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圣道与净土──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净宗法师2006年9月27日讲于长春般若寺

【一、若论大乘,未曾措心】

大众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

道绰大师说:

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量”有比量、称量、衡量这几种含义。是以一定的尺度──下面道绰大师就拿佛法的尺度来给我们做一个比较,也就是帮助我们来比量自己。分成四段:首先是从大乘佛法的角度;其次从小乘佛法的角度;再其次是从人天修持的角度;最后再来看我们的本性和起恶造罪。所以,大家知道:大乘、小乘、人天,再到起恶造罪,从这四个方面来说明。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

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先讲第一段,为什么说现在的众生不自量呢?我们讲修持佛法,首先讲大乘佛法了——成佛。如果依据大乘佛法的教理,“若据大乘”,大乘就盛谈什么呢?所谓:

“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真如实相”是经常通谈的,“真”是真假的真;“如”是如来的“如”“实相”“实”是真实的“实”“相”是相状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相”“第一义空”,第一、第二的“第一”“义”是义理的“义”“空”是空性的“空”。佛法当中谈真如、谈实相,谈法性、佛性,谈如来藏性、谈第一义空,都是讲的一件事。“第一义空”是说这个“真空妙有”,不是我们浅识浅见所理解的,所以叫做“第一义空”,是当下体性皆空;体性虽然空,可是能即一切相,这个叫“第一义空”。一般就讲“真空妙有”,真空不碍妙有,妙有还是真空。

比如说:我们用手在这里围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你可以说是有,因为大家看得到,有一个圆圈;但是,它并没有一个圆圈,拿也拿不出来,只有我四个指头,只要两手一合,就成了一个圆圈,你说有还是没有呢?你说没有,它有;你说有,只有四个指头和这么一个形象,然后“这个叫一个圆圈”。一切事情是因缘和合,它当下体性是空的;可是,现象上是有的,这是一个很简略的例子。桌子、板凳,一切万法都是如此。我们的心法也是这样,比如说用我们的耳朵听到声尘,然后内心起反应,产生一种观念、一种思想认识,这个都是因缘和合而有,当下属于空的。

这些其实有的人很喜欢讲,有的人也很喜欢听,爱讲、爱听都可以,要能够落实才好。比如讲烦恼,烦恼也是空性的。人家讲我不好听的,骂我一句了,我一听:“嗯?烦恼了!”知道是空性的,还没有空,还在那里烦恼。我们这个人面皮很薄。什么最薄?脸皮最薄,一捅就破;什么最重呢?面子最重,重于泰山。“你不能破我面子,什么都可以破,钱给你都行”,这个都是烦恼了。甚至也知道:“哎呀!我就是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一张脸皮,但是,还是为它累”,这不就是空不了吗?你空得了,就没有什么了。这些都是我们内心不能如实地观照。这叫“真如实相,第一义空”

“曾未措心”“措”是放置的意思。我们心起心动念都有所缘、都有所执著,《金刚经》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心,都有住著:哎!是粉笔就是粉笔,男、女、老、幼、生、灭……都住在相上面。所以讲:起心动念,举念即错了,“起心即错,动念即乖”,你这个心念一起一动,当下就错了,就已经违背了真如实相。所以,你再怎样高谈阔论,再怎样去妙解妙思,这个都已经离开远了。所以,这些事很难。前面讲的“理深解微”就是指这个道理,谛理非常深妙,我们的解悟,“解”就是理解的“解”“微”是微细、微少、微小那个“微”“理”是道理。圣道门的道理很深妙、深奥、玄妙,我们的心不理解,很难能够解悟,更谈不上证悟。所以,即使讲经的法师,他所讲的也都是一种理路上所讲的,并不代表实际上做得到。这样在修持上就没有力量。

道绰大师他是过来人,他原来是学《涅槃经》的,讲过几十遍,还能超过他了吗?他就自己用自己的心境来说明,说“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契入。像虚空一样,没法把捉,这个空间,你要怎么抓它?你抓得住吗?抓一个布、抓一个苹果、抓一片树叶都可以,叫你抓这个虚空,没法抓。我们心不安住,老是要抓它,“空是什么样子?我悟了……”悟无可得,悟了,什么叫悟了?悟了,什么也没得到。这些东西我们听起来、做起来、理解起来玄妙高深。我们起心动念,执著、攀缘的心,对大乘深妙道理难以契入。修行从心开始,心都放不住、没地方、找不到落脚点,这样,底下就谈不上了。

【二、若论小乘,未有其分】

好了,大乘不能修了,我们就看小乘。道绰大师下面说小乘:

若论小乘,

修入见谛、修道,

乃至那含、罗汉,

断五下,除五上,

无问道俗,未有其份。

前面可能不太好明白,术语比较多,后面八个字很清楚,“无问道俗”,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道”是出家;“俗”就是在家;“未有其份”,都没有份,不是只说在家没有份。在佛的时代,他是说证阿罗汉,四果阿罗汉以上,往往都是出家人,在家人最高果位可以证到三果。可是,来到道绰大师的时代,他说:不管出家在家,四果,最高叫阿罗汉。最低、从低的第一个阶位叫见谛,见谛就是“见道位”,他是心中明了、见道了,看到明明了了,真理明了在心中,叫“见道位”;二果叫“修道位”,由“见道”再去“修道”,二果阿罗汉的位子;三果叫做“不还”,他在天上(初果阿罗汉要七次来到人间,最迟要七次从天到人间,七次往返,可以证果,证到四果;)三果就一次在天上,所以叫做“阿那含”,三果梵语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不生,他不生不灭了,得到四果阿罗汉,就是最高的果位了。所谓“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

“断五下,除五上”:什么叫“断五下,除五上”呢?“断”就是断除;“除”也是除灭。断除五种下界的烦恼,和除灭五种上界的烦恼。

佛教讲“三界”“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个叫“三界”。三界,欲界是最低的,叫做“下界”;色界和无色界在欲界之上,叫“上界”

欲界有五种根本烦恼,一般简略称叫做:贪、瞋、痴、慢、疑。这是我们的五种根本烦恼。这五种根本烦恼不断除,欲界不能出,所以叫“断五下”

在色界和无色界,也还有他的五种烦恼,有色贪、无色贪,贪他这种禅定之乐,贪乐,掉举……,这种种烦恼。这个如果不断除,不能出三界。所以,出三界是很不容易的。

欲界它的特色就是有欲爱,有性别的差距,这个都叫欲界。人界的众生都在欲界里,欲界天也有,叫“六欲天”,有六层天是欲界的。你比如说所讲的玉皇大帝,大家看,玉皇大帝也在欲界,但是他比较轻微,因为他还有王母娘娘,他也有这个欲。不过天人的欲,他比较淡薄。像人间,需要男女交合,然后才可以生孩子;作为天人来讲,他的欲爱就是简单地过个眼神,不必身体接触,他比较薄弱。

再一个,欲界,像我们人界众生,所谓肉体凡胎、血腥所成的肉体,粗劣四大,地水火风,所以,我们身上没有光明,都很粗燥、粗劣。天人他就比较微细了,跟人不一样,而且都有光明。

天也分多少层天,最低的,刚才讲过就是欲界天,欲界天他还没有断除欲爱。如果禅定成就,就可以断除欲爱了,禅定都有不同层次的。禅定升天又分成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什么叫色界呢?色界就超过了欲界了,他已经没有欲爱这种分别了,也没有这种男女之相了,所以,达到这个程度了。但是,他还有身体的存在,“色”就是色身,色身的存在。他这个色身是很微细光明的。跟我们(我们也有色身)是不一样的。

如果禅定更深入,他要进一步往上升,达到什么程度呢?叫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他完全是一种意识、精神领域的存在,连这个身体都不存在了,都没有色身的存在了。所以外道修持,最高的境界就是无色界天,一到无色界天,他是种很深的禅定,禅定能达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不出定,这样有人就误解这个就是阿罗汉的境界,其实还早。八万大劫这个定一出来之后,还是要现出色身,还是要到三界六道去轮转。

所以大家知道:即使修阿罗汉,也不是那么容易啊!出三界,你达到这种水平了,你还早。何况我们根本就达不到,我们都在欲界里边,这三界牢笼难以出离。

所以,道绰大师就讲:“无问道俗,未有其份”

现在如果有人说“我证到阿罗汉了”,我们不要随便相信他,可能没有这回事。在唐朝的时代,根机比我们现在猛利多了,佛法比现在兴盛多了,道绰大师都这样说了,何况现在呢?

【三、若论戒善,持得者稀】

“大乘修行,曾未措心”“小乘证果,无有其份”

纵有人天果报,

这个毕竟在修持啊!由于人天果报本来不是解脱的,所以大乘、小乘修不了,只好降下一等,以人天善法、人天果报来比量比量看,看看修持如何。

纵有人天果报,

皆为五戒十善,

能招此报。

也是你要如实修持五戒法、十善法,这样才可以得人、天这样的果报。

然持得者甚稀。

能够如实修持五戒十善的也非常少,稀有难得!所以做人不容易。你想来生做人不容易的。所以佛陀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一旦失去人身,不再得到人身如大地土;能够再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尘”,这么少,难得的人身。所以讲“持得者甚稀”

印光大师也讲了,他说:往生西方,比得人身还容易;得人身,比往生西方还困难。

我们往往有的人在做大梦,说:“我这样修行用功,如果我不能往生西方,我最少保证下一世可以得人身。”他的意思就是往生西方比较难,得人身比较容易,“我万一不能往生,我可以得人身”,这个就是错误了。

所以,印光大师说得很清楚:你得人身比往生西方还难,往生西方比得人身容易多了。为什么呢?一个靠自力,一个靠佛力。你要自己修持得人身,五戒十善你要能做到,不然的话,是没有份的。

我们以五戒为标准看一看:五戒,第一戒不杀生,有的人“哎哟”,鱼、鹅、鸭……都出来了。特别做家庭妇女,现在卫生和环境,蟑螂很多……很多人问师父:“不杀生,蟑螂能不能杀?蟑螂不算吧?”就问我。

我说:“你说蟑螂算不算?”

“那蚊子算不算?蚊子不算吧?那苍蝇应该不算啊?”还以为“不杀生,这些都不能算,这样我可以使劲杀”

还有的人,没办法,“阿弥陀佛!你去往生!阿弥陀佛!你去往生!”然后,“阿弥陀佛!你去往生!”这个都犯有杀业,这都有杀生──不杀生是比较难做到的,可以讲我们做不到。

杀生有多种:有直接杀(自己亲自去杀的)、有间接杀、有教人家杀、有随喜杀(看见人家杀生,很高兴,“哎呀!好!好!好!让我来就好了”,也有这样的,这个恶性很重,叫随喜。小的时候,看人家打蛇,自己没有打的,在旁边鼓掌,“哎呀!应该打!”这个也有杀生罪)、还有意杀(意念,比如现在这个饭店里,素食饭店,起这个什么素鸡、素鹅、素鸭,这个都不能吃的,你吃了这个就叫意杀,你吃素了,干吗要吃素鸡呀?还要吃鸡啊?要学那个扎尔多啊?还想干什么?这个叫意杀,有意念的杀业)。

所以,这个很微细,我们是做不到。

即使现在,现在更不比往常了,现在农民种植,可以讲众生的共业所感,不打农药,你几乎没有收成;要打农药,你就是杀生。有很多人就以杀生为业,不杀生没办法。比如说打鱼的、做农的,肯定都要杀生。问我怎么办?我说:“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告诉你──念佛。”我说:“你能做到不打农药,你有那个本事说'我宁愿饿死!宁可饿死,不毁犯戒’,那就好了,就都好做。”就说“我宁愿饿死,我种田不打农药”,能做到吗?做不到,他还是买农药。那怎么办呢?只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知道自己罪业深重,“哎呀!将来要往生净土。”所以,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不然在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要和多少众生结下怨仇。

我们在城里边,说:“哎呀!我反正不种田。”你不种田,你要吃粮,你吃粮,人家农民粮卖给你,你也有唆使罪,你是拿钱买人家的,对不对?比如说:那个人不是你亲自所谋杀,但是你花钱买人家杀他,你还是主犯。我们花钱买粮,这个粮是杀生做来的,我们哪能脱得了关系呢?菜也一样,菜你不打农药,没菜吃啊!

所以,现在社会杀业很凶猛,我们老法师编印《戒杀放生文》,可以讲是很慈悲的。但是,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尽量地减少杀生。

再者就是要多多忏悔,专修念佛,内心想:哎呀!我罪业深重,我念佛求生西方。

所以,可以讲,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干净的人了,我这个讲话,有人听了不太好听,但是可能是这样,因为我们是“五浊恶世”。我们来到五浊恶世里边,就是五浊恶人。“浊”就是混浊、浊乱、不清净,所谓:劫浊、见浊(很多污秽见解、邪见)、烦恼浊(种种烦恼逼迫身心)、众生浊、命浊(生命短促,体质不强健),这个都叫“浊”。俗话说“跳进黄河你就洗不清了”,大家跳到黄河里面去洗,能洗清楚吗?哎呀!洗一洗,跳黄河里洗澡,想洗得干干净净,越洗黄泥越多,是不是?我们现在不是跳到一条黄河里边,我们跳到五浊恶世里边,洗得清吗?你怎么洗,说:“我想清净一点。”你所带来的念头都是不清净的、都是染污的。比如说:恶念,起恶念是染污法;起善念是一个对治法,善念是不是就是一种清净的念呢?只有达到当体即空,(当然这是高标准了),这个才可以谈得上是清净,不然的话,这个善也是染污,他还是有执着。所以,不管我们是善、恶、染、净,我们通通已经是不清净了。

但是,这个六字名号就不一样,它不是五浊恶世里的,它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清净功德所成就的,所以,我们就念这个六字名号,五浊恶人称念六字洪名,掉到黄河里的人要洗得清,只有把他拉起来,放到清水盆里边洗一洗。我们来到五浊恶世的众生想要清净,就要把我们(念六字名号)掉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面抖一抖,那里边才能洗干净,在这个世界不容易洗干净啊!

我们佛教有两句话,宗旨不同,含义不一样:一句叫做“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叫“心净国土净”;还有一句话,叫“国土净心净”

“心净国土净”,就是一种大修行人、菩萨,他们有这个誓愿力。这个世界、五浊恶世很染污,但是如果一念心净,“我可以转五浊为清净世界,所谓庄严世界”,叫“心净则国土净”,这个谈何容易呢?这个不容易做到的。我们就不要讲“心净国土净”了,如果你心净一净,你把长春市的空气污染能解决一下也可以,我“随之心净,则长春市净”,好了,长春市环保第一了。但是,我们看这个环境,非常的染污──我们没有这个力量。

所以,以一个博地凡夫,我们修行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随其国土净则心净”,我们一旦到达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万德庄严、不生不灭清净宝国,一到那个地方,我们的心当下一尘不染,当下万念皆除,当下真心发露,清净本体朗然独耀──国土一净,心就净了。这个是我们找的方法。

比如说现在的人,过几天就是十月国庆了,他们都会找到一些风景优美、环境清净的地点去旅游。为什么呢?“可以把我在繁华纷杂的工作尘劳当中的烦恼,你看,到黄果树瀑布,往那个瀑布底下一坐,周围雾雨蒙蒙,瀑布涛声阵阵,我就好像置身世外桃园,感到心里边什么乱糟事都没有了”,你看!不能够远走的人,也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到附近的公园,早晨起来,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哎呀!空气清新,青枝绿叶,心里面感到:哎呀!挺好,挺清净!

平常一出门就是车,嘀嘎嘀嘎;然后就是楼,一出门就是楼,很高的楼,有压抑感;然后打电话,“喂!喂!快点快点,什么事?”;然后领导又要来找你麻烦,同事也要有什么事情;做生意有什么讨债的……很多事!在这个环境下,怎么能心清净呢?

所以,我们凡夫,旅游业也在给我们证明,说:“你应该求生净土,你真的想到清净的地方去旅游,不如到西方极乐世界。”

【四、若论造罪,暴风驶雨】

这个就是我们力量达不到。道绰大师就说了三点,以这三点来比量我们的心: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没有措心;小乘,“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没有份;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持得者甚稀”

下面道绰大师又讲了……那么这个往哪里退呢?没有地方退了。大乘佛法修不来,那就说:“不得已求其次,修小乘吧”;小乘又修不来,不得已再求其次,就谈人天吧!人天也是“持得者甚稀”。这退到没有退路了,人天下来,就三恶道了。底下──

若论起恶造罪,

哎!这方面就有劲了、就勇猛了,说凡夫的心:

何异暴风驶雨。

如果讲造罪、造恶,这个力量很勇猛,像刮大风、下大雨一样。

大家在家里面有没有刮过这个风啊?我们佛教讲:外在的环境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影像。世界灾祸连年,污染……其实都是人心毁坏掉了。我们往往心中也会起这样的风暴,风暴从内心里……看天气预报,就说:“在太平洋北纬多少度,经度多少度,产生风暴中心,然后以每小时多少的速度向哪个方向走……”,其实,以佛法来看,风暴的中心就在我们这个地方,从我们心中产生的风暴中心,以每小时多少的速度往外走,首先受伤害的,如果你是一个妇女,首先受伤害的就是你老公了,生气了,生气了,盘旋,有一股气,有一股风暴,然后口中就出来,就骂人,骂人然后就吵嘴,吵嘴然后就打,家庭不和谐。

今年的“世界佛教论坛”“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要不和谐,整个不谈。我们心里不和谐,这个小家庭不和谐;如果住在一个道场里边,大家共住,如果心不和谐,道场就不和谐;如果在社会上,大家心不和平安宁,这个社会就有种种的纷争冲突。

小到家庭、社会团体,大到民族,族和族之间、国家之间,为了争夺石油、能源,争王争霸,争本国利益、本族利益,产生种种的战争,都是从我们心里边所起来的。

所以,一切的过恶,来自于心源——我们这个心。可是又没有办法控制,“起恶造罪,无异暴风驶雨”。如果说这个心能够把它安宁了,世界自然太平了。所以,在这个世界,真的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愿生西方净土,有这个心,这个世界也太平很多了。因为我们愿生西方,我们不愿在这个世界跟你争名争利,你要石油,就给你,到极乐世界用不着石油,那不好了吗?就不吵嘴了、不打架了;你要名誉也给你;你要权势也给你,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我们最起码保证我们个人内心比较安静,熄灭种种的过分的欲望、要求,只要衣能够蔽体,吃饭能够填饱肚子。

所以经常说:“有饭吃,有佛念,千足万足。”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多大的希望,有一口饭吃,有一句佛念,我们就打一百分了,人生圆满了。“谢谢!感谢众生!感谢阿弥陀佛的慈悲!”千足万足。

没饭吃、有佛念──饭没得吃了,有佛念,还是千足万足,也一百分。有饭吃也不能保证你吃两百年,对不对?世间那么多饭,放到你嘴边,有一天你也吃不了;我就是饿的穷光蛋,没饭吃、没衣穿、有佛念,我也一百分,人生毫无遗憾。

所以,这个世间的事情随缘,精粗随缘得,是好、是坏、是贫、是富,一任前缘,就随我们过去世的业力,该如何就如何,这个就不管它了,过去的事,业力如此,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是健康还是多病。

道绰大师用这四个尺度给我们一个衡量,我们就发现:我原来是“起恶造罪,暴风驶雨”这样的根机。对于这样的根机怎么办呢?那岂不是要堕落吗?所以底下说:

是以诸佛大慈,

劝归净土。

“是以”就是所以,所以诸佛菩萨就大慈大悲,劝我们要回归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从前面来的,说:“大乘你没有措心,我不能劝你修大乘,劝你修大乘法门,你曾未措心,起心动念都是错;小乘不管出家在家,都得不到四果罗汉的果位,所以也不能劝你修小乘;人天,人天只是暂时不堕落,而且得到的人很少,所以,也不是劝你修人天。怎么办?只劝一条道路。”因为如果再不劝,他就起恶造罪,只有堕落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不允许我们堕落,所以,只劝你一条:“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所以,分析圣道门和净土门,是显示佛的慈悲,劝我们要归心净土,这个要舍得。

这个要舍。我们修法,要有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往生的,我们就要抓住;对我们往生利益不大,甚至障碍的,我们就要把它放在一边──能舍。

“诸佛大慈,劝归净土”,历代祖师亦如是。下边怎么劝呢?

纵使一形造恶,

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

一切诸障自然消除,

定得往生。

这一段话与前面那一段差不多,也是用一种激励的方法、反显的方法。

“纵使”:前面说“纵令一生造恶”,这里说“纵使一形造恶”,即使你一辈子都是造作恶业的──我们在座的还不至于这样,我们还多少修善,奉持佛的戒律,多少,虽然不能说那么全面,讲那么严格,当然做不到,但多少我们还是有这个观念,有这个行为。所以,就拿这个一形造恶的人……即使是这样的人──

“但能”:只要能够这样。

“系意专精”“系”是系念,我们的思想、意念像绳子一样,系在哪个地方呢?专一在阿弥陀佛这一佛、念佛往生这一法,叫“专精”“精”就是不杂,精纯;“专精”就是不杂的意思。“系意专精”

“常能念佛”,经常念阿弥陀佛,有事无事,这句佛常挂口边。

【随忙随闲常念佛】

所谓: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这是一幅对联。

“随忙随闲”:就是这句名号。忙了,当然我就是暂时搁下来;稍微闲一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得一刻工夫就念一刻佛。

当然,这个都需要训练,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

比如说:现在每个家庭里几乎都有电视机,有的人说:“师父啊!我没有时间念佛。”

我说:“你那么忙?怎么那么忙啊?”

他说:“我很忙。”

“噢!那么忙。”我说:“你有时间看电视吗?”

“电视我要看一看。”

我说:“你有时间看报纸吗?”

“报纸也要看一看。”

我说:“你有时间跟朋友请客吃饭吗?”

“请客吃饭总是也要吃一吃。”

这么多事都有时间,何故念佛没有时间呢?老兄啊!不是没时间念佛啊!时间有的是,只怕没有心啊!你没有心,什么时间都没有;你有心,什么时间都有。所以,你可以把看电视的时间拿来念佛!

“我每天要看四个小时电视。”

“哎哟!太浪费了!”我说:“能不能省两个小时,拿一半时间来念佛呢?”

“我努力努力吧!师父啊!我边看电视边念佛行不行?”

我说:“行!”

“师父啊!我边念佛边看电视行不行?”

我说:“不行!”

“师父!你怎么又说行,又说不行?”

我说:“边看电视边念佛,是因为你要看电视,然后又不能把看电视的时间浪费掉,你多少念几句佛,这个是向念佛的方向进步,这个是可以的,应该的;边念佛边看电视,是本来念佛,你不好好念,你看电视,这个是把念佛往下降,这个不行。”这个重心不一样。你一天看四个小时的电视,现在抽两个小时念佛,另外两个小时看电视。那个时候,边看边念佛,也不要全看。看到什么程度呢?看到电视机一关,说:“老王啊!刚才电视看的什么?”

“哎!不知道!我刚才在念佛啊!不知道电视看的什么。”那就差不多了。

看完电视机一关,说:“老王啊!刚才电视看的什么?”

“哎呀!那个电视演的可好了!哎呀!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你这个念佛就假了)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说得生动的不得了,还说“哎呀!昨天连续剧,今天还有,哎呀!等到明天再看……”这个心完全埋没在世俗里边,还等到明天再看!看电视念念相续,今天依着昨天,还挂着明天。如果念佛也能如此,何愁不能往生!

我们念佛是正业──念佛人、修行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是正业;

所以讲要“系意专精,常能念佛”,随忙随闲,一句佛号。

初期念佛的人,他有个误解,他总觉得说:“我要有个完整的时间,一大块儿,我有一个小时就好了。”可是,又没有一个小时,那怎么办呢?你就根据你的时间忙闲。有两句话:“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这是一副对联。说这个竹子再密,流水还是过得了。大家有没有看过?竹子很密的,一根接一根,但是不可能挡住流水;山虽然高,但是白云照样飞过。就说我们事情再忙(这个竹子密代表我们事情多,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但是这中间还是有缝),你肯定还有时间来念佛,哪里没有时间念呢?所以,“竹密不妨流水过”嘛!“事多岂碍念佛名”呢?对不对?事情多,照样念佛!那就说把零碎的时间──时间就像沙子,会从我们的手指缝里边不知不觉地漏掉了,我们把这个零碎时间都用起来。

比如说:我早晨起来确实忙,一起来、一睁开眼,我就提起佛号:我洗脸也在念佛;我刷牙“南无阿弥陀佛……”,你要觉得出声不方便,就默念;刮胡子也念,刮胡子,最好不要动嘴唇,这个有一点危险,就默念;好,现在上班了……这个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默念佛,走路、搭车也不要东看西看,“哎呀!这个广告真好!”外面的世界你不用看,坐公共汽车上,眼睛闭着,念我的佛号;出门办事出差,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船上都可以念佛,念佛的时间很多;上个卫生间,也可以念佛。那这样,你如果用心很细的话,你就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念。我觉得再忙的人,一天念个五千声、六千声是没有问题的。五、六千声才一两个小时,你哪能忙得这么忙?都能念出来!

如果这样,常能念佛──这就是一个心,就是说:我念念在佛号上面。

印光大师也善于打比喻,他说:念佛,主要是你要有这一点心,像孝子思念他的父母。孝子思念父母,你说他一定要花一个时间、找一个房间,坐在那里打坐慢慢想吗?会不会这样?不会呀。

现在比如说:有很多人在外地打工,外地打工的时候,现在快到春节了,都想回家,他会向老板请个假,“哎呀!老板,今天我要想家了,老板,放一个小时假,我坐那里慢慢想”──他不会,他上班也是想,他下班了还是想,也不打扰他的工作。

我们也一样,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总是想到要回归西方净土,随忙随闲多念佛,这个是不障碍的,有这份心,自然而然佛号能提得起来。就怕你没有这份心,那样,再多的时间也没有。所以,念佛时间有的是。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如果果然能如此“常能念佛”

“一切诸障,自然消除”:种种障碍,自自然然就消除掉了,这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所以底下说:

“定得往生”:果能专心念佛,决定往生净土,没有任何障碍。

何不思量,

都无去心也!

道绰大师在下面又恳切地劝导我们说:“哎呀!一切众生啊!你为什么不考虑考虑?你三思,你仔细地掂量、掂量。”

“何不”“你为什么不这样想呢!”

结果大家都没有往生的心,“我要搞这个,我要搞那个……”都这样子杂行──杂行杂修还谈不上,杂行杂修的人,还是有愿往生心的人,杂行杂修就不错了,他只是在行持方面、抉择行法的时候没有专修念佛,但是他还是愿生净土的。就是说“我愿意在此世开悟成佛”,或者“我愿意下一辈子再来,做出家人,建大庙子、度众生”,像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总结】

道绰大师这一篇文叫做“圣净二门分判之文”,判断圣道门和净土门。

圣道门就是圣人或者说具有圣人根器──是圣人的根器,他才可以行持的道路,所以叫圣道。

我们是凡夫,一讲圣道门,我们凡夫修不来;凡夫虽然修不来圣道门,还有一条:往生净土门。往生净土就不嫌是凡还是圣。道绰大师不是举了嘛!你“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何况我们不至于如此呢?我们念佛都可以去往生的。所以,整个这段文,我们再来把它读一遍,稍微地来复习一遍。

问曰: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远劫以来应值多佛,

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这个有听懂吧?听懂。说我们都有佛性,过去世都遇到很多佛了,我们也都修行过了,人家大菩萨,都成佛了、都成菩萨了、都成阿罗汉了,怎么我们还在轮回生死呢?一道发心修行,结果同班同学都成佛了,我们还在这里做凡夫。底下就回答:

答曰:

依大乘圣教,

不是依凡夫自己的想法,是依佛法的道理。

良由不得二种胜法,

“良”是良好的“良”“由”是理由的“由”。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这二种殊胜的教法──

以排生死,

是以不出火宅。

所以,我们还在火宅之内。“火宅”就是已经着了火的房子,佛在经中把我们整个娑婆世界形容为“三界火宅”,我们还在这里面觉得很好玩。所以,佛很怜悯我们,说:“要烧到你了,你要出来。到哪里去?到净土去!”这个叫“火宅”

何者为二?

哪两种呢?

一谓圣道,

一谓往生净土。

大乘佛教,有两种法门,你能修一种都可以。

其圣道一种,

今时难证。

圣道这种法门,这个时代难以修证了。

一由去大圣遥远,

“大圣”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离开他太遥远了。

二由理深解微。

大乘佛法教理太深奥、幽玄,我们难以理解。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

我末法时中,

亿亿众生,起行修道,

未有一人得者。

这就是说:靠自力修行圣道法门(也就是除了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外一切的法门,都叫圣道法门),这个法门,成千上万亿的人修行,没有一个可以得道的。

所以,大家不要在那里面去。奉劝我们都不要走这个窄道,很狭窄,亿亿个人录取不了一个,你干嘛去!(不选这一条)这个叫圣道法门,可以讲,这个时代,不契合我们的根机了。

当今末法,

现在正是末法时代。

现是五浊恶世,

目前这个时代来看,五浊恶世更加的浊恶,思想混乱,知见林立。

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这个唯一的通路就是净土门了。净土门指什么呢?

是故《大经》云: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

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号,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个就引用经文来证明。虽然大乘圣道法门难证,并不是佛法没有希望了。所以,到这个末法时代,我觉得也不要太悲叹。末法时代虽然说我们没有阿罗汉,自己证不到阿罗汉、证不到无生法忍,但是圣道法门虽然是衰微了,净土法门正是时兴的时候,大兴于天下。因为在这个时代,大家更加感觉到自力的薄弱,没有力量,烦恼汹涌、猛烈。

我们也讲到,这个世界,“无言说法”,只要你抬眼一看,出门搭车,做任何事情,都在告所你说:“你要靠他力,不要靠自力。”搭车是靠车的力量,打电话是靠电话的力量,就是你看个电视,也是电视机的力量,收音机也是靠他力……所有这些科技,都是外在的力量给我们提供方便。所以,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很相应,阿弥陀佛的慈悲在这个时候更加的明显,因为比较而言,其它法门修不了了。所以底下说:

又复一切众生,

都不自量。

怎么不自量?

若据大乘,

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若论小乘,

修入见谛、修道,那含、罗汉,

无问道俗,未有其份。

纵有人天果报,

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

然持得者甚稀。

若论起恶造罪,

何异暴风驶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纵使一形造恶,

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

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这段文读下来之后,感觉到很通畅,觉得道绰大师遣词造句都很讲究。你看他用了很多词,“若据”“若论”“纵有”,然后讲“若论起恶造罪”,说“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然后“但能”,你看,就是很简单,你只要这样就可以,一切“自然消除”“何不思量”“你怎么都不考虑考虑呢?”我们大家有没有思量?愿不愿生净土呢?

“愿意!”

道绰大师在,就高兴了,“对了!”

【圣净三同】

下面把这段文我们再给它比较一下。这一段文是圣道门和净土门比较,我在这里给它列出来,在法门上来讲,法上有“三同”;可是,从机上来讲,有“三别”

哪法上“三同”呢?

不管圣道法门,还是净土法门,它们同是大乘佛法。

有人讲:“净土法门,你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是小乘。”错了!这个是大乘,因为能到西方就能成佛。所以,印光大师讲:“只怕不成佛,不怕成佛不会度众生。”要度众生,先到极乐世界,你只要能成佛了,你不要怕你不会度众生的。所以,度众生不着急,你先去成佛,这是净土法门讲的。净土、圣道都是大乘佛法。

第二点、同是胜法,都是大乘佛法里面殊胜的教法。

不过比较起来,净土法门更殊胜,对不对?圣道法门当然也很殊胜,可是我做不来呢?做不来就不殊胜。这个不是法不殊胜,是机不堪。所以,同是胜法、第二点。

第三点、如果能够如法修行的话,同出生死,所谓“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圣道法门你能修持,决定了生死、证涅槃,但是我们做不来。

【圣净三别】

法上虽然有“三同”,在机这一边,有三种差别。机哪三个差别呢?

一个是时代限制。圣道法门有时代的限制,净土法门没有时代的限制。

圣道法门在正法时代、根机堪行就可以得证;到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而净土法门,不要说末法时代,不要说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来到法灭的时候,在《无量寿经》里面就说了: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

就是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再过八、九千年,就到了法灭时代了,那个时候,经典都没有了,出家人也没有了,佛经、佛像都没有了,三宝灭尽了。那个时候的众生,遇到净土法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法灭时代的恶众生,那个时候,众生非常的恶劣,体性恶劣,烦恼深重,最大的寿命只能活十岁,身高啊,我们现在随便找一个矮子,到那个时候都是篮球队里面的高个子(不过,那个时候可能也没有心思打篮球了),那个时候,身高只有一尺高,一尺高,十岁就完了,三、四岁就开始结婚生孩子了。你看,不敢想嘛!就是叫法灭时代。恶业深重,寿命短促,人的杀心很重,见人就拔刀相向,在路边随便抓一根草起来就可以当剑,就可以把你刺杀掉了。你不杀他,他要杀你,所以,人和人见到之后都很警惕,很诫备,“先把他干掉,免得他杀我”。你杀我、我杀你。所以,到这个时候,众生哪还有修持?三宝灭尽,连因果报应、一切佛法道理根本都不懂。但是,有诸佛的慈悲,特留《无量寿经》、特留念佛法门,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个时候,你叫他打坐,“得了你!叫我打坐!”“咔”,刀拿出来了。你叫他怎样参禅、叫他持戒,不可能的事了!只有这句名号能度他,说:“你念一句佛。”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哎!当下佛现在空中。他感到苦,他并不懂很多道理,觉得很苦,被追、被逼迫,所有的人,后来没有地方呆,家不敢呆,都往深山老林里面呆。深山老林里面躲起来,一抬头看见前面一个人──最怕的动物不是老虎了,也不是豹子了,就是人。一看,“啊!一个人!哎哟”,吓死了。后来时间长了之后,世界上没什么人了,你杀我、我杀你都杀干净了,只剩下极少数的人。这少数人,有一点天良发动,“哎呀!这打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慢慢地柔软了,就开始慢慢、慢慢和好,这个时候,才又慢慢、慢慢行善法,慢慢、慢慢地缓和起来。

所以,这个法灭时代非常的浊恶。这个时候的众生,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在《无量寿经》里边讲:

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都可以往生。何况这个时代?所以是没有时代的限制。

这是净土法门第一重殊胜。

这个都是从根机来考虑的,不是从法上──法上大家都好。但是从根机来讲,更胜一筹。

第二点、就是根机限制。

圣道法门要求你有圣人根机,大乘佛法能够明悟自心,小乘佛法你能“断五下,除无上”,你修圣道就有可能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没有可能性。就是对于我们的根机就有选择:上根利智、精进勇猛修持、善根深厚之辈,这个才可能。

净土法门没有根机限制,一切众生,纵使你一生造恶,临终十念相续,都得往生,那还有谁不往生呢?所以,每一个念佛的人,通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方众生一网打尽,没有一个遗漏。所以,根机没有选择,这是第二点见得净土法门的殊胜。

第三点、就是利益差别。

圣道法门“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者”,没有一个得道的,利益很微薄,顶多得一点点人天果报,而且很少人得到。所以说,“纵使能得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然持得者甚稀”

可是净土法门的利益,“定得往生”“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你能往生,就决定成佛。所以第三点,利益差别。

从这几点,也显得我们净土法门契合时代、契合众生、利益殊胜。这是法门超胜之处。

【舍圣道、归净土】

这样通过比较、分析,道绰大师的用心,在劝导我们舍圣道、归净土。就是舍弃圣道修行这个难行道,劝我们归净土。

“舍圣道”里面有几个词,比如说:“圣道今时难证”,难以修证,当然要舍掉,这个难得了;又说:“未有一人得者”,没有一个人得到的,那当然要舍掉了;又说:“都不自量”,当然我们做不到了,你没有自知之明了。这个都是劝我们:圣道修行太难,应当把它暂时搁舍、放旁边。

净土法门,说:“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净土正可以通行,这个当然就要选择了,净土是我们的唯一道路,当然就要选择这个唯一的道路;又说:“一切众生,纵使一形造恶”,一辈子造恶,也定得往生;然后说:“何不思量,都无去心!”最后再劝我们;又说:“诸佛大慈,劝归净土”。所以,道绰大师作“圣净二门”的分判,很明显的,是要劝我们舍圣道门、归入净土门。他本人也这样,舍了《涅槃经》的讲解,然后专修念佛。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舍了圣道门是不是罪过呢?”没有罪过。我们这个舍……舍有好几种舍:

一个叫“诽谤舍”“诽谤舍”,他诽谤,舍掉,这个当然有罪过。

可是我们不诽谤,我们赞叹。

第二个叫做“永远舍”“我舍掉,全部舍掉了”,这个当然也不好。

我们也不是永远舍,我们是暂时把圣道法门,比如《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都好,好的不得了,因为我想得到它,所以,我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到达极乐世界,这些经典我通通都得到了,所以是暂时的搁舍,不是永远的放弃。不管你原来学了什么法门,我们并没有舍掉。这是一个名词,说你暂时要能放得下,先求生净土再说。不要感到害怕,说:“这个麻烦了,我有罪过了,我要堕落了……”不是的!舍掉我们做不来的,选择我们做得来的;舍掉那个要走弯路的,要怎样修难行、苦行,要绕一大堆弯子、绕很长时间的,选一个易行、安乐、快速成佛的道路。诸佛欢喜,不会有罪过,只会有功德,大家尽管放心!

好!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首页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

回到顶部