必求了,你没有一样欠缺,样样圆满。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欠缺太多了,那是我们凡夫看他,他自己呢?他自己确实是生活在究竟圆满的幸福境界当中,我们不知道。经上有记载,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因为经上常讲,四十一位法身菩萨住报土,报土是实报庄严土,你老人家也是妙觉位,比这个还高,你的净土在哪里?佛坐在那个地方都是盘腿打坐,有人这一问,佛就把腿拿下来,脚尖接触到地面,这个时候忽然大家看到了,这个世界是金色的琉璃世界,看到佛坐的那个座位是什么?是金刚宝座。这让大家知道,原来佛是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头。佛把腿这一收起来一盘坐,没有了,看不见了。这是佛露一手给你看看,原来报土跟化土是一不是二!这真的。那又让我们明了一桩事情,佛讲境随心转,随佛的心转是实报庄严土,随众生的心转就是现在的地球。

佛随佛的心,佛看到的世界跟我们不一样;我们随我们的心,我们看到我们的世界跟佛又不一样。境随心转,随谁的心?随自己的心,不是随别人的。每一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只有成佛才相同,叫佛佛道同。为什么?佛的心都是一样的,他没有染污,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大家都一样的,现出来的那个境界也是一样的,就是实报庄严土。有起心动念就不一样,有分别执着那就更大的差距,六道的现象差距这么大,完全出于分别执着。所以分别执着要是断掉之后,你就生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就是净土,比不上实报土,但是跟六道里面完全不相同。这些种种示现,实在上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般若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事实真相,它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千变万化。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告诉我们三种周遍,第二个讲「出生无尽」,那就是变化无尽。不只分分秒秒在变化,而实在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变化?三十二亿百千个变化,这一弹指间。这是六道里头的境界,你才晓得六道里头多复杂。复杂什么?每个人的念头不一样,一切众生的念头不一样,一切法都是随着每一个众生心想生。

这个复杂,复杂就苦!离苦才能得乐,这是苦果,没法子离的。离要从因上离,因没有了,果当然就没有。所以佛了解事实真相,教化众生怎么教他?怎样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开悟、觉悟了,他苦就没有。苦的因没有,苦果马上就没有,因果是连着的。不是他没穿的,送衣服给他;没有吃的,送饭给他,不是这个意思,那个解决不了问题,教他。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一天没有空过,一天也没有放过假,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成千上万人也教,四十九年教学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样一个好老师到哪去找!又是一个义务的老师,不收学费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对任何一个人没有丝毫压力,不给人添一点麻烦,得大自在!他得大自在,也帮助别人得大自在。所以这是终极的目标,让我们行修万行,到大涅槃的果报,这就圆满了。

「又《大日经疏》十七」,这是密宗的根本大经,这里头也有一段话,它说「梵谓涅槃。梵行谓修梵行者名。」这梵行当动词讲,是修梵行的这个人。「具大涅槃名为梵」,具足大涅槃才真正称之为梵行。这是什么人?在《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是真正梵行者,这些人就是中国禅宗所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真正是梵行。「上二经疏」,前面这两种,一个是《大日经疏》,一个是《法华经疏》,这两部经的疏,就是批注。「皆谓到大涅槃之行,为梵行。是则梵行之深义,不局限于持戒与断淫而已。」持戒跟断淫称梵行,那是勉励小学生的,对我们来讲的。梵行的深义是证到佛果的人,天台大师说的分证即佛,才称得上是梵行,这梵行者;也就是我们讲的,实报土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梵行,这是梵行的深义。「今愿文曰殊胜梵行」,这是二十七愿,修殊胜梵行。「应兼此二义」,这句经文里面,前后两个意思统统具足。「盖断除淫欲,礼佛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轮之妙行也。」

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不仅是断除淫欲,五欲都要断,尽量的把它减轻。不要刻意的去求,大乘经教里头佛常常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这就很好,这个意思就非常好。可是为什么一般人放不下?我要吃饭,我要穿衣,我要住房子,你叫我都放下,我怎么生活?所以他就放不下。真正能帮助我们放下的,实在讲,懂因果你就敢放下。因果入门的书,我觉得《了凡四训》好,对我们真正有帮助。《了凡四训》跟我们讲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不是你能赚到的、你能求到的,不是,命里注定的。命里谁注定的?自己注定的。佛讲得很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晓得你前世造的是什么因,这一生所受到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两句话要参透了,你就敢学佛了。我真放下了,过去所造的业,这一生当中我承受,如果我没有做饿死的那个业,我什么都不求,大概每天还都有吃的,不会饿着的,为什么?你命里不是饿死的命;你不是冻死的命,你肯定有衣服穿,你着急这个干什么?过去生中做些什么,这一生当中没有学佛之前干些什么,要知道学佛之后我又干些什么,你要把这个问题看清楚、搞明白,你心就定了。没学佛之前,不错,是造了些恶业,无知!过去生中的习气。但是想想,自己真的还有善根,为什么?没害人的念头。别人伤害我,我还能原谅他,不跟他计较,这都是善根,这对于我们这一生跟来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学佛之后懂得了。

我在早年学佛的初期,老师就教我布施,教我学三种布施。修财布施,你的财用不会缺乏;修法布施,你长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你会得健康长寿。这是很浅的,不是深义。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很听话,依教修行。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苦,老师告诉我,前世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你这一生生活非常贫穷;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你寿命不长;还算不错,你还修了一点法布施,有一点聪明智慧,现在如果肯努力去补修这两样,来得及。那时候我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跟老师讲我没有财,每个月这点工资仅够生活,还要很节省,哪有钱布施?他问我「你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一块钱也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这一毛、一块怎么个布施法?接触佛法的时候,晓得佛法是大学问,不是迷信,所以也就开始逛寺庙。从前是决定不会到寺庙去的,以为它是宗教、是迷信。到寺庙去,找经书看,也认识很多学佛的朋友,看到他们印经,印经的时候拿一个单子,大家来凑钱印经。多少不拘,我们写一毛也可以,写五毛也可以,写一块也可以,老师教的,真干。再一个放生,放生也是大家拿个单子来凑钱,我们就是真的一毛、一块开始。这样大概做了三年,收入就比较多了。多了怎么?有多少就施多少,不留的。愈施愈多,真的,一点不假,愈施愈多。钱从哪里来的不晓得,反正有钱就布施、就做好事。没有钱比有钱好!因为有钱还得想这个钱怎么用法,把它赶快用掉,没有钱就不要想这些事情。老师要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庙宇,没有寺庙,过游牧生活,哪里有缘哪里去,这一点我学到了。学佛六十年,讲经五十三年,真的哪里有缘哪里去,很自在!各方的供养愈来愈多,我是学印光大师,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我不干别的事情。所以这个道场里面,经书、光盘都是免费结缘的,十方供养我做了这个。印光大师一生就干这个。对于灾难的救济,都是从印经钱里面提出一部分去赈灾,而是以印送经论善书为主,这好事情!现在不但佛法我们要挽救,儒跟道也要挽救。

弘法的人少了,我们讲儒释道三家,人愈来愈少,这个问题很严重。典籍很多,灾难当中会毁掉!如何能把这些典籍永远传下去而不至于失传,只有一个办法,大量的印,到处都收藏,这是最可靠的方法。古人很用心,你看我们在北京房山看到的石经,那一套大藏经刻在石头上,刻多久?八百年。你看古人用心,唯恐经典失传,用这个方法来保存,用心良苦。但是要晓得,如果一个大地震,它就整个完了。好在我们佛法讲,藏经所在之处一定有护法神保佑,大地震一定不可能在那个地方发生。所以现在印刷术发达,数量愈多愈好,可以分送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大学图书馆里面收藏,就不会失传。世界上再多的灾难,不可能是完全会毁灭,总会有几套留下来,这是个好方法。所以我们对好书大量的印、大量的流通,一方面鼓励一些人来学习,一方面把这些东西留传给后世。可是最重要的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我常讲,弘法难,护法更难;弘法的功德很大,护法的功德更大。释迦牟尼佛在入灭之前,把护法这桩大事付托给国王大臣,国家有福报,护持佛法。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崇尚于科学,认为这是宗教、这是迷信,不再护持了,所以佛法就,一切法,不但是佛法,圣贤之法逐渐逐渐凋零,要毁灭了,地球上灾难多了。这个因果摆在我们面前,不必要很聪明的人,中等人冷静想一想,你就完全明白了。圣贤之法,尤其是佛法,哪一个人修,哪个人有福;你一家修,你一家就有福;你这个地区修,这个地区就有福报,一点都不错。如果这个地区的领导人,他来提倡、来护持,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这个地区人民一定会非常幸福安乐。但我们说这个话没人相信,能有一个地区做个实验,就实验出来,就能证明出来。现在,因为我们常常宣扬,听的人也多,确实有有心的人想做,我只要知道他想做,我就鼓励他做,我也可以帮助你做。我们中国人讲,做一个样板给大家看看:我这个地区专门弘扬儒释道,这个地区没有灾难,这个地区人民都过得很安乐。不容易!

我去过六次日本,有两次在日本冈山开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会议,在冈山开的。所以冈山我在那里住过两次,每一次大概一个多星期,那个地方的人欲望很低,人民对于当前的生活很容易满足。他们不要赚钱,冈山人家家都有积蓄,还是遵从老祖宗的教诲,都有储蓄的习惯。这个小镇四百年没有灾难,你看日本到处灾难很多,就这个地区没有灾难,什么原因?人心好!我们有一个同修,学佛的同修,东北人,在那里开了个餐厅,他告诉我,他们全家人出去旅行,店门关着没有锁,两个星期没有人进去。确实中国古人讲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你看出门,出去两个星期去旅行,家里大门开着,你一推就进去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所以它地方没有灾难,那是一个很好修行的地方。地方官员,我去的时候都见了面。非常难得,像这样的小区就很难得,现在很不容易看到,但是不能说没有,我们没有到日本去不知道,去了之后才晓得。这个实验也是跟经典上相应,居住的人心好,行为好,小镇上的人都是互相照顾、互相关怀、互助合作,很不容易。所以我遇到它的县长,我很赞叹这个地方。像这种小镇,如果在一个地区都有几个,我们地球上这些灾难自然就化解,纵然不能完全化解,要大幅度的减轻,不至于有严重的灾害。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应该要努力向这个方向去做,如果再能够礼佛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净土,就是趣向大般涅槃根本法轮。在世尊末法这个时代,这是一条正路、是一条快捷方式,稳当、快速,保证在一生当中成就。不但自己成就,像我刚才说的,保佑你一家,保佑这一个地区。

「一闻佛名,即具如是功德」。如是,像前面所说的,不只这一愿,我们从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十九愿发菩提心,二十愿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二十一愿闻名忏悔,念佛必定往生,到前面二十七愿,所说的功德,闻名就具足了。「足证佛号,名具万德」,这是深义。这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念,一句佛号里面无量无边的功德。一般人不知道,为什么念的效果不彰?有口无心,就是前面讲的,用心不一,心是散乱的,信心不足,发的愿不恳切,念佛有夹杂、有间断。换句话说,念念没有离开世间五欲六尘,天天想这些,想念佛菩萨的时间太少了,而且不专,所以念佛的效果不彰。只有少数人,很少数,专一念佛,多半在什么时候?得了重病,医生宣布不能救了,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大概这个时候把万缘放下,一心专念。没想到念到半个月、一个月,他的病念好了,这是什么?他还有寿命,他得的那个重病是业障,一种是宿业,一种是冤亲债主,佛号功德都能够把这个问题化解,能消你的宿业,能化解冤亲债主。你虽然没有跟他往来,你真学佛、真念佛了,这个功德他也有一分,虽然你没有刻意回向给他,他也得一分。为什么?他跟你有缘,你有好处他沾光,是这么个道理!他病好了。

像这桩事情,我们在学佛这几十年当中,所看到的例子不到一百,至少也有六、七十个例子,我看得很多,这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那么重的病?这两种业一个是宿业,你过去今生自己造的罪太重;另一种是冤亲债主,来找你麻烦的,来要你命的,他为什么会饶过你,他走了,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你真念佛,四十八愿加持。真正有信心,坚定的信心;有愿心,我这一生当中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成佛之后,像佛一样倒驾慈航普度众生,凡是跟你有缘的众生,能不尊重你吗?能不佩服你吗?还会伤害你吗?不可能!为什么?你成就了就是他们成就,你肯定头一个去度他们,叫佛度有缘人,无论跟你是有恩、是有怨,或者是有债务,统统得度。在这个世间可以做到一尘不染,彻底放下,只做好一桩事情,把大乘佛法极乐世界介绍给大众,这是大好事!让大家明了佛法、认识佛法、理解佛法,依教修行,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那么多人得利益,自己还能不生净土吗?没这个道理!自己决定得生,一点疑惑都没有。这是「闻名功德,微妙难思」

「如《尊胜陀罗尼经》,这经上有几句话说,「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是大乘经对畜生道的利益。你看飞鸟,畜生,我们今天讲动物,在佛法里面讲,六道里头是畜生道,牠们有灵性,跟人没有两样,也是人死了之后投生到这一道去,受畜生身。「闻此陀罗尼」,这是《陀罗尼经》。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畜生听到这个经文,牠懂得,「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牠就能离开畜生道,能离开畜生身。到哪里去?到人道来了。善根深厚的,过去世有修行的,牠到天道去,再不会堕三恶道。畜生闻经的利益。

下面,《涅槃经》里面一句话,比这个意思更深,我们接着看,「是大涅槃,亦复如是」,这是《大涅槃经》「若有众生」,这个众生范围大了,不仅仅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乃至于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切众灵都听到,诵经他听到。我们不能不恭恭敬敬的诵,不能轻慢,一切法都从恭敬当中求,我们诵经是布施给一切众生,要恭恭敬敬,他才得利益,讲经亦复如是。古大德还有把经典刻在钟磬,刻在这上面,特别是大钟,有将一部《华严经》全经经文刻在大钟上,这个大钟撞一声,一切众生就统统听到了。人没有这个能力,鬼神有这个能力。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古人对佛法的弘扬、传播,对法界众生,对山河大地,所以山河大地灾难少,它有原因的。现在科技发达,有电视、有网络,这个传播的工具比古时候进步太多,我们应该把这些经论不断在网络上播放,在电视上播放,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接收到了。这个影响不仅是山河大地,影响到法界虚空界。空中,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些神明在空中,这些电磁波里有正法、有般若、有涅槃,他们统统都受益。我们能在这个地方尽心,尽一分心,尽一分力,都是无量无边真实功德。

《涅槃经》上讲,「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趣。」七劫是讲时间,七个小劫,那时间都很长。劫有很多种讲法,经典里面都有记载,各个地区众生根性不相同,佛是随众生说法,是随俗谛,所以有种种不一样。如果是讲真谛,真谛没人懂,真谛是什么?真谛没有空间、没有时间,这跟你讲真的。你有分别有执着,就有时间,就有空间;分别执着放下,时间、空间都没有。我们晓得,各类众生不一样,分别执着不一样,所以对时间长短概念不相同,总而言之,劫是很长的时间。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人的寿命,人道人的寿命,最短的时候平均年龄十岁,这最短的;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就是人寿最长是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再每一年减一岁,又减到十岁,一个增减叫一劫,小劫,就是这样七个增减,这个时间也很长很长,它不堕恶道,经教利益这么大!这讲的都是大乘经。《尊胜陀罗尼经》是密宗的,全都是大乘的,大乘经有这么大的力量。

再告诉诸位,一切经里头第一殊胜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比《华严经》更殊胜的,就是我们现在学的这个《大乘无量寿经》。要是念《无量寿经》,这功德多大?超过《涅槃经》,超过《尊胜陀罗尼经》。可惜什么?我们不知道!虽然这部经我们从接触、从开讲,这部经我过去讲过十遍,这一次详细说,六十年修学的心得报告,与同修们一起分享,确确实实在一切诸佛所宣说的经教,没有超越《无量寿经》的,没有超越四十八愿的。如果我们不能读全经,你就念四十八愿,功德无量无边,无比的殊胜!

「一般经中闻字」,经一打开,第一句话「如是我闻」,这讲这个闻字,「不是但闻,义兼信受。」不是只听到了,听到怎么?听到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它不起作用。听到之后什么?听到之后要信,听到之后要能理解,理解之后要能依教奉行。也就是把经典里面所说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论里面所有的教诲,变成我们生活行为,你真正得到受用,这叫闻!所以闻后头有信、解、行,最后证。你能行,你肯定就有证。证是什么?把闻、信、解圆融成一体,自利利他,功德不可思议,十方诸佛无量劫也说不尽。他要来赞叹你功德都赞叹不尽,为什么?称性了。古圣先贤的教学,没有古今之分,没有地区之分,这是世间人所讲的真理,真理超越时空,万古常新,它是教我们回归自性。

学大乘经的,我们在一起学习的,诸位都知道,我们曾经做过多次报告,连科学家都证实了。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最后到哪里去?最后还是回归自性。你看,从自性流出来,最后还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叫圆满成佛,《华严经》上的妙觉位,妙觉就回归自性了。所以它没有时间,它没有空间,没有空间,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都能接受,都欢喜;没有时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真理!世间的东西禁不起时空的淘汰,禁不起,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圣人的东西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你说我们儒家讲的东西,这中国圣人讲的,五伦能不要吗?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能不要吗?不要了,这是旧东西,旧的都要把它破坏,现在要科学、要新的,旧的不要了。不要怎么?父子不亲,兄弟不和,君臣就是领导跟被领导没有义只有利害。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为什么?就是利害,有利,我们就在一起;没有利,赶紧分开,就是敌人、对头。你喜欢这个世界吗?

五常不要了,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不要了。仁是什么?爱人,现在没有爱人的心,他不爱自己,他怎么会爱人?爱没有了,有的是什么?仇恨、怨气。你看我们坐飞机飞到空中,看到地下都是雾蒙蒙的,那什么东西?怨气,那是众生的怨气。礼,没有礼貌,不讲礼了;也不讲智,完全感情用事、烦恼用事;没有信用,天天骗人,自欺欺人。仁义礼智信有什么不好?你现在全部否定,你有什么好处?你过的是什么生活?四维八德全不要,所以这个社会灾难来了。科学家给我们宣布,这个地球上再过五十年,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什么意思?那就是大灾难,地球末日,人类的末日。不要伦理,不要道德,完全跟自性相违背,末日就现前。所以这个闻的意思很深很深。「是故闻名之人,今生纵不即能往生,来世亦必常修殊胜梵行也。」这个总结结得好。这一生当中纵然不能往生,你没有遇到这种殊胜的缘分,不知道念佛往生的好处,来生一定是修殊胜梵行,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